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学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前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前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期中考试考前复习一、教学目标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 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5. 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6. 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7.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8.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知道板块运动会产生那些地形。
二、教学重难点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5.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期中考试快到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 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5. 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6.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7.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8.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知道板块运动会产生那些地形。
【考点一】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课件展示: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点,垂直于纬线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度数从本初子午线向两侧递增,即从0°到180°。
纬线垂直于地轴,同赤道平行的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极点为0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0°~90°)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详解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什么是地球仪。
2、经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3、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重、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课时设置:一课时课型:复习课复习方法:比较法、记忆法、归类法复习内容:1、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9、东西半球分界:160°E, 20°W10、东西经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巩固练习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A正圆球体 B纺锤形球体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2、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所跨纬度为()A.23.5° B.30° C.47° D.60°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20°E和160°W 之间 D.20°W以东到160°E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可以找到经度116 °,纬度40 °的地点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七上地理复习教案
地理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清单,主干回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常用数据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经线与纬线3、所有纬线都自成一个圆,且相互平行。
只有赤道能均分地球。
4、赤道纬度为00,长度为任意一条经线长度的两倍,约为4万千米。
5、任意两条纬线之间,纬度差值相同,其度差值相同,其间距应相等。
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起始点00经线(本初子午线)00纬线(赤道)特征由00经线向东或向西,度数逐渐增加。
向东曾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最大度数为1800,且东西经1800经线是重合的,其实为一条经线。
00纬线向南或向北,度数也是逐渐增加的。
向北为北纬(N),向南为南纬(S),最大度数为900。
北纬900和南纬900其实均为一个点,即北极点与南极点半球划分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分界线为赤道,即00纬线。
五带的划分经纬网判读点的经纬度位置:简记作:“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2.判读点的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
“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①若经度小于160°E或小于20°W,则位于东半球。
②若大于160°E或大于20°W,则位于西半球。
可以简单记作“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3.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1)根据经、纬线特点判定方向。
同一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关系,同一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关系。
根据经、纬度判定方向。
①“东经东大,西经西大”:如果两点属于东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东边;如果两点属于西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西边。
②“南纬南大,北纬北大”:如果两点属于北纬度范围(北半球),度数大的在北边(离北极近的点在北边);如果两点属于南纬度范围(南半球),度数大的在南边(离南极近的点在南边)。
根据地球自转判断方向。
①侧视——自西向东。
②俯视——“北逆南顺”。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秀教案7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秀教案7篇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分析法【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1.名称及轮廓: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E、大洋洲怎样得名?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大洲大洋地理位置、特点、洲界线2. 掌握地形种类及其特点3. 掌握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能够读图分辨各种气候4. 能够读图识别主要河湖 ,掌握河湖特点及其位置5. 掌握人口、人种的分布特点6. 了解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7. 了解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特点8. 学会看地球仪 ,稳固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 ,纬度带、温度带划分 ,判断半球位置 ,读图会写经纬度位置二、复习要点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1、大洲和大洋P24〔地图落实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 ,海洋占〔〕 ,三分陆地、〔〕海洋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1〕〔〕→非→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2〕〔〕→大西洋→〔〕→北冰洋大洲间的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运河、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海峡重要的海峡、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位置确认地图〕半岛和岛屿最大的岛:〔〕岛最大的半岛:〔〕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海洋对人类的影响P28 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水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能量之源、旅游资源为人类提供空间资源〔海峡、运河、生存空间〕2、自然环境P30〔1〕地形多样类型海拔和地形特征世界主要地形区(课本最后世界地形图)山地一般〔〕米以上;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大地的骨架〞〕〔〕山〔世界最长—南美洲〕〔〕山〔世界最高—亚洲〕阿尔卑斯山〔欧洲最雄伟—欧洲〕平原一般〔〕米以下;地面〔〕或起伏较小。
〔是人口集中分布区〕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半球最冷的平原〕〔〕平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南美洲高原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 ,边缘处陡峭。
〔〕高原〔世界面积最大〕—南美洲〔〕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亚洲丘陵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坡度和缓 ,连绵起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大部分。
本册书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地理特点以及家乡的地理环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对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与地图:经纬网、时区、五带等概念。
2.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
3.中国地理: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行政区划等。
4.乡土地理: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案、PPT、地图、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引导语:怎样做一份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麦哲伦游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七年级地理的复习知识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地球上的五带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对”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宗旨,以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实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拟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初一地理复习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初一地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其次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根底上,相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根底。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拟简洁,主要任务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根本方法,还不太娴熟,甚至还有一局部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实力的进一步造就;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拟娴熟的驾驭读图的实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底。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拟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实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造就学生的识图、析图实力、分析推理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意造就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学习,造就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敬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异,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标题: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地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关键概念、地理术语和地理技能。
2. 强化学生对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和教辅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复习笔记和练习题。
4. 地图和图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回顾地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区域。
2. 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出问题如:“地理为什么重要?”,“地理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等。
复习主题一:地球与地图(15分钟)1. 回顾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2. 引导学生理解经度、纬度和时区的概念,并进行实际示范。
3. 利用地球仪或投影仪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辨认各种地图符号和图例。
复习主题二:地理信息技术(20分钟)1. 回顾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用途。
2. 展示一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遥感。
3. 讨论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研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习主题三:自然地理(30分钟)1. 回顾地球的层次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引导学生复习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火山的形成原因。
3. 回顾气候和天气的区别,讨论气候带和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
复习主题四:人文地理(30分钟)1. 回顾人口和人口分布的概念,讨论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 引导学生复习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经济活动,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3. 利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让学生分析和比较。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解决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检查答案。
4.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拓展活动(可选):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地理的认识和体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8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8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3、什么是地球仪?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
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
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习学案2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复习导学案沂新中学张永丰一.复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5.举例分析维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6.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原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三.导学问题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主要形式是。
2.通常用各月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阅读图3.21,填写下表由此分析: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有、、。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在于:(1);(2)2.阅读图3.23,完成下列要求,(1).填下表(2).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4.阅读P62,“气候变暖”回答: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受自然和人为影响,使得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四.疑点突破(略)五.归纳梳理(见课件)六.当堂达标检测题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C.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D.温带地区降水多2.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A.赤道和中纬地区B.赤道和两极地区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3.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读右图分析完成4~6题4.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A.热带B.温带C.寒带5.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A.全年高温多南 B.全年低温少雨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6.此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地中海沿岸B.印度半岛C.亚马孙河流域D.澳大利亚中部7.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 )A .亚洲东部B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C .欧洲西部D .澳大利亚中部8.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气候寒冷。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教案是教学的一种重要工具,作为教师不管学生是学习还是复习阶段都要做好教案。
那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有哪些?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过程【讲授】板书与讨论【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活动2【讲授】地轴和两极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活动3【讲授】经线和纬线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活动4【讲授】经度和纬度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
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
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洋与陆地、世界的居民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洋与陆地、世界的居民【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及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了解七大洲的形状和大小,说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重点)2、认识海陆的变迁,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学会“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难点)3、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成因,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用实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4、通过读“三大人种分布”图,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通过读“世界语言的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通过读“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重点)5、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并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学案二天气与气候,掌握了天气、气候的相关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学案三海洋与陆地、世界的居民。
教师板书:学案三海洋与陆地、世界的居民学生聆听同时翻开助学p76,找到复习内容承上启下直奔主题自主学习一、海陆分布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问题陆地占_______%,海洋占_______%。
说出字母A、B、C、D、E、F、G分别是哪个大洲,又说出A和B、C和D、D和E的分界线,并能在上图中指出大体地理位置。
展示“七大洲所在半球示意图”自主学习:完成自主构建: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___洲、___洲、北美洲、____洲、南极洲、欧洲、___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___洋、___洋、印度洋、__洋③洲界:亚洲与非洲:_____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运河,亚洲与欧洲:_____山脉、_____河、里海、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海峡之后,找学生指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位置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海陆分布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与概括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课题地球和地图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6.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7.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9.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0.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11.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一、考点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过程结论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太阳和月亮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月食、海边看船、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4、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二)地球仪1、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示意图概念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形状圆(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2、纬度和经度经度纬度起始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赤道(0°纬线)(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划分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方向划分从赤道向南、向北方向划分度数范围0°~ 180°东西经180经线重合(只有一条)0°~ 90°、0°— 30°为低纬度地区30°— 60°为中纬度地区60°— 90°为高纬度地区数值的递变规律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由0°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表示符号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半球的划分20°W 和 160°E 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经纬网(1)人们根据太阳的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复习导学案
沂新中学张永丰
一.复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5.举例分析维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6.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原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三.导学问题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主要形式是。
2.通常用各月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阅读图3.21,填写下表
由此分析: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有、、。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在于:(1);(2)
2.阅读图3.23,完成下列要求,(1).填下表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
温带
寒带
(2).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4.阅读P62,“气候变暖”回答: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受自然和人为影响,使得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四.疑点突破(略)
五.归纳梳理(见课件)
六.当堂达标检测题
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D.温带地区降水多
2.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A.赤道和中纬地区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
3.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读右图分析完成4~6题
4.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A.热带B.温带C.寒带
5.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A.全年高温多南 B.全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此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地中海沿岸B.印度半岛C.亚马孙河流域D.澳大利亚中部
7.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 )
A .亚洲东部
B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C .欧洲西部
D .澳大利亚中部
8.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气候寒冷。
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洋流分布
9.世界气温分布由低纬向两极递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
B .海陆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10.世界上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地区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非洲
11、阅读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提供的甲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在坐标图上绘制该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
水量分配柱状图。
(2)比较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判断:甲地该地最高气温出
现在 月,约为 ℃,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约为 ℃。
气温年较差为 ℃。
该地月
降水量超过100豪米的月份是 月至 月。
(3)比较分析可见: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不同特征是 。
(4)据此分析出,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甲 ,乙 。
(5)以下城市中可能与甲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可能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A 、北京 B 、希腊的雅典 C 、泉州 D 、伊拉克的巴格达
12、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8分)
(1)图中斜线部分的类型是 。
请描述
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的分布规律: 。
这种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 )
A 、非洲
B 、亚洲
C 、大洋洲
D 、南美洲
(2)图中有大片沙漠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这种气候分布在热带 附近的大陆 地区。
(3)请写出图中温带地区A 、B 、三地的气候类型
分布是:A. B.
13、读右图分析完成问题。
(1)迎风坡是 坡,此坡降水较 (多或少),
甲 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mm ) 44 63 78 107 124 159 134 126 151 68 48 37 气温(℃) 4 5 8 14 19 24 28 26 23 18 12 6
其原因是。
(2)此图反映的是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A、地形 B、海拔 C、海洋 D、海风(3)下列各地,受上述因素影响而降水较少的是()
A、撒哈拉沙漠
B、阿塔卡马沙漠
C、温带内陆地区
D、南极大陆
14、读两地的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地,年降水量多的是。
(2)甲地的气温特点是,
甲地降水特点是,
因此可以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性气候(3)乙地的气温最高气温月份在月份,气温最低月份在月份,乙降水特点,由此可判断乙地位于半球(南、北),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寒带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4)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15、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点的降水量约
毫米以上,②点的降水量
约毫米,③的降
水量约毫米以
下。
(2)由三地的
降水量分布可知,世界年
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从赤道
向两极。
(3)图中④点的降水量约毫米,比较②和④点的降水量,可知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4)图中⑤点的降水量约毫米以下,所在地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