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质评价.ppt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详述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以便获取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信息。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并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常用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指标法、水质污染指标法、地统计学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请看下文。
1. 物理化学指标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
优点是测试简单、直观,能够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
缺点是只能对特定物质或指标进行评价,不能全面了解地下水质量状况。
2. 水质污染指标法:这种方法通过建立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将地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与相应的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
优点是能对多种污染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比较可靠。
缺点是只能对指定的污染物进行评价,无法全面了解地下水质量。
3. 地统计学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地下水采样点的选择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地下水变化的分布特征,以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
优点是能够提供地下水质量的空间分布信息,为保护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缺点是需要大量的采样和分析工作,成本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地下水
环境质量评价还应考虑到地下水用途、地区经济和工业发展等因素,以制定适合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地下水污染评价

P
n
Wi Pi
i 1
n
Wi
i 1
Ci C0i
Wi——第i 种污染 物的权重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
9/20
§2 综合污染指数法
二、单综合污染指数法
(二)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解决评价因子数不同的问题)1
1. 均权平均型指数
P
1 n
n i 1
Pi
1 n
n i 1
Ci C0i
P—综合污染指数; n—参加评价污染物 的个数。
地下水环境本底值:本区内未受污染地段的地下水化学组分 含量均值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相对清洁区监测得到 的地下水各种组分的质量参数的统计平均值 对照值:未被污染、水文地质条件与本区相似的地下水背景 值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
4/20
§1 概 述
3、地下水污染程度分级:
根据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的检出情况将污染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②
对环境的危害程度随该污染物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
Pi
Ci max Ci Ci max C0i
③
污染物的浓度只允许在一定 范围内,过高过低都有害时:
Pi
Ci C0i
C max 0i
C min 0i
C0i、C0imax分 别为污染物i 在地下水中允 许值区间的中 值和该污染物 评价标准允许 最高浓度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
8/20
§2 综合污染指数法
叠加型
二、单综合污染指数法1 均值型
极值型
(一)叠加型综合污染指数(反映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污染程度)
1. 简单叠加型指数(适用危害程度较接近的污染物)
P
n i 1
Pi
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第三节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 价
一、现状调查内容与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在于了解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特点与环境 敏感目标,为选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并获取基础数据。其主要内容包括水域功能 与水环境敏感目标、水文特征、污染源、水环境质量等。
一般常用的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有三种,即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和遥 感遥测法,应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选取相应的调查方法。
第25页/共73页
三、断面和采样点布设
(一)河流
(1) 断面布设 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功能要求与排污口的分布,
按水力学原理与法规要求,布设在评价河段上的断面 应包括对照断面、消减断面和控制断面, 见图6-2(a)与(b)。
第26页/共73页
(a)顺直河流
A——对照断面 C——消减断面
(b)有支流的河流 B1, B2, B3——控制断面
第11页/共73页
二、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一)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着评价的工作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拟建项目对 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规定,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 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
f =uC
(6-1)
式中: f为污染物的迁移通量,kg·m-2·s-1
u为水体介质的运动速度,m·s -1
C为污染物在水体介质中浓度,kg·m-3
第6页/共73页
(二)扩散
由于分子的随机运动而引起
的质点分散现象,分子扩散的质
分子扩散 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成
正比。
污染物在 水体中的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②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
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两种:
a.抽水达到稳定状态
当主孔和观测孔的水位达到稳定状态时,表明抽 水流量等于抽水时的补给量。此时的实际抽水量 就是Qp,影响范围可根据观测孔的观测数据用图 解法或外推法求出R后,由下式算出。
一、补给量
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1.天然补给量
降水入渗量:Q降水=αPF 河流补给量:W河=(Q下-Q上)( 1-λ)L/L‘ 侧向径流补给:Q侧入=KIF 灌溉回渗量:Q渠=β渠Q渠灌
Q井=β井Q井灌 β=μΔH/h灌
2.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侧向径流补给量增量,由于开采时分水岭外移引起。 ②河流入渗补给增量,由于开采时地下水位下降,水位差增 大引起。 ③越流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层水位下降,与相邻含水层水位 差加大引起。 各项补给增量的计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解 析法多用粗略估算的方法,数值解更合理一些。计算的关健 是正确地分析开采时的条件。
一般用于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计算,尤其是在研究程度较差的 地区。
(1)适用条件
含水层分布较为均匀的地区,如松散含水层分布区,较为均匀 的裂隙水分布区。岩溶水分布区一般不适用。
(2)计算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计算 全区允许开采量。
①抽水试验
可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施工或选择一眼完整井,并在与 地下水流向成45º的方向上布置3眼观测孔。观测孔 距主孔的距离为:第一个可取2~20m,一般多为10 ~15m;第三个观测孔可结合影响半径的经验值来 确定。
计算均衡要素
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农田实灌面积 (万hm2) 4092 4320 4824
灌溉用水量 (亿m3) 3580 3440 3466
亩均灌水量 (m3) 583 531 479
3、水质污染问题
对全国92100km河长进行水质调查,符合饮用水标准的 河长约占1/3,有11%的河长水质低于农业灌溉要求,约6%
第13页/共85页
第三节 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任务、内容
一、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任务
1、水资源的调查工作 (1)研究特定区域内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
转化关系; (2)阐明水资源(地表、地下)总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3)分析计算需、供水量。 2、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3、寻求优化方案
二、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内容
课程简介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水资源评价的基本 内容及其基本方法。
要求掌握水资源区划的主要方法;水资源量的 估算;可供水量的计算;需水量的调查与估算;水 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并了解水资源开发规划的 基本原则和程序。
第1页/共85页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
说明水资源的含义及其特点;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任务、内容。本章计 划学时:1
第6页/共85页
第七章:水资源开发规划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保 持水环境需要确定较为完整的计划,即进行水资源的开 发规划。本章重点分析水资源开发规划的原则和程序, 并简单介绍水资源开发系统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难点:水资源开发规划的影响评估;防洪 规划
本章计划学时:5 各小节学时安排:第一、二节共4学时;
W灌溉 (1 )mF (1 )m毛 F —田间回归系数,即通过田间渗漏回归河道的水量占净灌
煤矿塌陷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与保护对策

2019年第44卷第5期Vol.44No.5能源技术与管理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159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9.05.059煤矿塌陷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与保护对策李沛,万正成,刘沂轩(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江苏徐州221000)[摘要]以贾汪区煤矿塌陷区为例,采用潘安湖、屯头河、老不牢河附近浅层地下水的水质调查资料,依据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评价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进行了现状评价和分析。
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浅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水质变差,总硬度、猛等污染较为普遍,已达不到生活饮用水要求,可用于农业和部分用于工业。
通过污染原因分析,提出了地下水保护对策。
[关键词]煤矿塌陷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对策[中图分类号]TU99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19)05"0159-021概述徐州市为江苏省重要的煤炭矿产资源城市,煤矿开采历史长达130a以上,开采主要集中分布在鼓楼区、泉山区、开发区、铜山区、贾汪区、丰县和沛县等地区。
贾汪煤田采空区主要由韩桥煤矿、青山泉煤矿、权台煤矿、旗山煤矿、董庄煤矿、大黄山煤矿等煤矿开采而形成,开采时间始于19世纪80年代,目前已全部闭坑停采。
长期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面积采煤塌陷区域,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地表河流之间发生了不同程度水力联系,使浅层地下水水质受降水、农业面源、养殖以及局部固体废物等综合影响,增加了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
前地部分和农主要源,分地水质状况,为水资源管理部门科学制定浅层地下开发成,重要意义。
2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地,区中统~全新统松散层中的孔隙水具潜水特征,大气主要源,发、开采以形主要泄途径,地下水运动以垂向水交替为主,水平迳流十分滞缓,水位埋深多在2-5m,水位动态主要受气象条件控制,属入渗~蒸发型,多年变化无趋势性升降特征,仅随气象周期的变化而波动⑴。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地表水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而人们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转移到了地下水方面。
这就要求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人员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保证各个工作环节有效性,始终以保护水资源为依据开展工作。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监测;评价引言:地下水是整个水循环系统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地下水系统处在地表以下较深层的位置,所以地下水具有较高的水质。
同时地下水也是人们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但是地下水资源在经过长期开采之后,目前地下水不仅面临着干枯的问题,同时还因为社会大面积开展工业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地下水水质受到了影响。
1关于我国地下水的质量状况监测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不断地实现了突破,这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基于此,相关环保职能部门出台了《全国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要点》的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在我国各地建造统一的地下水质量状况监测点,各地站点均需要采用一致的地下水质监测方式,并执行一致的标准与要求,旨在于确保我国地下水的质量检测要符合科学化及规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地下水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机制,能够令相关的环保部门及时地获知相关企业下一步的生产是否会对附近地下水产生污染的情况,这对避免监测资源的浪费以及提升监测质量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1.地下水水质监测内容与要求2.1关于监测点网的布置原则监测点网的布置应按照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污染源分布等环境因素综合考虑。
只有在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布置监测点网。
监测网的布置,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重点,并对区域情况做适当控制。
按照地下水观测网的用途可分为基本观测网和专用观测网。
前者是掌握区域性大面积地下水在开发利用前后和开采过程中,年内年际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区域性水资源统一规划,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依据;后者主要是为水源地和为其他专门问题而布设的。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综述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综述地下水是指自然界中位于地表与地下之间的地下水层,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的水质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学法。
本文将对这两类方法进行综述,以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主要通过测定地下水中的多种物理和化学指标来评价其水质状况。
(1)理化指标地下水的理化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电导率、PH值、浊度、氨氮、硝酸盐和矿物质等。
其中,水温和溶解氧可反映周围环境的影响,电导率反映了水中溶解固体物质的含量,PH值反映了酸碱性,浊度反映了悬浮物的含量,氨氮和硝酸盐则是衡量水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重要指标。
(2)毒性分析毒性分析是一种通过生物学试验来评价地下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和对生物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学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生物标记物的测定。
急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估地下水对小型生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估地下水对长期暴露的生物的慢性毒性,生物标记物的测定则可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特定物质来判断地下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暴露程度。
2.生物学法生物学法主要通过评估地下水中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结构来评价水质状况,包括指示生物法、鱼类评价法和微生物生物标记法等。
(1)指示生物法指示生物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来评价水质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指示生物包括底栖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等。
通过对这些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组成进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2)鱼类评价法鱼类评价法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地下水中鱼类的种类、数量和生活史来评价水质状况的方法。
鱼类对水质的敏感性和种群分布的特点使其成为评价地下水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
(3)微生物生物标记法微生物生物标记法是通过评估地下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来评价水质状况的方法。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或RNA 序列,可以确定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种群组成和丰度,从而判断水质的好坏。
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学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各有优劣,适用的范围也不完全重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饮用水水质评价
二、一般化学指标
一般化学指标包括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总铁、 锰、铜、锌、总溶解固体等。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饮用水水质评价
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首先要按照规定进行取样、检测分析,分析项目应不少于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所列项目; 其次要对分析结果和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复查; 然后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规定的 指标逐项进行对比评价。 只有全部项目符合标准要求时,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
专门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勘察)
主讲教师:张卫民 2010年
学位课程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概述 §2 饮用水水质评价 §3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4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5 矿泉水的水质评价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1 概述
§1 概述
地下水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 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饮用水水质评价
小结 一、感官性状 二、一般化学指标 三、毒理学指标 四、细菌学指标 五、放射性指标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概述 §2 饮用水水质评价 §3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4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5 矿泉水的水质评价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2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地下水水质指标则表示地下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 数量,是衡量地下水水质的具体标准。
地下水水质指标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指标、化学性质指 标和生物性质指标。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水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才是可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1 概述
§1 概述
不同目的用水(饮用水 、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 矿泉水)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各种不同目的用水对水质要 求的标准,是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准则。
在进行水质评价时,应以最新标准为依据: (1)除考虑水质的现状是否符合标准外; (2)还要考虑是否有改善的可能,即经过处理后能否
达到用水标准; (3) 预测地下水开采后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
卫生防护和管理的措施。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概述 §2 饮用水水质评价 §3的水质评价
在未受污染的水源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是极少的,对人 体健康基本上没有影响。
一旦水源受到污染,尤其是遭受工业“三废”污染和农 药污染,则有毒物质随饮用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 害。
因此,饮用水中对毒性化学指标有严格的限制。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饮用水水质评价
四、细菌学指标
细菌学指标主要指细菌总数和总大肠杆菌数,它们对人 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肠道传染病。当细菌学指标超出标准时, 则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1、细菌总数指标
其实,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大多来源于饮用水, 若长期饮用总溶解固体含量过低(如<100mg/L )的水,如纯 净水、蒸馏水、雨水等,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引 发某些疾病。
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都明确规定不能长期饮用纯净水或 蒸馏水。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饮用水水质评价
二、一般化学指标
在饮用水水质评价中,以下情况值得重视: 饮用水的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不应超过450mg/L。 饮水中缺钙,易患牙病,并影响心血管系统及骨骼的生长 等,可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症状。
五、放射性指标
放射性指标包括总α 放射性和总β 放射性,我国饮用水中 规定的标准等效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总α 放射性 0.1 Bq/L,总β 放射性1Bq/L。
我国地下水的总α 放射性0.04-0.4Bq/L,总β 放射性 0.19-1.0Bq/L,可见,我国的水源放射性指标一般是符合 饮用水标准的。
指水样在相当于人体温度(37℃)下经24h培养后,每毫 升水中所含各种细菌的总个数。饮用水标准规定,此数不应 超过100个。 2、总大肠杆菌数指标
若在水中发现很多大肠杆菌,则说明水已被污染。饮用 水标准规定,每升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或100ml水中 不得检出。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饮用水水质评价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水质指标项目类别分 为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 和放射性指标。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饮用水水质评价
一、感官性状指标
也称物理性状指标,包括色、浑浊度、嗅、味及肉眼可见 物等,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直接指标。
感官性状指标虽然不属于危害人体健康的直接指标,但 它们不符合要求时使人产生厌恶感,也可能是水中含有致病 物质和毒性物质的标志。
自然水体中存在这些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健康 不会造成直接危害,但在金属硫化物矿区和煤矿所在地区, 铁、锰、铜、锌及硫酸盐会出现异常高值而严重影响人体的 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饮用水对这些化学物质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饮用水水质评价
二、一般化学指标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总溶解固体只规定了上 限不超过1g/L,对下限未做规定。
一、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水在高温高压的锅炉中可以发生各种不良的化学反应:主 要有成垢作用、腐蚀作用和成泡作用等。这些作用对锅炉的 正常使用会带来非常有害的影响,而这些作用的发生与水质 有关。因此,对锅炉用水必须进行全面评价。 1、成垢作用
(1)概念 水煮沸时,水中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
当水中含过量的锶或铍时,可能易患大骨节病、佝偻病和 克山病。
水中含镁过多时,易使水发涩、发苦,特别是硫酸镁含量 大于300-500mg/L时,能引起肚泻。
第八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
§l 饮用水水质评价
三、毒理学指标
毒理学指标主要包括:挥发酚、氟化物、氰化物、砷、硒、 汞、镉、铬、铅、银、硝酸盐、氯仿、四氯化碳、苯并(a) 芘、滴滴涕、六六六等。当水中这些化学物质含量达到一定 浓度时,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