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和时差(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课件)
180º
例题
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 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 12点20分 2、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 前一天21点 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 E为几点? 第二天2点
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
1、当东经150º为8点,6点在哪儿? 120ºE 2、当西经120º为9点,15点在哪儿? 30ºW 3、当东经30º为8点,5点在哪儿? 15ºW
③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 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 地方时为18时,如NA。
(2)判定方法:
晨昏线
• 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 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晨昏线图形类型图
极点俯视图
侧视图 圆柱投影图
晨昏线的判断
晨昏线
(3)特点:
➢ 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始终平分赤道,并将地 N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甲图显示北半球_夏__至____节气; 乙图显示北半球__夏__至___节气; 丙图显示北半球_春__、__秋__分___节气; 丁图显示北半球_春__、__秋__分___节气;
二、时差(地方时、区时、日界线和北京时间)
思考:图中A、B两地,哪一个地点先看到日出?
BA
1.地方时
•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知道昼夜和昼夜交替的形成。 2. 理解晨昏线的概念和特点。 3. 掌握地方时、区时的概念及日期的变更规律,运用有关材料
进行有关地方时、区时及日期变更的计算。 4. 利用地转偏向力解释某些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和时差》教学设计--打印
昏晨A点在____线上;B点在____ 线上;BB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在20世纪30年代,成人们整日为温饱问题奔波忙碌,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设法为家庭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那个时代,他们必须具有自理能力,他们还不得不帮助父母取得经济收入。
到了70、80年代,整个国家变得富裕了,孩子们从来不需要为什么事去工作了。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影响。
勇敢坚强、克服困难、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质都要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形成。
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幼儿生活习惯的缺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1.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由于国家实行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独生子女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
许多家庭的教育真像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它的著名教育诗中写到的一样。
昼夜时差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昼夜时差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昼夜时差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5、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三、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四、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昼夜时差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昼夜交替和时差教案
太阳光线 昼 半 球夜半 球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运动之昼夜交替和时差教学目标1、理解昼夜交替及地方时产生的额原因,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2、知道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重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昼夜交替1、晨昏线的概念及判断晨昏线是 半球的分界线。
首先它是一个大圆,相对于太阳来说是不动的,只是因为地球自转,相对于地球而言运动,所以晨昏线的更替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即自 向 更替。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要牢牢抓住地球自转方向,如果晨昏线的西侧是夜半球,东侧是昼半球,则为 线;反之,晨昏线的西侧是昼半球,东侧是夜半球,则为 线。
2、晨昏线(圈)的运动过程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 向 运动。
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 ,晨昏线在以圆心为中心,在 和 之间摆动,如图所示:AB 为晨昏线(圈)(阴影部分为黑夜)3、晨昏线、昼夜半球与太阳高度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º; ③直射点A 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 B 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º26´N )时, 切点B 的纬度为66º34´N 或66º34´S 。
当太阳直射在20ºS 时,切点B 的纬度为 70º´N 或70ºS 。
4、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 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即 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 日即 小时。
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但地球不自转有昼夜更替现象吗? 合作探究在下图中的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直射晨昏线与最小纬线NS二、地方时1、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初中昼夜更替现象教案
初中昼夜更替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昼夜更替现象的成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昼夜更替现象的成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现象的影响。
2. 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原理。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灯光,提问: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明亮的灯光,而不是黑暗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我们的教室被灯光照亮了,而灯光是从光源发出的。
3. 提问:那么,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二、探究昼夜更替现象的成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昼夜更替现象的成因。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昼夜更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的照射造成的。
3. 展示地球仪或地球模型,解释地球自转的概念。
4. 提问:地球自转对昼夜更替现象有什么影响?5.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不断地被太阳照射和遮挡,从而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三、实验验证(15分钟)1. 教师演示昼夜更替实验,如使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展示地球自转过程。
2.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思考实验结果与昼夜更替现象的关系。
3. 提问:实验中地球的自转是如何影响昼夜更替的?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不断地被太阳照射和遮挡,从而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提问:除了地球自转,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昼夜更替现象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太阳光线的照射角度和大气层对光线的影响也会影响昼夜更替现象。
3.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原理等。
4. 提问: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昼夜更替现象有什么影响?5.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公转和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不断地被太阳照射和遮挡,从而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交替和时差
0点
12点
6点
6点
0点
12点
18点
图示的时刻,1200E时 间是: A. 9时40分 B. 20时20分 C. 8时20分 D. 21时40分
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
14
例题
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
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50E为几点? 2、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
13点
前一天21点
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 E为几点? 第二天2点
15
例题
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
1、当东经150º 为8点,6点在哪儿? 东经120º 2、当西经120º 为9点,15点在哪儿? 西经30º 3、当东经30º 为8点,5点在哪儿? 西经15º
昼 半 球
4
昼半球 夜半球
5
(2)晨线、昏线的判断
晨线:
线晨
随地球自转,从“黑夜”
进入“白天”的过渡线
昏 线
昏线: 随地球自转,从“白天” 进入“黑夜”的过渡线
6
晨线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昏线
太 阳 平 行 光 线
7
晨线
夜 昼 半 半 球 球 昏线
8
地方时
1)地方时的概念:各地因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 2)地方时的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 同地理位置越靠东地方时值越大 3)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15° ,地方时差一小时
昼 夜 交 替 和 时 差
教学目标:
• 1、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过程,认识其中的 基本概念。
• 2、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产生,并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பைடு நூலகம்1、昼夜交替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最新
3.通过观察比较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和太
阳绕地球所需时间的长短。
4.探讨交流:实验说明昼夜形成到底是什么原因
5.小结:太阳围绕地球转一周,比地球自转一周
所需的时间要长的多,因此昼夜交替只能是地
球自转的结果。
6.讲述:哥白尼是世界上第一位认为“地球围绕太
阳转”正确结论的人。
7.教师演示:当太阳照射地球时,地球上被太阳
照亮的那一部分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黑暗部
分又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8.学生讨论并交流。
9.地球仪上插一标志,自西向东转到地球仪。
10.观察思考:当标志从明亮部分转到黑暗部分
的交界处时,这是一天的什么时候?标志进入
黑暗部分是什么时候?标志从黑暗部分转到明亮
部分的交界处时是什么时候?标志正对太阳是一
天中的什么时候?
昼夜交替第1课时
第( 一)单元 第_3课
课题
3.昼夜交替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4.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的进步。
课时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5.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模拟昼夜的成因
1.讲述:昼夜形成的原因?并通过模拟实验来验
证。
2.介绍模拟实验的方法。
(1)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2)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的明
暗变化,提问太阳绕地球一周,可能需要多
长时间。
(3)固定手电筒位置,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一教案:第1-5章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教学目标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2.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很久以前,人们一度认为地球上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太阳围着地球转动,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地球一直在自转才是造成日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由此引发的下一个问题,即:地球已经自转了45亿年,它的初始动力来自于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牛顿曾说地球自转是因为“被踢了一脚”,是谁“踢”的这一脚呢?牛顿的答案是:上帝。
大家都知道,虽然牛顿提出的这种观点,可以完美地解释宇宙万物为何可以如此有条不紊的运行,但是这种观点却是不可证伪的,因此不在现代科学的研究范围内。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要说地球自转是因为“被踢了一脚”,那么是谁“踢”的这一脚呢?由于现在还没有制造出时间机器,我们并不能回到45亿年前进行实地勘察,所以科学家只有根据之前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以及观测到的各种现象来推测这个问题的答案。
就目前来看,在诸多理论中,“星云假说”在科学界得到的认同度是最高的。
[新课教学]: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学生: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旋转。
2.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3.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
(1)以太阳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24时,称为太阳日。
(2)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和时差{导入}在开始新课前,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位母亲坐飞机由北京去美国,在途中先生了一个女孩,10分钟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照说女孩应该是姐姐,男孩是弟弟。
但实际上,女孩叫男孩哥哥,这是为什么呢?学了这节课之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板书)昼夜交替和时差(师)我们在星期一晚上用手电筒演示了一个实验,大家看到了什么呢?是不是在同一时刻,地球仪面对手电筒的地方,能被手电筒照亮,背对手电筒的地方,不能被手电筒照亮。
通过这个实验,大家想到了什么呢?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并且不发光的球体,手电筒只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
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前段时间有么有看世界杯呢?每次我们都需要在凌晨看世界杯呀?难道他们都在世界杯都在黑夜踢球吗?是不是他们踢球在白天,我们处在黑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板书)昼夜现象的成因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知道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使得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也叫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也叫夜半球,即产生了昼夜现象。
(板书)昼半球和夜半球昼夜半球是针对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而言的,他们都是地球的一部分,各占地球的一半,通过对比来学习一下昼夜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昼夜状态白昼黑夜与太阳的位置关系面向太阳背对太阳分界线晨昏圈(板书)晨昏圈晨昏线其实叫晨昏圈更合理,因为他是平分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大圆圈,他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两部分组成。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前一刻为黑夜,即将进入白天)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前一刻为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特点:1、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原因说明:由于地球近似球体,太阳光是平行光,因此无论任何时候,昼、夜半球的表面积各占地球的一半。
所以晨昏线(圈)始终垂直太阳光线。
)。
2、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
3、所在平面永远平分赤道。
五年级科学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2)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变化过程。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培养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学科、生活能力(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2)锻炼学生的整合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描绘地球、太阳和月亮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提问:你们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地球的一半是亮的,一半是暗的?2.新概念引入(2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和图片的展示,引入地球自转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这和地球的自转有关吗?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做好记录。
3.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一个灯(代表太阳)、一个手电筒(代表月亮)。
实验步骤:(1)用太阳灯照射地球小球的一面,同时把手电筒小灯持在小球另一面的位置,观察小球的两面有什么变化。
(2)手电筒小灯逐渐移动到小球另一面的位置,再次观察小球的两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记录:地球的一面受到太阳的照射是亮的,另一面不受太阳照射是暗的。
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地球自转是造成地球各地有不同时间白天和黑夜的原因。
4.探究与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地球自转的变化过程和原理。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拓展运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全球时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解读。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描述昼夜交替现象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6.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昼夜交替和时差
04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晨昏线的判读和绘制
重点
1
难点
2
难点: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
05 说教学方法
说教法
案例分析法 情境教学法 谈话法
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归纳总结法
06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巩固新知
讲授新课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昼夜交替和时差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学情分析
03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昼半球、夜半球、 时区、地方时的概念 ;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 地球昼夜变化以及时间的 差异;
2、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 原因,正确区分晨昏线;
2、根据地理素材和图表, 总结归纳出地方时、区时 变化规律。
1、通过地球自转运动 知识的学习,树立事物 是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 观;
新课标分析:新课标对于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够理解昼夜交替产 生的原因,以及解释时差的形成原因。
02 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上几节课已经学习了有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等知识,具 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总结归纳能力。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 但由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此外,高一新生正处于成长阶段, 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
昼夜交替和时差
目录 Contents
PART 1 说教材
PART 4 说教学重难点
PART 2 说学情
PART 5 说教学方法
PART 3 说教学目标
PART 6 说教学过程
01 说教材
教材解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2课时昼夜交替和时差终极课件(共50张PPT)
西
东
边
边
时
时
刻
刻
晚
早
• 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永远都是6点日出, 18点日落。所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 经线地方时是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 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点。
• 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这是因为正午12时平分白昼所在的时间, 故平分白昼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
A
B
左图中,
例: 已知东京时间(东九区)为5月1日12: 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时差: 9-0=9 区时: ∵伦敦在东京的西面
∴12-9=3
1800
7.50W 00 7.50E
W
西 十 二 区
……
西 三 区
西 二 区
西中 一时 区区
东东 一二 区区
……
1800E
东东 十十 一二 区区
?
?
10时
6时 8时
东区 东 十十 一二 区
2、时区中央经线“+”“-”7.5度,即为时区的范围
3、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 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
• 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 经度 ÷15°(四舍五入)
若余数>7.5,则进一位,商数加1为时区数 若余数<7.5,则商数为时区数 若整除,则整数是区号,该经线为中央经线
78°E103°W Fra bibliotek20°E东五区
西七区
东八区
1、已知某地(67°E)的区时为8:00,求 东十区的区时?
67°E 东四区 8:00 东十区 14:00
2、意大利米兰市(9°E)下午3点有场 足球赛,中国看直播是什么时间?
22:00
【例】读图,判断图中各点的时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
一、昼夜交替与时差:本部分从昼夜交替现象导入,然后将地方时、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内容引入;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教材阐述了地转偏向力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过程与方法:认识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教学重难点】1.晨昏线及相关概念。
(重点)2.地方时和区时。
(难点)3.国际日期变更线。
(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材、PPT翻页笔、粉笔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2007年2月,美国空军F-22战斗机群飞离夏威夷群岛,前往日本,进行首次海外之旅。
刚开始切正常。
然而,当战斗机机群经过180°经线附近海域上空时,一些战斗机的导航等多个电子系统出现故障,甚至完全失灵。
这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一下子变成了“瞎子”。
美国空军后来找到了这次行动中战斗机出现故障的原因,是电脑系统设计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地理问题。
这批战斗机为什么在经过180°经线附近海域上空时会变成“瞎子”?其电子系统设计时忽略了哪一重要的地理问题?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
因为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发光、不透明这一现象决定的,与地球自转无关。
昼夜更替现象不会存在。
板书:3.晨昏线【问题】1.什么是晨昏线?2.晨线、如何判断?(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作晨昏线(圈)。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板书:4.地方时【问题】1.什么是地方时?2.地方时该如何计算?(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昼夜交替》 学历案
《昼夜交替》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2、能够通过实验或模拟,解释昼夜交替的过程。
3、了解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原理。
(2)掌握昼夜长短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2、难点(1)通过实验和模拟,清晰地展现昼夜交替的过程。
(2)理解晨昏线的概念和特点。
三、学习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白天阳光明媚,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夜晚则是一片漆黑,大多数人都在休息。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这种现象呢?2、知识讲解(1)地球的自转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球体,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自西向东转动,这根轴叫做地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由于地球的自转,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昼夜交替的产生当地球自转时,同一地点会不断地在白天和黑夜之间切换,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这个过程。
实验材料:一个手电筒、一个地球仪实验步骤:①打开手电筒,将其当作太阳,让光线照在地球仪上。
②缓慢地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不同部位的明暗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仪上的某个点会先被手电筒的光照到,呈现白天,随着转动,又会进入黑暗,变成夜晚。
(3)晨昏线在地球上,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被称为晨昏线。
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那条分界线是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那条分界线是昏线。
3、昼夜长短的变化(1)赤道地区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每天都是 12 小时白天,12 小时黑夜。
(2)北半球和南半球在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而在南半球,情况正好相反。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越明显在极圈内,还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比如,在北极圈,夏至日会出现极昼,整个一天都是白天;冬至日则会出现极夜,整天都是黑夜。
昼夜交替和时差
(2)东一区和西五区相差6个时区,区时相差6个小时,当巴黎 时间为27日18时,纽约西五区区时应为27日12时。 (3)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8时时,0°经线为0时所在经 线,这是自然日界线,而国际日界线大致是180°经线,从 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2月5日,180°经线向东到0°经 线为2月4日,占全球的1/2。
00(或24:00)所在经线也是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其区别与联系
如下表所示:ຫໍສະໝຸດ 国际日界线自然日界线
大致是180°经线, 不固定,可以
界线
固定不变
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 不固定,0~24时 固定,0时或24时
两条日界线两侧日期变化如下图所示:
(1)结合材料一探究:北京时间12时时,北京的地方时是几时, 旗杆影子为何未朝向正北? (2)结合材料二探究:玛丽应在当地什么时间收看开幕式直播? (3)结合材料三探究:当北京时间为2013年2月5日8时时,全 球处于2013年2月4日的范围大约占几分之几? 答案 (1)北京(116°E)的地方时=12时-4分钟/1°×(120° -116°)=12时-16分=11时44分。 当北京地方时为11时44分时,天安门广场太阳位于东南方向, 旗杆影子朝向西北。
2.晨昏线(圈) (1)概念: 昼 半球与 夜 半球的分界线(圈)。 (2)意义:纬线上昼弧与 夜弧 的分界线。
3.地方时 (1)产生
地球 自西 向东 自转
⇒
同一纬度, 东边比西边 的地点先看 到日出
⇒
东边比西边
的地点时间 要早
⇒
同一时刻,不同 经度的地方具有 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 (2)规律
(一)晨昏线图的判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的运动昼夜交替和时差
5.时区和区时
(1)时区划分基本方法 ①基本方法: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 跨越经度为15度 ②中时区的划分: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 自0°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 ③东时区西时区的划分: ④东西十二区的划分: (2)时区的换算方法
地球自转方向
172.5oE 180o 172.5oW
22.5oW 7.5oW 0o 7.5oE15oE22.5oE
南半球
MP
PN
(3)
23。26,
4.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不同不同的时刻。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 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偏 东地 点的时刻要 早一些,偏西的地点时刻要 晚一些 。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注意:时刻早晚标准是以在同一瞬间里,见到太阳的先后而 言的,在同一天,地方时刻数大的地点时刻早
国际日界线
180 °
东
减一天
西
十
十
二
二
区
加一天
区
(2)地方时 0时所在的经线
一般情况下,地球的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 际日期界线,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经线; 另一条是地方时 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 断变化的。
注意:当太阳直射 0°经线时, 180° 经线与 0 时(或 24 时)所在的经线重合,此时全球一个日 期,太阳直射其他经线时,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第 三 节
地
球
的
运
动
(第三课时)
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成因: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球体
2.晨昏线(圈)—— 昼夜的分界线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含解析
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及区分晨昏线。
2.理解地方时和区时并进行计算。
3.了解水平运动物体偏移规律。
知识导引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线平行照射,地球不停地在自转。
(2)分界线:面向太阳的昼半球与背向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界线——晨昏线。
(3)周期及意义: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2.地方时(1)成因: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2)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区时(1)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区时的换算:时区相隔1个,区时相差1小时。
(4)国际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大致与180°经线相吻合。
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同样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在数值上等于120 °E的地方时。
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经度(约116 °E)的时间,比北京时间约晚16分钟。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2.表现: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是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而言的,判断时不能逆着物体运动方向。
探究点一昼夜交替[核心归纳]1.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周期意义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方有昼有夜)是基础;2地球自转是根源1个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气温的日变化不剧烈,保证了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又叫晨昏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共同组成的。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交替时差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我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演示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昼夜交替时差的形成原理。接着,我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昼夜交替时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作息时间的调整等。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交替时差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交替时差”为主题,针对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进行设计。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章节中,昼夜交替时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教师强调昼夜交替时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与昼夜交替时差相关的地理现象。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5.反思与评价的重视: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观察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否与180°经线重合?原因?
太阳直射
不是
讲述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
(观看ppt,判断晨昏线)
讲述
书本上说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划分为昼弧和夜弧。这是什么意思呢?
(注意昼夜长短的问题)
根据PPT上的图来回答
举例
如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零度经线,零度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中时区的区时;北京处在东八区,东经120°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因此北京时间是采用东经120°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练习
区时中央经线的计算、判断某个中央经线属于什么时区、区时的计算
做题
讲述
实际上,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有的国家……
通过学习昼夜交替的产生和时差的形成,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平时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昼和夜?
这仅仅是因为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吗?
昼夜的产生是由地球是一颗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行星所决定的。因为地球不透明,所以背着太阳的半球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是黑夜,我们称为夜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我们称为昼半球。
不是。
总结
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1、讲话不够大声,不够气场。应大声点,放开自己,增强气场
2、讲练习时讲得很混乱,事前没有想好该怎么讲。即使是练习题,也要把思路理顺
3、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自信心的保障
《昼夜交替和时差》教案
课题
昼夜交替和时差
时间
40分钟
课型
新授
教师
教
学
目
标பைடு நூலகம்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等概念
2.理解昼夜更替的原理并能判断出晨昏线
3.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学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为什么会是西经7.5至东经7.5呢?(画图)
讲述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西十二区和东十二区各跨越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
(画坐标讲解)
讲述
每隔时区跨越经度15°,同一时区各处地方时也不相同,因此国际上规定,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东边时间较早,时间相“+”,西边时间较晚,时间相“-”,即东“+”西“-”
练习
地理读图导学P11三、地方时3
(画图)
做题
讲述
看地球俯视图,让学生判断是哪个半球?自转方向?四个特殊的点。
讲述
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一小时转15个经度。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以经过英国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也就是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分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提问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直射点)
垂直
过渡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地方时的概念)
讲述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