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浅谈民生---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民生形势和民生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一些阶段性特征在过去没有得到强调。
这些新的阶段性特点,是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体现。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并不比人民群众的生活更重要。
在2022届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上,贾庆林主席对民生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民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的重要观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得好,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反观一些国家社会不稳,正与民生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
2021年的今天困扰人们的民生问题有很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差距,消费,住房,中国股市,教育,就业,看病,社会保障,交通??一、物价上涨的速度能放缓吗?如何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当前,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2021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2021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2021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
在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中,人们感到东西贵了,钞票缩水了,资产贬值了。
物价问题牵动千家万户。
近一年来的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特别是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更重要的,物价的快速上涨,cpi突破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让公众的通胀预期大大增强,控制物价上涨、遏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遏制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而人民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样也离不开国家的富强,此时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解决了民生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那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老百姓投身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贵国国君可好?”齐国使者对赵太后最后才问本国国君大为不悦,赵太后说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故如次问。
”齐国使者听后颇是服气。
这实际上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原文如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实际上,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就会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表现如今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它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及动力。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
中国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民生问题还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矛盾。
现在人民依然面临着就医难,买房难,行路难,学生面临就业难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如今,2011年又百姓又面临许多问题与疑问,例如说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遗憾的话,楼市调控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效,可能是最大的遗憾之一。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浅谈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小组成员:钟慧君、凌晓宇、陈佳娜、徐锐冰、杨翔好、李刚、赖安、廖伟健、潘启浩、黎梓轩、严子麒(环境工程专业)一、活动目的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就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关于旅游服务业当今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不断衍生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式,使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展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成为区域和城市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旅游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旅游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型的服务业;狭义的旅游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旅游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
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中国的现代旅游产业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接待入境外国人的国际旅游为先导发展起来的。
20余年来,中国旅游业完成了从“事业接待型”到“企业经营型”的转变,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合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多,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一个规模巨大、产出水平较高,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
30余年来,中国新兴的旅游业相继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一是80年代以星级饭店大量兴建为代表的入境旅游接待高峰,二是90年代以大量旅行社的设立为代表的国内旅游服务高峰,三是2000年之后以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为高潮的发展高峰。
它们从不同阶段彰显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路径特点,并形成了以旅行社业为龙头,旅游住宿业、交通业、旅游景区、旅游管理组织共同发展的旅游业的五大基础部门。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是一个紧密相关的话题。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和住房三个方面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教育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然而,当前的教育问题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严重缺乏。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其次,高考制度对学生的压力过大。
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分而陷入了疲劳和焦虑的状态,忽略了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改进评价体系,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医疗是民生问题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当前的医疗问题依然具有严峻性和复杂性。
首先,基层医疗服务的不完善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些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简陋,医疗资源紧缺,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其次,医疗费用过高也困扰着人们。
很多患者因为无法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而被迫放弃治疗,甚至造成医疗负担过重的家庭。
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控制医疗费用,推行医疗保险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合理的医疗保障。
住房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住房资源短缺和房价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住房分配不公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人拥有多处住房资源,而一些人却无法解决温饱问题。
这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增加。
其次,高房价限制了年轻人的购房能力。
房价的高涨使得年轻人难以承受购房的压力,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解决住房问题,我们应该加大保障型住房的建设力度,优化住房分配机制,同时加强住房市场的调控,确保房价的稳定和合理。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而人民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样也离不开国家的富强,此时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解决了民生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那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老百姓投身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贵国国君可好?”齐国使者对赵太后最后才问本国国君大为不悦,赵太后说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故如次问。
”齐国使者听后颇是服气。
这实际上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原文如下:xx:“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实际上,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就会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表现如今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它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及动力。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
中国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民生问题还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矛盾。
现在人民依然面临着就医难,买房难,行路难,学生面临就业难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如今,2011年又百姓又面临许多问题与疑问,例如说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遗憾的话,楼市调控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效,可能是最大的遗憾之一。
浅谈民生问题与大学生就业
现代民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跟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时代更突出的显露出鉴于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的重要性。
对每一个国民而言,没有教育机会就不可能接受现代文明,也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甚至合格的劳动者;教育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正决定着每以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及生活质量,教育已成为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
同时,就业就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要让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而失业、就业不足或就业不充分,既是社会问题,更是家庭和个人的严重问题,失业带来的往往是家庭生活的危机和困境。
从教育看,它已经成为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胆子啊现实中,还存在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够、义务教育的福利性保障不够、受教育的机会尚不公平问题。
从就业看,现在,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800万人,需要再就业的人员500多万人,而乡村需要转移的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持续的。
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要重点解决好教育、就业等重要的民生问题。
一、纠正教育不公的几点对策:1、切实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
2、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
3、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
4、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缓解就业矛盾、调控收入差距的几点措施:1、积极扩大就业,缓解就业状况。
2、突显智力扶贫,扩宽就业门路。
3、打破垄断,减少行业收入差距。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总是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就业问题乃民生之本,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每一个老百姓都可以有份工作来保障温饱问题。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途径和意义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途径和意义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
一、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指国民的生活问题。
通常表现为包括衣食住行、上学就业、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种种问题。
民生问题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改革开放初期,最普遍的民生问题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这些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今天,人民群众对生活改善的新期待中,既有居民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社会安全的保障等迫切要求,也有对喝上干净的饮用水、呼吸上新鲜洁净的空气、享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和对整个社会和谐幸福等的迫切要求。
一句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要提高,生活质量也要提高。
尽管民生问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但其本质都是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能否得到实现的问题。
其本质不在于自然条件的优劣,而在于我们能否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方面的要求,有效地实现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并进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径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不仅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民生问题论文1200字
民生问题论文1200字篇一:民生问题论文浅谈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摘要:民生的主要内容减慢即减缓人民生活,它的地位对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
2021年温家宝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联席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的主要任务有九项,其中第六项就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要把保障和改善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千方百计拓展就业。
就业是关系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今年就业压力的确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再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着力点扶持建筑业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创新型技术创新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鼓励以创业撬动就业。
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人员郊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牧区、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
加强深化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统一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应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法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关键字:民生、大学生、就业、影响、措施正文:自2021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就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说。
说到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格外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的重要地位。
《报告》中说,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一、民生问题对大学生的干扰就两会所关注的移居国外住房问题来看,民生问题对大学生所冲击带来的影响主要就是就业难。
202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已经达到近年增长峰值,未来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保持规模相对稳定,就业严峻形势不容乐观。
有些代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非常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一下;三是等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浅谈影响和制约民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把解决民生问题贯穿于“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主题之中,抓紧抓实,抓细抓靠,这是摆在法院队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保民生是人民法院当前和今后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任务,各级法院应把民生问题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贯穿于审判工作始终,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笔者通过二十几年的审判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审判实践中关注民生,服务百姓,解决影响和制约民生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影响和制约民生问题的原因、形式及危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错综复杂,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着,利益不平衡,纠纷冲突多,加之诉讼收费标准的降低,大量的民间纠纷、社会矛盾也随之进入法院。
由于个别法院及干警对民生问题还存在着模糊认识问题,没有真正把民生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致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实现,矛盾日趋突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主观原因。
一是为民意识淡化。
由于个别司法干警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真正把百姓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有的根据自已的主观好恶来决定对当事人的态度,时常有辱骂、威胁、恐吓的现象。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和“冷、硬、横、冲、推”的现象在一些法院和部门还时常出现,致使有些案件久拖不决,久执不结,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导致司法远离了民众的信任,拉开了与人民的距离,成为让人民群众“听不懂、看不明,想不通”的怪物,成为冷漠、高傲、无人认同和接受的怪胎。
二是道德修养馈乏。
百行以德为首,尚德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然而,个别干警没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情操,思想境界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缺乏以人为本,“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执法理念,不能真正地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百姓的疾苦、冷暖漠不关心。
浅谈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会整体的、全面的和谐,而不是在某些局部领域和环节上实现和谐。
具体说来,应当努力追求和不断实现这样几个方面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目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主要不和谐现象:一、收入分配差距方面:首先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来继续扩大,再其次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有所拉开,最后一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收入远远高于公有制经济收入。
二、教育不公平方面:一个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原因之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之二是国家财政性投入不足,原因之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原因之四是教育政策不尽合理,原因之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三、卫生医疗保障方面: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等问题突出。
四、社会保障方面:劳动力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缺口大,就业困难;养老保障发展滞后,参保率低,覆盖面小。
五、环境保护方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发展呈“三高”即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
这些现象都经常可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到,收入差距的明显就不举例了。
比如教育不公平:城市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而乡村教育比较落后,重点大学中城市学生的比例普遍高于农村学生,越好的学校所占的比例差距越大;高考的地域差异:有些省份一本上线率是有些省份的五倍。
例如北京一本上线率为25%左右,而江西为10%左右,四川仅为5%左右。
医疗保障:医疗水平城市与农村差距明显,农村医疗机构水平较低,看不了大病,有了大病只能跑去大城市。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浅谈民生---从四个视角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莫过于民生问题了。
xx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贾庆林主席也作了关于民生问题的重点讲话,提出了“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的重要观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得好,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反观一些国家社会不稳,正与民生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
xx年的今天困扰人们的民生问题有很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差距,消费,住房,中国股市,教育,就业,看病,社会保障,交通??一、物价上涨的脚步能否慢下来?怎么防止明显通货膨胀?当前,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xx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xx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xx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
在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中,人们感到东西贵了,钞票缩水了,资产贬值了。
物价问题牵动千家万户。
近一年来的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特别是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更重要的,物价的快速上涨,CPI突破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让公众的通胀预期大大增强,控制物价上涨、遏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遏制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当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民生问题是指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方面。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当代社会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人们的幸福感和社会和谐。
首先,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的关键民生问题之一。
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方面,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滞后。
另一方面,过度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们面临着过大的学业压力,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此外,教育质量的不均衡也是当前教育问题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就业问题是影响当代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农民工待遇低下等问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医疗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民生难题。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但当前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使得一部分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医疗资源,社会忧病问题依然突出。
此外,医患关系问题也是一个困扰人民群众的严重问题。
此外,住房问题也是当前社会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中购房难、住房质量差、租房市场的乱象等问题日益凸显。
高房价、高租金使得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同时也减少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最后,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当前社会的民生热点问题之一。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虚假宣传、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频频出现,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社会对谣言满天飞的食品安全形势感到担忧。
民生问题研讨材料范文
民生问题研讨材料范文一、背景民生问题是指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研讨民生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讨内容1. 教育问题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提高人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负担过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政策、制度、资源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2. 医疗问题医疗是人民健康的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医疗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高昂、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保障人民健康。
3. 就业问题就业是人民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就业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压力大、就业保障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就业政策支持,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保障人民就业权益。
4. 住房问题住房是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住房存在一些问题,如房价高涨、住房条件差、住房保障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住房政策支持,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提高住房品质,保障人民住房权益。
5. 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水平不高、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资金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保障体系,增加保障资金投入。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古今中外的治国经验表明:谋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来,如住房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第一、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夙愿。
第二、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解决民生问题,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
第三,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而改善民生正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会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五,解决民生问题是树立良好干部作风的要求。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我国民生问题现状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话题。
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解决民生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首先,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教育质量不高是当前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教育资源在城市与农村、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许多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此外,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国际评估成绩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同时,应试教育的问题也无法忽视。
高考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
其次,医疗问题也是我国民生问题的热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的增多,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医疗资源过剩,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此外,医疗费用高昂、就医难、看病贵也是常见的问题。
患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才能得到合适的治疗。
因此,为了解决医疗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能力水平。
第三,就业问题一直牵动人心。
尽管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
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但他们往往面临着低薪、无保障的就业环境。
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一直存在。
虽然国家在推动创业、加强职业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但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政府应该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提高毕业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以减少就业压力。
最后,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民生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许多社会群体的保障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养老、医疗、失业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
浅谈关注民生
浅谈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那么什么是民生,为什么要关注民生,我来说两句。
一、什么是民生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
这样一来,由于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
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大致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
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我们常说的民生,一般是指狭义的民生。
它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
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
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二、为什么要关注民生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一直非常重视,这也是党成长壮大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传家宝。
当前,国家改革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只有重视民生才能确保社会稳定,才能给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良好环境,而为人民谋福祉恰恰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所以,转型之际必须更加重视民生。
但必须看到,由于国家底子薄、地缘广阔、历史欠账多,事关民生的一系列问题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要走相当长的路,如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1、关注民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大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民生问题的内容
民生问题的内容民生问题是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和利益的各种问题。
在一个社会中,保障民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这些问题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民生问题入手,探讨其对人民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第一个民生问题是就业问题。
就业是人民生活的基础,只有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人们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结构性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很多人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政府应该重视就业问题,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创业创新、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等手段,提高就业率,确保人民的就业需求得到满足。
第二个民生问题是教育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当前的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以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等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同时推动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第三个民生问题是医疗问题。
健康是人民的幸福之本,然而,目前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高昂、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扩大医疗资源的供给,降低医疗费用,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
此外,应该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改善人民的医疗保障和获得医疗服务的便利程度。
第四个民生问题是住房问题。
住房是人民的基本需求,但目前在某些地区住房价格过高,一些低收入群体无法负担得起房子。
政府应该加大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限制房价过快上涨,推动住房供应的稳定和增加。
同时,应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设,使得低收入群体也能够享受到合理的住房条件。
以上只是几个主要的民生问题的介绍和应对之策,实际上民生问题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问题也非常复杂。
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应该综合考虑人民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浅谈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浅谈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改善民生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关注重点。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改善民生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对社会发展稳定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第一,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
社会公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当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弱势群体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境地。
因此,改善民生是矫正社会不公平的必要手段,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改善民生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民生改善不仅仅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品质,更紧密地关联着经济发展的稳定和繁荣。
通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消费需求,促进民间投资,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改善民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和谐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的根本基础。
如今,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等,使得社会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
通过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救助力度,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降低社会矛盾的发生和激化的可能性,进而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四,改善民生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通过改善民生,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建设,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团体应该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确保改善民生的效果最大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改善民生的行动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总之,当前社会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从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还是人力资源素质等方面来看,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幸福和繁荣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院国导一班扶珊珊 20121548
浅谈当今社会的民生问题
论文摘要:民生问题是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
政府近年来如此关注民生是出于民生现状、政府管理创新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需要,其中蕴含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论文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管理创新;公民权利;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无疑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
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解读:新闻媒体主要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看政府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以及背后所隐藏的政府执政理念;社会学家从国家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分化的角度来解读政府为什么关注民生;经济学家主要对如何实现民生问题而献计献策。
本文将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民生问题作如下解读。
一、关注的原因分析
从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民
生问题的关注是空前的。
为什么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富裕了,蛋糕越做越大,政府要更关注民生问题?
1.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现状迫切需要政府改善。
这里从
基础民生领域来讲。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是提高人未来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基本途径。
教育公平属于机会公平,属于最基本的公平范畴。
社会学有个概念叫“代际转换”,是说下一代可以通过争取良好的教育改变本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代际转换”的途径并不十分畅通。
2.维护政治稳定的需要。
具体到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努
力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国,保持稳定的问题更加突出。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都谈到了稳定的重要性。
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成果巨大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一个是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公正性问题。
改革已经不能像初期那样使社会每个人都获利,反而有时是此消彼长。
3.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需要——从权威主义行政方式
到服务行政。
中国的现代化是依靠强大的国家启动和维护,政府要在社会稳定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
进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来加速市场化改革,这样就形成了权威主义的政府行政方式。
但是,在国家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腐败猖獗、国家能力弱化、收入分配严重不公、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冲击等等,这些决定了“新的权威主义”
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挑战及对策
今年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增加投入,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关注民生问题,毫无疑问,这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民生环境。
但是结合我国现状,政府在推行报告中的民生政策也会受到一些挑战。
1.挑战。
社会民生需求与政府供给的矛盾。
首先是民生需求与政府财政能力的矛盾。
随着人民民生需求的增多、水平的提高,政府的财政投入将受到重大考验。
其次是不均衡的民生需求与政府均衡供给的矛盾。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是多样的、不同层次的,而目前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只能从基础方面人手。
这样就出现了如何解决非弱势群体民生需求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不好同样影响着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政府推行统一的民生政策,能否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值得我们追踪调查。
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落后,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是“刺激一反映”式的,往往是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民生问题刺激到政府,政府再去关注它。
因此当前需要加速民生的制度建设。
经济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并不是“正相关”。
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过去政府经常强调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问题,但是,民生问题却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它不会随着发展而自然解决。
相反,它与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经济持续繁荣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环境很不协调。
因此我们不能仅用依靠发展经济的办法来解决民生问题,那么在现有的财力下,该如何最大程度地改善民生呢?
有学者提出了用市场的力量来解决民生问题。
事实证明,在经历了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之后,我们的民生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多少,反而矛盾却越来越突出。
现阶段民生问题集中表现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
这些问题是不能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的,要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来解决,这就涉及到公共财政分配、决策机制、管理体制等深层次问题。
2.对策。
这里先看美国政府如何解决住房问题。
几十
年来,针对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美国住房政策的重点就是照顾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政府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资助低收人家庭。
具体做法是,联邦政府把专项资金拨给地方公共住房管理部门,由地方以两种方式为低收人家庭提供住房资助:一种是为低收人家庭提供廉价的政府公寓住房;另一种是为他们提供租金补贴券,他们可以用来在私营房产市场上租房。
此外,政府鼓励私营机构参与,同时依靠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体系来支持相关政策,以实现为美国每一个家庭提供适当住宅的目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特点在于联邦政府投入大;有健全的金融体系;鼓励私营力量参与。
虽然我们同美国国情不同,但西方国家的成功之处我们应该可以借鉴和尝试。
如加大政府对基础民生的投入,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公共供给等。
为此,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对民生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小结:目前,民生问题已经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政治问题,政府对民生问题予以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持续下去,我国的民生状况也将有一个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