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辛弃疾《题鹤鸣亭》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语文4课时分层作业6辛弃疾词两首含解析

2020-2021语文4课时分层作业6辛弃疾词两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时分层作业6辛弃疾词两首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六)[基础运用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B.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D[“饭”是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A.错误!B。

错误!C.错误!D。

错误!A[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3.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B[A项,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早岁那知世事艰,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4.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的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B[B项,应是“赞扬当年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1】;云山摛【2】锦,朝露漙漙【3】。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4】,似二陆【5】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1】耿耿:明亮。

【2】摛(chī):舒展,铺陈。

【3】漙漙(tuán):形容露水多。

【4】长安:代指宋都汴京。

【5】二陆:指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

二人在年青时入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孤”“青”“野”“残”四字,渲染了旅途中凄清孤寂的环境和心境。

B.“渐”字领起的十六字形成对仗,描写的早行景象宛然在目,极具画面感。

C.诗人“凭征鞍无语”,“无语”表达出无缘与二陆“共客长安”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情感起伏跌宕,层次井然,文思连贯。

2.这首词多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对相关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君尧舜”化用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表达出苏轼兄弟的政治追求。

B.“用舍”两句化用《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C.“但优游卒岁”化用《左传》中的“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表情达意更为简洁。

D.“且斗尊前”化用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传递的情感相似。

3.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苏轼,但多数研究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阐述理由,反驳元好问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北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高三试卷】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23届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

【高三试卷】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23届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23届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

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

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

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

2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

艺术创作的触发是由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

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

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

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

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

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3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

如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

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

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

【名师讲题】辛弃疾《满江红 题冷泉亭》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辛弃疾《满江红 题冷泉亭》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满江红·题冷泉亭①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②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

【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

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

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词借景抒情。

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

B. 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

C. “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D. 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16. 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5. D16. ①思念故乡的伤感。

“风物本吾家”句,作者由冷泉亭周围景物触发了对与此相似的家乡的思念,以及归不得的伤感之情。

②家国之痛。

当时北方的中国在异族统治之下,作者“本吾家”“今为客”之叹,饱含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叹了。

③壮志难酬的苦闷“醉舞”两句,作者以鸾凤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华横溢,却只能借酒浇愁,排遣苦闷,寄居江南,不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

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整首词托物言志”错。

此词还采用借景抒情手法,词人借冷泉亭周围与家乡相似的景物抒发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哀叹。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思念故乡的伤感。

“风物本吾家”句,词人因看到冷泉亭周围的景物有与家乡相似的地方,而词人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故联想到被金人占领的北方失地,以及归不得的伤感之情。

(完整版)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éng)赏心亭(tíng)玉枕(zhěn)堪脍(kuài)B.揾泪(wēn) 狼居胥(xū)玉簪(zān)寻觅(mì)C.盈袖(xiù)断鸿声(hóng)舞榭(xiè)赢(yíng)得D.供恨(hèng)佛狸祠(cí)把盏(zhǎn)金戈(gē)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3.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封狼居胥.(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周瑜张季鹰霍去病B.周瑜刘裕霍去病张季鹰C.周瑜刘裕张季鹰霍去病D.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5.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A.周瑜刘裕张翰辛弃疾刘备B.诸葛亮刘裕张翰桓温刘备C.周瑜刘备张翰桓温刘裕D.周瑜刘裕张翰桓温刘备6.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C.饭.疏食饮水 D.约我以礼.二、现代文阅读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答案】1.思念家乡2.A【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黄鹤楼》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天净沙秋思》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B.《黄鹤楼》是登楼远眺,《天净沙秋思》不是。

C.“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理解有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D.“归乡途中”理解有误。

《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黄鹤楼》作者登楼远望,临大江抒发感慨,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诗人作为远方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故选A。

译文: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天净沙秋思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天净沙·秋思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辛弃疾《题鹤鸣亭》原文欣赏优秀四篇

辛弃疾《题鹤鸣亭》原文欣赏优秀四篇

辛弃疾《题鹤鸣亭》原文欣赏优秀四篇轶事典故篇一义斩义端金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支队伍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

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

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有过多的青睐,只命他做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文官,掌管文书和帅印。

在此年中发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对辛弃疾从此刮目相看。

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

义端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

义端本身也是一小股义军的首领,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弃疾问罪。

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

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

您饶了我的小命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名士相会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

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

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

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

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

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

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

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

题鹤鸣亭宋辛弃疾全文、注释古诗

题鹤鸣亭宋辛弃疾全文、注释古诗

题鹤鸣亭宋辛弃疾全文、注释古诗题鹤鸣亭宋辛弃疾全文、注释古诗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鹤鸣亭宋辛弃疾全文、注释,欢迎阅读与收藏。

题鹤鸣亭宋辛弃疾全文、注释1[宋]辛弃疾原文:种竹栽花猝未休,乐天知命且无忧。

百年自运非人力,万事从今与鹤谋。

用力何如巧作凑,封侯原自曲如钩。

请看鱼鸟飞潜处,更有鸡虫得失不。

注释:①细究诗意,当是晚年归隐瓢泉之作。

诗的主旨虽在宣扬乐天知命、归隐山水之乐,但也间杂讥刺现实之笔。

②乐天知命:安于天命而自乐。

③“百年”二句:谓人生万事非人力所能把握,从今惟与鹤为友。

④“用力”两句:斥小人以巧诈逢迎骗取权势。

⑤“请看”二句:谓我今归隐山水,不再计较人间得失。

鱼鸟飞潜:即鱼潜鸟飞,谓自在行乐,喻归隐田园山水。

鸡虫得失:喻细小之得失。

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诗谓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此类事甚多,何时可了,不屑一顾,惟“注目寒江倚山阁”而已。

辛诗两句语意本此。

不:同“否”。

题鹤鸣亭宋辛弃疾全文、注释2[宋]辛弃疾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注释:秃翁:秃发之翁,即老翁,诗人自谓。

“功名”句:心如止水,淡于功名。

色是空:佛教谓有形之万物为色,而万物为因缘所生,本非实物,故称“色即是空”,简称“色空”。

此谓富贵本亦是空。

故下文有“洗心依佛”之语。

洗心:洗却一切尘心。

客:当指俗客。

闲说:当指说尘世功名富贵事,故云“那堪听”。

稼轩《夜游宫》(“几个相知可喜”):“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

说得口干罪过你。

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拓展:辛弃疾题鹤鸣亭三首一种竹栽花猝未休,乐天知命且无忧。

百年自运非人力,万事从今与鹤谋。

用力何如巧作奏,封侯原自曲如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壶中九华诗苏轼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

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

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注释】此诗作于南迁途中。

“云峰”一说庐山。

《神仙传》中一个叫步公的人,常悬一壶,每夜跳入壶中,壶中别有天地山川。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舟行疾速。

两岸山峰在眼中消失,却在梦中时现。

B.颔联“莫愁”,正见家乡五岭渐渐远离的愁绪,但因“九华”俱在一石,稍慰愁情。

C.“天池水”“玉女窗”运用典故描写出天池水落、玉女现身的惝恍迷离的仙境。

D.尾联告诉我们作者欲以百金购买九峰石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仇池石”太孤绝。

(2)清代查初白评此诗“带南迁意而不觉”,试分析隐藏于诗句中的迁谪意。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专项训练题型专题07:诗歌鉴赏 (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专项训练题型专题07:诗歌鉴赏 ( 含解析)

专题07: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4.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空间迅速转换,这一妙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歌鉴赏(三)与浩初②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①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释】①柳宗元早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改革”,积极进行政治活动。

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之后,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5.“秋来处处割愁肠”一句中的“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四)田园乐(其六)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7.这首诗写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8.这首诗末句“莺啼”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诗歌鉴赏(五)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装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兜鍪:头盔。

古代士兵所戴。

辛弃疾《题鹤鸣亭》原文欣赏优秀四篇

辛弃疾《题鹤鸣亭》原文欣赏优秀四篇

辛弃疾《题鹤鸣亭》原文欣赏优秀四篇辛弃疾是宋代文学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文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其中,《题鹤鸣亭》是辛弃疾的一首名篇,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篇诗歌的原文,体味其中的优秀之处。

《题鹤鸣亭》是辛弃疾在南京时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景色,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题目“鹤鸣亭”,亭名“鹤鸣”是用两个动物来命名,可见其景色之幽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诗歌吧。

《题鹤鸣亭》风飘飘兮云飞飞,舞红楼兮宴宜尔。

杨柳堤畔樱花开,清明时节。

勇士挥鞭傲八骏,英雄把酒论三分。

争将金翠寄嘉瑞,唱随风兮潮归去,白云深处寻芳辇。

庙堂封诏赐兰摛,国色天香寄红弦。

游水双绕金宫影,彩凤交颈。

歌寄怀山青海绿,醉思慕杏花低昂。

春回大地开芍药,万紫千红盛世华,燕子双飞舞金房。

莺声笑语绕芳枝,鹤鸣亭畔水悠悠。

江南风景一时好,写尽诗人眼中的故乡之景。

这首诗以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描写手法展示了江南的美丽景色。

辛弃疾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诗中的“风飘飘兮云飞飞”以及“莺声笑语绕芳枝”等描绘了江南风景的优美氛围,给人一种轻盈飘逸、欢快愉悦的感觉。

接着,诗中出现了“杨柳堤畔樱花开”以及“春回大地开芍药,万紫千红盛世华”等描绘花卉盛放的景象,使得整幅画卷更加绚丽多彩。

同时,诗中还出现了“勇士挥鞭傲八骏”以及“英雄把酒论三分”等描绘英雄豪杰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于英雄精神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诗中出现了“庙堂封诏赐兰摛”以及“游水双绕金宫影”等描绘宫廷氛围的描写,彰显出辛弃疾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定的美好向往。

总体来说,《题鹤鸣亭》这首诗歌通过对江南风景和家国情怀的描绘,体现了辛弃疾诗人深情厚意的个性特点。

他以挥洒自如的笔法,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完美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震撼。

辛弃疾的诗作以其雄奇壮丽的笔触、豪放奔放的情感和深刻细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2024—2025学年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考试专项训练:诗歌鉴赏(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考试专项训练: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项06 诗歌鉴赏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

开头两句直陈其事,交代观海的①;中间六句写所观之景,“竦峙”写出山岛的巍然,“丛生”“丰茂”写出草木的欣欣向荣,“②”“③”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势;最后借助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2.巍峨的山峰、苍茫的大海,常常引发诗人心中的豪情。

请阅读《登飞来峰》与《观沧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在登山观海后各自抒发了怎样的豪情。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苏轼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③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3.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等景物,渲染的氛围。

4.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感情。

5.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人名)的,借颈联表现出诗人虽但仍然的精神。

6.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出诗中使用了典故的一句诗,并说说此典故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题入若耶溪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下列时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句写诗人乘船入溪游玩用“何泛泛”写出水域宽阔的样子和作者平和的心态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B. 颔联写眺望远山时所见景色“生”字写出云霞的动态“逐”字写阳光似乎有意地追逐曲折的溪流把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C. 颈联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这两句被誉为“文外独绝”D. 尾联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产生归隐之意为自己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答案】A【解析】A.有误“泛泛”并未体现作者的平和心境“悠悠”写出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BCD.正确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长卿唐代诗人曾两次遭贬经过长沙贾谊故居时心中产生强烈共鸣写下了《长沙过贾谊宅》一诗B. 《精神的三间小屋》选自《毕淑敏散文》毕淑敏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C. 我国古代的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十八岁D.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其中“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其一【答案】C【解析】C项“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鞭马南驰数十里②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3.(3)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李广形象特点A. 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B. 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C. 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D. 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答案】A【解析】(1)“士卒不尽饮”与“士卒不尽食”结构一致故应在其前后断句“广不近水”与“广不近水”结构一致故应在其前后断句排除B、C、D故选A【答案】(2)①快马加鞭地向南奔跑了几十里路②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解析】(2)①鞭名词作动词用鞭子鞭打南名词作状语向南②度估计发发射【答案】(3)李广的主要形象特点有贤能精于骑射勇猛机智廉洁、体恤下属、宽缓不苛、箭术高超【解析】(3)①根据“单于素闻广贤”“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可知李广贤能精于骑射勇猛机智根据“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可知李广廉洁、体恤下属、宽缓不苛、箭术高超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从军行》中点明战争时间漫长、战斗艰苦、战事频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2)下列对《从军行》和《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4.(3)请指出《从军行》中“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运用的手法并说说该句蕴含了(表现了)诗人或征战将士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黄沙百战穿金甲【解析】(1)“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 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答案】D【解析】(2)D项“松柏冢累累”描写了松柏丛中一个连着一个的坟墓没有直说家里人都已死尽运用哀景来衬托哀情【答案】(3)运用典故或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或征战将士)誓死驻守边关、不打败敌人决不还家的壮志豪情【解析】(3)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两首诗的意思然后从写景角度进行分析《从军行》运用楼兰典故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或征战将士)誓死驻守边关、不打败敌人决不还家的壮志豪情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给画线字注音凝神()一缕()5.(2)请根据上下文体会句中画线词语的作用山坡西南出口的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5.(3)给第④段省略号处补写一个结构相同衔接的句子听到低回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 _______________5.(4)第⑤段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请任选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简述理由5.(5)选文运用多种手法极力铺陈初冬月的美景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níng, lǚ【解析】(1)“凝神”的“凝”读作“níng” “一缕”的“缕”读作“lǚ”【答案】(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连绵的山脉比作黑色的波涛写出了峰峦的连绵起伏、无边无际和纵向的雄伟气势【解析】(2)本题需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山坡西南出口的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中的“像一片黑色的波涛”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山”喻为“波涛”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峰峦连绵起伏、无边无际和纵向的雄伟气势同时表达了“我”的欣喜之情【答案】(3)示例品到了淡雅馨香的《茉莉花》【解析】(3)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了解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最后确定仿写的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要依据“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这一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采用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对月光的感觉运用具体的乐曲名称来拟写作答即可【答案】(4)示例“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上树木在夜晚远见的情景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静夜的赞美之情【解析】(4)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本题要从第⑤段找出一句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然后结合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答案】(5)对宁静、淡泊、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解析】(5)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文章对初冬月的美景的极力铺陈写冬日时里的山冬日里的月冬日里的美好景色这些景物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淡泊、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据此理解作答即可6.(1)下列关于“汽车共享”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6.(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A. 继共享单车风靡全国之后南宁已经迎来了共享汽车时代B. GoFun共享汽车可即取即用、分时租赁为了鼓励用户体验还推出领券活动C. 它由瑞士的“自驾车合作社”发展而来后日本、英国效仿但都未成规模D. “共享汽车”的使用权下放至个体因此对使用者的素质和诚信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答案】A【解析】(1)A项“已经迎来”说法错误原文为“不久南宁也将迎来共享汽车时代”【答案】D【解析】(2)D项“汽油车为奔驰SMART 电动汽车有北汽E160、奇瑞EQ、比亚迪E5、荣威E50等等”不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答案】B【解析】(3)B项“在中国很多人知晓”说法错误原文为“在中国更是很少有人知晓”7.(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7.(2)结合全文理解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7.(3)文章第③自然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7.(4)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经受磨难而获得成功请为上文补充一个这样的实例【答案】(1)磨难能使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人【解析】(1)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的中心论点需要概括首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进行概括根据文章题目“磨难” 再结合全文特别是首尾段可以判断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磨难能使人优秀” 据此解答即可【答案】(2)示例磨难越多人的容颜越憔悴衰老但磨难能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从而使人走向成功【解析】(2)“容颜”与“磨难”成反比意思是磨难多了容颜就会更加苍老“魅力”与“磨难”成正比意思是磨难多了魅力也就大了据此即可解答【答案】(3)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示例一对比论证将“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和“被动承受磨难的人”的内心感受和性情变化对比证明对待磨难的态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示例二比喻论证“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 形象生动地论述了主动接受磨难的意义磨难能使人光芒四射锐意进取(或“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形象生动地论述了被动接受磨难的结果磨难使人畏首畏尾失去个性)【解析】(3)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这段文字将“主动迎接磨难的人”与“被动承受磨难的人”进行比较是对比论证“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是比喻句所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然后利用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答案】(4)示例一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狱中完成史书巨著《史记》示例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解析】(4)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平时积累相应的资料然后选择合适的故事用“人+事”的格式进行表达合情合理即可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新冠肺炎当前为了社区的安全请你拟写一则标语挂在小区的门口引起居民的注意8.(2)针对目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居民疫情防控物资使用量激增的情况为防止废弃口罩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请你给居民写几条正确处理废弃口罩的建议(至少两条)8.(3)结束休假、告别家人奔赴一线……面对疫情防控任务不少医务人员正逆行而上成为抗“疫”战士假设你的亲人也参加了本次抗击疫情的活动请你拟写一则祝福的话语【答案】(1)示例科学应对、群防群控、战胜疫情!【解析】(1)拟写宣传标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标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标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可采用对偶的修辞本题从应对疫情方面进行拟写即可【答案】(2)①摘掉口罩时尽量不要触碰口罩的表面(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更不要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也不要直接放到包里、兜里等处②普通市民(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直接投放到“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 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市民用开水(至少56℃以上)浸泡30分钟或喷洒75%酒精、84消毒液消毒后密封丢弃到“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③最好将口罩剪碎后再投放以免被不法分子回收贩卖(提示剪碎口罩过程中难免接触口罩之后一定要注意洗手消毒)【解析】(2)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本题围绕“正确处理废弃口罩”提出建议还应注意方法的正确性、科学性【答案】(3)示例致敬伟大的逆行者请一定要平安归来!你们在抗疫前线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在家中守望着亲人平安【解析】(3)解答此题首先要有称呼其次内容要表达出对逆行者的赞美与祝福据此进行拟写即可注意语言简洁连贯9.(1)上述文句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所在句子并提出修改意见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9.(2)上述文句在使用标点符号时有两处错误请找出来将修改后的句子(含标点符号)写在下面第一处 ________第二处 ________【答案】(1)第①句 , 在“公演活动”之前加上“举行” , 第③句 , 在句末加上”的志向”或”的理想”等【解析】(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第①句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在“公演活动”之前加上“举行”第③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志向“或”的理想”等【答案】(2)第一处话剧《少年周恩来之寻梦》在临沂剧院举行公演活动 , 第二处目的在于“向五四献礼学恩来精神”【解析】(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修改第一处“少年周恩来之寻梦”是话剧的名称故应该把“引号”改为“书名号” 改为话剧《少年周恩来之寻梦》在临沂剧院举行公演活动第二处“向五四献礼学恩来精神”引号前不是冒号此句是非独立引用故应该把“句号”移至“引号”后改为目的在于”向五四献礼学恩来精神”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骆驼祥子》中高妈为祥子的生活出了哪两个主意?从她的主意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人?10.(2)你认为《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回答说出两点即可【答案】(1)示例这两个主意是放小型高利贷、起会(即小型集资互相)从这些手段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精明泼辣、有头脑、有手段的人【解析】(1)根据对原著情节的把握可知高妈劝祥子把钱放出去完全出于善意假若他愿意的话她可以帮他的忙“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瞧准了再放手钱”“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 要生存就需要“眼光、手段、小心、泼辣” 这是高妈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心得小说写高妈为祥子出主意放小型高利贷、起会(即小型集资互相)一方面固然表现高妈对祥子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其言语中体会到祥子所生活的环境处处盘剥处处算计高妈用高利贷盘剥着最底层的人民从这些手段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精明泼辣、有头脑、有手段的人【答案】(2)示例尼摩船长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人物【解析】(2)尼摩船长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那双阴郁神态的眼睛冷静沉着地注视着别人”可看出他有阴郁的一面尼摩船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船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生的自由和幸福带有浪漫、神秘色彩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 “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 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1)A(2)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解析】【分析】A解说有误,“清秋”意思是清冷的秋天,诗中并没有显示是初秋时节。

BCD解说正确。

(2)抓住“万里”可以知道这句话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结合诗歌上片内容分析,作者登高望远,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此“万里”形容大江非常的辽远,大地非常的广阔。

故答案为:⑴A;⑵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况。

⑵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结合平时掌握的修辞手法知识判断其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1)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望(明)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秋望(明)李梦阳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略,指迅速运送粮草。

②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高诗中一词点明题目中的“望”字,李诗中的“天狼”原为星宿名,此处喻指________。

(2)两首诗都借秋望所见之景抒情,但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1)敌人(侵略者)(2)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孤独、悲伤)之情。

李诗中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凄清肃杀的塞上风光,抒发了诗人渴望有如郭子仪这样安边卫国的良将再现,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解析】【分析】(1)“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2)高诗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秋”中,诗人没有明说“秋”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

“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

李诗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

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

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

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

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

故答案为:⑴敌人(侵略者);⑵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孤独、悲伤)之情。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
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

②安石:即谢安,早寓
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

1.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

(5分)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

(1分)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建康的险要形势入手,对比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

(2分)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

(2分)
2.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②对成就伟业的渴望:③对报国无门的苦闷。

④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鹤鸣亭
辛弃疾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15.下列对这首诗解释及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林下即山林田野,借指退隐的地方;秃翁即秃发之翁、老翁,是诗人自谓。

B.斜阳寓意宋王朝日薄西山,“扶杖对西风”包含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C.在佛教中,有形之万物为色,其为因缘所生,本非实物,故称为“色空”。

D.洗心意为洗却一切尘心,与上句中“色是空”和后面的“佛祖”语义相联。

16.诗人“耳渐聋”,为什么却说“且喜”?全诗写出诗人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 ,”两句正面描写琵琶女在盛情邀请下出场时的那种羞怯的神态。

(2)《劝学》中“,”两句以雕刻为喻,反面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3)《师说》中写士大夫以官职高低为借口不愿从师的句子是“,。


15.B【解析】“斜阳寓意宋王朝日薄西山”属过度解读,“包含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错误,由首句中“萧然”一词及后文可以看出诗人退隐山林田野,悠闲脱俗。

16.前句中的“客”指俗客,“闲说”当指说尘世功名富贵之事,而作者听不下去,所以对自己双耳渐聋感到欣喜。

(2 分)全诗写出诗人悠闲脱俗、心如止水、淡于功名富贵、虔心向佛、欢乐无忧的隐者形象。

(“隐者形象”2 分,任意两个特点 2 分)17.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⑵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6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