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期末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期末教案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世界的主要语言和宗教。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以及主要宗教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情况;(2) 掌握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情况;(3) 能够分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2) 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收集有关世界语言和宗教的资料;(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共同分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2) 培养学生对不同语言和宗教的包容和接纳;(3) 培养学生对全球化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分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世界语言和宗教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如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3)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语言或宗教,收集有关资料;(2) 小组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共同分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强调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绘制一张世界语言或宗教分布的地图;(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短文。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
2. 提高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 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提问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
二、复习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等。
三、复习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江南水乡的水资源利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等。
四、复习西北地区(10分钟)1. 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沙漠化的防治、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等。
五、复习青藏地区(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青藏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高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藏传佛教的文化等。
六、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巩固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进行复习和巩固。
初中地理七年级期末复习 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复习班级姓名海洋与陆地1、世界的陆地与海洋面积的比例为(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不均,任何一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
3、读图,回答问题:(1)世界七大洲:A ,B ,C ,D ,E ,F ,G 。
(2)世界四大洋:①,②,③,④。
(3)大洲分界线:A、B分界线:、、、,B、D分界线:,B、C分界线:,C、F分界线:。
4、特殊的大洲、大洋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世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世界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形状呈“S”状的大洋:,世界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5、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其次也会导致海陆变迁。
6、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7、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有:①大西洋两岸的大陆海岸线非常吻合;②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相似;③古老地层的相似。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大板块。
图中①板块,②板块,③板块,④板块,⑤板块,⑥板块,⑦板块。
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都属于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多、。
(3)板块运动有(←→)和(→←)两种方式,张裂的地方一般会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方一般会形成高山、岛链或海沟。
(4)两大地震带:地震带;地震带(5)A处是著名的火山地震国日本,因为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处的云南省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其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6)我国位于板块、板块和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因此,火山、地震比较频繁。
(7)请利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①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②地中海将会消失:;③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第四章天气与气候1、(多选)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描述天气的是()。
A、北京四季分明B、山前桃花山后雪C、阴雨连绵D、晴空万里E、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G、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H、全年高温多雨2、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教案3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 降水的主要形式。
2、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雨量器。
3、读《世界年降水 量的分布图》分析降水量的分布特点(P 56)
①、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②、由赤道向两极,年降 水量逐渐减 少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个
性
化
教
学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板书设计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教学反思
期末 总复习
章节(课题)名称
期末 总复习
学时
4-3
总课时
47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理解气候的准确概念及其与天气的区别;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归类;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
方法
通过引导阅读填写课本图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地区差异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影响 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测量气温的设备是百叶箱,一天测量四次,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2、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P51)
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 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P52、53)
①、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七年级地理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地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七年级地理课程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和成绩。
教学重点:1. 复习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2. 复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 复习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彩色粉笔。
2. 地图、图表和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七年级地理教材和复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约1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回顾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2. 通过示意图或动画演示地球的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帮助学生复习地球的内部构造。
3. 使用地图或模型展示地球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它们对地球上的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二、复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约2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自然环境,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和气候等,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地理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和资源开发等,并讨论可能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复习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约2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每个大洲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2. 针对每个大洲,提供一些重要国家的信息,如地理位置、人口、自然资源、文化等,鼓励学生互动讨论,并激发他们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兴趣。
四、复习总结与评价(约10分钟)1. 综合复习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巩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对”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宗旨,以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实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拟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初一地理复习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初一地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其次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根底上,相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根底。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拟简洁,主要任务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根本方法,还不太娴熟,甚至还有一局部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实力的进一步造就;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拟娴熟的驾驭读图的实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底。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拟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实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造就学生的识图、析图实力、分析推理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意造就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学习,造就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敬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异,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标题: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地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关键概念、地理术语和地理技能。
2. 强化学生对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和教辅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复习笔记和练习题。
4. 地图和图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回顾地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区域。
2. 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出问题如:“地理为什么重要?”,“地理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等。
复习主题一:地球与地图(15分钟)1. 回顾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2. 引导学生理解经度、纬度和时区的概念,并进行实际示范。
3. 利用地球仪或投影仪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辨认各种地图符号和图例。
复习主题二:地理信息技术(20分钟)1. 回顾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用途。
2. 展示一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遥感。
3. 讨论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研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习主题三:自然地理(30分钟)1. 回顾地球的层次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引导学生复习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火山的形成原因。
3. 回顾气候和天气的区别,讨论气候带和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
复习主题四:人文地理(30分钟)1. 回顾人口和人口分布的概念,讨论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 引导学生复习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经济活动,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3. 利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让学生分析和比较。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解决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检查答案。
4.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拓展活动(可选):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地理的认识和体会。
初中地理期末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期末教案模板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气候的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
2.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分布规律的理解。
2.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PPT、地图。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
2. 讲解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四、案例分析1. 分析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分布规律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分布规律是什么?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气候变化。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2. 讲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实践活动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考试成绩。
3. 学生对气候变化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教案4新人教版
章节(课题48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地区的区别;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使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和事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运用地图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用事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能用事例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1.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国界是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3.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埃及跨亚非,土耳其跨亚欧,俄罗斯跨亚欧。,
运用了大量的数据来表现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值的大小,着重要求学生能够从简单的数据中总结归纳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国家和地区的区别;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结合实际案例认识理解国家和地区的区别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了解):
组织名称简称缩写总部所在地性质(了解)
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WTO瑞士的日内瓦经济组织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委会IOC瑞士的洛桑体育组织
欧洲联盟欧盟EU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政治、经济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NATO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军事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奥地利的维也纳石油
6.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也不一样,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中国为社会主义国家
7.世界各国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中国一贯主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五项原则,以求得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等基础知识。
2. 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地理基本概念:地球、地图、经纬度、半球、时区等。
2. 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
3. 地理分布:国家、城市、资源、人口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等。
2. 引导学生回顾地图的阅读方法,如比例尺、坐标系、图例等。
二、复习地理基本特征(15分钟)1. 复习地形特征,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2. 复习气候特征,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3. 复习水系特征,如河流、湖泊、海域等。
4. 复习植被特征,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三、复习地理分布(15分钟)1. 复习国家分布,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2. 复习城市分布,如北京、上海、巴黎等。
3. 复习资源分布,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4. 复习人口分布,如中国人口、印度人口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地理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我国的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 分析我国的水系特征对交通的影响。
4. 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特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复习地理综合分析(15分钟)1. 分析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分析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特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特征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理案例分析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基本概况2. 亚洲的地形特征3. 亚洲的气候特征4. 亚洲的河流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亚洲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地形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如高原、山地、平原等。
(2)分析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3. 气候特征:(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2)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如大陆性、多样性、季风性等。
4. 河流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河流分布图,指出亚洲的主要河流。
(2)分析亚洲河流的来源、流向、流域特点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亚洲地理特征的填空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亚洲的基本概况。
2. 学生能描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3. 学生能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资源:1. 亚洲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
2. 相关亚洲地理特征的PPT课件。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亚洲地理特征。
七年级地理复习课教案模板
七年级地理复习课教案模板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复习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复习课教案1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森林资源教学目的: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
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
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一、森林的作用(板书)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森林的环境作用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调节大气成份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净化空气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包括阅读地图、图表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学生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图表分析、地理信息综合处理等。
2.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解决地理知识中的难点,如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或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或“为什么我国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干燥?”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整理出自己的疑问和难点,准备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地球形状的原因,分析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原因等。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如分析某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地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讨论题目,如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讨论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等。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地理技能水平:通过地图阅读、图表分析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地理技能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学生所学的地理教材,作为复习的主要资源。
2. 地图和图表:使用地图和图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第七章了解地区期末复习
地理第七章了解地区期末复习七年级地理教案1、通过复习,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2、认识到课本中内容需要进一步讲解的地方。
3、了解到学习的较差的学生,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4、认识到以前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复习巩固各个地区的基本地理概况,强化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教具和教学手段学进去,讲出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地理挂图教学过程复备栏●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七章了解地区今天的复习目标是:(出示“复习目标”)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的完成复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看自学复习指导。
●二、自主复习,初步探究(出示“导学单”)(一)、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1、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地区地形特征河流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由北向南马来群岛地势崎岖短小湍急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3)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3、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二)、南亚1、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2、三大地区:北部:喜马拉雅山。
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
初中地理期末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期末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的定义、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3)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气候资料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运用对比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2. 难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世界各地气候差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2)提问:“什么是气候?气候有哪些类型?”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气候的定义、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2)学生通过观察气候资料图,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分布规律;(2)教师通过对比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题,查漏补缺。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感悟;(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关爱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气候资料图、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2.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3. 学生总结与感悟:关注气候变化,关爱环境。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教案3 新人教版
期末总复习章节(课题)名称期末总复习学时4-3总课时47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理解气候的准确概念及其与天气的区别;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归类;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过程方法通过引导阅读填写课本图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地区差异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起学生灾害防护意识和环保意识.学生特征分析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是全章的总结归纳部分,知识要求较高.课本在前两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对比和图表总结的方法将全章的知识重点进行了归纳.着重了培养学生知识整理能力.教材还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出发,通过讨论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树立起学生灾害防护意识和环保意识.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归类;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通过引导阅读填写课本图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地区差异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生活的影响;学会读识各种常见的气候资料.初步学会分析一地气候的成因.教学难点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引导阅读填写课本图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地区差异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的描述如: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几天晚上很热。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3、常用的天气符号如:阴()晴()多云()大雨()小雨()4、会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P47、48)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1、测量气温的设备是百叶箱,一天测量四次,学生看书,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好知识准备。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绘制与使用。
2. 人类与地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中国的地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4. 亚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5. 欧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6. 非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7. 美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8. 大洋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问答、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
2. 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 问答: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复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的升学科目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教材、地图、教具、练习题、课件等。
七、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提高。
4.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教案(一)地球的面貌(经线和纬线)1地球的极半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 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纬度0°~30°的范围称为低纬度地区,30° ~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3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逐渐增加到180°,向东的0°~180°称东经,向西的0°~180°称为西经。
东经用大写字母E表示,西经用大写字母W表示,北纬用大写字母N表示,南纬用大写字母S表示4纬度:赤道0°回归线23. 5°极圈66.5°两极90°5国际上用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而不用0°和180°的经线圈,原因是:0°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而20°W和160E的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穿过,用20°W和160°E来划分东西半球避免了将非洲的欧洲的一些国家分离在两个半球上(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160°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名称、范围、纬度范围、特点)全解P176(海陆分布)1北半球:陆地39%,海洋61%。
南半球陆地19%,海洋81%2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3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4从东西半球看,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南极洲的一部分在东半球,一部分在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主要在南半球,非洲一部分在北半球,一部分在南半球5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11北回归线穿过非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12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美洲、大洋洲13北极圈穿过欧洲、亚洲、北美洲14南极圈穿过南极洲(世界的地形)1、平原:海拔:低(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平坦广阔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山地:海拔:较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坡度角陡,沟谷较深丘陵: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盆地:海拔: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优点)对照高程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地面和海底的高低起伏。
(缺点)两条等高线之间着上同一种颜色,忽略了这一范围内各地的高程差,不如等高地形图表达准确3、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直观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的高低起伏状况4、世界上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海陆变迁)1、地壳运动:地壳在不断运动着,它使地表有的地方隆起或抬升,有的地方凹陷或下沉,从而引起地形的变化和海陆的变迁。
地震:当地壳中的岩体,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或拉伸断裂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发生地震。
火山活动:由于地壳运动致使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或地壳脆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从火山其主要观点有三: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美洲版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为大洋板块外,其余均为大陆板块)。
2)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之中,版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带。
3)板块张裂处,地壳断裂,多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在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隆起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1)世界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因为此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常引起火山、地震带和世界主要山脉带同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是吻合的。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版块的交界地带。
(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期末复习教案(二)世界的气候(天气和气候)1.天气(定义):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特征):天气是多变的。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影响):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安排生产、生活,人们制作了天气预报。
2.气候(定义):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3.天气和气候的区别(1)从时间尺度上衡量,天气变化快、变化周期短。
(2)从影响二者变化的因素来讲,决定气候变化的因子不仅是大气内部的种种过程,还决定于发生在大气上边界和下边界处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
(3)气候系统是庞大的,而天气系统则可看成单纯的大气系统。
气候所包含的内容要比天气复杂得多。
4.卫星云图的判读:(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为阴雨天(黄色)沙尘暴5.风向、风力大小(风级)的表达方式(一级风、二级风······)全解P1476.7.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越大,说明气温日变化大,反之,日变化小。
8.气温的年变化(1)一年当中,陆地上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1月气温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南半球2月气温最高,8月最低。
(2)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
(3)纬度、气温年较差、气温变化的关系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冬夏气温的变化越大;纬度越低,气温年较差越小,冬夏气温的变化越小。
9.气温的分布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个地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就是等温线,在同一幅等温线上,同一条线上各点气温相同;等温线是平滑的曲线;等温线不能交叉;等温差相同。
(1)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逐渐减少。
观察北半球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
等温线不平直,最明显的弯曲出现在海陆交界处,说明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存在差异。
(2)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是由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观察北半球10℃等温线,在亚洲陆地上出现一个巨大的拐弯,使得等温线向南凸出,此处气温低。
原因是这里为世界最高的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4)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12、南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了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14、降水的类型:锋面雨:当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锋面雨的降水时间长,雨区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主要形式。
对流雨:每当盛夏,或者在热带地区,近地面空气层因局部地区增热而膨胀抬升,引起空气强烈的对流,使空气中的水汽因高空温度低而冷却凝结并致雨。
对流雨降雨范围小,时间短,但强度较大。
(多发生在赤道地区)地形雨:暖而湿的气流在遇到高山等地形阻挡时,被迫沿山坡抬升,上升时水汽因冷却而凝结成云,并致降水。
通常,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甚少,形成雨影区。
(例:我国西南山地、东南丘陵)16、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17、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冬季)原因中纬度地区(陆地、海洋)全解P17718、对降水的影响(近海、远海)全解P17719、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全解P17720、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全解P17821、洋流与气候(洋流、暖流、寒流的定义)(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全解P17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2、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图、分布、景观特征、气候特征全解P19023、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图、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点、景观名称图、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点、景观名称190下方~全解P19124、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图、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点、景观名称全解P19225、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点、景观名称)全解P194~1952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全解P1952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世界气候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间的影响)全解P196~197期末复习教案(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居民)1、世界人口分布及原因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表现为劳动力短缺,国防病源不足。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实行计划生育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世界的人种)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印度教:发源于南亚,主要盛行于印度和斯里兰卡。
其中,印度80%以上的人口信仰印度教。
犹太教:发源于西亚,主要信仰者是犹太人道教: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本源。
道教在我国主要流传于汉族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
(世界的聚落)1、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乡村人口少,规模小;城市人口多,规模大。
乡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城市环境污染较重2、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住房紧张、交通阻塞、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就业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