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质量风险管理号:QRM-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药业有限公司年月年月年月年月日日日日目录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1、简介2、目的3、范围4、引用资料5、风险管理小组组员及职责分工6、质量风险管理流程7、风险管理过程8、风险管理总结及结论9、风险管理回顾审核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1.简介:产品概述:XXXX胶囊为以化学原料药XXXX和适量等辅料制成的化学药胶囊剂制剂,为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灼烧感。
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
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和体征。
规格为10 毫克;贮藏:遮光,密闭保存;包装:铝塑泡罩包装。
每板6粒,每盒1板;每板6粒,每盒2板;每板12粒,每盒1板,每板4粒,每盒1板。
有效期:30个月。
生产批量:35万粒,140万粒。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参数:过筛:取XXXX、乳糖、硬脂酸镁及羟丙纤维素分别过100目筛。
预混合:批量为35万粒用SYH-200型三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批量为140万粒的预混合和35万粒相同,但原辅料均分4等分进行4次混合。
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的配制:按聚维酮K30:95%乙醇量=:(重量比)进行配置,溶解完全100目滤布过滤。
制软材:上述预混合好的细粉,用GHL-250型高效混合制粒机中(每次35万粒量),设定混合I和切割I开动设备混合10分钟后,徐徐加入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加完后继续混合3-4分钟,收集软材。
制粒:用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制粒,筛网目数为24目。
干燥:湿颗粒用GFG-120型高效沸腾干燥机干燥,每次干燥量为35万粒胶囊的颗粒量,控制干燥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20分钟。
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报告

药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评估报告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公司于2017年3月20日对质量风险进行了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以往风险点控制不足的地方加大了防控措施,具体措施如下:一、质量管理环节,我公司质量管理机构健全,质量管理负责人在职在岗,目前,我公司有执业药师4人,其中2人在质量管理岗位,各司其职,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二、药品采购环节:我公司严格执行首营企业、首营药品审核管理制度,对审核不严和供货方档案资质索取不全的单位,在计算机系统中自动锁定,非授权人不能在系统内审批操作;公司定期对相关人员加强药品购进管理程序的培训,每年定期对药品质量进行进货评审,结合供应商信誉度进行综合评审,对于信誉度不好的企业终止合作,并在计算机系统中予以锁定。
三、药品收货和验收环节:药品收货和验收环节风险较高,易混入假劣药品;根据GSP要求,公司设立了收货员岗位,并且着重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收货程序的培训,指导收货员要对运输方式、运输过程、运输时间等质量控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特别是对冷藏药品的运输工具、时间、温度记录重点检查。
验收员人员必须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企业验收程序对采购药品进行票样核对和实货开箱查验,包括查验检验报告、抽样、查验药品、记录以及药品信息等内容.四、票据管理环节:我公司在购进药品时,主动向供货方索要税票.到货验收时,依据税票和随货同行单所列内容,对照供货方销售出库单进行验收,并建立购进药品验收记录,做到票、账、货相符。
对税票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本通知要求,或者票、货之间内容不相符的,不得验收入库. 税票的购、销方名称及金额应与付款流向及金额相一致,并与各自相关财务账目内容相对应,公司对药品购销中发生的购销税票及票据,按有关规定保存.五、在药品储存养护环节:药品储存养护环节是保持药品质量稳定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温湿度控制是关键,直接影响药品质量。
我公司在开业之初,就配备了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并在2014年8月份和2015年5月,对温湿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按照新版GSP的要求在原有的全时段自动化、数字化温湿度管理监控设备上增加了测点终端,以便更加全方位的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控。
药品安全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药品安全质量风险评估报告药品安全质量风险评估报告1. 背景介绍本报告旨在对药品的安全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的合规性。
评估将从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销售和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分析,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2. 评估方法评估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生产环节的生产工艺、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等是否符合药品安全和质量要求;- 药品质量控制环节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等是否具备有效性和可靠性;- 药品销售渠道和流通环节是否存在假冒伪劣药品、过期药品等问题;- 药品使用环节的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反馈情况等。
3.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的结果,将对药品安全质量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分类和分级,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改进建议。
- 高风险问题:对存在重大风险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或生命安全的药品进行优先处理,包括产品召回、停止生产和销售等;- 中风险问题:对存在一定风险但尚未造成严重影响的药品进行整改和监管,加强监管力度和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低风险问题:对存在较小风险和问题的药品进行改进和监测,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持续监测。
4. 控制和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药品监管的法规和制度建设,提升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监管水平;- 完善药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规范,保证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环节的合规性;- 加强药品销售渠道和流通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药品的违法行为;- 提升药品使用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和教育,及时反馈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
5. 结论本评估报告对药品安全质量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评估结果显示当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但整体药品安全质量情况仍然具备可控的局面。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在各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药品安全质量水平将会不断提升。
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报告编号:
风险事件
发现部门
责任人
描述:
日期:年月日
风险范围:
日期:年月日
风险评估
风险项目严重性
(S)
可能性
(P)
可发现性
(D)
RPN
(S×P×D)备注
严重性(S)
发生的可能性
(P)
可发现性(D) RPN (定量分级值):风险等级: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且会导致药品质量受到影响 7-10 分
中等:违反操作规程可能导致药品质量受到影响 4-6 分
较小:违反操作规程但不会导致药品质量受到影响 1-3 分
每批必然会发生 10 分; 10 批发生次数大于或等于 1 次 8-10 分
100 批发生次数大于或等于 1 次 5-7 分
1000 批发生次数大于或等于一次 1-4 分
无适当的检测控制方法 10 分;通过控制不太可能检测出危害或其影响 7-10 分;通过控制可能检测出危害或其影响 4-6 分;通过控制很可能检测出危害或其影响 1-3 分
□≤70 (低),□71-99 (中),□ ≥100 (高)
评定依据
风险控制:
风险降低计划:
风险控制方案审核:
相关部门职责审核意见审核日期
备注:低、中质量风险由相关部门经理审核批准;高质量风险需分管副总审核批准。
控制结果及评审:
风险控制结果:
风险控制结果评审:
相关部门职责意见日期备注:低、中质量风险由质量部经理审核批准;高质量风险需分管副总审核批准。
固体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片生产过程风险评估报告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1、概述*****片是我公司固体制剂车间新研发的品种,其生产工序主要包括原辅料预处理、称量配料、总混、压片、铝塑包装和外包装等。
为确保本品在固体制剂车间能顺利地生产出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的药品,主动确定并控制潜在的质量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公司就*****片生产过程进行了质量风险评估——工艺关键性评估。
2、基本定义与概念3、评估流程1)根据质量指标评估影响质量属性的工艺步骤2)筛选工艺步骤中影响质量的物料属性、工艺条件和设备条件3)对2)中筛选出的影响质量的物料属性、工艺条件和设备条件进行风险分析评估4)将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4、风险类别与等级根据公司的《质量风险管理制度》(SMP-QA-1048-01)要求和规定的方法,对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4.1 按严重程度分类,测定风险的潜在后果,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患者健康及数据完整性的影响。
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如下:4.2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划分:根据累积的经验、工艺/操作复杂性知识或其他目标数据,可获得可能性的数值。
分为四个等级,如下:4.3可检测性: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现的可能性,定义如下:4.4风险等级确认: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
采用RPN(风险优先系数)进行计算,将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性三种因素的分值相乘获得风险优先系数- 3 -(RPN=S×P×D)。
5、生产过程风险识别与分析5.1 通过检索资料、同剂型产品质量回顾与总结历史经验等方法,对片剂生产过程各工序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现将调查并确认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与可能形成的危害统计如下:5.2针对片剂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及其风险评估如下表:这次评估共列举风险13项。
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模板如下: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
1.1 项目的背景介绍
1.2 项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二、评估方法和数据收集
2.1 评估方法的选择和理由
2.2 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具体过程
2.3 数据分析及结果的可靠性评估
三、风险评估
3.1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估3.2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潜在影响和可能性的评估
3.3 风险评估的结论和建议
四、生产安全控制
4.1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4.2 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时间进度
4.3 生产安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
五、操作规范和培训
5.1 制定和完善药品生产操作规范
5.2 设计相关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5.3 培训方法和效果评估
六、监测和检验
6.1 制定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和检验方法和标准
6.2 监测和检验的频率和方法
6.3 监测和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应对措施
七、评估结果及建议
7.1 对每项评估内容进行总结和结果汇报
7.2 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7.3 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和应急方案
八、报告撰写人和时间
8.1 报告的撰写人和主要参与人员
8.2 报告的完成时间
以上是药品生产安全评估报告的基本模板。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不同的评估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该模板进行
描述和论述。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样本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目录1.概述2. 目3.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4.风险分析5.风险评估6.风险管理评审结论1.概述我公司液体制剂车间重要生产10ml和100ml中药合剂,为保证液体制剂车间能顺利生产出符合原则和规范规定产品(合剂),拟定并控制潜在质量风险,消除或者不断减少中间产品给药物质量导致风险,公司就液体制剂车间生产过程进行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管理。
2.目对影响生产过程控制因素进行评价,对也许危害进行鉴定,对于每种危害也许产生损害严重限度、危害发生概率和可检测性进行预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建议采用减少风险办法,在寻常管理中进行控制。
3.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6设备动力组 组长1)参加产品与设备有关工艺参数制定,并反馈有关信息;2)参加风险分析和评价。
7 质量控制实验室主任1)负责全过程产品监控; 2)负责QC 人员培训;3) 负责检查数据采集、分类、归档; 4)负责原始记录、报告管理。
4.风险分析4.1. .重要从人流与物流、公用工程、设备、清洁消毒、物料系统、空调系统共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详见下图:4.2 风险级别鉴定:采用RPN (严重限度、发生频率和可发现也许性级别三者乘积)进行风险优先数量级别鉴定。
危害性(S ):依照对药物质量影响鉴定→ 1~5分 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使药物不合格 , 5分 导致产品不合格,需对产品进行返工, 4分 导致产品收率达不到规定, 3分 对产品产生轻微影响,2分 对产品质量几乎无影响,1分发生也许性(P):依照浮现频次鉴定1~5分 每周浮现1次5分检测成果清洁消毒空调系统物料系统公用工程人流进车间人流物流物流进车间纯化水压缩空气 蒸汽、冷冻水设备操作 清洁消毒 物料供应 物料储存设计工艺参数物料使用工艺条件设计每月浮现1次4分每季度浮现1次3分每半年浮现1次2分每年浮现1次1分可发现性(D):依照风险发生时可以检测限度鉴定1~5分难以检测5分需要专职人员检测4分操作员工可以检测3分普通人员容易检测2分有仪器仪表检测1分4.3风险级别判断1-8分为低级别风险,可以接受;9-36分为中档级风险,由车间工艺员和现场QA加大复核检查频次予以控制;37-80分为高级别风险,予以特别关注,筹划制定专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采用防止和纠正办法予以控制,并通过对风险进行控制后风险进行两次风险评估,确认其RPN分数已下降到可以接受限度。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随着药品市场的发展,药品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是对药品质量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本报告对药品质量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总结如下。
首先,药品生产环节存在较大的质量风险。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灌装等。
其中,原料采购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合格的原料将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等问题也容易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增加用药风险。
其次,药品流通环节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药品在流通环节中,可能由于运输、储存等因素导致药品质量发生变化。
特别是药品温度要求严格的生物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无法保证恒温,将会对药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药品流通环节中存在着药品串货、被替换等问题,这也增加了人们对药品质量的担忧。
再次,药品使用环节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由于人们对药物的认知不同,药品的使用可能存在误区。
例如,存在过量用药、长期滥用抗生素、未按疗程规定使用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药品的有效成分浓度过高或过低,从而降低药品的疗效,甚至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为了降低药品质量风险,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
应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加工。
同时,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药品原料的抽检力度,确保原料的合格率。
二是加强药品流通过程的监管。
应建立完善的药品流通追溯体系,确保药品在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符合质量要求。
加强对药品经销商的监管,严禁药品串货、被替换等违规行为。
三是加强药品使用过程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对公众的用药指导,提高人们对药品的正确使用意识。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药品的合理用药知识,减少用药误区。
综上所述,药品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通过对药品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药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为了保障药品质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我们进行了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
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保障药品的安全性。
二、评估方法:1.采用“风险评估矩阵法”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三、评估结果:在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原料采购环节存在较高风险:原料的采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存在一定的供应链风险。
因此,在原料采购环节应加强供应商的评估和监管,并建立可追溯系统,确保原料的质量可靠。
2.生产工艺环节存在中等风险:生产工艺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生产工艺上,应加强工艺参数的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出现差错或污染。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变更控制制度,确保工艺变更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3.检验检测环节存在较低风险:检验检测环节是保障药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检验检测环节,应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应制定完善的检验检测标准和方法,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改进建议:基于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建立健全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加强供应商的评估和监管。
2.加强生产工艺的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建立完善的变更控制制度,确保工艺变更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4.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制定完善的检验检测标准和方法。
5.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风险。
六、结论: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评估,我们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只有加强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的管理和监控,才能降低质量风险,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是一份关于药品质量的评估报告,主要用于评估药品在生产、贮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报告将从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以及质量风险评估等几个方面对药品质量进行评估。
首先,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职责和权限的明确、质量手册的编制、程序文件的管理等。
同时,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从而降低质量风险。
其次,生产过程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药品生产工艺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严格控制和监督。
同时,要加强原材料的采购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记录的准确性。
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和正常运行,从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质量风险。
第三,质量控制措施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
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原材料的检验和控制、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成品的检验和控制等。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进行适当的贮存和保护。
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规范。
对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每个批次都符合质量要求。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异常情况处理制度,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防止对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质量风险评估是对药品质量的全面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药品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找出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质量风险评估应包括药品原材料的风险、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环境因素的风险以及人为因素的风险等。
评估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制定质量控制策略的依据,并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综上所述,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是对药品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以及质量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评估,可以为各个环节提供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以提高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报告

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报告一、引言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是对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和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药品质量管理和监控措施。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药品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与预防措施,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二、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1)药品生产环节的风险评估:通过对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和人员操作等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如污染风险、交叉污染风险等。
(2)质量控制环节的风险评估:对药品原材料的采购和验收、药品检验和分析等环节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问题。
(3)药品使用环节的风险评估:主要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药品配置和患者用药过程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用药错误、药物不良反应等风险。
2.定量评估定量评估主要针对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统计数据和实验研究进行定量模型建立,得出相应的结果,并与定性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
三、当前药品质量风险评估结果根据定性和定量评估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药品生产环节的风险: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风险和交叉污染风险,主要由于工艺流程不规范、设备维护不良、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引起。
3.药品使用环节的风险: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和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用药错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患者用药不规范等原因引起。
四、控制与预防措施基于以上评估结果,提出以下控制与预防措施:1.药品生产环节的控制与预防措施:加强工艺流程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2.质量控制环节的控制与预防措施:建立更加严格的原材料采购和验收标准,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和审核,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3.药品使用环节的控制与预防措施:完善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制度,加强患者用药指导与监护,减少用药错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结论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是有效控制和预防药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全面分析和评估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和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药品生产企业风险评估报告

药品生产企业风险评估报告1. 企业概述本报告对某药品生产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该企业成立于20XX年,专注于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企业拥有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和高水平的生产线,产品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
2. 宏观风险评估2.1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药品生产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政府对药品生产、销售、注册等方面有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成本结构。
特别是药品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注册申请审批周期延长,给企业的研发和市场投放带来不确定性。
2.2 市场需求风险市场需求风险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
药品市场需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人口结构、经济形势、医疗保健政策等。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和产品定位,以降低产品推广风险。
2.3 恶性竞争风险药品行业竞争激烈,恶性竞争风险不可忽视。
企业需要应对同行业企业的价格战、品牌战、渠道战等。
同时,仿制药的崛起也给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和市场份额的争夺。
3. 内部风险评估3.1 研发能力风险企业的研发能力决定了新药的研究进展和创新能力。
不足的研发能力可能导致产品种类单一、创新不足。
企业应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研发能力,降低技术风险。
3.2 生产质量风险药品生产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存在质量风险将直接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企业应严格遵守生产管理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质量事故的可能性。
3.3 营销渠道风险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拓展能力对药品销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渠道布局不合理或者销售能力不足,将导致销售额下滑和市场份额的损失。
企业应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提高市场份额。
4. 风险应对策略4.1 多样化研发产品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拓宽产品线,不依赖单一产品,降低市场需求风险和恶性竞争风险。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
4.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减少质量风险和企业声誉损失。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质量风险管理号:QRM-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药业有限公司年月年月年月年月日日日日目录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1、简介2、目的3、范围4、引用资料5、风险管理小组组员及职责分工6、质量风险管理流程7、风险管理过程8、风险管理总结及结论9、风险管理回顾审核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1.简介:1.1产品概述:XXXX胶囊为以化学原料药XXXX和适量等辅料制成的化学药胶囊剂制剂,为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灼烧感。
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
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和体征。
规格为10 毫克;贮藏:遮光,密闭保存;包装:铝塑泡罩包装。
每板6粒,每盒1板;每板6粒,每盒2板;每板12粒,每盒1板,每板4粒,每盒1板。
有效期:30个月。
1.2生产批量:35万粒,140万粒。
1.3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参数:1.3.1过筛:取XXXX、乳糖、硬脂酸镁及羟丙纤维素分别过100目筛。
1.3.2预混合:批量为35万粒用SYH-200型三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批量为140万粒的预混合和35万粒相同,但原辅料均分4等分进行4次混合。
1.3.3 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的配制:按聚维酮K30:95%乙醇量=1.5:8.5(重量比)进行配置,溶解完全100目滤布过滤。
1.3.4制软材:上述预混合好的细粉,用GHL-250型高效混合制粒机中(每次35万粒量),设定混合I和切割I开动设备混合10分钟后,徐徐加入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加完后继续混合3-4分钟,收集软材。
1.3.4制粒:用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制粒,筛网目数为24目。
2.药品生产过程风险评估报告

药品生产管理风险评估报告盘县三特中药饮片厂二零一四年九月药品生产管理风险评估报告目录一、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二、质量风险管理概述三、风险评估小组四、风险评估目的五、评估流程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七、风险评估实施八、风险评估结论九、风险管理结果和回顾一、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二、质量风险管理概述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所控制的目标就是基于质量风险的控制,通过对药品生产风险分析这一工具来“设计质量”,避免质量问题出现。
2、质量风险管理是通过掌握足够的知识、事实、数据后,前瞻性地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通过风险控制,避免事故发生。
3、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失败有更好的计划和对策,便于对生产过程中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有效的识别对关键生产过程参数,帮助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
4、定义:4.1 风险:是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的综合体。
4.2 风险管理:即系统性的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目标任务的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
4.3 风险分析:即运用有用的信息和工具,对危险进行识别、评价。
4.4 风险控制:即制定减小风险的计划和对风险减少计划的执行,及执行后结果的评价。
4.5 高风险水平:此为不可接受风险。
必须尽快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
验证应首先集中于确认已采用控制措施且持续执行。
4.6 中等风险水平:此风险要求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
所采用的措施可以是规程或技术措施,但均应经过验证。
4.7 低风险水平:此风险水平为可接受,无需采用额外的控制措施。
5、风险管理的特点是很重要,识别、分析和评价很困难且不准确,相对于获得精确的答案,全面的考量,选用足够知识和判断力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主要风险更为重要。
6、描述质量风险的评估目标和方法,对质量风险的评估应该基于科学性和实验,与保护使用者相关联。
药品车间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车间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车间风险评估报告模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背景介绍:
首先,对药品车间的背景情况进行介绍,包括车间规模、生产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等信息。
2. 风险识别:
在这一部分,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比如人员安全风险、工艺安全风险、设备安全风险、环境安全风险等。
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标准、法规、经验以及进行现场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来识别风险。
3. 风险评估:
在这一部分,评估已经识别到的风险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和可控性。
可以使用常见的风险矩阵或风险评估工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估。
4. 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已经评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培训控制等。
需要明确每个控制措施的责任人、实施时间和实施情况。
5.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
续性。
需要制定监控计划和监控指标,并定期评估和报告监控结果。
6. 应急预案:
在药品车间可能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包括灾害类型、预警机制、应急组织以及具体的逃生和救援措施等。
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填写和整理,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药品车间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实际填写时,需要具体考虑车间的实际情况,包括不同环节的具体风险和控制措施。
同时,需要注意报告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语言简明扼要,结构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
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药厂

质量风险评估报告药厂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报告编号:QC-2021-001报告日期:2021年1月15日1. 项目背景:该质量风险评估报告针对某药厂进行,在该药厂中,质量问题可能对产品的安全性和高度不产生负面影响。
这份报告旨在评估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2. 评估方法:为评估质量风险,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审查该药厂的质量管理系统文件和记录- 进行现场观察和访谈- 收集并分析相关质量数据- 进行质量风险分析和评估3. 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估,发现以下质量风险:3.1 供应商质量风险:该药厂使用多个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和包装材料。
然而,我们发现部分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可能存在原材料或包装材料质量不稳定的风险。
建议该药厂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并建立更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审核程序。
3.2 生产过程风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质量控制问题,例如设备维护不及时、操作员技能不足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或出现偏差。
建议该药厂加强设备维护和操作员培训,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3 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风险:我们注意到该药厂在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例如记录不完整、文件保存不规范等。
这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追溯和分析困难,从而无法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建议该药厂建立更严格的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制度,并进行员工培训,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建议措施: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措施以降低质量风险:4.1 审查供应商: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确保其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4.2 加强生产过程管控:改善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加强操作员技能培训,提高生产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4.3 提升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水平:制定明确的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规程;进行员工培训,提高数据采集和保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结论:该药厂存在一些质量风险,但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改善生产过程管控以及提升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水平来降低。
STP-FX-SC006-滴耳剂生产过程风险评估报告

STP-FX-SC006-滴耳剂生产过程风险评估报告标题,STP-FX-SC006-滴耳剂生产过程风险评估报告。
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要求,我负责对STP-FX-SC006-滴耳剂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撰写自查报告,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评估目的。
本次风险评估旨在识别滴耳剂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二、评估方法。
1.收集相关资料,收集滴耳剂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设备清单、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定等相关资料。
2.现场观察,对滴耳剂生产过程进行现场观察,了解生产环境、设备状态、操作流程等情况。
3.风险识别,通过与操作人员交流、查阅资料、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4.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优先级。
5.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三、评估结果。
根据以上评估方法,我们对滴耳剂生产过程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如下:1.风险识别:在滴耳剂生产过程中,我们识别出以下潜在风险:a) 原材料污染,原材料可能存在污染,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b) 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可能因疏忽或技术不熟练造成操作失误,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c) 设备故障,生产设备可能存在故障风险,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2.风险评估,根据可能性和严重性的评估,我们将潜在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确定了优先处理的风险点。
3.风险控制:针对以上识别出的风险,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a) 原材料检验,建立原材料检验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b) 操作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c) 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改进计划。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我们将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包括但不限于:1.建立滴耳剂生产过程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
10版GMP三大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10版GMP三大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模板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10版GMP三大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本报告将分别对制造系统、质量控制系统和质量保证系统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风险评估结果和建议。
二、制造系统风险评估1. 概述制造系统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部分将对制造系统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估。
2. 风险识别通过对制造系统的流程图、设备清单和操作规程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例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原材料质量问题等。
3. 风险分析对风险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采用常见的风险评估工具,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
4.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个风险点进行分类和排序,确定关键风险点。
同时,评估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例如,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加强员工培训和操作规程的制定等。
三、质量控制系统风险评估1. 概述质量控制系统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
本部分将对质量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估。
2. 风险识别通过对质量控制系统的流程图、检测方法和记录资料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例如,检测设备的准确性、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等。
3. 风险分析对风险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采用常见的风险评估工具,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
4.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个风险点进行分类和排序,确定关键风险点。
同时,评估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例如,优化检测方法、加强设备校准和维护等。
四、质量保证系统风险评估1. 概述质量保证系统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管理体系。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目录1.概述2. 目的3.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4.风险分析5.风险评估6.风险管理评审结论1.概述我公司液体制剂车间主要生产10ml和100ml中药合剂,为确保液体制剂车间能顺利的生产出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的产品(合剂),确定并控制潜在的质量风险,消除或者不断降低中间产品给药品质量造成的风险,公司就液体制剂车间生产过程进行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管理。
2.目的对影响生产过程控制的因素进行评价,对可能的危害进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程度、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可检测性进行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建议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控制。
3.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4.风险分析. .主要从人流与物流、公用工程、设备、清洁消毒、物料系统、空调系统共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详见下图:风险等级判定:采用RPN (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可发现的可能性等级三者乘积)进行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
危害性(S ):根据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判定→ 1~5分 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使药品不合格 , 5分 造成产品不合格,需对产品进行返工, 4分 造成产品收率达不到要求, 3分 对产品产生轻微影响,2分 对产品质量几乎无影响,1分发生的可能性(P):根据出现频次判定1~5分每周出现1次5分每月出现1次4分每季度出现1次3分每半年出现1次2分每年出现1次1分可发现性(D):根据风险发生时能够检测的程度判定1~5分难以检测5分需要专职人员检测4分操作员工能够检测3分一般人员容易检测2分有仪器仪表检测1分风险等级判断1-8分为低等级风险,可以接受;9-36分为中等级风险,由车间工艺员和现场QA加大复核检查的频次予以控制;37-80分为高等级风险,予以特别关注,计划制订专门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采用预防和纠正措施予以控制,并通过对风险进行控制后的风险进行两次风险评估,确认其RPN分数已下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
质量风险管理号:QRM-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XXXX药业有限公司
目录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
1、简介
2、目的
3、范围
4、引用资料
5、风险管理小组组员及职责分工
6、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7、风险管理过程
8、风险管理总结及结论
9、风险管理回顾审核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
1.简介:
1.1产品概述:XXXX胶囊为以化学原料药XXXX和适量等辅料制成的化学药胶囊剂制剂,为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灼烧感。
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
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和体征。
规格为10 毫克;贮藏:遮光,密闭保存;包装:铝塑泡罩包装。
每板6粒,每盒1板;每板6粒,每盒2板;每板12粒,每盒1板,每板4粒,每盒1板。
有效期:30个月。
1.2生产批量:35万粒,140万粒。
1.3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参数:
1.3.1过筛:取XXXX、乳糖、硬脂酸镁及羟丙纤维素分别过100目筛。
1.3.2预混合:批量为35万粒用SYH-200型三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批量为140万粒的预混合和35万粒相同,但原辅料均分4等分进行4次混合。
1.3.3 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的配制:按聚维酮K30:95%乙醇量=1.5:8.5(重量比)进行配置,溶解完全100目滤布过滤。
1.3.4制软材:上述预混合好的细粉,用GHL-250型高效混合制粒机中(每次35万粒量),设定混合I和切割I开动设备混合10分钟后,徐徐加入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加完后继续混合3-4分钟,收集软材。
1.3.4制粒:用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制粒,筛网目数为 24目。
1.3.5干燥:湿颗粒用GFG-120型高效沸腾干燥机干燥,每次干燥量为35万粒胶囊的颗粒量,控制干燥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20分钟。
1.3.6整粒:干燥好的颗粒用YK-160型摇摆式颗粒机整粒,筛网目数为 24目。
1.3.7总混:批量为35万粒的总混:用SYH-200型三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批量为140万粒的总混:用EYH-1000型二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时间35分钟(此设备无速度调节)。
1.3.8充填、抛光:根据对总混颗粒XXXX的含量、总颗粒量、规格计算胶囊充填量。
用NJP-1200C-1型全自动胶囊充填机,二号胶囊充填模具,用二号空心胶囊进行充填,装量差异控制在充填量的±8%范围内,充填速度为800~1200粒/分。
充填过程中,每20分钟检查一次装量。
将充填好的胶囊用HTP-Ⅱ型胶囊、片剂抛光机抛光。
1.3.8铝塑泡罩包装:用DPP-138A型平板式铝塑泡罩包装机或DPP-250型平板铝塑泡罩包装机进行泡罩包装,同时产品冲印批号、有效期。
按4粒/板、6粒/板或12粒/板泡罩规格采用相应的二号胶囊泡罩模具,上、下封温度约为120℃,热封温度为160℃。
1.3.9外包装:每盒一张说明书,每个盒子及纸箱均打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电子监管码?;按6粒/板×1板/盒×200盒/箱或12粒/板×1板/盒×200盒/箱或6粒/板×2板/盒×200盒/箱或4粒/板×1板/盒×200盒/箱的包装规格进行包装。
1.4中间产品的贮存要求:XXXX胶囊颗粒(总混后)用洁净塑料袋盛装,扎紧袋口置洁净的不锈钢桶中密闭,在口服制剂车间中间站贮存,贮存期:天;XXXX胶囊(内包前)用洁净塑料袋盛装,扎紧袋口置洁净的不锈钢桶中密闭,在口服制剂车间中间站贮存,贮存期:天;XXXX胶囊待包装半成品在口服制剂车间中间站或外包间暂存区暂存,贮存期:天。
1.5生产环境条件:整个生产过程中外包装工序在一般生产区,称量、筛粉、预混合、配粘合剂、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充填、抛光、铝塑泡罩包装工序D级洁净区。
XXXX胶囊作为公司的主要产品,自2006年正式生产以来,生产产品批,产品均符合标准规定,未产生过质量事故,也发生过严重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2、目的:
2.1通过对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对其带来的质量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保证
面进行风险梳理识别。
7.1.2.2风险分析、评价及控制措施
(1)风险严重程度、发生几率、发现的可能性评分标准及风险级别评判标准及风险控制措施:见下表1. 表2. 表3.表4.
表中的“顾客”一词,可以是内部顾客,例如一下工序,也可以是最终用户。
表3.发现的可能性
注:风险可接受标准的制定:
严重程度:结果的严重性:中等,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可能有部分产品需报废(但无需挑选)或需对100%产品进行返工。
顾客感觉到不方便或有些不满。
得分:3分;
发生几率:中等:偶尔发生的失败。
得分:3分;
发现的可能性:中等可能性:目前的方法有中等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败模式,得分:3分;
最低可接受标准:3×3×3=27分
(2)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通过检索资料、产品质量回顾与总结历史经验等方法识别确定潜在的失效模式,列出每个失效模式的潜在结果,对每一个失效模式给出严重性分数,识别每个失效模式的原因,给出每个原因的发生几率分数,识别用于发现失效模式的当前控制手段,对每一个原因和控制手段给出发现的可能性分数。
计算FMEA中每一条风险分值:风险分值=严重性分数×发生几率分数×发现的可能性分数。
根据风险分值对照上表4. 风险级别评判标准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制定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具体见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与控制表》。
从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与控制表》可见,从XXXX胶囊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进行风险源梳理识别,对XXXX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生产过程涉及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等等45项风险进行评估。
39项风险按现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其风险属于低风险级别,可以接受,只需按现行控制措施控制,不需要采取新的更多的控制措施。
6项风险属于中等风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控制措施见该表。
7.1.3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制定审核批准
根据《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与控制表》制定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制定的口
服固体制剂车间空调净化系统风险控制实施计划交相关责任人审核批准,见后附的《XXXX 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实施计划表》。
7.1.4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实施、落实跟踪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实施计划实施情况及跟踪检查确认,见后附的《XXXX 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实施计划落实跟踪记录表》及后附的文件:
7.2风险控制执行完毕后的风险再评估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计划完成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见后附的《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采用控制措施后的风险再分析与评价表》,从《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采用控制措施后的风险再分析与评价表》可见,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均规定实施完成,风险均已降低到接受标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产生新的风险。
8、风险管理总结及结论
8.1本次按公司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进行了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
对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进行了调查研究讨论,从XXXX胶囊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进行风险源梳理识别,对XXXX胶囊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生产过程涉及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等45项风险进行评估。
从评估结果来看,39项风险按现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其风险,属于低风险级别,可以接受,只需按现行控制措施控制,不需要采取新的更多的控制措施。
6项风险属于中等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计划,落实实施完成,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估,风险均已降低到接受标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产生新的风险。
通过此次质量风险的管理,使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将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8.2以后在XXXX胶囊生产过程要继续严格执行好现行控制措施,有效的控制质量风险,确保产品质量
9、风险管理回顾审核
9.1对XXXX胶囊生产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结果应进行定期回顾评估: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再评估,风险审核每年一次。
9.2XXXX胶囊生产过程风险管理回顾评估审核应同时结合最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结果应根据新知识、新环境而更新,通过回顾评估审核确认是否达到可接受标准。
9.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XXXX胶囊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物料、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生产过程涉及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等改造、变更、或重要部件维修更换时等情况下,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是否均能接受,如不能接受应按要求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控制。
- 8 -
- 9 -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