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的分类

合集下载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一、第一类有机溶剂:1、三氯甲烷2、1,1,2,2,-四氯乙烷3、四氯化碳4、1,2二氯乙烯5、1,2二氯乙烷6、二硫化碳7、三氯乙烯8、苯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二、第二类有机溶剂:1、丙酮2、异戊醇3、异丁醇4、异丙醇5、乙醚6、乙二醇乙醚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8、乙二醇丁醚9、乙二醇甲醚10、邻—二氯苯11、二甲苯12、甲酚13、氯苯14、乙酸戊酯15、乙酸异戊酯16、乙酸异丁酯17、乙酸异丙酯18、乙酸乙酯19、乙酸丙酯20、乙酸丁酯21、乙酸甲酯22、苯乙烯23、1,4—二氧杂环己烷24、四氯乙烯25、环己醇26、环己酮27、1—丁醇28、2—丁醇29、甲苯30、二氯甲烷31、甲醇32、甲基异丁基甲酮33、甲基环己醇34、甲基环己酮35、甲丁酮36、1,1,1—三氯乙烷37、1,1,2—三氯乙烷38、丁酮39、二甲基甲酰胺40、四氢呋喃41、正己烷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三、第三类有机溶剂1、汽油2、煤焦油精3、石油醚4、石油精5、轻油精6、松节油7、矿油精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五、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3、甲胺:中等毒性,易燃4、二甲胺:强烈刺激性5、石油醚:低毒性6、乙醚:麻醉性7:、戊烷:低毒性8、二氯甲烷:低毒,麻醉性强9、二硫化碳:麻醉性,强刺激性10、溶剂石油脑:低毒性11、丙酮: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2、1,1-二氯乙烷:低毒、局部刺激性13、氯仿:中等毒性,强麻醉性14、甲醇:中等毒性,麻醉性,吸入蒸气使人失明15、四氢呋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16、己烷:低毒,麻醉性,刺激性17、三氟代乙酸:低毒18、1,1,1-三氯乙烷:低毒19、四氯化碳:毒性强20、乙酸乙酯:低毒,麻醉性21、乙醇:微毒类,麻醉性22、丁酮:低毒,毒性强于丙酮23、苯:强烈毒性,吸入后在体内残留,不能代谢,会致癌24、环己烷:低毒,中枢抑制作用25、乙睛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26、异丙醇:微毒,类似乙醇27、1,2-二氯乙烷:高毒性、致癌28、乙二醇二甲醚:吸入和经口低毒29、三氯乙烯:有机有毒品30、三乙胺: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1、丙睛: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32、庚烷:低毒,刺激性、麻醉性33、硝基甲烷:麻醉性,刺激性34、1,4-二氧六环:微毒,强于乙醚2~3倍35、甲苯:低毒类,麻醉作用36、硝基乙烷:局部刺激性较强37、吡啶:剧毒,皮肤黏膜刺激性38、4-甲基-2-戊酮: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39、乙二胺刺激皮肤、眼睛40、丁醇低毒,大于乙醇3倍41、乙酸:低毒,浓溶液毒性强42、乙二醇一甲醚:低毒类43、辛烷:低毒性,麻醉性44、乙酸丁酯:一般条件毒性不大45、吗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46、氯苯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7、乙二醇一乙醚: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对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49、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间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1、醋酸酐:微毒52、邻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3、N,N-二甲基甲酰胺:低毒54、环己酮: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5、环己醇: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6、N,N-二甲基乙酰胺:微毒类57、糠醛: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58、N-甲基甲酰胺:一级易燃液体59、苯酚(石炭酸):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60、1,2-丙二醇低毒,吸湿,不宜静注61、二甲亚砜:微毒,对眼有刺激性62、邻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3、N,N-二甲基苯胺: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64、乙二醇: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65、对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6、N-甲基吡咯烷酮:毒性低,不可内服67、间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8、苄醇:低毒,黏膜刺激性69、甲酚: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70、甲酰胺: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71、硝基苯:剧毒,可经皮肤吸收72、乙酰胺:毒性较低73、六甲基磷酸三酰胺:较大毒性74、喹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75、乙二醇碳酸酯:毒性低76、二甘醇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77、丁二睛:中等毒性78、环丁砜:微毒79、甘油:食用对人体无毒常用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毒性较小,但是尽量使用时带好口罩,通风橱打开保持通风较好。

有机溶剂分类详细介绍不同溶剂的各类参数

有机溶剂分类详细介绍不同溶剂的各类参数

有机溶剂1. 有机溶剂分类 (1)烃类溶剂 (1)卤代唆溶剂 (3)醇类溶剂 (4)酮类溶剂 (6)酯类溶剂 (6)酚类溶剂 (6)2.溶剂选择的三条规律 (6)3.有机溶剂的溶解性 (7)溶解度参数 (7)常常利用溶剂溶解性和毒性 (8)4.有机溶剂的极性 (12)有机溶剂的极性表 (12)常常利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14)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 (14)试剂极性从小到大: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 (14)5.有机溶剂的毒性 (14)6. 常常利用有机溶剂的纯化方式 (16)1. 有机溶剂分类烃类溶剂1.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

按照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

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

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按照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

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

按照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按照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取得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取得的成份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

纯溶剂价钱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通过度馏处置取得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按照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

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份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利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

最近几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

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括的烃类成份复杂。

在必然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利用,如美国干洗业利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

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和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

常用溶剂

常用溶剂

按照溶剂墨水又可划分为:水性墨、油性墨。

水性墨是以水和水溶性的溶剂作为溶解色基的主要成分的墨水。

油性墨是以非水溶性的溶剂作为溶解色基的主要成分墨水。

具体的溶剂成分,按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石油烃溶剂、煤焦溶剂、萜烃溶剂、醇类溶剂、酯类溶剂、酮类溶剂、醚酯类溶剂等。

给你介绍几种常用溶剂1、松香水:即200#溶剂汽油,它是石油的分留产物,可溶解松香、甘油硬脂和醇酸树脂,可调节金属、玻璃油墨,它的溶解力属中等范围,可与许多有机溶剂互溶。

2、松节油:它是从松树提取的含油松脂的挥发部分。

松节油有三种异构体:α-松萜、β-松萜、双戌烯。

它蒸发均匀,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度,可产生氧化聚合作用,生成沉香萜醇溶于油和树脂中变为成膜物上的一个组份。

松节油蒸发均匀,对氧化聚合型油墨有防止结皮并改善流平性的作用。

3、二甲苯:工业用二甲苯是由邻位、间位、对位三种异物体的混合物。

二甲苯溶解力比松节油、松香水大,挥发率比二者快,广泛应用于高温固化型油墨及氧化聚合型油墨中。

4、甲苯:它来源于石油化工或煤焦工业,甲苯能溶解乙基纤维素、顺酐树脂、橡胶、过氯乙烯等,可调节玻璃油墨、金属油墨。

5、乙醇:根据用途不同,它的纯度不同,无水乙醇的纯度为99.5%,工业乙醇为95.6%,医药乙醇为70~75%。

乙醇可溶解许多天然树脂,如:虫胶、聚醋酸乙烯、环己酮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网印制版用粘网胶就是用它配制的),但乙醇对耐溶剂的感光胶有破坏作用。

6、二丙酮醇:易分解、分解主要产物是丙酮,它能溶解松香、聚醋酸乙烯、硝酸纤维、虫胶、氯醋共聚树脂等。

7、丙酮:它是极易挥发的有机液体,可溶解过氯乙烯树脂、氯醋共聚树脂、氯化橡胶等。

它对耐溶剂感光胶膜有破坏作用。

但它是调粘网胶的良好溶剂。

8、环己酮: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能,除了可溶解部分天然树脂外,对许多合成树脂都能溶解,并且可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是溶剂挥发型油墨的良好溶剂。

9、甲乙酮:它基本与丙酮相似,但闪点较高,蒸发速度较慢,可溶于水、乙醇、乙醚和烃类、油类。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一、烃类溶剂1.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

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

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

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

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

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

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

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

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

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

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

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

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

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一、第一类有机溶剂:1、三氯甲烷2、1,1,2,2,-四氯乙烷3、四氯化碳4、1,2二氯乙烯5、1,2二氯乙烷6、二硫化碳7、三氯乙烯8、苯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1、丙酮2、异戊醇3、异丁醇4、异丙醇5、乙醚6、乙二醇乙醚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8、乙二醇丁醚9、乙二醇甲醚10、邻—二氯苯11、二甲苯12、甲酚13、氯苯14、乙酸戊酯15、乙酸异戊酯16、乙酸异丁酯17、乙酸异丙酯18、乙酸乙酯19、乙酸丙酯20、乙酸丁酯21、乙酸甲酯22、苯乙烯23、1,4—二氧杂环己烷24、四氯乙烯25、环己醇26、环己酮27、1—丁醇28、2—丁醇29、甲苯30、二氯甲烷31、甲醇32、甲基异丁基甲酮33、甲基环己醇34、甲基环己酮35、甲丁酮36、1,1,1—三氯乙烷37、1,1,2—三氯乙烷38、丁酮39、二甲基甲酰胺40、四氢呋喃41、正己烷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三、第三类有机溶剂1、汽油2、煤焦油精3、石油醚4、石油精5、轻油精6、松节油7、矿油精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 大类: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五、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 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 3、甲胺:中等毒性,易燃 4、二甲胺:强烈刺激性 5、石油醚:低毒性 6、乙醚:麻醉性 7:、戊烷:低毒性 8、二氯甲烷:低毒,麻醉性强 9、二硫化碳:麻醉性,强刺激性 10、溶剂石油脑:低毒性 11、丙酮: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2、1,1-二氯乙烷:低毒、局部刺激性 13、氯仿: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14、甲醇:中等毒性,麻醉性,吸入蒸气使人失明 15、四氢呋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16、己烷: 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17、三氟代乙酸: 低毒 18、 1, 1,1-三氯乙烷:低毒 毒性强低毒,麻醉性 微毒类,麻醉性 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强烈毒性,吸入后在体内残留,不能代谢,会致 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19、四氯化碳: 20、乙酸乙酯: 21、乙醇: 22、丁酮: 23、苯: 癌24、环己烷: 25、 乙睛26、异丙醇:微毒,类似乙醇27、1,2-二氯乙烷:高毒性、致癌28、乙二醇二甲醚:吸入和经口低毒29、三氯乙烯:有机有毒品30、三乙胺: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1、丙睛: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32、庚烷:低毒,刺激性、麻醉性33、硝基甲烷:麻醉性,刺激性34、1,4-二氧六环:微毒,强于乙醚2~3 倍35、甲苯:低毒类,麻醉作用36、硝基乙烷:局部刺激性较强37、吡啶:剧毒,皮肤黏膜刺激性38、4-甲基-2-戊酮: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39、乙二胺刺激皮肤、眼睛40、丁醇低毒,大于乙醇3 倍41、乙酸:低毒,浓溶液毒性强42、乙二醇一甲醚:低毒类43、辛烷:低毒性,麻醉性44、乙酸丁酯:一般条件毒性不大45、吗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46、氯苯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7、乙二醇一乙醚: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对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49、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间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1、醋酸酐:微毒52、邻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3、N , N-二甲基甲酰胺:低毒 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 低毒,无血液毒性 ,刺激性 微毒类 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 一级易燃液体 高毒类 ,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 ,可经皮吸收 低毒,吸湿,不宜静注 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毒性参照甲酚 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 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毒性参照甲酚 毒性低,不可内服 毒性参照甲酚 低毒,黏膜刺激性 低毒类 ,腐蚀性 ,与苯酚相似 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 剧毒,可经皮肤吸收 毒性较低 较大毒性 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 毒性低 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 中等毒性 微毒 食用对人体无毒 常用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毒性较小,但是尽量使用时带好口罩, 通风橱打开保持通风较好。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干燥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

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 )、1 , 2 —二氯乙烷(5ppm )、1, 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按每日用药10 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2—甲氧基乙醇(50ppm )、氯仿(60ppm)、1 ,1 ,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 N —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 —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 , 2 —二氯乙烯(1870ppm )、二甲苯(2170ppm )、甲醇(3000ppm )、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

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

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

这类溶剂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溶剂分类、纯化、选择原则总结

溶剂分类、纯化、选择原则总结

溶剂分类、纯化、选择原则的介绍。

1、溶剂分类原则:①按化学组成分类: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②按极性分类: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对于常用溶剂的极性有: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HMPA>CH2Cl2>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4>正辛烷>环己烷>石油醚。

③按结构分类,有机溶剂按化学结构可大致分为十类:(1) 芳香烃类:苯、甲苯等;(2) 脂肪烃类:戊烷、己烷等;(3) 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等;(4) 卤化烃类:氯苯、二氯甲烷等;(5) 醇类:甲醇、乙醇等;(6) 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7) 酯类: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等;(8) 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等;(3) 多羟基化合物及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丙三醇等;(10) 其他:乙腈、吡啶等。

④按毒性分类:(1)第一类: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如:苯、四氯化碳、氯乙烷类等;(2)第二类: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如:氯仿、二甲苯、甲醇、环己烷、N-甲基吡咯烷酮等、正己烷、氯苯;(3)第三类: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

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如:乙醚、丙酮、苯甲醚、乙酸乙酯、甲酸乙酯、甲基异丁酮等。

⑤按沸点高低的分类:(1)低沸点溶剂(沸点在100℃以下)这类溶剂的特点是蒸发速度快,易干燥、粘度低,大多数具有芳香气味。

属于这类溶剂的一般是活性溶剂或稀释剂。

例如:甲醚、甲酸甲酯、丙酮、苯等等;(2)中沸点溶剂(沸点在100~150℃)这类溶剂用于硝基喷漆,流平性好。

例如:丁醇、甲苯、环己酮等等;(3)高沸点溶剂(沸点在150~200℃)这类溶剂的特点是蒸发速度慢,溶解能力强,作涂料用时涂膜流动性好,可以防止沉淀合涂膜发白。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一、烃类溶剂1.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

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

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

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

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

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

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

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

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

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

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

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

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

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一、烃类溶剂1.烃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

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

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

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

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

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

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

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

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

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

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

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

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

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一、第一类有机溶剂:1、三氯甲烷2、1,1,2,2,-四氯乙烷3、四氯化碳4、1,2二氯乙烯5、1,2二氯乙烷6、二硫化碳7、三氯乙烯8、苯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二、第二类有机溶剂:1、丙酮2、异戊醇3、异丁醇4、异丙醇5、乙醚6、乙二醇乙醚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8、乙二醇丁醚9、乙二醇甲醚10、邻—二氯苯11、二甲苯12、甲酚13、氯苯14、乙酸戊酯15、乙酸异戊酯16、乙酸异丁酯17、乙酸异丙酯18、乙酸乙酯19、乙酸丙酯20、乙酸丁酯21、乙酸甲酯22、苯乙烯23、1,4—二氧杂环己烷24、四氯乙烯25、环己醇26、环己酮27、1—丁醇28、2—丁醇29、甲苯30、二氯甲烷31、甲醇32、甲基异丁基甲酮33、甲基环己醇34、甲基环己酮35、甲丁酮36、1,1,1—三氯乙烷37、1,1,2—三氯乙烷38、丁酮39、二甲基甲酰胺40、四氢呋喃41、正己烷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三、第三类有机溶剂1、汽油2、煤焦油精3、石油醚4、石油精5、轻油精6、松节油7、矿油精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五、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3、甲胺:中等毒性,易燃4、二甲胺:强烈刺激性5、石油醚:低毒性6、乙醚:麻醉性7:、戊烷:低毒性8、二氯甲烷:低毒,麻醉性强9、二硫化碳:麻醉性,强刺激性10、溶剂石油脑:低毒性11、丙酮: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2、1,1-二氯乙烷:低毒、局部刺激性13、氯仿:中等毒性,强麻醉性14、甲醇:中等毒性,麻醉性,吸入蒸气使人失明15、四氢呋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16、己烷:低毒,麻醉性,刺激性17、三氟代乙酸:低毒18、1,1,1-三氯乙烷:低毒19、四氯化碳:毒性强20、乙酸乙酯:低毒,麻醉性21、乙醇:微毒类,麻醉性22、丁酮:低毒,毒性强于丙酮23、苯:强烈毒性,吸入后在体内残留,不能代谢,会致癌24、环己烷:低毒,中枢抑制作用25、乙睛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26、异丙醇:微毒,类似乙醇27、1,2-二氯乙烷:高毒性、致癌28、乙二醇二甲醚:吸入和经口低毒29、三氯乙烯:有机有毒品30、三乙胺: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1、丙睛: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32、庚烷:低毒,刺激性、麻醉性33、硝基甲烷:麻醉性,刺激性34、1,4-二氧六环:微毒,强于乙醚2~3倍35、甲苯:低毒类,麻醉作用36、硝基乙烷:局部刺激性较强37、吡啶:剧毒,皮肤黏膜刺激性38、4-甲基-2-戊酮: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39、乙二胺刺激皮肤、眼睛40、丁醇低毒,大于乙醇3倍41、乙酸:低毒,浓溶液毒性强42、乙二醇一甲醚:低毒类43、辛烷:低毒性,麻醉性44、乙酸丁酯:一般条件毒性不大45、吗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46、氯苯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7、乙二醇一乙醚: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对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49、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间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1、醋酸酐:微毒52、邻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3、N,N-二甲基甲酰胺:低毒54、环己酮: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5、环己醇: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6、N,N-二甲基乙酰胺:微毒类57、糠醛: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58、N-甲基甲酰胺:一级易燃液体59、苯酚(石炭酸):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60、1,2-丙二醇低毒,吸湿,不宜静注61、二甲亚砜:微毒,对眼有刺激性62、邻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3、N,N-二甲基苯胺: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64、乙二醇: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65、对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6、N-甲基吡咯烷酮:毒性低,不可内服67、间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8、苄醇:低毒,黏膜刺激性69、甲酚: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70、甲酰胺: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71、硝基苯:剧毒,可经皮肤吸收72、乙酰胺:毒性较低73、六甲基磷酸三酰胺:较大毒性74、喹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75、乙二醇碳酸酯:毒性低76、二甘醇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77、丁二睛:中等毒性78、环丁砜:微毒79、甘油:食用对人体无毒常用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毒性较小,但是尽量使用时带好口罩,通风橱打开保持通风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的分类
溶剂的种类繁多,众所周知,一般可就其沸点.极性.化学组成.用途.溶解力强度及蒸发速度。

等来分类。

A.依沸点分类:
1)低沸点溶剂:沸点低于100ºC(212ºF)之溶剂称为“低沸点溶剂”其挥发快.易干燥.粘度低,通常具有挥发气味。

2)中沸点溶剂:沸点介于100-150ºC(212-302ºF)之溶剂称为“中沸点溶剂”其挥发速度中等,工业应用广泛。

3)高沸点溶剂:沸点介于100-200ºC(302-392ºF)之溶剂称为“高沸点溶剂”其挥发速度较慢。

4)增韧性:此类溶剂较少用在溶解上,倒用于添加上,如可塑剂.软化剂等.沸点在300ºC,几乎没有挥发性,用以改变高分子的硬度,呈可观现象,唯不可添加过多,以免不干。

B.依化学组成分类:
1)碳氢溶剂:此类以脂肪族及芳香族为主,脂肪族又可分为直键之石蜡族之碳氢化物,芳香族溶剂系以苯为核心,苯.甲苯.二甲苯等应用极广。

2)含氧溶剂:此系溶液剂由于除H.C二元素外,含有氧元素,帮溶解力甚强,如酒精.丙酮.醋酸乙脂(EAC)。

等。

C.依极性分类:系依其是否导电而分类,所谓能导电者称之为“极性溶剂”例如醇类.酯类.酮类等。

而其它导电性有强弱大小不同。

D.依蒸发速度分类:(此分类以醋酸丁酯BAC为基准,比较在大气温度之下)
1)快干性:较BAC快3倍以上者。

中干溶剂:较BAC快1.5倍左右者。

2)慢干溶剂:其蒸发速度介于EAC及戊醇间者。

3)极慢干溶剂:较EAC蒸发速度更慢干者称之。

E.依溶解力分类:
1)真溶剂:又称活性溶剂,即对溶质能“真正溶化”作用者称之。

2)助溶剂:助溶剂又称“潜溶剂”系对其它种物质。

无真正直接溶解作用,但在特种溶剂存在下时,具有促进该物质溶化者称之。

3)稀释剂:系本身无法真正溶解溶质作用,但在特种溶剂存在下即可进行,调整粘度以利作业者称之。

一般涂装现场使用的涂料稀释剂知名人士为“香蕉水”(天拿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