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三章第4节第1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课程内容标准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课标具体目标1.运用各种景观图,让学生们了解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2.学会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归纳气候特征。
3.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1.运用地图掌握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2.运用地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
3.运用地图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
展示不同景观图,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活动一: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归纳气候特征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活动程序:小组合作—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①读气温曲线图,描述气温变化特点?②读降水柱状图,描述降水量变化特点?③归纳总结气候特征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如何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从而总结气候特征,知道气候特征的一般描述方法活动策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学会气温、降水、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目标评价:做活动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活动二:说出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归纳分布特征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3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自主学习:完成下面的表格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寒带气候寒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2、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四个问题:(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哪些大洲?世界三大雨林位于什么地形区?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哪些大洲?最大的分布区位于哪个大洲? (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哪些大洲?最大的分布区位于哪个大洲的什么地方?(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的哪些地方?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气候类型分布地区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世界地理位置、大洲分布和主要地理特征。
3.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的基本情况。
4. 理解气候和气象的相关知识,并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
5. 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和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
6. 掌握人类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
课程安排第一章:地理学导论1. 地理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
3. 了解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世界地理1. 理解世界地理位置和大洲分布。
2. 了解世界主要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水系、气候和植被等。
3. 通过案例研究,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地理环境。
第三章:地球与地壳运动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壳构造。
2. 掌握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3. 了解地震、火山和地理构造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气候与气象1. 理解气候和气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
3. 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主要气候类型。
第五章: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和风暴等。
2. 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3. 了解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六章:人类的生活空间1. 理解人类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区别。
3. 了解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影响。
第七章:旅游地理1. 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旅游规划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组织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4. 使用简单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和气候等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1. 结合平时作业和考试,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八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八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职场文书、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workplace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八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教案要到复习的时间了,复习教案准备好了吗!下面是为大家推荐总地理复习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
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
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
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
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2课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注评】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形态各异,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增大,表示山地;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重叠在一起的为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例3.听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发生了冲突,小明想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应选择什么地图?()
A.亚洲地形图B.世界地形图C.亚洲政区图D.中国地形图.
[思路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应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答案】C
【注评】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去公园游览,需找景点,应参考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参考交通图;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的应用,使地图信息的获取日益多样,如卫星影像等。
为了让别人容易读懂这幅图,请你为这位同学提出合理修改建议.
[思路分析]为了方便读图应该加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答案】应加上比例尺、方向、图例。
【注评】一幅完整的地图必须具备地图的三要素,它是地图的语言,。
例2.小明在一幅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他所在城市与北京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你认为,两城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应是
【答案】B
【注评】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根据经纬线定方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使用;在只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例5根据图5--3判断:
(1)A的经纬度。
(2)B在A方向
(3)C在B方向
(4)D在B方向(5)D在A方向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经纬度确定和在经纬网图上判方向。A位于0°经线以西为西径、0°纬线以北为北纬。B与A在同一纬线上,只是东西向关系,B在A的正东方向。C与B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存在东西关系,C在B正南。B与D经度差为100°,小于180°,所以D在B的东南方向。A、D相差200°,大于180°,所以A向西看D较近,所以方向为西南。
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课后反思5篇
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课后反思5篇七年级地理全册教案课后反思篇1第五周终于把第六章的新课讲完,现在总结并反思一下。
第六章共三节,我分别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领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下面以每一节的位置、地形、气候讲解思路为例。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我基本上按照教材的思路,先指导学生看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用填空式的板书引导学生一步步概括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然后小结套路,再让学生按套路看图概括欧洲的情况,最后用三到四个短语分别描述亚洲、欧洲的典型区域特征。
第二节,非洲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加上之前已经用了四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示范过怎样描述一个大洲各方面的特征,我就尝试换另一种教学方法。
先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引导学生从中找出非洲自然环境的典型特征,并用“高原大陆”“热带大陆”来形容,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查阅手头上所有资料,找出说明“高原大陆”或“热带大陆”的依据,提示学生从原因和所导致现象两个方向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时,我在其中巡堂,发现学生除了懂得从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入手之外,还能够考虑到位置、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甚至有更广阔的思路,如:东非大裂谷之所以深邃,是因为纵跨非洲大陆东部的高原,相对高度大;撒哈拉沙漠地区之所以少雨,可能是因为处于非洲大陆东部高原的背风坡。
小组汇报的时候,我继续提示学生思考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又马上补充很多依据。
我一一板书下来。
第三节,美洲我采用了对比学习法,主要目标是揭示位置、地形、气候三者的联系。
先让学生尝试按学过的套路分别描述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再让学生对比:南、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北美洲、亚欧的气候类型特点;南美洲、非洲的气候类型特点;南、北美洲的气温、降水特点。
在对比时,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它们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与面积;北美洲三大南北纵列带使北美洲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低温,而南美洲的地形使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地理位置,板块运动和外力作用存在差异,则各大洲地形不一样……最后简单板书,则位置、地形、气候的相互联系一目了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地理课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2.初步了解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欲、好奇心。
教学重点了解地理课学习些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教学难点了解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师】出示图片:东汉思想家王充及其名句。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解释:地→大地,理→道理、理论、规律;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一切事物的科学,引出地理课学习学习些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合作探究活动一、关于地理目的:了解什么是地理,地理课学什么。
【教师】根据引入新课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大洲”“大洋”“国家”等。
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提出与这些地理词汇相联系的很多我们感兴趣的地理问题。
【学生】学生尝试提问,并交流回答。
【教师】肯定提问,并指出有些问题已经展示在教材上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
【教师】教师归纳并说明这些问题就是地理学科中要探究的问题,而它们也会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被一一揭秘。
现在请同学们总结归纳下地理课程究竟是要学习些什么呢?【学生】学生回答,可用自己的话,亦可用书中的语言。
活动二、我们的生活与地理目的:探究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与地理息息相关,这里的“生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各种人类活动,大到国家工程,小到居家生活。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吧!【学生】交流讨论,寻找生活中地理的蛛丝马迹,可以从教材中四个案例为线索,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或当地实际,说说吃、穿、做、用、行背后的地理因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大部分。
本册书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地理特点以及家乡的地理环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对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与地图:经纬网、时区、五带等概念。
2.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
3.中国地理: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行政区划等。
4.乡土地理: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案、PPT、地图、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对”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宗旨,以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实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拟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初一地理复习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初一地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其次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根底上,相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根底。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拟简洁,主要任务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根本方法,还不太娴熟,甚至还有一局部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实力的进一步造就;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拟娴熟的驾驭读图的实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底。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拟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实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造就学生的识图、析图实力、分析推理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意造就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学习,造就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敬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异,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反思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种类及阅读方法。
2. 自然地理: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自然资源。
3.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
4. 我国地理: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特点、地理优势、地理劣势。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复习:分别对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我国地理四个部分进行复习,注重重点知识的讲解和难点的突破。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5. 总结提升:对复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强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在复习过程中,是否全面覆盖了地理学科的主要知识点,是否注重了重点知识的讲解和难点的突破。
2. 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 课堂组织:课堂讨论是否有序,学生是否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引导学生,使讨论深入下去。
4. 教学效果: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地理素养是否得到提高。
5. 自身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耐心、细致、严谨,是否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
六、改进措施1. 针对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确保重点知识的讲解和难点的突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
第三章天气与天气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散布课时 1气温的变化知识与技术知道日均匀气温、月均匀气温、年均匀气温,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等观点;认识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会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计算方法;能使用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剖析得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充足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亲密关系,学会关注生活,感觉“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经过读等温线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绘制标准的气温曲线图,以及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一则气温与战争的故事二战时期,希特勒侵略苏联,莫斯科捍卫战是由于寒冬到来温度骤降德国的坦克里的油料都结冰了,而苏联的支援部队是从西伯里亚来的不怕冷的,结果苏联赢了。
1.大家能不可以举例说明气温对其我们生活的影响?气温食的影响;气温建筑的影响;气温作物的影响;气温交通的影响。
2.你知道气温是怎样量的?入百叶箱的介和温度的使用。
找学生件中百叶箱的明。
3.我怎样来定一天的气温呢?(1)的次数及( 2)日均匀气温的算(3)由日均匀气温的算方法,引学生得出月均匀气平和年均匀气温的算方法。
4.教演示几种的温度使用方法,而后由学生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
5.怎样来表示所到的气温料呢?我先学看一幅来自气象部的坐。
引学生察填写表格,并出气温日差观点。
“早穿皮午穿⋯⋯”剖析一年中间气温的化又是怎样表示的呢?小活:引学生制,并价方法引:引学生四幅不一样温度的气温曲,并方法。
6.午晨凉,冬寒夏暑,分指出了气温在不停的化中。
同学领会分指出了什么化?气温在一日以内的化状况,叫作“气温日化”。
指学生本3.12 ,找出最高气温(午后14 点)和最低气温(日出前后),算地“气温日差” =31-24.5=6.5 ℃我认识了一天内的气温是怎化的,那么一年内的气温又是怎样化的呢?小活:出南半球某地和北半球某地的年内各月均匀气温的数据(看本51 活 2),把学生疏成两,每制一幅气温化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课时1:地球与地球仪- 课时目标:-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地球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2. 温故知新:回顾地球的形状和构成的基本概念。
3. 呈现新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并解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使用地球仪找出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特征,并进行讨论。
5. 拓展应用: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运用地球仪,确定两个城市之间的方位和距离。
6. 总结归纳:学生归纳地球的形状和构成,总结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活动中的题目,巩固对地球形状和地球仪使用方法的理解。
课时2:经纬度与地理定位- 课时目标:- 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地球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经纬度的作用。
2. 温故知新:回顾经纬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3. 呈现新知:通过多媒体展示经纬度的示意图,并解释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使用经纬度确定不同地点的位置,并进行讨论。
5. 拓展应用: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运用经纬度,找出几个重要城市的地理位置。
6. 总结归纳:学生归纳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总结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活动中的题目,巩固对经纬度概念和使用方法的理解。
课时3:石油资源与石油储备- 课时目标:- 了解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开采利用- 了解石油储备的意义和保护- 教学重点:- 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开采利用- 石油储备的意义和保护- 教学难点:- 石油资源的开采利用- 石油储备的保护-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石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三章第4节第2课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天气与天气第四节世界的天气第 2 课时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天气与人类活动课程内容标准1.举例说明纬度地点、海陆散布、地形等要素对天气的影响。
2.举例说明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标详细目标1.剖析概括主要天气种类的天气特点2.举例剖析纬度地点、海陆散布、地形等对天气的影响3.举出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举例说明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
2.举例说明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明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复习上节课内容,发问学生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剖析天气特点的方法。
活动一:剖析主要天气种类的天气特点活动目的:对应教课目的1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展现自学成就—反应纠正—总结提高1、自主学习:概括上述四种天气的天气特点2、展现沟通:经过发问的形式展现学生自学成就,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实质状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沟通。
3、总结提高:在学生展现学习成就以后,实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主要天气种类的天气特点活动策略:本部分是在上节课学习了天气特点剖析方法以后学习的,学生能够经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让学生经过读图来达成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效实时反应纠正,后总结提高。
目标评论:学生能从气平和降水两个角度来剖析天气特点,所用语言为专业术语,能用不一样词语来描绘出气温或降水的差异。
活动二:剖析影响天气的要素活动目的:对应教课目的2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展现自学成就—反应纠正—总结提高1、自主学习:散布规律:热带4、温带5、寒带 1。
散布规律(以亚欧大陆为例):陆东岸 2、陆西岸2、内地 1。
散布规律:高原山地天气。
剖析上述三条不一样的变化规律各受什么要素的影响?2、展现沟通:经过发问的形式展现学生自学成就,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实质状况实时进行生生、师生沟通。
3、总结提高:在学生展现学习成就以后,实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影响天气的要素活动策略:本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气温的影响要素、降水的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来达成的,学生能够经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理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理全册教学反思本文档将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理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本教材共包含X个单元,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地球与地图2. 定位与地图3. 中国的方位和地理分区4. 世界地理5.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6. 中国的气候教学方法- 探究式研究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地理实地考察和调研,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探索能力。
- 讨论与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研究。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地理资料和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针对本教材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总结性评价:对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性评价,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和贡献度。
3. 实地考察评价:通过学生的实地考察报告和调研成果评估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成果。
教学反思经过本学期的地理上册地理课程教学,教师对以下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1.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2. 教学方法选择: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资源利用:是否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地理实地考察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 学生评价和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意见,并进行改进。
结语通过本次地理上册地理课程的教学反思,教师将继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以上为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理全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2023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综合复习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地理综合复习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会在经纬网上判读某点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低中高纬度和确定方向;在海陆分布图上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记忆各个大洲的分界线及所在的半球;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不同的山体部位,读出某地的海拔高度及相对高度,并会判读方向;在六大板块示意图上,认识六大板块及特别的板块,并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实例。
教学过程:对每局部内容的教学,都是学生先通过老师指导进行知识点总结,然后在掌握根本知识的情况下做题,并让学生对所做的题进行讲解,如:用到哪些知识点,怎么样来做
本节课的课容量比拟大,本来就是在学过的根底上进行复习总结,所以授课过程中对有些知识点只是一带而过,不需要细致讲解。
虽然整节课下来我的整体感觉不错,但是通过课下对学生的调查,有一小局部学生还是理解不透彻,尤其是经纬网和等高线都比拟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加上课堂效率不高,自己又不积极主动,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好学生已经早就会了,差学生再讲还是听不懂。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肯定严格要求中下等学生,最根本课堂上必须认真听并做好笔记,课下多催促记忆,以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影子从长一一短一一R。
4、五带的划分(结合课本P14图1. 19地区上的五带)(1)人们根据太阳的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23. 5° N - 23. 5° S)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 5°N —- 66. 5° N)为一北温带,北极圈以北(66. 5° N -一90°N)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 5°S 一- 66. 5° S)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66. 5° S —90°S)为一南寒带。
(四)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方法(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1千米I I数字式:1: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母越_大,比例尺越一小:分母越一小,比例尺越一大°(4)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一大,所表示的范围越—1丄,内容越_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方向(1)普通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一般为北方°(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记住课本P18图1.25 -些常用的图例)(五)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乖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特点(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一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特点:①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②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③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髙线地形图的判读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1)判断坡度陡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爬坡费力;(1) (2)(4) 山峰(山顶) 山脊山谷鞍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向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 ”表必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低凸脊)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高凸谷),有可能形成河流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形似马鞍陡崖等高线重叠,常用符号“ y ”表示地形类型海拔 地面起伏状况高原500米以上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500米以上 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200—500 米 地势起伏较大盆地与海拔没有直接关系 四周高,中间低平原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小(1)地形剖面图示以等高线地形图 为基础转绘成的。
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 形垂直剖面。
(2)优点: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 地面上沿某•方向地市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二、巩固练习1-2020年12月17日,我国“嫦娥五号”携带首批月球土壤样本成功返—口 ''SKF"八图判断,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时(坡 缓 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爬坡省力。
(2)判断地势高低。
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另外,还可以判读各地的海拔、相对高度和海洋的深浅。
(3)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⑸陡崖(六)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1、不同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特点(课本P27)平原•般用绿色表示2、地形剖面图A.地球公转至A 位置附近B.澳大利亚的小朋友正在度暑假读经纬网图,回答2〜3题。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C.张家界昼长夜短D.地球在顺时针公转2.有关图中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实地而积相等 B.丙、 丁两处图幅相等 C.甲、丙两处同处东半球D.乙、 丁两处同处北温带3.若不考虑地势起伏和海陆分布的影响, 某人从P 点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到达(__ 66 5° 乙丙"5-- 23.5°1 甲1丁PA. P 点B. P 点以北C. P 点以西D. P 点以东在一间暗室里,将一盏电灯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然后拨 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更替②四季变化③昼夜长短变化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B.③@C.①④D.②③ 5.此时图中卩地(A,可以淸晰看到北极星 B.正是夜幕深沉 C.处于中午太阳最髙时 D.位于晨昏线上6.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郑国渠长达150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自流灌溉系统,灌溉渭河以北农田。
2016年11日,郑国渠工程申遗成功,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下图示意郑国渠及其附近区域地形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各⑴地形部位:甲是,,乙是.(2)丙地与丁地相比,坡度较缓的是.(3)秦岭以北属于, (温度带),耕地类型为,粮食作物主要是(4)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郑国渠的流向。
(5)清在图中用斜线标出郑国渠可能自流灌溉的农田范围。
三、布置作业完成《面对面》中的好题随堂练在本节课复习过程中,能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原则,使学教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复习时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并关注其发展,达到 反思了预期的复习效果。
35° 32° 32° 灯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由高到低: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二)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原因:①自然因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②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内容、依据,①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②内容:在两亿年前, 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飘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依据:①大洲轮廓线的相似性(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②动物的相似性,③古老地层的相似性与连续性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売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比较活跃。
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一一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②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0(5)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①红海不断扩张、②地中海不断缩小、③阿尔卑斯山④喜马拉雅山、⑤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⑥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形成的原因二、巩固练习1、图1中M洲濒临的大洋是()A.北冰洋、大西洋B.印度洋、太平洋C.太平洋、北冰洋D.大西洋、印度洋图2是四个大洲轮廓图,读图完2——4题。
2、图中既濒临大西洋又瀕临印度洋的大洲是()一笔画五洲三笔配界A.甲B.乙C.丙D. T 图[3、甲、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C.白令海峡D. 土耳其海峡4、上面四个大洲中,没有被赤道穿过的是()A.甲B.乙C.丙D.T读图3,回答5—一7题。
5、图中代表太平洋板块的是()A A板块B B板块C C板块D D板块6、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板块形状固定不变B.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7、关于地中海面积的变化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缩小,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B.在缩小,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运动C,在扩大,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D.在扩大,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运动读图4,完成8—10题。
8、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非洲大西洋南美洲B、亚洲印度洋非洲C、南美洲大西洋非洲D、南美洲太平洋亚洲9、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的鸟B、各大洲动物进化的相似性C、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个整体。
D、海牛和鸵鸟都有长途迁徙的习惯10、按照“大陆漂移说”的观点,乙大洋的面积会()A、先扩大,后缩小B、不会改变C、先缩小,后扩大D、逐渐扩大读图5,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A.沙漠B.森林C.海洋D.河流1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13、下列四地中,最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A、①B、②C、③D、④14、读图6“世界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大洲)C (大洋)E (大洲)G (大洲)(2)数字①代表的运河是,它是亚洲和的分界线。
(3)数字②代表的运河是,它大大缩短了洋和洋之间的航程。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o (填图中字母)<5)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震带和地震带。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它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
三、布置作业完成《面对面》中的好题随堂练在本单元复习过程中,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教学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课堂中,能够做到精讲精练反思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课题天气与气候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 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4. 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5.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6. 懂得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7. 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