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激光传输的大气湍流效应

合集下载

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

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

大 气 端 流
大气的随机运动造成了大气湍流,其主要起因是地球表 面对气流拖曳造成的风速剪切、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不 同位置加热的差异或地表热辐射导致的热对流、包含热 量释放的相变过程造成的温度和速度场的改变等。
2.1大气折射率和湍流的影响
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所呈现的一切性质的改变来 源于空气折射率的影响。空气的折射率由空气 的密度决定。空气主要的变化因素是水汽和二 氧化碳。对空气折射率的研究,目前通用的计 算空气折射率的公式是基于 Edlén 和 Ciddor 的结果.
3.1强度起伏(大气闪烁)
激光束通过有湍流的大气传输时,其强度、相 位和传输方向会受到扰动而出现相应的随机 变化,当光束截面内包含许多瑞流涡旋,引起光 束强度起伏、相位起伏和光束扩展。
3. 2激光束的漂移
湍流大气中光斑的形变特征最为常见的是光斑漂 移. 顾名思义,漂移反映了光斑空间位臵的时间 变化. 光斑漂移对激光在大气中的工程应用,如 光学跟踪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
三. 激光在大气端流中的传播
激光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激光的高相 干度、高亮度、强方向性是普通光源无法比拟 的优点,它在各个学科与技术领域的应用无所 不在、与日俱增. 但当激光在大气中长距离传 播时,由于大气的影响,相干度、亮度会下降, 光束会发散、抖动,当然还有许多物理上的性 质要改变,激光的优点被大大消蚀. 因此, 要 充分发挥激光的优势,必须了解大气湍流对激 光的影响.
(l0 L L0 ) ( L L0 ) (l0 L L0 ) ( L L0 )
对平面波
对球面波
一般地,波长短,闪烁强,波长长,闪烁小。当湍流强度 增强到一定程度或传输距离增大到一定限度时,闪烁方差就不 再按上述规律继续增大,却略有减小而呈现饱和,故称之为闪 烁的饱和效应。

脉冲激光在3种大气模型下传输的热晕与湍流效应研究

脉冲激光在3种大气模型下传输的热晕与湍流效应研究

摘 要 : 于 中纬度地 区夏 季 、 季 、 带地 区 3种大 气模 型下 的 实验 数 据 , 基 冬 热 通过 最 小 二乘 法 拟
合, 分别得 到 了大气 的 吸收 系数 随海拔 高度 变化 的函数 式 , 建立 了序 列脉冲 激 光在 地 对 空传 输
的热晕和 湍流 效应模 型 , 写 了四维 程序 。通过 数值 分析 的方 法 , 量地研 究 了这 3种 大 气模 编 定
( .n t ueo ce c nomain E gn eig U iest,Z e gh u4 0 0 ,Chn ;2 C l g f 1 Isi t fS in e,Ifr t n ie r nv ri t o n y h n zo 5 0 1 ia . ol eo e
P o nee t n S i c n n ie r g ai a U i r t o e n eT c n l y h n s a 0 3 hn ) h t —l r ce ea dE gn e n ,N t n l nv s y f f s e h o g ,C a g h 1 7 ,C ia o co n i o e i D e o 4 0
Re ttv l le s r i r e A t o p r c M o l pe ii ey Pu s d La e n Th e m s he i des
LU We , I O Ta —e , A i g I i LA i h G O Q o n n
s ro s ta h ti n e n t e s me r go ei u h n t a n wi tri h a e in.
Ke r s:h r lb o m ig;e ttv l u s d ls r la ts a e m eh d; b o p in c e ce ; y wo d t e ma l o n rpeiiey p le a e ;e s qu r t o a s r to o f int i amo p e i d l t s h rc mo e

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

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

使用适应性强的接收器
要点一
总结词
使用适应性强的接收器可以捕获更多信号,降低噪声和干 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湍流大气中,光束的形状和强度可能会快速变化。因此 ,使用适应性强的接收器非常重要。这种接收器能够快速 响应光束的变化,并捕获更多的信号能量。此外,接收器 还应具有较低的噪声和干扰水平,以提高信号检测的准确 性。通过结合适应性强的接收器和适当的信号处理技术, 可以进一步改善激光传输的性能,提高通信和探测系统的 可靠性。
激光遥感技术能够实现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目标成像,为地理信 息获取、资源调查等领域提供支持。
穿透性强
激光的波长较短,能够穿透一定厚度的云层和植被,因此在气象预 报、森林防火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实时监测
激光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实时、动态的目标监测,为灾害预警、环境 保护等领域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THANK YOU
大气湍流的特性
总结词
大气湍流的特性包括随机性、非线性和尺度变化等。
详细描述
大气湍流的随机性表现在流场中各点的速度和方向都是随机的,无法预测下一个时刻的状态。非线性则是指湍流 中各种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导致流场的复杂性和混沌性。此外,大气湍流还具有尺度变化的特性, 从小尺度到大气边界层,湍流的作用范围广泛。
04
大气湍流中激光传输的改善方 法
提高激光功率
总结词
提高激光功率可以增强信号强度,减少 因大气湍流引起的信号衰减。
VS
详细描述
通过使用更高功率的激光器,可以增加信 号的能量,从而提高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 信号强度。这有助于克服湍流引起的光束 漂移和扩展,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和探 测系统的性能。
优化光学系统设计

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

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

I cn
1 n
I
i 1
n
i
若各束光的起伏互不相关,且假定每束光光强的起伏方差为σI2,则有:
1 2 I n
2 nI
即n束互不相关的光叠加后所形成的对数光强起伏方差与单束 光的对数光强起伏方差相比方差减小了n倍。
多光束传输对光强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光束漂移的改善
对于利用多光束客服光束漂移方面,采用多光束之后,即使有部分光超出了接收 探测器的范围,由于光束之间互不相关,其余的光束也有可能进入探测器范围内, 进而减少光束漂移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n束参数相同的光经过湍流之后传输到目 标面上,n束光所形成的光斑的重心为各束光各自光斑重心的叠加:
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
xXXXXXXXXX
背景和意义
由于激光特有的高强度、高单色性、高相干性、高方向性等 诸多特性,因此在激光通信中有着容量更大、波束更窄、增益 更高、抗干扰性更强和保密性更好等优点。 近年来,激光的近地应用,如激光通讯、激光测距、激光制导、 激光雷达等,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大气湍流引起的折射率随机起伏导致激光束光场的随机变 化,严重限制了不同近地激光工程系统的使用性能。
1 n xcn xci n i 1
若各束光的漂移互不相关,并且假设每束光的光斑重心漂移的方差为σρ2,则n束 光叠加之后的光束漂移方差:
n 1 2 n2 n i 1
即n束漂移互不相关的光叠加后所形成的光斑重心漂移与单束光的光斑重心漂移相 比,方差减小了n倍。
多光束传输的数值模拟
3
光束漂移
主要起因于大尺度涡旋折射率的作用。 如果在接受平面上,取一个足够 短的观察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直径为ρs的被加宽的光斑被折射而偏离 了一个距离ρc。

大气吸收与湍流基础的总结

大气吸收与湍流基础的总结

一、激光大气衰减基础:激光大气衰减包括大气气体分子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气溶胶粒子的吸收和散射,激光信号通过均匀大大气介质之后,其电磁辐射强度满足:比尔-郎伯-布格定律:;:为波数,I()为信号传输l距离之后的电磁辐射强度,代表消光系数,为进入介质前的光辐射能量。

透过率函数:;其中,也被称作光学厚度,是一种无量纲的物理量;其中,既包括了大气分子的吸收()和散射()系数,也包括了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在实际的大气信道中,随着高度(z)的变化(假设大气具有分层均匀特性),即可以表示为,,当信号光以天顶角入射到大气介质中时,光学厚度可以表示为:(,)其中,其他的消光系数表如附图所示:大气分子吸收效应的从测量:二、大气光学湍流:1、大气湍流模型的描述:均匀各向同性湍流、非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均匀各向同性湍流(是一种理想化的大气湍流模型,在复杂地形区和高空,对流层以上的区域,满足该理论条件的大气湍流区域有限,特别是近年来对大气湍流间歇性现象的发现,更证明了Kolmogorov模型应用的局限性。

目前工程中常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观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修正。

)查理森级串模型:湍流可以视作由气体流动形成的差别较大的涡旋,大涡旋不稳定,其从外界获取能量后,通过分裂等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能量传递给次级涡旋,最后再最小的涡旋中通过气体黏性损耗。

在一定的区域内,涡旋级串达到某种平衡状态,形成局部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具有普适性的统计规律。

为了确定气体湍流的统计规律,基于不同的假设条件,提出了许多统计模型,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为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 )模型: 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 )模型:模型假设:(1) 当雷诺数足够大时,存在具有各向同性结构的高波数区,在该区里,气体运动的统计特征只决定于流体的黏性系数 和能量耗散率 。

(雷诺数:雷诺数的定义为:L 为气体运动的尺度,v 为流体速度, 为分子)基于上述假设,建立起了湍流长度( 、 )、速度、时间的尺度,其中, 、 分别为湍流的内尺度和外尺度;;(2) 当雷诺数足够大时,扰动统计特征只依赖于扰动能量的耗散率 ,此惯性区域的尺度 满足: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 )模型的特征参数:随机场的空间统计特性通常用结构函数等相关函数关系描述,包括风速结构率函数、折射率结构函数等,由于在湍流效应的研究中,主要考虑大气折射率起伏对光传输的影响,故又称为大气光湍流。

大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大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第19 卷第1 期2007 年3 月光散射学报THE JOUR NAL OF L IGHT SCATTERIN GVol119 No11March1 2007文章编号:100425929 (2007) 0120043206大气对激光传输的影响ΞΞΞ刘波涛(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33)摘要: 本文分析了激光传输过程中大气这一传输介质对其的影响,由大气的成分出发,采用辐射传输理论描述了大气介质的吸收和散射特性,着重分析了其中对辐射影响最大的两种因素,即大气消光和大气湍流。

并建立了大气传输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最后通过LOWTRAN 模拟软件包对本文所得的模型进行评估。

关键词: 大气传输特性; 大气湍流; 大气消光中图法分类号: TN92911 文献标识码: AThe Attenuation of Laser in the AtmosphereL IU Bo2tao( N av a l U niversit y o f E ngineering , Enginee r ing Instit ution of Weapon ,Hubei Prov . , W u han 430033 , China)Abstract : The attenuation of laser through the atmosphere is analyzed. Atmosphere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are described by radiation propagation theory. We analyze air extinction and air on flow on emphasis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the absorption of radiation propa2 gation. The atmospheric t ransfer func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At last , we evaluate this func2 tion model with the help of LOW TRA N software.Key words : Atmospheric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 A ir on flow ; Air extinction1 大气的结构与对激光的影响随着光电成像技术的发展,远程摄像应用越来越广泛。

射频调制激光信号抗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能力的研究

射频调制激光信号抗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能力的研究

射频调制激光信号抗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能力的研究摘要: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激光通信系统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方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然而,在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的影响下,激光信号的传输质量会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探究射频调制激光信号抗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的能力。

首先,介绍射频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分析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对激光信号传输的影响机理。

接着,通过搭建射频调制激光通信系统,对其在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条件下的传输性能进行实验验证。

结果表明,在湍流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射频调制激光信号的传输距离更远、信号质量更优,而在水中散射条件下,射频调制激光信号的穿透深度比单频激光信号更深,且信噪比更高。

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激光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射频调制,激光信号,大气湍流,水中散射,传输性能中文论文正文:一、引言激光通信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通信技术,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激光通信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会对激光信号的传输质量造成重要影响,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因此,如何提高激光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射频调制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抗干扰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将激光信号和射频信号混合,形成具有高频调制的激光信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对信号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探究射频调制激光信号抗大气湍流和水中散射的能力,为激光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二、射频调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射频调制技术是一种将射频电信号和光信号相结合的技术,可以用于激光通信、光纤传输、雷达等领域。

其原理是将射频电信号与光信号进行混合,通过调制光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实现信息的传输。

射频调制技术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图1 射频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其中,LO为本地振荡信号,RF为射频信号,PD为光电探测器,M为光改变器。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
0.72 0.82 0.93 0.94 1.13 1.38 1.46 1.87 2.66 3.15 6.26 11.7 12.6 13.5 14.3 1.4 1.6 2.05 4.3 5.2 9.4 10.4 4.7 9.6
从表不难看出,对某些特定的波长,大气呈现出极为 强烈的吸收,光波几乎无法通过。根据大气的这种选择 吸收特性,一般把近红外区分成八个区段,将透过率较 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在这些窗口之内,大气分 子呈现弱吸收。目前常用的激光波长都处于这些窗口之 内。
二. 大气衰减
激光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
部分光辐射能量被吸收而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如热能等
部分能量被散射而偏离原来的传向
如辐射能量空间 重新分配
吸收和散射的总效果使传输光辐射 强度的衰减。
设强度为I的单色光辐射,通过厚度为dl的大 气薄层。不考虑非线性效应,光强衰减量dI正比 与I及dl,
即dI/I=(I-I)/I=dl 积分后得大气透过率:
1、 大气闪烁
光束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机起伏,光强忽大忽 小,即所谓光束强度闪烁。
大气闪烁的幅度特性由接收平面上某点光强I的 对数强度方差来表征
I2 [ln(I / I 0 )]2 4[ln(A/ A0 )]2 4 2
2 2 式中, 可通过理论计算求得,而 I 则可由
实际测量得到。
对大气衰减的研究可归结为对上述四个基 本衰减参数的研究。 ⑴ 大气分子的吸收
大气分子在光波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极化,并 以入射光的频率作受迫振动。所以为了克服大气 分子内部阻力要消耗能量,表现为大气分子的吸 收。 分子的固有吸收频率由分子内部的运动形态 决定。
吸收 分子 H2 O CO2 O2
主要吸收谱线中心波长(m)

大气湍流效应对激光传输影响的仿真研究

大气湍流效应对激光传输影响的仿真研究

大气湍流效应对激光传输影响的仿真研究郭惠超;孙华燕;吴健华【摘要】针对大气湍流效应对半导体激光光束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进行仿真研究。

首先理论分析泽尼克多项式产生的相位屏及指数高斯光束通过湍流大气传输后的光斑畸变情况;然后利用M atlab软件对相位屏及单束、多束半导体激光光束通过相位屏后的光斑光强分布进行仿真,并采用不均匀度指标对远场光束质量进行评价;最后指出多光束并合方法是抑制大气湍流效应影响的有效方法,对构建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This paper mainly simulates the irradiance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laser beam through the atmosphere .First ,it uses Zernike polynomial to produce a random phase screen and analyzes the spot changes through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then uses Matlab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random phase screen and the spot changes through the atmosphere transmission ,and analyzes the spot by uni-formity ,finally ge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ulti beam combining is a useful metho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ser atmosphere transmission ,and it is significant to construct the laser light image system .【期刊名称】《装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激光传输;大气湍流;泽尼克多项式;相位屏【作者】郭惠超;孙华燕;吴健华【作者单位】装备学院光电装备系,北京 101416;装备学院光电装备系,北京101416;92853部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41大气湍流是大气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它的存在使大气中的动量、热量、水气和污染物的垂直和水平交换作用明显增强,远大于分子运动的交换强度。

光电子考试简答题答案 (2)

光电子考试简答题答案 (2)

作业1 三、简答题:1、简述激光产生的条件、激光器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必要条件:粒子数反转分布和减少振荡模式数。

充分条件:起振——阈值条件:激光在谐振腔内的增益要大于损耗。

稳定振荡条件——增益饱和效应(形成稳定激光) 。

组成:工作物质、泵浦源、谐振腔。

作用:工作物质:在这种介质中可以实现粒子数反转。

泵浦源(激励源) :将粒子从低能级抽运到高能级态的装置。

谐振腔:(1) 使激光具有极好的方向性( 沿轴线) (2) 增强光放大作用( 延长了工作物质 ) (3) 使激光具有极好的单色性( 选频 )2、简述光子的基本特性。

[答]:光是一种以光速运动的光子流,光子和其它基本粒子一样,具有能量、动 量和质量。

它的粒子属性(能量、动量、质量等)和波动属性(频率、波矢、偏振等)之间的关系满足:(1)E=hv= ω(2)m=22c hv c E =,光子具有运动质量,但静止质量为零; (3)k P =; (4)、光子具有两种可能的独立偏振态,对应于光波场的两个独立偏振方向;(5)、光子具有自旋,并且自旋量子数为整数,是玻色子。

作业2判断题中的第5小题:在电光调制器中,为了得到线性调制,在调制器中插入一个λ/4波片,波片的轴向如何设置最好?若旋转λ/4波片,它所提供的直流偏置有何变化?答:在电光调制器中,为了得到线性调制,在调制器中插入一个?/4波片,波片的轴向取向为快慢轴与晶体的主轴x 成45°角时最好,从而使 E x′ 和 E y′ 两个分量之间产生π/2 的固定相位差。

若旋转λ/4波片,它所提供的直流偏置,得到直流偏值随偏振改变而改变。

三 简答题1、何为大气窗口,试分析光谱位于大气窗口内的光辐射的大气衰减因素。

答:对某些特定的波长,大气呈现出极为强烈的吸收。

光波几乎无法通过。

根据大气的这种选择吸收特性,一般把近红外区分成八个区段,将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光谱位于大气窗口内的光辐射的大气衰减因素主要有:大气分子的吸收,大气分子散射 ,大气气溶胶的衰减。

大气吸收与湍流基础的总结

大气吸收与湍流基础的总结

一、激光大气衰减基础:激光大气衰减包括大气气体分子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气溶胶粒子的吸收和散射,激光信号通过均匀大大气介质之后,其电磁辐射强度满足:比尔-郎伯-布格定律:I(ν,l)=I0(ν)e−k(ν)l;ν:为波数,I(ν)为信号传输l距离之后的电磁辐射强度,k(ν)代表消光系数,I0(ν)为进入介质前的光辐射能量。

透过率函数:T(ν,l)=I(ν)=e−k(ν)l;I0(ν)其中,τ=kl也被称作光学厚度,是一种无量纲的物理量;其中,k(ν)既包括了大气分子的吸收(k ma(ν))和散射(k ms(ν))系数,也包括了气溶胶的吸收(k aa(ν))和散射((k as(ν)))系数:k(ν)=k ma(ν)+k ms(ν)+k aa(ν)+k as(ν)在实际的大气信道中,k(ν)随着高度(z)的变化(假设大气具有分层均匀特性),即可以表示为k(ν,z),当信号光以天顶角θ入射到大气介质中时,光学厚度可以表示为:zτ(ν,z)=∫sec⁡(θ)k(ν,z)dz其中,其他的消光系数表如附图所示:大气分子吸收效应的从测量:二、大气光学湍流:1、大气湍流模型的描述:均匀各向同性湍流、非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均匀各向同性湍流(是一种理想化的大气湍流模型,在复杂地形区和高空,对流层以上的区域,满足该理论条件的大气湍流区域有限,特别是近年来对大气湍流间歇性现象的发现,更证明了Kolmogorov模型应用的局限性。

目前工程中常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观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修正。

)查理森级串模型:湍流可以视作由气体流动形成的差别较大的涡旋,大涡旋不稳定,其从外界获取能量后,通过分裂等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能量传递给次级涡旋,最后再最小的涡旋中通过气体黏性损耗。

在一定的区域内,涡旋级串达到某种平衡状态,形成局部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具有普适性的统计规律。

为了确定气体湍流的统计规律,基于不同的假设条件,提出了许多统计模型,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为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 )模型: 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 )模型:模型假设:(1) 当雷诺数足够大时,存在具有各向同性结构的高波数区,在该区里,气体运动的统计特征只决定于流体的黏性系数ν和能量耗散率ε。

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

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
Cn2随高度的变化实验值
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1
大气闪烁(光强起伏)
定义为激光传播一定距离后,在探测器 平面上光密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这 种信号的起伏是激光在传播时,沿途温度 变化引起大气折射率变化的缘故。大气信 道各部分就像棱柱和透镜,如果在湍流大 气中与光源相距一定距离处测量光的强度, 会出现光强I随时间围绕平均值<I>做随机起 伏的现象。 因为光强起伏是影响工作于大 气环境中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参量,所以 人们希望预测光强起伏的大小。光强起伏 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般主要集中在闪烁方 差和闪烁概率密度上。
1 n xcn xci n i 1
若各束光的漂移互不相关,并且假设每束光的光斑重心漂移的方差为σρ2,则n束 光叠加之后的光束漂移方差:
n 1 2 n2 n i 1
即n束漂移互不相关的光叠加后所形成的光斑重心漂移与单束光的光斑重心漂移相 比,方差减小了n倍。
多光束传输的数值模拟
大气湍流
流体的运动主要分为层流和湍流,层流属 于规则运动,湍流则属于不规则运动。大气 湍流是大气中的一种不规则的随机运动,湍 流上的每一点的压强、速度、温度等物理特 性都会随机涨落。大气湍流中空气密度的无 规则变化导致了折射率的变化,也就使光在 大气中的传播不再是线性的。
大气湍流最常发生的三个区域: 1、大气底层的边界层内 2、对流云的云体内部 3、大气对流层上部的西风急流区内
3
光束漂移
主要起因于大尺度涡旋折射率的作用。 如果在接受平面上,取一个足够 短的观察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直径为ρs的被加宽的光斑被折射而偏离 了一个距离ρc。
接受平面上则会观察到一个均方直径为ρL2=ρs2+ρc2的大光斑。称ρs为短期平均 光斑半径,ρL为长期光斑半径,ρc为平均束漂移量。

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_武琳

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_武琳

第38卷 第10期 激光与红外Vol .38,No .10 2008年10月 LASER & I N FRARE DOct ober,2008 文章编号:100125078(2008)1020974204・激光技术与应用・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武 琳,应家驹,耿 彪(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03)摘 要:为了研究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以大气湍流的激光传输效应为基础,建立了激光到达接收面的光强分布模型。

模型考虑了折射率结构常数、传输距离、发射面和接收面孔径以及湍流引起的光束展宽等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对接收面光强分布的影响,以此研究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并提出降低湍流影响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大气湍流;激光传输;光强分布中图分类号:P401;P407.5 文献标识码:AEffect on Laser Propagati on i n the Atmospher i c TurbulenceWU L in,YING J ia 2ju,GENG B iao(Depart m ent of Op tics&Electrical Engineering,O 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3,China )Abstract:I n order t o study the effect on laser p r opagati on in the at m os pheric turbulence,the model of intensity distri 2buti on on the receiver p lane was derived based on laser p r opagati on in the at m os pheric turbulence .And the para meters like structural constant of at m os phere refracti on coefficient,p r opagati on distance,aperture of trans m itter and receiver p lane,and extended area caused by at m os pheric turbulence were analyzed which i m pact on laser intensity distributi on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effect on laser p r opagati on in the at m os pheric turbulence and p r oposes s ome methods t o restrain the influence of turbulence .Key words:at m os pheric turbulence;laser p r opagati on;intensity distributi on1 引 言大气湍流是自由空间光传输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气湍流对激光通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作者:孙孚等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第24期摘要分析了大气湍流对自由空间激光传输和激光通信的影响,提出了几种应对大气湍流效应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大气湍流效应激光传输激光通信自由空间激光通信依靠激光在大气中的无线传输实现信息的传递。

自由空间的大气信道是随机多变的,它对激光传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大气衰减效应和大气湍流效应。

大气衰减效应是指因大气对激光的散射与吸收作用而导致的激光能量衰减;而大气湍流效应则是指大气的折射率因大气的湍流运动而发生随机起伏,进而导致激光的相位及强度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呈现为随机起伏的变化。

大气衰减效应对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影响一般来说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而大气湍流效应则不然,由于它的强度和发生几率都是随机的,因而它对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影响很大而且难以克服,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 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对于实际的大气而言,由于它始终处于随机的湍流运动状态之中,因此它的折射率也始终随空间和时间无规则地变化着。

而折射率的这种无规则变化将使在大气中传输的激光参量随机而变,进而严重影响光束的质量。

其表现为:光束弯曲漂移、光强闪烁、光束展宽等,这些影响被统称为大气的湍流效应。

1.1 光强闪烁大气折射率随机细小的变化将引起光束截面内强度的随机变化,简称光强闪烁。

事实上,当光束穿过大气湍流漩涡时,折射率的随机起伏将引起光波的波前畸变,致使接收端的相位随机改变。

当激光束的直径R大于湍流直径r时,光束内就将会包含多个湍流漩涡,而每个湍流漩涡又各自对激光光束形成独立的衍射和散射,从而导致光束截面内强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随面起伏,忽强忽弱,这就是所谓的光强闪烁。

1.2 光束弯曲与漂移大气中传输的激光束,当其直径R小于湍流漩涡的直径r时,激光束便被包含在这个湍流漩涡内,此时湍流的影响主要是使光束的整体产生随机偏折。

体现在接收端,就是在接收端面上,光束的中心将围绕某个统计平均位置随机快速地跳动,此即光束漂移,在数值上可以用漂移量来表示。

激光大气信道

激光大气信道

激光大气信道相关总结1、大气对信道传输的影响激光在大气中传输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衰减效应、湍流效应。

其中,衰减效应主要影响激光信号的功率,使到达接收端光信号的功率降低,作用方式包括:吸收、散射、折射、反射等。

湍流效应主要由大气的不规则随机运动引起,影响光信号的质量,对光信号的相位、强度分布以及光斑的位置等都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光束漂移、扩展、闪烁以及到达角起伏等。

1.1衰减效应对激光通信的影响衰减效应主要由大气分子、气溶胶以及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产生,包括吸收、散射、反射、折射的等,是大气的固有属性,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规避或补偿。

(1)吸收作用机理:激光穿过大气时,大气中的分子在光波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并以入射光的频率做受迫振动,使部分辐射的光能转换成气体分子的内能,消耗了光波的能量,形成吸收效应。

(经相关研究表明,气溶胶粒子由于直径较大,对光的吸收作用不明显)作用特点:使激光功率衰减,但不改变光束的质量。

决定因素:分子对光波能量的吸收由分子结构、浓度和吸收光频率所决定,不同的气体分子对不同频率的光吸收的能力不同,具有一定选择性。

衰减规律:P(λ,x)=P(λ,0)exp [−k(λ)x]k(λ)---- 吸收系数;x ---- 传输距离;大气窗口:大气对某些波段光波的吸收较弱,透过率较高,称这些透过率较高的波段为大气窗口。

由于大气是不同分子的复杂混合体,且气体分子的浓度还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并考虑散射等因素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地球大气的透过率如下:图 1-1 不同波长激光在大气信道中传输的透过率(2)大气散射散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微小粒子,使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是电磁波在大气微粒作用下的衍射效应造成(只有当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明显的作用)。

其结果会使光在原传播方向上的能量减小,影响光斑形状和光强分布。

常用的散射模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大气湍流机理的研究湍流是指大气中局部温度、压力的随机变化而带来的折射率的随机变化。

湍流运动的动力学性质是由雷诺数 (Re)来衡量的,它是一个无量纲数,其定义为:Re=ρvL μ=v L ∨ (3.1)式中L 为流动的特征长度;v 为流动的特征速度;ρ为流体的密度;μ为流体的粘性系数:∨=μv 为运动粘性系数。

当由雷诺数表征的粘性流体的流动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它就从层流状态转变成一种更不规则的状态,即部分流体的速度在平均流动速度附近波动,而这些波动具有连续功率谱。

通常以涡流或涡旋形式将这些波动概念化,这些涡旋造成了流体的移动或其它特性的混合。

就大气来说,风速的湍流波动引起大气参量的混合,如温度、气溶胶或水汽。

这里成为焦点的参数是折射率,即光学湍流。

折射率的变化表现为两种形式:由于地面温度的影响,大气中温度随高度会有梯度出现,于是折射率也出现一个梯度;随位置和时间作迅速的变化,变化的频谱可达数百赫兹,变化的空间尺度可能小到毫米量级,变化的强度与天气状况和地面状况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理论即湍流的局部均匀各向同性理论(也称2/3定律)。

它是建立在下面三个假设的基础上:1) 湍流涡旋运动的随机特征是各向同性的;2) 在局部均匀各向同性区域中,流体运动仅仅由内摩擦力和惯性力决定;3) 在大雷诺数(Re)时,存在称为惯性范围的尺度区间,在此范围内,内摩擦力的影响是不重要的,因而可以略去,运动图像由惯性力决定。

其表达式为:D r (r )=C v 2r 23⁄ l 0<r<L 0 (3.2)式中,纵向速度分量是平行于连接两个观察点的矢量r 。

常数C v 2被称作速度结构常数,它是Kolmogorov 定义的,C v 2表达式如下:C v 2=αε23⁄=2ε23⁄ (3.3)上式中ε为单位体积内起伏的能量耗散率。

当湍流出现时,首先是与流动整体特征尺度相当的巨大涡旋,它的尺度记作L 0,它相当于气流离地面的高度,L 0成为湍流的外尺度。

当湍流的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时,大的湍流涡旋呈现不稳定性而分裂成较小的涡旋,并将能量传递给它们,相应的内雷诺数变小,这个过程不断持续,Richardson 称之为湍流的级串性质。

这时湍流涡旋的尺度越来越小,当内雷诺数降到某一数值时,流体粘性影响将成为运动的本质因素,动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而无法再分裂为更小的涡旋。

这一因素决定了涡旋的最小特征尺度l 0,我们称它为湍流的内尺度。

内尺度的范围从接近表面的几毫米到在对流层和同温层内的几厘米或更多。

由上式可知,l 0随运动粘性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而运动粘性系数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能量损耗速率的倒数相关表明,强湍流的内尺度小,而弱湍流的内尺度大。

外尺度L被认为是:①最大尺度,此时局部均匀性和各向同性较好,②能源的尺度大小,③流动的大致范围,一般习惯用2/3功率定律的限度来确定外尺度。

L0的代表值从几十米到几百米。

在靠近表面处,L按照L=0.4h而随地面以上高度换算,这在大气或行星边界层可以产生几百米数量级的数值,即此区域(一般在最初的1000米内)内摩擦力和热同表面互换处于支配地位。

在自由大气中,外标尺一般为几十米数量级,但在很大的强层中一般数值达到几百米。

L0也可以按ε12⁄换算,所以外尺度随湍流强度增加。

因此,惯性范围在湍流两端扩大,l0减少而L增加。

对于速度波动,内标尺往往等于Kolmogorov微尺度,给定为:l0=(∨3ε⁄)14⁄(3.4)上式中∨=μv为运动粘性系数,量纲为m2T−13.2 湍流中的温度场由于大气中的湍流运动,使得所有与流动气体有关的各种性质,例如温度、折射率、气溶胶质粒分布等,都发生湍流掺混作用,对于光学工作者来说,特别关心折射率在湍流场中的特性,由于大气中折射率是温度的函数,因此,折射率场的特性与温度场的特性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对地球大气的实际考察表明,在大气中,分子间直接混合运动仅在地表1cm之内和105km之外才是重要的,在介于其间的高度范围内,如果某一气团与周围空气没有热量交换,则当它上升或者下降时其温度就可以看作是在进行绝热变化,但是其压强则迅速的与环境空气压强保持相等。

气团的位温是指气团从它原有的压强和温度开始,绝热膨胀或者压缩到标准压强P0所具有的温度,大气中的位温θ与实际温度T的关系,可以由绝热方程和流体静力学方程得到,如果考虑一个不太大的高度范围,则可以表示为:θ=T+Γd h(3.5)上式中h是观察点的高度,Γd为温度的绝热递减率,在标准干洁大气状态下,Γd= 0.0098℃/m,由于大气中的水分含量,实际测的的垂直递减率通常为0.006℃/m~0.007℃/m。

在湍流大气中,可以把湍流运动中的位温场看作是空间r中的随机标量场,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D θ(r 1,r 2)=〈[θ(r 1)−θ(r 2)]2〉 (3.6) 当|r 1− r 2|≪L 0时,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D θ(r 1,r 2)=D θ(r ) (3.7) 根据结构函数的一般性质,有:D θ(0)=D (0)́=0 (3.8) 这样,将D θ(r ) 在0点作泰勒展开,可以得到D θ(r )在r 很小的时候所具有的形式,如下:D θ(r )=12D θ(0)r 2 (3.9)温度不均匀量在热传导的影响下扩散,在初始的大漩涡中,温度梯度较小,但由于湍流运动,具有不同温度的微气团可能集中,使得局部梯度显著增加,分子热传导开始具有显著的影响,它促使温度拉平而减少不均匀量。

3.3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 n 2分析激光通过湍流大气传输的随机场分析一般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结构函数、概率分布、频谱特征等参数展开。

当光波在湍流大气中传播时,湍流大气的温度起伏引起折射率起伏,从而引起光束漂移、大气闪烁、相位起伏、散射等一系列湍流效应。

根据柯尔莫哥洛夫(Kolmogorov)局地均匀各项同性的湍流理论,定义空间任意两点间的折射率结构函数为:D n (r ,r ‘)=[n (r )−n (r ’)]2̅̅̅̅̅̅̅̅̅̅̅̅̅̅̅̅̅̅̅=C n2r 23⁄ (3.10) 上式中,C n 2为折射率结构常数,它是描述湍流强弱的最重要的物理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函数C n 2的常见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1) 温度脉动法根据干净大气中可见光波段内折射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得:C n 2=[77.6×10−6T ̅2(1+7.52×10−3λ−2)P ̅]2C T 2 (3.11)式中,C T 2为温度结构常数,λ为光波波长,P 为大气压,T 为热力学温度,直接探测空中两点固定点之间的温度差,然后利用上式计算出C T 2,于是可得出C n 22) 闪烁法(Tatarskii 大气传输理论)利用Tatarskii 的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理论,当平面波穿过大气一段距离后,将引起光波振幅起伏,即为闪烁。

其对数强度方差σL 2的一般表达式为:σRytovL 2=1.23C n 2k 76⁄L 116⁄ (3.12)上式中,K 为光波的波数,L 为传输的距离,由此公式可以得到C T 2的值。

3) 到达角起伏法通过测量到达角起伏方差得到的。

平行光通过湍流戒指的到达角起伏方差为:σα2=2.91ρ−13⁄∫C n 2(z )L0dz (3.13) 这里,ρ为望远镜的直径,积分沿光路进行,L 为光程。

由此公式可以得到C T 2的值。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的下降,大气湍流的强度也随着减弱。

表示公式如下:C n 2(h )=2.72×10−16[3v ̅2(h 10⁄)2exp (−h )+exp (−h 1.5⁄)](m −23⁄) (3.14) 这里v ̅2是单位为(m/s )2的平均速度,离开地面高度h 的单位是km ,h 的范围为5~20km 。

3.4 大气相干长度的分析大气相干长度:激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到距离发射端Z 处时,光束横截面上相位的相干距离。

它表示光波通过湍流传播的衍射极限。

它是表征波结构函数的唯一参量,与大气湍流的外尺度有关,湍流外尺度较小,大气相干长度较大,对于平面波,相干长度表达式为:ρ0=(1.46C n 2k 2L )−35⁄ (3.15)3.5 Fresnel 尺度的分析Fresnel 尺度与湍流尺度l 相近的衍射光斑尺度大小为l Fresnel =λL l ⁄。

√Lλ被称作Fresnel 尺度。

结合空间相干长度可界定湍流的强弱,当相干长度大于Fresnel 尺度即当ρ0>l Fresnel 时,传播条件就是弱起伏条件,随着通信距离增加,Fresnel 尺度呈非线性增加,而空间相干长度呈非线性递减,当满足ρ0<l Fresnel 时为强湍流,Fresnel 尺度的湍涡对传输激光束的散射是非相干散射,其Fresnel 尺度的接受面积内包含有多个不相干的光斑,ρ0=l Fresnel 的界定点所对应的传输距离为饱和距离L s 。

3.6 Rytov 指数Rytov 指数主要用于作为起伏条件的衡量参数,其对应于弱起伏条件下平面波的归一化光强起伏方差,用σRytov2表示。

σRytov2(z)=1.23C n2k 76z116(3.16)激光大气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大气湍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由大气分子团折射率随机变化所引起,并形成了光束漂移、像点抖动、光束扩展、光束强度起伏、相位起伏等现象。

大气湍流对激光束的影响程度及产生的效应与激光束的直径D及湍流的尺度L有关:1)当D≪L时,激光光束直径远小于湍流尺度,湍流的主要影响是使光束产生随机偏转,发生光束漂移;2)当D≈L时,湍流的主要作用是使光束截面发生随机偏转,形成到达角起伏,产生像点抖动;3)当D≫L时,激光光束截面内包含许多的漩涡,这些漩涡各自对照射到它的那一部分光束形成衍射作用,使光束的强度和相位在空间和时间上出现随机变化,光束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产生光束扩展、大气闪烁、相位起伏等现象。

不同的效应对不同光学系统的影响各不相同,在一定条件下,湍流效应将严重阻碍系统的正常设计性能的发挥,光波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的理论与大气湍流的机理密切相关,由于大气湍流理论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加之随机光波场的数学处理和想干性变化规律非常负责,因此,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研究领域中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