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_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
北师电影试题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doc

电影试题
默认分类 2007-08-15 10:18 阅读1130 评论4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北京师范大学1999硕士入学影视艺术试题
科目名称:影视艺术论(99)
科目代码:487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电视剧
2、平行蒙太奇
3、场面
4、《乌鸦与麻雀》
5、爱森斯坦
二、简述(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声画结合的几种类型分析。
2、不同景别对人与环境关系处理的意义。
3、概述“电视”与“电视艺术”。
三论述(每小题25分,共50分)
[注意:任选其中两小题]
1、你对“大片”及“大片”引进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作何
评价?
2、近年中国电视出现什么发展趋势?结合有关现象加以评析。
3、如何认识均评价“长镜头”及其有关理论?
电影理论(150分)(非常完整版,从考场抄下带出来的)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
1,上镜头性
2,蒙太奇学派
3,场面调度
4,类型片
5,声画对位
6,精神分析电影批评
7,电视连续剧
8,电视综艺节目
9,电视直播
10,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二,简述,30分,每个6分
1,爱因汉姆电影理论的基本要点。
2,苏联蒙太奇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3,巴赞纪实主义电影理论的要点。
4,什么叫“透明性剪辑”。
5,什么叫电视频道专业化。
三,判断,40分,判断正误2分,说明理由6分
1,电影就是用视听手段讲故事。
[考试]电影学--名词解释
![[考试]电影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50169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2.png)
1.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
发明于19 世纪末。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2、电影的本性: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3、对电影事业的要求: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4、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
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
1998 年 3 月9 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5、电影主要表现手段: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
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
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
“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
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
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
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
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6、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
”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名词解释 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

《歌女红牡丹》中国最早的两部蜡盘发音有声片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编剧,洪深;导演,张石川;摄影,董克毅;主要演员,胡蝶、王献斋、夏佩珍、垄稼农。
影片描写一个名叫红牡丹的歌女,歌女声名极盛,月入虽丰,仍不够丈夫挥霍,为此屡受刺激,以致嗓音失润,沦为三四等配角。
丈夫一直对她百般虐待、盘剥,她只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后来,丈夫因失手杀人入狱,她仍不咎既往,探望营救。
影片通过红牡丹的形像,暴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心灵的催残和毒害,抨击了红牡丹的丈夫——一个封建遗少的无耻寄生生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影片穿插了京剧《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拿高登》四个节目的节断。
明星影片公司为拍摄此片,费时6个月,先后进行了5次试验,方获成功。
1931年3月15日起在上海公映。
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轰动,也吸引了南洋侨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希区柯克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是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
他生于伦敦,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
1939年应邀去好莱坞,次年拍摄了《蝴蝶梦》,获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从此定居美国直到逝世。
为了表彰他对电影艺术作出的突出贡献,197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他为爵士。
希区·柯克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系列剧,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从希区·柯克拍摄的电影中挑选出《电话谋杀案》、《群鸟》等10部最佳影片,其中,《群鸟》是希区·柯克电影生涯中在电影技术上受到的一次最有力的挑战。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无论在任何时期都可以说是一名最好的导演,他那种远见卓识的创作风格和创新的摄影技巧令许多现代制片人倾倒,竞相学习甚至模仿他。
考研资料2020年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课考研真题

考研资料2020年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课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
(选做5题,每题4分)1.上镜头性2.电影眼睛3.“完整电影”的神话4.诗意现实主义5.英国自由电影运动6.奥博豪森宣言二、简答。
(选做5题,每题10分)1.传统电影批评的分类及方法。
2.类型电影批评的主要特征。
3.作者批评的对象、原则及其方法。
4.“软性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及其观点。
5.后现代电影的主要特征。
6.西部片的构成元素。
三、论述。
(选做2题,每题40分)1.简述主旋律电影与主流电影的概念涵义及区别。
2.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影响。
3.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观点及其影响。
中外电影史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1.埃德温?鲍特2.《火烧红莲寺》3.《广岛之恋》4.《卡里加里博士》5.《正午》6.沟口健二7.姜帝圭8.吴永刚9.银都机构10.健康写实主义二、简答。
(每题6分)1.简述类型电影形成的原因和背景2.举例说明普多夫金《母亲》中的蒙太奇特点3.举例说明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中的摄影艺术特点4.简述“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这句话的含义和历史背景5.列举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的影片(至少三部)并概述其艺术特征三、判断。
(每题8分:判断正误2分,阐述理由6分)1.《东京物语》是导演黑泽明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关于日本东京青年充满暴力和叛逆的生活状态。
2.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包含着一种虚假粉饰现实的反现实主义创作态度.3.“琼瑶电影”是“才子佳人”模式的现代翻版4.《杀手莱昂》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CN作。
5.《大阅兵》赞颂了个人利益让位于集体利益的奉献主义精神。
四、论述。
(每题25分)1.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科幻片总体艺术特征的看法。
2.(1)有人说吴宇森导演的《赤壁》是“拿中国古典文化向西方人献媚”,谈谈你对此认识的看法。
(2)有人说《2012》中是“中国拯救了世界”,谈谈你对此认识的看法。
电影学名词解释集锦 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

电影学名词解释集锦上大电影学考研复习资料电影学名词解释集锦1.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60年代中期西欧电影理论界出现的新学派。
70年代在英美电影界也流行起来。
(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这一类型的理论是在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哲学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代表人物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其特点大致如下:①与西方其他理论相比,它的内容十分庞杂,既非一家之言,也非一派之论。
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运用结构主义或符号学的术语和分析方法。
②这些理论的论述风格都比较抽象,比较富于哲理,也可以说比较富于认识论和方法学的色彩。
③它与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处于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中。
一方面这一理论是在结构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下产生的;另一方面电影理论的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美学,特别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这一类型的电影美学就是电影理论界追求美学深度的趋向和一般美学界日益重视的电影艺术分析的趋向汇合的结果。
它的特殊性与含混性也就是由这一特点产生的。
作为代表,主要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首次在《电影中的符号与主义》将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电影理论介绍给英语世界的彼德·沃伦;罗纳德影像结构分析;帕索里尼在《电影诗学》中的“诗歌电影”理论等。
2.电影符号学一种将符号学运用于电影研究的理论(创始者是麦茨)认为①电影本性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艺术家重新结构的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②电影艺术的创造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电影研究应成为一门科学。
③电影语言不等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学符号系统本质相似,电影研究应该借用语言学作为一种科学规范工具。
④电影研究应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原则而系统化。
⑤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是外延和叙事,主张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并重。
它的研究兴起于60年代中期,帕索里尼的《电影诗学》,意大利的艾柯《电影符码的组接方式》以及沃伦的《电影中的符号和含义》极大推动了其发展,但真正建构电影符号学理论大厦的还是法国的麦茨的《电影语言》和《语言与电影》两部巨著。
电影学基础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题)(1)蒙太奇:蒙太奇意为构成、装配。
用在电影中意为剪辑。
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蒙太奇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2)长镜头:长镜头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有的长达10分钟),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长镜头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
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3)场面调度:指导演对话框内事物的安排。
出自法语,为戏剧专有名词,意为“放在场景中”,指某一特定表演场地即戏剧构成中的视觉元素。
如何将演员、布景、道具安排在一个特定的三度空间。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题)(1)景别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摄像师通过调整景别,可以对景物删留取舍、组织并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引导注意力,规范画面内部空间、暗示画面外部空间。
它观看内容、观看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造型手段。
(1)远景:远景能表现自然环境和宏大场面的气势,加强画面的真实性;远景画面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过渡感或退出感,常用于影视片的开头、结束或场景的转换,形成舒缓的节奏。
(2)全景:全景决定场景中的空间关系,起“定位”作用,往往是每一场景的主要镜头;(3)中景:中景主要表现紧凑的空间内的人物活动和相互间的关系,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关系相接近,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4)近景:近景善于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是用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5)特写:特写景别突出表现某一局部,放大了细节,反映出质感,形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常被用作过渡镜头。
(2)声音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还有其它的划分方法,参看笔记即可。
这个划分方式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老师讲的那种分法和这个不冲突)电影的声音造型主要包括语言、音响、音乐。
电影学名词解释汇总教材

电影学名词解释集锦1.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60年代中期西欧电影理论界出现的新学派。
70年代在英美电影界也流行起来。
(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这一类型的理论是在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哲学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代表人物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其特点大致如下:①与西方其他理论相比,它的内容十分庞杂,既非一家之言,也非一派之论。
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运用结构主义或符号学的术语和分析方法。
②这些理论的论述风格都比较抽象,比较富于哲理,也可以说比较富于认识论和方法学的色彩。
③它与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处于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中。
一方面这一理论是在结构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下产生的;另一方面电影理论的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美学,特别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这一类型的电影美学就是电影理论界追求美学深度的趋向和一般美学界日益重视的电影艺术分析的趋向汇合的结果。
它的特殊性与含混性也就是由这一特点产生的。
作为代表,主要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首次在《电影中的符号与主义》将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电影理论介绍给英语世界的彼德·沃伦;罗纳德影像结构分析;帕索里尼在《电影诗学》中的“诗歌电影”理论等。
2.电影符号学一种将符号学运用于电影研究的理论(创始者是麦茨)认为①电影本性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艺术家重新结构的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②电影艺术的创造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电影研究应成为一门科学。
③电影语言不等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学符号系统本质相似,电影研究应该借用语言学作为一种科学规范工具。
④电影研究应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原则而系统化。
⑤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是外延和叙事,主张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并重。
它的研究兴起于60年代中期,帕索里尼的《电影诗学》,意大利的艾柯《电影符码的组接方式》以及沃伦的《电影中的符号和含义》极大推动了其发展,但真正建构电影符号学理论大厦的还是法国的麦茨的《电影语言》和《语言与电影》两部巨著。
电影学考研常见名词解释汇编

目录蒙太奇 (2)【蒙太奇的种类】 (2)【蒙太奇的句型】 (3)库里肖夫效应 (4)作者电影 (4)诗电影 (4)左岸派 (5)电影眼睛派 (5)德国表现主义 (6)超现实主义 (6)超现实主义电影 (6)法国印象派电影 (7)布莱顿学派 (7)新现实主义 (8)新浪潮 (9)真实电影 (10)杂耍蒙太奇 (11)同期录音 (12)《想象的能指》 (1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12)独立制片 (13)景深镜头 (14)升、降格 (14)升格 (14)副光 (15)借位拍摄 (15)跳切 (15)声画对位 (15)180度表演区 (16)场面调度 (16)三种主要的调度手法 (17)规定情境 (18)格式塔心理 (18)情节点 (18)套层结构 (19)生活流 (19)画外空间 (19)类型电影 (19)理性电影 (20)黑色电影 (21)左翼电影 (22)软性电影 (23)《武训传》 (24)主旋律电影 (25)十七年电影 (25)台湾电影 (25)香港新浪潮 (25) (26)新德国、日本、苏联电影 (26)新德国电影 (26)日本电影 (26)苏联电影 (26)“白色电话”电影 (27)新好莱坞电影 (27)DOGMA宣言 (27)DOGMA纯洁誓言 (27) (28)海斯法典 (28)蒙太奇法文montage n.蒙太奇, 文学音乐或美术的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蒙太奇的种类】在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两类蒙太奇模式,它们分别是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一、复习要求:要求考生了解最基本的世界电影发展史,了解中外电影史上的题材、类型、样式及风格变化状况,并针对一些基本问题做出分析和读解。
二、主要复习内容:1、了解电影发明的经济、技术与社会文化基础,以及早期电影传播、接受的条件和形式;了解早期电影的题材、类型、样式、风格;掌握早期电影代表性的导演及其作品;掌握电影如何从一种杂耍成长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样式,它区别于其它艺术样式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2、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理解电影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文化、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发生关系;掌握中国最早的制片活动、人物、影片;3、掌握世界主要电影生产国(包括中国)在二十至六十年代的主要电影思潮、流派、代表性导演、作品;了解二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发展对电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以及对电影创作风格、样式变化的影响;4、掌握三十至四十年代,五十至七十年代,八十至九十年代,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中国电影美学风格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九十年代至今世界电影的一般发展动向、特征,重要导演和作品,重要流派和美学风格,能够对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电视一、复习要求:要求考生熟悉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当下电影创作,电影理论新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能记住一些基本知识点。
二、主要复习内容:1、了解早期电影艺术理论的主要观点,代表性人物,以及如何在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的比较中确立电影艺术的特性;2、熟练掌握苏联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电影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理解其与苏联文化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掌握与运用各类蒙太奇概念;3、掌握爱因汉姆电影视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辨析其贡献与局限;4、熟练掌握安德烈·巴赞、克拉考尔纪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各类概念、观点,并理解其与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5、掌握传统电影理论的各种流派,它们各自的代表性人物、主要观点,彼此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社会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6、了解以“影戏”观念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电影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相互关系;7、了解中国传统电影批评所擅长的社会、政治、伦理批评方法;8、了解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重要分析方法;9、熟练掌握结构主义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重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进行文本分析;10、熟练掌握精神分析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重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进行文本分析;11、熟练掌握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理论、后现代主义、第三世界与后殖民主义批评、大众文化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主要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初步的文本分析;12、了解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与海外电影理论的关系;一、复习要求:要求考生熟悉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当下影视审美,电视理论新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
二、主要复习内容:1、掌握电影电视最基本的异同,美学属性划分的主要方面,影视审美的同质属性(如什么叫综合性、视像性、逼真性、运动性等),了解电视的基本定义,电影的三个表现元素是什么?了解影视互动的大势所趋。
2、正确理解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作为门类美学的影视美学的特点有哪一些?美学界对美学学科的不同看法,什么叫有“中国特色”?怎样理解影视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关系?3、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力量”、“美的本质”?怎样理解假定性与影视美的本质?什么叫蒙太奇、长镜头、格式塔?麦茨的“八大组合段”具体指什么?4、怎样理解影视作品中的“超越时空”?影视中“有意味”的形式的三重限定是什么?5、掌握电视文化中文化、教育与娱乐性的互渗,科技、传播与艺术性的联姻。
6、掌握几种电影的分类:传记片、武侠片、伦理片、西部片、推理片、童话片、历史片、喜剧片、美术片、新闻片、纪录片、翻译片、立体电影、遮幅电影。
7、掌握电影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现代电影、电影符号学、第一与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区别、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现代电影的基本特征。
8、掌握电影流派的一些基本概念:抽象电影、纯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实验电影。
9、掌握影视导演的一些基本概念:导演中心制、后期制作阶段、导演剧本、分镜头剧本、蒙太奇思维、场面调度、符码、本文、隐喻、换喻、视觉主义、电影眼睛。
10、掌握编剧的一些基本概念:情节的典型化、矛盾、悬念、纠葛、高潮、重场戏、段落、场面、伏笔、戏剧性、衬托、省略、重复、构思、性格描写。
11、了解重要的现代批评方法。
12、了解何为电视审美文化,当代电视审美形态的审美特征。
13、了解现代电视迷、电脑病、电视神话的一般状况。
14、如何理解“咀嚼人生与幻觉体现”,如何理解“尊重观众与主动诱导”。
考试科目:中外电视史适用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一、复习要求:要求考生熟悉中外电视艺术发展的基本历史,掌握各种电视栏目的基本类型及创作方法。
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当下电视现状及各种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二、主要复习内容:1、掌握中国电视发展各个时期的特点2、掌握电视艺术发展与技术的关系3、熟悉电视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理解电视的娱乐价值、艺术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关系5、掌握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的定义、特点和发展现状6、掌握电视剧的发展流变及基本类型7、电视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的影响8、概括电视与电影的区别《歌女红牡丹》中国最早的两部蜡盘发音有声片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编剧,洪深;导演,张石川;摄影,董克毅;主要演员,胡蝶、王献斋、夏佩珍、垄稼农。
影片描写一个名叫红牡丹的歌女,歌女声名极盛,月入虽丰,仍不够丈夫挥霍,为此屡受刺激,以致嗓音失润,沦为三四等配角。
丈夫一直对她百般虐待、盘剥,她只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后来,丈夫因失手杀人入狱,她仍不咎既往,探望营救。
影片通过红牡丹的形像,暴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心灵的催残和毒害,抨击了红牡丹的丈夫——一个封建遗少的无耻寄生生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影片穿插了京剧《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拿高登》四个节目的节断。
明星影片公司为拍摄此片,费时6个月,先后进行了5次试验,方获成功。
1931年3月15日起在上海公映。
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轰动,也吸引了南洋侨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塞萨.柴伐蒂尼意大利电影编剧。
1902年9月20日生于卢扎拉。
20年代末从事新闻工作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5年开始写电影剧本,由他编剧拍成影片的《我可付一百万》、《云中四步曲》等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40年代开始,他与V.德·西卡长期合作,拍摄了一系列影片,如《孩子们注视我们》、《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温别尔托·D》、《屋顶》、《乔恰拉》、《70年的薄伽丘》等。
由G.德·桑蒂斯导演的新现实主义名片《罗马11时》也是他编剧的。
他还发表过许多文章阐述了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成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
60年代以后,他又写出了《昨天,今天,明天》、《意大利式结婚》等社会悲喜剧影片。
70年代德·西卡又执导了他编剧的《我们叫他安德烈》和《短暂的休息》等反映工人罢工斗争的影片。
由于他对世界电影艺术的贡献,1979年和1982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先后授予他荣誉奖。
电影真理报①由维尔托夫摄制的系列新闻杂志片。
主要用来证实作者的“电影眼睛”的主张。
②1922年5月《电影真理报》在文化电影的头号标题下问世,通常每月出片一次,持续了25年。
③不仅生产集锦式新闻短片,也有长记录片。
通常采用5、6个主题。
往往只有单一回顾历史瞬间的题材、场面富丽辉煌,注重从一切有利角度抢拍,反对搬演。
④它不只单纯的记录现实,而是通过对平凡题材生动巧妙的处理,引导观众得出明确的思想结论和深刻印象,之所以采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作名称,也表达了他为取得有益的效率而收集的“现实的片断”必须建立在真是生活之上的主张上。
⑤《电》及其所体现的理论观点对后来的电影工作者,尤其是法国“真实电影”产生过重大影响,“真实电影”即为“电影真理报”一词的法文直译。
大塔尔科夫斯基被伯格曼称为“我们时代最重要的导演”。
处女作《伊万的童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
科幻片《日光》偏重对未来人类生活的哲学思考。
《镜子》既是自传性的又是实验性的,影片将梦想和现实、童年的记忆和正在经历的婚姻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在最后一部影片《牺牲》中,倾向于诗意和神话,大量使用哲理式对白,依赖冗长的慢速移动镜头来创造自己的风格。
①强烈的道德严肃性是塔的影片显著特征。
他希望电影是一种艺术,不是娱乐,而是对道德和精神的关照,为此他不惜极端地苛求自己和观众(在《雕刻时光》中清楚的表白)。
塔影片表现了一种超越不同政治体制的主题和风格连续性发展。
②它们探索他所认为的永恒主题:信仰、爱、责任、忠诚及个性和艺术的诚实。
特别是他的最后三部影片,对东西方行尸走肉的物质主义、依赖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和反人道的毁灭自然环境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对长镜头的日益倚重意在将人物和观众的经验融合起来,并将观众从像爱森斯坦这样的导演通过剪辑技巧实现的预制和操控中“解放”出来。
塔的电影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创造了一个充满力量、神秘多义和梦幻真实的电影化世界。
《伊》的梦境以其鲜活和动感的影像明显区别于日常世界,《日光》和《镜子》中那些幻觉式的场景直接诉诸观众的下意识层面,而《跟踪者》《怀乡》特别是《牺牲》,梦幻和记忆已经弥漫到整部影片之中。
通过这种手法,塔超越了他怀疑的理性和科学的分析,直接将美丽而又强烈的影像诉诸观众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