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一跪与一座丰碑
《丰碑》这篇课文的理解分析
《丰碑》这篇课文的理解分析《丰碑》这篇课文的理解分析《丰碑》李本深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
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
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
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一个人被冻死了”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
风雪太大了。
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给他?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
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卷面分4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选择所给注音都正确的一组()A. 横渡(hèng)累计(lěi)秧苗(yāng)B. 鉴定(qiān)丰硕(shuò)笼罩(zhào)C. 披挂(pī)曲折(qū)邀请(yāo)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10级四班班长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B. 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的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D.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的家乡美丽而富饶,那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B.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 由于湖泊遭盲目围垦,使湖泊面积丧失1200万公顷左右。
D. 每个同学都将来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你学习是否努力,是否采用了合适的学习方法,是考试成功的关键.B.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给他们足够的学习空间,是对学生最好的培养和帮助.C. 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千里沃野,还是长在茫茫戈壁,都要坚强地把根须伸进大地.D. 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②我没法掩饰二十二年前自己的缺点。
③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
④而且我还想用我以后的精力来写新的东西。
12三十年前惊世一跪 三十年后一座丰碑
阳光下,纪念碑浮雕上这位领导人下跪的侧影 请简析课文最后一段。
最后这段语言含蓄隽美,以特写镜头的方
பைடு நூலகம்
新闻特写
第一段 刻画施罗德祭奠犹太死难者一幕。
勃 兰 特 惊 世 一 跪
第二、三段
以插叙的方式刻画勃兰特下跪的惊世之举及其原 一座丰碑:勃兰特纪念碑
第四、五段
回到当下,说出了勃兰特纪念碑的特殊意义。
维利·勃兰特出访波兰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双
膝跪地谢罪;维利·勃兰特因诚恳谢罪赢得了全世
界的肯定,人们为此给他建了一座纪念碑。
三十年后,德国战后的新一代领导人沿着维利· 勃兰特的足迹又
格哈德· 施罗德
上面这段话揭示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段话揭示了“三十年前惊世一跪”的深层
2.如何理解“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的许多
人感动落泪,也永远地载入了20世纪外交史册
之中”?
人们永远记住勃兰特代表德国,为德国在二战
中所犯罪行的忏悔及忏悔的勇气和真诚。
3.谈谈你对文中“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
能走向未来”这句话的理解。
一个善于反思、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才是有
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只有勇敢地承担起历史
的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4.说说30年后是“一座丰碑”的意义何在? 这座丰碑的意义在于,它告诉全体人民,世界 的潮流是走向和平,战争是逆历史而动的潮流 ,是不得人心的。
生难字
萧瑟 (sè ) 拾 级而上(shè ) 屠 杀(tú ) . . . 残 存(cá n) 低垂 (chuí ) 短暂 (zà n) . . . 前辈 (bè i) 浮雕 (diāo) 神圣 (shè ng) . . .
多音字、形近字
(chuāng)创伤 创 ng)创新 (chuà 膝(xī)膝盖 漆(qī)油漆 n)黏贴 黏(niá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教案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教材分析: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句话不是说男的就不能下跪,而是说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尊严。
“膝下”在这里是一个指代词,指下跪,但是引申义为“屈服”。
古人对于下跪这个礼节是非常在意的,尤其是有骨气的男儿,是不能轻易给人行此大礼的。
这句话的本意是男儿下跪就和黄金一样珍贵,所以不会随便向人下跪。
这节课就让学生感受一下德国总统的下跪行为带给世界的震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新闻的特点和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结构。
过程与方法:学习消息客观真实反映事件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如何面向未来反思战争建设美好明天”的讨论培养反战情感提高反思能力是学习重点。
消息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是学习重点与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个人为自己的同胞、为自己的民族所犯下的罪行而下跪谢罪的时候,这个人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需要人性的升华,我们称它为“勃兰特精神”。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里的愤怒,他们被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记者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吧!(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⑴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萧瑟(s田拾级(sh行凝重(n i n g).・.(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拾级:逐步登阶。
无言以对:指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
凝重:庄重,认真严肃。
2.作者简介谭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划分结构,把握段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导语部分,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来到波兰首都华沙市内的二战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献花。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读后感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读后感摘要:一、引言:回顾三十年前的事件背景及影响二、主体:分析当时人物的行为和精神品质三、论述三十年来社会变迁及其对人物的影响四、阐述读后感及对现实社会的启示五、结尾: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意和期望正文:【引言】三十年前,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是一个勇敢的个体,为了正义和真理,不惧强权,惊世一跪。
这一跪,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三十年后,更化作一座精神的丰碑,引领着我们去追寻那段难忘的历史。
【主体】当年的那一跪,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用自己的行动对社会的不公进行抗议。
这份勇气和执着,令人敬佩。
三十年后,这座精神的丰碑不仅见证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迁,更见证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论述】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然而,社会变迁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腐败、道德沦丧等。
这些问题时刻提醒我们,要始终坚守正义和道德的底线,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阐述】阅读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为当年那位英勇的个体心生敬意。
他的行为不仅激发了全社会对正义的追求,更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
如今,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但仍然需要这种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应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
【结尾】三十年前的一跪,化作三十年后的一座丰碑。
让我们怀念那位英勇的个体,更要时刻铭记那份坚守正义的精神。
在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以此为榜样,弘扬正义,抵制邪恶,共同努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 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教案 语文版
12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那些“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1971年12月20日,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因为“惊世一跪”而获得了这一奖项,他的这一跪,不仅仅是他个人对德国法西斯的所做所为的愧疚,对于德国这个国家,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德国是勇于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从而为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好感。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情色彩。
(重点)2.了解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写作特点,品味文章独特精妙的语言特点。
(难点)3.正确认识历史,弄清历史责任,学会反思,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格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
一、新课导入2000年12月6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去波兰亲自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
此时,相距当年勃兰特下跪的那一刻,已经三十年了。
相似的天气,相同的路线,让人自然而然便想起了三十年前的那一幕。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回顾了解这“惊世一跪”和“一座丰碑”的背后含义吧。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丰碑.(bēi)萧瑟.(sè)拾.级(shè)屠.杀(tú)凝.重(nínɡ)洗刷.(shuā)下跪.(ɡuì)神圣.(shènɡ)2 生词注解丰碑:高大的石碑。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拾级:逐步登阶。
无言以对: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
凝重:端庄;庄重。
洗刷:比喻除去(耻辱、污点、错误等)。
神圣: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3 作者名片谭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4 背景追溯本文选自2000年12月8日《北京晨报》。
有改动。
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双膝下跪,以此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纪念范文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
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
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
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
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
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浙江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张勤南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血的教训应该永远记取。
2.联系当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等事实,能够运用历史史实,驳斥侵华日军的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
3.通过历史史实的叙述,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学会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学重点: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史实及犯下的罪行教学难点: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原因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每年我国许多城市在9月18日晚上会警钟长鸣,而且我们还有一首歌也反复吟唱着9·18,我们先听一听这首歌。
(《在东北松花江上》歌曲播放)提问:是谁让我们整日流浪?又是谁让我们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过渡:今天我们就是要重温这段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
(二)新课教学一、九一八事变1.播放九一八视频点拨:1937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附近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我国东北三省沦陷了。
虽然老师和大家一样都没有经历,但在老师记忆中有着非常深的印象,并不是因为老师是学历史的,而是因为我的历史老师,讲九一八事变时,历来滔滔不绝的他无语了,当时我们很纳闷,看到他的眼睛湿润了,两行眼泪流了下来,许久,他对我们说:“对不起,我是东北人,当年我就是从关外流浪到关内的,那样的日子不愿想起。
”从他那两行难以控制的眼泪我体会到了九一八所带来的凄惨。
过渡:事隔70多年,我们想想看这一事件是偶然发生的事件吗?2.请结合短片和史料,说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理由是什么?史料一:1927年田中义一组阁,对外加紧侵略扩张。
在中国制造了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把侵占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方针作为最高的国策公开确定下来。
史料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日本,对日本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工农业急剧衰退,阶级矛盾尖锐,为转嫁危机,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A. 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
B. 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C. 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结冰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答案与解析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承蜩( )妄想( )强聒不舍( )咽气( )骈进( )
彬彬有礼( )教诲( )解剖( )矫揉造作( )缀满( )
[答案](1). tiáo (2). wànɡ (3). ɡuō (4). yàn (5). pián (6). bīn (7). huì (8). pōu (9). jiǎo (10). zhuì
3年后,当勃兰特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利亚娜法·拉奇的采访时,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平静地说:“那天早晨醒来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不能仅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后来,我突然感到有必要下跪.”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请你把下面校刊“狗年说狗”的栏目补写完整.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
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 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
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 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 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3.辨字形 碑(������ē������)丰碑 刷(������ℎ������ā)洗刷
脾(������í)脾气 涮(������ℎ������à������)涮羊肉
) )
勃兰特 去时带 着怎样 的责任
感?
,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本文的启示
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 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人物 通讯·
1.读生字 萧.瑟.(xiāo sè) 浮雕.(diāo)
屠.杀(tú) 凝.重(níng)
郑.重(zhèng)
2.识多音
拾 拾级而上(������ℎè) 拾起来(������ℎí)
曾 曾经(������é������������) 曾祖(������ē������������)
《担当》作文指导
《担当》作文指导《担当》作文指导暗香盈袖《担当》作文指导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
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
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
简析:【试题解读】本题要紧扣给定的题“担当”来选材、立意。
“担当”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我们可稍稍扩大为承担“义务、重任、道义、某次任务或某次错误”。
明确了题意和主题之后,就好选材了。
【选材指津】记叙类文章可写“我”某次承担责任、义务、使命,承认错误的事情,也可写我身边的某人承担或逃避责任的事,还可以写我听到的、看到的承担责任义务的事情。
议论类文章可围绕承担来谈为什么要承担、承担的意义,列举古往今来勇于承担重任的人物壮举,论述今人怎样承担等。
【写作意图】让同学们在高中的求学生活里,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希望越过成人门的你们能够在行文中做出庄重的承诺。
在这个国家民族充满无限生机和挑战的日子,在机会和灾难并存,发展与抵制同生的时代,希望每一个青年人、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够有担当的胸怀和勇气。
【审题构思】题目中有短短的提示语,它试图开阔同学们的思维,引领你们向思想的深处开掘。
何谓“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
它需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有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不计较得失,不踌躇功过,不在乎流言,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
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荡荡,此乃大丈夫也。
怎样“担当”?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能力和智慧。
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
围绕“担当”如何选材?回溯历史,烛之武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
今天,面对国外叫嚣的反华势力,中国人怎样挥舞爱国的大旗,怎样担当起匹夫的责任。
2023年《丰碑》朗诵稿
2023年《丰碑》朗诵稿丰碑作文500字篇一你们用鲜血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你们用双手洗刷了中国的屈辱。
你们用不可磨灭的意志开始了一段新的神话。
观《血站台儿庄》时,我的心情汹涌澎湃。
又有谁能用平静心情来对待这样不平静的画面:1938年春,为打通津浦线,畑俊六陆军大将打算围徐州。
李宗仁抵达徐州,与敌人决战。
李将军任用张自忠,同时将川军收编。
日军攻克滕县,又向徐州进犯。
李宗仁扼守要塞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决战。
汤恩伯率部队向日军进攻。
同时,台儿庄守军全线反击,大战告捷。
这部电影我看了多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每当看到中国军人的顽强拼杀,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呐喊:“中国万岁。
”啊,中国士兵,你们将生死致之度外的精神让我佩服不已。
特别是张治中,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居然能与昔日有一之仇的“敌人”庞炳勋重归于好。
当我看到他们两人紧紧抱在一起时,不由浑身一震,这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将心头上这块“仇恨”之冰融化呀!而我,为了一件小事却与好朋友斤斤计较。
闹了个“大路朝天,各走半边”的结果。
一想到这,我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高昂的头。
中国人民那不可屈辱的精神将会伴我走过一生。
即使饮弹自绝,也不让敌人活捉的川军们深深地感染着我。
他们演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中国军人们,你们用双手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将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地向成功跨去。
谢谢你们!丰碑作文篇二绍兴,故有“名士之乡”的美誉,名人是层出不穷。
我身为鲁迅小学的学生,当然是介绍鲁迅这位大名人。
稽山鉴水,人杰地灵。
绍兴,哺育了一代精英,鲁迅。
鲁迅,由三味书屋起步,便走向人生,走向世界。
经过鲁迅的刻苦学习和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更是他留给后人的座右铭。
鲁迅先生有着十分强烈的爱恨意识。
先生热爱这美丽的祖国,热爱这美丽的大好河山,热爱这美丽的土地,更热爱在祖国里生长的青年们。
但是,他的心中也有恨。
他恨那日本鬼子,恨那些叛徒,恨那些卖国贼,更恨那些像寓言中的蝙蝠一样的人,总是往好的人或一方去巴结。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三十年前惊世一跪 三十年后一座丰碑》word教案
12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消息语言特点。
(重点)2.了解消息的文体特点,学习消息的写作方法。
3.正确认识历史,弄清历史责任,学会反思,培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母亲。
作为一国总理的勃兰特为什么要下跪?对犹太人大屠杀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暴行之一。
人类在文明进程中曾经以万千生命付出的惨痛代价,令我们不能不反思:如何才能让这些亡魂安息呢?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谭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萧瑟.(sè)拾.级(shè)赎.罪(shú)创.伤(chuāng) 凝.重(níng) 载.入(zǎi)洗刷.(shuā) 短暂.(zàn) 浮雕.(diāo)3.理解词义。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也形容冷落;凄凉。
拾级:逐步登阶。
屠杀:大批残杀。
浮雕:雕塑的一种,在平面上雕出的凸起的形象。
神圣: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无言以对:指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说说“惊世一跪”指的哪件事,“一座丰碑”指的什么。
联系国际时事,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理解。
明确:“惊世一跪”指勃兰特出访波兰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双膝跪地谢罪。
“一座丰碑”指勃兰特因诚恳谢罪赢得了全世界的肯定,人们为此给他建了一座纪念碑。
三、合作探究(一)分析结构1.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分析其在写作上的特点和作用。
明确: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引出下文,巧妙地将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两个历史事件联系了起来。
2.第三自然段回顾了勃兰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话说清楚了勃兰特自己为什么采取下跪行动:勃兰特认为应该区分罪过与责任。
让我们认识到勃兰特采取这样的行动背后的人格精神、政治家的气度。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三十年前惊世一跪_三十年后一座丰碑》格哈德·施罗德简介
格哈德·施罗德简介德国两个同名人物,一个基督教民主联盟副主席,在50-60年代担任西德内政、外交和国防部长,一个在世纪之交担任德国总理,人们熟悉的一般是后一个。
1944年4月7日出生于德国北威州德特莫尔德市莫森贝格镇的一个工人家庭,自幼家境贫寒。
生活的艰辛磨炼了施罗德自立、自强的性格。
身高174cm,1998年至2005年德国总理。
他的政治生涯从左派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展开——他一度作为党主席。
他领导了SPD和德国绿党组成的联盟。
在成为专职政治家之前,他也是一个成功的律师。
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Fritz Kurt Schröder于1944年4月7日生于德国北威州德特莫尔德市莫森贝格镇的一个工人家庭。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后靠社会救济把他们兄妹五人抚养长大。
生活的艰辛锻炼了施罗德自强、自立的性格。
施罗德于1958年进入一家瓷器店当学徒,1961年在一家零售店当学徒。
1963年加入社会民主党,1966至1971年读完夜校和中学后到格丁根上夜大学,攻读法律,并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1972至1976年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获得律师资格,成为律师。
1969年当选为社民党格丁根地区青年社会主义者联合会主席,1970年落选。
1978年当选为青年社会民主党主席。
1978至1980年任社民党青年社会主义者联合会主席。
1980至1986年任联邦议院议员。
1984年起任社民党下萨克森州主席。
1986至1990年任下萨克森州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
1990年再次竞选成功,当选为下萨克森州州长直至1998年。
曾任德国联邦参议院议长。
1998年4月17日,在德国社民党特别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推举为该党联邦总理候选人。
1998年9月27日,在德国第14届联邦议院选举中,击败连续执政16年之久的科尔总理,成为德国新总理,同年10月27日宣誓就职。
1999年4月12日正式当选为社民党战后第八位党主席。
优秀教学课件推选议论文如何议例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 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 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标或志:性词叙语正:面事例—反面假设推论
如果……不…,那么(就会)…… 或:那么他怎么能……呢?)
因此(由此可见),…… “倘若”“若”“试想……”等。
论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
•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 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 少分析语言。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 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 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 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 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 服务的目的。
参考
•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 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 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 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 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 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 璀璨人生!
• 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国籍不同, 人生经历不同,个性等等都不相同,但即他们都处 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由此可见: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 是他们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原因,逆境能使 人成才。
欣赏优秀片段:论点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
存在的问题
•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充分的论据作为证 明论点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可是不少同学在 议论文写作中往往只注意引例,却不会对它作 分析,走进了罗列事例、摆花架子的误区。而 分析事例恰恰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对事 例作恰当的分析,才能将“事例”和“观 点”“粘”起来,使例成为论据而真正发挥出 支撑论点的作用。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
分析第一段在写法上的特点和作用 描写细腻,生动形象,文字简洁, 场面感极强,用词准确,“又 是”“还是”“同样的”巧妙地将 两个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为下文做 铺垫,引起读者的兴趣。
新闻第三段回顾了勃兰特接受记 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在 文中起什么作用?
揭示了“三十年前惊世一跪” 的深沉原因,这看似简单的行 为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历史责任的态度,正是这种 思考和态度 铸就了世界外交史 册的一座丰碑。这段话丰富拓 展了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大意, 并划分层次
第一段: 生动地刻画了施罗德祭奠犹太死难者的一幕。 第二、三段:
以插叙的方式刻画勃兰特下跪的惊世之举及其 原因。 第四、五段: 回到当下,说出了勃兰特纪念碑的特殊意义。
本文标题中“惊世一跪”指什么? “一座丰碑”又指什么?
为什么是“惊世”的一跪?
2023年最新的勃兰特法则
2023年最新的勃兰特法则教案 > :勃兰特下跪(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勃兰特下跪(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历史,弄清历史责任,学会反思,培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2、了解消息的文体特点,学习消息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通过“如何面向未来反思战争建设美好明天”的讨论培养反战情感提高反思能力是学习重点。
消息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是学习重点与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进程一、设计导语引入课题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过这样一句话:“双膝弯成直角/赋予世界一个全新的尺度。
”三十多年前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惊世一跪,赢得了三十多年后的一座丰碑,也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赞赏。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消息《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二、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1、解释题目。
2、了解作者:勃兰特(1913-1992),西德政治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1969-1974)。
二战期间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
197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由学生进行介绍,利用课文注释)三、解读文本1、文中重要词语:(学生朗读文章)2、段落层意:第1段:勃兰特在纪念碑前下跪,请求赎罪,以此悼念死难者。
第2段:德国总统赫利发表赎罪书,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第3段:作为德国总理,有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责任。
第4段:勃兰特下跪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思路:下跪经过--下跪的感受--下跪影响3、概括中心:消息描写了勃兰特在纪念碑前下跪以求赎罪的行为,揭示了一个政治领袖对战争责任和历史罪过的认识,肯定其过人的政治勇气、历史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4、请同学们体会每段内容的重要性,并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列。
说说新闻的结构特点。
明确:结合标题,我们发现本则消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其次是相对次要的内容,如果我们从最后部分删起,发现每删一段,文章还是完整的,直到最后仅剩下开头的导语。
这就是消息整体结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形式:“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按材料的重要程度依次往下写,将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才是次要的、再次,一点点顺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惊世一跪与一座丰碑德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沿着维利·勃兰特的足迹又踏上了这块土地:12月6日中午,德国统一后的第二位联邦总理施罗德在对波兰进行短暂访问期间,来到他的前辈曾经真诚下跪的纪念碑前,郑重地献上了一个花圈.随后,施罗德为安放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附近的维利·勃兰特纪念碑揭了幕.施罗德说,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阳光下,纪念碑浮雕上这位领导人下跪的侧影显得凝重而神圣.德国人何以有如此的胸怀,敢于承担历史的责任?篇二:惊世一跪与一座丰碑篇三:惊世一跪与一座丰碑(1)本文标题“30年前惊世一跪,30年后一座丰碑”中,为什么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是“惊世”的一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30年后是“一座丰碑”的意义何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样看待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中,把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别国的“侵略”篡改为“进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表明德国当今的领导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行为的忏悔;也表达了他们能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与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和平相处的决心。
(2)这座丰碑的意义在于,它告诉全体人民,世界的潮流是走向和平,战争是逆历史而动的潮流,是不得人心的。
(3)表明日本政府顽固坚持错误的逆潮流的行为,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各国人民应该时刻提高警惕。
现代文阅读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终于下了决心似地,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我们种了104棵白菜,卖了101棵,只剩下这3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橛子上摘了下来。
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
母亲让我帮她把白菜送去。
终于挨到了集上。
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走到我们的篓子前,看起来是想站住,但风使她动摇不定。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
母亲回答了她。
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
”母亲劝说着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
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意林》2012年第12期,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点明时间,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接着通过对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等的刻画,表明那是一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
b文章中多次描写母亲的眼睛,这些细节描写既表现出母亲面对艰贫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也突现了母亲坚忍、正直的个性。
c.文章详写老太太买白菜的全过程,就是想以其挑剔、小气的个性与母亲宽厚的品质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高大的形象。
d.那颗最小的白菜在被卖的过程中被层层撕剥,最后“受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属老小的“我”在卖菜的过程中似乎也遭受了“严重的冻伤”,经历了人生初期惨痛的教训。
【小题2】本文标题“我为白菜狂的日子”恰当地提示了文章的内容,请说说“我”为白菜而“疯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小题3】“‘娘’,我哭着说:‘我……’”请紧扣上下文,帮“我”把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30~50字)(4分)【小题4】“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母亲的眼泪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为什么“我”至今想起母亲的流泪心中依然沉痛的?(4分)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题型:现代文阅读阅读《救赎》,完成小题。
(16分)救赎①那是1988年5月,我刚过18岁,离高中毕业还剩一个月。
那天我开着车,右手前方有一个骑车的女孩。
马路上有四条车道,我在最左,她在最右。
我记得我打开了收音机。
嘿,这是什么歌?把音量调大。
接下来,骑车的女孩好像晃了两下,把自行车缓缓驶入机动车道,大概离我30英尺远。
我的车轮离她还有一定的距离。
②突然,自行车猛地拐进左车道,我躲避不及撞了上去。
她深褐色的头发非常清楚地出现在我的挡风玻璃上。
一切都太晚了。
我双臂抱头,下意识地护着眼睛,猛踩刹车,用力到极致。
但汽车还是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撞上了她。
她的头撞到了挡风玻璃,自行车冲上了车顶。
③骑车的女孩叫席琳·兹尔克,那年她16岁,并将永远16岁。
我认识她:我们在同一所中学,她上高一。
我见过她穿着蓝色健身短裤打曲棍球,在餐厅外的水泥长凳上坐在朋友中间……此时,席琳仰面躺在暖和的柏油碎石路上———一只手臂蜷曲,一只脚压在膝盖下,双眉中间有一小块紫色马蹄形血迹。
不知过了多久,我父亲赶到了。
见到他的表情,那是一种彻底的悲凉,我终于意识到这一切真的发生了———我撞死了一个女孩。
④那天晚上回到家里,我居然睡着了。
在警察局,5位算得上目击者的车主一致认为我没有责任,我没有受到任何指控。
第二天报纸这样报道:“不知什么原因,她的自行车摇摆进机动车道,她立即被汽车撞上。
司机不可能躲避这次意外,根本没有可能。
”下楼吃早饭时,父母给我看了那篇报道。
我记得我想到了两件事:第一、我安然无恙,不会有牢狱之灾;第二、完了,我上报纸了,从此无处藏身。
⑤18岁前的那一周,我正憧憬着大学生活,谈恋爱,和朋友冒险,然后开始工作。
想想有可能失去这一切,我开始抽搐,害怕和恐惧一起袭来。
但不久后,一种更深的焦虑与内疚包围了我:我想到了席琳和她的父母。
⑥提到席琳的葬礼,我的记忆混乱了。
站在教堂门口,我深吸了一口气,心脏像小鸟一样好像要跳出来:不要开门,离开这里!我可能是她父母、朋友最不想见到的人。
不过,更成熟的做法是现在推门进去,像个男人一样,尽管从法律上讲我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父亲站在我身边,面无表情:一切取决于我。
⑦我打开门,鞠躬致意———那是至今为止我做过的最难的事情,但我脸上的泪水让我释然,泪水泄露了我的害怕和不知所措。
⑧她的父亲很壮,朝我走来,脚步轻得令人惊讶。
他一边拉我的手,一边试图想要说什么。
他的眼里闪着光,好像在说:我会比你想象的更友善。
过了很久,他说:“你是达林。
”我紧张得几乎窒息。
后来每当我想起这一幕,我都会脸红:我的出现把事情搞复杂了,她父母悲痛之余,还要考虑如何对待我,这也许是我做过的最糟糕的事情。
对我,这可能是一个勇敢之举,但对他们可是极坏的。
可除了来参加葬礼,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恭敬的事。
⑨席琳的母亲也走了过来。
我记得她试图向我微笑,但脸上没有一块肌肉听她的话。
接着,她的喉咙里发出一种声响:啜泣、叹息还是愤恨?她快速地抱了我,然后快速退回。
“达林,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
他们都告诉我,这不是你的错。
但我想让你记住一点,无论你今后做什么,都必须要比现在加倍做得更好,因为你现在是为两个人活着。
”她的脸上写满了痛苦,“你能向我保证吗?你要保证。
”⑩站在30岁的门槛前时,我意识到我已“消化”了席琳母亲的请求。
每当我含糊其辞、想要逃避,每当我想要混日子、放弃或品行不端时,我都会想起席琳母亲要求我做的承诺———我要努力为两个人活得精彩、活得成功。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2.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分析其中两点即可)(6分)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画线词语或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任选一题品味)(3分)①站在30岁的门槛前时,我意识到我已“消化”了席琳母亲的请求。
②我记得她试图向我微笑,但脸上没有一块肌肉听她的话。
4.联系选文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标题“救赎”的理解。
(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18分)②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
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
③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