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
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结构、功 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受外界干扰后,
自动调节的极限。 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 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 能的失衡,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
§7 陆域生态系统
1、三向地带性
(1)、影响陆地生系统的因素 1)纬度: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垂直带特点 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地区的水平地带
性植被相一致。越向高纬度,垂直带谱越简 单,极地为冻原带,水平带与垂直带重合。 在同一纬度内,经度不同也影响山体植被的 垂直带谱。如长白山(东经128度)、西部 的天山(东经86度),两者均北纬42度。 但长白山距海较近,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天山位于内陆,属荒漠范围。
ii 生物量金字塔
以相同单位面积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生物量即生 命物质总量建立的金字塔。对陆地、浅水生态系统中比较 典型,因为生产者是大型的,所以塔基比较大,金字塔比 较规则; 但对于湖泊和开旷海洋,第一性生产者主要为微型藻 类,生活周期短,繁殖迅速,大量被植食动物取食利用, 在任何时间它的现存量很低,导致这些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
分解者:
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土壤原生动物和 一些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将复杂的有机物还原为无 机物,把养分释放出来,归还给环境中。
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Food chain)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 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 称为食物链 。
iii 数量金字塔: 单位面积内生产者的个体数目为塔基, 以相同面积内各营养级位有机体数目构成塔 身及塔顶。一般每一个营养级所包括的有机 体数目,沿食物链向上递减。 缺点:有时植食动物比生产者数目多。 如昆虫和树木;个体大小差别很大;个体大 小有很大差别,只有个体数目多少来说明问 题有局限性。
能量金字塔表达营养结构最全面,确切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那种茂密高耸而常绿的森林类 型。 a.位置 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b.气候特点 (1)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度以上。年降雨25004500毫米,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这里无明显的季 节变化。 (2)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 100米。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为酸性。 (3)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储存在植物中,每年一部 分植物死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 直接被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2、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
量度一个物种利用食物能的效率,即同化能量的 有效程度。
(1)同化效率Assimilation efficiency : 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 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 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Ae=An/In 肉食动物的同化效率高于植食动物。
(2)生长效率(growth efficiency)
3、生态系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英国学者坦斯利(Tansley)于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 的概念,强调生物和环境的不可分割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为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焦点。 发展背景: (1)空间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环境监测仪器设 备、放射性同位素等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定 生态环境的变化。 (2)随着世界工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举世瞩目的世 界性问题,如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日益严重。
表示食物通过食物链的效率,永远是正 塔型; 数量金字塔过分突出小生物体的重要性; 生物量金字塔过分突出大生物体的重要 性。
§5 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
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 的比值,常以百分数表示。
1、能量参数
(1)摄取量(I):表示各生物所摄取的能
量。 (2)同化量(A):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 能量,即消费者吸收所采食的食物能;植物 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日光能。 (3)呼吸量(R):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 和各种活动所消耗的全部能量。 (4)生产量(P):生物呼吸消耗后所净剩 的同化能量值。 P= A- R
3、营养级位之间的生态效率
量度营养级位之间的转化效率。 (1)消费效率(利用效率)(consumption efficiency) 消费效率(Ce)=In+1/NPn 消费效率量度一个营养级对前一营养级的相对取食 压力。一般在20-35%范围内。每一营养级净生产 的65%-75%进入碎屑食物链,被损失到系统之外。 利用效率(Ue)=An+1/NPn 利用效率的高低,说明前一营养级的净生产量被后 一营养级同化多少。
c.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生态系统内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关系是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的整体。
(3)稳定平衡的特征
自然界生态系统总是趋向于保持一定的内部平衡关 系,使系统内各成分间完全处于相互协调的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内的负反馈机制是达到和维持平衡或稳定的重 要途径。
(4)对外开放的特征
生态系统之间都存在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如森林与河流之间营养的流通;森林植物得到来自太 阳的能量。
2、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 绿色植物为起点到食草动物进而到食肉动物的食物链。 如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2)碎屑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 以动、植物的遗体被食腐性生物(小型土壤动物、真菌、 细菌)取食,然后到他们的捕食者的食物链。植物残体—— 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 (3)寄生性食物链: 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它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 继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病毒。后者与前者是寄 生性关系。如哺乳动物或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 菌——病毒。
输入
其它
输出
能源
太阳
物质和生物 环境
系统
能量、物质 迁出的生物
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模型
环境
§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产者(producers) 生物环境 消费者(consumers) 分解者(decomposers) 生态系统 太阳辐射能 非生物环境 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
生产者: 自养型植物,包括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化能 合成细菌。绿色植物利用日光作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 将吸收的水、CO2和无机盐类合成初级产品——碳水化 合物,可进一步合成脂肪和蛋白质。这些有机物成为地 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 消费者: 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些腐生或寄生菌类, 异养型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营养来获 得能量。
3、生态金字塔
(1)概念:
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 物量、能量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构成的生态金 字塔分别为生物量、能量和数量金字塔。
(2)类型
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i 能量金字塔:
各营养级所固定的总能量值的多少来构成的生态金字 塔。以相同的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者和各级消费 者所积累的能量比率来构造(千卡/平方米.年)。

(3)陆地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格局
2、陆地生态系统

(1)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面积及生产力: 人类采伐前:6×109hm2 (45.8%) 1985年:4.17 ×109hm2 (31.7%)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的有机质: 102×109 T 森林:58 ×109 T,占 56.8%(草地20.8 ×109T 农作物占:10.5 ×109 T)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量不同,产生热 量差异。如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度降低0.50.7度。
2)、经度:海陆、大气环流
经度地带性: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 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 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变 化,即由沿海的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 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植被因水分状况而按 经度呈带状依次更替。)。 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或沿经度 方向从高到低的有规律分布,这种现象称为 植被水平分布。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 性。
(2)林德曼效率
林得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
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 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 右。
§6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它必 然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应变化,这些变化 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负反馈: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 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正反馈: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 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 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
组织生长效率(TGe)=NPn/An
生态生长效率(EGe)=
NPn/ In
营养级越高,生长效率越低。植物的生长
效率>动物。植物将光合能量大约40%呼 吸,60%生长,肉食动物同化能量大约 65%用于呼吸,35%用于生长。哺乳动物 呼吸消耗的能量最多,大约占同化量的9799%,只有1%-3%用于净生产量。
3)、海拔:温度(100-0.6°)、降水 温度、降水随海拔变化:海拔高度每上升 100米,气温下降0.6度。相当于平地北 移60公里。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达到一定界限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 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 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交替。 垂直带谱: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依次出现的 植被带的具体顺序。
3、食物网(Food web)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 个网状结构。
§4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1、营养级(Trophic level) 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2、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 (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 的生物量; (2)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 泄出去; (3)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 热量。 由于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所以食物 链就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 级,很少超过六级。
第十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系统?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 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构成系统的条件:
由若干要素所组成
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 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
2、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 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 成的统一整体。
(2)、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格局
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 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出 现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温带落叶阔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寒温带北方针叶林(Taiga, coniferous forest)、苔原(Tundra)。即纬 度地带性(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有 规律分布)。 我国纬度地带性: 从南自南沙群岛,北至黑龙江,跨50多个 纬度,由于纬度的差异,从南向北形成各种热量 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于此相应, 在湿润森林区域内,植被类型由南到北顺序为: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温带落叶阔叶 林、寒温带针叶林区。
4、生态系统在生物科学中的位置
宇宙 太阳系 行星 地球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有机体 器官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生态域
分子
原子
5、生态系统的特征
(1)动态特征
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 态系统总是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向复杂结构状态发展,最 后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2)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