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竹山房赏析
《菉竹山房》
《菉竹山房》
(一)理解:
《菉竹山房》中的悲剧的社会根源。
这是一个恋爱、婚姻悲剧。
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社会。
在那个社会里,是容不得男女自由恋爱的,更不要说少男少女一时冲动野合于后花园,那是人人鄙夷的。
在那个社会里,让女子抱着死去男人的灵牌做新娘这种扼杀人性的荒唐之举反而会得到嘉许。
从此,二姑姑在枯寂阴暗的老宅中销蚀尽青春年华。
这是封建社会和礼教造成的悲剧。
(二)简析:
结尾窥房在人物刻划和艺术结构上的作用。
窥房将小说前文渲染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森森鬼气推到了极致,同时,又突然逆转,以来窥房的是二姑姑主仆二人。
这一结局,在艺术上出奇制胜,在思想上发人深省。
窥房使鬼气转化为人气,使两个生活在非现实境界中的女人,表现出最为世俗的欲望,鬼脸一晃,晃出了人性的微光,晃出被礼教牢笼禁锢成鬼的躯壳中,一颗灼热的充满人欲的心灵。
自然,这一晃,使读者在小说喜剧性的结尾中,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
(三)论述:
分析作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表现悲剧的艺术特色。
小说不在悲剧故事上多化笔墨,也不在悲剧人物性格的
刻划上尽遣才华,而是着重于悲剧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
阴森的住地,尘封的住房,作伴的生物,姑爹的鬼魂一切是那样的死寂与恐怖。
在那古墓式的环境中,生活着曾是十分心灵手巧的美丽姑娘,她们被摧残、扭曲成了充满鬼趣的人,其沉重的悲剧气氛令人窒息。
窥房将神秘恐怖的环境气氛渲染到了极致,然而,鬼气向人气发生了转变,使我们看到了充满鬼趣的女主人公其内心深处的人欲的涌动。
在此,悲剧的冲击力再次震撼了我们。
菉竹山房
.分析《菉竹山房》以环境气氛的渲染表现悲剧的艺术特色。
《菉竹山房》描述封建时代一个恋爱、婚姻的悲剧。
封建礼教毁灭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幸福,使女主人公过了一辈子几乎是与人世隔绝的孤寂的墓中人似的生活。
小说并不在这一爱情悲剧的故事上多化笔墨,而是着力于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
作者是这样描写菉竹山房的住宅环境的:“屋子高大,阴森”“一种与陈腐的土木之气混合的霉气扑满鼻观。
”这尘封的住房不仅是二姑姑悲惨命运的见证,更是她悲惨命运的象征。
陪着她住在这座大屋里二十多年的丫头兰花,深情也同样凄幽。
陪伴她们的还有壁虎、蝙蝠和燕子,在兰花轻唤燕子的悠悠长叹里,细致入微地渲染出她们的孤独和寂寞。
尤其是二姑姑异乎寻常地谈起阴间的丈夫,那个沉于扬子江底的亡灵,不仅常会梦见,而且好像真的会每年回家“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
”这个在精神上以“鬼”为伴的细节,令人揪心地表现出二姑姑孤寂的绝望的悲哀。
这锁闭、尘封的大屋,散发着陈腐发霉的气息,笼罩着神秘恐怖的氛围,加上主人阴郁的神情和低幽的语调,处处让人觉出这确乎是一座阴暗死寂的坟墓,而禁锢其中的二姑姑已经是一具十足的幽灵。
弥漫在菉竹山房里的这种阴森的气氛,在作品的最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渲染,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支凄戾的交响曲”;远处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墙壁悬挂的《钟馗捉鬼图》上那个鬼,仿佛“栩栩欲活”;接着窗外轻微的脚步声,突然窗上露出“鬼脸”……这一切层次分明地把菉竹山房鬼气阴森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峰,小说对环境气氛的大肆渲染目的在于写人,因为人和环境是“相协调”的,这样就写出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而形成的墓中人似的性格特征,揭示出畸形社会条件下病态的人生。
二姑姑的人生悲剧更加能扣动人心,发人深思。
《菉竹山房》的时代透视
《菉竹山房》的时代透视摘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先生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渗透的人文关怀、时代观照令故事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作者通过选取新旧两个时代的典型代表,让新旧时代进行互动,借此来表现新旧之间的对比,同时还深入挖掘旧时代人之间的异同点,令故事显得隽永深刻,显示了吴组缃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关键词:《菉竹山房》时代透视新旧互动新旧对比旧人对照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作家以卓著的文学才华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令世人折服,还有一些则是以为数不多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吴组缃,“其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匠心”。
①《菉竹山房》是作者的代表作,有人誉其为“最富诗味的小说”。
②在这篇小说中,吴组缃以抒情化的笔调,融合了纯熟的古典和西式技法,匠心独运地构筑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特定时代下的人物悲剧。
著名评论家唐沅在《吴组缃作品欣赏》中评价吴组缃的作品是“在生活的土壤上正确的理性判断和圆熟的艺术技巧的结合,通过个别去表现整体,通过狭小去透视广大”。
③在《菉竹山房》一文中,作者精心选取了代表性的人物,通过表现他们观察世界的眼光和角度的不同,来展现两个时代的差异。
新时代的代表是”我”和阿圆这对通过自由恋爱结合、彼此有深厚感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夫妻;而旧时代的代表则是二姑姑、兰花和家乡的一些老太太,其中作者重点塑造二姑姑的形象。
一、新旧互动文中故事的展开是通过“我”和阿圆回乡探亲,两代人在空间上的近距离接触来刻画新旧之间的互动和碰撞,两代人各自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认识对方。
新一代人对旧一代人是通过“听”和“见”来认识的:首先是“听”——听二姑姑不幸的身世故事:二姑姑本是一位心灵手巧、善绣蝴蝶的闺秀小姐,她与学塾中的少年才俊两相爱慕。
本是一个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却没能得到传奇小说中的美满结局。
因为背着父母私订终身,野合于外,二姑姑遭到整个社会的唾弃,“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后来心上人赴京赶考,不幸船翻身亡,二姑姑殉情不成,最后以冥婚形式和情郎结合,搬进了与世隔绝的菉竹山房。
浅析《菉竹山房》的艺术特色
中体察人 们说话 的神态 、 语气和意 味” 因此 , 。③ 在这 篇 幅小说 中 , 境 已不是 单纯 的物质 存在 , 环 而变 成 与人的生存状 态息息相关 的社会基础 。
由于 受到封 建礼 教压迫 , 长年 的寡居使 二姑 姑 的心理压 抑而扭 曲 ,而她受 压抑而 扭 曲的灵魂 , 也 必 然通 过她 的言行 、 活 习惯 、 存环 境 等外 部 因 生 生 素表 现出来 。 二姑姑是 一个怪人 , 我们看完小说后 但
托、 凄美意象的使用以及弗洛伊德性心理分析学说的运用成就 了这篇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菜竹 山房》 环境烘托 ; 《 ; 意象; 弗洛伊德
中图分类号: 0 I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17 (0 90 — 0 9 0 17— 5 3 20 )4 0 5— 3
吴 组 缃 (9 8 19 )安 徽 泾 县人 , 代 小 说 10 —94 , 现 家、 散文家 、 古典 文学研究家 。99年考 入清华 大学 12
间摊乱着雨蚀虫蛀 的古书的学房 , 以及后 园中的池塘 竹木 , 想起来都如依 稀的梦境 。” 我们可以看 出, 小说 中的“ ” 二姑姑家 的 印象是 “ 我 对 模糊 得 如云如 烟 ” , 但却 记得那三进 大屋 , 是“ 而且 阴森” 的三进 大屋 , 还 有“ 雨蚀虫蛀 ” 的学房 , 这都定 下 了基调 。第 一次 提 到二 姑姑 时 , 这样 描 写的—— “ 修长 的身材 , 清癯 白 晰的脸 庞 , 长而 凄 清 的眼睛 , 狭 以及沉 默 少言 笑 的
收 稿 日期 :0 9 0 一 1 20 — 6 l
阴暗调子, 都和她的故事十分相称。 这时我们虽然 ”
还不 知道二 姑姑 的故事 到底是 什么样 的 , 从二姑 但
菉竹山房主要内容讲解
菉竹山房主要内容讲解
故事的主角呢,是“我”和阿圆,我们俩去菉竹山房看望二姑姑。
这个二姑姑啊,她的身世那可真是充满了旧时代的悲剧色彩。
二姑姑年轻的时候,和一个年轻的书生相爱了。
那时候的爱情可不像现在这么自由,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们的爱情只能偷偷摸摸的。
后来书生生病去世了,二姑姑却还坚守着这份感情,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她选择了一种很奇特的方式来继续自己的爱情。
她就一直守在菉竹山房这个地方,仿佛是在和那个已经逝去的书生继续生活在一起。
当“我”和阿圆到了菉竹山房之后啊,就感觉这地方阴森森的。
二姑姑住的房子里到处都透着一种旧时代的压抑气息。
晚上睡觉的时候啊,还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儿。
“我”和阿圆在房间里听到了一些怪声,就像有人在外面活动一样。
这可把他俩吓得不轻。
最后啊,发现原来是一只大黑猫弄出的动静。
但这整个过程呢,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二姑姑那种被封建礼教压抑了一辈子的悲惨命运。
她的爱情被旧礼教给吞噬了,她只能在这样一个孤独、阴森的环境里,守着自己那已经成为过去式的爱情幻想,就像这个菉竹山房一样,虽然还存在着,但充满了腐朽和落寞的气息。
这故事啊,就像是在给我们展示一幅旧时代女性被封建礼教迫害的凄惨画卷呢。
吴组湘《菉竹山房》解读
吴组湘《菉竹山房》解读《菉竹山房》是吴组湘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
二姑年轻时曾与鼠族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少年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与女家经过商议同意后,二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也去世20余年了,二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爷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爷的蚊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恐怖。
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泣”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
“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和兰花。
原来她们在门外偷听窥视新婚夫妇房中生活!小说通过对菉竹山房这一中心的描写,营造了人物生活的环境与气氛。
写菉竹山房正是为了突出生活期间唱的主人。
景物与人物有着互渗和比喻关系。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设置了第一人称的“我”作为叙事者的视角,以“我”和妻子阿圆去看望抱着灵牌做了新娘的二姑为线索,来写“我”和阿圆所听到、看到的主人公二姑的故事。
另外,第一称叙事者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巧妙地进行了视角转换,呈现出叔祖、少年家等次要人物角色视角。
在二姑的心目中,她和已亡人之间是人鬼情未了似的爱情;在次要人物角色的视角下,二姑和少年之间演绎的是“伤风败俗”的故事。
本文的叙事者是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
作者设置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的目的,显然是不希望读者从叙事者的角度看待二姑。
这也正是第一人称叙事者带来的“距离控制”的美学效果。
第一人称叙事的美学效果即是拉开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叙事者成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中介,这一中介的存在使读者不会把小说中的叙事者的观点误认作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态度。
《菉竹山房》的叙述艺术
《菉竹山房》的叙述艺术现在,大多数小说只要出版就会得到很好的反响。
但是文学作品也有例外,也有许多人读完之后不甚了解其中的内容。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菉竹山房》。
《菉竹山房》开篇讲了一个故事:有位好事的国王想出高价请画师为自己画像。
各种技艺高超的画师前去应聘,都以失败告终。
他们纷纷请求国王重新选择,却没想到国王竟满口答应,当场便命令画师画像。
因为画师们画不好,所以国王认为他们都不称职。
最终,选拔来了一位只用了半天时间便画好了画像,而且长得英俊潇洒的画师。
这个国王叫蔡葛兰,所以这本书的名字也就成了《菉竹山房》。
这本书的叙述方法别具一格,故事与议论相结合,将故事和叙述结合起来,使我的思绪飘向远方……书中描写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比如有两个叫何飞和阿才的人物,他们原本是土匪。
后来加入了国军,和吴浣花等人一起打败了日本人,回到了故乡。
还有阿莲,她和蔡妈妈一直以来都住在菉竹山房里。
有一次,一个德国人拜访,听说了蔡妈妈会作菜,便特意来讨教做菜的秘诀。
但蔡妈妈对他的无理提问极其恼怒,没有让他进门。
而是把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最后他知趣地离开了。
蔡妈妈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啊!还有一个神秘的“大人”,他时常带着一个木箱出现在菉竹山房里。
不过他究竟是谁呢?连蔡妈妈也不清楚。
后来,吴浣花的父亲派人偷偷调查这个“大人”,发现他是一个叫罗友信的人,是一个全身缠满了铁链的“人间魔鬼”。
这样的结局真是令人惊叹!《菉竹山房》让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个情节——吴浣花和她的伙伴走过火车轨道下面的时候,正好被铁路工人碰上了。
因为那个时代,人们都对火车存有敬畏之心,他们都害怕火车,一看见火车就躲到老远的地方。
吴浣花感到万分紧张,蔡妈妈看到了,就把她赶出了屋子。
谁知道吴浣花灵机一动,又偷偷溜回来。
她可是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呀!真是不简单。
但是从此,她再也不敢贸然闯进火车轨道底下了。
这个情节,真是妙不可言!。
菉竹山房读后感
菉竹山房读后感《菉竹山房》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代表作之一,其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和诗情画意的山水世界。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其影响,感悟颇深。
小说以描写主人公菉竹山房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述主人公的修身养性、与朋友的交往、与自然的交融等情节,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小说中,主人公以清静淡泊的心态对待世事,不受尘世纷扰的干扰,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这种境界,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在菉竹山房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主人公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功名所困,他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不为外物所动。
这种淡泊的心态,让我深受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功利和名利所困扰,追求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却忽略了心灵的修养和内心的平静。
菉竹山房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另外,菉竹山房中的自然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风光、花鸟的变化,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菉竹山房告诉我们,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菉竹山房是一部充满禅意和诗情画意的小说,它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和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部小说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能够以菉竹山房中的主人公为榜样,修身养性,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
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菉竹山房
补充注释
传奇指我国唐朝与宋朝两代流传于民间的一种 短篇“小说”。尽管它还不能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 “小说”,但是这些短篇故事不仅情节委婉曲折, 结构完整,而且文笔典雅优美,题材更是多种多样, 生动之极,常常是略略数语便把故事的人物勾画得 栩栩如生,其形象十分鲜明突出。后世的人们称之 为“传奇”,一则是因为这些故事大多情节离奇, 想象怪异,不同于平常生活,有的还罩上了一层神 话色彩,使得这些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优美,寄托了 当时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其二则是唐代中 晚期,有个书生写了一本小说集,取名为《传奇》, 其中收录了不少这种故事,因此后世便一直沿用这 个名字而称之。
返回
作者介绍
口中衔着一只十分讲究的烟斗,裹在青烟袅袅之中的 吴组缃先生说:“这是我平生最大的嗜好,从二十几岁到 现在,已经有近六十年手不离烟斗了。”在他的手边,放 着一个大盘子,里边还躺着十几只烟斗。不过,先生只在 休息时方从容地喷云吐雾,一旦伏案工作,这盘烟斗就被 冷落在一旁了。 (文字客《忙于笔耕的吴组缃》) 这位年逾八秩的老人至今依然不辍写作,而且依然保 持着灯下工作的习惯。这是他在北京大学执鞭多年养成的。 吴先生长期主讲宋元明清小说史,他的授课方式与众不同。 每次上课前,他总是把要讲的小说史先发给学生们,让他 们充分提出问题。当班长把大家的问题收齐交给他时,常 常到了晚上八九点钟,于是他挑灯夜战,根据学生们的疑 问有的放矢地撰写第二天的教案。久而久之,灯下备课成 了习惯,每到夜深人静,他的思路就分外活跃,书读得进, 文章也写得顺畅。(文字客《忙于笔耕的吴组缃》)
作者介绍
先生曾熟读孔子的《论语》,也常翻老 庄的书。“老庄和孔子,一个站在人生的 外边说话,一个站在人生的里边说话,都 有道理。人到老年似乎更领悟老庄。”先 生素来达观,近年更从达观走向超脱。但 无论如何,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对文 学对人生的探求始终孜孜不倦。(文字客 《忙于笔耕的吴组缃》)
菉竹山房
• LOGO的添加:
箓竹山房
– 配色方案在【格式】-->【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编辑配 色方案】下调整。 – 内页Logo添加修改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 首页直接选择logo图片删除或修改。
• 字体格式的设置:
– 括标题和文本格式的设置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 调整。
思想内容
一、控诉了封建礼教与“阴阳婚”落后习 俗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二、从“菉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
落后与停滞。
三、表达对主人公人道主义的同情,对自然人性 的肯定与赞美。
写作特色
• 1、生动、细腻而逼真的景物描写,营造出阴 森、恐怖、带有鬼气的氛围 。
写作特色
• 2、以“我”的讲述、活动为中心线索,描绘 出二姑姑的独特形象 。 • 侧面叙述与正面描写,记忆中的故事与现实中 的情节,都在“我”的目光与叙事中得到了统一 ,有力地塑造了一个悲剧命运的传统妇女形象。
前人评价 在一个被封建牢笼禁锢成鬼的驱壳中 ,剖露出埋在心灵深处的灼热的人欲来。 告诉人们封建传统是怎样把一个活生 生的人排挤在社会之外,使人变成非人的 冷酷。
层次结构
• (一)开头至第九节,故事开端,做客山庄的缘由。 “于 是阿圆不愿去的心,变成急于要去了”。 • (二) (十节至第十五节)故事的发展,初到箓竹山房, 二姑姑的喜欢以及丫头兰花的忙碌。
二姑故事的三个版本
我们的身份 二姑的生活环境 两层偷窥 为什么要偷窥 偷窥的尴尬
人 物 二姑姑
(年轻时)容貌:古典闺秀型;性格:心细、手巧、 识字、爱慕少年才子;还有一定的青春期勇气。 偶然事件:幽会 自缢殉情 阴阳婚姻 (如今)容貌:衰老;行动:迟钝;神情:凄清阴暗。 月夜偷窥
吴组缃《菉竹山房》
写皖南农村风俗场景的第一人。
生平介绍
吴组缃(1908.4.51994.1.11 )原名吴祖襄, 字仲华,安徽泾县茂林 人。著名现代作家、学 者和教育家。 曾任清华大学教授、 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 教授。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 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 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 《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3年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 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小草》。 ★1925年3月在《妇女》杂志上刊出的短篇小 说《鸢飞鱼跃》,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 系,他曾与林庚、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清华大学时期是吴组缃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6年与欧阳山,张天翼等左翼作家创办 《小说家》杂志。 ★1938年与老舍共同起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宣言》,任协会常任理事。 ★1943年3月出版长篇小说《鸭嘴涝》(《山洪》) 。
三、内容述评
发表于1933年。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 到老家,从母亲那里得知二姑姑“要我和阿圆到她老 人家村上去住些时候”。“我”回忆起二姑姑的故事: 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 相恋幽会,在后园偷尝禁果时被发现,“这幕才子佳 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少年家“商得女家 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 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 里。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在门外偷听窥视 新婚夫妇房中的生活。原本以为是女鬼的竟是二姑姑 和兰花。
菉竹山房读后感
菉竹山房读后感《菉竹山房》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部散文集,书中以菉竹山房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人生、自然、艺术等方面的思考。
这部散文集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散文的经典之作。
读完《菉竹山房》,我被书中对自然的描绘所深深吸引。
作者以山居为背景,描绘了山间的风景、花鸟虫鱼,以及自然界的变化。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如“山青水碧,花红柳绿”,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认为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而人应当虚怀若谷,虚心向自然学习,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除了对自然的描绘,书中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艺术的深刻思考。
袁枚在山居生活中,思考了人生的意义、生活的真谛。
他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而不是被名利所困扰。
他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主张“随遇而安,随缘而安”,这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对艺术的思考,袁枚认为艺术应当追求真实、自然,而不是追求虚华。
他以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对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些思考对我启发颇多。
在《菉竹山房》中,袁枚还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他在书中写道,“世事如棋,人生如梦”,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这种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由、平和的追求。
这种追求与我内心的共鸣,使我对书中的思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
总的来说,《菉竹山房》是一部充满着清新自然、深刻思想的散文集,它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艺术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部书,我对自然、人生、艺术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深深地被书中的思想所吸引,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部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活的指南,它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去欣赏自然,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菉竹山房》课件
二姑姑的丈夫,一个粗鲁、愚昧的男 人。他对二姑姑缺乏理解和关爱,导 致二姑姑在婚姻中受尽折磨。
次要人物形象
三姑
二姑姑的妹妹,一个天真烂漫、活泼 可爱的女孩。她的出现给故事增添了 一抹亮色,与二姑、沉 默的女孩。她对爱情和人生有着深刻 的思考,但最终却因为命运的捉弄而 走向悲剧。
《菉竹山房》课件
目录
• 简介 • 主题分析 • 人物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分析 • 作品影响与价值 • 总结与思考
01 简介
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
中国现代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细腻的 笔触描绘了乡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主要作品
《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多以故乡高邮为背景,展现江南水乡的风土 人情。
写作背景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 ,深受沈从文等老师的影响,开始关注乡土文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乡村生活的 作品。
《菉竹山房》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讲述二姑娘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礼 教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
作品评价
文学价值
作品以娴熟的叙述技巧和诗意的 语言,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与 现实,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对作者的思考
作者创作背景
通过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的研 究,可以发现作者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 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 思考。
VS
作者艺术风格
作者在《菉竹山房》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学 的影响,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元素, 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对未来的展望
人物关系分析
01
02
03
二姑姑与大黑子
菉竹山房赏析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的自叙,讲述了我与新婚妻子阿圆画家后到二姑姑家探亲居住的一段经历,没想到在那却遇到了“鬼”。
《菉竹山房》整体上给人一种阴森幽悚、鬼气笼罩的感觉。
小说中的事发地是座大宅院:菉竹山房。
这座房宅给我的模糊的印象是“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想起来都如依稀的梦境”,“屋舍阴凉宽畅”,是比较美好的,但在家人亲友里却是讳谈的,何故?从后文得知这菉竹山房原来是间闹鬼的“鬼屋”。
这菉竹山房为何会成为“鬼屋”呢?二姑姑又为何在此屋一住就是几十年却不怕鬼?小说开头就讲了个二姑姑的故事,是跟蝴蝶有关的。
蝴蝶这个意象在小说里出现了两处,一处是在开篇的故事里,另一处是我在菉竹山房的邀月庐观看陈设时见到的。
蝴蝶的篇头的故事里所呈现的是传统文化里才子佳人的意蕴,但凡蝴蝶成双成对,主人事婚姻美满。
而且故事原本就是个美好的开端,因为蝴蝶——都是二姑姑在闺中刺绣——那么姿态万千,使得拜师于叔祖门下的一位聪明年少的书生心生爱慕,而且二姑姑也由于叔祖时常的夸赞芳心暗含。
这可是极其有缘分的爱情端倪,弄好了便可以成全一对幸福恋人。
但偏偏出了闹剧,这对恋人私会偷情被祖母抓住,一时间他们受尽闲言闲语,天作难合。
接着又是悲剧来临,那少年在应考途中翻船身亡,二姑姑立意殉情,幸被园丁所救,竟感动了男方家人,便征求女家同意办成二姑姑与那死去的少年的冥婚。
蝴蝶双飞,自古是爱情象征,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
古有梁祝化蝶的千古美传,可两人却并非生前,而是等到死后才化蝶双宿双飞。
这结局未免太过悲惨,而这篇小说里也用了蝴蝶来象征他们的爱情,可联想到梁祝,便可预知二姑姑与那少年的结果终究不会幸福。
事实也果然如此。
单飞的蝴蝶是孤苦的,而二姑姑也犹如一之单飞的蝴蝶,一生悲剧。
这悲剧为何会酿成?当初二姑姑与与少年相互倾心时为何不撮合?当他们偷换被捉时,放佚风流的叔祖虽尽力撮合周旋,但终究未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而当少年死后,二姑姑殉情未死,男方家人认为她此举“尚有稍些可风之处”,且自家人也同意其“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优质文档]吴组缃菉竹山房剖析
[优质文档]吴组缃菉竹山房剖析吴组缃《菉竹山房》分析一、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
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
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
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
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
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
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
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
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二、故事简要《菉竹山房》是吴组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3年。
情节不太复杂,讲的是新婚夫妇“我”和阿圆从城市回到老家,受二姑姑的邀请,去她家小住。
二姑姑年轻时曾与叔祖学塾中的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相恋幽会,“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后,“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不幸的是,她的情郎在“赴南京应考”途中“翻船身亡”。
19岁的二姑姑闻耗自缢,被救活。
少年家“商得女家同意”后,二姑姑抱着灵牌做了新娘,一直孤寂地生活在“一丝阳光也晒不下来”的灰暗阴森的菉竹山房里。
二姑姑和丫头兰花的行为古怪,把“蝙蝠”叫“福公公”,“燕子”叫“青姑娘”。
少年已去世20余年了,姑姑和兰花却还说姑爹经常回来,“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就连给“我”们用的蚊帐也“是姑爹的帐”。
晚上天气突变,使本就有些“鬼气”的菉竹山房气氛更加阴森可怖。
本来已惊恐万状的一对新人,忽然听到窗外“如鬼低诉”的“低沉的戚戚声”,并看到窗上印露着的鬼脸。
“我”壮起胆子,推门而去,“门外的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
读书笔记菉竹山房
走在鬼魅的神秘里——《菉竹山房》赏析高一语文组:孙淑蓉初闻《菉竹山房》是在大学时候文学史老师的课堂上,老师讲了文章的大概情节。
而今找到原文细读才发现,文章的神秘、鬼魅气氛异常凝重。
虽然以出人意料的喜剧收场,却让人无论如何也笑不起来。
既然谈到神秘、鬼气十足,那不妨就从环境谈起。
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并没有花费过多的笔墨在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上,也没有在人物性格的凸显上作过多直接的陈述,相比之下,作者却在环境描写上大做文章。
从描写记忆中的菉竹山房开始,作品以较多笔墨来描写景物:去二姑姑家的路上,然后是二姑姑的家,即菉竹山房的里里外外。
山峦渐挤,槐柳渐密,“一缕太阳光也晒不下来”、“竹子一半是绿色的,一半已开了花,变成槁色”。
菉竹山房内“石阶、地砖、柱础,甚至板壁上,都染涂着一层深深浅浅的黯绿,是苔尘。
一种与陈腐的土木之气混合的霉气扑满鼻观。
”“偌大屋子如一座大古墓”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为二姑姑可怕的身世和离奇的遭遇作出了强烈的衬托。
一个生活在这种封闭、压抑的环境中的人,岂不会沾染鬼气?作者在环境烘托上颇费笔墨,而相关意象的安排也是匠心独用。
谈到二姑姑的婚姻,不能不谈的一个意象就是蝴蝶。
蝴蝶这个意象在作品里出现了两次,一个是在开篇的故事里相关的蝴蝶刺绣,另一个则是在菉竹山房的邀月庐观看屋里的摆设时所见。
蝴蝶在篇头出现寓示的应该是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但凡蝴蝶成双成对,主人也应婚姻美满。
确实,才子、佳人也相互爱慕,弄好了足以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然而偏偏出了一场闹剧,祖母看花却无意中抓到了恋人私会。
一时间他们受尽闲言闲语,即使“叔祖尽力撮合周旋”,也未成功。
少年应考途中翻船身亡,二姑姑立意殉情,未果,终抱牌位出嫁,一生孤苦寂寥。
看来蝴蝶双飞也有不尽人意之例。
而另一处在邀月庐中的刺绣小蝴蝶,看上去灿烂曼妙,但仔细想想,却又神秘骇人。
文中的另一个意象燕子仔细谈来似乎也意蕴甚浓。
听书上说,燕子这个意象在传统文化里寓含着对生殖的一种崇拜,侧面说明了兰花对于性欲望的需求。
《菉竹山房》
节孝坊
11
故汉 事源 九的县 襄石九 “牌襄 双坊镇 节 , 孝 有 ” 一 石 座 牌 雕 坊 刻 。 有 —— 部 戏 曲 48
12
厚源贞洁牌坊 座落在江西抚州腾桥镇厚源
13
贞洁牌坊上写着“冰清玉洁”
14
写作背景
虽然已经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十 年代的中国,除了一些大城市稍有变化之 外,广大的农村一切如昨。封建礼教,封 建意识依然十分沉重地抑压着人民群众。 作者出身于安徽农村,自小耳闻目睹了旧 传统吞噬活生生的青年男女的许多故事。 到北京读书后,尽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 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的生活”,但 想起以往落后,闭塞的乡下,作者更是感 慨万千。
24
总结全文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力张扬个性、渲 染自我的时代,很可能觉得文章中描述的 象古代传奇,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其实 在那个时代象二姑姑这样的事是很真实, 也是很普遍的。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比 所谓名节重要得多,所以,人类要除去那 些于本身毫无意义的苦痛,让人人都享受 正当的幸福。象小说中的二姑姑和兰花, 虽然活着,可与鬼又有什么两样,她们过 的根本不是人的生活,而是与鬼共舞。
9
关于“冥婚”
依据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冥婚”有两 种形式。一种是为已经夭折的男女举行 婚配并合葬的习俗。这种形式的婚配, 配偶之间生前一般没有订过婚。据说20 世纪在台湾的一些汉族村社中仍然存在 此类婚姻现象。另一种则是生者与死者 成婚的现象,故又称为“阴阳婚”。在 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迷信思想制约下, 凡订过婚而未正式结婚的配偶,如男方 忽然死亡,女方仍须与死者举行婚礼。
2
吴组缃
吴组缃(1908.4.5--1994.1.11),安徽泾县 茂林人。1929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 系,一年后转学中文,1933年毕业后直升清 华大学研究院深造。清华园时期,是吴祖缃 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与季羡林、林庚、李 长之并称为“清华四剑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的自叙,讲述了我与新婚妻子阿圆画家后到二姑姑家探亲居住的一段经历,没想到在那却遇到了“鬼”。
《菉竹山房》整体上给人一种阴森幽悚、鬼气笼罩的感觉。
小说中的事发地是座大宅院:菉竹山房。
这座房宅给我的模糊的印象是“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想起来都如依稀的梦境”,“屋舍阴凉宽畅”,是比较美好的,但在家人亲友里却是讳谈的,何故?从后文得知这菉竹山房原来是间闹鬼的“鬼屋”。
这菉竹山房为何会成为“鬼屋”呢?二姑姑又为何在此屋一住就是几十年却不怕鬼?
小说开头就讲了个二姑姑的故事,是跟蝴蝶有关的。
蝴蝶这个意象在小说里出现了两处,一处是在开篇的故事里,另一处是我在菉竹山房的邀月庐观看陈设时见到的。
蝴蝶的篇头的故事里所呈现的是传统文化里才子佳人的意蕴,但凡蝴蝶成双成对,主人事婚姻美满。
而且故事原本就是个美好的开端,因为蝴蝶——都是二姑姑在闺中刺绣——那么姿态万千,使得拜师于叔祖门下的一位聪明年少的书生心生爱慕,而且二姑姑也由于叔祖时常的夸赞芳心暗含。
这可是极其有缘分的爱情端倪,弄好了便可以成全一对幸福恋人。
但偏偏出了闹剧,这对恋人私会偷情被祖母抓住,一时间他们受尽闲言闲语,天作难合。
接着又是悲剧来临,那少年在应考途中翻船身亡,二姑姑立意殉情,幸被园丁所救,竟感动了男方家人,便征求女家同意办成二姑姑与那死去的少年的冥婚。
蝴蝶双飞,自古是爱情象征,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
古有梁祝化蝶的千古美传,可两人却并非生前,而是等到死后才化蝶双宿双飞。
这结局未免太过悲惨,而这篇小说里也用了蝴蝶来象征他们的爱情,可联想到梁祝,便可预知二姑姑与那少年的结果终究不会幸福。
事实也果然如此。
单飞的蝴蝶是孤苦的,而二姑姑也犹如一之单飞的蝴蝶,一生悲剧。
这悲剧为何会酿成?当初二姑姑与与少年相互倾心时为何不撮合?当他们偷换被捉时,放佚风流的叔祖虽尽力撮合周旋,但终究未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而当少年死后,二姑姑殉情未死,男方家人认为她此举“尚有稍些可风之处”,且自家人也同意其“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二姑姑是否真心实意与死人厮守终生?要知道她当时才19岁。
其实好好想一下,也可以理解里面的许多苦衷。
传统礼教规定闺中少女是不可以见陌生男子的,也就是说如果二姑姑当时突然告诉家人她与少年相爱了,那家人一定以此为伤风败俗的家丑,这可是深为大家所羞耻的。
所以二姑姑不能让家人知道她的心思。
那少年呢?也不敢。
试想,书生虽然可以风流,但作为正经人家的读书人,起码的道德礼节还是要恪守的,否则被视为沾花惹草之徒,毁坏名节。
于是两人有意也只得私下相会。
而一旦两人偷欢被抓,即便有放佚风流的叔祖撮合周旋,无奈众口铄金,流言的威力哪能使他成全?众人之辞大抵便是封建礼教的屠刀了。
并且很荒唐的是,二姑姑居然可以被家人同意安排与灵牌成亲,难道她的幸福家人就看的那么轻?二姑姑终究是嫁给了一个死魂灵,19岁的少女按常理是不会轻易坚守住寂寞煎熬的,可她熬了下来,想其因由,不外乎两种:一是心死,一是被迫。
从故事中可得出二姑姑心死是一半,被迫也是一半。
因为爱人已死,倍受打击,而且丑闻众人皆知,定难再嫁个好人家,于是乎只得从命。
二姑姑的蝴蝶,引出了她一生的悲剧,也引出了作品接下来的谜题:鬼屋。
这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作者并未直言菉竹山房是鬼屋,而是用了《聊斋》式的布局。
从见到老迈的二姑姑,到夜里所见所闻所感,无一不透露着这菉竹山房确实像座“鬼屋”。
先从我见二姑姑说起。
我初见二姑姑,感觉她老迈,“苍白皱摺的脸没多少表情。
说话的语
气,走路的步法,和她老人家的脸庞同一调子:阴暗,凄苦,迟钝。
”接着又有几句描写房子的,“屋子高大,阴森,也是和姑姑的人相谐调的。
石阶,地砖,柱础,甚至板壁上,都染涂着一层深深浅浅的暗绿,是苔尘。
一种与陈腐的土木之气混合的霉气扑满鼻官。
”当一个老妇人在年轻人眼中是这般景象时,难免会对她在这样一座深宅中过活几十年是多么叫人惊奇。
通过上述的描写,感觉是七分像鬼的二姑姑便成了文中的一大神秘人物。
但我们得同时注意到另外一个神秘人物:陪伴她的丫头兰花。
兰花本是祖父的丫头,后来拨给了二姑姑作服侍。
她陪二姑姑住守了二十多年,“跟姑姑念经,学姑姑绣蝴蝶,她自己说不要成家的”。
兰花表面看似一个平凡的丫头,但她在夫妇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怪异举动,如“兰花拾起那只大蝙蝠,轻轻放到墙隅里,呓语着似地念了一套怪话:福公公,你让让房,有贵客要在这里住。
”“兰花放下竹叶把,瞪着两只阴沉的眼睛低幽地告诉阿圆说:爷爷灵验得很啦!三朝两天来给奶奶托梦。
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
”让人闻之不由心头发紧。
这样一个丫头,为何会无缘无故念叨这样的的话来?
不仅她,二姑姑也一样在说怪话,“这些房子,每年你姑爹回家时都打扫一次。
停会,叫兰花再好好来收拾。
福公公虎爷爷都会让出去的。
又说:这间避月庐是你姑爹最喜欢的地方;去年你姑爹回来,叫我把它修葺一下。
你看看,里面全是新崭崭的。
”不但让阿圆神秘惊奇,连瞪眼,也顺道在我们面前设下了个悬念:当年的那个少年已死几十年,可二姑姑却提及多此出现在这邀月庐,而且有兰花作证:“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有鬼?
随后的风雨之夜,夫妇俩恐怖的经历印证了这邀月庐果真有“鬼”。
且看当时的场景——“大雨复作,一盏三支灯草的豆油檠摇晃不定,远远正屋里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听来简直是‘秋坟鬼唱鲍家诗’;加以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支凄戾的交响曲,显得这周遭的确鬼气殊多。
”这一切很自然地使夫妇俩谈起《聊斋》的故事来。
原本挂在西墙上的《钟馗捉鬼图》也栩栩欲活。
我偶然瞥一眼,也不由得一惊,似乎都成了鬼故事中的人物了。
这恐怖的情状让夫妇俩辗转难眠,可更惊怖的还在其后——“月光透过百叶窗,映照得满屋凄幽。
一阵飒飒的风摇竹声后,忽然听得窗外有脚步之声……低沉的戚戚声,如鬼低诉”。
这简直叫人毛骨悚然。
此时突然高潮爆发了:女鬼现形了。
作者的这一幕《聊斋》式的鬼狐故事布局,带出了全篇谜案的答案:两个女鬼原来是二姑姑和兰花。
谜底的揭露不但揭开了“鬼屋”的神秘面纱,也告诉了我们一条破解二姑姑与兰花所道叙的“姑爹鬼魂”的线索
人物分析
二姑姑压抑的人生、扭曲的心理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封建制度对人性和人的生命价值的漠视与摧残,是封建礼教“吃人”历史的又一注脚。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只是社会的附属,对其所遭受的一切不公正和不平等,只能独自承受,默默地等待被“吃”———要么是身体的毁灭,要么是灵魂的扭曲!即使是经历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小
说中说“我”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的生活),已有两千多年封建发展史的中国社会,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封建传统思想的堡垒依旧顽固,不是轻易就能打破的。
1923年末,正当大家津津乐道于“易卜生主义”和“娜拉出走”的时候,鲁迅就尖锐地提出:“娜拉走后怎样?”对妇女解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见解的精辟,一针见血!不管男女是否结合,“名分”关系产生了,伦理关系也就产生了,妇女就要尽这种伦理关系下的伦理义务,恪守这种伦理关系下的伦理道德。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姑姑的人生悲剧并非从“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开始。
作为一个女子,当她与才子少年相爱时,甚或心中萌发爱的念头时,就已经注定了其爱情的悲剧性,因为她是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个自己选择爱情的女人。
我们不妨假设,如少年不死,二姑姑就能够沐浴到爱情的阳光,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吗?未必。
她与才子少年的夫妇名分关系能否成立还是个问题。
且看小说中的描写: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
放佚风流的叔祖父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在封建社会中,自由恋爱是绝对的禁区,就算是已婚夫妇,丈夫对妻子产生感情,都会令那些卫道士们感到惶恐,因为他们害怕这会破坏了封建统治“秩序”。
陆游才学过人,在士大夫阶层中有较高的威望,但他面对自己痴心的爱人,也只能空自悲吟《钗头凤》!对一般女性来说,不论是婚前的性行为还是婚外的性关系,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为社会所不齿的。
在封建礼教观念如空气般笼罩大地的环境里,在重重的重压中,他们能冲破阻力成为有名分关系的夫妇吗?这恐怕是很难的。
二姑姑虽然嫁进了菉竹山房,但实际上从少年翻船身亡的那一刻起,在封建宗法伦理观念中她也跟着死了,是个活着的死人。
也正因为少年的死,她才可能得到有所谓“名分”关系的婚姻,而这种形式上的婚姻,不过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为维护封建礼教给她披上的一件外衣罢了。
对二姑姑来说,有无这个名分关系,其生活实质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但这个名分关系对封建礼教却极为重要,它需要这把锁链来束缚住二姑姑的身心。
少年死了,她的希望也就破灭了,她的正常人生也就结束了。
这是一种人力无法改变的真正绝望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