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文阅读综合练习题 百度文库(1)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全书综合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全书综合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
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
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的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构建积极的社会心态。
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
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构建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钟健《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
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
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
但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
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
从更大层面上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高一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现代文阅读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一些高一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阅读练习题一:小说《围城》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韩寒C. 都江堰D. 钱钟书答案:D. 钱钟书解析:《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钱钟书所著。
这部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上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和焦虑,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阅读练习题二: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代表作?A. 《狂人日记》B. 《呐喊》C. 《围城》D. 《莎菲女士的日记》答案:C. 《围城》解析:《围城》不是鲁迅的代表作,而是钱钟书的作品。
鲁迅的代表作包括《狂人日记》、《呐喊》等,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练习题三: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摘自《红楼梦》)贾母见他无精打采,说道:“你们两人这样的本分,还生什么悲痛!只是出落得这样模样,却又一面来向人沾惹寻歪!快休胡乱哭,娘儿们再伤心也不过是造孽!”紫鹃道:“……容他哭,伤一日心,可省得后来哭数月。
要是哭过了,往后娘儿们百般缠念他,他却又挑起来,娘儿们伤的心就枉然悔恨。
”低声对宝钗又说道:“一时他不恼,过后他也后悔。
也不见你好处。
”贾母便止了怎么唧唧的丫头说话。
问题:这段文字中主要描写了哪个人物的情感?A. 宝钗B. 贾母C. 紫鹃D. 贾宝玉答案:D. 贾宝玉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贾宝玉的情感。
他因为某种原因而情绪低落,引起了贾母、紫鹃等人的关注和劝解。
这段文字中贾母和紫鹃的对话,既展现出他们对贾宝玉的关心,也暗示了贾宝玉的情感内心活动。
阅读练习题四:下面关于现代文学特点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内容丰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倾向于现实主义风格。
B. 写作风格多样,包括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C. 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和心理世界,形成了显著的浪漫主义风格。
高中现代文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乡村芦芙荭那天早上,他刚一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
这些年,电视台和他有很多合作,他和总导演都合作成朋友了。
他一看是总导演,就开玩笑说,是不是又要我赞助?我都成了你们电视台的钱袋子了。
总导演接过他递过来的烟,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你说说,你除了钱,还能有什么?开过玩笑,总导演才言归正传,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
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这一次,不要你出钱,但你得给我们帮帮别的忙。
他的老家距县城有七十多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
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
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
他虽然离开村子多年,每年总会回去转上几次。
这些年,他在城里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心里却总是割舍不了那些石板房。
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
一听说在他老家拍电视片,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你要我做什么?总导演说,是这样的,我们已到你老家那个村子踩过几次景了,一切都满意,唯一缺的就是人了。
缺人?他有些不明白。
是的。
你的老家你知道。
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走的搬走。
那天我们去村子里踩景时才发现,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
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
他说,这我知道。
总导演说,问题是,我们拍纪录片,不能拍个空村子吧,那么好的景致,没有人,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你想想,一个有人声有狗叫又有炊烟的村子出现在电视里该是多么美的画面呀!他明白了总导演的意思,可这比出钱的难度还大。
别给我说难。
我知道你的能耐,凭你在村里的威信,这事对你来说就不算个事。
这事还真是个事。
送走总导演,他就开始给村子里在外的人打电话。
一开始,大家听说要在老家的村子里拍电视,都兴奋得不得了。
可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上,问题就来了,有的说生意忙走不开,有的说小孩要上学得照看,推三挡四找各种理由。
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
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如今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个儿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阶段,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别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别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算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缘故。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别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依然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假如是秉笔直书,不过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缘故依然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个儿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别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具点评的主体。
如此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可能混为一体,别至于妨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底所想。
如此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具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别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钞票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虽然向来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别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具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名校最新模考试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名校模考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1年以来,伴随4G技术的发展和上网资费的下调,人类社会迈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智能手机作为人体感官的延伸,愈发紧密地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它一方面具有传统纸质媒体难以比拟的信息存储密度,其自身重量并不会因信息量的增长而增加;另一方面,媒介技术的进步促使手机向智能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两厢耦合的结果是手机贴身性和便携性优势的获取。
不仅如此,借助移动客户端,手机摆脱了单一的通讯工具的定位,已转型为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复合型媒介。
这些传播类型并非一成不变、相互孤立,相反,它们相互交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视频由此成为一种类似文字的言说方式。
人们不仅能够随时随地拍摄,还能即时分享——互联网传播跨过WEB1.0时代的聚合传播和WEB2.0时代的社交传播,进入场景传播的新时代,这一嬗变的背后蕴含的是城乡间“知沟”弥合的可能。
“知沟”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蒂诺奇提出的,依据该理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在接收信息速度方面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慢,大众传播媒介输送的信息越多,两者间的知识差距越大。
蒂诺奇分析了造成“知沟”扩大的五个变量: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已有知识存储量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如若对五个变量做进一步抽象提炼,“知沟”在相当程度上是下述两大因素合力的结果:人们能否快速获取信息(包括传播技能上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三个变量)以及能否理解信息(包括已有知识存储量的差异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两个变量)。
在以印刷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时代,由于媒介使用门槛较高(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和不同圈层间信息交流的相对固化,存在于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知沟”的弥合难度颇高。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1(1)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童老师说了许多祝福和叮咛的话,然后发给每人一张稿纸,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
算是高中最后一篇作文。
(2)童老师话音刚落,他就在稿纸上写出答案: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3)二十年过去了,已成为京城富商的他,又回到故乡,参加母校五十年庆典。
他为老师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物——LV皮包。
(4)他的礼物,好像并没让老师感动——这位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奔走于校园的中学女教师,似乎对来自法国的著名品牌并无多少印象。
相反,他自己,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地感动了!那是二十年前他离开学校时完成的最后一篇作文。
(5)他看着那有些发黄的纸上写着: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他百感交集,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
(6)他早已实现这些梦想。
实现之后,并不觉得它们重要。
(7)“如果现在,让你写下过去二十年,对你影响最重要的三件事,你会写什么?”老师问。
(8)他思考片刻,拿出笔,在稿纸背面写下:(9)老师看了,微笑着道:“给我讲讲吧。
我相信,每件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
”(10)那一年,他二十九岁,辞职创办自己的公司,忙的晕头转向,春节也没回家。
除夕夜,他往家打电话,母亲问:“有没有吃饺子?”他说:“吃了,在超市买的速冻水饺,一点儿也不好吃。
真想吃你包的三鲜馅饺子。
”初一晚上,他刚刚上床睡觉,就被门铃声叫醒,开门一看:是母亲。
她坐了十二个小时的火车,给儿子送饺子来了!(11)他对老师道:“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饺子!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香味。
”(12)一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倒闭了。
当初创办公司,他欠下几万元债,心灰意冷,萌发轻生念头。
这时,一位平时并不十分亲近的朋友找到他,给他一本存折,告诉他密码,转身走了。
(13)“存折上有6500元钱,是他的所有积蓄。
他是一名公务员,每月薪水不到一千,每次发薪就存一二百,每次存钱的记录都在上面。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对于高中语文的练习,会让你得到新的收获。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一)自从迁居北京朝阳门外的金台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
我曾问他是否考证过,他笑而不答。
恐怕他亦未必掌握确凿证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约也是寄托一点向往之意吧。
想那燕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构的简单亭台而已。
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甲了两千余年,燕台也被后世诗人美称为“黄金台”了。
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
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感慨过,哀伤过,发泄过满腹牢骚。
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
但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
以“燕台”或“黄金台”入诗,从唐宋直到明清,俯拾皆是,不可胜计,大都乙了怀千里马之才而不遇、渴望有燕昭王式的明君而不得的心境。
元代贡师泰曾愤愤地写道:“黄金买贵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
”明代袁中郎在诗中质问:“十载筑台亲礼士,如何止得一人贤?”张明弼更是愁苦地低吟:“于今最贱纵横士,莫倚荒台发浩歌。
”数来数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茫茫青史上,筑黄金台以延国士、置重金以收骏骨的事例,似乎的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念燕台的故事,期望在盛明之世常能出现招揽人才的黄金台,自然成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愿望。
“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有没有千金,是在其次的。
高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蒲香永远流传七色槿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晚。
村里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住下了。
再后来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
十来年后,没有消息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
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热地跟他打着招呼。
走到村东头,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上。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像两个孩子似的。
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西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
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
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
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有人说:“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俩来咱村,我可是给当了两瓢苞米的,算是喂了狼啦。
”接下来的几天,先是兜兜家摆在柳树下的水壶丢了一个,第二天又丢了两个簸箕。
兜兜媳妇不敢在河堤上摆摊了,她把东西都搬回到屋里。
接下来兜兜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是镇上工商所的,要兜兜拿出营业执照。
那天夜里,睡在温热的火炕上,兜兜跟他媳妇闲说话,兜兜说:“从我爹那辈起,我们就把小蒲河当成老家了,安徽的老家倒没怎么挂在心里。
出去那几年也一直是想着它,念着它。
可我现在心里慌慌的,闹不清是咋回事了,也没做错了什么,村里人为啥待咱跟以前两样了呢?”兜兜跟村里人疏远了,村街上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安静地生活在村外小蒲河边上的房子里。
高中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逻辑思维,逻辑推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边练边悟5 请把下面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指出其命题陷阱并陈述理由。 [审选项] (2022·全国甲卷,T1-C)无论哪朝哪代,金银器纹样设计都脱不开 祈福与怡情两大主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 [找原文]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 活的艺术,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 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 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 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 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的线索。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
边练边悟1 请把下面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指出其命题陷阱并陈述理由。 [审选项] (2020·新高考Ⅰ卷,T2-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 究在国际上领先(结论),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前提)。 [找原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 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 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 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 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 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 新阶段。
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 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 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 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 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答案 错误。“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结论与原文隐含的观点相悖。 原文集合信息“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 述”及“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而不仅仅是“发掘文本集合的共 同形式特征”;另外,文中“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说明进行远读的目 的正是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汉代,古代楚地一带的诗歌风格突然在中原王朝开始流行,与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不无关系。
刘邦出生地在楚国丰邑,刘邦登基以后,楚文化自然北移,汉代在政治上虽然“汉承秦制”,但在文化上受楚国传统的影响却非常大,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狐子》都是楚声,武帝时的《汉郊祀歌》都是楚调。
刘向大概就是在西汉兴起的楚地诗歌风格的氛围中,整理出最能代表楚国水平的诗歌选集《楚辞》,从此以后,以《楚辞》为代表的诗歌,直接影响了中国诗歌的总体走向。
以前是规整的以《诗经》为代表的四字句诗歌,楚国诗歌或《楚辞》风格的诗歌风行汉朝以后,五言诗开始流行。
李陵与其所训练的五千荆楚“敢死之士”(司马迁语)纵横匈奴腹地,因寡不敌众受降后在大漠以北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与其说是五言诗,不如说是楚风诗。
钟嵘《诗品》甚至认为,李陵从大漠以西传回的诗歌乃中原五言诗的发源。
后人所写的五言诗,不断受其影响。
汉乐府诗,更是受到《楚辞》的影响。
诗歌的演化史,就是不断走向自由表达的演化史。
以《诗经》为代表的书面雅言,越来越走向象牙塔,而以《楚辞》为代表的更为自由的语言风格,因为接近口语化,却显得越来越有生命力。
诗歌经过五言、七言的酝酿,再到长句,进而到彻底的自由诗,我们都可在《楚辞》中找到影子;同时,也可在汉语诗歌的一系列演化中,找到《楚辞》的影子。
(摘自石厉《“楚辞”与“楚歌”》) 材料二:先秦楚歌独特的文学模式的形成是由其保存形式所决定的。
当我们从保存这些作品最早的文献中来搜寻时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作品是因为被镶嵌在古代文献的叙事中才得以保存下来的。
一方面,楚歌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同一的,并且有特定的叙事背景;另一方面,诗歌和叙事又是相互说明和印证的。
无论是直接坦露出对社会褒善贬恶的价值判断的作品,还是揭示世道人心,表明进退出处、为人处世的生命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作品,或是感人动心的爱情主题,或是感时伤世,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生命喟叹,均如此。
高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
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
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
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
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
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
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
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
2020届高考二轮语文小练:现代文阅读题型专练(一)
现代文阅读题型专练(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
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②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
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
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
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
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
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③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
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
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
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
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
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
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④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现代文阅读模拟习题—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项练习
现代文阅读模拟习题—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项练习(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梁思成和他的同仁们在建立中国建筑古典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一步又一步时,他们大概都将之视为他们坚强的民族主义信念的实现,以及他们所学到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学术体系在中国的成功应用。
然而,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他们所借以立足的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学术体系与中国建筑体系之间内在的一种根本矛盾。
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体系是狭窄的理论体系,它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反映在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认识论方面,是以“西方中心论”为基础的。
其次反映在作为文明载体的极为多样的建筑类型中,古典主义建筑体系将其注意力主要局限于代表或象征社会统治阶级的具有纪念性的尊贵建筑,并将建筑的历史定为这些纪念性建筑的“时代风格”变迁史,也就是所谓的“主流建筑文化”历史。
这一古典主义建筑的学术体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正是以巴黎美术学院为代表的。
经过美国宾州大学及克瑞的成功传递,成为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历史学家的立足之本。
这对梁思成来说,本来就是无可选择的事,也并不构成矛盾的存在。
然而,矛盾的产生是在西方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学术体系与梁思成试图以之去诠释的对象——中国建筑体系之间。
西方建筑文化中的那种完全对立的“主流建筑”与“非主流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之中并不清晰。
中国的文化原本就是以“人文主义”为基本精神的,“世俗化”的倾向是十分显著的。
反映“今世”生活的居住空间与环境构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主体。
而对应于西方“主流建筑”的反映神权与皇权的尊贵空间与环境,在中国文化中并没有显示出与居住建筑空间和环境有绝然对立的局面。
以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学术体系来诠释中国建筑,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矛盾,这是梁思成建筑学术观念和体系的根本矛盾。
(摘编自赵辰:《“民族主义”与“古典主义”——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之分析》,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2001年7月1日)材料二:梁思成1943年所著《中国建筑史》是一座里程碑,然而,针对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学术批评从未停止,在21世纪初还掀起了不小的浪头,赵辰的“矛盾说”是其代表性言论。
2024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一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单元综合检测一(第一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峻的生存逆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看法。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更导致的必定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更是一个缘由,更主要的缘由是创作主体的变更。
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自命不凡、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须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更、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提倡诗歌回来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则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当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当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供应了无穷无尽的宝藏,相识现实就是相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更,更须要专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洁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
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干脆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须要沉淀和发酵。
但就诗歌而言,须要刚好敏感地介入现实。
诗人在担当个体精神的基础上,要探讨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
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手足无措,丢失了进入的实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来现实》,2024年12月16日《文艺报》) 材料二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须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
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亲密相关,更因其清澈美丽之特性,担当着发觉、记录和引领的使命。
综合测评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word
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兴旺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熟悉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生态宜居需要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乡风文明需要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治理有效需要农民具备法制观念,掌握法律常识。
这些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文化作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少扶贫干部发现,落后的文化观念所带来的思想保守落后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
有的贫困群众缺乏劳动技能,难以开展劳务输出;有的长期享受扶贫待遇,“等靠要”思想严重……可以说,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观念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
“十三五”时期,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但要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还要我们久久为功,消除落后的文化观念,普及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培育新一代农民。
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只有农民人人参与,才能使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生根发芽、产生实效。
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上的独特作用,让农民真正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明白做什么、如何做,懂得自己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增强自觉性。
通过文化“铸魂”,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生活方式上、价值追求上统一到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
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
多彩的非遗技艺、古朴的古村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经过产业化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之源。
新高考 现代文阅读1(论述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论述文)专题训练(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
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
如《一个人的战争》一书刊行了“新视像读本”,该读本共238页,配有图画212幅,几乎每一页都作了设计。
其“卖点”不再是原有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
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便会失去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
这正是“读图时代”的新法则。
进一步思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推断,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某种转变,已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直观。
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
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独特的表意功能。
图像化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
正像林白所言:“绝妙之处在于,无论是先看图再看文,还是先看文再看图,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
”林白的解释道出了文与图之间的“互文性”阐发,但这种阐发隐含着某种“危机”。
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
从前一方面来看,图文书把书籍“通俗化”和“大众化”了,因而扩大读者范围;但从后一方面来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将一些经典“连环画化”或“漫画化”。
本来,这些经典著作多以思想深刻见长,特定的古汉语不但是其独特的表述手段,同时也是读者进入这些经典深刻思想的必要条件和路径。
然而,在“读图时代”,此类读物被大量的“通俗化”,改造成“图画本”,独特的语言表述被转换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的图解。
比如蔡志忠漫画系列,将诸子经典中的精深思想,图解为一种漫画形式,虽然这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古代经典,但同时又存在将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画化和简单化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羊传》是诠释《春秋》的一部著作,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经典注疏之作中显现了独特的诠释特色。
它的解经模式不仅带领公羊学家在思想创新上不断前进,也影响了历代为关注现实需求而重新诠释经典的思想家们。
《公羊传》对《春秋》的诠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这使它从儒家经典中第一个脱颖而出,对西汉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公羊传》与同是诠释《春秋》的《左传》结出了完全不同的成果。
《左传》努力丰富《春秋》记述极为简略的史事,带给人们一部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学作品。
而《公羊传》大力阐发《春秋》简约文字下所含的义理,带给人们一部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
同一部典籍,诠释者的诠释目的不同,对典籍性质的认识就不同,其切入的角度也必不相同,其诠释出来的成果也就会存在根本差异。
毋庸置疑,《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表现为一部编年史,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这242年间的史事。
而《公羊传》要把《春秋》看成是一部哲学著作,说孔子是借鲁国的史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
这样,《春秋》的文本性质就由史学转向了经学。
文本性质转换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诠释导向的转化,诠释者将沿着新的方向去诠释文本,所以《公羊传》就不再关心《春秋》里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而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
《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的转换之所以可能实现,实际上是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春秋》之中存在着“微言大义”。
所谓“微言”,就是隐晦的文字,即指《春秋》文字的实际意义无法从文字表面获得:“大义”,就是指《春秋》表面文字下所蕴含的孔子的思想和理念。
《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的转换以《春秋》存在着微言大义为前提,同时也以揭示《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为目的。
文本性质转换以后,《春秋》其文、共事在诠释者看来就只是寄寓大义的载体、探询大义的线索而已。
如隐公三年“癸未,葬宋缪公”,《公羊传》叙述了宋宣公不遵循传位于子的正逆而传位于弟,最终导致宋国祸乱的故事,并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大居正”说。
《春秋》其文、其事既然只是线索,那显然《春秋》的文本在《公羊传》看来就不对历史真相负责,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都是为背后隐藏的大义服务的。
《公羊传》虽然也经常补充一些史料,甚至有时还提供一些记载翔实的独家史料,但总体来说《公羊传》对史实不是那么关注,它完全是以揭示《春秋》微言大义为职志而展开对《春秋》的诠释,有时候它必须随着《春秋》的“委曲”,不惜扭曲史实来成全义理的传达。
(摘编自郑任钊《〈公羊传》的诠释模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公羊传》和《左传》虽都是注疏之作,但《左传》的成就显然高于《公羊传》。
B. 《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是一部编年史,而实际上其本身内在的文本性质却是一部经学。
C. 《公羊传》把《春秋》这部編年史看成哲学著作,也就把《春秋》的文本性质转为经学,注重探究《春秋》的义理。
D. 《公羊传》的脱颖而出影响了西汉的政治和社会,所以它对《春秋》的诠释很成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旨在分析《公羊传》的独特诠释模式——阐发《春秋》蕴含的义理。
B. 文章将《公羊传》与《左传》对比,证实两者诠释的成果存在根本差异。
C. 文章先阐释《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转换的后果,后分析该转换实现的前提。
D. 文章中《公羊传》以宋缪公不传位于正道为例来论述“大居正”说,该例子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羊传》是一部阐发《春秋》义理,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
B. 《春秋》的“微言大义”是指它文字隐晦,其实蕴含着孔子的思想和理念。
C. 《公羊传》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没有《左传》那样的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料。
D. 《公羊传》在诠释《春秋》时,为了达到成全义理的目的,有时不懂扭曲史实。
【答案】(1)C(2)D(3)C【解析】【分析】(1)A项,“但《左传》的成就显然高于《公羊传》”错误,该信息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提到《左传》的成就显然高于《公羊传》这一信息;B项,“《春秋》……而实际上内在的文本性质却是一部经学”错误,从文中来看,“经学”只是《公羊传》的观点,并非事实;D项,“《公羊传》的脱颖而出影响了西汉的政治和社会,所以它对《春秋》的诠释很成功”错误,选项因果关系颠倒,从文中来看,应是成功诠释在先,然后才有对西汉的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故选C项。
(2)D项,“文章中《公羊传》以宋缪公不传位于正道为例来论述‘大居正’说,该例子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错误,选项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宋宣公不遵循传位于子的正道”,选项变成“宋缪公不传位于正道”,且此例出自《春秋》,是真实的。
故选D项。
(3)C项,“没有《左传》那样的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料”错误,从最后一段可知,《公羊传》“也经常补充一些史料,甚至有时还提供一些记载翔实的独家史料”。
故选C。
故答案为:⑴C;⑵D;⑶C【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现。
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材料二:(注)分数越高代表频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材料三: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
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
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
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仍然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
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材料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
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
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 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 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 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但很多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3)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日本的做法对解决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有何启示。
日本从1991年12月开始智能交通系统标准的全面制定工作,此后组建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全国统一智慧交通系统开发组织,致力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利用;协调学术部门、产业部门等机构相互配合。
1996年7月,日本制定了《推进智能交通系统总体构想》,把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近年来,日本立足“大交通”理念,以先进控制系统为中心,对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答案】(1)C(2)D(3)①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
②协调各部门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实施信息共享。
③立足“大交通”理念,实施新交通管理系统,运用先进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解析】【分析】(1)C项,“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三中说“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另外“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分析错误,根据材料四中“利用大数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化应用”的信息可以看出,只要处理得当,收集的这些信息还是有作用的,保存它们并非“实际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