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讲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讲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章节(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具体过程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XX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章节(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具体过程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非常漂亮,感觉很香……)2.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笔算小数加减法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笔算小数加减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法则。
2. 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 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价格标签上的小数,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些商品的总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加减法。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法则。
a.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讲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a.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的计算。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竖式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课本练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竖式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点计算题之小数点的移动
精锐教育1对3辅导教案1.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简单计算.(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游戏:小数点搬家(教师准备好0到9十个数字牌和一个小数点牌)每人抽一个数字牌,教师拿其中的小数点牌。
如:173,分别按原数站好。
小数点跑到1的右下角,问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原来的数怎样变化?小数点跑到7的右下角,问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原来的数怎样变化?小数点跑到3的右下角,问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原来的数怎样变化?小数点先下去,原来的数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安排学生做游戏,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通过直观的教与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案例:根据表中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原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扩大到原数的100倍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842.053.2原数缩小到原数的1/10 缩小到原数的1/100 缩小到原数的1/10000.750.1120.063(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例题1:计算:(1)1.37×1000 (2)1.37÷100教法说明:例题1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理解小数点移动规律,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时用0来占位参考答案:(1)1.37×1000=1370 (2)1.37÷100=0.0137试一试:直接写得数0.72×100= 1.3×10= 2.78×1000=0.23×10=100×49.3=7.6÷100=0.42÷10=56÷1000=77÷10÷100=380×10÷100=236.5÷100×10=30.4÷100×100=参考答案:略例题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8.97×()=897 30.06×()=3006012.5÷()=1.25 ()÷10=7.9教法说明:让学生自己观察左右两个数之间小数点移动过程,(如34通常看做小数点在4后面34.),再根据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来填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0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10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乘除运算定律,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细心观察,按规律进行操作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乘除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温故而知新
•复习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引入新知
•向学生介绍第十课时的主题:“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学习新知
1.探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2.讲解减法和除法的特点和运算定律;
3.练习简便计算方法,包括倍数相乘、个位数相加等。
4. 拓展练习
•完成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5. 巩固与练习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乘除运算定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主题: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重点:加减乘除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方法
六、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及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思路和改进措施。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知识,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人教版四下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真题[6]公开课课件教案公开课课件教案
25×12= 6.68-2.1= 6.38+5.62= 3.92-0.9=0.25×10= 100×2.003= 62÷10= 123.5÷100=9.025×100= 9-2.3-3.7= 4×31×25= 28×0÷54=65+37×0= 5.5+2.81+4.5= 25×4÷25×4=二、竖式计算并验算:12.65+3.5= 85.6-3.21=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89×99+89 2.63+5.8+7.37+4.2 52×15-5×52 55×1022.58-1.6+3.42 125×64 45×25+75×45 23.5-2.8-7.258.65-(3.2+8.65) 99×125×8 3200÷25÷4 250÷8×480+(146-46×3) 48-(5.2+2.03×10) 32×15+(32.6+8.09)25×12= 6.68-2.1= 6.38+5.62= 3.92-0.9=0.25×10= 100×2.003= 62÷10= 123.5÷100=9.025×100= 9-2.3-3.7= 4×31×25= 28×0÷54=65+37×0= 5.5+2.81+4.5= 25×4÷25×4=二、竖式计算并验算:12.65+3.5= 85.6-3.21=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89×99+89 2.63+5.8+7.37+4.2 52×15-5×52 55×1022.58-1.6+3.42 125×64 45×25+75×45 23.5-2.8-7.258.65-(3.2+8.65) 99×125×8 3200÷25÷4 250÷8×480+(146-46×3) 48-(5.2+2.03×10) 32×15+(32.6+8.09)25×16= 6.68-2.5= 6.38+8.62= 3.92-0.2=0.225×10= 100×2.03= 6.2÷10= 123÷100=0.025×100= 13-2.3-3.7= 4×28×25= 36×0÷2.55=2.8+58×0= 5.5+4.52+4.5= 100×3÷100×3=二、竖式计算并验算:12.65+7.5= 83.6-4.35=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99×85+85 5.63+8.8+4.37+1.2 36×19-9×36 55×1012.38-2.4+3.62 125×24 75×55+75×45 27.5-6.8-3.255.83-(3.2+5.83) 29×125×8 5600÷25÷4 250÷8×458+(124-24×3) 32.3-(5.02+2.03×10) 32×18+(32.6+18.09)25×16= 6.68-2.5= 6.38+8.62= 3.92-0.2=0.225×10= 100×2.03= 6.2÷10= 123÷100=0.025×100= 13-2.3-3.7= 4×28×25= 36×0÷2.55=2.8+58×0= 5.5+4.52+4.5= 100×3÷100×3=二、竖式计算并验算:12.65+7.5= 83.6-4.35=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99×85+85 5.63+8.8+4.37+1.2 36×19-9×36 55×1012.38-2.4+3.62 125×24 75×55+75×45 27.5-6.8-3.255.83-(3.2+5.83) 29×125×8 5600÷25÷4 250÷8×458+(124-24×3) 32.3-(5.02+2.03×10) 32×18+(32.6+18.09)25×28= 6.88-2.8= 0.91+0.09= 3.92-0.2=0.225×10= 100×2.03= 61.5÷10= 6.5÷100=0.005×100= 16-5.3-4.7= 4×2.7×25= 36×0÷55=6.8+58×0=7.5+5.52+2.5= 50-25÷5=二、竖式计算并验算:32.7+7.52= 55.6-5.75=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270-30×9)÷5.5 36×19-19×26 25×45+75×45 38×1015.63+8.8+4.37+1.2 750-(550-300)÷256.38-2.4+5.62 125×16 2100÷25÷4 25×(40+4) 55.83-(8.2+5.83) 99×8.5+8.5 27.5-9.8-0.2 58+(124-24×3) 8157-(103+157+597)25×28= 6.88-2.8= 0.91+0.09= 3.92-0.2=0.225×10= 100×2.03= 61.5÷10= 6.5÷100=0.005×100= 16-5.3-4.7= 4×2.7×25= 36×0÷55=6.8+58×0=7.5+5.52+2.5= 50-25÷5=二、竖式计算并验算:32.7+7.52= 55.6-5.75=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270-30×9)÷5.5 36×19-19×26 25×45+75×45 38×1015.63+8.8+4.37+1.2 750-(550-300)÷256.38-2.4+5.62 125×16 2100÷25÷4 25×(40+4) 55.83-(8.2+5.83) 99×8.5+8.5 27.5-9.8-0.2 58+(124-24×3) 8157-(103+157+597)12×( ) ( ) ÷( )( ) ( )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44×12-88 89×32+89×68 6.91-3.4+5.09 125×2475+360÷(20-5) 1880-(59+21)×12 (75+240)÷(20-5)25×(40+4) 64.56-(8.2+4.56) 72×99+72 30.5-5.3-1.7四、列式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 口头反馈: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了解他们对四则运算的困惑和建议。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数学学习情况。
课堂观察:观 察学生的表现, 了解学习情况
作业批改:检 查学生的作业 完成情况,了
解掌握程度
口头反馈:与 学生进行一对 一的交流,了 解他们的学习
感受和困惑
测试与评估: 通过测试和评 估,了解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 需要改进的地
方
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即乘法可以转化为除法。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x4=12,可以转化为12÷3=4,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 关系。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回顾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其重要性,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 所学知识。
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新课主题 情境创设:通过实际情境或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和特点,促进知识迁移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定义四则运算:加、减、乘、 除四种基本运算的总称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Leabharlann 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 算方法
理解加、减、乘、除的意 义和关系
能正确进行四则运算,提 高计算能力
培养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7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7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运算定律的相关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运算技能。
二、教学重点1.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具体应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1.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2.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板书。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和关注。
2. 学习运算定律的相关概念1.介绍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介绍减法的应用法则和余数定理。
3.通过例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和作用。
3. 进行简便计算1.练习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拓展练习1.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运算定律相关问题。
2.师生互动,互相分享答案和思路。
5. 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2.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强调数学在实际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思考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感悟。
七、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下节课的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运算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提高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加减法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运算;
2.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口算运算;
2. 两位数以内的减法口算运算。
教学难点:
1. 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知识;
2. 熟练进行口算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
2. 黑板、粉笔、教学PPT。
教学过程:
1. 热身(5分钟)
利用口算游戏或者口算练习题目热身,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加减法口算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方法和技巧。
3. 讲解示范(15分钟)
教师以示范的形式进行加减法口算运算,让学生跟随一起操作,并解释口算的思路和步骤。
4. 练习巩固(20分钟)
让学生进行加减法口算练习题目,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学生的口算
技能。
5. 拓展应用(10分钟)
提供一些有关生活实际问题的加减法口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6. 总结反馈(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口算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延伸: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口算比赛或者口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水平。
Homework:
1. 完成教师布置的加减法口算练习题;
2. 每天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愿教学顺利!。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
2.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四则运算问题。
教具准备:1. 课本《四则运算》下册。
2. 小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四则运算吗?”2. 学生回答。
3. 解释:“四则运算是指数的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
在数学运算中,我们经常用到这四种运算,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完成很多数学应用题。
”4. 提问:“你能举一些四则运算的例子吗?”5. 学生回答。
二、讲解加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加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加法是指两个数的数值相加,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4. 向学生提问:“4 + 5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加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三、讲解减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减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结果是两个数的差。
”4. 向学生提问:“7 - 3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减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四、讲解乘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乘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乘法是指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结果是两个数的积。
”4. 向学生提问:“2 × 3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乘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五、讲解除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除法公式写出来:“a÷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除法是指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是两个数的商。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5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5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展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进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力量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究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展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预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23年奥运会中国运发动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2023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23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竞赛运发动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竞赛中的完善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熟悉画面中的人物吗?今日,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忆中国跳水竞赛运发动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竞赛中的精彩表现。
预备好了吗?动身!连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竞赛中的完善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头了,第一轮竞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其次轮竞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局部是58,小数局部非常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答复,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单位转换:填一填0.5米=( )分米3平方分米=( )平方米0.08平方米=( )平方分米2、口算:20×40= 4×6= 7×6= 8×9=2×4= 0. 4×6= 7×0.06= 0.8×9=[设计意图]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学生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1、(出示广场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会宁县城的街心广场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了?(板书)广场花坛瓷砖长:30米3米0.3米宽:20米2米0.2米2、他们的面积你会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3、交流:谁来说说你算到的结果是多少?(完成板书)要算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很简单,算得都不错。
瓷砖的面积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样算的?4、这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听听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计算0.3×0.2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6、学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是啊,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0.2×0.3=0.06,真了不起!7、从老师摘录的数据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他们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呢?8、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和花坛的数据: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结果600变成6,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2、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除法的估算。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分钟计时口算)口算卡:50×9=60÷20=40×8=80÷40=300×3=120÷30=20×3=180÷60=60×4=240÷40=80×5=420÷60=50×9=240÷60=6÷2=400÷80=24÷6=720÷90=40÷8=359÷40≈90÷3=220÷18≈ 80÷4=80÷38≈60÷5=62÷20≈二、谈话: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生:口算除法。
师:你们怎么知道?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三、1号学案:知识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自学限时5分钟)1、请打开书78页,看图理解题意:要求8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求:()里面有几个()。
所以用()法计算,列式是()2、研究口算方法: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因为20×()=80 所以80÷20=()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因为8÷2=()所以80÷20=()3、请你完整的列式解答时间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吗?看看你的同桌,如果两人都完成,交流你们的学习结果,如有困难,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组合作。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的计算》教案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2.PPT课件3.教学卡片4.实物或模型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已学的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观察思考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如何计算?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探索新知(15分钟)(1)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教师介绍平均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平均数是如何计算的。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变化情况,了解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和意义。
(2)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如计算班级平均分、比较几家超市的平均价格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3.巩固练习(15分钟)(1)基础练习:给出一些数据和实例,让学生计算平均数。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纠正。
教学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 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2. 教学内容2.1 教学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3.1 导入- 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出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2 探究与实践- 利用计数器或实物,引导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实际操作。
-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3 巩固与拓展-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4 总结与反思- 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知识。
-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教学资源- 计数器、实物、例题和练习题。
- 教学课件和教案。
6. 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
- 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小数加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连加和简便运算 冀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连加和简便运算冀教版 (1)教学目标
1.完成一位数、两位数连加、连减口算,能够熟练掌握方法
2.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计算技能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连加和连减两位数
2.进位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PPT、教案、笔、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题目:22+35,学生用手算出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关键点,如什么是进位,什么是退位。
3.教师总结进退位的方法。
二、讲解
1.一位数、两位数的连加和连减的口算方法。
2.进位和退位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
1.学生用笔和纸完成题目:23+47,45+36等。
2.教师现场引导学生正确计算,纠正错误操作。
四、巩固
1.学生自主完成题目:68+76,58-36等。
2.教师检查作业,进行讲解和纠错。
五、总结反思
1.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今日所学内容。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提高自我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
1.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纠正错误,奖励优秀表现的学生。
2.通过作业查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完成情况。
3.定期检查学生连加、连减口算和进退位计算的成绩。
教学反馈与提高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和课堂效果,对教学计划进行提高和调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名称: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进位与借位运算;
2. 能够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进位与借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1. 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具:小黑板、彩色粘贴纸、玩具小汽车、实物金、十位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两个两位数的数,让学生计算其和与差,并回顾进位与借位的概念。
2. 学生口算并回答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二、引入新知(15分钟)
1. 教师将进位与借位的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利用小黑板上的图表进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几个进位与借位的运算示例,巩固概念的理解。
三、拓展运用(20分钟)
1. 学生分小组合作,使用彩色粘贴纸制作进位与借位的标志,如\。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口算小能手——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案
口算小能手——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
这对于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埋下了一些隐患,例如依赖智能设备导致人们的计算能力下降。
拥有口算技能成为了人们备受瞩目的一门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口算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在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中,如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口算技能是教师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案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孩子们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3.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方法1.类比启发法教师可以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共通点进行比较,引导孩子们学生理解和记忆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规则和方法。
2.多形式训练法通过丰富多彩的练习,如口算练习、竞赛和游戏等,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加强他们的反应能力。
四、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导入教师先通过一些练习和例题,回忆和巩固孩子们的小数概念和运算法则。
2.口算训练教师提供一些小数加减法口算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对于口算速度较快的孩子,可以增大难度加强练习。
3.竞赛运动为了增强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的比赛。
4.游戏化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类似抢旗、接力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和运用小数加减法,同时增强小组之间的友谊和归属感。
五、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上多样化、灵活化,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会口算技巧并提高学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