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诊断与处理指南

合集下载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要点,并对结尾内容进行完整的概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组织灌注不足。

根据发病时间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024ESC指南首次将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识别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诊断方面,指南提出了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流程,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此外,心力衰竭的影像学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心脏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可以帮助评估心功能和确定病因。

诊断心力衰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根据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和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等不同类型来进行分类。

对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指南提出了全面的治疗策略。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首要目标是纠正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如治疗心肌梗死、控制心律失常等。

同时,应给予卧床休息、使用利尿剂、纠正液体临床状态等对症处理措施。

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是关键,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

此外,心脏再同步治疗、器械辅助等也可以考虑。

最后,在结尾内容方面,需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概括。

可以回顾诊断和治疗指南的重要内容和亮点,并强调其重要性和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

此外,可以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促进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同时,结尾部分也可以强调患者的重要性和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提醒患者进行规范治疗,遵循医嘱。

综上所述,2024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心力衰竭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文末部分,可以通过概述指南的要点和总结内容来强调其实用性和指导价值,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方向和强调患者的角色,以达到完整的结尾要求。

S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

S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

心功能明显改善或恶化时宜复查Echo。
心力衰竭的新的诊断方法: 血浆钠肽
—对于心衰的diagnostic blood test 当左室功能降低时,ANP、BNP及各自的前体NT、 proBNT的血浓度升高。 血浆肽测定具有非常高的阳性预报值 (当血钠肽正常时,应考虑引起呼吸困 难的其它原因) —根据血钠肽水平调整治疗较常规治疗可能更好地改 善预后。
相对于血液白细胞数检测对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 性,BNP值可以说是充血性心衰的第一个潜在的“白细 胞数”
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的评价
—循环中NE、Ang-II、Aldo、ET-1和细胞粘附分
子水平,与心衰的程度相关 —不推荐除钠肽以外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用于评价心 衰 ,因为就个体而言预报不准确
过度神经体液活化的不利作用

心动过速 降低舒张期冠脉灌注 增加室壁张力 增加氧耗量 心律失常 b -肾上腺素受体下调 心室肥厚



心肌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容量负荷过大)
心衰发生发展机制:
1、血流动力学异常
2、神经激素激活
3、心脏重塑 内源性神经激素和细胞因子(循环血液和组织) NE、AII、ALD、AVP、ET、TNFa↑ 心肌损伤 心功能恶化


双侧肾动脉狭窄和血管性水肿是ACEI绝对禁 忌证。

ACEI应逐步调整至大规模对照试验中所采用 的靶剂量(A级);而不应单凭症状的改善而 调整(C级)。
在心衰或左室功能不全大规模试验中的 ACEI剂量
死 药物 慢性心衰研究 Consensus(1987) V-HeFT Π(1991) SOLVD (1991) ATLAS (1999) MI后伴或无心衰 的研究 SAVE (1992) AIRE (1993) TRACE (1995) Enalapril Enalapril Enalapril Lisinopril Captopril Ramipril Trandopril 亡 率 靶剂量 研 究 每日平均剂量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 三是基础研究表明,ACEI或(ARB)应用并不能阻断心衰时醛固酮的大量产生,后者对 心肌纤维化、心脏重构、水钠滞留等均有重大负面影响;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心衰 症状的产生和加重均密切相关。阶段C患者处于一个重要的防治关口,如病情控制不良, 进展至阶段D,就几无挽回机会,此时加强抗醛固酮作用势在必行。
• 四是临床试验中已证实此类药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率,醛固酮拮抗剂是β 受体阻滞剂之后,第二种具有此种有益作用的药物。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非 常常见,积极防是非常必要。
如何应用好“金三角”方案
• (1)患者LVEF≤35%且无应用醛固酮拮抗剂的禁忌证(如 估计肌酐≤30 ml/min和血钾≥5 mmol/L);
慢性心衰类型名称和诊断标准修订
采用了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名称 收缩功能不全心衰-----LVEF降低的心衰(HF-REF) 舒张功能不全心衰-----LVEF保留的心衰(HF-PEF)
HF-PEF的诊断标准
。有典型的心衰症状和体征; 。LVEF≥45%,且左心室不大; 。存在心脏结构性改变(如左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不全;超声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解读
中国心衰指南历程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7
2010
2014
定义 慢性心衰的评估 HF-REF的治疗 HF-PEF诊断和治疗 急性心衰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
治疗 心衰病因和合并症
的处理 右心衰竭 心衰整体治疗 随访管理
伊伐布雷定
1.使用方法:起始剂量2.5 mg、2次/d,根据心率调整用量, 最大剂量7.5 mg、2次/d,患者静息心率宜控制在60次/min左右 ,不宜低于55次/min。

2019年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9年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9年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Ⅲ寒冷无或有
Ⅳ寒冷有
六、急性心衰的治疗
(一)临床评估和处理流程(图3)
1.临床评估:对患者应根据上述检查方法以及病情变化作出临床评估,包括:基础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衰发生的诱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分级,并估计预后;治疗的效果。

评估应多次和动态进行,以调整治疗方案,且应强调个体化治疗。

2.治疗目标:改善急性心衰症状,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避免急性心衰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a:适用于房颤患者伴快速心室率者、严重收缩功能不全者
图3急性心衰处理流程
(二)一般处理
1.体位: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2.吸氧:适用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明显,尤其指端血氧饱和度
低氧血症的患者不应常规应用,这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和心输出量下降。

如需吸氧,应尽早采用,使患者Sa0,≥95%(伴COPD者Sa0,>90%)。

可采用不同方式:①鼻导管吸氧:低氧流量(1~2 L/min)开始,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流量。

②面罩吸氧:适用于伴呼吸性碱。

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指南

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指南

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指南内容大纲:
1. 引言
- 定义严重心功能不全和严重心律失常
- 强调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2. 评估和诊断
- 临床症状和体征
-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心电图和心律监测
3. 药物治疗
- 利尿剂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 β-受体阻滞剂
- 抗心律失常药物
- 其他辅助药物
4. 非药物治疗
- 心脏再同步治疗
-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 心脏移植
- 心室辅助装置
5. 并发症管理
- 低血压
- 肾功能不全
- 电解质紊乱
6. 预防和随访
- 生活方式改善
- 定期随访和监测
-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7. 特殊人群考虑
- 老年人
- 合并其他疾病
8. 总结和展望
该指南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严重心功能不全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全面诊疗策略,包括评估、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并发症管理、预防和随访等方面的指导,并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

通过遵循该指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关键更新与临床实践随着心力衰竭(HF)在中国的发病率持续攀升,202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诊疗策略和建议。

心内科《急性心功能不全》护理计划

心内科《急性心功能不全》护理计划

心内科《急性心功能不全》护理计划急性心功能不全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给身体各个器官,出现心排血量减少、循环血量减少等症状。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护理计划,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是一份心内科急性心功能不全护理计划的参考:一、评估和观察1.完善的体格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部听诊、心电图监测、末梢血氧饱和度等。

2.定期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心率、心律、血压的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观察病情的进展和症状的加重,如呼吸困难程度的改变、水肿的发展等。

二、液体管理1.经常监测液体平衡及尿量,确保入量和出量的平衡,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液体负荷。

2.管理体液过多或过少的情况,根据尿量和体液负荷调整输液速度。

3.分析血液与尿液的化验结果,以便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三、药物治疗1.根据医生的处方,正确给予药物,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2.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利尿效果、洋地黄中毒等。

3.教育患者家属正确用药,告知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四、呼吸管理1.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方式等。

2.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和运动,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肌力。

3.保持呼吸通畅,定期翻身并进行体位引流。

五、心理支持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并仔细倾听患者的抱怨和痛苦。

2.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提供家庭支持,解答患者家属的疑问,确保家属理解治疗进程和护理措施。

六、营养支持1.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变化、血红蛋白水平、电解质紊乱等。

2.提供均衡的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保证营养充足。

3.监测营养补充的效果,酌情调整饮食计划。

七、疼痛管理1.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变化,及时给予有效的镇痛药物。

2.提供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如按摩、音乐疗法等,缓解疼痛和焦虑。

2024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

2024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

心衰的分类
分类 HFrEF HFimpEF
HFmrEF
症状和/或体征
LVEF范围
特征

≤40%

基线≤40%,再次测
量>40%,且较基线
增加≥10%

41%~49%
➢ 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左心室肥厚、
左心 房扩大、左心室舒张功 能异常
➢ 利钠肽水平升高
有 HFpEF
≥50%
➢ 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左心室肥厚、 左心 房扩大、左心室舒张功 能异常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有症状的HFrEF患者应使用SGLT-2i,以降低心衰加重 和心血管死 亡风险(Ⅰ,A)
➢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糖水平,注意泌尿生殖 系统感 染、容量状态、酮症酸中毒症状,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HFrEF患者的药物推荐(表二)
药物
推荐意见
推荐类别 证据级别
无心衰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但已出现心脏结构性改变
当前或既往有心衰症状和/或体征的器质性心脏 病患者 C阶段 (症状性心衰)
日常生活中存在明显心衰症状、经过优化药物治 疗后病情可能短期稳定但仍 D阶段 (晚期心衰) 需反复住院的心 衰患者
心衰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心衰诊断应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ⅠC) ➢心衰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乏和水肿 ➢ 心衰的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ⅠC)、胸部X线片(ⅠC)、血及
➢可使用ARNI/ACEI/ ARB、β受体阻滞剂、MRA,尤其对于LVEF接 近 40%的患者,以降低死亡和住院风险 (Ⅱb,B)
HFimpEF的治疗
➢HFimpEF患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应继续进行GDMT,以减 少心衰复发风险(Ⅰ,B)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不全的疾病,常常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1、病史采集在诊断心力衰竭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心力衰竭的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进行检查,以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电图,从而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二、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 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预防1、控制血压和血脂控制血压和血脂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控制。

2、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需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3、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问题。

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心功能不全的护理查房

心功能不全的护理查房

沟通与交流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 解其需求和困惑,提供专 业解答和建议。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 工作,共同给予患者关爱 和支持。
04
心功能不全的康复护理
康复评估与计划
评估患者情况
确定康复方案
对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 、心理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 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康 复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康复、 心理辅导等。
心理辅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必要的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 极配合康复治疗。
康复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
监测心功能状况
在康复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 心功能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
常情况。
调整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效果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达到最
佳的康复效果。
评估康复效果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 心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程度等,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否有其他并发疾病。
家庭和环境评估
居住环境
评估患者的居住环境是否舒适、安全,有 无影响心功能的不利因素。
生活习惯
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习惯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
家属支持
评估患者家庭的支持情况,了解家属对患 者的照顾能力和支持程度。
护理问题与目标
护理问题
针对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情况,确定具体的护理问题,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 等。
分类
心功能不全可以根据症状和病情 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心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梗死 、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瓣 膜病等。
病理生理
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 能受损,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液循 环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

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指南

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指南

英文回答:Severe heart failure and severe heart disorders, as seriousplications of heart disease, have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stability and people ' s lives。

We need to address and intervene in a timely manner。

When dealing with serious heart disorders, a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 including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electrocardiograms and heart ultrasound tests, is required firs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 measures such as drug treatment, mechanical cyclic support and heart transplants can be chose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eart disorders also requires a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patients, including EKGs, cardiac ultrasound and pacemaker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measures such as drug treatment, intervention surgery and implantation of pacemaker can be selected。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与进展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与进展解读
1
心肌活检
对不明原因的心肌病诊断价值有限,但有助于明确心肌炎症性或浸润性病变的诊断。
ACC/AHA分级: stageA 有心衰危险但无结构性心脏疾病和心衰症状 stageB 有结构性心脏疾病但无心衰症状 stageC 有结构性心脏疾病并既往或当前有心衰症状 stageD 顽固性需特殊治疗 NYHA分级 classⅠ 有心衰症状无明显活动受限 class Ⅱ 一般体力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class Ⅲ 轻微体力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class Ⅳ 静息时仍有心衰症状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低脂、低盐饮食 —每日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 —适量运动(步行) —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
祛除诱发因素 —控制感染 —治疗心律失常 —纠正电解质紊乱、贫血 —避免停用治疗心衰药物 —积极治疗高血压 —避免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瓣膜性心脏病心衰
瓣膜性心脏病心衰主要的治疗是手术修补或置换瓣膜。由于该病的临床特殊性,应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CHF的长期临床试验,均未入选此类患者。本指南仅在专节中作简要阐述。
神经内分泌机制
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激活;其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心衰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心肌重构 。
预后的评定
多变量分析表明,以下临床参数有助于判断心衰的预后和存活[3]:LVEF下降、NYHA分级恶化、低钠血症的程度、运动峰耗氧量减少、血球压积容积降低、心电图12导联QRS增宽、慢性低血压、静息心动过速、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eGFR降低)、不能耐受常规治疗,以及难治性容量超负荷均是公认的关键性预后参数。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心衰诊断流程图
更新要点四:心衰的治疗--分类而治、个体化
指南强调了“新四联”在慢性HFrEF患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推荐血管紧张素 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 SGLT-2i四联疗法作为HFrEF的基础治疗方案,除非药物禁忌或不耐受。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 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
引言
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 并参考国外最新心衰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 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 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 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新版指南在“中 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心衰领 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专家共识和诊治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和 更新,本PPT对该指南的主要推荐内容进行解读,以便读者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核心内容。
心力衰竭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分类
诊断标准
HFrEF
0.7%
HFrEF HFimpEF
1.症状和(或)体征
2.LVEF≤40%
1.病史 2.既往LVEF≤40%,治疗后随访LVEF>40%并较基线增加≥10% 3.存在心脏结构(如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大)或左心室充盈 受损的超声心动图证据
备注
随机临床试验主要纳入 此类患者,有效的治疗 已得到证实
老年心衰患者发生心衰恶化和再入院的风险高,高龄是心衰患者预后差的危 险因素,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指南强调了给予心衰患者适合的诊治和长期管理需要多学科组成的心衰管理 团队来完成。
小结
新版指南在既往专家智慧的基础上,结合心衰最新研究 进展、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而成,其发布为心衰的 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特别是早期多机制联合药 物治疗能够使心衰患者更早、更好获益。同时,提高对 合并症的检测及针对性的治疗,也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患 者的预后。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淑梅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淑梅

应用方法
不良反应
F
结构性心脏病, 推荐用琥珀酸 (1)低血压:一般出现于首剂或加量的24~48 h内,通常无症状,可自动消

伴LVEF下降的 美托洛尔、比 无症状心衰患 索洛尔或卡维
失。首先考虑停用可影响血压的药物如血管扩张剂,减少利尿剂剂量, 也可考虑暂时将ACEI减量。如低血压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则应将β受体阻
H
F-
药物 襻利尿剂
起始剂量
每天最大剂量
每天常用剂量
R
呋塞米
20-40mg,1次/d
120-160mg
25-80mg
E
布美他尼
0.5-1.0mg,1次/d
6-8mg
F
托拉塞米 噻嗪类利尿剂
10mg,1次/d
100mg

氢氯噻嗪
12.5-25.0mg,1-2次/d
100mg
1-4mg 10-40mg
20-50mg
治 疗
(七)伊伐布雷定
(八)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的联合应用
药物治疗---利尿剂
适应证: 有液体潴留证据的所有心衰患者均应给予利尿剂(Ⅰ类,C级)。

应用方法: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尿量增加,体质量每天减轻0.5~1.0 kg为宜。一

旦症状缓解、病情控制,即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并根据液体潴留的情况随时调整剂量。

者,无论有无 地洛,均能改 MI,均可应用。 善患者预后。
滞剂减量或停用,并重新评定患者的临床情况。

有症状或曾经
有症状的NYHA Ⅱ~Ⅲ级、 LVEF下降、病
LVEF下降的心 衰患者一经诊 断,症状较轻 或得到改善后
(2)液体潴留和心衰恶化:用药期间如心衰有轻或中度加重,应加大利尿剂 用量。如病情恶化,且与β受体阻滞剂应用或加量相关,宜暂时减量或退 回至前一个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C/AHA 2005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处理指南更新1. INTRODUCTION序论在美国,心衰(HF)是主要的和不断增加的公共健康问题。

有近500万心衰患者并以每年新增加55万的速度发展(1),每年的心衰门诊人次为1250万而总住院天数达650万天,因此,在门诊及住院人次两方面都是第一位的病因(2)。

从1990年到1999年间,以心衰作为第一诊断的住院患者从将近81万增加到超过100万,以心衰作为第一或第二诊断的住院患者从240万增加到360万(3),在2001年近53000名患者死于心衰。

尽管治疗方法有很多进展,但心衰的死亡人数仍在持续稳定地增加,心衰人数的不断增加的部分原因是心肌梗死(MIs)患者的发病年龄年轻化和治疗的进展使这部分患者“获救”的数量增加(1)。

心衰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因此,普遍认为“老龄人群(aging of the population)”同样引起心衰事件的不断增加,65岁以上的人群中,心衰事件为近10%,住院治疗的心衰患者中,80%年龄在65岁以上(5)。

心衰是最常见的医保诊断相关人群(Medicare diagnosis-related group),估计2005年心衰的直接和间接医保费用近279亿美元(1)。

在美国,每年花费在心衰上的药物治疗费用将近290亿(1)。

ACC/AHA在1995年首次发布了心衰的评估与处理指南,并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7)。

自那时以后,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心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可利用的治疗手段已经增加,但同时也由此造成临床治疗的方法更加复杂化。

初始治疗的时间和频度选择、以及恰当联合用药的方法还没有定论。

我们不断认识到,射血分数(EF)正常的临床心衰是客观存在的(参见 4.3.2.1有关内容),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患者群提高了我们对循证医学局限性的认识。

基于这些原因,ACC/AHA这2个组织认为对这些指南进行再评估和更新是恰当的,并一致同意,随着心衰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未来研究的不断进展将对指南进行再次更新。

按照2001年的指南,执笔委员会采用了新的HF分级法,强调HF综合症的发展和程度2方面的兼顾,因此,根据HF综合症的进展情况将其分为4期(4 stages)。

很清楚,前2期(A和B)是没有心衰症状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早期识别有心衰危险性的病人。

A、B期病人的最佳定义为有HF肯定趋势的危险因素的人群。

比如,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尚无左心室(LV)功能受损、心室肥厚或心腔几何形状的变型等,应该定义为A期;而无症状但有证据的LV肥厚(LVH)和/或左心室受损者则为B期;C期则说明病人当前或既往存在有症状的HF,并与基础结构性心脏病相关;D期指病人有肯定的难治性HF,需要特殊和先进的指南方案处理,如机械循环支持、促进体液排除的措施,持续肌力变性药物的输注,或心脏移植或其他新的或实验性外科手术治疗,或者临终关怀,如济贫病院(该设施为晚期病人及其家庭直接或通过咨询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治疗)。

该分级法认可明确的危险因素和心脏结构的异常是HF发生的先决条件,在出现LV功能异常和心衰症状前,给予药物干预能够减少H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种分级系统是对NYHA分级的补充而不是替代,NYHA分级是C期和D期患者症状严重性的主要衡量指标。

在很多年前就认识到,NYHA心功能分级反映的是医疗保健人员对HF程度的主观评估,经常在短期内发生改变;治疗的方法在不同级别的心功能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该委员会认为在疾病不断进展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可靠的和客观的分级系统以便在不同的分级阶段采用独特的恰当治疗。

这个新的分级方法的依据在于,病人要么病情一点也不恶化,要么从某一级进入到下一级,除非通过治疗后延缓或阻止了病情的进展,或者自然逆转,而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例如,总体上讲,已经发展为临床HF综合症(C期)的患者尽管症状(NYHA 分级)变化大,但绝不可能回到B期(一点也没有HF表现),一直按C期的治疗建议就是恰当的,即使当前是NYHA I.级的患者也如此。

这个新的分级方案对我们思考HF增加了一个有用的量尺,这与通过分级或危险度评估其他疾病的程度是相似的(如癌症的分期)。

建议的级别和证据水平见以下ACC/AHA表,而详细情况见表1。

建议的分级I级:有证据表明和/或总的意见支持该措施或治疗是实用、有效的。

II级:关于该措施或治疗的实用性/有效性存在着证据冲突和/或意见分歧。

IIa级:大多数证据或意见支持该措施或治疗。

IIb级:证据或意见未能充分证实该措施或治疗的实用性/有效性。

III级:有证据表明和/或总的意见认为该措施或治疗无用/无效,而且某些情况下甚至有害。

A级:资料来自于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资料来自于单个随机试验或多个非随机研究;C级:建议来源主要是专家们的一致意见;病案研究;或治疗标准。

指南中所列的建议尽可能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相关英文医学文献是通过计算机文献搜索(包括Medline 和EMBASE系统)和人工文献搜索获取的,指南后面所列出的参考文献仅仅是那些有代表性的文献而不是全部文献。

在临床试验中证明有效的药物列入建议中的相应药物类别中,除非有理由确信这些药物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指南委员会把重点放在HF的预防以及成人正常或低LVEF慢性HF的诊断和处理上,很明确,该指南不包括急性HF,这样做也许有利于指南的分别制定,并且关于这部分内容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的ACC/AHA指南和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的ACC/AHA处理指南中已经论述过(9)。

我们还排除了儿童HF,即因为儿童HF的基础病因不同于成人,还由于没有儿童HF处理的对照试验。

该指南也不包括原发性瓣膜病变引起HF的处理[see ACC/AHA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 alvular Heart Disease (10)]或先天畸形,建议中也不包括特异性心肌异常(如:血色素沉积症、肉瘤、淀粉样变性病等)。

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疗工作者对HF的预防、诊断和处理提供总体可行的方法以满足大多数病人的需求。

然而,对于特殊的病人必须由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的总体情况作出最终处理方案。

指南没有说明治疗的价-效情况(cost-effectiveness),也无意帮助政策制订者如何面对有限医疗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事实上,该指南假定医疗资源是不受限制的,指南委员会不为政策制订者提供足够的资料以便能够在资源配置上作出明智的选择。

考虑到疾病不同阶段的个体化治疗,该指南所列的各种治疗策略以目录清单形式列出。

病人的情况各异,这不仅体现在HF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中,还表现个体和文化的差异上。

指南仅仅提供循证医学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建议的大纲。

表1,使用的建议分级和证据级别治疗效应的尺度2.HF综合症的临床特点2.1.HF的定义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损害了心室的充盈或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

HF的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和疲乏,造成运动耐力受限和体液储留,这些情况导致肺充血和外周水肿。

这两种异常损害了做功能力,从而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但并不是必然与临床表现一致。

有的病人有运动耐力下降而没有液体储留的证据,有的人以水肿为主诉,但呼吸困难或疲乏的症状很轻微。

因为不是所有的病人在初次或者动态的评估中都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情况发生,因此该指南用“心力衰竭”术语取代老术语“充血性心力衰竭”。

HF综合症可以由心包、心肌、心内膜或大血管病变引起,但大多数有症状的HF是由于LV心肌功能受损所致。

心力衰竭与各种LV功能异常有关,从正常的LV大小和EF值,到严重的心脏扩大和/或显著低下的EF值均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无论EF值水平如何,大多数病人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异常是共存的。

相对于EF值低下的病人而言,EF值正常的病人可以有不同的自然病程和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尽管对这些差别还存在争议(参见4.3.2.1)。

在西方国家,冠状动脉病变、高血压和扩张性心肌病是HF的主要原因。

30%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有某种遗传病(11)。

瓣膜心脏病仍然是常见的HF病因。

事实上,几乎任何心脏病最终会发展为HF综合症。

应该强调的是,HF并不等同于心肌或LV功能的异常,这些在后面的术语中描述了发展为HF可能的结构和功能的病因。

相反,HF被定义为:有特殊症状(呼吸困难和疲乏)的病史和查体中发现特殊的体征(水肿,洛音)等为疾病特点的临床综合症。

这里没有专一的诊断性检查用来诊断心衰,而是基于仔细地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所作出的临床诊断。

2.2. 心力衰竭是有症状的紊乱NYHA分级法是最常用的HF程度的人为量化指标,这个分级系统根据活动费力的程度把病人的心功能分为1——4级,休息时出现气紧为IV级、低于日常活动时的气紧为III级、日常活动时的气紧为II级、活动能力达到正常人的水平为I级。

尽管从总体上看,心功能是趋于逐渐恶化的,但大多数HF患者的症状并不出现典型的连续和不断进展的恶化,相反,症状的严重程度表现出波动性的特点,这种情况甚至在药物治疗方案不变时也如此,以及采用对心功能有益或不利的药物/食谱的改变而心室功能却没有可测量的改变。

有些病人可以出现活动能力的明显恢复,部分伴有结构和功能的正常。

通常,如果心功能的持续改善与药物治疗有关,那么这些药物的使用应该是无限期的。

慢性HF患者对运动不耐受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尽管普遍认为HF属于血流动力学的紊乱,然而,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心脏的表现与疾病产生的症状之间仅有微弱的相关性。

极低EF值的病人(参见 4.3.2.1)可以没有症状,相反,LVEF值正常的病人可以有严重的致残。

EF值同心功能受损程度的不相称还没有很好的解释,但心室扩张、瓣膜回流、心包限制、心脏节律、传导异常等变化可以部分阐述这种现象(11)。

此外,在非卧床的病人中,许多非心源性的因素完全可以导致运动不耐受,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变化:外周血管功能、骨骼肌生理、肺动力学、神经激素和自主神经活动反射、肾钠调控等。

这些非心脏因素的存在可以解释为什么HF病人经过治疗在血流动力学改善后,没有出现立即的或必然的临床症状的改善。

尽管药物干预可以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快速的改变,但症状和特征的改善可能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甚至没有改善。

2.3. 心衰是不断进展的紊乱左心室功能异常开始于心肌损伤或心脏压力增加,通常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即使没有新的明确的损伤也如此。

这种进展的基本表现是LV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如心腔扩大和/或肥厚或球形心,这提示心脏的重塑。

心腔大小和结构的改变不仅增加了舒张期心室壁的压力和抑制了心脏的机械做功能力,还可能增加二尖瓣的反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