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会议 - UN-Habitat

合集下载

新城市议程

新城市议程

QUITO DECLARATION ON SUSTAINABLE CITIES AND HUMAN SETTLEMENTS FOR ALL基多宣言——全人类的永续城市和住区1. We, the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Ministers and High Representatives, have gathered at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ous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Habitat III)from 17 to 20 October 2016 in Quito, Ecuador,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sub-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parliamentarians, civil society, indigenous peopl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the private sector, professionals and practitioners, the scientific and academic community, and other relevant stakeholders, to adopt a New Urban Agenda.1. 我们是各个国家、政府的首脑、部长以及高级代表,在2016年的10月17-20日相聚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参加联合国关于住房和永续城市发展的会议(人居III),通过了新城市议程。

参与会议的还有各个国家、省市和地方政府、议员、公民组织、原住民和当地居民、私营部门、专业人士和从业者、科研和学术群体,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

2.By 2050 the world urban population is expected to nearly double, making urbanization one of the 21st century’s most transformative trends. As the population, economic activities, social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and humanitarian impacts, are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d in cities, this poses massive 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 in terms of housing, infrastructure, basic services, food security, health, education, decent jobs, saf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among others. 2.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接近翻番,使城镇化成为21世纪最大的变革趋势之一。

城与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HabitatIII

城与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HabitatIII

H III人居三基多,2016年10月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会议人居三议题文件17——城市与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纽约,2015年5月31日(不可编辑版本2.0)关于城市与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的议题文件本议题文件17——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会议(人居三)《城市、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是重点领域5“城市生态与环境”的一部分。

本议题文件重点关注城市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维度,是对城市抗逆力(#15)和资源效率(#16)相关广泛讨论的补充。

本文件的目的就是讨论城市气候行动和灾害风险管理中已得到增进的了解和已得到提高的进度是如何影响城镇化模式的。

本文件旨在证明新城市议程的准则,即:紧凑性、连贯性、包容性和集成性,是如何提高灾害风险管理,如何有助于气候变化缓解和适应以及如何开启可持续发展机遇的。

关键词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缓解、脆弱性、灾害和气候风险、温室气体(GHG)排放、短期气候驱动物质(SLCP)、低碳发展、灾害风险管理、信息通讯技术(ICT)、风险告知城市发展和投资。

主要概念适应是指调整到实际或预期气候及其影响的过程。

人类系统中,适应的目的就是为了努力减轻伤害或利用有利机会。

自然系统中,人类的干预行为可促进调整至预期气候及其影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状态发生的变化,可根据当时的变化情况和/或性质的可变性确定【...】。

气候变化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几十年或更长。

气候变化可归因于自然的内部过程或外部强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条对气候变化定义如下:“气候变化是因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包括在可比较同期观察到的自然气候变化。

”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因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和自然原因引起的气候变化加以了区分。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灾害风险管理(DRM)是指“使用行政指令、组织以及操作技能和能力落实战略、政策和已提高应对能力,以减小危害不利影响及灾难可能性的系统过程。

国际组织的城市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城市构建宜居城市环境

国际组织的城市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城市构建宜居城市环境

国际组织的城市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城市构建宜居城市环境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和构建宜居城市环境,国际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国际组织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角度,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城市构建中的贡献。

一、国际组织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作用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宜居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组织在城市规划方面发挥着重要引导和支持的作用。

例如,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积极倡导并推动城市规划的国际化合作,通过提供专业培训、知识分享和政策指导,帮助各国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体系。

此外,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也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能力建设和项目实施。

二、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和构建宜居城市环境的重要保障。

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推动和协调的作用。

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通过开展跨国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动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等全球环境问题。

此外,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等非政府组织也通过支持生态保护项目、开展环境教育和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三、国际组织在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社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宜居城市环境的根本目的。

国际组织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世界城市论坛(World Urban Forum)通过提供平台和举办高层会议,促进各国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制定劳动标准、推动社会保障和提供技术援助,促进城市居民的就业和社会权益保障。

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等组织也通过关注儿童权益、推动性别平等和反贫困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城市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国际组织在城市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城市构建宜居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ISO 37120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解读

ISO 37120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解读

ISO 37120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解读作者:杨锋等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9期摘要:ISO 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已于2014年5月15日发布,其指标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对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了ISO 37120的研制背景、历程,并从ISO 37120的研制目的、核心,ISO 37120的指标体系及其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其对推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2014年5月15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全球城市峰会(Global Cities Summit)期间,ISO/TC268正式发布了ISO 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关于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的指标国际标准。

ISO 37120是ISO/TC268发布的第一项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标准,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

而我国正在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该国际标准对指导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ISO 37120的宏观背景(一)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1]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对世界城市化的展望:1950年,全球城市人口仅有7亿多,到2014年增加到39亿,到2050年将增加到64亿。

[2]从图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根据联合国的预计,到2050年人口增加最多的是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将分别增加4亿、3亿和2亿城市人口。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

正如布赖恩.贝利在1973年指出的,“在发生快速城市化的国家里,人们承受着最低的预期寿命、最低的营养水平、最低的能源消耗和最低的教育水平。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中国人居环境发展趋势摘要:人居环境建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现今城市设计和规划管理中热议的焦点。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人居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 同时描述了外国人居环境实践发展概况,以及人居环境发展的演化规律,并从我国人居环境发展变迁中展望了国内人居环境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我国人居环境发展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居环境;规律;发展趋势;启示Abstract: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is also the focus of the hot debate in today’s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This essay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meanwhi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evolution law of it. What’s more , predicate the development trend from our living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basis of this, put forward some inspirations for China’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Key words: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w ; development tendency; inspiration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经济的不适当发展策略造成了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的可持续转型:趋势、挑战与关键路径

城市发展的可持续转型:趋势、挑战与关键路径

气象与人类社会2024年第1期城市发展的可持续转型:趋势㊁挑战与关键路径张㊀莹㊀李怡然摘㊀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转型的核心单元,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转型模式能够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带来协同多赢的效果,是实现‘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加速器㊂当前,城市发展态势表现为城市规模分化㊁城乡联系加强㊁城市动力转轨等㊂城市可持续转型面临各种挑战,如规划与政策体系不完善㊁城市人口老龄化㊁风险防御能力不足㊁技术发展带来数字鸿沟等㊂实现城市可持续转型,关键路径包括开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市规划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㊁构建包容性的能力建设与教育体系㊁应用数字技术为可持续转型赋能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等㊂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应以包容性㊁韧性与零碳导向为核心特征,在全球应对气候挑战㊁迎接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响应国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通过扁平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城乡均衡㊁可持续的发展㊂关键词城市发展㊀可持续发展㊀老龄化㊀数字鸿沟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㊀城市韧性㊀㊀一㊁引㊀言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㊁政治㊁社会中心,也是工业化的产物,①城市中汇聚着多元化的居住人群㊂城市化的进程以城市人口增加为标志,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并吸引资本聚集,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生产要素㊂联合国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城市人口占比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比,全球发展已经作者简介:张莹,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㊁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㊁副研究员;李怡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㊂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交办课题 ‘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GSDR2023)“研究支撑 (2021YJBWT012)㊂①潘家华:‘低碳:建设生态城市的标志“,‘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第23期㊂17阅江学刊2024年第1期进入以城市为人类住区主体的城市型社会时代㊂1950 2021年,全球城市人口占比从33%增长至56%;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加22亿,占总人口的68%㊂①2015年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了指导未来全球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面向2030年提出了17个明确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以下简称SDGs),其中目标11(以下简称SDG11)要求建设包容㊁安全㊁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㊂该目标不仅要求城市及其他人类住区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也与其他SDGs紧密相关,成为SDGs的关键所在㊂2016年,在厄瓜多尔基多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人居大会进一步通过了‘新城市议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㊂②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会引发一些内生性问题,包括社会性问题㊁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亟待可持续转型来应对这些现实的挑战㊂城市可持续转型是一个长期的㊁多目标协同的过程,根本目标是通过经济㊁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㊂③‘2030年议程“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可持续转型的目标导向,即以包容性㊁韧性与零碳导向为核心特征,为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㊂时至今日,‘2030年议程“进程已经过半,但大部分SDGs落实情况不及预期㊂在全球面临多重挑战的百年大变局背景下,气候变化危机㊁地缘政治冲突㊁人道主义灾难与生态自然灾害等风险交织叠加,能源㊁粮食㊁金融等关键领域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影响,新冠疫情暴露并放大了城市发展与城市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各国㊁各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㊂2023年9月,联合国发布了由全球15位知名学者组成的独立科学家小组(IGS)编写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对‘2030年议程“的半程进展进行了全面评估㊂报告认为,SDGs的落实进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许多领域出现大幅倒退;如果不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即使到2050年也难以实现2015年全球确认的‘2030年议程“目标㊂因此,‘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以 危机时代,改变之际:科学加速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为主题,明确指出,为了实现‘2030年议程“所描绘的理想愿景,必须在团结㊁公平㊁福祉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下加速各关键领域的转型变革㊂‘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将 城市及城郊地区的发展 与 人类福祉与能力 可持续且公正的经济 食品系统与健康营养 能源脱碳普及使用 全球环境公域 等其他五个重要行动方向并列,作为未来变革的六大重要切入点㊂报告指出,人口高度聚集的城市地区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能够为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种艰巨风险挑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是支持不同人类住区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焦点场域,推动城市与城郊地区的可持续变革与转型能够更好㊁更快实现城市和其他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㊂基于城市发展重构的宏观背景,针对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呈现的新趋势与面临的新挑战实施差异化措施,有效规划与引导城市化转型路径,可以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成果㊂27①②③UN-Habitat, WorldCitiesReport2022 ,https://unhabitat.org/wcr/.吴志强:‘ 人居三 对城市规划学科的未来发展指向“,‘城市规划学刊“,2016年第6期㊂诸大建:‘基于PSR方法的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㊂气象与人类社会㊀㊀二、当前城市发展的态势㊀㊀(一)城市规模的分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人口数量㊁密度和异质性等因素都会发生变化㊂①近几十年来,全球城市化趋势仍在持续,大量农村人口不断迁入城市地区,②但城市规模的发展趋势却在逐步分化㊂从全球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市化进程一般呈现 S 形特征,③即从水平较低㊁发展较慢的初始阶段(initialstage)进入快速上升的加速阶段(accelerationstage),直至步入水平较高㊁增速放缓的最终阶段(terminalstage)㊂④世界人口格局的变化表明,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的人口呈增长趋势,这些地区的城市规模仍将随着人口涌入而扩张㊂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的‘2022年世界城市报告:展望城市未来“预测,非洲和亚洲地区的城市居民数量在未来仍将持续增长(表1),⑤而发达经济体和许多新兴经济体的人口则会趋于稳定甚至下降㊂表1 全球城市人口与城市化水平变化趋势预测地区城市人口(百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40年2045年2050年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40年2045年2050年世界437847745176555559386312668056.258.360.462.564.566.468.4非洲58769882496611251299148943.545.948.450.953.656.258.9亚洲236125892802299831763335347951.154.056.759.261.663.966.2欧洲55656557258058759359974.976.177.579.080.682.283.7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53957160062664966968581.282.483.684.785.886.987.8北美洲30431933434936237538682.683.684.785.886.988.089.0大洋洲2830323436394168.268.568.969.470.271.172.1㊀㊀根据当前全球不同地区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规模变化趋势,不难发现,扩张已经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方向,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将朝不同的方向推进:在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仍将有规模庞大的农村人口移居至条件更好的城市,这些地区的城市将继续保持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由于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成已久㊁相对完备且社会服务水平较高,城市规模将趋向饱和,这种饱和不仅表现在城市化率稳定在80%左右的高位,也表现为城市人口数量近零增长,⑥这类饱和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将以城市更新的方式进行㊂随着资源不断枯竭或产业转型逐步停滞,一些城37①②③④⑤⑥LouisWirth, Urbanismasawayoflife ,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vol.44,no.1(1938).MelissaS.Bukovsky,JingGao,LindaO.Mearns,etal, SSP-basedland-usechangescenarios:Acriticaluncertaintyinfutureregionalclimatechangeprojections ,Earth sFuture,vol.9,no.3(2021).RayM.Northam,UrbanGgeography,Wiley,1975,p.24.RayM.Northam,UrbanGeography.2ndedn,JohnWiley&Sons,1979,pp.65-67.UN-Habitat, WorldCitiesReport2022 ,https://unhabitat.org/wcr/.潘家华:‘碳中和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问题“,2023年第1期㊂阅江学刊2024年第1期市的人口规模将逐渐减少,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城市基础设施部分处于闲置和缺乏维护的状态,整体呈现不断衰败㊁凋零的退化趋势㊂①对于这些规模收缩型城市,可持续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有序收缩城市规模或重新激发城市活力㊂根据城市的不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策略与措施,克服不同的可持续转型障碍,形成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路径,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㊂㊀㊀(二)城乡联系的加强‘2030年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强调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指出不应忽视乡村的发展,要求建设 以人为本的城市与乡村 并加强 城乡联系 ㊂1996年召开的第二次联合国人居大会提出,城市与农村是地球人类住区的两个端点㊂全球人口在城市㊁农村以及两者之间的城郊区域流动,构成了不同形态的人类住区相互依存的共生局面㊂城市与农村在创造经济财富㊁推动社会进步㊁提供生态系统服务㊁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相互支持的关系,②在经济活动㊁物质流通㊁服务供应㊁人口迁移㊁社会关系与行政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普遍的联系㊂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认为,城乡联系就是人口㊁自然资源㊁资本㊁商品㊁就业㊁生态系统服务㊁信息和技术在农村㊁城市边缘地区和城市地区之间的流动以及城乡之间的互补与协同的关系,③这种联系也是城市与乡村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㊂在SDG11中,子目标包括通过加强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支持在城市㊁近郊和农村地区建立积极的经济㊁社会和环境联系㊂全球性的城市化发展,道路㊁交通㊁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优化,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加强了城乡之间各要素的流动和互联互通程度;信息技术工具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间的知识交换㊁经济活动和信息流动,也缩小了城乡差距㊂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依赖性:城市依赖农村提供的食物㊁清洁水㊁环境服务以及原材料等,而农村在专业化服务㊁创造就业和发展市场等方面也依赖于城市㊂在过去的发展认知中,人们往往认为城市是工业文明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中高质量㊁便利的公共服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人们生活改善的成效更为显著,因此城市所获得的关注与受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乡村㊂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一些发展问题不断暴露,如生活成本过高㊁污染严重㊁交通拥堵等,这些现象推动了全球范围的 逆城市化 趋势,一些城市人口在多元因素的驱动下开始向城郊或农村迁移㊂城乡关系以及相互联系的变化趋势将对实现SDGs有着重要的影响㊂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农村发展的支撑与协同,发挥城乡联系协同增效的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推动城市与乡村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㊂㊀㊀(三)城市动力的转轨城市的发展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人口总量增长㊁生产要素集聚㊁资源禀赋支持㊁政策规划引导㊁技术创新驱动等,也是城市社会㊁经济㊁环境㊁科技等综合发展能力47①②③张莹㊁陈涛峰㊁陈洪波等:‘扶持政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5期㊂陈小坚:‘ 新城市议程⓪框架下的城乡关系解读“,‘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第8期㊂UN-Habitat, SecondUntiedNationsConferenceonhumansettlements:HabitatII ,https://habitat3.org/wp-content/uploads/Habitat-II-NR-1996-INDIA-1.pdf.气象与人类社会的集中体现㊂①在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下,城市发展动力经历了从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的变迁,教育㊁技能发展以及技术创新取代了传统的要素禀赋,成为决定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动能因素,而气候变化㊁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的刚性约束也对城市动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制约㊂气候变化带来灾害与各种污染问题,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发展,严重威胁城市的经济稳定性㊂为了应对SDGs所面临的各种新挑战,城市的规划㊁能源㊁交通与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在发生变革,逐渐从传统的工业化和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转向更加可持续的创新型方式,城市的发展动力源泉也在新形势下发生转轨㊂多维度的SDGs是推动城市发展动能转轨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层面就‘2030年议程“达成政治共识,这意味着城市除了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之外,还必须兼顾SDGs对各领域提出的要求㊂其中,最重要的变革力量来自实现气候目标所要求的净零碳转型㊂发展零碳能源要求城市发展模式㊁基础设施与空间均衡格局都随之调整㊂②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的城市扩张发展与城市更新需要重构城市能源体系,在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发展光伏㊁风能等零碳能源,并在消费侧配备与之适应的终端用能设施,如以充电桩替代传统的加油站,以电力供暖替代化石能源供暖等㊂此外,从高碳锁定的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方式切换到扁平分散的零碳能源供需格局,城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路径㊂城市重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转型过程不免伴随着一些产业㊁设施退出的阵痛,同时也会迎来大量新的发展机遇㊂研究表明,投资低碳城市基础设施具有高回报率,还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③而城市的发展动力也将随之转轨㊂㊀㊀三、城市可持续转型面临的挑战㊀㊀(一)规划与政策体系不完善完善的城市治理体系与科学的城市规划蓝图是引导城市与其他人类住区实现可持续转型的基础㊂SDG11明确提出,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参与性㊁综合性㊁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能力㊂尽管现在引导城市可持续转型的政策与规划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但政策失灵和规划不当等情况仍然广泛存在㊂城市规模的变化趋势不同,面临的挑战也有差异㊂如扩张型城市要与自然和谐共生㊁减少污染㊁实现低碳发展,避免规模无限扩张导致的 大城市病 和城乡发展失衡;饱和型城市要注重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增强城市韧性㊁改善环境㊁消除城市中过分失衡的贫富差距与不平等现象;针对不同的规模收缩型城市,应根据实际制定差异化的转型规划,避免出现新的经济社会问题㊂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城市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并未考虑自身的社会㊁经济㊁文化㊁环境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导致城市转型发展方向与目标 南辕北辙 ㊂在制定城市与其他人类住区的发展规划时,不同领域的政策协调至关重要㊂但是,由于针对新趋势与新需求的规划不够充分㊁全面,难以实现城市生产㊁生活和生态的协调统57①②③李随成㊁蒲国利㊁梁工谦:‘城市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11期㊂潘家华:‘中国碳中和的时间进程与战略路径“,‘财经智库“,2021年第4期㊂城市转型联盟:‘加快中国城市转型:推动高质量增长㊁提升碳中和领导力的国家优先政策行动“,https://urbantransitions.global/wp-content/uploads/2021/03/Accelerating_Chinas_Urban_Transition_ZH_2.pdf㊂阅江学刊2024年第1期一发展;而且,不同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取舍往往会导致现实中的政策不协调㊂如当前的城市发展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零碳目标下能源体系脱碳化导致的基础设施调整,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设施的布局往往与城市人口分布不匹配,出现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仍面临制度性障碍㊂因此,在规划中应该注意发展的协调一致性和可行性,针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规划㊂政策的一致性与可行性能够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协同效益,降低新政策的负面连锁效应,确保政策的实际效果㊂①㊀㊀(二)城市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㊂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由2000年的6.5%提高至2022年的10%,‘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6%㊂②在欧洲,劳动年龄人口(20 64岁)与老年人(65岁或65岁以上)总数的比已从2001年的3.9ʒ1下降到2020年的2.9ʒ1;预计到2080年,该比将进一步降至1.6ʒ1㊂根据预测,未来全球的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进程将保持同步发展的趋势(如图1所示,样本包含233个国家和地区)㊂图1㊀全球城市人口年龄中位数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㊀㊀资料来源:世界银行‘银色光晕:建设适老型城市“(SilverHues:BuildingAge-ReadyCities)㊂在发达国家,80%的老年人生活在城市;③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10亿人㊂④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对政府收入㊁养老基金㊁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需求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SDG11也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该为所有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安全㊁包容㊁便利㊁绿色的公共空间,但是,很多城市对此趋势缺乏前瞻性的安排㊂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供给,提高社会总抚养比例,从而加大财政负担㊂同时,老67①②③④Lisa-MariaGlass,JensNewig, Governanceforachiev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Howimportantareparticipation,policycoherence,reflexivity,adaptationanddemocraticinstitutions? ,EarthSystemGovernance,vol.2(2019).UnitedNations,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 PopulationDivision(2022).WorldPopulationProspects2022:TenKeyMessages ,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pd/.OECD, 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policiesinageingsocieties ,https://www.oecd.org/regional/regional-policy/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policies-in-ageing-societies.htm.GlobalInstitute, AgingandUrbanization ,https://globalcoalitiononaging.com/wp-content/uploads/2018/06/AgingUrbanization_115.pdf.气象与人类社会龄人口数量增多将对医疗护理与服务设施提出新需求,例如全天候护理服务和疗养院等㊂城市需要投资建设更多的医疗设施和老年护理机构,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㊂但经济下行加大了城市老年群体获得经济保障和医疗保健服务的资金压力㊂年龄的增长不仅导致老年人行动不便,还会影响其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城市要为老年人口创造支持性环境,建设适老型社会㊂设施㊁服务与需求的不匹配将导致老年人群体无法平等享受所有的城市基础服务㊂在城市规划中应该针对可以预见的老龄化问题提前规划,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医疗保健服务㊁舒适的居住环境㊁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完善的社会帮助网络,以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㊂因此,城市未来的可持续转型决策和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关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确保政策和实践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人口结构,实现各项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㊂㊀㊀(三)风险防御能力不足城市人口稠密,经济社会活动频繁,形成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因此也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风险冲击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发展环境愈加复杂,自然灾害频发㊁环境污染事件㊁公共卫生危机㊁城市信息安全事故㊁突发的恐怖袭击与战争叠加交织,给城市的正常运转与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㊂而且,这些风险的系统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对一些不确定冲击应对失当可能会导致风险进一步扩散,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性问题㊂①SDG11提出,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应降低各种灾害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重点保护穷人与各种脆弱群体,提升城市风险防御能力也是增强城市安全性与韧性的内在要求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结构的调整,各种不确定性和未知风险急剧增加㊂②由于基础设施老化㊁规划不足㊁资源分配不合理㊁治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很多城市对各种风险冲击缺乏充足的应对措施与防御机制,如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全球跌宕起伏,暴露了城市应急管理机制和公共卫生政策的不足㊂③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冲击往往给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㊂这些群体所享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非常有限,应对风险的能力较低,在城市应急预案不够完备㊁应对突发状况能力不足时,各种意外风险与灾害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身心损害㊂为了确保人类住区的安全,应进一步加强应急机制构建和承灾能力建设,特别要加强对各类弱势群体,如低收入者㊁妇女㊁老年人㊁儿童等群体的关注㊂亟待通过综合性规划,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加强社区参与,提高城市风险防御能力㊂㊀㊀(四)技术发展带来数字鸿沟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发展迅速,新技术和新应用层出不穷㊂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打破了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时空障碍,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共享知识和信息㊂然而,全球数字化发展进程并不均衡,不同国家㊁地区㊁城乡乃至城市内部各群体对信息和数字化技77①②③④张龙辉㊁肖克:‘人工智能应用下的特大城市风险治理:契合㊁技术变革与路径“,‘理论月刊“,2020年第9期㊂潘莉媛㊁项松林:‘韧性城市建设: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上海城市管理“,2023年第5期㊂GregMiller, Socialdistancingpreventsinfections,butitcanhaveunintendedconsequences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we-are-social-species-how-will-social-distancing-affect-us.SteveVanderheiden,AtmosphericJustice:APoliticalTheoryofClimateChange,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p.128.阅江学刊2024年第1期术的认知和应用存在显著差异㊂这种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体㊁家庭㊁企业和地区在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利用互联网便利生活上表现出的明显差距就是 数字鸿沟 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导致数字鸿沟的关键因素㊂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更高的技术普及率,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则可能面临基础设施不足㊁教育水平低㊁缺乏足够的技术培训和支持等问题㊂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还给部分群体(如学习能力较弱的残疾人㊁老年人以及无法第一时间接触各种先进数字化设备的贫困群体)带来了新的挑战㊂随着数字化应用的不断推广,部分人群无法熟练掌握相关使用方法,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他们会在数字化发展的大潮中被孤立,成为新的脆弱群体㊂这种情况也将妨碍城市发展,无法实现为所有群体提供包容㊁便利的公共空间的目标㊂由于无法快速掌握数字技能,这些群体的教育㊁就业和发展机会都会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参与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㊂数字鸿沟展现了技术发展 双刃剑 效应的另一面,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将进一步加剧城市发展过程中已经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㊂数字化进程不可逆转,面对数字鸿沟对包容㊁公平发展等方面的挑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㊂城市应当采取各种措施缩小数字鸿沟,如投资基础设施㊁提供技能培训㊁推广数字文化和普及互联网接入等㊂采取有力措施推广和应用数字化技术,尤其要覆盖医疗保健㊁金融服务和教育等关键领域;完善信息技术无障碍政策,尽可能使更多群体在数字化发展中受益㊂①㊀㊀四、实现城市可持续转型的关键路径㊀㊀(一)开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市规划针对性的城市空间规划与政策是引领健康的城市化进程并促进城市成功实现可持续转型的重要工具之一㊂对城市的空间布局㊁发展方向㊁资源配置及治理机制做出合理安排,可以保障城市发展可持续性㊁提高城市生活质量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㊁提升社会多样性与包容性㊂SDG11要求降低城市人口中居住条件较差(如贫民窟㊁非正规住区或住房不足)人群的占比㊂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为所有人群提供有效保障,关注城市弱势群体面临的居住环境差及就业不稳定问题,使他们也能共享城市发展成果㊂‘2030年议程“与‘新城市议程“都强调了城市规划对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国家和区域层面的规划㊁城市和住区层面的政策以及各种财政与技术援助是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㊂②为了实现SDGs,引导城市可持续转型的规划已经超越了传统的 城市规划 ,不仅关注空间发展与建设,还要统筹经济㊁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这些规划不应仅仅针对城市内部,而应综合考虑城市㊁近郊和农村地区的所有部门,以保障不同性别㊁年龄㊁能力㊁民族和种族的人群享有平等的权利㊂在全球各国,由于固有的歧视与观点差异,社会层面的分化与割裂情况广泛存在,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常常被忽视,因此在经济㊁技术㊁制度㊁文化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要探索建立全新的城市规划体系,有计划地按照可持续转型的要求重塑城市的形态㊁功能和发展路径㊂为了保障城市发展的可87①②WorldBank, Worlddevelopmentreport2016:Digitaldividends ,https://www.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wdr2016.石楠:‘ 人居三 ㊁ 新城市议程⓪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城市规划“,2017年第1期㊂。

联合国人居署

联合国人居署

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人居署 1UN-Habitat)是联合国一个致力于实现城市更美好的前景的工作机构。

它的使命是从社会和环境两个方面推动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使人人享有适当住房。

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和空间挑战,城市化进程来势凶猛,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每10个人中将有6个居住在城市地区,其中超过90%的增长将发生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如果缺乏有效的城市规划,这种快速城市化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全球许多地方已经能够感受到这种影响:缺少适当住房,贫民窟扩大,道路、公交、供水、卫生或电力等基础设施既落后又不充足,贫困和失业加剧,安全和犯罪问题突出,污染和健康问题严重,对天灾人祸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其它灾难管理不善。

对待城市化的心态、政策和方法都需要改变,才能把握城市和城市地区的发展机遇,不让任何人落在后面。

作为联合国负责人类住区事务的机构,面对城市问题,联合国人居署将责无旁贷地把握这种改变,承担领导责任,发挥促进作用。

1978年,联合国大会授权联合国人居署负责处理城市发展问题。

联合国人居署拥有关于城市发展进程的丰富知识,理解城市及其居民的愿望。

近40年来,联合国人居署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的人类住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无论其规模是大是小。

四十年的经验积累使联合国人居署在所有城市问题上,从最高层面的政策到各种技术细节,都拥有独特的城市专业知识,并获得了广泛认可。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人居署成为最合适的机构,针对城市面临的各种挑战给出答案,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有效利用其经验和地位,与合作伙伴携手努力勾画城市未来愿景,建设具有包容性、居住得起的城市,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制定全面综合的城市化方案城市应是绿色的,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管理,经得起未来的考验并与环境相协调。

除此之外,城市的终极目标是成为所有居民成就梦想、实现自我的地方。

为此,联合国人居署制定了全面综合的城市化方案,接纳并考虑更多技术层面之外的问题。

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人居三”)中国国家报告

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人居三”)中国国家报告

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人居三”)中国国家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2月“人居三”中国国家报告引言二十一世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的时代宣告来临。

在人们应对挑战、共创未来的关键时刻,联合国决定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以下简称“人居三”),制定新的历史性蓝图——《新城市议程》。

此次会议是继第二次联合国人居大会(以下简称“人居二”)后又一次重要的全球性大会,必将成为推动世界各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起点。

为了促进和支持联合国“人居三”大会的召开,并更加显著地提升中国的人居水平,中国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撰写了“人居三”国家报告。

本报告总结了过去20年中国在人居方面的工作及成效,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未来一个阶段的目标、对策和行动。

本报告是按照联合国人居署理事会第24/14号决议的有关要求编撰的,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学术和研究机构等多个方面广泛参与,从不同方面对报告的起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希望本报告对联合国“人居三”大会的成功召开提供帮助。

1 中国城乡住区发展20年回顾过去20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中国政府持续不懈地付出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科学发展,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并在深化改革、环境治理、节能减排、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推出了多项重要政策和措施。

过去20年,按照“人居二”国家报告确定的目标和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和规划,大规模建设城乡住房,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努力建设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富有特色、优美和谐的人类住区。

联合国人居署

联合国人居署

重要会议
第二次人类居住会 议
第一次人类居住会 议
第三次人类居住会 议
197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一次人类居住大会,即“人居一”,通过了《温哥华人居宣言》,人类居住 与环境问题受到各国重视,从而促使联合国人居机构的成立。联合国人居署相关会议
1996年二”,通过了《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 和《人居议程》。人居议程的两大主题是:“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日益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 展”。继1996年“人居二”大会5年后,2001年6月在纽约召开了“伊斯坦布尔+5”人居特别联大,会议通过了关 于人居工作的《新千年宣言》。
两大目标
联合国人居署致力于推动“所有人都有合适的居所”和“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可持续性人居发展”两大目标的 实现。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1996年6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二届人居大会上通过的《人类居住议程》,为联合 国系统实现消除贫困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贡献。联合国人居署
联合国人居署有两项战略性活动:安全的土地保有权全球运动和城市管理全球运动。两项运动的目标是加强 与各国各级政府和民间社会,尤其是与代表城市贫困人群的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提高公众意识,改善旨在消除城 市贫困的国家政策和地方战略,加强社会融合与公正,促进更加透明与可靠的管理。
“联合国人居奖”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每年,联合国人居署都要收到大量各国政府 推荐的参加人居奖评选的项目材料,被推荐的候选者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内容可涉及人类住区 的各个方面,如住房、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可持续人类住区发展、灾后重建、住房解困等。为了确保人居奖的 权威性,联合国人居署聘请了一批资深的官员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所有候选者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的评审和筛 选,最后选出获奖者。每年的获奖数量由人居署视情况而定,一般在10个以下。历年的获奖者均为在国际、地区 或国家一级的人居领域内成就突出并有广泛影响的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在每年的世界人居日期间,联合国 人居署将在一个事先选定的城市举行该项奖的颁奖仪式。

[管理子账号]阿里国际站:如何查看子账号的注册邮箱

[管理子账号]阿里国际站:如何查看子账号的注册邮箱

[管理子账号]阿里国际站:如何查看子账号的注册邮箱
日期: 2016/04/13
分类:跨境电商 |
关键词: 账号, 帐号, 管理, 国际, 信息, 邮箱, 查看, 修改, 是否, 资料, 联系, 删除, 接收, 设置, 注册, 询盘, 下载, 橱窗, 可能, 对应, 用户名, 兴趣, 产品, 相关, 会员, 不能, 个人信息, 看到, 原因, 登录, 改成, 使用, 名字, 管理员
管理个人信息中查看自己的相关信息,如帐号id、用户名、注册邮箱若您是子账号,则可以登录My Alibaba——帐号设置——管理个人信息
(询盘接收邮箱)、联系信息等;
如您是管理员账号,则可以登录My Alibaba——帐号设置——管理子账号
管理子账号中查看对应子账号的信息。

下载之前,这些资料也许你有兴趣:。

新城市议程-HabitatIII

新城市议程-HabitatIII
《新 城 市 议 程 》 吸 纳 了 一 种 全 新 的 理 解 , 即 良 性 城 市 化 与 发 展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 它强调了良性城市化与新职位创设、营生机会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之间的联 系,这些都应该被囊括在所有城市更新政策和战略中。这也进一步凸显了《 新城市议程》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之间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其中有 关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的目标11。
基多宣言——全人类的永续城市和住区 ...............2 《新城市议程》基多实施方案................................10 鸣谢 .............................................................................................35
1 第70/1号决议。 2 第69/313号决议,附件。 3 见FCCC/CP/2015/10/ADD.1,第1/CP.21号决定,附件。 4 第69/283号决议,附件二。 5 第69/137号决议,附件二。 6 第69/15号决议,附件。 7《第四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报告,2011年5月9日至13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A/CONF.219/7), 第二章。 8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报告,1992年6月3日至14日,里约热内卢》,第一卷,《环发会议通过的决议》(联 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93.I.8和更正),决议1,附件一。
iii
《新 城 市 议 程 》 前 言
《 新城市议程》代表了对更优良的、更可持续的未来的共同愿景——在那里,全 体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以及城市所提供的公共福利;在那里,国际 社会重新审视和考量城市系统和城市空间形态,以达成这一最终目的。

联合国人居署亚英语介绍

联合国人居署亚英语介绍

联合国人居署亚英语介绍联合国人居署(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简称UN-Habitat)是联合国的特别机构之一,成立于1978年。

UN-Habitat的使命是帮助促进全球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普遍的住房权利和可持续城市化。

UN-Habitat的目标是通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改善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并提高环境可持续性来实现可持续城市化。

其核心工作领域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住房与基础设施、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环境与气候变化以及城市治理与立法等。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UN-Habitat提倡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法。

这包括鼓励城市发展按照紧凑、复合和可持续的模式,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UN-Habitat也致力于保护历史遗产和文化景观,鼓励规划和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和身份的城市地区。

住房与基础设施是UN-Habitat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该机构致力于提供贫困和弱势群体适当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服务,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UN-Habitat指导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战略,以确保住房供应充足、质量良好且价格合理。

此外,该机构还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卫生设施、交通和能源等。

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是UN-Habitat的另一个重点领域。

该机构通过促进可持续城市经济和社会包容性发展,帮助城市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

UN-Habitat 鼓励推动就业机会的创造、促进经济多样化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环境与气候变化是UN-Habitat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

该机构致力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包括改善空气和水质量,并减少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UN-Habitat也支持城市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

最后,UN-Habitat密切关注城市治理与立法。

该机构强调建立有效的城市治理机制和合适的立法框架,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居三”会议与中国城市治理的未来方向

“人居三”会议与中国城市治理的未来方向

“人居三”会议与中国城市治理的未来方向作者:于宏源、赵元佑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第2期摘要: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将于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

作为联合国讨论人类居住与城市问题的主要平台,人居大会在联合国的发展议程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可以肯定的是,“人居三”要把人居问题、城市权利问题提高到全球意义上一个新的高度,为此各国政府、地方当局和国际机构应该把21世纪的城市挑战,作为其优先工作中的首要事项。

中国已于2015年2月向联合国“人居三”大会秘书处提交了“人居三”中国国家报告,报告中就中国城乡住区发展的20年回顾、中国政府对人类住区发展的基本主张、中国城乡住区发展的行动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人居三”会议;城市治理;城镇化水平;中国政府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将于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

作为联合国讨论人类居住与城市问题的主要平台,人居大会在联合国的发展议程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人居三”会议计划通过《新城市议程》,该议程将为今后20年世界城市的发展确立方向和目标。

中国已于2 0 1 5 年2 月向联合国“ 人居三”大会秘书处提交了“人居三”中国国家报告,报告中就中国城乡住区发展的20年回顾、中国政府对人类住区发展的基本主张、中国城乡住区发展的行动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城市治理不仅在世界发展议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在国内政治议程中的地位也逐渐突出。

就在2015年12月,中国召开了首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了城市作为我国各项活动的中心,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2]会议还指出了未来中国城市工作的主要方法与原则,要求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协调城市工作的不同领域。

随着“人居三”会议脚步的临近,我们有必要对人居会议的历史及其关注的重点和其同联合国发展议程的关系进行回顾,从而促使中国更好地参与到“人居三”会议以及《新城市议程》的制定当中。

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开幕

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开幕
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 3 7 平 方 米 以上 。
陈政高 说 ,为了实现 本届人居大会提出的 ( ( 新城市议程 ,中方承诺积极参 与和推进可持续城镇化进程 。继
续 改 善 中 国人 居 环 境 质 量 ;发 挥 规 划 对 可 持 续 城 镇 化 的 引 领 作 用 , 实 现 城 市 有 序 建 设 ,适 度 开 发 ,高 效 运 行 .
限度地守住生态红线 ,最大限度地 发挥 资源 利用效率; 加 强规划实施 机制与管 理体 制研 究,解决规划 管理职 能 交叉重叠 问题 ,健全跨部 门的规划协 同实施 与管理 机制 .最大 限度地提 高空 间管理行政 审批与许可效率 .
保 障 规 划 上 下 衔 接 一 致 ; 建 构 省 级 层 面 统 一 的规 划 管 理 综 合 信 息 平 台 .提 高 规 划 管 理 的效 能 。
( 本刊 通 讯 员 吴 丽霞 )
惠 金 融 发 展 和 支 持 大 众 创 业 ,万 众 创 新 等 方 面 的积 极 作 用 ; 旨 在 防 范 化 解 风 险 .保 护 投 资 者 合 法 权 益 , 维
护金融稳定。
住 房和城 乡建 设 部与 江西签 署 空 间规 划 合作框架协议
1 0月 l 0日 ,住 房 和 城 乡建 设 部 与江 西 省 政 府 在 南 昌签 署 合 作 框 架 协 议 ,共 同推 进 江 西 省 空 间规 划 编 制 工 作 。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副 部 长 黄 艳 、江 西 省 副
让人 民生活更美好 ;继续 加强人居环境领域 的国际合作 ,支持联 合国 2 0 3 0年可持 续发展议程和 新城市议 程
的落实 。
“ 人 居三”会议 于 l 0月 1 7日至 2 0日在基 多举 行。来 自世界 多个 国家的首脑 ,1 4 0多个 国家 的政 府高层代

《新城市议程》中的生态与韧性——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可持续城市

《新城市议程》中的生态与韧性——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可持续城市

联 合闰 住 房 与城 市可 持 续 发 展 大会 ( Un i t e d
Na t i ons Co nf e r e nc e o n Housi ng a nd Sus t ai na bl e
各 下 属 机 构 和 有 关 嘲 际 组 织 组 成 , 锋 蚕 会 秘 书 处
2 0 1 6年 1 O月 1 7日 ,“ 人屑 I I I ” 大 会 在 厄 瓜 多 尔 首 都 堪 多 召 开 。此 时 世 界 城 市 人 口 占 总 人 口 的 比 例增 长到了 5 4 5 %, 全 球 城 市 占 地 虽 仅 为 0 与%, 却 贡献 了 7 0 % 的 GDP, 消 费 了 6 0 % 的 能 源 ,排 放 了 l O { Y { , 的温 室气体 和 废物 。预 计到 2 0 5 0年 ,全 球 会 有9 0亿 人 口 其 用 地 球 资 源 ,城 市 人 口 将 到 7 0 %。 随 着 蛾 市 的 扩 张 ,存 环 境 的 可 持 续 性 与 应 埘 冲 击 和 压 力 的 脆 弱 性 方 面 , 人 届 环 境 与 生 念 系 统 的 关 系 变 饵 至 关 重 耍 ;同 时 ,城 镇 化 是 发 展 的 内 生 动 力 , 也
设 在 纽约 联 合 罔总 部 。第 一次 筹 备 会 干 2 0 1 4年 9
月 1 7 — 1 8日 存 组 约 联 合 国 总 部 召 开 。2 0 1 5年 4月 1 4 —1 7目 联 合 内 毕 办 处 召 开 了 第 二 次 筹 备
Ur b a n De v e l o pr ee n L .简称 “ 人 届 大 会 ”) 是 全 球
范 围 内最 高级 别的 有关城 市和 住房 问题 的大会 ,每 2 O年 召开 一次 ,由世 界各国 首脑 、相 关机构 、团体

“人居三”圆满闭幕 专家解读《新城市议程》

“人居三”圆满闭幕 专家解读《新城市议程》

“人居三”圆满闭幕专家解读《新城市议程》规模空前的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进展大会10月20日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圆满闭幕。

来自全球各国的4万5000多名与会者深化探讨并最终通过了指引将来二十年城市可持续进展的《新城市议程》。

联合国电台特派记者程浩就这份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采访了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以及乐观参加了文件起草和磋商工作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

请听报道: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在接受专访时强调指出,过去二十年间,全球城市化进程快速进展。

全球城市化率已从1996年的45.1%增长到2023年的54.5%。

在全球现有超过74亿人口当中,55%以上都生活在城市。

据联合国猜测,在将来30年中,持续的城镇化以及整体人口增长将推动城市人口再增加25亿,其中大部分增长将消失在进展中国家,特殊是亚洲和非洲。

到2050年,城市人口数量将突破6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70%以上,这毫无疑问将给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以及包括住房、交通、医疗、教育、能源和就业等在内的基本服务带来严峻挑战。

因此,“人居三” 的进行以及《新城市议程》的通过具有重要意义。

张振山:“在过去二十年的进展当中,城市渐渐越来越成为一个中心,城市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所以在‘人居二’过去二十年之后召开的‘人居三’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会议,也是继去年联大通过《2030年可持续进展议程》以后,世界各国对城市问题的一个深化的考虑和讨论。

大家在过程当中起草并制定了《新城市议程》,将为将来二十年的城市进展供应一个很好的框架,使我们有一个方向;各个国家可以依据《新城市议程》的一些要求不断推动城市化的进展。

因此,这样一个会议、在这样一个节点是特别特别重要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从一开头就乐观参加了这份政策文件的起草、磋商,由学会推举的六位专家分别参加了六个政策小组的工作。

这些政策小组的成果,作为《新城市议程》的基本素材,构建了议程的初始文案,后经过联合国内部、各成员国以及相关合作伙伴的多轮磋商,形成了“人居三”大会正式通过的最终文本。

《新城市议程》中的生态与韧性——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可持续城市发展会议(人居Ⅲ)工作纪实

《新城市议程》中的生态与韧性——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可持续城市发展会议(人居Ⅲ)工作纪实

《新城市议程》中的生态与韧性——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可持续城市发展会议(人居Ⅲ)工作纪实
何永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为人居大会)是联合国唯一聚焦城市和人居环境议题的峰会,也是全球范围内有关城市和住房问题最高级别的大会.人居大会每20年举办一次,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举办了第三届人居大会(人居Ⅲ).此次会议制定的《新城市议程》,为今后20年世界城市的发展确立了目标和方向.本文作者参与了“人居Ⅲ”第八政策组生态城市与韧性城市组的政策文件起草和修改工作.本文将通过对“人居Ⅲ”大会的背景、《新城市议程》的编写内容、特别是第八政策组生态城市与韧性城市组的工作介绍,分享其中的收获,以国际视野审视城市面临的机遇挑战,以战略眼光定位城市发展的时代坐标,以前沿理念强化城市发展的规划引领.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何永
【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城市议程》:通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行动纲领--联合国住房与可持续城市发展大会(人居三)综述 [J], 陈小坚
2.创新城市发展领跑绿色人居——访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 [J], 李维维;
3.创新城市发展领跑绿色人居——访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张振山 [J], 李维维
4.“请别再叫我有韧性”:联合国人居署的《新城市议程》充当免疫角色 [J], 玛利亚·凯卡;宋岩
5.联合国人居三大会通过《新城市议程》 [J], 联合国网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未来城市该向何处去?2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城市会议尝试给出了答案

未来城市该向何处去?2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城市会议尝试给出了答案

未来城市该向何处去?2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城市会议尝试给出了答案“人居三”是2016年城市规划学界的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那这个“人居三”是什么意思呢?“人居三”现场“人居三”的全称为“联合国第三次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Habitat III)”,是人居环境领域的全球顶级会议和盛事。

“人居三”于2016年10月17-20日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新城市议程(New Urban Agenda)》,这是对未来二十年全球城市发展提出关键指导和倡议的一份纲领文件。

也许你会问,一个离我们如此遥远的会议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回望“人居一”和“人居二”,这个问题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二十年一次的全球城市盛会人居大会的间隔时间之长是比较少见的,每20年召开一次,至今一共只开了三次。

1976年,“人居一”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

其背景主要是6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人口激增,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伴随着贫民窟和棚户区等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显著。

当时国际发展的主流观点由西方国家主导,对这些问题尚未形成全球层面的集体讨论,甚至缺乏统一的术语。

在激增的发展问题和研讨需求的刺激下,联合国大会认为,有必要召开以“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全球首脑会议。

“人居一”现场《温哥华人居宣言》封面“人居一”大会通过了《温哥华人居宣言》及其行动计划,这是第一份应对和控制城市扩张问题的国际性战略计划。

该文件提出64项关于在国家层面改善人居状况的政府行动建议,加深了全世界对住房与城镇化问题的理解和共识,明确了应采取全面而整体的方法应对城镇化及其衍生问题。

“人居一”还促成了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的前身——联合国人居中心的成立。

对于“人居一”最主要的批评意见则是只关注国家政府行动而忽视了地方政府及其他主体的作用。

1996年,“人居二”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

吸取了“人居一”的经验和不足,这次会议着重强调了其作为城市首脑会议的意义。

人居三

人居三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
页码: 1-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1期
主题词: 人居;联合国机构;合作伙伴;城镇化;理事会;培训班;对话;住房
摘要:联合国开了一个会,全称是“联合国第三次住房与可持续城镇化大会”,简称“人居三”.这个会很大,到会人数3万多,代表来自167个国家.大会套小会,4天时间,共举办了1000多场活动,包括8次全体大会,6个高层圆桌会议,4次理事会,16个利益代表圆桌会议,10场政策对话,22个特别论坛,3个城市对话,1个媒体大会,59个联合国机构活动,157个展位,42个人居村项目,以及合作伙伴举办的460多场周边会议、互动活动、培训班和平行会议.。

城市公共空间-杭州2016(张振山先生)

城市公共空间-杭州2016(张振山先生)

OBJETIVOS DE DESARROLLO 可持 续发展目标 (2016 – 2030) 目标11: “建设包容、安全、有 韧性的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 区”
分目标7: “到2030年时,让所有人, 尤其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 人,都有安全、包容、无障碍的绿 色公共空间”
联合国第三次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项目
2017 年4-5月份:启动联合 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 共空间项目 • 开展能力建设 • 开展公共空间评估 • 开展示范项目
武汉东湖绿道示范项目
7
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 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01-2015) 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6-2030)
张振山 联合国人居署 电邮: zhenshan.zhang@ 联合国人居署 / 杭州, 中国 2016.12.8
联合国人居署
总部: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亚太区域办事处: 日本-福冈
联合国人居署
宗旨
人人享有适当住房 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区发展
城市 公共空间
张振山 联合国人居署 电邮: zhenshan.zhang@ 联合国人居署 / 杭州, 中国 2016.12.8
概述

• • • • •
联合国人居署与城市公共空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和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设计
开展城市规划和设计
公共空间的定义
• 那些由公众所拥有的或者使用的非盈利的免费的地方 都是公共空间。 • 在空间形式上有很多种类。包括公园、街道、绿地、人行 道、休闲运动场、市场、楼间空地,海滨沙滩等。并不是 说只有开放的空间才是公共空间,图书馆、学校和其他 公共设施也是公共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会议(“人居三”)国家报告编制工作的准则和格式:涵盖六个重点课题、三十个问题和十二项指标背景本文件所载准则是为响应联合国人居署理事会在其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的题为“为第三次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会议(“人居三”)筹备进程建言献策并提供支持”的第24/14 号决议而制定,理事会在该项决议中邀请各成员国,…在定于大会第六十九届会议期间在纽约召开的“人居三”会议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之前,根据大会第67/216号决议第6段,编制国家报告,以期审查《人居二议程》及其他相关国际商定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落实情况、各项新的挑战、新出现的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和城市发展的前景,并将之作为制定“新城市议程”的基础”(第4段)通过此项决议,理事会还请联合国人居署就国家报告编制工作的准则和格式提出建议,国家报告应当,…考虑到如何执行“人居二议程”和应对各项新的挑战、新出现的发展趋势、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和城市发展的前景、以及以平衡方式介绍和阐述一系列跨领域议题(第2段)。

在于1996年通过的《人居议程》中,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承诺将致力于实现两项主要目标,即“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基于这些目标实施一项行动计划。

就“人人享有适当住房”这项目标而言,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承诺,将致力于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卫生、安全、有保障、能获得且负担得起的适当住房,包括基本服务、设施和便利,每个人还将在住房和租用期的法律保障方面不受歧视——所有这些内容都将充分依照人权标准予以落实(《人居议程》第39段)。

在《千年宣言》中,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承诺,到2020年,将使至少1亿贫民窟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他们还承诺,在2015年年底前,将使无法获得充足的、可持续供应的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

就“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这项目标而言,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承诺,将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使其在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之内充分利用资源,并为所有人,特别是脆弱或弱势群体者,获得与大自然及其文化遗产、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相协调的健康、安全和富于成果的生活提供平等机会,这将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人居议程》第42段)。

筹备进程大会第67/216号决议第11段中鼓励“…包括地方政府、《21世纪议程》列明的主要群体、联合国有关基金和方案、区域委员会及专门机构、国际金融机构和《人居议程》其他伙伴在内的所有利益攸关方,积极参与筹备进程和会议本身的各阶段并做出有效贡献…”。

人居署理事会第24/14号决议呼吁“…各成员国利用任何可提供的援助和必要的指导、以及来自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的支持,在与各相关利益攸关方协商的基础上,设立并增强国家人类住区委员会(如果尚未设立此种委员会),以确保其有效和高效地参与“人居三”会议的筹备进程,包括编制国家报告”。

虽然各国可自行决定其认为最合适的旨在编制“人居三”国家报告的各项进程,但大力鼓励利用国家人类住区委员会编制国家报告,并且“人居三”秘书长已经分发了一份关于设立(或增强)此类委员会及其各项职能的指南。

如该份指南中所强调的,人居署建议国家人类住区委员会全面囊括来自政府、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学术和研究机构及其他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的代表。

国家人类住区委员会还可包含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布雷顿森林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区域开发银行及捐助者的国家一级代表。

报告过程中建议采取的相关步骤第一步:组织成立一个国家人类住区委员会建议采取的第一步是发起或重新设立一个基础广泛且性别构成均衡的国家人类住区委员会。

虽然政府承担报告的主要责任,但推动所有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对话与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建议各个城市和社区成立自己的地方委员会,以报告在地方和社区各级所取得的进展。

第二步:收集和分析信息接下来,建议国家人类住区委员会开始对各种指标、最佳做法、案例研究、良好政策、行动计划及其他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

国家和地方行动计划的例子包括:“人居二”国家报告,国家城市政策(如有),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等。

第三步:举行一次国家研讨会,以审核各项行动计划建议国家人类住区委员会组织一次国家研讨会,以审核当前各项国家和地方行动计划及其自1996年以来的实施情况,并评估在落实《人居议程》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

建议以开放和包容的讨论形式组织此次研讨会,并邀请一组基础广泛且性别构成均衡的利益攸关方代表参与讨论。

第四步:商定“新城市议程”的优先事项、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报告过程的第四步是建议各合作伙伴共同明确“新城市议程”的优先事项、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五步:编制“人居三”国家报告建议国家人类住区委员会按照下文提供的报告结构编制其所在国的国家报告,并广泛传播该报告。

评估进展并展望未来:国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国家报告的篇幅不应超过25,000个词,或50页。

这是指包括表格和说明材料在内的篇幅。

报告应使用微软Word软件编写,采用单倍行距和12号字体,并应于2014年6月30日前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至“人居三”秘书处邮箱<habitat3.secretariat@>。

以阿拉伯文、中文、法文、西班牙文和俄文编写的国家报告应提供英文翻译,与报告的原语文副本一并提交。

报告应基于实证分析,用当前数据以及相关方案和政策加以说明,并应具有前瞻性。

应在文件末尾提供信息来源、文献目录和编制报告过程中联系的相关个人。

国家报告应遵循以下大纲所列结构。

一、“新城市议程”所面临的城市人口问题与挑战(包括图表和说明材料在内不超过4160个词)介绍贵国中央政府、各地方主管机关(包括各主要城市)及其他国家以下各级政府机关与利益攸关方合作、通过《人居议程》在下列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

介绍在这些领域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各项未来挑战和问题。

1.管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540个词)2.管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540个词)3.应对城市年轻人的需求(540个词)4.应对老年人的需求(540个词)5.把性别问题纳入城市发展规划(540个词)6.在这些领域(1-5)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730个词)7.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这些领域(1-5)的未来挑战和问题(730个词)二、土地与城市规划:“新城市议程”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图表和说明材料在内不超过4160个词)介绍贵国中央政府、各地方主管机关(包括首都或主要城市)及其他国家以下各级政府机关与利益攸关方合作、通过《人居议程》在下列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

介绍在这些领域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各项未来挑战和问题。

8.确保可持续的城市规划与设计(540个词)9.改善城市土地管理,包括解决城市的无计划扩展问题(540个词)10.提高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540个词)11.应对城市交通的各项挑战(540个词)12.增强对城市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技术能力(540个词)13.在这些领域(8-12)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730个词)14.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这些领域(8-12)的未来挑战和问题(730个词)三、环境与城市化:“新城市议程”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图表和说明材料在内不超过3560个词)介绍贵国中央政府、各地方主管机关(包括首都或主要城市)及其他国家以下各级政府机关与利益攸关方合作、通过《人居议程》在下列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

介绍在这些领域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各项未来挑战和问题。

15.应对气候变化(540个词)16.减少灾害风险(540个词)17.减少交通拥堵(540个词)18.空气污染(540个词)19.在这些领域(15-17)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700个词)20.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这些领域(15-17)的未来挑战和问题(700个词)四、城市治理与立法:“新城市议程”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图表和说明材料在内不超过4160个词)介绍贵国中央政府、各地方主管机关(包括首都或主要城市)及其他国家以下各级政府机关与利益攸关方合作、通过《人居议程》在下列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

介绍在这些领域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各项未来挑战和问题。

21.改善城市立法(540个词)22.权力下放和加强地方当局(540个词)23.改善城市发展的参与性和人权(540个词)24.加强城市安全和安保(540个词)25.改善社会的包容性和平等性(540个词)26.在这些领域(20-24)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730个词)27.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这些领域(20-24)的未来挑战和问题(730个词)五、城市经济:“新城市议程”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图表和说明材料在内不超过4160个词)介绍贵国中央政府、各地方主管机关(包括首都或主要城市)及其他国家以下各级政府机关与利益攸关方合作、通过《人居议程》在下列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

介绍在这些领域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各项未来挑战和问题。

28.改善市政/地方财政(540个词)29.加强和改善住房融资的获取渠道(540个词)30.支持地方经济发展(540个词)31.创造体面的就业和生计机会(540个词)32.把城市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政策(540个词)33.在这些领域(27-31)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730个词)34.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这些领域(27-31)的未来挑战和问题(730个词)六、住房和基本服务:“新城市议程”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图表和说明材料在内不超过4800个词)介绍贵国中央政府、各地方主管机关(包括首都或主要城市)及其他国家以下各级政府机关与利益攸关方合作、通过《人居议程》在下列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

介绍在这些领域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各项未来挑战和问题。

35.贫民窟改造和预防(540个词)36.改善适足住房的获取渠道(540个词)37.确保可持续获得安全的饮用水(540个词)38.确保可持续获得基本的卫生和排水设施(540个词)39.改善清洁家用能源的获取渠道(540个词)40.改善可持续交通工具的获取渠道(540个词)41.在这些领域(34-36)所经历的挑战和汲取的经验教训(780个词)42.可通过“新城市议程”解决的这些领域(34-36)的未来挑战和问题(780个词)七、指标就下列城市指标提供贵国1996、2006和2013年的数据,在可能的情况下请按性别分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