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三必修五)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三必修五)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三必修五)知识与技能1 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实词“焉”“贰”等和句式等)2 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3 理解孔子的记史的手法--春秋笔法。

4 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 课前的充分预习,提出疑问,解决基础知识的重难点。

2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让学生透过“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历史事件去挖掘它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思考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的现代价值。

教学设想《郑伯克段于鄢》从结构上分为两个相对独立部分,本课时授课内容为文章的第一部分。

文言文教学通常会很重视“言”而忽略了“文”,以至于让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所以,本节课力图有所突破,以文带言,以言缀文,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文章丰富的内涵,从而使文言文的教学具有更多的“文”味。

教学资源幻灯片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以一则新闻引入,明确文章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倾听情境相关。

自然导入新课。

二《左传》开心辞典竞答。

1组织小组基础知识竞赛活动.2 老师简单点评。

1 分小组竞答。

2 课代表计分,宣布比赛成绩。

1 本班是文科重点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所以本环节一是对课前预习效果的进行落实、检测,另一个也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答疑。

2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答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欲。

三“文”味探究(以文带言以言缀文)1 通过提问方式,明确《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引出本课讨论话题。

2 提出研究课题。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3师走动,倾听参与小组讨论。

4 师点评,既要尊重学生观点,但也需及时纠正指引。

5 回归到课文第七自然段的理解。

高二语文粤教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Word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Word含解析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本课话题——和一、从课本中积累“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二、从自然中积累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抱,才显得平和、馨香。

三、从历史中积累虞舜的和谐之道虞舜,又称舜帝、帝舜,是上古五帝之一。

虞舜一生追求和谐。

舜的父亲瞽(ɡǔ)叟瞎而愚顽,其妻死后继娶壬女。

壬女乖戾凶蛮,生子象。

象傲慢无礼。

舜因此在家中备受折磨,但不管遭受怎样的虐待,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友爱不变。

瞽叟与壬女还是想杀死他,让舜到仓廪上去涂合缝隙,瞽叟从下面放火焚烧仓廪;舜利用两个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来逃走了,得以不死。

舜被迫离家后,到历山结茅以居,开荒劳作,仍不忘把收获后的粮食送给父母。

舜以自己的至孝赢得了家庭的和睦。

虞舜对内孝敬父母,友悌亲人,实现“家和”;对外则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淳化风俗,感化他人,实现“人群和谐”。

舜在历山勤耕苦作收获日丰,便教他人耕耘;善捕鱼,常将自己发现的好渔场让给人家;善制陶器,并将技艺传授他人,使人们的制陶技艺大为提高。

舜的美名因此远播。

四、从名言中积累1.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2.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3.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

——孙中山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5.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一、作者简介“经师”“先儒”——左丘明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

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或为讲诵历史及传说的史官。

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

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

左丘明编修的《春秋左氏传》,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粤教高中必修5《18 郑伯克段于鄢(《》邱首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粤教高中必修5《18 郑伯克段于鄢(《》邱首鹏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 1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饶平县第一中学邱首鹏教学目标: 1、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2、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个性体验,揣摩相关人物心理及形象。

4、理解作者隐含在文本叙述中对人物及事件的褒贬评价。

5、批判性理解和传承“克己复礼”的儒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语气,仔细揣摩主要人物心理及形象。

2、理解作者隐含在文本叙述中对人物及事件的褒贬评价。

教学难点:批判性理解和传承“克己复礼”的儒家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探究式、个性体验课时安排:1课时(辅助导学案)教学过程:一、以诗导入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帐”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

我们凭自己的生活体验深知,亲情在很多时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亲情远远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导致的矛盾冲突。

有诗为证:(导出ppt1) | 2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提问:这首诗是谁的作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曹植的《七步诗》。

三国时代,才高八斗的曹植才华横溢,胸怀大志,深得父亲曹操的喜爱,但是,从大禹时代就提倡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礼教制度之下,王位、爵位、乃至财产都有指定的继承人。

曹丕还是即位大统,并且开始着手铲除兄弟,为难原本就是他王位威胁的曹植。

说白了,这首诗讲述的就是一个兄弟相残的故事。

历史(东周时代)也真实地上演了一出:母子反目成仇、兄弟手足相残的政治闹剧,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赏析的——《郑伯克段于鄢》。

(板书)二、释题要义 1、(导出ppt2)《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标题透露了哪些有效信息?明确:人物、地点、事件及结果、作者情感态度郑伯——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庄公为谥号)①为何称郑伯?称共叔段?“克”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明确: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

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18课 郑伯克段与鄢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时作业:第18课 郑伯克段与鄢 Word版含解析

第18课 郑伯克段与鄢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加点的字注音(1)鄢.( ) (2)亟.请( ) (3)虢.叔( ) (4)不暱.( ) (5)具卒乘.( ) (6)寤.生( ) (7)共.叔段( ) (8)泄泄..( ) (9)遗.之( ) (10)恶.之( ) (11)百雉.( ) (12)城颍.( ) (13)施.及( ) (14)祭.仲( ) 2.辨形组词(1)⎩⎪⎨⎪⎧ 宠( )庞( ) (2)⎩⎪⎨⎪⎧ 毙( )毖( ) (3)⎩⎪⎨⎪⎧ 颍( )颖( ) (4)⎩⎪⎨⎪⎧锡( )赐(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庄公寤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亟.请于武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缮.甲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乐也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其乐也泄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纯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施.及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句子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子姑待之。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仔细揣摩人物心理。

2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隐含在文本叙述中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3 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而有个性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仔细揣摩人物心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由《郑伯克段于鄢》中人物名字的文化常识导入。

郑庄公是谥号,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

郑国的国君是伯爵,所以文章的标题中称他为郑伯。

其实他叫姬寤生。

姬姓,是黄帝的姓氏,也是郑国的国姓,郑庄公是郑国的国君,并同时讲解武姜、共叔段名字的来历书写课题:郑伯克段于鄢。

二、梳理情节,提出问题。

1.师问:文中总共出现了几个人物?明确:七个。

其中,子封和公子吕是同一个人。

师生一起快速梳理文章的主要情节,并明确这段故事主要描写一场围绕权力的战争,但战争写得十分简略。

板书:权力斗争2.师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场战争?出示幻灯片: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以史实解释孔子所著的《春秋》。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引导学生思考:史官记载历史故事,要遵循什么原则?明确:第一要客观,第二要让后人有所借鉴。

3.提出问题:史官左丘明对这段历史是什么态度?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解决这个问题三、忖度心理,揣摩语气。

1.过渡:一个史官要描述真实的历史,还要表达自己的态度。

《左氏春秋》的写法是怎样的?出示幻灯片:“《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左丘明“约其文辞而指博”——司马迁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称“微言大义”,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

这是左丘明在写作时所采取的一种写作方式,叫做“春秋笔法”,在简短的文字中表达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2.师生共同讨论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都有哪些,并明确《郑伯克段于鄢》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word教案

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word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借历史事件寄寓思想感情的艺术。

2、培养学生团结友善、坦诚相待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2、继续对文言重点实词、虚词与特殊句式的学习。

3、注重分析人物刻画与主题表达的关系,准确把握文章作者写作意图。

4、能比较客观的评品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言上课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吗?(会。

)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原则是什么吗?(好,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有对人要真诚、守信、谦虚,以团结、顾全大局等).现今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这样相互间才会少一分尔虞我诈,多一些和睦与融洽。

那如果在封建制度异常严格的春秋时期不按原则办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将从《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中了解有关的史实,以对我们有所警戒。

二、关于“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

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

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

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

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

三、关于“左传”1、关于“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

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

3、前人多说《左传》不传《春秋》,因为《左传》的文笔富艳浮夸,其详载历史的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太过细致,有如文学作品中的小说,违背了“春秋大义”。

4、《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

5、《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

高中语文必修五《18 郑伯克段于鄢(《》张佳宜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18 郑伯克段于鄢(《》张佳宜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授课时间:12周周一第6节班级:201班授课人:张佳宜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本课的相关文言知识点,提升自己阅读古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讨论分析本课的人性性格特征;了解《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将它作为反面教材教导学生要做到兄友弟恭,不要因为利益而损害家庭的和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相关文言知识点。

教学难点:讨论分析本课的人性性格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析法,引导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曹植的《七步诗》入手,提出“兄弟相残”的话题,从而引出课题《郑伯克段于鄢》。

(二)通过几道习题来检查一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PPT展示)(三)故事简述: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接着与其母姜氏反目,而后在颍考叔的劝说下母子和好。

(在这里向学生强调“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四)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一部分(1—7):郑伯克段原因及经过结果。

二部分(8—9):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

(五)思考探究:1.这篇文章的标题为“郑伯克段于鄢”,是否具体写战争场面和战争经过?2.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在这里向学生补充苏轼和苏辙这两兄弟的手足之情,引导学生思考兄弟间应该以怎样的方式相处。

)(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我认为是____之过,理由是_____,从文中________可以看出。

”来进行交流。

四人一组,请学生代表发言。

)3.在”郑伯克段于鄢”这个事件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从文中________可以看出XX的性格是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五《18郑伯克段于鄢(《》李丹教案教学设计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18郑伯克段于鄢(《》李丹教案教学设计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必修五《18郑伯克段于鄢(《》李丹教案教学设计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文言句式。

2.准确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文言句式,正确理解文意。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

单元导语提示我们,古文要今读,学会运用现代意识去评价历史人物、反思历史事件和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们刚刚学过“至性之言,悲恻动人”的《陈情表》,全文提炼出一个核心词——孝。

今天我们学习《郑伯克段于鄢》,看另一种“孝”的情况。

二、背景资料:《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

《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春秋传》《谷梁春秋传》(简记为:《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左传》和其他两传的特点不一样。

《左传》重在叙史,而《公羊传》和《谷梁传》重在义理。

《郑伯克段于鄢》是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后正音,注意易读错字和通假字的读音。

2.解读文题。

文题交代了人物与事件,梳理人物关系,介绍称谓中的文化常识。

“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共叔段”三个字,共(gōng),国名,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奔的地方,在今河南辉县;叔,是指排行,古代兄弟排行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段,是名。

“于鄢”,介词结构,用做补语,交代地点,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尽一致,这里是状语后置。

鄢,地名,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动词“克”是关键词,“战胜”的意思,今有“攻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用法。

以“克”为突破口梳理全文。

3.“郑伯克段”,哥哥攻打弟弟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从课文中找相关信息。

2019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word导学案

2019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word导学案

2019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word导学案18《郑伯克段于鄢》【课题】《郑伯克段于鄢》(粤教版语文必修5第18课)【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基本阅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2、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1、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2、共叔段为叛乱所作的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1、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积极备战采取了步步退让、消极备战策略却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胜?【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共叔段(gōng)寤生(wù)恶之(wù)亟请(qì)巌邑(yán)虢叔(guó)祭仲(zhài)百雉(zhì)廪延(lǐn)义暱(nì)繄我独无(yī)寘姜氏(zhì)千乘之国(shèng)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内容导读本文通过对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斗并取胜,与其母姜氏反目后和好的过程的生动记叙,展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勾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况,揭露了春秋时期统治者的残酷无情,对我们今天了解奴隶社会后期的情况有一定的作用。

全文脉络如下:一、(1)庄公寤生,母子产生矛盾——开端郑伯克二、(2-5)共叔段不断扩张,郑庄公欲擒故纵——发展勾心斗角段于鄢三、(6、7)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高潮残酷无情四、(8、9)庄公悔置姜氏,颍考叔助庄公母子和好——结局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导入语:上课之前,老师先问一下大家,有没有看过前几年在翡翠台热播的连续剧《家好月圆》呢?那这部剧作在展示家族之间争风相斗到最终团圆过中秋的过程,大家从中体会到了哪些与人相处的原则呢?(板书:真诚、守信、谦虚、顾全大局等)《家好月圆》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现代家族之争,那古代的家族之争又会是怎样的呢?从中又教会了什么样的与人相处的原则呢?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来看一场古代皇室的家族内部之争——《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3.doc

《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3.doc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文化美,体会时代背景。

2.品味语言美,落实文言词语。

3.欣赏结构美,流利地朗读课文。

作家作品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但也有人认为非他所作。

课文背景:本文选自《春秋左传注》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 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字词广场字音识记寤生(wJ) 亟请(qi) 巖邑(yan)虢叔(guo) 祭仲(zhai) 百雉(zhi)廩延(lin) 不义不BK(ni) 真(zhi)il(wei) 繫(yT) 泄泄(yi)施及(yi) 永锡尔类(ci)通假字佗邑唯命(通“他〃,别的)谓之京城大叔(通“太〃)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通"三〃)姜氏欲之,焉辟害(通“避〃)无庸,将自及(通“用〃)遂真姜氏于城颍(通“置〃,安置)若阙地及泉(通“掘〃,挖)永锡尔类(通“赐〃,赐予)一词多义士(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rzj •厚勤克俭(动词,能够)和武公娶于申(介词,从)十亟请于武公(介词,向)遂真姜氏于城颍(介词,在)段入于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对象)(虢叔元萍(兼词,于此,在那里)焉姜氏欲2谭辟害(疑问代词,怎么)君何患稱(石末语气词,呢)(及庄公皿位,申之请制(介词,替,给)为不如早申之所•(动词,安排)大叔又证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古今异义都城过百雉古义:都邑的城墙,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古义:不得超过。

今义:连词,表转折。

粤教版-语文-高二-《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003

粤教版-语文-高二-《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003

《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课后习题)一、郑庄公母子兄弟情感变化发展过程母子反目成仇的原因:姜氏偏爱共叔段,因而怂恿共叔段谋反,而庄公并不劝诫母亲,也不教育弟弟,竟然处心积虑铲除共叔段。

后来母子感情之所以能恢复,是因为庄公还未泯灭人性,再加上颖考叔的帮助。

文章详写庄公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和争斗,略写庄公击败共叔段的战斗过程。

这样的设计是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的。

(反映春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孔子说过:这个阶段是礼崩乐坏!)二、(长兄为父!)1、“段不弟”(没有作为弟弟应该有的行为)的表现具体表现:罪过根源:城墙违规,公然挑衅不遵长幼之制(不义)据为己有,肆意扩张不守君臣之礼(不忠)招兵买马,意图谋反恃宠而骄,狂妄愚蠢2、文章借解释《春秋》经文,用“郑志”来概括郑庄公的思想性格。

郑庄公表面上步步退让,不动声色,其实是欲擒故纵,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而不是防微杜渐,小惩而大戒之(其实暗渡陈仓,早有安排!)。

这就使共叔段一步步陷入不义不忠、篡权夺位的陷阱,终于被赶出国门。

“郑志”集中概括了他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心毒手辣的思想性格。

3、这段语言用议论的形式,解释“春秋笔法”,要言不烦,准确地评价人物事件。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意思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委婉)(要:简要;烦:烦琐。

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三、1、使……受惊(使动用法)2、厌恶8、担心3、姑且4、两属,“贰于己”—既属庄公,又受自己管辖5、相当于“之于”,兼词。

“之”指代共叔段,“于”,在6、放在动词前,没有实义7、放弃,此处为“留下”的意思《左传》简介《公羊传》《左传》《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主要记载鲁国历史)鉴赏亮点:春秋笔法。

文章行文曲折,字里行间包含着褒贬大义。

例说:①“郑伯克段”只有3个词,就对郑庄公的“失教”,对共叔段的“不弟”,对兄弟的如同陌路仇敌,批评得入木三分。

粤教版必修5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学生)

粤教版必修5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学生)

粤教版必修5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重难点】梳理《郑伯克段于鄢》知识,以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为主,词类活用为重点。

巩固基础知识,为文言文的知识迁移作准备。

一、预习检测(1)“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

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

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

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

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

【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称“微言大义”,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

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2)“左传”: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

②《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

相传作者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③“春秋三传”包括<<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④《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其特点是善于剪裁,繁简得当、外交辞令外柔内刚、人物对话有个性、语言简练,有表现力。

二、【阅读·鉴赏·积累】◆(一)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高中语文《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教学设计:本文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讨将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自己学习研究为主;重在学习过程;强调信息的收集;注重创新。

所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主要是两大环节:学习对象及研讨方向的布置选择;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

更重要的环节将在课外由学习自己完成。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作者的褒贬程度预习布置:1、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

2、参照注释,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

3、产生的疑问,写在纸条上汇总。

4、汇总阶段:把问题汇总,合并,设定几个或十几个大的问题下发。

5、针对问题(选择研究目标),收集资料、信息,解决一两个问题。

6、将自己和其他同学讨论的结果写成小论文,准备课上展示【文学常识介绍】一、关于“春秋”二、关于“左传”三、关于《郑伯克段于鄢》教学步骤与内容一、板书课题导入郑伯克段于鄢郑什么呢?读成bó?bà?bǎi?有人说应该读成bà,因为“伯,霸也”。

山西有一个地方叫伯强,当地人就读成bà强,看过全文,我们觉得还是读bó好。

二、故事简述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三、论文交流(15分钟)四、评论阶段(10分钟)古人评左公从儒家的正统理念出发,大多将庄公作反面教材,所以很多人认为A 阴险狡诈B 老谋深算C 心机深藏D 心狠手毒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

他到底是(板书)是巨奸还是理智明君?W行径地他的态度如何呢?请大家发言(讨论)五、总结六、课后:要求:修改自己的论文,最好打印入盘,超过1500字的,要在开头写100写的内容提示。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粤教版必修5-粤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粤教版必修5-粤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诗海拾贝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的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一时得志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语林撷英《左传》警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

2.爱子,教之以义方。

3.修己而不责人。

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5.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3.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5.吃一堑,长一智。

16.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17.私仇不及公。

作者卡片姓名左丘明朝代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字号称谓鲁君子籍贯鲁国主要成就编修《左传》,为历代推崇,还撰写《国语》一书代表作品《左传》《国语》背景呈现本文选自《春秋左传注》第一册,记叙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铲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高中语文 18 郑伯克段于鄢示范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8 郑伯克段于鄢示范教案 粤教版必修5

18 X伯克段于鄢从容说课《X伯克段于鄢》是《左传》全书的开卷之作,记叙了X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其母武姜的支持下,阴谋夺取君权而终于失败的故事。

文章叙述史事,首尾完整,结构严密。

文中的人物性格,有的外向,野心毕露;有的内向,城府森严。

中心人物是老谋深算、后发制人的X庄公。

为了争权夺利,母子兄弟之间也不惜骨肉相残,反映了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

本篇情节结构当以“既而悔之”作为全篇之转折处,诚如金圣叹所云“以上,一篇地狱文字;以下,一篇天堂文字”;变化之妙,有如此者。

吕祖谦评价本文,谓为“十分笔力”;归有光称赏本篇;“此左氏笔力之最高者”;或者赞其“鬼斧神工”,或者美为“文章之祖”,推崇可谓备至。

教授本文,在梳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一是积累文言知识;一是鉴赏人物形象,尤其是庄公这一形象;一是体会课文构思之精妙。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左传》、作者以及后人对此书的评价;掌握生字词和课文大意;积累文言知识,对课文的难句子能自行翻译;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结合具体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庄公的性格特征;掌握“春秋笔法”在文中的体现;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左传》的相关知识。

2.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1.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归纳人物的性格。

2.理解“春秋笔法”在文中的体现。

3.评价庄公其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左传》及其作者的基本知识。

2.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分析它在文章中的体现。

3.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4.梳理课文大意。

5.能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

6.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鉴赏本文叙事写人技巧的高超,特别是“春秋笔法”的运用。

2.能结合课文,自主评价庄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诗歌一首: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主编人:李伟华审核人:郑国清编号XHYWB5018定稿日:2014.08 协编人:吴浩瑜18《郑伯克段于鄢》【课题】《郑伯克段于鄢》(粤教版语文必修5第18课)【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基本阅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2、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1、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2、共叔段为叛乱所作的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1、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积极备战采取了步步退让、消极备战策略却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胜?【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共叔段(gōng)寤生(wù)恶之(wù)亟请(qì)巌邑(yán)虢叔(guï)祭仲(zhài)百雉(zhì)廪延(lǐn)义暱(nì)繄我独无(yī)寘姜氏(zhì)千乘之国(shâng)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内容导读本文通过对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斗并取胜,与其母姜氏反目后和好的过程的生动记叙,展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勾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况,揭露了春秋时期统治者的残酷无情,对我们今天了解奴隶社会后期的情况有一定的作用。

全文脉络如下:一、(1)庄公寤生,母子产生矛盾——开端郑伯克二、(2-5)共叔段不断扩张,郑庄公欲擒故纵——发展勾心斗角段于鄢三、(6、7)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高潮残酷无情四、(8、9)庄公悔置姜氏,颍考叔助庄公母子和好——结局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导入语:上课之前,老师先问一下大家,有没有看过前几年在翡翠台热播的连续剧《家好月圆》呢?那这部剧作在展示家族之间争风相斗到最终团圆过中秋的过程,大家从中体会到了哪些与人相处的原则呢?(板书:真诚、守信、谦虚、顾全大局等)《家好月圆》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现代家族之争,那古代的家族之争又会是怎样的呢?从中又教会了什么样的与人相处的原则呢?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来看一场古代皇室的家族内部之争——《郑伯克段于鄢》。

二、资料助读1、关于“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2、关于“左传”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则重在义理说明2)《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3)《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3、研究课文标题,抓住学习要点1)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2)题目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主谓宾介宾)(主人公、事件、地点)3)朗读全文4)结合课文注释,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4、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三、重难点、导学探究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名,;遂,(2)爱共叔段,欲立之爱:(3)亟请于武公亟:1、“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遂,连词,因而恶,厌恶2、爱:偏爱,疼3、亟:屡次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啎,啎,倒着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有特殊句式的标写出来。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译文: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译文: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小结:本部分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课时一、第一自然段内容回顾二、第二至五自然段重、难点导学探究诵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有活用请指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及,为,制,(2)虢叔死焉,佗邑唯命焉,(3)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指;城,指,这是两个词(4)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度,制,堪:(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焉,(6)姜氏何厌之有厌,(7)不如早为之所所:(8)多行不义必自毙毙:(9)子姑待之姑:;(10)无生民心生,心,(11)臣请事之事,(12)可矣,厚将得众厚:【探究整理】(1)、及,介词,等到为,介词,替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2)、焉,“于之”的合音,同时也是“于之”的合意(3)、都,指都邑;城,指城墙,这是两个词(4)、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制,守制度堪:经受、受(5)、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6)、厌,饱,引申为满足(7)、所:处所(8)、毙,倒下,摔跟斗,自己摔跟斗,不是死的意思(9)、姑:古:暂且;(10)、生,使产生,使动用法心,是想法、念头(11)、事,动词,事奉(12)、厚:古:土地广大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2)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4)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5)无庸,将自及庸,通“用”(6)无使滋蔓无,通“毋”,副词反过来,毋也可以通无(7)无生民心无,通“毋”,表示禁止的副词,是“不要”的意思3、翻译成现代文,如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译文:(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译文:先王的制度,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3)姜氏欲之,焉辟害?译文:姜氏想要这样做,怎能躲避灾害?(4)姜氏何厌之有?译文:姜氏哪有什么满足呢?(5)不如早为之所译文: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6)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文: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灭亡,你姑且等着瞧吧(7)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译文: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主的统治,您将对他怎么办?(8)无庸,将自及译文:不用,他将自己遭殃(9)不义不昵,厚将崩译文: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也将要崩溃的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郑庄公为什么不对共叔段采取行动?【探究整理】郑庄公有意“养成其恶”,让其“自毙”三、第六、七自然段重、难点导学探究诵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有活用请指出。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缮,甲,兵,具,卒,乘,(2)夫人将启之启,(3)公伐诸鄢诸,【探究整理】(1)、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2)、启,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开门(3)、“之于”的合音字,其中“之”为代词,代共叔段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锡,通“赐”,赐给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共叔段从一开始到“将袭郑”之间有哪些举动?你如何评价共叔段?一系列的举动:请求岩邑—居于京地—修京超度—鄙贰于己—收为己邑—修治城郭—聚集百姓—修缮甲兵—具备卒乘—将要袭郑整体评价:共叔段可谓野心颇大,且得寸进尺【权欲熏心,狂妄愚蠢】2、联系前文,结合庄公的言行,谈谈这是怎样的一个君王?性格:【探究整理】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第三课时一、知识内容回顾二、第八九自然段重、难点导学探究诵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有活用请指出。

(1)为颍谷封人为,封人,(2)公赐之食,食舍肉之,食,食,舍,(3)请以遗之遗:(4)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尔,(5)敢问何谓也?何谓,(6)公语之故语,之,(7)君何患焉患,焉,(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其,然,(9)公入而赋赋,(10)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及:【探究整理】(1)、为,担任,动词封人,管理边界的小吏封,疆界(2)、之,代词,代颍考叔食,食物,名词;食,吃,动词舍,放(3)、遗:赠送(4)、尔,你繄(yī),句首语气词,表示仅有、唯有的意思(5)、何谓,即“谓何”,说的是什么意思?(6)、语,告诉之,代词,代颍考叔(7)、患,担心、忧虑焉,语气词“呢”(8)、隧,隧道,洞子,从“隧而相见”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用作动词,指挖隧道;其,语气词,这里表示反问,意思是肯定然,代词,“这样”,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9)、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歌(10)、施及:延续推及2、翻译下列句子,有特殊句式的标写出来。

(1)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译文: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把食物送给她吃(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译文:您有什么担心的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不遵守誓言呢?(3)《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译文:《诗经》篇说:…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能赐予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1、“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至此已经结束,可是文章又加了一个第八段,思考一下它的目的,并思考体现了郑庄公什么性格?从这段的内容你能看出郑庄公的性格特征的另一面吗?【探究整理】伪善伪孝;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2、作者将各色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刻画其性格试分析人物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