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及特点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及特点1.生理发展:儿童在生理上会经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增长。
他们的身体系统也会逐渐发育成熟,如呼吸、消化、循环和神经系统等。
此外,他们的感官功能也会逐渐发展,如视力、听力、触觉和味觉等。
2.情感发展:儿童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情感的种类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上。
初期,他们的情感主要是对亲近人的依赖和关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感受到更多的复杂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等。
同时,他们也会逐渐学会通过语言和行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他们从初期的感知觉察,逐渐进入到了操作推理的阶段。
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发展出对事物的分类、比较和归纳等能力。
同时,他们也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语言和符号等方式来表达和交流。
4.社交发展:儿童的社交发展主要体现在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中。
在早期阶段,他们主要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逐渐具备了与他人以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
同时,也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
5.幼儿特点:儿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好奇心旺盛:儿童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学习能力强:儿童在早期阶段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能够快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运动:儿童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运动需求,需要多样化的运动和体验。
-喜欢模仿:儿童在学习和社交中经常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习和表达自己。
-想象力丰富:儿童善于利用想象力来创造游戏和故事情节,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总的来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是一个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对于父母和教育者来说,了解和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可以更好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形成和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身体和心智都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生理发展在小学期间,儿童的生理发展进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
他们的身高、体重、内脏器官等都在快速增长和发育,但相对于幼儿期,速度会减缓。
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较高的代谢率和充沛的精力,在体育运动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活力和耐力。
另外,小学生的卫生习惯逐渐形成和规范。
他们在洗手、刷牙、穿衣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问题,小学生开始有一些认知,能较好地理解并执行相关的防病、保健行为。
二、认知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一环。
他们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推理和思考。
同时,他们对于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探索和解决。
此外,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更容易集中精力和记忆信息。
在学业方面,小学生开始接触正规的教育课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他们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开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发展在情感方面,小学生经历了从家庭关系向社会关系逐步转变的过程。
他们逐渐脱离父母的保护,开始与其他同龄人建立起密切的友谊关系。
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情感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和复杂性,他们更加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对善恶、公正与否有了初步的认知,并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意愿去行动。
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四、社交发展小学生社交发展的特点是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他们会结交新的朋友,学习合作与竞争,培养合群和社交技巧。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二)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二)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认知发展的特点1.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在小学生入学之初,小学生的感知觉已充分发展,具体表现在:听觉和视觉十分敏锐,能准确地辨别事物的颜色形状;味觉、嗅觉和触觉也较为发达。
感知觉的发展为个体的进行学习提供了保障。
在儿童期,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迅速,其感知的准确性和系统性都不断提高。
2.注意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
一般说来,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小学生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听课时,眼、耳、手、脑的配合往往不够,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不强,听讲和记笔记不能同时进行。
3.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2)观察缺乏精确性(3)观察缺乏顺序性(4)观察缺乏深刻性4.记忆的发展特点(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5.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增强(2)想象更富于现实性(3)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6.思维发展的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7.言语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一年级新生以对话言语占主导地位,二、三年级学生的独白言语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提升,并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2)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阅读发展不平衡,个体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女生优于男生的状态。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会默读,至五年级达到高峰。
(3)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从口头造句、看图讲话开始,在小学中年级以后才能进入独立写作阶段,写作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小学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小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的详细描述。
一、身体特点与发展规律1. 快速生长发育: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身高体重都会快速增长。
此时,他们的骨骼、肌肉和脏器等器官也在迅速发展。
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运动发展与协调能力提升:小学生对各种运动和体育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运动机能逐渐发展和提升。
他们在跑、跳、投、接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协调能力和灵敏度。
3. 运动保健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与日常的运动密切相关。
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因此,鼓励小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体育锻炼活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1. 学业认知能力逐渐提升:小学生进入学校后,开始接受系统的学习。
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学科的技能,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小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对外界的好奇心强烈: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广泛接触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人和环境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渴望从各种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和探索来满足好奇心。
3. 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的形成: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并初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班级和家庭中的地位,并注重自尊心的建立。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4. 情感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小学生的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更加关注与同伴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出现友谊和亲密关系。
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教育与发展规律1. 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小学生需要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通过学校的教学来扩展知识面。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是指儿童在小学阶段,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特点以及遵循的规律。
了解和研究这些特点与规律对于家长、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四个方面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身体方面,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
他们的身高、体重以及骨骼肌肉都会得到很大的增长。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显著提升,他们会更具体地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
但同时,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还比较初级,需要通过多次的实践和锻炼来提高。
此外,儿童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也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抵抗力增强,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在认知方面,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他们开始学习逻辑思考,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小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开始具备一定的概念和常识。
此外,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在不断提高,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有限,对复杂的问题处理和深入的抽象思维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情感方面,小学生的情感逐渐稳定,但情绪波动仍然明显。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不稳定和易怒等表现。
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变得更重要,他们开始追求同伴的认同和友谊。
这个时期的友谊关系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和教师应给予积极的指导与引导。
在社会方面,小学生开始从人际关系中学会合作和竞争。
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分享与关心他人的感受,和同伴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同时,小学生也会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例如在学业和体育方面。
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和教育对于塑造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教师资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资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一、身体发展特点1、身高体重快速增长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身高和体重会经历显著的增长。
尤其是在中高年级,他们的身体仿佛被注入了成长的“加速剂”。
这种快速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
2、骨骼肌肉发育不成熟小学生的骨骼还比较柔软,骨化尚未完成,肌肉力量相对较弱。
因此,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同时,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容易导致脊柱弯曲等问题。
3、运动协调能力逐步提高虽然小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不如成年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的练习,他们的动作会越来越熟练和准确。
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可能在跳绳时会显得笨拙,但到了高年级,就能轻松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跳绳动作。
4、视力听力易受影响这个时期的孩子,眼睛和耳朵还在发育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正确的读写姿势等都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而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或生活,可能会影响听力的正常发展。
二、心理发展特点1、感知觉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
他们往往更容易通过直接的观察和接触来认识事物。
在低年级,他们对颜色、形状、声音等较为敏感,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感知能力会更加精细和准确。
2、注意力特点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容易被周围的新鲜事物所吸引。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约在 15 20 分钟左右,而高年级学生能够逐渐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3、记忆力发展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但理解记忆能力相对较弱。
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理解记忆的能力会逐渐提高。
4、思维发展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低年级,他们更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来思考问题,而到了中高年级,开始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公斤。
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
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
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
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
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第四章学习心理第六节小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与规律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聚焦:•1、本节知识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之一,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小学生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是考查重点,小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需要考生理解,一般渗透在主观题中进行考查。
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小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一)小学生身体开展的特点1、骨骼•2、肌肉3、神经系统•4、心脏和呼吸系统教育知识与能力•(二)小学生心理开展的特点1、认知开展的特点•(1)感知觉的开展特点在小学生入学之初,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充分开展。
在儿童期,小学生的感知觉开展迅速,其感知的准确性和系统性都不断提高。
教育知识与能力在儿童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开展而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A注意B感知觉•C思维D记忆•解析:B。
小学生的感知觉开展迅速,为个体进行学习提供了保障。
教育知识与能力(2)注意的开展特点•有意注意逐渐开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教育知识与能力(3)观察力的开展特点•观察目的性较差观察缺乏精确性•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缺乏深刻性•(4)记忆的开展特点有意记忆逐渐增强•意义记忆迅速开展教育知识与能力 •(5)想象力开展的特点有意想象增强 •想象更富于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6)思维开展的特点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小学三、四年级是小学生思维开展的质变时期。
•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教育知识与能力 •(7)皮亚杰认知开展阶段心理开展的本质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周围的环境到达平衡的过程。
•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 激的影响。
• 儿童心理开展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0 — 2岁)• B 、前运算阶段(2-7岁)• C 、具体运算阶段(7岁T1岁)• D 、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教育知识与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开展册段论开展成就(1)客体永恒性.即当某•物体从儿极视野 中消失时,儿依包遵该物体仍然存在(2)目标定向行为.他通过在近■容器玩凡“ 图式.用常规方式处理玩具(I)动作图式符叼化 即步或和使用字词、 手势.怀记、想软节符号的能力(2)通音迅猛鞋展 掌握了一定的逻轴运算修力.但汇算 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运算指内部 的智力或掾作)思惟不依幡T •具体的可惠知的驻物. 可通过假设推理来皖答问题. (I)假设演绎推理(2)的仆期自我中心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生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有:•思维具有守恒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知识分享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1、顺序性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一>具体形象一>抽象一>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
(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教育启示: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1、无意学习。
(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一般规律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一般规律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出题种类:单项选择、简答】(一)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发展的次序性,顺序渐进地促使学生身心的发展身心发展次序:小孩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停的过程。
如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二)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一样的年纪阶段表现身世心发展不一样的整体特色及主要矛盾,面对着不一样的发展任务。
所以,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纪特色和主要矛盾。
(三)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讨教育要抓住重点期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表此刻两个方面:第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一样年纪阶段变化是不均衡的。
比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顶峰期。
其次是不一样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
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想成熟在后,感情成熟则更晚。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育全面和睦发展的人互补性反应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构成部分的互相关系。
它第一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术受损甚至缺失后,可经过其余方面的超凡发挥获得赔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拥有互补性。
(五)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别性,做到因材施教年青一代在兴趣、喜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别,教育工作应当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别,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快速地确实地提升。
2015上真题】1.小孩身心发展拥有显然的差别性,这特色决定了教育工作要()A.按照渐进B.因材施教C.教课相长D.求同存异答案:B2014下真题】1.小孩发展是一个连续不停的过程,不一样年纪阶段表现出不一样的特色,小孩发展的阶段性特色决定了教育工作要()A.顺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重点期答案:B。
教师资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资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指学龄前后期(6-12岁)儿童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一些重要观点:一、身体发展:1.生长迅速:小学生期间,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会有显著的增长,但是相对于学龄前期,生长速度会稍微放慢一些。
2.运动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跑、跳、爬等基本的运动能力,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运动技能,例如骑自行车、游泳等。
二、认知发展:1.逻辑思维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理解、判断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2.注意力与记忆: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显著改善,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趣和投入。
三、社交与情感发展:1.同伴关系:小学生对同伴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开始通过游戏、互动与同伴建立密切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2.情绪管理:小学生的情绪持续时间变长,他们逐渐掌握了适当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技巧,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四、道德与价值观发展:1.规则意识:小学生开始形成规则和道德的概念,能够理解社会规则,遵守纪律,并学会区分正误。
2.接受社会化:小学生开展了对社会和文化习俗的学习,开始了解和接受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
五、自我认知与发展:1.自我概念:小学生开始形成与自我相关的认知,能够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特点,并开始塑造自己的身份。
2.动机与目标:小学生逐渐具备目标设定和追求的动机,能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动设定目标,并付诸行动。
以上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些重要特点。
教师应当了解并关注这些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

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2.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
3.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4.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5.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七章 身心发展特点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 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 展的各种因素
小结: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制约条件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案例分析
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
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 “智育测验”的事件屡有发生。 家住老西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 生惯养,并由外祖父母领管,因女儿未进过托儿所和幼儿园, 刚进校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有着一种难以言 表的好奇感,加上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 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 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试。”
{ 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能力的
发展
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 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 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 质特征。 2.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需 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3.记忆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使记忆系统化。
“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 “威武不能屈”
教育意义
教育需要非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
生自身的积极活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
4.学校教育及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 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 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 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小学生身心发展笔记摘抄(3篇)

第1篇引言小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身心发展迅速,个体在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以下是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些关键点的摘抄和总结。
一、生理发展1. 身高体重增长: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2. 神经系统发展:大脑发育迅速,神经系统功能增强,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3. 骨骼肌肉发展:骨骼逐渐成熟,肌肉力量增强,身体协调性提高。
4. 内分泌系统变化:性激素水平开始上升,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二、心理发展1. 自我意识增强: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我形象和评价有更高的要求。
2. 情感发展:情感更加丰富,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 认知发展:思维能力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开始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 道德发展:道德观念逐渐形成,开始关注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
三、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感知觉能力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都有所增强。
2. 思维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3. 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词汇量增加,语法结构逐渐完善。
4. 想象力发展:想象力丰富,喜欢通过故事、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社会性发展1.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逐渐成为小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竞争。
2. 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对小学生的影响仍然很大,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
3. 学校生活:学校成为小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学会遵守学校纪律,适应学校生活。
4. 社会责任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五、教育建议1. 关注生理发展:保证营养均衡,鼓励户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关注心理健康,培养乐观、自信、勇敢的品质。
3. 发展认知能力:注重思维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是儿童时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6-9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比较平稳,而10岁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5-7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
此时,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无机成分少,骨骼弹性大但硬度小。
肌肉在逐渐发育,但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呈现出阶段性。
6岁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快速、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7-8岁,大脑继续发育,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数量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
总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
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1.生长曲线儿童身体发育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生长曲线。
通常,婴幼儿期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体重和身长迅速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直到青春期达到身高的极限。
2.个体差异儿童身体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儿童在同一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和生长速度上会有所不同。
这主要受到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有时候,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增长会出现停滞或缓慢增长的情况,这通常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和健康状况。
3.体能发展儿童身体发育还伴随着体能的增强和发展。
儿童从新生儿期到青少年期,逐渐掌握和发展了各种运动技能,如翻身、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投掷等。
儿童的体能发展对于身体功能的均衡发展以及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感知与认知发展儿童在感知和认知方面有着显著的进步。
从婴幼儿期开始,儿童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对其产生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觉对比力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开始能够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
同时,儿童逐渐发展了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抽象思维。
2.社会认同与人际关系发展儿童逐渐发展出对自己的认同感。
在幼儿期,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积极探索自我特点和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形成了对自己的一种独立而积极的认同,同时也逐渐建立起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儿童对于与父母、兄弟姐妹、同伴等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形成了不同的感情和态度。
3.情绪与心理发展儿童在情绪和心理方面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从婴幼儿期开始,儿童的情绪表达主要通过哭泣、笑和表情等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能够辨别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学会调节情绪。
同时,儿童逐渐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情绪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并能够处理和解决一些情绪问题。
综上所述,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
儿童身体发展遵循一定的生长曲线,存在个体差异,伴随着体能的增强和发展。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指的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
1. 生理发展:儿童身体的生理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从爬行到站立、行走等。
儿童的生理发展也包括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变化。
2. 认知发展: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有着特定的发展规律。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感知运动期到形象操作期再到具体操作期和抽象逻辑期。
3. 语言发展: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也有着明显的特征。
他们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开始,逐渐学会单词、语法和语义。
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式因个体而异,但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4. 社会情感发展: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初期,儿童主要以父母为中心,逐渐开始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和合作。
他们逐渐发展出对他人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表达能力。
5. 心理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具备了更高级别的思维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6. 游戏和想象力的发展: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游戏和想象力的表达,促进了他们的社交、认知和情感发展。
这是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之一。
这些规律和特征是根据大量的研究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帮助父母、教育者和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
规律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一、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7岁至11〜12岁。
童年期的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
小学生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厘米。
从发育时间上来看,女生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均比男生提早1〜2年。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认知发展的特点
(1)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在小学生入学之初,小学生的感知觉已充分发展,具体表现在:听觉和视觉十分敏锐,能准确地辨别事物的颜色形状;味觉、嗅觉和触觉也较为发达。
感知觉的发展为个体的进行学习提供了保障。
在儿童期,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迅速,其感知的准确性和系统性都不断提高。
(2)注意的发展特点
核心考点
①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②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③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④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3)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①观察的目的性较差②观察缺乏精确性③观察缺乏顺序性④观察缺乏深刻性
(4)记忆的发展特点
①有意记忆逐渐增强②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5)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①有意想象增强②想象更富于现实性③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6)思维发展的特点
①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②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2.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2)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