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日益高涨,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勾划出一幅“理性王国”的未来图画,为法国大革命和各国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一、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1.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2.启蒙主义是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批判上帝创造一切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以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狄德罗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

”孟德斯鸠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相信未来是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①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教育性和战斗性启蒙文学家往往同时是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他们把文学创作视为反封建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在理论上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②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具有平民性以第三等级为主人公,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颂的对象。

如费加罗、鲁滨逊、维特等,反映了启蒙文学的民主性和进步性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哲理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有较强的功利色彩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时代⏹社会状况: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法国:工商业发展迅速;森严的等级制度导致了尖锐的矛盾;德国:封建割据状态,远远落后于英法。

⏹文化状况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更为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实质上,它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先声。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提出了更鲜明、更彻底、更完整和更富有战斗力的纲领,从而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准备了思想条件。

(一)启蒙运动的性质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表现;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具有全欧性的又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较之于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带有更强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催化剂。

(二)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准备,为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做理论准备。

最具号召力的两面大旗——自由和平等。

用政治自由(民主)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用平等博爱来反对贵族特权和封建奴役。

“理性”: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启蒙思想家把理性看作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确定真理的理智力量。

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以天赋人权为理论核心,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提倡教育和科学,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繁荣昌盛、人人幸福的“理性王国”。

这种“理性”属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范畴。

就其思想内涵来说,它从根本上不同于17世纪崇尚君主王权和封建伦理的理性主义。

⏹(四)启蒙运动的成就和局限1、成就启蒙主义者宣传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大发展,并为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思想文化成果(理性主义思想、宗教自由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天赋人权”思想),都是资产阶级给全人类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作为上个世纪文学主流的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本世纪仍占一定的地位,但在本世纪独领“风骚”的是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一、18世纪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产业革命。

2、启蒙运动:3、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4、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1、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宣传启蒙思想。

2、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3、平等地采用了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小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书写体、游记体、自白体等,以英国的长篇小说和法国的启蒙小说成就最为杰出,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

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4、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在哲理小说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同时影响了各种文体,使整个启蒙文学闪耀着富于理性精神的所谓“阿波罗风范”。

三、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一)英国文学: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文学。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宾逊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

正是鲁宾逊的这种精神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他是欧洲小说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笛福由于在英国文学发展中开辟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小说之父”的称号。

斯威夫特:他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特别对代表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和代表大资产阶级的辉格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丑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理查生:是一位长于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善于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动机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并把这种分析与社会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鲁滨逊漂流记》(1719)
以第一人称写的长篇小 说 。 通过鲁滨逊形象反映了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 貌。 一方面,鲁滨逊是中小 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 殖民者 。
约拿丹· 斯威夫特(1667—1745)
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的 都柏林,对英国殖民统 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 刻的认识。 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 烈攻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号召爱尔兰人民争取自 由独立,至今仍被看作 是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 的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 一。
《爱弥儿》(1762)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 西,都是好的,而一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了。”这是卢梭在《爱 弥儿》中开宗明义的第 一句话,它代表了卢梭 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爱弥儿》是一部讨论 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 所以又名《论教育》。
《忏悔录》(1770)
自传体小说。 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 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 无遗。这种大胆地把自 己的经历和感受公诸于 世的做法,在当时还不 多见。 核心是对自我的赞美。
莱辛在戏剧理论、戏剧 创作和美学方面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 美学著作《拉奥孔,论 画和诗的界限》 (1766),论述了绘画 与诗歌在反映现实上的 区别。 《汉堡剧评》(17671769),是德国资产阶 级戏剧理论的重要文献, 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 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 学运动,即“狂飙突进”运动,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因作家克林格尔(1752—1831) 的同名剧本而得名。 “狂飙突进” 运动的中心是斯特拉斯堡。约 翰· 高特夫利特· 赫尔德(1744— 1803)是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 订者 。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18
◆勒萨日(Lesage , 1668—1747)18世纪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 说《吉尔 〃 布拉斯》 (1735),它是法国 第一部流浪汉小说。
19
百科全书派
◆ 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声势浩大的百科全书派活动。百科全 书派(Encyclopedist)是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形成的 派别,他们在编纂《百科全书》(35卷 1751—1780出版) 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主编狄德罗,副主编达兰贝尔,撰 稿人有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 ◆ 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科全书》为工 具,宣传自己的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 使得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 条。当时,法国人不直接称启蒙运动,而以百科全书派来 代替启蒙思想。
2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1)思想内容方面: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思 想,宣言唯物主义思想,要求平等、自由、博爱, 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富于哲理色彩。
◆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想,使作品具有哲理 性、政治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 孟德斯 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
◆ 对话体:《拉摩的侄儿》 (狄德罗)教育小说:《爱 弥儿》(卢梭)
7
二、启蒙文学的成就 ◆1.英国的启蒙文学和现实主义小说 ◆1)英国启蒙运动特点: ◆ 18世纪,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运
动面临的任务不是像法国那样准备革命,他们的任务比较 简单,即巩固“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 建残余。他们的革命比较保守和温和,不愿采取极端行动, 倾向于妥协。
5
严肃剧
◆ 严肃剧亦称市民剧,是
一种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 的体裁。

第 五 章 十 八 世 纪 文 学

第 五 章 十 八 世 纪 文 学

第 二 节 法 国 文 学
法国启蒙文学。“百科全书派”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准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法国启蒙文学在同古典主义 文学的斗争中发展。法国启蒙文学把斗争的矛头指向 丑恶的封建社会,富于哲理性、政论性,善于分析社 会,勇于坚持反对古典主义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阿 兰•瑞内•勒萨日(1668—1747)的创作。孟德斯鸠 (1689—1755)和《波斯人信札》。伏尔泰(1694— 1778)和哲理小说《老实人》(1759)。德尼•狄德罗 (1713—1784)和《拉摩的侄儿》(1762)。若望— 雅克•卢梭(1712—1778)的感伤小说《新爱洛伊丝》 (1761)和教育小说《爱弥儿》(1752)。戏剧家博 马舍(1732—1799)的“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 师》(1772)、《费加罗的婚姻》(1778)、《有罪 的母亲》(1792)。
第 三 节 英 国 文 学
英国启蒙文学:阶级实质、文化背景、分期。散文的世纪,现实 主义小说的兴起。十八世纪初期: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 的新古典主义,约瑟•艾迪生(1672—1719)和瑞查德•斯梯尔 (1672—1729)的小品文。丹尼尔•迪福(1661—1731)和江奈生 •斯威夫特(1661—1745)的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1719)塑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歌颂了资产阶级的个 人进取精神。〈格列佛游记〉(1726)的讽刺艺术。十八世纪中 后期的小说创作:赛缪尔•理查生(1689—1761),《帕米拉》 (1740)的问世,近代小说的滥觞;亨利•菲尔丁(1707—1754),十 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弃儿汤姆琼斯传》,菲 儿丁的小说理论。乔治•斯摩莱特(1741—1771)。劳伦斯•斯特恩 (1713—1768)与奥列佛•哥尔密斯(1730—1774)的感伤主义,《感 伤旅行》(1768)与《威克菲牧师传》(1768)。哥特式小说。十八 世纪中后期诗歌:前浪漫主义与感伤主义。托马斯•格雷(1716— 1771)的墓园哀歌。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1790)。

五 18世纪文学

五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启蒙文学,主要任务有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和德国的莱辛,主要文学体裁是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戏剧
英国文学: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查理逊《帕美勒,或美德有报》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

菲尔丁《弃儿汤姆。

琼斯的故事》
英国启蒙文学特点:
一、拥护民主和自由,把文学作品作为启蒙的工具。

二、取材于日常生活,市民阶层成为主人公。

三、在小说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

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斯特恩“感伤主义”小说《感伤的旅行》、《项狄传》
法国文学: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重视悲剧创作《俄狄浦斯王》、《凯撒之死》、《穆罕默德》、《中国孤儿》、哲理小说《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
狄德罗:“百科全书派”领袖,写过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
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卢梭:法国启蒙主义文学最高成就者,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德国文学:
莱辛:《艾米丽亚。

伽洛提》《智者纳坦》
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是“狂飙突进”运动,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运动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歌德: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思想家
1774《少年维特的烦恼》、
1789《托尔夸托。

塔索》“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1808《浮士德》诗歌《西东合集》、自传《诗与真》小说《亲和力》《威廉。

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浮士德》P92
席勒:《海盗》《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新)ppt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新)ppt

18世纪前期:古典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蒲柏 1688-1744 A. Pope 《论批评》 《夺发记》 翻译荷马史诗 《人论》 《笨伯记》


小说的兴起

英国工业革命,解放劳 动力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 的兴起 印刷业的发达,出版市 场逐渐形成 女性读者与作者群体
18世纪英国女小说家


曼利夫人:主编《考察者》报 海伍德夫人:女笛福 萨拉· 菲尔丁:《大卫· 辛普尔》 夏洛蒂· 琳诺克斯:《女吉诃德》 拉德克利夫夫人:《尤道弗的秘密》 范妮· 伯尼:《伊芙莱娜》
② 法国的启蒙文学
法国的启蒙运动及其文学: 总目标是要打垮法国封建统治和它的精 神支柱——天主教会。因此它是法国资 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 法国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是:相信永恒 的进步,崇拜理性与科学,批判宗教和 专制王权,要求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领袖都是知识分子,政治斗争 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
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

启蒙运动以科学思想和近代文化启迪民众,消除 愚昧、落后,从而解放人性,改造社会。它是文 艺复兴人文主义反封建斗争继续和发展,也是17 世纪理性主义摆脱政治束缚向科学化的迈进。基 本思想是: 1.强调理性,认为理性是通向智慧的正确途 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经受检验;知 识源于感觉,感觉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提炼才能解 释世界、指导生活。 2.强调自然规律,认为宇宙受不可改变的规 律的支配,人不能凌驾于这些规律之上。 3. 强调“天赋人权”,主张人人平等。
用书信的形式写成的小说。以第一人 称“我”为主人公,讲解故事,塑造 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 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切, 增加真实感。 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有德国歌德的《少 年维特之烦恼》、卢梭《新爱洛绮 丝》。

7、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7、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我呼唤,你们不肯听从我……你们遭灾,我就发笑;惊恐临到你们,我必嗤笑;惊恐临到你们,好像狂飙,灾难来到,如同风暴。”
——《圣经·旧约·箴言篇》
莱辛《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
这时他向着天空发出可怕的哀号,
正像一头公牛受了伤,要逃开祭坛,
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
——维吉尔《伊尼特》卷二
1506年罗马
不让您泪流满面?
不;您那颗富有同情的心
不会对别人的灾难无动于衷;
温柔,而又坚强,这颗心能把悲痛消融
却从不知什么叫脆弱.
啊!警惕我讲的奇人怪事吧,
邪恶的野心受到命运的鞭笞,
还有理智的严厉谴责.
用您的微笑,祝福我无畏的旅程吧!
我敢于展开想像的翅膀,
因为我相信,您的微笑就是我的荣耀.
哥特小说与现代影视
巫术鬼怪片《睡谷的传说》《地狱神探》
快乐与诚实紧相联系。
——《书信九·尤丽来信》
在这个地方,在我周围的清新空气中,我找到了我心情变化的真正原因……高山上的空气清新,使人的呼吸更加畅快,身体轻松,头脑非常清醒,心情愉快而不激动,情欲也得到了克制。在这样的地方,心中思考的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大问题,而且随着所见到的景物的大小而增减其重大的程度,感官也得到一种既不令人过于兴奋、也不令人产生肉欲的美的享受看来,站在比人居住之地高的地方,就会抛弃所有一切卑下的尘世感情。当我们愈来愈接近苍穹时,人的心灵就会濡染苍穹的永恒的纯洁。人到了高空之地,心境变得凝重而不忧虑,平静而不消沉,对自己的存在和能思想感到快乐:非分的欲念淡漠了,内心的痛苦也就消失了,全身都有一种轻松和甜蜜的感受。……
宫殿、庭院、剧场何足道,
且看那山巅绿草丛中长出的
橡树、黑松和山毛榉,
它们头顶着天,高入云霄。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PPT)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PPT)

从显性层面上来说,这部小说的最大贡献 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一资产阶级上升 时期的正面典型形象。 但从象征层面来看,鲁滨逊所处的海上 “荒岛”其实是人类远古生活状态的象征。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启 蒙主义文学中杰出的讽刺作家,作品有小说、 诗歌、散文和书简。小说《格列佛游记》 (1726)是他讽刺文学中最为出色的作品。
高特荷德•艾弗拉姆•莱辛 (1729—1781)是德国启 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也是 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莱辛著作颇丰,理论著作有《汉堡剧评》 (1767—1769)、《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 的界限》(1766)等。在美学理论上,他强 调艺术必须克服脱离现实的倾向,要发挥各 种艺术形式的特性,真实而生动地反映现实。
伏尔泰(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 •阿鲁埃。文学创作中成就最大的就是哲理小 说,一共出版了26部之多。著名作品有《査 第格》(1748)、《老实人》(1759)、 《天真汉》(1767)等。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新一代 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他组织和主编的 《百科全书》成为新兴资产阶级与反动势力 进行斗争的理论阵地,并以此把法国启蒙运 动推向高潮。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即位 之初,假意接受启蒙思想,标榜“开明君主” 制度,鼓励文学创作,出版杂志,并亲自动 笔写作,但其目的是要使文学为其统治服务。
杰尼斯•伊凡诺维奇•冯维辛(1744—1792) 是俄罗斯最早出现的具有启蒙思想的作家之 一。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 吉舍夫(1749—1802)是较为 激进的俄国启蒙学者之一。他 写过哲学、政论著作和文学作 品,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彼得 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
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次更为伟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它于17世纪最早萌芽于英国与荷兰,随后 在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等国广泛传播 开来,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潮。其中,法国启 蒙主义运动最具典型性。

罗贻荣教授-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罗贻荣教授-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Pamela Asks Sir Jacob Swinford’s Blessing”
菲尔丁(1707—1754)
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十九 世纪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产生 了很大影响。 《约瑟夫 • 安德鲁传》( 1742 ) 《大伟人江奈生 • 魏尔德传》 (1743) 。 《汤姆•琼斯》(1749)
“四大启蒙作家”
伏尔泰(1694——1778)。他是十八 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启蒙运动的精 神领袖和导师 。他在文学上的最大 成就是古典主义悲剧、哲理小说。 古典主义悲剧有《俄狄浦斯》 (1718)、《穆罕默德》(1742)、 《扎伊尔》(1732)。
哲理小说较著名的有三部:《查第格》(1747)、《老实 人》(1759)、《天真汉》(1767)。代表作是《老实 人》。
理查生(1689—1761)
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主要作 品有《帕米拉》(1740——1741)、 《克莱丽莎· 哈娄》(1747—— 1748)。作品宣扬资产阶级清教徒 道德,并以此批判贵族阶级,他的 小说题材上属于家庭小说,着重描 写人物的感情世界。是他第一个把 感伤主义带进西欧文学,他对西欧 理查生 文学影响很大。 《克莱丽莎》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卢梭的书信体小说 《新爱洛绮丝》是严格模仿《克莱丽莎》之作。歌德的书信 体小说是间接模仿理查生的小说写成。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 尼曾把《帕米拉》改编成两部剧本。
18世纪英国文学:其他
18世纪英国的主要作家还有: 谢立丹(1751——1816)是英国十八世纪最大的喜 剧家,代表作是《造谣学校》。(1777) 彭斯(1759--1796)是杰出的苏格兰民间诗人。《自 由树》、《苏格兰人》、《我心在高原》、《一朵 红红的玫瑰》。 布莱克(1757——1827)打破传统的自由诗体以及 对“天真”、“自由”的崇拜,都已与浪漫主义十 分相近,他也影响了美国的“垮掉的一代”诗人。

第五章_十八世纪文学

第五章_十八世纪文学

启蒙运动的任务
•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 文艺复兴反封建 和发展,它继承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 和发展,它继承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并且把反 封建的范围从道德伦理范畴扩大到整个上层建筑, 封建的范围从道德伦理范畴扩大到整个上层建筑, 带有更加鲜明的政治色彩, 带有更加鲜明的政治色彩,明确地提出反封建必 须挣脱两大枷锁——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 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 须挣脱两大枷锁 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 • 启蒙思想家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 启蒙思想家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 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 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压迫, 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 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指出旧社会和 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 旧制度的不合理, 旧制度的不合理,并提出建设新社会秩序的理想 和方案,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和方案,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P73
英国启蒙运动
• 18世纪,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运动面临 18世纪,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运动面临 的任务不是像法国那样准备革命,他们的任务比较简单, 即巩固“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建残余。 他们的革命比较保守和温和,不愿采取极端行动,倾向于 妥协。 • 唯物主义哲学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后来演变为产业革 唯物主义哲学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后来演变为产业革 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石。 命。洛克 命。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石。 他在《人类悟性论》中,用“白板说” 他在《人类悟性论》中,用“白板说”批判“天赋观念 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都 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 的痕迹,最终来源于经验。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 《忏悔录》,自我辩护词。对“我” 的赞颂,开启后代以个人为书写对象 的私文学。催人泪下,文笔优美。散 文经典。
➢ 卢梭对自然、情感、自我的颂扬,被 视为浪漫主义先驱。
三、英国文学
1649年 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处死 克伦威尔成为英格兰共和国的主人
1660年 查理二世复辟 天主教 1665年 伦敦瘟疫 1666年 伦敦大火 1685年 詹姆斯二世 天主教 1688年 光荣革命 威廉三世 新教 1701年 安妮女王 天主教 1714年 乔治一世 新教 此间辉格党、托利党几十年党争
启蒙运动领袖都是知识分子,政治斗争 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
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
强调理性。 强调自然规律。 强调“天赋人权”,主张人人
平等。
4.代表作家
启蒙主义作家(哲理小说)家:伏尔泰、孟 德斯鸠、狄德罗、卢梭
勒萨日(1668-1747):《瘸腿魔鬼》,《吉 尔·布拉斯》
普莱伏(1697-1763):《曼侬·列斯戈》, 萨德(1740-1814):《美德的厄运》、《新
丹尼尔·笛福 Daniel Defoe,1660-1731
原名 Daniel Foe 做过商人 1704年创办《法兰西与全欧
时事评论》;英国报刊始祖, 一生写了150种小册子,集编 辑、主笔、记者、撰稿人于一 身; 59岁写作第一部小说 在避债中去世
➢笛福作品
鲁滨逊漂流记, Robison Crusoe,1719
1.18世纪的英国
1649年 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处死 克伦威尔成为英格兰共和国的主人
1660年 查理二世复辟 天主教 1665年 伦敦瘟疫 1666年 伦敦大火 1685年 詹姆斯二世 天主教 1688年 光荣革命 威廉三世 新教 1701年 安妮女王 天主教 1714年 乔治一世 新教 此间辉格党、托利党几十年党争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01讲18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概念1)是18世纪以法国为运动中心的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2)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英国文学(1)笛福:英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开始了英国启蒙文学的这一取向。

(2)理查逊:书信体小说《帕美勒》或《美德有报》,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

(3)菲尔丁:18世纪欧洲成就最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4)斯威夫特: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5)斯特恩:《感伤的旅行》成为“感伤主义”的代表。

(二)法国(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老实人》是其最出色的哲理小说。

(2)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两部“正剧”(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

(3)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成就最高,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三)德国1狂飙突进运动:(1)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在“狂飙突进”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3)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海盗》、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

2.席勒:代表作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3.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土德》,第二节歌德一、生平与创作选择1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4.《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是德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

女主人公:绿蒂5.《浮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人们甚至还把德国的古典时期直接称作“歌德时代”。

二、《浮土德》选择浮士德一一靡非斯托(魔鬼)打赌:能否获得心灵满足赌注:浮士德的灵魂1.浮土德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

2.浮土德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

614-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614-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文学代表作: 《新爱洛绮丝》、《爱弥尔》、《忏悔录》,
Confessions The Origin of Human Inequality(1755) The New Heloise(1761) Emile(1762) education on human nature The Social Conract(1762)
Montesquieu
孟德斯鸠(1689—— 1775)是法国第一位 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 家。他的书信体小说 《波斯人信札》是第 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 小说,为法国启蒙文 学开辟了道路。
《论法的精神》
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伏尔泰
Voltaire
伏尔泰(1694—1778)哲 学家、史学家、戏剧家、小 说家、诗人。
斯威夫特 讽刺小说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理查生 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其作品以《帕米拉》、《克拉 丽莎》最为著名。
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中叶,英国农村自耕农日益破产、城市贫富反差 加大,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劳伦斯·斯泰恩 是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感伤的旅行》。
谢立敦 把英国戏剧推向高峰,其代表作《造谣学校》。
《新爱洛绮丝》
1、命名与题材 信札体小说
2、人物 贵族小姐朱丽 家庭教师圣·普乐 沃尔玛
作者对人学的诗意诠释 抨击封建等级制度
平等问题 山村形象
艺术特点
1、题材的简单和中心思想的连贯 2、歌颂大自然和突出人的纯洁感情的特点 3、自我描写忽然寻求自我的鲜明倾向
博马舍
博马舍(1762--1799) 18 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戏 剧作家。
an intellectual movement in Europe,
an expression of struggle of the Bourgeois against feudalism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 启蒙运动波及英、法、德、意、俄诸国,而其中 心在法国。
第一节 法国启蒙运动和它在文学上 的得失
• 一、启蒙运动在法国的兴起及其意义
•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现实 的利益,为了改变本阶级的政治地位,他 们便把目光倾注于现实世界,并要求对现 实做出理论的说明,为其反封建斗争提供 一个有力的思想武器。这种现实的需要, 加以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的影响, 促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
• 蒲伯的诗作正是他的主张的实现。他的诗 虽然意境不高远,气魄也不够雄伟,但文 字与音韵都达到了技巧上的高度圆熟,尤 其是他对"英雄双韵体"的运用,达到了登峰 造极的地步。
第二节 英国文学与长篇小说创作
• (二)威廉•布莱克(Willam Blake,1757一1827) • 他是诗人,也是画家,又是神秘的宗教信仰者。 • 布莱克的诗打破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轻理性而
第一节 法国启蒙运动和它在文学上 的得失
• 2.功利性与哲理性
• 法国启蒙文学家不仅仅是文学家,他们同 时是启蒙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是启蒙 思想家。他们进行文学创作,是借以传播 启蒙思想。这使他们在文学上采取功利主 义的态度,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媒 介,或者说,作为向旧秩序旧观点发起进 攻的有力武器。
第一节 法国启蒙运动和它在文学上 的得失
• 崇尚自我,渲染感情,置感情于作品的中心,这 是卢梭的文学作品在18世纪独树一帜的标志之一。 之二,是卢梭把大自然带进了文学并使它占有突 出地位。卢梭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使大自然在 文学里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古典主义文学提倡" 研究宫廷、认识城市",自然在这里没有地位;许多 启蒙作家,把自然当做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当 然很少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它。卢梭由于厌恶文明 社会,与之格格不人,因此热爱大自然。他在一 封信中说:"我只有在露天下才感到活着,只是在草 地和树林中才呼吸自如。"(《卢梭自选书信集》, 刘阳译,译林出版社,1997版)。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席勒式”:
因为席勒在早期剧作《强盗》 《阴谋与爱情》等作品中竭力宣传 理性旳观念,使作品有些概念化旳 倾向,人物变成了时代精神旳单纯 传声筒,为了观念旳东西而忘记了 现实主义旳东西——在文学理论里 被称之为 “席勒式”旳毛病。
席勒 (1759--
1805)诗人、美学理 论家和剧作家。
代表作《阴谋与爱
与圣·奥古斯丁《忏悔录》比较
❖ 共同点:暴露(坦露) ❖ 区别:
奥古斯丁:人是微不足道旳, 恶旳本质是 与生俱来旳。世上惟一配膜拜旳——上帝
卢梭:人旳本性是善良旳,人旳恶习是因为社会本 身存在旳弊病造成旳。人应该珍爱自己。
(名为忏悔,实为自我塑造。)
博马舍:
(1762--1799)18 世纪法国最著名 旳戏剧家和戏剧 理论家。代表作 “费加罗三部 曲”:《塞维乐 旳剪发师》《费 加罗旳婚礼》 《有罪旳母亲》。
《拉奥孔或论画与诗旳界线》《汉堡剧评》
《萨拉萨姆逊》《爱朱丽雅·迦洛蒂》
第二时期:狂飙突进时期
歌德:《少年维持旳烦恼》
第三时期:魏玛 “古典时期 ”
席勒 《强盗》 《阴谋与爱情》 “席勒式”
歌德把德国文学推向一种前所未有旳高峰.
《阴谋与爱情》插图
《阴谋与爱情》剧照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是启蒙运动旳发展和 继续,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旳文学 运动。它因克林格尔旳剧本《狂飙突进》而 得名。特点:①强调文学旳民族性,要求发扬 文学旳民族风格。②反对封建束缚,要求个 性解放。③崇尚天才,拥护卢梭“返回自然” 旳标语。 “狂飙突进”运动对增进民族 意识旳觉醒起了推动作用。赫尔德尔是这一 运动旳理论家,青年时代旳歌德和席勒是这 一运动旳旗手。
“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灵车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 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马克思称:“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宿命论者雅克》卢梭(激进派的领袖):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5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5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歌德
第一节 概述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一、启蒙运动及其思想武器
(一)启蒙运动的概念Enlightenment)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8世纪又产生了一场全欧性的资产 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它主张用科学 和真理启迪人们于蒙昧之中,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 思想的传统观念,故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最早 产生在英国,接着影响到法、德、意、俄等国。启蒙运 动的使命是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作思想和舆 论上的动员。 “启蒙”(Enlighten)一词意为启迪、 照亮,在启蒙 运动中引申为用近代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精神照亮被 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和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 启蒙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运动,也是一场政治革命。
洛克(1632—1704)的经验主义哲学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中,认为人 的知识源于人的后天经验,批判了宗教迷信 (“天赋观念”);在《政府论》(上、下, 1689)中,论证了“立宪君主制”的合理性, 批判了“君权神授”论,提出了“天赋人权” 的思想;在《论宗教宽容书信》(1689)中, 主张对宗教实行宽容政策,允许宗教信仰自 由,反对天主教神学专制。 洛克的哲学称为“立新哲学”,他的观点起 到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作用,对18世纪 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产 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启蒙运动的 产生与发展。
(二)出现了新题材、新人物和新思想
不少作家的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平民 的日常生活(古典主义限制在古希腊罗马文学的范 围内) ; 把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市民和平民等)中人 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王公贵族、教皇教士则往往成 为嘲笑和批判的对象);

外国文学05

外国文学05
丧失:感情枯竭,想象力衰颓,所有温情脉脉的东西都变成了冰冷的金钱)



④殖民:星期五的故事 在艺术上:
该小说以细致的刻画、描绘为特色,使虚构的故事和场景变得栩栩 如生。

(1)、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1—1754) 英国 现实主义小说的创立者,建立文 学创作的现实主义理论。继承拉 伯雷、塞万提斯的传统,使现实 主义走上新阶段。
1.启蒙运动的历史文化基础:文艺复兴和十 七世纪理性主义 (1).科学理论的发展: (2).社会秩序的整饬: (3).遗留的问题
社会秩序的整饬带来新的压制
2.启蒙运动的两大主题:


启蒙运动继续推进了理性主义的的 发展,关注的重心仍旧是两大方面: (1)自然的本性、规律以及科学的 运用(工具、科学理性):造就了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壮大, (2)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性、规律 (人文理性):从理论上提出的 “人生而自由、人人平等、”天赋 人权“等观念,就是力图建立一种 新的社会秩序,在制度上把人从宗 教蒙昧和等级压迫中解放出来。

《鲁宾逊漂流记》


(2)《鲁滨逊漂流记》
①全新的价值观念
勤勉工作、敢于冒险的创业激情


②拯救:忠于世俗的职务
清教思想之一,它使得个体价值得以独立实现,不再是依附性的实 现,因为他以个人的财富而不是人自身的社会性的道德完善为价值得标准。


③潜在的悲剧性 :人性的流失
感情枯竭,想象力衰颓。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人的全面解放一开始就遭 到彻底嘲讽。( 鲁滨逊的冒险和开拓精神虽然充满诗意,但仍然潜伏着悲剧,即人性的
感伤文学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 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 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强调表现善良人的 辛酸不幸,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 悯,在涩泪涟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激起读 者的强烈反响。感伤文学得名于英国作家斯 特恩的游记《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 1768)。 感伤主义对现实又批判又逃避,在后来发展 出积极的和消极的浪漫主义两种文学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勒萨日(Lesage , 1668—1747)18世纪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 说《吉尔 〃 布拉斯》 (1735),它是法国 第一部流浪汉小说。
19
百科全书派
◆ 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声势浩大的百科全书派活动。百科全 书派(Encyclopedist)是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形成的 派别,他们在编纂《百科全书》(35卷 1751—1780出版) 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主编狄德罗,副主编达兰贝尔,撰 稿人有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 ◆ 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科全书》为工 具,宣传自己的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 使得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 条。当时,法国人不直接称启蒙运动,而以百科全书派来 代替启蒙思想。
◆ 对话体:《拉摩的侄儿》 (狄德罗)教育小说:《爱 弥儿》(卢梭)
7
二、启蒙文学的成就 ◆1.英国的启蒙文学和现实主义小说 ◆1)英国启蒙运动特点: ◆ 18世纪,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运
动面临的任务不是像法国那样准备革命,他们的任务比较 简单,即巩固“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 建残余。他们的革命比较保守和温和,不愿采取极端行动, 倾向于妥协。
12
感伤主义文学
◆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 流派,感伤主义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 反拨。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 类的天性是慈善,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 情感(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尚 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22
◆狄德罗(Diderot
,
1713-1784) ◆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 “艺术模仿自然”,提出 了著名的“美在关系”说。 ◆ 新的戏剧理论 《论戏剧 艺术》提出戏剧中的人物 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 人,创立了介于悲剧和喜 剧之间的新剧种严肃剧 (正剧) ◆ 文学代表作有对话体哲理 小说《拉摩的侄儿》 (1762)和书信体小说 《修女》(1760)
4
◆(3)体裁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体裁,如哲 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 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说、正剧等,都是启蒙 文学的新创造。
◆(4)艺术局限:主要人物类型化、公式化、概念 化,性格不够丰满,不够真实。主人公常常是作 者思想的代言人,观念的传声筒,人物对话好象 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沈从文语),不够含 蓄蕴藉。
14
感伤小说
◆ 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英 国感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 ◆ 第一部小说《帕米拉》 (1741),这是一本书信体 爱情小说,赞美清教徒道德。 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现 代英国小说。它把对社会环 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 分析结合起来,着重描写人 物的感情,把感伤主义引进 了西欧文学,导致了18世纪 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30
◆席勒(Schiller ,1759- 1805)德国古典美学时期 美学家、剧作家、诗人,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之一。 ◆著有《审美教育书简》 (1795)、《论素朴的诗 和感伤的诗》(1796)、 《悲剧艺术》等。
31
◆剧本《强盗》(1781)体现了德国资产阶 级青年对封建专制的反抗。 ◆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1783)反映贵 族与市民的冲突,爱情与宫廷政治阴谋的 矛盾。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 倾向的戏剧”。
23
◆《拉摩的侄儿》中塑造了一个极端矛盾的 形象,主人公才华横溢,却玩世不恭;富 于理性,却自甘堕落;见解深刻,却鲜廉 寡耻。是一个集“高傲与卑鄙、才智与愚 蠢”于一身的“怪物”。被恩格斯称作 “辩证法的杰作”,“分裂意识”的典范。
24
◆卢梭(Rousseau , 1712-1778)
◆ 自传《忏悔录》(1778) 名为忏悔,实为控诉,表 现作者严酷的自我批判精 神以及对丑恶现实的抗争。 ◆ 文学代表作是书信体小说 《新爱洛绮斯》(1761) 描写纯洁爱情,控诉封建 门第观念和家长专制思想 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 教育小说《爱弥儿》 (1762 ◆ 卢梭所有的创作都具有强 烈的反抗精神和“返回自 然”的愿望。
5
严肃剧
◆ 严肃剧亦称市民剧,是
一种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 的体裁。
◆ 狄德罗首创,博马舍 宣传和发挥了狄德罗的理 论主张。它以描写市民生 活为主,用日常生活题材 反对古典主义戏剧。严肃 剧有两个特征,一是严肃 性,二是现实性。19世纪 的易卜生、果戈理、肖伯 纳等人的“问题剧”脱胎 于严肃剧。
6
哲理小说
8
◆ 在英国,小说起源于18世纪的期刊文章。英国期刊兴起于 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了18世纪,期刊具有了文学性,登 载各种娱乐性、杂感性的文章,报导社会上的各种趣闻, 具有“街谈巷议”的小品文特点,成为期刊随笔。 ◆

18世纪英国文学的最大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这些小说 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生活。描写第三等级的故 事。在小说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流浪汉小说风格, 描写人在路上的冒险传奇。 ◆ 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是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1719) 、菲尔丁《汤姆•琼斯》(1749 )。
13
感伤主义特点
◆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 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 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 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 充满伤感情愫的描写中,唤 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 怜悯,在涩泪涟涟中表现美 和崇高,以激起读者的强烈 反响。 ◆ 感伤主义得名于英国作家 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A Sentimental Journey 1768)
◆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 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 说形式表现自己的哲学思想 和政治观点,具有鲜明的议 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人 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 有纯理性的特点,成为作家 哲学思想的代言人。 ◆ 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小说、 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 ◆ 书信体:《波斯人信札》 (孟德斯鸠)、《老实人》 (伏尔泰)
3
◆(2)题材方面:往往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正面 主人公,而将王公贵族和僧侣作为嘲讽批判的对 象,表现资产阶级的立场、情感和观念。
◆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 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 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 伊斯(《阴谋与爱情》)。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教学目标: 了解启蒙文学产生的背景; 掌握启蒙文学的特征和成就; 了解歌德的生平与创作; 理解掌握维特、浮士德、靡菲斯特等人物形 象; 理解浮士德、靡菲斯特之间的辩证关系; 掌握《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 ◆1.定义:
◆ 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 主潮.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 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 的继承和发展。“启蒙”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 (enlighten)。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 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 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 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 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 制。
20
四大启蒙思想家的启蒙小说
◆孟德斯鸠(Montesquieu, 1689-1755)文学代表作 是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 札》(1721) ◆通过160封书信,揭露讽刺 了上流社会的种种生活恶 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 教会色彩。
21
◆伏尔泰 (Voltaire ,1694- 1778)代表作是《老 实人》(1759)、 《查第格》、《天真 汉》等。其中《老实 人》表现了理想与现 实的矛盾,最后以 “种咱们的地要紧” 结束,表现了资产阶 级理想幻灭之后的务 实精神。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 年代中期,德国出现了“狂飙突 进”运动,它是德国资产阶级发 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这个运动的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 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 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 它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 了积极作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 继续和发展。这个运动的名称来 源于运动的参加者克令格尔的同 名剧本。他在剧本中宣扬反抗思 想,洋溢着狂风暴雨般的热情。 这一运动的纲领制订者是文艺理 论家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是青年 歌德和青年席勒。
费迪南 露易丝
◆局限在于马克思所批评 “席勒式地把个人 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表现方 法。
32
3、古典文学时期:
◆以席勒和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主义文学,与古 典哲学和古典音乐共同造就了德国古典文化的辉 煌时代。古典派企图以艺术改良的方式解决社会 矛盾,他们倾慕希腊艺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 伟大”,希望通过塑造“和谐的人”,进而建构 “和谐社会”。歌德《浮士德》中的海伦即古典 美的化身,海伦的消失说明以古典美救世的理想 的幻灭。
27
◆德国的启蒙文学经 历了三个阶段: ◆ 1、启蒙时期: ◆莱辛是德国文学的 奠基者,启蒙文学 的代表。代表作: 美学著作《拉奥 孔》、戏剧评论集 《汉堡剧评》和悲 剧《爱米丽雅〃迦 洛蒂》等。
28
◆2、“狂飙突进运动”时期:青年歌德和青 年席勒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赫尔 德的理论建树。
29
◆《克莱丽莎》
15
感伤文学的影响
◆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发展有很大 影响。感伤诗人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 先驱。感伤诗在欧洲唤醒了浪漫主义情调。
16
◆ 整个18世纪后期的欧洲小说都弥散着感伤情调。
法国卢梭关于人性善良的学说把感伤小说重视情 感分析提高到一种艺术境界,他本人也写作感伤 小说《新爱洛绮丝》。德国歌德也写作感伤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到了19世纪,狄更斯小说 《老古玩店》,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仍 具感伤情调。 感伤主义在18世纪具有温和的 人道主义特点,反叛古典主义的严峻和理性主义 的权威。但在今天,感伤主义却具有否定的含义, 显出人性的矫情、病态、伤感、温情泛滥和虚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