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十九章(2) 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课件3补体

医学免疫学课件3补体

补体系统的组成
01
补体固有成分
包括C1、C2、C3、C4、C5、C6、C7、C8、C9等,这 些成分在机体中稳定存在,不随免疫应答而增减。
02
补体调节蛋白
如C1抑制物、C3b灭活因子等,它们对补体激活过程进 行负反馈调节,防止过度激活对机体造成损伤。
03
补体受体
如CR1、CR2、CR3等,它们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与 补体激活产物结合后介导免疫细胞的功能。
补体研究的新技术与方法
单细胞测序技术
揭示补体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表达和功能。
高通量蛋白质组学
用于发现和鉴定新的补体蛋白及其相互作用。
先进的成像技术
如超分辨率显微镜,用于观察补体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动态过程。
补体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补体激活剂
作为免疫刺激剂,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补体制剂
用于治疗过度激活的补体系统引起的疾病,如自身免 疫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课件3补 体
目录
• 补体系统概述 •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 补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 补体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补体系统概述
补体的定义与功能
补体的定义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 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的球 蛋白。
补体的功能
补体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包括参与免疫应答、调 节炎症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等 。
03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补体缺陷与疾病
补体成分缺乏
导致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如C1、C2、C3等成分的缺乏可 引起免疫复合物病。
补体调节蛋白异常
如补体受体或补体调节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补体过度激活或抑 制,引发相关疾病。

9.第三节 补体参与的反应和补体测定

9.第三节    补体参与的反应和补体测定

二 补体的测定
1补体活性的测定
(1)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CH50)
原理:当红细胞和溶血素的量一定的时候,在 规定的反应时间内,溶血程度和补体的量和活 性呈正相关,但不是直线关系。
意义:
1总补体活性增高: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
恶性肿瘤等,还有传染病也可见不提代偿性增高
2补体减低见于消耗增多,大量丧失、合成不足
第三节
补体参与的反应和补体测定
补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据此建立一些试验 免疫溶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免疫粘附试验
一补体参与的反应 1免疫溶血试验
原理:补体能使已被抗体(溶血素)致敏 的红细胞发生溶血
应用
溶血空班试验 CH50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抗补体试验
2补体结合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理: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
而游离的抗原抗体不能。参与反应的
系统包括指示系统、补体系统、反应
系统
• 3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 原理: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和抗体结合后,在 补体的参与下引起靶细胞膜损伤,导致细胞死亡 • 常用于HLA抗原的检测
4免疫粘附试验
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红细 胞和血小板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N
C
亲水区
疏水区
凝血酶
补体受体及膜表面补体调节蛋白
1。CR1 (CD35)
C3b受体,结合C3b,C4b 抑制补体活化 促进吞噬 清除免疫复合物 免疫调节
2。CR2 (CD21)
C3d受体,结合C3d, C3dg,EBV 调节B细胞功能 介导EBV感染 CR2缺陷小鼠B细 胞数量减少
C8-C9 产生3个转化酶:C1酶, C3转化酶,C5
转化酶
产生3个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 C3a,C4a,C5a
受补体抑制剂控制,如C1 Inhibitor (C1INH),C4Bp,H 因子,I因子,CR1等
活化单位(Activation unit): C3转化酶(C3 convertase,C4b2a)
• Ehrlich 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似现象, 将其命名为补体(Complement)
Bordet 比利时科学家 1919年 获诺贝尔奖
补体成分及命名 •补体的活化 补体的分子结构
补体受体及膜表面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基因 • 补体生物学功能
补体成分及命名
1。经典途径成份: C1q, r, s, C4,C2,C3,C5,C6,C7,C8,C9
2。旁路途径成份: C3, B因子, D因子, P因子, C3Nef及C5-C9
3。MBL途径成份: MBL(mannose-binding lectin, MBL),
MASP(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inase), C4,C2,C3,C5-C9
3。补体抑制因子:
C1INH, C4bp, H因子, I因子, 蛋白S, 过敏毒素灭活剂
C1q结构图
C1抑制物(C1INH)为血清蛋白酶 抑制剂(Serpin)家族成员,单链 结构,与C1q结合后,不可逆地抑制 C1活性。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系统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系统
定义
补体系统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清除免疫复合物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环节。
作用
定义与作用
组成
补体系统由30多种蛋白分子组成,分为补体固有成分、调节分子和效应分子三类。
分类
根据作用和功能,补体分子可分为三类: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分子和补体效应分子。
组成与分类
激活
参与组成先天性免疫
补体激活后可产生穿膜的亲水性通道,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溶解。
杀伤细胞
补体激活产生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调理吞噬
03
调节免疫耐受
补体在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护中发挥一定作用,如对自身抗原的耐受。
免疫调节
01
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补体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参与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可结合并降解游离的或结合于免疫复合物中的补体蛋白。
04
补体系统与临床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
登革热
登革病毒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严重的出血症状。
艾滋病
HIV感染可导致补体系统失调,增加病毒在体内扩散的风险。
感染性疾病
激活过程
膜攻击复合物形成
C5b-9复合物可插入细胞膜,形成穿膜的亲水通道,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
调节机制
补体调节蛋白:包括H因子、I因子、M因子、P因子等,它们通过与补体蛋白结合,阻断其活化途径或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达到调节补体活化的作用。
血浆中存在可溶性补体受体:可与补体蛋白结合并抑制其活性。
肾移植
供体肾组织中存在多种补体成分,肾移植后补体激活可能导致排斥反应。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第⼗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第⼀节概述补体是⼀组存在于⼈和脊椎动物⾎清、组织液或某些细胞膜上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的糖蛋⽩。

⼀、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补体成分的含量:补体⼤多为糖蛋⽩,属于β球蛋⽩,C1q、C8等为γ球蛋⽩,C1s、C9为α球蛋⽩。

C3含量最⾼。

(⼆)补体的理化特性:补体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体。

在-10℃活性保持3~4天,冷冻⼲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分钟灭活(灭能),故补体活性检测应尽快进⾏。

标本保存应置于-20℃以下。

体内合成补体成分以肝脏、脾脏、⼩肠等组织和巨噬细胞、上⽪细胞、⾎⼩板等细胞为主。

⼆、补体的活化途径1.经典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式。

2.MBL途径:是⽢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细菌启动的途径。

其诱导物或激活剂是机体的炎症反应急性期时相性蛋⽩产⽣的MBL和C反应蛋⽩等,后者与病原体结合⽽启动绕过C1的MBL途径。

3.旁路途径:是通过微⽣物表⾯等膜性物质,从C3开始,由B因⼦、D因⼦参与激活过程,也称第⼆途径、旁路途径。

这种激活⽅式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形成,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先活化和发挥作⽤的补体途径,是不依赖抗体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

⽽在特异性抗体产⽣时,经典途径⽅可发挥作⽤。

第⼆节补体总活性测定⾎清补体总活性的测定,是对激活后补体最终效应的检测⽅法,可借此反映补体的整体功能。

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以50%溶⾎为判断终点,故称CH50。

包括: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和应⽤于C3旁路检测的AP-CH50。

CP-CH50是临床常规进⾏的补体总活性检测项⽬。

通常述及的CH50系指CP-CH50。

⼀、CH50测定法的原理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溶⾎。

医学免疫学试题(后附答案)

医学免疫学试题(后附答案)

医学免疫学试题(后附答案)I选择题部分免疫学部分一、概述【A型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易发生肿瘤B.易发生超敏反应C.易发生感染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E.易发生免耐受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以上都不是【X型题】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E.防止肿瘤发生二、抗原【A型题】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A.<10kDB.< 9kDC.=10kDD.>10kDE.>100kD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3.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A.人与人之间B.动物与动物之间C.植物与植物之间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E.不同种属之间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A.自身耐受的终止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D.免疫应答被抑制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A.特异性B.交叉反应性C.分子量大D.异物性E.化学结构复杂9.HLA是人类的A.同种异型抗原B.异嗜性抗原C.自身抗原D.肿瘤抗原E.佐剂10.有关半抗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是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B.本身没有免疫原性C.只能诱导体液免疫D.与载体结合后才能与抗体结合E.具有多个表位11.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分子的A.物理性状B.分子量大小C.异物性D.结构的复杂性E.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12.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X型题】1.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有A.大面积烧伤B.大面积冻伤C.电离辐射D.药物E.感染2.隐蔽抗原包括A.脑组织B.眼晶状体蛋白C.甲状腺球蛋白D.精子E.干细胞3.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B.只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抗原性C.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D.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免疫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抗原性三、抗体【A型题】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VHB.VLC.CHD.CLE.VH和VL2.下列备选答案中,哪个是错误的A.分子量最大的是IgMB.血清含量最高的是lgMC.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的是IgMD.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IgEE.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IgM3.能与肥大细胞表面 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 Ig是A.IgAB.IgMC.IgGD.IgDE.IgE4.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IgAB.IgMC.IgGD.IgD5.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AB.IgMC.IgGD.IgDE.IgE6.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7.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8.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键组成的二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键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9.人类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的Ig类别是。

医学免疫学:第5 第6 第19 章 补体、补体检测及细胞因子 (2)

医学免疫学:第5 第6 第19 章 补体、补体检测及细胞因子 (2)

C4bp的抑制作用(C4 Binding Protein)
结合C4b,抑制C4b与C2的结合,防止C3转化酶的组装。 促进I因子对C4b的蛋白水解
四.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 MAC,介导溶细胞效应; 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水解片段,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
1. 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CH50(U/ml)=1/血清用量*稀释倍数
取10只试管,分别编号,按照下表加入各试剂
试管号 BBS 1:20稀释血清 2%SRBC 2U溶血素
补体溶血活性
1 1.40
0.10
0.5
0.5
200
2 1.35
0.15
0.5
0.5
133

3 1.30
0.20
0.5
0.5
100
37℃
4 1.25
0.25
2. 调理作用 C3b、C4b
3. 免疫粘附 C3b
4. 炎症介质作用 过敏毒素 C3a、C5a 趋化因子 C5a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补体总活性测定
•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 • 特异性抗体+红细胞→激活补体→溶血 • 在适当的、稳定的反应体系中,溶血反应
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
阳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二、方法评价
➢优 点
灵敏度高、所测定的抗体水平可达0.05μg/ml , 出现交叉反应的机率较小, 可检测的抗原或抗体范围广泛, 无需特殊设备、结果容易观察、试验条件要求不高
➢现 状
影响的因素多、各种制剂需要繁琐的稀释和滴定等, 现代化、自动化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补体结合试验逐 渐被遗弃 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方法类型,其设计和原理仍对 新型免疫方法的建立有着启迪和指导作用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2023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CATALOGUE目录•补体概述•补体成分及其功能•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与疾病•补体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展望01补体概述补体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定义补体在免疫系统中主要起到调理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凝血和抗感染等作用。

作用定义与作用1补体激活途径23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引发级联酶促反应,形成攻膜复合物,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

经典激活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源性抗原激活,参与炎症反应和调理吞噬作用。

旁路激活途径由血浆MBL蛋白激活,引发级联酶促反应,形成攻膜复合物,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

MBL途径固有免疫应答补体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理吞噬、炎症反应和抗感染等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补体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辅助作用,促进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参与效应细胞的杀伤和清除。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地位02补体成分及其功能补体固有成分包括调理素、B因子、D因子、H因子、I 因子、补体受体等。

这些成分参与补体的激活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调节和免疫细胞的活化等过程。

调理素:调理素是补体固有成分中的重要分子,包括C3、C5转化酶等,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

B因子:B因子是参与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与C3转化酶结合,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D因子:D因子是调节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可促进C3转化酶的生成。

H因子:H因子是调节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可抑制C3转化酶的生成。

I因子:I因子是调节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可抑制C3转化酶的活性。

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包括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H因子结合蛋白等,这些蛋白可以调节补体的活化过程,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C4结合蛋白:C4结合蛋白可以与C4b结合,从而抑制C4b的活性,进一步抑制补体的活化。

H因子结合蛋白:H因子结合蛋白可以与H因子结合,从而抑制H因子的活性,进一步抑制补体的活化。

免疫学--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

免疫学--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

(三)C4溶血活性的测定 原理基本同总补体活性测定 不同:先用豚鼠血清用氨水处理,去除其中的
C4,就不能使溶血素致敏的SRBC溶解。 加待测人血清,发生溶解作用,测定50%溶
血活性
或用:水合肼
(四)B因子的溶血活性测定
原理: 正常人血清56℃15min,B因子灭活 缺乏B因子,旁路途径不能激活,加入兔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
已知的抗原或抗体
待检抗原或抗体 绵羊红细胞
溶血素(绵羊RBC的特异抗体)
补体 (取自豚鼠的新鲜血清)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阳性)
补体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不溶血)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结果阴性)
补体未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溶血)
Ab 阳性AgAg Nhomakorabea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调理作用 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粘除作用 引起炎症反应:过敏毒素/趋化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第一节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可和抗原抗体的复合物结合,而游离 的抗原或抗体则不结合补体。
以溶血素致敏的绵羊RBC为指示系统,指 示补体是否结合,从而判断抗原或抗体是 否对应。
补体结合试验
1)先天性下降:补体缺陷 2)后天获得性下降:被CIC固定;合成 减少;补体消耗; 补体丢失
待测血清
指示系统:SRBC和溶血素
补体
溶血—阴性;不溶血—阳性
(二)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
原理: 正常情况下,涎酸抑制B因子的活性。 兔RBC含量低,可激活血清中的B因子,致
旁路途径激活,兔RBC溶解。 50%溶血为终点
方法: 经典途径活需有Ca、Mg离子 而旁路途径只需Mg离子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系统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系统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 体系统
2023-11-12
目 录
• 补体系统概述 • 补体系统的调节机制 • 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 补体系统的研究方法 • 展望与结论
01
补体系统概述
定义与作用
补体系统
是一类经由固有免疫应答产生的、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机制激活的、 在补体调节蛋白的调控下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水解系统。
单基因遗传病分析
研究单基因遗传病与补体 系统基因变异的关系。
群体遗传学分析
研究群体中补体系统基因 频率和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
补体功能异常的检测与诊断
疾病诊断
通过检测补体系统相关指标, 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药物疗效监测
监测药物治疗前后补体系统相关指体补体系统遗传背景与疾病 发生风险的关系,为个体化预防和 治疗提供参考。
03
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补体系统与感染性疾病
补体系统激活与病毒入侵
补体系统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病毒表面蛋白与补体 分子结合,激活补体级联反应,产生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细菌感染与补体调节
细菌感染时,补体系统被激活,通过产生补体激活产物和炎症介质 ,参与抵御感染。
寄生虫感染与补体激活
寄生虫感染可诱导补体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有助于清 除寄生虫感染。
补体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1 2 3
自身抗体与补体激活
自身抗体可与自身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 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补体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可 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引起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与补体异常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存在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 体,可激活补体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和关节损伤 。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急性炎症反应
感染、创伤等刺激可引起急性炎 症反应,补体在识别和清除凋亡 细胞、免疫复合物等过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
药物靶点选择
单克隆抗体
针对补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有潜 在的治疗作用,如针对C5的单克隆抗体在 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
补体抑制剂
针对不同补体成分的抑制剂在自身免疫病 、肿瘤等疾病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结核病
补体参与调节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 用。
肿瘤肝癌补体激源自与肝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关,肝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的补体成分。
肺癌
补体参与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肺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水平升高。
其他补体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脑炎
补体在炎症性脱髓鞘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认知障碍、癫痫发作等有关。
补体激活途径
1 2
经典激活途径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引发级联酶促反 应。
旁路激活途径
由微生物或外源性抗原直接激活C3,形成C3转 化酶,引发级联酶促反应。
3
MBL途径
由血浆MBL(凝集素)识别微生物表面的凝集 素结合表位,激活补体,引发级联酶促反应。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地位
固有免疫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防御作用,可参与调理吞噬、杀伤靶细胞和介导炎症 等。
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研究免疫学在疾 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评估免疫干 预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因组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免疫相关基因的表 达和变异,探讨免疫应答的遗传基础和影响 因素。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免疫应答相关数据 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免疫标记物和 药物靶点。
免疫疗法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Mediated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Mediated

第十九章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Assays of Complement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一、目的要求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

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黏附试验。

2.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是A.37℃、30minB.4℃、30minC.37℃、15minD.40℃、30minE.56℃、30min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A.C5b6789B.C4b2a3bC.C4b2bD.C3bBbE.C3b4b3. 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A.CH试验B.CDC试验C.溶血空斑试验D.ADCC试验E.Raji细胞试验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A.马血清B.绵羊新鲜血清C.豚鼠新鲜血清D.大白鼠新鲜血清E.山羊新鲜血清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A.CDC式验B.CH50试验C.血清C3含量测定D.血清Cl含量测定E.C4溶血活性试验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A.Mg2+离子B.Ca2+离子C.zn2+离子D.Fe3+离子E.P3+离子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A.C1B.C2C.C4D.C5E.C3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A.CH50试验B. CFT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A.CHs50试验B.CFT 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抗补体试验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激活物是A.特异性抗原B.特异性抗体C.抗原抗体复合物D.细菌脂多糖E、酵母多糖11.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低的是A.C1qB. C5aRC. C1rRD.DfE.C1INH12.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A.C1B.C2C.C3D.C4E.C513.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的始动分子是A.C1sB.C1rC. C1qD.DfE.C5aR14.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的始动分子是A.C1qB.C1rC.C1sD.C3bE.C3d15.在CH50 试验中,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为A.直线B.抛物线C.双曲线D.S形曲线E.正态分布16.CH50试验是以什么作为终点指标A. 100%溶血B. 80%溶血C.75%溶血D. 50%溶血E. 25%溶血17.SRBC悬液浓度一般为A.1~2%B.2~5%C.5~6%D.7~9%E.10%18.溶血素即A.SRBCB. 抗原C.补体D.ICE.抗SRBC抗体19.经典途径激活血清补体作用最强的IgG 是A.IgG1B.IgG2C.IgG3D.IgG4E.IgM20.补体系统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汇合点是A. C5B. C4C.C3D. C2E. C121.C3a 和C5a的生物学作用有A.杀菌作用B.过敏毒素作用C.中和病毒作用D.调理作用E.吞噬功能22.能使补体而不使抗体灭活的温度和作用时间是A.37℃,1hB. 45℃,30minC. 56℃,30minD. 60℃,30minE.80℃,30min23.C3b的抑制因子是A.I、H 因子B. H 因子, 过敏毒素灭活素C.过敏毒素灭活素,S蛋白D.H 因子,S蛋白E. I因子,过敏毒素灭活素24.补体占总蛋白的含量为A. 25%±B. 15%±C.10%±D. 1%±E. 0.5%±25.C4的激活剂是A.C1qB.C1rC.C1sD.C1qrsE.C526.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补体是A .C1sB.C1rC. C1qD.C2E.C1qrs27.当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在何种情况下方能激活补体A.CH1的补体结合点暴露B.CH2的补体结合点暴露C.CH3的补体结合点暴露D.借助抗原作桥梁E.直接同补体结合28.IgA、IgD 和IgE 之所以不能与C1q 结合,是因为A.分子结构简单B. VH 无补体结合点C.Fab段结构与补体相差甚远D. Fc段无补体结合点E.VL无补体结合点29.常规的补体滴定法是以什么来定“实用单位”A.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少用量B.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高稀释度C.以发生全不溶的补体最高稀释度D. 以微不溶的补体最低用量E. 以发生全溶的补体最低稀释度30.补体滴定时,若1:60的0.12ml补体为1 个“实用单位”,则0.2ml2 个“实用单位”为A. 1:60B. 1:50C.1:40D. 1:30E. 1:2531.CFT前的抗原抗体方阵滴定的目的在于A.选择抗原抗体最适比例B.避免抗原抗体复合物太多C.使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的量最多D.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最少E.选择前带现象32.CFT检测系统中血清作56℃30 分钟处理,目的在于A. 破坏血清中的抗羊红细胞成分B.增强血清中抗体同抗原结合的能力C.破坏补体,去除一些非特异反应D. 提高血清中抗体的激活状态E.增加补体活性33.溶血反应的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的钙、镁离子的目的是A. 有助于补体的激活B.维持合适的pHC.抑制细菌的生长D.抑制溶血反应E. 保持溶液的等渗压34.在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中,应使用A.一个单位的溶血素B.二个单位的溶血素C.三个单位的溶血素D.四个单位的溶血素E.五个单位的溶血素35.在溶血素滴定时,(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补体参与的反应包括A.免疫溶血试验B.补体结合试验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D.免疫黏附试验E.白细胞趋化试验2.补体含量的检测方法有A.单向免疫扩散法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比浊法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放射免疫分析法3.检测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A.CH50试验B.C4活性测定C.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4.检测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A.CH50试验B.CFTC. APH50测定D.B因子活性测定E.溶血空斑试验5.通过补体受体进行的试验有A.免疫黏附试验B.CH50试验C.ADCC一效应D.凝集试验E.Raij细胞试验6.下列哪些试验和补体系统无关A.免疫黏附试验B.CH50试验c.ADCC效应D.凝集试验E.CDC试验7.参与免疫溶血试验的成分有A.溶血素B.绵羊红细胞C.补体D.人红细胞E.抗人红细胞抗体(三).配伍题问题1~2A.HfB. CR2C.S蛋白D. IfE.CR51.能使C5b~7失去膜结合活性的是2.能结合液相反应物,清除IC的是二、填空题1.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包括( )、( )、( )和( ).2.参与补体结合试验的试剂可分为( )和( )两个系统。

补体参与的反应.pptx

补体参与的反应.pptx
Part Ⅰ 补体参与的反应
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
MBL
IC+C1q
途 径 MBL+病原体配基
细菌+C3
膜攻击复合物 细胞溶解
第2页/共31页
思考题
• 材料:绵羊红细胞、补体、免疫血清(自制) • 问题:请设计实验检验你所制备的免疫血清的特异性?
第3页/共31页
1、补体的溶血反应 ----补体参与的反应
第5页/共31页
2、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参与的反应
原理
反应系统 补体 指示系统 溶血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
溶血
阴性
溶血 不溶血
阴性 阳性
第6页/共31页
反应体系与结果判断
反应系统 补体
指示系统
结果
Ab Ag C NS
溶血素 SRBC
溶血 结果
1
2
3
4
++ --
+- +-
++ ++
++ ++ 摇匀-,37°C水浴,30mins ++ ++
• 淋巴母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核变大、 核质染色疏松,有核仁1-2个,胞浆丰富,常出 现胞浆空泡;
• 其他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培养72小时后,绝大部
第18页/共31页
实验结果
未转化淋巴细胞 转化的淋巴细胞 红细胞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瑞氏染色 10×100
第19页/共31页
• 淋巴细胞转化率
转换的淋巴细胞 转换的淋巴细胞+未转化的淋巴细胞
因为T细胞的异质性,它们对绵羊红细胞 的亲和力不同,所以T细胞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E 花环,如EtRFC (总花环) 、 EaRFC (活性 花环)、 EsRFC (稳定性花环)等。
• 检测T细胞数量,间接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状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2)补体参与的反应及补体测定Chapter 17 Complement Mediated Reactions and Assays of Complement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溶血试验及CH50测定的原理及意义;熟悉: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了解: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粘附试验的原理、C4和B因子活性测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1。

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免疫粘附试验。

2。

补体的测定:补体活性的测定,补体含量的测定,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溶血素效价滴定判定的温度和时间
A.37℃、30min B.4℃、30min C.37℃、15min D.40℃、30min E.56℃、
30min
2.在补体连锁反应中最终形成的攻膜复合体是
A.C5b6789 B.C4b2a3b C.C4b2b D.C3bBb E.C3b4b
3.下列哪项试验没有补体参加
A. CH50试验
B. CDC试验
C.溶血空斑试验
D. ADCC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4.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补体是哪种动物血清
A.马血清 B.绵羊新鲜血清 C.豚鼠新鲜血清
D.大白鼠新鲜血清 E.山羊新鲜血清
5.下列哪项试验不能用于补体缺陷的过筛诊断
A.CDC试验 B.CH50试验 C.血清C3含量测定
D.血清C1含量测定
E.C4溶血活性试验
6.B因子溶血活性测定中,在缓冲液中加入EGTA是为了螯合反应体系中的
A.Mg2+离子
B.Ca2+离子
C.Zn2+离子
D.Fe3+离子
E. P3+离子
7.在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中,用氨水处理是为了去除哪个补体成分
A.C1
B.C2
C.C4
D.C5
E.C3
8.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抗SRBC抗体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9.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抗补体试验
10.补体经典途径的最重要的激活物是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细菌脂多糖
E.酵母多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包括
A.免疫溶血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D.免疫黏附试

E.白细胞趋化试验
2.补体含量的检测方法有
A.单向免疫扩散法 B.火箭免疫电泳 C.免疫比浊法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放射免疫分析法
3.检测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
A.CH50试验
B.C4活性测定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4.检测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常用的指标有
A.CH50试验
B.CFT
C.APH50测定
D.B因子活性测定
E.溶血空斑试验
5.通过补体受体进行的试验有
A.免疫黏附试验
B.CH50试验
C.ADCC效应
D.凝集试验
E.Raji细胞试验
6.下列那些试验和补体系统无关
A.免疫黏附试验
B.CH50试验
C.ADCC效应
D.凝集试验
E.CDC试验
7. 参与免疫溶血试验的成分有
A.溶血素
B.绵羊红细胞
C.补体
D.人红细胞
E.抗人红细胞抗体
二、填空题
1.补体参与的反应试验类型包括、、和。

2.参与补体结合试验的试剂可分为和两个系统。

3.Ⅲ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补体水平。

4.补体的最佳保存温度是。

5.补体结合试验中有、和三个系统参与反应。

三、名词解释
1.免疫溶血试验(immunohemolysis test)
2.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
3.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complement hemolysis 50% assay,CH50 assay,CH50试验)
4.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alternative pathway hemolysis 50% assay,APH50 assay,APH50试验)
5.致敏红细胞(sensitized red cell)
四、问答题
1.免疫溶血试验的原理和用途。

2.补体结合试验的影响因素。

3.如何进行补体单个成分的测定?
4.补体结合试验和抗补体试验有何不同?
5.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的原理
6.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
7.补体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A
2.A
3.D 4。

C 5.A 6.B 7.C 8.E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ABCD
2.ABCDE
3.AB
4.CD
5.AE
6.CD
7.ABC
二、填空题
1。

免疫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免疫黏附试验的原理。

2.指示系统、反应系统。

3.降低。

4.-20℃以下。

5。

指示系统、补体、反应系统。

三、名词解释
1. 免疫溶血试验:是补体能使已被抗体致敏了的红细胞发生溶血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时将三者混合,置37℃ 30min,如条件适合溶血即可发生。

2. 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抗体复合物可结合补体,而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则不能,以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作为
指示系统,指示补体是否被结合,从而可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

它可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也可
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3. 50%补体溶血试验:用于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是根据免疫溶血试验原理设计的。

当红细胞与溶血
素的量一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的量及活性正相关,因50%溶血作为反应终点比以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故以50%溶血作为反应终点。

4. 50%旁路途径补体溶血活性测定:正常情况下,涎酸可抑制B因子活性。

家兔红细胞所含涎酸量低于其
他动物的红细胞,可以激活血清中的B因子,引起旁路途径活化,导致兔红细胞溶解。

在红细胞量一定时,
溶血程度与血清中参与旁路活化的补体量及活性呈正相关。

5.致敏红细胞:指与溶血素结合的绵羊红细胞。

四、问答题
1.原理是补体能使已被抗体致敏了的红细胞发生溶血。

.免疫溶血试验所参与的成分有补体,抗原(SRBC)及抗体(溶血素),这三种成分中如有两种是已知的就可测知第三个成分,稀释该成分可测定其效价或含量。

如溶血素的滴定;溶血空斑试验;CH50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补体试验等。

2. 补体结合试验有五种成分参与,每一成分的变更均可影响结果。

如某些游离的抗原或抗体能结合补体具有抗补体能力,补体不能过多或过少,否则将影响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的溶血,故补体结合试验的成分应加以滴定并设立多种对照。

3. 补体单个成分可测其溶血活性或含量。

测定溶血活性应先制备缺乏该补体单个成分的“补体试剂”。

而后利用免疫溶血试验的原理,将致敏红细胞与“补体试剂”混合,再加入待测血清,孵育后,溶血程度与待测血清中的该补体成分的溶血功能有关。

测定含量可用已知抗体以单向琼脂扩散等方法进行。

4.补体结合试验是以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指示补体是否被结合,从而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

它可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而抗补体试验是以溶血素和绵羊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指示补体是否被结合,用以判断血清中是否存在能结合补体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5. 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靶细胞膜被损伤,靶细胞死亡,染料进入细胞而着色。

靶细胞被杀伤的情况多用形态学方法进行检测。

6.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或C4b粘附在具有补体受体CR1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

利用这一原理设计的免疫粘附试验,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也可检测细胞上的CR1。

7.一般补体升高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组织损伤,急性炎症和肿瘤病人,这些病人血清补体总量可较正常人增高2~3倍,并有个别补体成分的升高,常见的是C4、C2,C3和C9的升高,这可能与炎症感染过程中一些因子促进补体合成有关,但在病情危重时,总补体活性往往下降。

补体下降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

先天性血清补体水平降低包括各种与人类补体缺陷有关的疾病,后天获得性补体下降可能有以下情况:①补体被循环免疫复合物固定。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CH50、C3下降;②补体合成减少。

如严重肝脏疾病时CH50、C3、C4明显下降;③补体成分失活或消耗。

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时血清中出现C3肾炎因子,可引起C3大量活化而消耗;大面积烧伤,局部缺血时,机体释放各种蛋白水解酶,可裂解多种补体成分,引起补体水平下降。

(谷俊莹刘若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