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和“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等信息可
知这体现了政治制度与血缘关系相结合,而影响这种现象的制度因素比较 典型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故正确答案为B。
高中·历史
随堂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 浙江4月学考)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 观察如图,鲁国位于( A.① C.③ B.② D.④ )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
专题概览
本专题讲述我国先秦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中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尚 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以后政治制度的总体特征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不断加强。 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本内容,神权与王权结合,国家制度 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2.秦统一全国后,逐步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从汉至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使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不断加强。具体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 来越强化。 4.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逐步发展到 顶峰。
高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中·历史
课前自学
名师点拨
随堂训练
高中·历史
课前自学
学科指导
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 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商朝的政治特点”等 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姬姓王族,是建立在血缘世袭的基础之上的。 3.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里表,相互依存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
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
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形态也经历了多次演变,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多诸侯争霸的局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
一、分封制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最早始于周朝,周朝采取的是分封制。
在这个制度下,周天子将国土分封给亲戚和功臣,他们作为诸侯可以管理自己的封地,并向周天子进贡。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将各个地方的实权归属于不同的诸侯,实现权力的平衡,同时也满足了天子和诸侯之间的互惠关系。
二、铁鞭制度西周后期,周天子长期享乐,失去了国家的影响力和权威。
这时,晋国的重臣郤缺提出了用铁鞭制度来加强统治的建议。
铁鞭制度是指当时的各个国家会把威权集中在国君手中,没有执法权和司法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晋国采取了铁鞭制度,对实行分封制度的诸侯进行专制统治,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并使各大诸侯彼此矛盾,达到了维持国家的安定和发展。
三、中央集权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齐、楚、秦、晋等几个大国。
为了维持各国的权力平衡,所以在当时还维持了分封制。
但是随着周王室的势力渐渐衰落,多个诸侯之间相互争斗不止,国家失去了统一的氛围。
于是,通过周公制定了周礼,强调周天子的地位和权力,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度,也使中国政治经济得到了发展。
四、统一战争春秋时期是一个多地混战的时期,不少的国都受到了残酷的侵略,为了保卫我们自己的封国国土,各个国家需要把自己的兵力加强起来,进行统一战争。
春秋时期的中原地区政治形态就是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这些国家通过联合军队,保障了自己国家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使中国政治经济得到了广泛的转变。
五、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之后,进入战国。
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衰落,诸侯之间相互攻伐,直至嬴政统一六国。
战国时期较为紧张,六国之间互相攻伐,直到嬴政定都咸阳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
六、法治思想在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中,法治思想逐渐形成,达到了顶峰。
《尚书》中就有“问罪于民,惟快其心”,“国家有法,而无令,则官无所循,民无所循矣。
中国古代历史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经济政治特征
中国古代历史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经济政治特征[政治]秦汉:夏--王位世袭制,周--分封制、宗法制、秦--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郡县制,汉—中央集权制(置中朝、设刺史、推恩令)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两宋:“权、钱、兵”加强中央集权,二府三司制元明清:元--一省制(中书),明-废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设立内阁,清-军机处[经济]秦汉:1.耒、耜、石、骨刀耕火种;2.井田制;3.青瓷的出现4.耧车(播种工具)5.水利鼓风冶铁工具魏晋南北朝:1.铁农具(铁犁),牛耕,精耕细作;2.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3.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4.土地私有制发展,井田制瓦解,租佃方式产生;5.经济中心南移;6.钢铁冶炼的冶炼;7. 白瓷的出现;8.政策:重农抑商9.翻车(灌溉工具)隋唐:1曲辕犁(传统犁耕基本定型);2.唐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3.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南青北白)4.通、丝绸之路;5.柜坊(最早银行雏形)、飞钱两宋:1.南宋时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2棉织业出现;3青花瓷、“瓷都”景德镇;4最早的纸币出现(交子);5集镇、夜市兴盛元明清:1元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江苏松江-全国棉纺织业中心;2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3明中后私营才占手工业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4白银为主要货币;5闭关锁国;6资本主义萌芽(标志)[对外]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魏晋南北朝发展隋唐对外交往活跃。
两宋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元明清闭关锁国工业革命之前,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政治特征: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特征: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工业革命时期:1.政治环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2..经济基础:圈地运动为资本家积累了原始资本,解放了劳动力工业革命结束时:1.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2.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先秦政治制度特点
特点先秦,尤其是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神权与政权结合先秦历代统治者都用神权维护自己的统治,神职事务官属的设置,在先秦尤其是夏、商、西周的国家机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商朝对于国家的政务活动几乎是无事不卜。
商王朝有一个庞大的贞人集团——“多卜”。
西周王朝也把对鬼神的崇拜作为国家政务的头等大事。
统治者列官分职祭祀天地鬼神的真正用意在于“教民事君”。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组织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特别是周朝建立后,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巩固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和适应大规模封邦建国的政治需要,建立起比商朝更严密的宗法制度和以天子为塔尖的宝塔式的等级权力结构。
“大宗维翰,小宗维城”,盘根错节,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在全国形成一套完整的统治网。
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嫡庶之制,其实质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关系,确保王位、爵位和财产权世代由贵族嫡长子继承,防止因继承秩序上的紊乱而削弱整个贵族阶级的统治力量。
为适应宗法制度的“家天下”、家国一体化,统治者不仅建立国家政务机关,而且建立了宫廷事务官属。
先秦国家的宫廷事务官属多由王的亲信贵族担任,位处君侧,权倾内外。
商朝的冢宰,西周的内宰,战国时的太宰、郎中令、宦者令等多位尊势隆,权力很大,对政务决策和一代政治具有很大影响。
商周时期开始有内廷与外廷之分,开后来历代王朝内朝与外朝之分的先河,形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
中央政务机关是国家机构的主干据杜佑《通典》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夏后氏之制亦置六卿”。
商朝政务机关设有食、货、祀、司徒、司空、司寇、宾、军8个部门,即所谓“八政”。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除仍保留西周的司徒、司马、司空、司寇4大部门外,又新设了一些部门,如设廷尉以掌司法,卫尉以掌宫廷警卫,内史掌租税财政,少府掌宫廷财政,典客掌外交礼仪。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封建帝国,其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对中国封建时期以及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特点、统治思想和措施、秦亡后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秦朝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
一、秦朝基本政治制度和特点秦国是先秦时期六国之一,因其在战国时期的强大,成为了吞并六国的主导力量,这也就形成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
1、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初期,尚未形成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穆公时期为了防止自己的儿子篡位,实行了分封制度。
但是,随着秦国的不断发展,雇佣军队逐渐壮大,士兵本身就是贫寒无产者,对封建制度不满,对各级诸侯也失去了信任,为了加强自己的控制,秦始皇采取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未来唯一神学的严密监管,禁止私人拥有武器,颁布法令制定标准的一系列措施。
最终,将全国分成36个郡,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结束了游牧部落政治,真正实现了封建制度中的中央集权,从而奠定了中国封建帝国统一且中央集权的制度基础。
2、法律制度秦始皇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颁布了《律令》和《律历》,其中《律历》是严厉惩罚犯罪的法律规定,对犯罪分为轻重,具体的刑罚以及案件的处理方式已经被规定。
而《律令》规定了各项制度举措,例如明确地阐述了天子的大权、制定律令的程序和规定、地方官吏和军事人员的职责和地位等等。
这些法律与制度牢固地建立在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之上,有效地维护了秦朝政治的稳定。
3、繁荣的经济随着中央集权的实行,秦朝的经济也得到了繁荣,万民皆有其职责和地位,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和举措,极大的发展了中华经济,对中原地区尤其明显。
秦国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首次实现币制的统一和铸造统一货币,而且在货币的流通经济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定。
这不仅有利于财富的积累,更为了防止严重的钱银通货膨胀及养着封建势力的问题。
同时,秦国还建立了方城墙以保卫内地以及连绵数千里的长城,以抵御外部的威胁。
二、统治思想和措施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的出色统治思想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郡县制建立郡县制,实现更简单的行政管理,并利用人民社会生产力产生影响,逐渐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
先秦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1. 分封制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组织是以封建制为基础的。
在当时,国家主要是通过对领土的分封来进行统治。
各个封地的领主(诸侯)在享有封地的同时也要向中央政府纳贡。
2. 诸侯争霸在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存在着不断的争斗和战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这段时间内,诸侯国相互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3. 法家与儒家的政治观点先秦时期,有两种主要的政治思想,一种是法家,另一种是儒家。
法家主张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约束统治,以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则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和谐。
二、先秦时期的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它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人修炼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兼爱思想,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家思想对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律来统治社会,强调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法治。
法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法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农家思想农家思想主张农本主义,强调发展农业经济,提倡节俭和劳动。
农家思想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语言文字先秦时期,中国的语言文字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
这些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文学艺术在先秦时期,有不少重要的文学作品问世,如《尚书》、《诗经》、《论语》等,这些作品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器物工艺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器物工艺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如青铜器、玉器等,这些器物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先秦时期的经济1. 农业先秦时期,中国的农业已经比较发达,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些都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走过了封建社会的初步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础。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首先,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君主手中,君王是政治权力的代表。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威和统治力,对国家的政策、法律、经济等事务拥有最终决策权。
君主还通过任命官员来管理国家的各级事务,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官僚体制。
其次,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注重礼法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在这个时期,礼法制度被视为社会秩序和道德约束的标准。
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礼法方面有着不同的偏重和发展,但都十分重视礼法的作用。
君王和官员必须遵守各种礼法规定,以加强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三,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领地制度为基础的。
君主将国家划分为多个封地,每个封地由一位诸侯统治。
诸侯承担着守护国家领土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并向君主提供军事和财政支持。
这种封地制度既保证了君主集中政治权力的同时,又有效地分散了地方政治力量,使得政权更加稳定和有序。
第四,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分封制为特点的。
君主将自己的亲族、重要将领和功臣封于各个领地,以奖赏他们的忠诚和贡献。
封地的归属以及封地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血缘和势力的体现,构成了封建制度中的等级和秩序。
第五,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注重思想和教育的引导。
君主和官员都重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推崇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君主利用思想引导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通过儒家思想的宣传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之,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重视礼法制度、分封制度和分封制度的并存、关注思想教育的普及。
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早、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形态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君主专制的演变过程。
1. 封建制度和诸侯国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都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封建制度指的是国家以封地作为政治和军事管辖区域,并且在这个封地之上,国家授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封地和封建制度以诸侯国为主。
诸侯国是中国先秦时期存在的众多小国家之一,这些国家既相互独立也相互依存,同时在各个国家内部,也保留着土地的分配、宗法血缘关系的继承和管理、商业交流、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封建的制度。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一些互相攻伐、重新分配封地等等。
这种制度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2. 德治的兴起春秋时期之后,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道家思想的兴起,导致了“德治”思想的出现。
“德治”是指国家以道德法则为准则,通过道德教化人民来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不需要过多地依靠武力和法律来维持秩序,因为人们会自觉地遵守道德法则,以此保障国家稳定。
而“德治”的思想对于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形态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在这种制度下,各个国家不再过于依赖军事武力,而是更加注重道德和民心的得到。
同时,德治还翻译为 Moral Governance,它接受全球性的政治制度思想,发挥了鼓舞人民积极向上和建设美好国家的作用。
3. 君主专制的出现在“德治”思想的推动之下,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形态逐渐向着君主专制的方向演化。
君主专制是指在国家中只有一个君主或皇帝掌控大权,通过对他人的控制来实现对整个国家的管理。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君主专制主要表现为周朝的天子以及秦朝的始皇帝等。
君主专制制度的出现是先秦时期国家的一个重要演变过程。
它带来了统一和秩序,同时也促进了普通人民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
先秦政治制度
先秦政治制度先秦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包括封建君主制、分封制、宗法制和世袭制等。
以下是关于先秦政治制度的一些介绍。
先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君主制,即君王为天子,统治全国,享有绝对的权力。
天子被视为天地之间的中心,领导国家的一切政治和社会事务。
君主通过天命来合法化自己的统治地位,认为自己是上天赋予的神圣地位和权力。
君主通过祭祀和礼仪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意,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封建君主制下,分封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
君主将全国分为多个封邑,封给亲信、功臣和亲属,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保持与地方的联系。
封邑的分封不仅是物质上的奖赏,还是一种政治控制和管理手段。
分封制使君主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地的资源和人口,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宗法制是先秦政治制度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和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先秦时期,家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作为政治和经济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宗法制规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权力和义务,决定了家族内部的继承和领导方式。
宗法制通过家族的传承和延续,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世袭制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世袭制指的是位高权重的职位由家族成员世代相传。
在先秦时期,职位是与家族联系在一起的,通过世袭制度,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能够在家族内部不断传承下去。
世袭制对于维护统治者和家族的利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和机会。
总的来说,先秦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君主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包括了分封制、宗法制和世袭制等。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位世袭导致的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等。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改变和修正,但先秦政治制度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要点二 宗法制
“血缘关系”、
例题 (2013·海南卷 )西周以 “后世影响”是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 解题关键信息,
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 四个备选项后世
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可能均存在,但 与“重视血缘关 系”题意联系最 密切当属嫡长子 继承,故选B。
例题 (2013·浙江卷 )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
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答案 D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2015·绵阳诊断 )《左传·昭公七年》载:“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
对地方的绝对集权。秦朝时确立了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
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的重要标志。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结束
栏目 导引
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
,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A 该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 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 等级森严; • 地方分权; • 贵族政治; • 礼乐治国; • 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原始民主传统。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4、春秋战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 政治制度转型时期; • 分封宗法破坏,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 地方分权; •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产生; • 君主权力加强; •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发展。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的特点,分析西周政 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 特点: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 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 影响: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 的基础;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 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概括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发展特点?
• 继承发展,不断完善。 • 君主制不断加强。 •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 以内制外,加强皇权。 • 政府事务和皇室事务逐渐分离。 • 官职和差遣的分离。 • 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两汉至明清地方制度的演变
•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诸侯国权力加强。 •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加强集权。 • 东汉:州、郡、县三级。 • 隋朝:州、县两级。 • 唐朝:道、州、县三级;节度使。 • 宋朝:路、府(州)、县三级。 • 元朝:行省、路、府、州、县多级。 • 明朝:明初设三司,中后期设巡抚统领三司。 • 清朝:省、府、县三级;总督和巡抚。
影响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
• 原始民主传统、氏族制度。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农业发展。 • 社会生产力。 • 土地制度。 • 治国思想发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图
(2)内容
设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3)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地方 自主性和能动性丧失。
7、元朝:行省制
(1)行省制 (2)机构:行省—路—府—州—县
(3)特点: 辖区广大; 权力较大; 但受制于中央(中央 集权)
(4)影响
①奠定后世行政版图的基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宋代:二府三司制
二府
行政
同 中 书 门 下 平 章 事
军事 枢 密 院
三司
财政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5、元朝:一省制 ——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吏户礼兵 刑工 部部 部 部 部 部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 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史·高鸣传》
6、明朝:内阁制度 (1)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 (2)明成祖:形成内阁制度
4、隋朝
(1)废郡 (2)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两级制
5、唐朝 (1)机构:道—州—县 (2)变化
①设道为监察机构 ②道由监察机构成为地方行政实体 ③战略重地设节度使
(3)问题: 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危及中央集权。
河朔三镇
6、宋朝
(1)机构:路—州—县
路 州(府军监)
县
安抚使司(帅司) 转运使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军 机 处
日常事务
军国大事
军机处 司礼监
内 廷
先秦三大政治制度
黄河流域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距今约5000年
父系氏族 社会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开启 文明古国时代
从部落到国家
中华文明脉络清,先秦三代初建功!
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 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
问题二:(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 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 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宗法制
利——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
利——重视家庭建设,提倡
共主的地位,扩大了疆域;为 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
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 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定了基础。
弊——强调家庭本位,过分
弊——各诸候国保持了相对
重视人性关系,人为划分无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
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
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的平
局限性:各诸侯国保持相对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 力,当周王室衰微时,容易形成割据,危及统一安定。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嫡
长 天子 子
继
承
诸侯
制
嫡长子
卿大夫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笔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笔记摘要: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概述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王位世袭制2.商朝:3.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三、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2.汉朝:内外朝制度与察举制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4.宋朝:5.元朝:6.明清时期: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正文: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指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建立、发展和演变。
从夏朝开始,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权力日益扩大。
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王位世袭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大约成立于公元前2070 年。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王位世袭制为主要特点,即国王的位置由父亲传给儿子。
这一制度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商朝:商朝的政治制度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实行了内外朝制度。
内朝主要负责处理国家政务,外朝则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商朝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奠定了基础。
3.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时期,国家实行分封制,将国土分封给诸侯。
诸侯在封地内拥有统治权,但需要向周王室效忠。
此外,西周还实行宗法制,宗族关系和血缘关系成为政治权力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地方实行郡县制,由中央政府直接派官吏治理。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范本。
2.汉朝:内外朝制度与察举制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实行内外朝制度与察举制。
内外朝制度是指皇帝与宰相分别处理内外朝事务,以削弱相权。
察举制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选拔有才能的人才来担任国家官职。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国家实行三省六部制,即中央政府设立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吏部、礼部、房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国家政务的不同方面。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世卿制度、列国联盟制度以及争霸政策等。
首先,封建制度是先秦时期主要的政治体制之一。
在封建制度下,各封建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权力,他们被封于不同的领地,统治着自己的封土。
封建诸侯对君主的首领地位承认不够,往往有着较大的权利和独立性。
君主与封建诸侯之间的关系是属臣关系,君臣之间彼此有着约束与依赖的关系。
其次,世卿制度是先秦时期的一种贵族制度。
世卿制度规定了贵族子弟的继承和任用,基本上是按照亲属关系和血统进行继承的。
只有出自贵族家族的人才能继承家族的世卿地位和权力,并且享有世袭的权益。
世卿制度实际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君主往往需要依靠贵族的支持才能维持统治。
再次,列国联盟制度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的中国地区分为了很多小国,这些小国之间经常会形成联盟,通过联盟来相互支持和对抗更大的国家。
列国联盟制度使得各个小国得以在同盟国的支持下存活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维持地区间的相对平衡。
最后,争霸政策是先秦时期各国间的一种重要政治策略。
各个小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不断进行战争和扩张,力图统一整个中国地区。
先秦时期的争霸政策导致了长期的战争和流血冲突,也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其中包括世卿制度、列国联盟制度和争霸政策等。
这些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特点,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到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先秦到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自先秦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演进。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散的权力结构到中央集权,从法律制度的宽松到严谨,从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到统一的标准,从地方分权到郡县制的推广,从选官制度的混乱到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对外扩张与防御的策略转变,文化思想的统一等,这些变化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重要部分。
1.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在先秦时期,贵族政治是主导的政治形态。
贵族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他们凭借血缘和家族地位决定国家的政治方向。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
在秦朝,这一转变尤为明显。
官僚制度开始取代贵族成为国家权力的主要掌控者。
他们通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制度,确保了官员的专业性和忠诚度。
2.中央集权的确立自秦朝开始,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
秦始皇实行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将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
这种集中化的权力结构使得国家更易于管理和控制。
中央集权的确立也标志着地方分权的结束,使得国家能够更好地统一和管理资源。
3.法律制度的完善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致力于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
秦始皇推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同时,法律制度的完善也保护了皇帝的权威和国家利益。
4.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为了方便全国的经济交流和管理,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
这使得商业活动更加便捷和有序,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5.郡县制的推广在秦朝,郡县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这种地方行政制度使得国家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地方行政机构。
同时,郡县制也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效率和稳定性。
6.选官制度的变革在秦朝之前,选官制度比较混乱,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官员。
然而,在秦朝时期,选官制度得到了改革。
官员的选拔开始基于能力和忠诚度,而不是出身和家族背景。
这提高了官员的专业性和国家的治理水平。
7.对外扩张与防御秦朝时期,中国正处于对外扩张和防御的阶段。
秦始皇通过征服其他国家来扩大领土,并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来保护国家的安全。
古代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胡晓涵)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对王位世袭制的考查多侧重于原因条件、基本内容和意义等角度;而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考查则侧重于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影响和相互关系等方面。
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西周政治时期,即先秦时期。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夏、商、西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代,实行的奴隶制政治制度,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是我国政治制度史的第一阶段。
其特点为:1. 以宗法血缘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夏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
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的血缘关系为核心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的政治制度体系。
2. 形成了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
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并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3. 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相结合,互为表里。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这两种制度对中国历史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
随着诸侯与周王、卿大夫与诸侯等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就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受到破坏。
4. 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当时的统治关系是由宗法关系来决定的,贵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君统是合一的。
周族统治者利用氏族宗法关系组织扩大成国家统治机构,实行逐级的宗法分封,形成了贵族的等级制和对土地的世袭占有制。
先秦时期的政治(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第一部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其子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它取代了“禅让制”,从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三.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一)。
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服各地原有的邦国(封邦建国)。
1.内容:周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再分封,最后形成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注:①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制,又叫封建制。
②王族的封国有:晋、燕、鲁、卫、魏、吴;齐是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宋是先代贵族的封国。
2.评价:积极作用:①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政权,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③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各诸侯国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造成国家的分裂。
(二)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解决各级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通过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3.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观念根植于中华文化,重视血缘关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宗法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分封制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中国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
中国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046⾸次出现了王位世袭制(传承凌驾社会权⼒的形式) 由领主部落权⼒转变为凌驾于社会的公共权利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基本特征1商王对内服具有实际权⼒,对外服控制⼒有限2 神权⾊彩浓厚3内服和外服 政治⾪属关系不稳定4⾸次出现最⾼统治者称”王“周朝西周:公元前1046-771东周:公元前770年-256年国家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封邦建国a基本含义:在保证周王室强⼤的条件下,将同姓亲族和功⾂分派到各地,⼴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b同姓亲族 是分封的主体c分封形成天⼦——诸侯 ——卿⼤夫——⼠的等级序列(单层级⾂属关系)d被分封者的义务:守护疆⼟(⾸要);缴纳贡赋;定期汇报;派出徭役劳动⼒;⾃备出征e分封特点分封对象多⽅⾯;周王 是最⾼统治者; ⼟地⼈⼝是关键;层层分封,形成等级序列f意义积极:天⼦确⽴天下共主的地位,扩⼤疆域消极:诸侯国具有相对独⽴性和较强的离⼼⼒;容易形成诸侯割据的局⾯未来:政治制度由⾎缘关系向地缘关系转变---为秦朝地理纽带奠定基础宗法制和礼乐制:维护⾂属等级关系的⼯具1.宗法制:以⾎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a⽬的根本⽬的:巩固统治 维护分封制的进⾏ 解决贵族之间的继承⽭盾b核⼼:嫡长⼦继承制度c⼤宗和⼩宗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d意义对当时:维系统治者统治地位,防⽌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与家结合,以⾎缘关系进⾏统治;维系了⼤宗为代表的特权地位 历史意义积极:维护分封制严格的等级秩序,建⽴合谐有序的社会,增强家庭凝聚⼒和家庭建设 消极:强调家庭地位,重视⼈情关系,限制了何⼈⾃主意识和平等权利,违平等法制精神2.礼乐制度:周礼---规范贵族的⽣活准则⽬的:维护宗法制 ;分封制度和贵族地位,维系有序统治实质:将宗法制和分封制度等级⽤礼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指中国秦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它包括世袭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度。
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处于萌芽、雏形时期。
其基本特点有:
1、行政制度的特点:
第一,各部门之间还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也不很分明。
如商代的"多尹"、"御事"等政务官,其具体分工还不清晰,看不出谁是主要长官。
尤其司法部门,虽夏有大理或士,商周有司寇,但执行审判和刑罚的事务并不是全归这些部门管。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情况得到改变,逐步形成"官府各象其事",并且实行文武分职。
第二,政权系统和宗法系统紧密结合,行政制度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性质。
从甲骨文中看到,几乎所有职官和参与政事的人物都冠以其族名。
商为王宗室贵族和一些异姓贵族的"共政"。
周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大小贵族自然就是政府各级官员,国家机构无异是宗族的扩大。
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关系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宗法对君主的约束力也不断被削弱。
第三,"臣仆用事"。
在甲骨文中常见的"小臣",本身属于为王家服役的人员,却经常受王委派,分管某一项政务,逐步演变成为国家行政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西周时期有外廷政务官(负责军事、行政、司法等)、内廷事务官(主要是近侍,权限日渐扩大)。
春秋以后的官僚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官僚是以国王的巨仆身份参与治理,对国王负责。
第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度,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习惯法和传统礼制的约束,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2、其他方面的特点:
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度;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西周监察职能的官员开始出现;此外,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早期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如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也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雏形和萌芽,它为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