足智多谋的典故教学设计3篇
第五单元------智谋.教案
第五单元智谋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能够用摘录笔记或批注笔记等形式完成对课文的初步阅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能过概括课文大意。
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
4.品味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5.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让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6.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单元预习要求:1.读准、读通、读流畅课文。
2.认读一、二类字,会写一类字。
在课文中标画出相关的生字词语。
3.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4.标写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段意及段的关系。
5.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6.结合课后思考题,初步感知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与表达》所带篇目读三遍,读通,读明白。
概括主要内容,说收获。
(收获:好词、佳句,重点说受到的启发或明白的事理。
)8.预习后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记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待质疑。
《草帽计》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积累本课的成语。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教学准备: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小黑板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出示贺龙照片)贺龙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
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
(播放媒体)1934年的炎夏,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军队在后面紧追。
当时白军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我方与敌方力量悬殊,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
小学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备课教案(精选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备课教案(精选5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用奇谋孔明借箭》备课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还可以看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的片断,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中心人物及主要的情节。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播放乐曲,创设情境;谈《三国》,聚焦诸葛亮。
1.今天我们的课前一支歌,请大家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一唱。
(点击,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并跟唱。
)2.请学生自由谈读《三国演义》的心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给“智慧”排个序1.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听老师范读课文,自己在下面小声跟老师读。
2.因为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原著,是文言的,不好读,不好懂,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遇到读不懂的借助注下注释弄懂,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3.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这四个人物排排队。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精选典型、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选择三则具有深远寓意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这些故事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背景介绍
总结词
背景详实、时代感强
详细描述
对每个成语故事的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增 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进入成语故事的情节中, 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 记忆。
互动教学法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通 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成语故 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合作精神。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 表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 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作品 评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 习成果,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 时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 明确改进方向。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 ,运用三则成语进行语言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对三则成语 的系统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 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培养运筹帷幄的智慧:《田忌赛马》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的时候,我一直认为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一些文化经典和传统的智慧。
《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便是其中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和策略的智慧。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针对这个故事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帮助我们的学生们培养“运筹帷幄”的智慧。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理解赛马策略中运用的“以弱胜强”的道理。
3.能够分析和思考“以弱胜强”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田忌赛马》故事的相关书籍或视频2.学生课堂笔记和书本3.一份故事梗概和思考题目(如下)三、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们回忆一下,他们有没有听过或看过《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他们有什么印象?2.解读故事情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这个故事的情节,从带领学生认识到故事中的人物、马匹、比赛背景和参赛队伍等,引导学生们全面了解这个故事。
3.探究“以弱胜强”策略让学生们思考一个问题:““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背景和内容理解“以弱胜强”的思想,解开如何利用这种战略获得胜利的奥秘。
4.分组讨论接下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你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情境可以运用‘以弱胜强’策略?”每个小组需要在10分钟内讨论,然后总结一下他们的观点,并且模拟出一些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创造一些可行的运用场景。
讨论结束后,让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5.总结在完成上述教学步骤之后,我们可以对这堂课进行总结。
我们可以同学们一起把讨论所得到的策略总结起来,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智慧并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们写一篇作文,描述“以弱胜强”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反思教授这堂课程是很值得的。
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可以从传统文化中获取智慧上的收获,激发他们运用智慧获得胜利的欲望。
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小组沟通与合作的发展,让学生们在不断思考和交流中不断受益。
足智多谋的典故和成语
足智多谋的典故和成语
足智多谋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聪明,有智慧,富有谋略。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用来形容诸葛亮。
据《三国演义》所述,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能。
他善于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制定出最佳的策略。
其中,诸葛亮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讲的是,诸葛亮在东吴大将周瑜的追杀下,利用江面的雾气和草船的伪装,成功地从曹军那里借到了十万支箭。
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谋略,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此外,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故事,如“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都展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象。
这些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和历史的一部分。
足智多谋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那些有智慧、有谋略、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卓越才能的人。
除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足智多谋的人物,如唐朝的魏征、明朝的刘伯温等。
这些人物都以聪明才智、善于谋略而著称,成为了历史的经典形象。
总之,足智多谋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用来形容一
个人聪明、有智慧、富有谋略。
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足智多谋的成语教案
足智多谋的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成语,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2. 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3.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使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帮助学生掌握成语的运用技巧;3. 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情境,引起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比如,可以讲述一些有关成语的趣闻轶事,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一些典故,让学生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教师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讲解其含义和用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例句的方式,展示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学生学习成语。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堂练习等方式,学习一些常用的成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成语的用法和运用技巧。
4. 分组活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探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成语,通过讨论和思考,找出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5. 游戏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成语。
比如,可以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学习成语的用法和运用技巧。
6. 情景表演。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示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诸葛亮的智慧教案:经典故事与思维培养
幼儿园诸葛亮的智慧教案:经典故事与思维培养幼儿园诸葛亮的智慧教案:经典故事与思维培养一、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宝宝们认知、思维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
而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是每位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幼儿园诸葛亮的智慧教案便是在传统经典故事的基础上,融入了思维培养的元素,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启发。
二、诸葛亮的智慧——经典故事赏析在幼儿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介绍诸葛亮这位智慧非凡的谋士形象。
可以通过《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来展现诸葛亮的智谋和智慧。
这些经典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
三、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思维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经典故事,可以激发幼儿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诸葛亮的智慧教案正是以此为目的,通过讲述诸葛亮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生、学会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智慧。
四、诸葛亮的故事与思维培养1. 《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借箭之计的智慧,可以启发幼儿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空城计》:诉说了诸葛亮借空城之计的智谋,能够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其他经典故事:如《孔明挥泪斩马谡》等经典故事,也是思维培养的宝贵教材。
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幼儿们的思考和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总结回顾通过幼儿园诸葛亮的智慧教案,可以看到在经典故事中融入思维培养的理念,将培养智慧和品德教育相结合,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每位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故事的讲述和解读,引导幼儿们通过经典故事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智慧。
六、个人观点我深信幼儿园诸葛亮的智慧教案对幼儿的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典故事融合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幼儿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启发,培养他们的智慧和品德,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智谋》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尊重历史、尊重英雄的情感。
2.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智慧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追求智慧、勇于创新的热情。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态度,使他们具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智谋》这篇课文讲述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运用智谋,解决了一系列棘手问题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智谋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教学案例注重实用性,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智谋的含义,学会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程开始时,我将以一段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短片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那个时代的背景,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短片结束后,我会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历史短片发生在哪个时期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智谋》也与这个时期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时期,了解一位充满智慧的人物——诸葛亮。”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自我认知。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自我完善的动力,促进个人成长。
5.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本案例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慧解决问题。通过编写小故事、分享诸葛亮的事迹等作业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成语典故神机妙算教学设计3篇
成语典故神机妙算教学设计3篇Teaching design of idioms and allusions成语典故神机妙算教学设计3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成语神机妙算意思教学设计2、篇章2:成语典故神机妙算教学设计3、篇章3:成语神机妙算造句教学设计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详细是小泰带来的成语神机妙算典故的内容,欢迎欣赏篇章1:成语神机妙算意思教学设计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篇章2:成语典故神机妙算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三国时期,刘备为了抵抗曹操的进攻,派诸葛亮去联合孙权。
但东吴的周瑜心胸狭小,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总想找机会把他杀掉。
诸葛亮深知此人很难共事,但为了江山大业,总是机警地与他周旋。
有一次,周瑜提出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如不能按期交箭,以军法处置,杀头示众。
诸葛亮一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丝毫没有动静。
周瑜心中暗喜:明天我看你用什么交箭,哈哈,就等人头落地吧。
谁知诸葛亮胸有成竹,他悄悄地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每只船上扎了1000多个草人,并配备30名士兵。
到了第三天五更时分,江面上浓雾四起,于是诸葛亮下令,将草船驶近对岸曹军水寨,然后让士兵们在船上擂鼓呐喊,佯装进攻。
曹操听见外面鼓声大作,连忙跳下床来,急令所有士兵不得出击,只用弓箭奋力射敌。
霎时,曹操水陆两军的弓箭手,争先恐后地放起箭来。
不一会儿,江雾四散,太阳冉冉升起。
诸葛亮下令将船迅速开回。
20只船上的草人上,早已扎满箭支,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智谋
第五单元智谋教学目标:1.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2.在具体的情境中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思维的碰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部分(第2—4自然段)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的追兵;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红军战士胜利后的愉快和对贺龙的称赞,点明了胜利的主要原因归功于贺龙的神机妙算。
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贺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1.认识湘、州、蒋、嗡、侦、葫、匪、盔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经过。
3.找出文中的成语,感悟、积累,增加知识储备。
4.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
5.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情况1:有孩子对他有了解的,就让孩子进行介绍,然后总结。
情况2:如果没有孩子了解贺龙,就自己介绍给孩子。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但文革时被迫害致死。
]就是这样一位一生坎坷曲折,却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这个计谋就是贺龙在长征途中想出来的。
那你们对长征有哪些了解呢?这就是长征路线图。
(课件)[情况1:有孩子对他有了解的,就让孩子进行介绍,然后总结。
情况2:如果没有孩子了解长征,就自己介绍给孩子。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锦集4篇)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锦集4篇)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安排。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锦集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篇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知道了诸葛亮用怎样奇妙的方式来“造出”了十万支箭。
周瑜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真比不上他!回忆足智多谋的意思:神、妙:形容高超;机、算:指推想。
惊人的机灵,奇妙的计谋。
在本文,诸葛亮的什么计策是奇妙地?那些机灵是惊人的?(回忆课文内容)好,那么,我们换个词: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这比不上他。
这样换行不行?(可能有结果。
假如有结果,就是:足智多谋,没有高超、奇妙、奇妙的意思,表现一个人的聪慧才智的程度不如足智多谋高。
假如学生有结果,那就顺着学生的结果往下进行:好,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高超、奇妙、奇妙的程度写出来的。
假如没结果:好,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足智多谋”的特点表达出来的,看看换了究竟行不行。
)一、研读本文相互照应的特点,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体会诸葛亮的计谋的“神妙”所在。
1、老师布置任务:本文写作上很有特点,那就是我们读文章的时候,一边读一边会产生一些怀疑,始终读下去,怀疑解开,始终读到事情做完,怀疑才全部解开。
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笔勾画出那些让我们怀疑的地方,表上序号,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出怀疑解开了的地方,标上上同样的序号,看看我们能够找出多少这样的地方。
2、学生自己读书,做对应性勾画。
3、学生相互沟通。
(可以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不采纳)(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感受文章伏笔照应的地方,初步感受伏笔照应)。
相关要点:(1)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并且说只要三天,还立了军令状(——为什么答应人们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军令状?能完成吗?为诸葛亮担忧),结果:草船借箭,借来了十万多支。
《草船借箭》智谋较量教案
《草船借箭》智谋较量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智谋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1.1.2 故事中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化解了蜀国箭矢不足的困境。
1.1.3 通过学习《草船借箭》,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智谋的运用和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1.2.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
1.2.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故事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3.2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
1.3.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智谋运用和战略思维。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2.1.1 诸葛亮在蜀国箭矢不足的情况下,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
2.1.2 诸葛亮通过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策略,成功化解了箭矢不足的困境。
2.1.3 故事中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战略思维,以及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应对。
2.2 主要人物2.2.1 诸葛亮:蜀国丞相,智谋过人,善于策划和指挥。
2.2.2 周瑜:东吴大都督,聪明机智,与诸葛亮斗智斗勇。
2.2.3 曹操:曹魏丞相,强大而狡猾,与诸葛亮和周瑜展开智谋较量。
2.3 智谋运用2.3.1 借东风:诸葛亮通过观察天象,预测东风来临,为草船借箭创造了有利条件。
2.3.2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草船上的稻草,假装箭矢,成功借箭。
2.3.3 智慧策略:诸葛亮通过巧妙运用策略,化解了箭矢不足的困境,展示了他的智谋和战略思维。
三、教学内容3.1 故事情节讲解3.1.1 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3.1.2 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计策,解决箭矢不足的问题。
3.1.3 分析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转折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2 主要人物介绍3.2.1 通过介绍诸葛亮、周瑜和曹操等主要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背景和特点。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谋略教案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谋略教案导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描绘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之间的智勇较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来开展智勇谋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战略决策能力。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智勇谋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和人物智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智勇谋略,认识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谋略思维;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3.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讨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三国演义》中的智勇谋略;2. 使用战略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引入(10分钟)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罗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智勇谋略”。
2. 学习(40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情节,分析人物之间的智勇谋略,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b. 回顾和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所选故事中的智勇谋略,并进行回顾和总结。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3. 拓展(30分钟)a. 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情节,进行现场表演。
要求学生在表演中体现人物智谋和战略。
b. 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是否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智能谋略解决问题?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的表现,并评价他们在分析和表达智谋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三国演义》文本;2. 小组分组名单;3.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五、教学延伸:1. 阅读其他中国古代兵法书籍,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2. 组织辩论赛,让学生运用智能谋略进行辩论;3. 研究其他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的智勇谋略,进行对比研究。
足智多谋的典故和成语
足智多谋的典故和成语典故与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富有内涵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典故和成语经常被引用,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增添修辞的艺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几个足智多谋的典故和成语,揭示其背后的智慧和教益。
寓意深远的“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是形容决心十分坚决,不留退路的一种做法。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据说,战国时期的将领项羽带领大军与秦军作战。
为了激励士兵壮志凌云,项羽下令烧毁了用来煮饭的釜,沉没了船只。
此举显示了他们不惧困难,不畏势强的决心。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毅然决然地做出选择。
只有摒弃退路,全力以赴,才能取得成功。
破釜沉舟鼓励我们放下顾虑和犹豫,勇往直前,争取胜利。
智慧传承的“刻舟求剑”刻舟求剑,是形容人们无法适应新形势,坚持原有过时方法的一种现象。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故事。
当时有个人把刀扔进河里,然后刻船舱的位置,因为他在河边刻船舱时看到船在移动,所以他认为刀掉入水中时仍在原位置。
这个故事讽刺了人们在改变情况下仍然坚持过时的观念和方法。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和变化,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仅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应对新的挑战。
刻舟求剑提醒我们摆脱固步自封的观念,勇于创新和改变。
智慧谋略的“李代桃僵”李代桃僵,是指一个人替代另一个人,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它源于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故事。
故事中,李白替代唐玄宗吟唱了一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诗句,唐玄宗将此事刻在桃树上,以示赞赏。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足智多谋的人善于运用巧妙的策略和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李代桃僵鼓励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要灵活应变,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替代方案。
智者智慧的“囊萤映雪”囊萤映雪,是指经验丰富的人善于从不寻常的迹象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个成语源于西汉时期的故事。
智勇双全,草船借箭教案
智勇双全,草船借箭教案。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那时候,秦国的主力部队正在攻打东周国,威胁到了周王室的统治。
东周国的国相张仪设计了一条巧妙的计策:用数千艘草船在横渡渭河的同时,向秦军发射箭矢。
而此时秦军天气炎热,身上穿的是轻装,因此无法抵御草船发射的火箭,而张仪所领的周军则穿着重装,在发射箭矢时能够保持平稳。
最终,周军成功地把箭矢借给了秦军,阻止了秦军的进攻。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张仪。
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不仅具有深谋远虑的智慧,而且还有足够的胆略和勇气。
他所实施的草船借箭计,便是他智慧和胆略的结合体。
他善于利用敌方劣势,并且很清楚如何化解自己的劣势。
这就是“草船借箭”的精华。
从人性的角度讲,“智勇双全”是一个生动的形象。
智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有思想的人会有更多的可能找到捷径、去掉繁冗的程序和流于俗套的思想,从而处理事务的难点;而勇气是独立思考的原动力,有勇气的人会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中保持冷静,迎接挑战和压力,从而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提升。
如果将这个故事的主题推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来说,那么就完全适用了。
很多人常常过于信任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忽略了思维的多样性和创新的意义,对问题处理的结果也早已麻木不仁,未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和效果;而有些人则过于自负,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固步自封,也就限制了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空间。
草船借箭讲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仅凭两三句话也难以用于现代军事的战术实施。
然而,其中所代表的意义和精神内涵,却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反思和引领。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思考时也应该具备智勇双全的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这个思想充满灵感的时代里,智勇双全和草船借箭之精髓仍然适用,它们将伴随着我们,为我们提供不竭的创意和灵感。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张仪为榜样,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勇气,并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驱动我们的价值实现和人生成长。
2023年《草船借箭》教案四篇
2023年《草船借箭》教案四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足智多谋”。
从本课内容来看,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周瑜险恶专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对借箭的通盘考虑和周到支配。
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足智多谋”是本课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一)学问目标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嫉妒都督惩处擂鼓呼喊丞相足智多谋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二)实力目标理清文章的叙述依次,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标1、酷爱祖国绚丽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详细事情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他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育学生从文中快速提取相关信息的实力。
要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打算制作课件;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六、课时支配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①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战胜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反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②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一篇依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课题,当“草船借箭”这四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出现出什么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用草船怎样借箭?为什么能借到箭?)同学们依据课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边读边想,并勾画诞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智多谋的典故教学设计3篇Resourceful allusion teaching design
足智多谋的典故教学设计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足智多谋的典故教学设计
2、篇章2:足智多谋的解析教学设计
3、篇章3:足智多谋的造句教学设计
足智多谋是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
足智多谋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的足智多谋的典故,供大家阅读!篇章1:足智多谋的典故教学设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
古代有一个县令很会判案。
一天,有两个人来衙门打官司。
原来这两人是为了一匹绢布。
他们都说这绢是自己的。
县令说:“好吧,你们都说是自己的,我看这样好了,把绢剪了,一
分为二,各人一半,行了吧?”于是他就命令手下把绢剪了,一人一半。
两人只好各自拿着绢回家了。
县令对手下的说:“你们分别去看他两有什么表现。
难过的人是绢的主人,高兴的那个就抓起来。
”
衙役暗中去观察,果然看见一人很开心,一人很难过。
他们就把那个高兴的人抓了起来,一审问,绢当真不是他的。
篇章2:足智多谋的解析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足智多谋zú zhì duō móu
[释义]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
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
谋:计谋。
[语出] 元·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
[辨形] 智;不能写作“知”。
[近义] 智谋过人大智若愚诡计多端
[反义] 愚昧无知愚不可及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用法] 含褒义。
指有智谋的人。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篇章3:足智多谋的造句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1、这个军队的将军是那样的足智多谋以至于他的军队经常赢得战斗的胜利。
2、如果聚会时没人坐在旁边,你就必须学会变得有创造力且足智多谋。
3、他们大多数人要比我足智多谋,我又一次依靠陌生人的善意帮助来走出困境。
4、除此之外,由于你不相信你很有能力而且足智多谋,你就发现迎接新的挑战或者探索新的领域是多么困难。
5、你可以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来展示你的激情,主动和足智多谋呢?
6、在发展领域,UDI认识到穷人足智多谋、具有创造性,而且常常通过他们自己的手段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7、我发现我变的足智多谋了。
8、虽然工商业不景气带走很多理想的工作,分布全球的足智多谋的人们开始选择在家上班,其中很多选择博客作为一种收入来源。
9、诺兰笔下一跃步入未来的英雄就像吐温笔下返捣亚瑟王宫的南部同盟军一样足智多谋。
10、此组织将妇女们引到室外,鼓励女性自力更生,依靠自
己的足智多谋在社会立足,以及帮助她们适应从少女成长为成年
女性所需要的各种角色转换。
11、米娅凭借自己的足智多谋从家乡一路寻找,终于抵达父
亲失踪的那片森林。
12、我常常惊讶于邻里社区穷而又穷的家庭中的人们是何等
足智多谋。
13、即使现在看来和朋友在同一房间里对战的可能不大,玩
家们可是足智多谋。
14、杰克-吉伦哈尔诠释的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英雄角色
拥有帅气的外表,湛蓝的眼眸和憨厚的笑容。
15、我们称这些员工为英雄,他们是高度授权及足智多谋成员。
16、人,生来具有一颗聪明的心,有足智多谋的本能和活下
去的愿望。
17、赤狐的聪明狡猾足智多谋使它誉满四海。
18、对于利润高的商品,这种自相残杀的销售方式让人痛心,但是又很容易理解种方式产生的原因:如果零售商们不降价销售,成千上万的足智多谋的消费者也会让他们不得不降价。
19、我指着一处有着巨大红色霓虹招牌(中国人的方法是,拿不定主意时,至少把招牌搞漂亮)、冒着雾气的喧闹店铺,问我那位足智多谋的翻译XiyunYang。
20、解决问题让你变得更加足智多谋。
21、灵活、足智多谋的你从以往的经验,以及让问题有利于你的化解能力中得到自信。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