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许多有志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士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教育要遵循这些规律。
2、心理学基础知识(1)认知发展理论: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
(2)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应用。
(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3、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如何进行教育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
4、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运用。
(4)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要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二、综合素质1、职业理念(1)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要求。
(2)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
(3)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法律法规(1)主要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合法权益和应尽的责任。
(3)学生的权利保护:了解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等权利,以及如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教师要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学校管理的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原则: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7.效益型原则8.动态性原则方法:1.行政管理原则 2.法律原则 3.思想教育原则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学校组织结构的主要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信访、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档、报表统计)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管理、课程资源管理)3.政教处(德育思想政治)4.总务处(后勤提供经费物质保障)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6.年级组…(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由来:《孟子尽心上》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活动中介)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4.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5.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a.继承性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 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人口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按作用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计划性)隐性功能(非预期的)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的发展:1.)2.原始社会a.具有一定的目的性b.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c.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没有文字和书本d.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e.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贫乏f.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没有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2.古代教育`奴隶社会中国夏朝——痒序校西周——国学乡学“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埃及宗教教育古希腊斯巴达——尚武教育雅典——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春秋战国——官学衰私学兴显学盛行隋唐——实行分科教学科举制宋朝——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清朝——学堂中体西用1905废除科举}西方教会学校骑士学校特点: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6.宗教性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校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学的发展萌芽阶段中国《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道家道法自然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昆体良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况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创立阶段培根——实验科学家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归纳法”特点: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儿童本位教育观康德——最终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施的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育原则(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经验活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陶行知——人民教育家《中国教育改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著作}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赞可夫——《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效果使学生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性教育理论五条教学原则 a.高难度 B.高速度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理解学习过程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布鲁纳——美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德创立范例教学理论皮亚杰——瑞士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c.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舒尔茨人力资源理论)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决定着受教育权c.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人才)b.教育促进民主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a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b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c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a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4.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点1.教育学理论: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2.教育学派:彼得森教育学派、维果茨基教育学派、弗洛伊德教育学派等。
3.儿童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4.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点1.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等。
2.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
3.评价与考核: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考试与非考试评价等。
4.课堂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行为管理等。
三、学科知识点1.语文: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写作表达能力培养等。
2.数学:数字概念与运算、几何图形、逻辑思维等。
3.英语:基础词汇与语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等。
4.科学:科学知识体系、实验与观察能力培养等。
5.社会:社会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等。
四、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教学设计软件:PPT、Word、Excel等。
2.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与利用、教育平台的应用等。
3.创新教育工具:编程教育、虚拟现实教育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教师职业知识点1.师德师风: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勤于学习等。
2.教师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
3.教师专业发展:参加教育培训、教学研究与交流等。
六、教育改革与政策知识点1.教育发展战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等。
2.学制改革: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
3.教育政策: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建设等。
以上是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汇总。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知识点可能会有所调整和增加。
教师们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一、小学教育的意义和发展方向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倡导终身学习观念•推行因材施教,多元化评价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1. 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渗透性。
2. 教学方法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小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1. 小学生心理特征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社交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如好奇心旺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
2. 教育方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包括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学教育管理和评价1. 小学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和教师管理两个方面。
学校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管理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小学教育评价小学教育评价应注重综合评价,不仅要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还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教育评价应以发展为导向,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必背考点总结以上内容涵盖了小学教育的意义和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小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小学教育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只有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掌握和理解,教师才能在小学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目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故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故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截了当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妨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
(2)具有历史性:在别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别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容等各别相同,每个阶段的教育具有自个儿的特点。
(3)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独立性表如今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妨碍。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别平衡。
五、教育的功能.1、个体进展功能和社会进展功能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六、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这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妨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做需要的人才(2)教育能够促进(3)教育是一种妨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八、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进展的制约作用要紧表如今:第一,文化妨碍教育目的的确立第二,文化妨碍教育容的挑选。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1.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
-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了解学生、教学目标和教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 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包括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给予合理反馈的能力,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点
- 受教育理论与实践: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研究与发展:了解学生的研究和发展特点,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教育教学研究。
-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反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与考点,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规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教育对象的特别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学校治理的基本要素:治理者治理手段治理对象学校治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治理教学工作治理(核心)教务行政治理总务工作学校治理的过程:打算实施检查总结学校治理的原则与办法: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7.效益型原则8.动态性原则办法:1.行政治理原则2.法律原则 3.思想教育原则4.经济办法 5.学术办法学校组织结构的要紧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XXX、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档、报表统计)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治理、课程资源治理)3.政教处(德育思想政治)4.总务处(后勤提供经费物质保障)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6.年级组(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由来:《孟子尽心上》教育要紧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以妨碍人的身心进展为直截了当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妨碍(活动中介)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故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故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截了当目标的社会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a.继承性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妨碍c. 教育与社会进展经济进展别平衡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个体进展功能社会进展功能(人口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按作用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打算性)隐性功能(非预期的)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讲生物起源讲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讲代表人物: 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摹仿劳动起源讲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的进展:1.原始社会a.具有一定的目的性b.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和日子服务的c.手段要紧是言传身教,没有文字和书本d.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e.以日子经验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贫乏f.教育直截了当为生产和日子服务,没有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2.古代教育奴隶社会中国夏朝——痒序校西周——国学乡学“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埃及宗教教育古希腊斯巴达——尚武教育雅典——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春秋战国——官学衰私学兴显学盛行隋唐——实行分科教学科举制宋朝——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清朝——学堂中体西用1905废除科举西方教会学校骑士学校特点: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 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20世纪往后的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校终身进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同意一定的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治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进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进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日益含糊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咨询题为研究对象,别断探究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学的进展●萌芽时期中国《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别愤别启,别悱别发”(启示诱导)“学而别思则罔,思而别学则殆”(学思结合)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讲知”道家道法自然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昆体良西方第一部特意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讲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况为“模仿——理论——练习”三时期●创立时期培根——实验科学家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归纳法”特点:教育咨询题成为特意的研究领域形成了特意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有了科学的研究办法产生了特意的教育研究机构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儿童本位教育观康德——最后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说授“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具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施的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讲赫尔巴特——《一般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育原则(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杜威——有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经验活动)“教育即日子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陶行知——人民教育家《中国教育改造》“日子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日子教育理论●进展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进展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著作当代教育理论的进展赞可夫——《教育与进展》“以最好的效果使学生达到最高的进展水平”进展性教育理论五条教学原则 a.高难度 B.高速度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明白学习过程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普通进展的原则布鲁纳——美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觉教学法瓦根舍因——德创立范例教学理论皮亚杰——瑞士教学的要紧目的是进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教育与社会的进展(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c.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舒尔茨人力资源理论)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决定着受教育权c.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妨碍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人才)b.教育促进民主c.教育是一种妨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进展的制约作用:a妨碍教育目的的确立b妨碍教育内容的挑选c妨碍教育教学办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进展的促进作用:a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更新和制造文化的作用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别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3.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咨询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一):教学本卷须知一、勤想勤想是工作进步的根底,备课中常想一想,怎样安排才更科学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教学中常想一想,为什么同一教材、同一个班级老师教学的效果却不同二、勤问作为一个新教师对业务不熟悉是正常的情况,这时候,要勤问一问校内的同事、校外的同行,更有必要向一些专家请教。
三、勤听新教师要多听老教师对教材以及公开课后的评价;听一听有经验的教师对自己讲课的各种建议。
四、勤看抽时间看一看优秀教师是如何上课的经常看一看报刊杂志或教材与理论书籍;如果有条件争取外出多看一看其他学校的公开课。
五、勤比经常与优秀教师比一比课时安排方法和课堂组织的方法,寻找自己的差距,随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六、勤练经常练一练技术动作,示范时保证动作的正确性;经常练一练场地划线等根本功,保证课堂教学时画图的标准性。
课余时经常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质。
七、勤笔课堂教学后立即写下自己的教学感想和经验,对于教学中的好文章、好教案要做些摘记,充实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勤奋是我们通过考试的唯一通道,在考试之前,体会作为老师的各种味道,这样才能轻松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二):教学意义与任务教学的概念教学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什么是教学一般而言,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知识和经验,养成一定能力,形成一定技能、技巧,并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育人活动。
教学是教育目的标准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活动总是包括施教者、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缺一就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途径。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根底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方案、有步骤地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开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开展的个性。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随着科技的进步,小学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以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为核心,从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作一归纳总结。
一、小学教育教学知识1、知识学习: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知识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技能。
通过这种知识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越来越多的学科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小学教育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学习和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观察、实践和推理,旨在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3、品德观念:小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育人,其中品德观念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学生在小学期间要学会尊重态度,学会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觉、正直、勤奋、有爱心等品德观念。
二、小学教育教学能力1、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利用词汇、句子等表达思想,进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以及充分运用词汇和句子进行交流等。
2、逻辑思维能力:有严谨的思维逻辑是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能力要素,主要涉及要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思考问题的关联性,推理思维,归纳总结等。
3、获取知识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正确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要学会利用不同的渠道,包括互联网、电视、报纸,积极搜集信息,积累知识,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育人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兴趣。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深入的科学素养、健全的品德观念,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效的获取知识能力。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单项挑选题:30×1'=30分、辨析题:4 ×5'=20分、简答题:5 ×6'=30分、材料分析题:2×10'=20分《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第一章:教育基础、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我国小学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进展趋势、教师及其专业进展、小学学校治理、、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学生指导、个体身心进展与教育、小学生的身心进展特点及教育、小学智育、小学德育、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小学生的安全指导第三章:小学班级治理、班级和班集体、班级治理、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5、班主任第四章:学科知识1、小学语文2、小学数学第五章: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与教案2、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3、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第六章:教学实施1、教学概述2、教学过程3、小学教学原则4、小学教学办法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第七章: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2、教学反思第一章:教育基础一、教育学的产生与进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前教育学阶段) 1、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2、中国的教育萌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无名氏:《中庸》无名氏:《大学》(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独立时期)创立条件:1、教育实践进展的客观需要;2、近代科学进展的总趋势使然;3、闻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1、教育咨询题成为特意范畴;2、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3、有了科学的研究办法;4、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5、浮现特意教育研究机构。
要紧教育学家: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3、康德:德国哲学家贡献:《康德论教育》以为“教育是一门非常难的艺术”4、赫尔巴特:德国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贡献:《一般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5、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XXX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总结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3、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才能考点梳理一、德育的涵义广义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方案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德育: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构成局部。
政治是方向思想是根底道德品质是核心法制是保障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开展的一般条件(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帮助学生形成对老师、对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或心理准备是使学生承受道德教育的前提。
3、道德认识三、道德开展的根本理论(重点)(一)皮亚杰的道德开展理论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提醒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开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程度,把儿童的品德开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
处于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那么,承受指定的标准,把人们规定的准那么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中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
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或他律的道德。
3、可逆性阶段(8-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那么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场进入自律阶段。
这一时期也称为自律期或自主期,道德开展到这一阶段,不再无条件地服从。
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相对或合作的道德。
4、公正阶段(10-12岁)公正观念出现,开场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科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读的工具。
提醒了三程度六阶段的道德开展阶段论1、前风俗程度该程度儿童的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
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人物规定的行为准那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一、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二、教育影响三者间的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一、文章类型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一门科目,主要涉及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德育原理、学生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
二、关键词梳理1、教育学: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
2、课程与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3、德育原理: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
4、学生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
5、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律责任等。
三、考点归纳1、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
2、课程与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设计的要素、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种类等。
3、德育原理与实践,包括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法、德育的评价等。
4、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
5、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律责任等。
四、题型举例1、单项选择题:针对某个概念、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提问,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正确的。
2、判断题:给出一段陈述,要求判断其是否正确。
3、填空题:给出一段空白,要求填写缺失的关键词或短语。
4、简答题:针对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简要的解释或阐述。
5、论述题:针对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要求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五、复习策略1、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考生需要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有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2、注重实践应用,结合具体例子。
考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例子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提高解题能力。
3、反复练习,熟悉考试题型。
通过大量的练习,考生可以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要知识点
小学教育知识与才能重要知识点篇一考点一:品德的心理构造【出题类型:单项选择】(一)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标准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才能的开展等。
(二)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详细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2)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3)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那么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三)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认识的能动作用,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来提醒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是支配行为的力量。
(四)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谢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别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2023上真题】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
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头答复:“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
”这说明小林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答案:C【2023下真题】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缺乏D.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考点二:《小学老师专业标准》(试行)【出题类型:简答题】根本理念:(一)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履行老师职业道德标准,依法执教。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安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开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安康快乐成长。
小学教育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小学教育是孩子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小学教育与能力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孩子的能力也是小学教育成效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对小学教育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用于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的关注和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认知能力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小学是学习的起点,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孩子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想象等。
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开发潜在的智力资源。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将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孩子在面对问题时,理性思考,积极测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的能力。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4.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孩子在学习和创造中,能够发现问题、勇于尝试新事物、开拓创新。
培养创造能力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潜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能力1.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是指孩子在面对各种情绪时,能够自我调控,理性处理情绪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2.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够主动交流、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集体,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3.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孩子的良好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真题:材料解析:1、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2、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课堂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2、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五、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教育学生。
4、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
5、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6、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两个设计。
7、对于课堂吵闹现象老师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十、如何创建优良的班集体?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3、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4、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教材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基础性3、义务性4、全面性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长期性6、系统性第二章学生指导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
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内发论。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
2、外铄论。
荀子、洛克、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婴儿,培养成领袖、小偷等)、斯金纳(强化)。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七、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2、阶段性——“成人化”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平衡;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
4、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的技能受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别差异性——“聪明早慧”、“大器晚成”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八、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九、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4、改进教学方法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除此之外,激发需要、明确目的、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竞赛、教师的期望等。
十、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即道德意志,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十一、小学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十二、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方法: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十三、美育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②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③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
十四、美育的内容:形式教育、理想教育、艺术教育十五、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途径:1、课堂教学2、开展课外活动3、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4、教师的示范作用方法:1、教师教导法2、欣赏法3、活动法和实践法十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7、惩罚法第三章班级管理十七、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十八、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十九、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2、平行管理—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影响集体3、民主管理—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管理的前提下参与管理4、目标管理—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个人目标二十、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类型:1、成员间的分歧2、打架斗殴3、顶撞4、恶作剧处理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教师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不要急于表态下结论;冷处理不是不处理,而是先进行正常活动,结束后再处理。
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二十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1、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2、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3、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二十二、班主任工作内容常规工作: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班会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1、先进生工作2、后进生的工作二十三、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日常性:1、班队会活动2、班级晨会活动3、值勤活动4、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阶段性:1、工作型活动2、竞赛型活动二十四、班队活动的类型1、主题教育活动2、班队例会3、班队文艺活动4、班队体育活动5、班队科技活动6、班队劳动7、班队游戏活动8、少先队活动二十五、课外活动的特点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3、形式的多样性4、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5、活动方法的实践性6、活动评价的综合性组织形式:1、个人活动2、小组活动3、群众性活动第四章学科知识第五章教学设计二十六、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内容(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二)教学背景解析1、教学内容解析⑴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⑵解析教材。
重点解析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相互联系,确定知识脉络和教学素材;解析挖掘认知功能。
2、学生情况解析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解析学生的认识脉络。
对学生“前概念”的解析;认知方式的解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第三节教案设计与编写二十七、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
直观导入(实物、教具演示法;视听导入法);设疑导入(提问析题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趣味导入(故事、事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歌谣、谜语导入法);目标展示导入。
2、新课讲授、3、巩固练习、4、课堂总结二十八、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第六章教学实施二十九、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十、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认识的间接性(认识教材,教材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反映);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十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三十二、班级授课制含义: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越性: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局限性: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三十三、教学实施的环节1、备课2、上课。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3、作业的布置与修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三十四、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1、借助语言2、借助问题3、借助多媒体4、运用游戏5、运用故事三十五、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