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解析
(完整word版)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2)简单离子的电子式:பைடு நூலகம்
①简单阳离子: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 +、Li +、Ca 2+、Al 3+等。②简单阴离子:书写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时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
化学键知识点
知识点一化学键的定义
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对定义的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结合成NH 4Cl的过程。
二、结构式:将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用短线表示,而反映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的式子叫做物质的结构式。单双三键分别用—、=、≡表示。
知识点五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1.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任何反应都必然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与物理变化的关系
②作用力的范围很小。当分子间距离为分子本身直径的4-5倍时候,作用力迅速减弱。③分子间作用力能量远远小于化学键。④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这种力使物质融化或汽化需要的能量越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对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2.改进的装置(如图1-2)。
高一必修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相互连接的力。
本文将对高一必修一化学课程中的化学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电荷相吸引而形成的键。
一般情况下,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包括:1. 通过电子转移形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2. 离子键通常是由离子晶体组成,具有高熔点和脆性。
3. 离子键的强度与离子电荷的大小有关,电荷越大,离子键越强。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指原子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键。
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特点包括:1. 通过电子共享形成,每个原子提供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2.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取决于共享的电子对数量。
3. 共价键的长度和强度与共享电子对的数量和原子大小有关。
三、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差异而形成的偏离电子密度的共价键。
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的特点包括:1. 电负性差异导致电子云偏离并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靠拢。
2. 极性共价键具有局部带电性,一部分原子带正电荷,另一部分原子带负电荷。
3. 极性共价键的极性程度取决于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和键长。
四、金属键金属键是指金属原子之间通过金属原子间离域电子形成的键。
金属键的特点包括:1. 原子间离域电子形成电子海,原子离域电子数较多。
2. 金属键具有高电导率、高热导率和高延展性等特点。
3. 金属键的强度与原子离域电子数有关。
五、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指非极性分子间由于诱导电荷产生的吸引力。
范德华力的特点包括:1. 范德华力是非常弱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影响气相和液相物质的性质。
2. 范德华力的强度与分子间的分布和形状有关。
3. 范德华力也可以是分子内部的力,如分子内的氢键。
总结起来,高一必修一化学课程中的化学键知识点包括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
高考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一、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在化学世界中,化学键就像是将原子们紧紧“黏合”在一起的神秘力量。
它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主要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大类。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
比如说,氯化钠(NaCl)的形成就是典型的离子键的例子。
钠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Na⁺);氯原子则容易获得一个电子,变成带负电的氯离子(Cl⁻)。
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由于静电作用相互吸引,就形成了离子键。
共价键则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比如氢气(H₂)分子中,两个氢原子各自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将两个氢原子紧紧“拉住”。
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当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原子时,形成的就是非极性共价键,像氧气(O₂)分子中的共价键。
而当共用电子对偏向某一方原子时,就形成了极性共价键,例如氯化氢(HCl)分子中的共价键。
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或合金中。
金属原子失去部分或全部外层电子,形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二、离子键的特点离子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没有方向性离子键的形成与离子的电荷分布有关,而离子的电荷分布通常是球形对称的,所以离子键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作用强度是相同的,没有特定的方向限制。
2、没有饱和性只要离子周围空间允许,它可以尽可能多地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并不存在饱和的问题。
离子键的强度通常用晶格能来衡量。
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也就越高。
三、共价键的特点与离子键不同,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方向性这是因为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在空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只有沿着特定的方向进行重叠,才能最大程度地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饱和性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是有限的,取决于该原子所能提供的未成对电子数目。
共价键的键参数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键长、键能和键角。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化学键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化学键1.化学键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类型:Ⅰ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Ⅱ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①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
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举例:HCl分子中的H-Cl键属于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
同种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等,成键电子对匀称地分布在两核之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
非极性键可存在于单质分子中(如H2中H-H键、O2中O=O键、N2中Nequiv;N键),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如C2H2中的C-C键)。
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Ⅲ 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
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2.化学反应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大部分盐(包括所有铵盐),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都是以离子键结合的,如AICI3不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
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酸,弱碱,少部分盐,非金属氢化物。
3)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3.物质中化学键的存在规律(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NaCl、Na2O 等。
复杂离子(原子团)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NH4Cl、NaOH等。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化学键(按章节归纳)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化学键(按章节归纳)本文档将按照《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章节归纳介绍化学键知识。
第一章化学键基础1.1 原子与离子的化学键1.1.1 金属键金属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元素之间,是通过金属原子的电子互相共享而形成的。
1.1.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强力勾连。
1.1.3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而互相吸引所形成的键。
1.2 化学键的强度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间距离的大小。
通过共价键组成的分子通常比离子键分子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融点。
第二章共价键和共价分子2.1 共价键简介2.1.1 共价键类型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2.1.2 共价键的特点电子互相共享而形成一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由两对电子形成,三共价键三对电子。
2.2 共价分子的成对电子成对电子指的是存在于化学键和孤对电子中的电子。
2.3 共价分子的构造共价分子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一个基本分子单位。
第三章分子离子共存的化学键3.1 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随着对原子尺寸的影响而改变。
3.2 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分子极性共价键是指化学键由电负性不同的两种非金属原子组成的共价键。
极性分子是由极性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
3.3 氢键氢键是指由一个非金属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第四章金属间的化学键4.1 金属元素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热传导性等物理性质的元素。
4.2 金属结构与金属键金属晶体具有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晶体结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4.3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原子混合而成的材料,其性质比单一金属材料更为优异。
该文档共介绍了化学键的基础知识、化学键的强度、共价分子、分子离子共存的化学键和金属间的化学键等方面,希望对您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原子之间是如何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的。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以及相关概念。
以下是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的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其中金属元素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负离子。
这种强烈电子吸引力导致正负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电子转移和强的静电引力。
碳酸钙(CaCO3)是一个典型的离子键化合物。
二、共价键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元素之间或非金属和金属元素之间。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分子。
根据电子共享的数量,共价键可以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氯气(Cl2)是由两个氯原子通过单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例子。
三、极性共价键在极性共价键中,电子不是均匀共享的。
其中一个原子会比另一个原子更吸引共享电子,导致极性分子的形成。
极性共价键的一个例子是氯化氢(HCl),其中氯原子比氢原子更吸引共享电子。
四、非极性共价键在非极性共价键中,电子的共享是均匀的,两个原子对共享电子的吸引力相等。
这导致形成非极性分子。
氢气(H2)是非极性共价键的一个例子。
五、金属键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元素之间。
金属元素以海洋模型的形式共享其外层电子,形成一个电子气,这是导致金属键的强大电子流动。
金属键通常用于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六、均匀性与多中心性共价键在某些情况下,共价键可能显示出均匀性或多中心性。
均匀性共价键是指电子在键中均匀分布,如苯分子(C6H6)。
多中心性共价键是指键中有多个原子参与电子共享,如硫酸根离子(SO4^2-)。
七、价电子和价电子对价电子是位于原子最外层能级的电子,这些电子决定了一个原子如何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
价电子对是共享或没有与其他原子共享的价电子。
根据价电子对的数量,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单键(一个共享电子对)、双键(两个共享电子对)和三键(三个共享电子对)。
化学高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键

化学高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键化学高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键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
而化学键作为物质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之一,在化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化学高一中的化学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键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第一部分:化学键基础知识1. 原子与分子: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在分子中负责连接原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
要理解化学键,首先需要了解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
2. 原子价电子及其规律:原子中的价电子是参与化学键形成的外层电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可以推断元素的价电子数,从而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键的倾向。
3. 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相互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共价键的长度、键能和键角等参数决定着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本节将介绍共价键的特点、分类及相关概念。
4. 离子键:离子键是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形成的。
离子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离子的电荷和尺寸。
小节将讨论离子键的形成、性质以及与共价键的区别。
第二部分:化学键的应用1. 化学键与物质性质: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共价键使得物质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而离子键使得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本节将通过实例说明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分子结构与功能: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功能。
例如,键角和键的长度可以影响分子的活性和稳定性。
本节将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反应活性。
3.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通过解释几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来说明化学键在反应中的断裂和形成。
第三部分:化学键的拓展应用1. 共价键的杂化:杂化理论是解释共价键性质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杂化的概念、杂化轨道的生成以及其对分子构型和键角的影响进行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共价键的性质和形成机制。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是化学物质中原子之间的相互连接,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化学键的形成涉及原子中的电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化学键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总结:1.电子共享键:电子共享是指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通常形成于两个原子中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进行重叠或混成的过程中。
共价键形成的分子通常稳定,并具有共享电子对的特点。
共价键的角度和长度可以由VSEPR理论和实验测定。
2.极性共价键:如果一个原子对共价键中的电子具有较高的电负性,那么它将吸引共享电子对更多,并形成一个偏离平衡位置的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会导致分子的非均匀电子密度分布,从而引起分子的极性。
3.离子键:离子键是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中。
金属原子通常失去外层电子成为阳离子,而非金属原子通常接受这些电子成为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较强,但易溶于极性溶剂。
4.金属键: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原子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它们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阳离子),而剩下的电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电子"海"。
金属离子通过这个"海"与周围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了金属键。
金属键通常很强,但易导电和易形变。
5.氢键:氢键是在氢原子与带有强电负性原子(如氮、氧、氟)的分子中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氢键是非共价键,其形成是由于氢原子与带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氢键通常较弱,但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在水分子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6.自由基键:自由基键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共价键,自由基是一个具有非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
自由基键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和自然过程(如DNA损伤和氧化反应)起重要作用。
7.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指非化学键或相互作用,包括静电作用力、诱导作用力和分散作用力。
这种力对于许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如分子间的吸引力、气体的压缩性和液体的表面张力。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化学键1.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一种能够保持两个或更多原子在一起的力。
原子通过形成化学键来组成分子和晶体。
化学键是原子间的一种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对的共享而形成的。
在共价键形成的过程中,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很小,因此电子对能够共享。
根据电子对的数目,共价键又可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3.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所形成的。
在离子键形成的过程中,金属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了正离子,非金属原子则得到了电子,形成了负离子,然后它们之间相互吸引形成了离子键。
4. 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而形成的。
在金属结构中,金属原子失去了部分外层电子,形成了阳离子,而剩余的电子云形成了一个共享电子云层,从而形成金属键。
5. 键的极性共价键中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导致了共价键的极性。
当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越大时,共价键的极性越大,同时在分子中会形成偶极矩。
6. 键的方向性金属键和离子键是无方向性的,而共价键是有方向性的,因为共价键形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原子间的空间排列。
7. 键能化学键的能量称为键能。
共价键的键能比较低,离子键的键能比较高。
金属键的键能介于共价键和离子键之间。
8. 键的长度原子间的距离称为键的长度。
不同种类的化学键的长度不同,离子键的键长最长,共价键次之,金属键的键长最短。
二、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可能的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2. 烷烃烷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碳氢化合物。
烷烃的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
烷烃按照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直链烷烃、支链烷烃和环烷烃。
3. 烯烃烯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烯烃按照双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1-烯烃和2-烯烃。
高中化学必修一4.4化学键-知识点

9、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比如: 。
10、一个原子中有几个可以共用的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例如,一个氧原子、氮原子和碳原子可以分别形成二、三、四个共价键,它们分别和氢原子结合成H20、NH3、CH4等共价分子。在化学上常用一条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比如:氯化氢分子:H-Cl,这种式子叫做结构式。
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来表示,例如: 。
4、需要掌握一些复杂离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离子
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过氧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
AB型:NaCl
AB型:CaO
AB2型:MgCl2
A2B型:Na2O
A2B2型:Na2O2
电子式
5、离子化合物一般都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硬度也较大。离子化合物受热熔化时可以导电,是因为离子键在高温下被破坏后可以自由运动;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也能导电,是由于水分子作用,离子键被破坏而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6、原子失去电子并形成正离子时,半径一般会变小;当原子获得电子并形成负离子时,半径一般会增大。
7、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仅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例如:水、乙醇、蔗糖等。
8、一种化合物,如果既有共价键,也有离子键,则属于离子化合物,比如NaOH,氢氧根中含有极性共价键,但氢氧根和钠离子是以离子键结合。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化学键。
1. 化学键的概念。
化学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连接,是维持化合物稳定性的基础。
化学键的形成通常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或共享来实现的。
2. 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
在离子键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两者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形成化学键。
3. 共价键。
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
在共价键中,原子间的电子对是共享的,形成了共价键。
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原子能够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
4. 金属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而形成的。
金属原子失去部分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这些电子形成了电子海,能够自由移动。
金属原子通过电子海相互连接,形成了金属键。
5. 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指在共价键中,由于原子对电子的亲和力不同而形成的一种共价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电子云被吸引到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周围,使得这个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另一个带有部分负电荷。
6. 共价键的性质。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长度可变、能量较大等特点。
共价键的方向性使得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长度可变性使得分子能够发生振动和转动,而共价键的能量较大则保证了分子的稳定性。
7. 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是指原子内层电子和外层电子重新组合形成的新轨道。
通过杂化,原子能够形成与共价键所需的轨道数目相符的轨道,从而更容易形成共价键。
8. 共价键的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可以用价键理论和轨道叠加理论来解释。
价键理论将共价键看作是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和原子间的吸引力之间的平衡,而轨道叠加理论则是通过原子轨道的叠加来解释共价键的形成。
9. 共价键的性质。
共价键的性质包括键长、键能、键角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从而揭示出共价键的本质和特点。
10. 共价键的多样性。
共价键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的性质和特点上。
不同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价电子数目、轨道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共价键的性质和多样性。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笔记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笔记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连接。
化学键是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中的基础,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高一化学中关于化学键的重要知识点。
1. 电子结构与化学键形成在探讨化学键之前,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电子结构。
原子由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原子通过和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来满足稳定的电子结构。
2. 共价键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形成的过程中,原子会共享价电子。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中电子的排布以及原子核的吸引力。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分别对应着两个、四个和六个电子的共享。
3. 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是指共价键中电子不均匀分布导致的极性现象。
当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较大时,电子更倾向于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靠近,形成带有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极性分子。
极性共价键在分子的性质和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4. 离子键离子键是指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正离子失去价电子,形成正电荷,而负离子获得价电子,形成负电荷。
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往往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中出现。
5.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化学键。
金属元素之间的价电子自由流动,在金属晶体中形成了金属离子的正电荷核心。
金属离子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了金属键。
金属键赋予了金属物质特殊的性质,如导电性和延展性。
6.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是原子轨道混合形成的新的轨道。
杂化轨道的形成是为了适应共价键和分子构型的形成。
常见的杂化轨道有sp杂化、sp²杂化和sp³杂化等。
杂化轨道的理论和应用对于解释分子几何构型和预测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7. 价键和非键共价键中的电子对被称为价电子对,而原子上没有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电子被称为非键电子对。
在某些分子中,非键电子对对分子的性质和反应有明显的影响。
高一上册化学键知识点归纳

高一上册化学键知识点归纳化学键是物质中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力,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在高一上册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几种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化合物中,两个原子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完成键的形成。
一般来说,金属离子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离子则会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这种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得它们产生一个稳定的化合物。
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
比如,氯化钠(NaCl)是一个经典的离子化合物,其由钠阳离子和氯阴离子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晶体结构。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来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以实现电子的稳定排布。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取决于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共价键常见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中。
例如,氧气(O2)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双共价键结合而成的。
由于共价键不涉及电荷转移,因此共价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导电性。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一种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来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中的原子不断地失去和获取电子,形成了一个电子云,所有的金属原子共享这个电子云。
这种电子云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金属键通常存在于金属元素或金属合金中。
例如,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其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了一个紧密排列的晶体结构。
四、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键,它主要存在于氢原子和高电负性(例如氧、氮和氟)原子之间。
在氢键中,氢原子成为一个极正电荷,与邻近的高电负性原子的静电作用形成键。
氢键在生物分子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DNA分子的稳定结构。
综上所述,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是高一上册化学课程中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的帮助。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化学键的性质与应用,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高一化学键知识点归纳

化学高一化学键知识点归纳高一化学键知识点归纳化学键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代表了不同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了解和掌握化学键的知识对于学习和理解化学的其他方面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高一化学键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电荷的相互吸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当一个原子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变成带电离子时,它与其他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离子键。
例如,氯原子与钠原子结合形成氯化钠结晶。
离子键在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特性上起着重要作用。
离子键的特点是高熔点和溶于水。
当离子键破裂时,它们会产生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上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当非金属原子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对时,它们会形成一个共价键。
例如,氧原子和氢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形成水分子。
共价键可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如果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均匀分布,形成无电荷区域,则为非极性共价键。
如果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云不均匀分布,形成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区域,则为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的特点是低熔点和常见于非金属化合物。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它们代表着在两个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的数量。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中的原子不断移动并形成电子云,而这些电子云对金属原子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就形成了金属键。
金属键的特征是导电性好、热传导性好和延展性强。
金属键的形成使金属具有金属的特性,如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四、氢键氢键是通过氢原子与较电负性的元素如氧、氮、氟等形成的化学键。
氢键的特点是强度较弱,同时是分子间作用力中最重要的一种。
氢键的存在对于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水分子中的氢键使水具有特殊的性质,如高沸点和表面张力。
五、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是由于化学键的形成而导致的原子轨道的重新组合。
杂化轨道的形成使原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
杂化轨道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于了解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强烈吸引力,它将原子或离子结合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的存在是物质稳定性的基础。
1.2 化学键的分类化学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形成的键。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键,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
二、离子键2.1 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在一起。
2.2 离子键的特点高熔点和沸点:由于离子键的强度较大,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沸点。
导电性: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因此离子化合物具有导电性。
易溶于水:许多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因为水分子可以有效地分离和稳定离子。
2.3 离子键的实例NaCl(氯化钠):钠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氯获得一个电子形成Cl⁻,两者通过离子键结合。
CaCO₃(碳酸钙):钙失去两个电子形成Ca²⁺,碳酸根离子(CO₃²⁻)通过离子键与钙离子结合。
三、共价键3.1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通常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实现电子的稳定配置。
3.2 共价键的类型单键:共享一对电子,如H₂(氢气)。
双键:共享两对电子,如O₂(氧气)。
三键:共享三对电子,如N₂(氮气)。
3.3 共价键的特点方向性:共价键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几何结构。
饱和性:每个原子能形成的共价键数量有限,取决于其未成对电子的数量。
极性:根据共享电子对的偏移情况,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4 共价键的实例H₂O(水):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
CO₂(二氧化碳):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通过双键结合,形成线性分子。
高一总结化学键的知识点

高一总结化学键的知识点高一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其中之一就是化学键。
这是理解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基础,因此是高中化学的关键。
1.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指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用于将原子组合成分子、晶体和化合物。
化学键形成时,原子通过共用、转移或共享电子来达到最稳定的电子构型。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共价键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适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共价键通常形成于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区域,这样的重叠使得电子能量更低,也更加稳定。
根据电子云的重叠程度,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中,两个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双键中,两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三键中,两个原子共享三个电子对。
3.离子键离子键形成于电子的转移。
它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通常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由于电静力吸引,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形成了电荷吸引力,从而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极其强大的结合力和高熔点。
4.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特殊化学键,其特点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共用自由电子形成了电子海。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因为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此外,金属键还赋予了金属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5.键的极性在共价键中,由于不同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共享的电子对可能会倾向于一个原子。
这种不均匀共享会导致键的极性。
极性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种类型。
在非极性键中,电子对平均地共享在两个原子之间;在极性键中,电子对更倾向于一个原子,导致一个原子部分带正电,另一个原子部分带负电。
6.键的长度和强度化学键的长度取决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电子云的重叠程度。
一般来说,共价键比离子键和金属键要短。
强度方面,离子键最强,金属键次之,共价键最弱。
7.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反应中,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决定反应类型和速率的重要因素。
断裂键需要输入能量,形成键则会释放能量。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形成的键,用于连接原子或分子。
它在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基础。
以下是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形成的。
在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以离子键相连,具有高熔点和脆性。
1. 电离能与电子亲和能金属离子的电离能较低,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能,更容易获取电子形成负离子。
2.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是离子在晶体中静止状态下的半径。
通常,阳离子的半径较小,阴离子的半径较大。
离子半径之间的差异会影响离子键的稳定性。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同或不同原子间的电子对之间的共享而形成的。
共价键通常形成于非金属之间,常见的共价键有单键、双键和三键。
1. 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共价键的形成需要原子轨道之间的重叠。
sigma(σ)键是轴向重叠,pi(π)键则是平行重叠。
2. 价电子的数目和结构共价键的强度和键长取决于参与共享的价电子对数量。
较多的价电子对会导致较强的键和较短的键长。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中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金属键通常在金属元素间形成,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
1. 金属晶格金属结构由正离子构成的离子晶格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海构成。
正离子在离子晶格中排列有序。
2. 电子的流动性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自由地在金属结构中移动,形成电流和热传导。
四、氢键氢键是由含有氢原子的化合物与带有较电负性的原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形成的键。
氢键在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氢键的形成条件氢键的形成需要一个氢原子,一个带电负的原子(通常是氧、氮或氟)和一个可供氢作电子给体的基团。
2. 氢键的稳定性氢键比较强,但相对于共价和离子键而言,仍较弱。
所以氢键在许多化合物中都可以形成和断裂。
以上是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及典例解析)

[目标导航] 1.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认识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一、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4)存在:离子化合物。
(5)表示:电子式:如NaClMgCl2NaOH2.离子化合物(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形成过程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如:原子:NaNa×、Mg×Mg×、;阳离子:Na+Na+、Mg2+Mg2+;阴离子:、。
①形成过程:提醒NH4Cl是离子化合物而不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是,而不是。
议一议(1)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吗?(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吗?答案(1)不一定。
一般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但也可能生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
(2)不一定。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除含有离子键外还含有O—H共价键。
二、共价键及其表示方法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4)存在①非金属单质(除稀有气体),如H2、O2、N2、O3。
①共价化合物,如CO2、HCl、H2SO4、SiO2。
①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a2O2、Na2CO3、NH4Cl。
(5)分类(6)表示:①电子式:如HCl、H2H··H、H2O;①结构式:如N2N≡N、HCl H—Cl、CO2O===C===O。
2.共价化合物(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解析

化学键【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例如Na 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要点二、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及练习(2篇)

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及练习(2篇)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第一篇)一、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 定义: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或转移电子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它是维持分子或晶体结构稳定的基本力量。
2. 类型:离子键: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例如,NaCl中的Na⁺和Cl⁻。
共价键:通过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例如,H₂中的HH键。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自由电子海模型形成的化学键。
例如,Fe中的金属键。
范德华力:分子间较弱的相互作用,包括色散力、取向力和诱导力。
二、离子键1. 形成条件:通常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2. 特点:高熔点和沸点。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
硬而脆。
3. 实例:NaCl(氯化钠):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Cl获得一个电子形成Cl⁻。
MgO(氧化镁):Mg失去两个电子形成Mg²⁺,O 获得两个电子形成O²⁻。
三、共价键1. 形成条件: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原子之间。
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的电子配置。
单键:一对共用电子对。
例如,H₂中的HH键。
双键:两对共用电子对。
例如,O₂中的O=O键。
三键:三对共用电子对。
例如,N₂中的N≡N键。
3. 极性共价键:当两个不同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
例如,HCl中的HCl键。
4. 特点:熔点和沸点较低。
不导电。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四、金属键1. 形成条件:发生在金属原子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自由电子在金属阳离子间流动。
高导电性和导热性。
延展性和可塑性。
熔点较高。
3. 实例:Cu(铜):Cu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Cu⁺,自由电子在Cu⁺间流动。
五、范德华力1. 类型:色散力:瞬时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稀有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取向力:永久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HCl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键【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例如Na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要点二、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
我们把这种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2.成键元素:一般存在于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
要点诠释: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如AlCl3)之间也存在共价键||。
3.成键粒子:原子||。
4.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对成键原子的电性作用||。
5.成键条件: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均未达到饱和状态||,相互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共价键||。
6.成键原因:一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能达到饱和||,由不稳定变得稳定;二是两原子核都吸引共用电子对||,使之处于平衡状态;三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后||,体系总能量降低||。
7.共价键的形成过程:8.共价键的存在:(1)共价化合物分子(包括SiO2这样的物质)内存在共价键||。
(2)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的分子(包括C、Si这样的物质)里存在共价键||。
(3)SO42-、HCO3-、MnO4-、NH4+、OH-、O22-等原子团里存在共价键||。
9.共价键的分类:共价键根据成键的性质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1)极性键: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
存在范围: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根、氢氧根、有机化合物||。
(2)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存在范围: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及某些化合物中||,如H2、N2、O2、H2O2中的O-O键、Na2O2中的O-O键||。
要点诠释:①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实质相同||,都属于电性作用||。
成键原因都是原子||,都有使自身的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状态的趋势||。
②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因此稀有气体分子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内不形成化学键||。
要点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1.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CaCl2、KOH、CaO等||。
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强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2.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如:HCl、H2O、CH4、NH3、CO2等||。
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的种类实例非金属单质无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单原子分子)He、Ne非极性共价键O=O、Cl—Cl、H—H共价化合物只有极性键H2O、CO2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H2O2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要点诠释: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NaOH、Na2O2)||,也可以只含非金属元素(NH4Cl)||,即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②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无离子键||,即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要点四、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1)化学键是“相邻”离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物质内不相邻的离子或原子间也有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化学键;(2)化学键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谓“强烈”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即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电子的得失||。
2.种类: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是反应物中的原子重新组合为产物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即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要点五、电子式的书写要点诠释: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表示这些化学反应的实质||,引入了电子式||,即由元素符号和用于表示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或“×”组成的式子||。
1.各种粒子的电子式的书写:(1)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2)简单离子的电子式:①简单阳离子: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Li+、Ca2+、Al3+等||。
②简单阴离子:书写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时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氟离子电子式为:③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
例如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3)部分化合物的电子式:①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如:||。
②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如:2.用电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要点诠释: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的注意事项①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
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而共价化合物不能标||。
②这种表示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式子||,类似于化学方程式||,因此||,它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但是||,用于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一般用“→”而不用“=”||。
③不是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电子的得失||,如NH4+与Cl-结合成NH4Cl的过程||。
要点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除了分子内相邻的原子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外||,分子与分子之间也存在着弱的相互作用而使分子聚集在一起||,这种作用叫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一般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越高||。
有三种元素即F、O、N由于本身原子半径小且获得电子的能力很强||,所以||,它们不仅能使与H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强烈的偏向自己||,还对其它H2O、NH3、HF等分子中的H原子有较强的作用(比通常分子间的作用强不少||,但比化学键弱得多)||,这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叫氢键||。
如下图所示||,虚线代表分子间的氢键||。
要点诠释:⑴氢键属于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⑵氢键只存在于F、O、N三种元素与H元素间;⑶由于氢键的作用||,使HF、H2O、NH3的熔点沸点比同族元素形成的相似化合的熔点、沸点高出许多||。
【典型例题】类型一:离子键、共价键例1、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Na2O2B.H2O2 C.MgCl2D.HCl【思路点拨】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肯定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并不是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含有共价键||,进一步排除就可做对本题||。
【答案】A【解析】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H2O2不含离子键||,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MgCl2只含离子键;HCl只含共价键||。
【总结升华】可先写出电子式||,再判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
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相同的是( )A.NaCl和HNO3B.H2O和NH3C.CaCl2和NaCl D.H2S和Na2S【答案】AD【变式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离子键B.一定是共价键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变式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是( )A.MgF2 B.N2 C.CO2 D.Na2O【答案】B【变式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答案】D【解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此X是C||,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W 与X同主族||,W是Si||,短周期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因此Z为Mg.A、Mg和Si、C和O同周期||,C和Si同主族||,同周期自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r(Mg)>r(Si)>r(C)>r(O)||,故A错误;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MgO、SiO2||,MgO中含有离子键||,SiO2中含有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B错误;C、C和Si同主族||,非金属性C>Si||,因此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故C错误;D、非金属性O>Si||,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H2O的热稳定性大于SiH4||,故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