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知识精讲 北京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北京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二. 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西西弗的神话》达到两个教学目标

1、分析《西西弗的神话》在加缪整个哲理体系中的特殊意义,它是加缪的荒诞哲理集中浓缩的体现,是最有权威的代表作。

2、分析《西西弗的神话》的故事内涵和西西弗的人物形象。

三. 课文知识分析

1、作者介绍

阿尔贝•加缪(1913~1960)1913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镇。父亲是管酒窖的工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负伤身亡,那时加缪只有一岁。加缪随母亲居住在贫民区里,后来经人帮助获得奖学金,上了中学,又进了阿尔及尔大学。为了上学,他勤工俭学,当过机关职员、汽车推销员、气象员。十七岁时又染上肺结核,真是尝尽人生的艰辛、世态的炎凉,但他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地中海的阳光和海水。他在大学攻读的是哲学,深受他的老师让•格勒尼埃怀疑论的影响。1934年,他曾加入法国共产党。但第二年由于法国共产党对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运动立场的改变而退出。1936年完成毕业论文《基督教形而上学和新柏拉图主义》,主要是通过普洛提诺和圣•奥古斯丁思想的论述说明希腊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关系。由于身体原因,加缪没有参加哲学教师学衔的考试。1937年在他的好友主办的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的报纸《阿尔及尔共和报》担任记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缪始终站在反法西斯战争的立场上,他反对绥靖政策,反对反动暴力。他不肯屈从新闻检查,因而触怒当局,他任主编的《共和晚报》被查封,于是他回到法国,任《巴黎晚报》的秘书,后来因为政治观点不同而离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缪积极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创办了著名的地下报纸《战斗报》。1957年,加缪以“阐释了我们这一代人类良心的难题”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会上,加缪说:“……作家的功能不是放弃热忱的责任,因而一个作者不能替那些创造历史的现代人服务,而必须替那些隶属于历史的人服务”。1960年1月,加缪乘车去巴黎,因车祸而身亡,终年四十七岁。

1960年1月4日,加缪坐在米歇尔•伽里马的汽车上,由于下雨路滑,汽车撞到了路边的树上,加缪被抛向后窗,脑袋穿过玻璃,颅骨破裂,脖子折断,当场死亡。先前加缪曾说:“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死在路上更蠢的了”。命运之神却偏偏让他死于车祸。一个一直在与存在的荒诞作斗争的存在主义思想家却死于荒诞的车祸,实属辛辣的哲学讽刺。

加缪的创作特色是用白描手法极其客观地表现人物的一言一行。文笔简洁、明快、朴实,保持传统的优雅笔调和纯正风格。他的“小说从严都是形象的哲学”,蕴含着哲学家对人生的严肃思考和艺术家的强烈激情。

加缪的思想核心就是人道主义。

加缪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

加缪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局外人》(1942年)、《鼠疫》(1947年)、《堕落》(1956年),《放逐与王囚》(1957年);戏剧:《误会》(1944年)、《卡里左拉》(1945年)、《围城》(1948年)、《正义者》(1949年);哲学:《西西弗的神话》(1942年)、《反叛者》(1951年)。

《西西弗的神话》是加缪的成名作,出版时他只有29岁。一部哲学随笔,副题是“论荒谬”。语言简朴,风格淡雅,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鲜艳的色彩,但在平淡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清晰的哲学思想,在其近乎白描的叙述中,我们体会到作者火热的激情。

2、关于西西弗的希腊神话

宙斯变为一只雄鹰拐走了河神阿索波斯最漂亮的女儿——神女埃癸娜,将她带到一个海岛上。河神决定去寻找女儿,于是他来到了西西弗的王国,爬上高高的城堡向国王西西弗打听女儿的下落。西西弗狡猾无比、诡计多端,他要阿索波斯在他的城堡的院子里打一口井,因为他的城堡坐落在山顶上,根本没有泉水,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阿索波斯用他的魔杖轻轻一点,一股泉水喷涌而出。西西弗于是告诉了阿索波斯那个海岛的位置。

宙斯对西西弗的行为十分愤怒,因为他把暗藏埃癸娜的地方泄露给阿索波斯,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出于仁爱之心,所以他要受到惩罚。宙斯派死神塔那托斯去抓他,但他在决斗中把死神摔倒在地,给死神带上镣铐,使死神成为俘虏。后来战神阿瑞斯用神剑砍断铁链,救出了塔那托斯。塔那托斯终于将西西弗带到地狱。但西西弗早在以前就已经安排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不要举行葬礼和祭奠。来到地狱后,他以此为由求得冥王哈得斯和冥后珀耳塞福涅的准许,回到人间惩罚破坏神圣风俗的妻子。但他一回到阳间,看见人间的水、阳光、大海,就再也不愿回到黑暗的地狱,就整天大摆酒宴,狂吃豪饮,将自己的诺言抛到九霄云外。后来,愤怒的死神又将他拖入地狱,按照宙斯的命令给他一种永恒的惩罚——他必须将一块巨石推到山上。但每当他把巨石推到山顶,巨石就会滚落下来,他不得不重新往上推。因此,这种惩罚永无休止,西西弗永远也得不到解脱。神认为这种既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是最可怕的惩罚。

3、《西西弗的神话》阐释的哲学命题

《西西弗的神话》从创意、酝酿到写作、定稿,是在1936年到1941年的几年间断续写成的,但它仍具有哲理上内在的完整性与推理上的系统性,它从荒诞感的萌生到荒诞概念的界定出发,进而论述面对荒诞的态度与化解荒诞的方法并延伸到文学创作与荒诞的关系,这一系列论述构成了20世纪西方文学中最具有规模、最具有体系的荒诞哲理。作为加缪“荒诞三部曲”的小说《局外人》、剧本《卡利古拉》以及随笔集《西西弗的神话》,前两部固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类存在的荒诞,但其最完整、全面、清晰地表达荒诞哲学及其选择的显然是《西西弗的神话》。既然世界是荒诞的,那必然有一种面对这种世界的态度。

加缪将其区分为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肉体上的自杀,既然生活和世界都是荒诞的,而且始终摆脱不了,那为何不自杀以完结。实际上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身体,而是一种可能性,一种选择,而自杀实际上本身就是荒诞的,靠荒诞的行为摆脱荒诞?这显然不可能。自杀只是消极地逃避而已。第二种态度是精神上逃避现实,寻求宗教的庇护,亦即所谓精神上的自杀。加缪对前两种态度都作了否定,因为那两种态度都是一种消极的逃避,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加缪所主张的是第三种态度,即坚持奋斗,努力抗争。

在加缪的哲学思想中,荒谬是作为起点而被提出的。加缪的荒谬实际上就是一种感受。荒谬取决于人和世界,在于两者不协调的、不合理的对立关系。荒谬产生于“这种对人性的呼唤和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荒谬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唯一联系”。加缪思考的重点与他哲学的核心:面对荒谬人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已经明白: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还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人们并没有谈到西西弗在地狱里的情况。创造这些神话是为了让人的想象使西西弗的形象栩栩如生。在西西弗身上,我们只能看到这样一幅图画: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地重复一个动作:搬动巨石,滚动它并把它推至山顶;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看到的是紧贴在巨石上的面颊,那落满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