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的研究
口外弓联合摆式矫治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观察
![口外弓联合摆式矫治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3c8f769783e0912a2162aeb.png)
便? ( 组合 枕 方形枕 两者一样 )。②根据你在 工作中的经验或经历 哪种枕易 引起褥 疮或并发症? ( 组合枕 方形枕 两者一样 ) 2结 果 患者 方面认为使 用组合 枕 比较 舒服者9 0 . 1 %,方形枕5 . 1 %,两 者 都 一样4 I 8 %,舒适 度见表 1 。护理 人员 问卷 结果 是在 工作 中方便程 度 上 :认 为组合 枕方 便 的9 2 % ( 8 0 / 8 7 ) ,方 形枕3 . 4 % ( 3 / 8 7 ),两 者
[ 2 ] 刘 迎娟 , 梁 雁冰 . 颈椎 骨 折 并截瘫 患者 术 后康 复训 练 的疗 效分 析 [ J ] . 中国社 区医师 ( 医学 专业 版) 2 0 1 2 , 1 4 7 ( 3 2 2 ) : 3 3 1 - 3 3 2 . [ 3 】 金芳. 骨 科 临床使 用护 理 [ M】 . 北京 : 科 学 技术 文献 出版社 , 2 0 0 5 .
期 ,枕都 与患者的卧床息息相 关,因此合适的枕对患者 十分 重要 】 。
般 ,差 )。护理 人员 的 问卷 是 :①工作 中哪种 枕使 用起 来 比较方
我们同时使用方形枕和组合枕 ,一切以患者的舒适度为主让其自
主选 择 ,在 自主选择确定后 再根据患者 的实 际感受 作出二次评 定 ,从 结 果可 以看出9 5 %的患 者选择 了组 合枕而 不用方形枕 ,使用组 合枕的 有9 6 % 感 觉舒服 ,仅有 5 %患者认 为使用这种 枕也很差劲 ,但 他还是继 续实用组合枕 ,调查 中发现这种患 者感到病后 卧床什么枕都 不合适 , 只有 坐起 来或 能下 床走 才感觉 舒服 。在 对 护理 工作人 员 的调查 中, 9 2 %的认 为使用组合 枕方便且 并发症少 ,便于 颈部 的 固定 ,建议应用 组合枕 。 综 上所述 ,对于 组合枕在 颈椎骨 折并截 瘫患者 的应用 中 ,得 到 了患者 的认可 ,提 高了患者 卧床 的舒适度 ,便于工作 人员在翻身 、颈 部制动 、保持 头颈胸一条线 的护理工作 中使 用 ,同时降低后枕部压 疮 等 并发症 , 值 得推广应用 。
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研究
![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06158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9.png)
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研究作者:***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究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口外弓支抗治疗(对照组,n=60)及接受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研究组,n=60)的安氏Ⅱ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两组矫治时间,计算两组牙冠、牙根远移值[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值(UM1E-Y)、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值(UM2E-Y)、第一磨牙牙根平均远移值(UM1A-Y)、第一磨牙牙根平均远移值(UM2A-Y)],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其他牙齿相关指标[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至Y轴的距离(U6-Y)、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尖点至Y轴的距离(U6a-Y)、上颌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硬组织指标[上齿、下齿槽座角(SNA、SNB)、上下齿槽座角(ANB)、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软组织相关指标[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唇角(NLA)、上唇突距(Ls-E)]及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平均矫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OP-SN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研究组OP-SN显著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微种植体支抗;磨牙远移;咬合功能[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10-0157-04Clinical Study on Micro-Implant Anchorage for Molar DistalizationCHEN Xu-dao(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Dazhou Integrated TCM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Dazhou 635000, Sichuan,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cro-implant anchorage for molar distalization in correcting Angle Class Ⅱmalocclus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Ⅱ malocclusion who received traditional headgear anchorag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n=60) or received micro-implant anchorage treatment (study group, n=60)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The correction time was combin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rown and root distalization values [average distalization value of maxillary first molar crown (UM1E-Y), average distalization value of maxillary second molar crown (UM2E-Y), average distalization value of first molar root (UM1A-Y), average distalization value of second molar root (UM2A-Y)] were calculat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tooth-related indicators [the distance from maxillary first molar mesiobuccal tip to Y axis (U6-Y), the distance from maxillary first molar root apex tip to Y axis (U6a-Y),angle between the long axis of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and the SN plane (U1-SN)], hard tissue indicators [sella-nasion-A point, sella-nasion-B point (SNA, SNB), A point-nasion-B point (ANB), occlusal plane-SN plane angle (OP-SN)], soft tissue-related indicators [upper lip protrusion (Ls-SnPg), lower lip protrusion (Li-SnPg), nasolabial angle (NLA), upper lip protrusion distance (Ls-E)] and masticatory function (occlusal force, masticatory efficienc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correction time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andU1-SN i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OP-SN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 and OP-SN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Angle ClassⅡ malocclusion; micro-implant anchorage; molar distalization; occlusal function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可分为1、2两个分类,其中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在我国青少年人群恒牙期的患病率约20%,不仅影响患者牙齿咀嚼功能、牙列整齐,也会影响其面貌美观,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1]。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研究进展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086394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d.png)
• 456 .口腔医学2021年5月第41卷第5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研究进展刘玲霞,关雨欣,武秀萍[摘要]尤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实现所有类型牙齿移动上,推磨牙向远中的效率最高但临床中容易出现磨牙远中倾斜,支抗 丧失等问题该文就隐形矫治推磨牙向远中的适应证、临床疗效、远移效率、支抗设计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芍[关键词]磨牙远移;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72(2021)05-0456-05[doi] 10.13591 /ki.kqyx.2021.05.014Research progress of molar distalization with clear aligner orthodonticsLIU Lingxia, GUAN YiLxin, Wl) Xiuping. (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Taiyuan 030001, China)Abstract :File efficiency of molar distalization with clear aligner i s the highest in all types of tooth m o v e ments.H o w e v e r,i t i s easy to bring prol)lems of molar distal tipping and the loss of anchorag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dications,clinical efficacy,efficiency of m olar distalization and anchorage design of invisible orthodontic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 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molar distalization;clear aligner orthodontics;clinical efficacyStomatology,2021 ,41(5) :456-460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通过三维扫描获取数字化 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生成一系列 个体化可摘式透明矫治器11。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牙移动效率的研究现况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牙移动效率的研究现况](https://img.taocdn.com/s3/m/650f9a6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7.png)
第11期2020年4月No.11April ,2020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牙移动效率的研究现况祖丽胡马尔·努尔艾合买提1,古力巴哈·买买提力2*(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当前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舒适、美观、可预测矫治效果等优点吸引了众多患者和医生。
临床实践中发现,ClinCheck 软件预测矫治效果与实际矫治效果之间有一定的差异,通常不能100%实现。
文章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齿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压低和伸长、旋转移动的矫治效率进行了文献研究,以期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效率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860194。
作者简介:祖丽胡马尔·努尔艾合买提(199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腔正畸学。
*通信作者:古力巴哈·买买提力(1965—),女,新疆乌鲁木齐人,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口腔正畸学。
引言20世纪90年代末,无托槽隐形矫治器(Clear Aligner ,CA )面世,相对于传统金属矫治器,它更加美观、舒适,引起了很大一部分正畸医生及患者的关注[1-2]。
从一开始的否认、怀疑到尝试,从简单病例到矫治更复杂的拔牙病例,从成人矫治到青少年矫治,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托槽矫治技术(Clear Aligner Treatment ,CAT )不断更新,不断改善,不断突破,逐渐获得大家的好评[3-5]。
通过临床可以发现第一期矫治效果和矫治设计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往往需要精细调整或重启来达到最终的矫治目标[6]。
本文对设计移动量和实际移动量间的差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牙移动效率和ClinCheck 软件的可预测性进行了文献研究,以期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牙列拥挤——推磨牙向远中
![牙列拥挤——推磨牙向远中](https://img.taocdn.com/s3/m/05cc3a8302020740bf1e9b75.png)
原理:上颌结节是上颌生长发育的中心之一,随着牙 齿的远中移动,在上颌结节的远中有新骨的沉积.此 外上颌骨的形成是膜内成骨,使得上颌骨是疏松多 孔结构,并有着丰富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磨牙的移动 和骨的改建.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和青少年, 上颌结节的骨吸收和沉积,也有利于该技术的应用. 有研究表现,生长发育对成功推磨牙向远中起了重 要的作用.最后,磨牙或前磨牙一般牙冠向近中呈现 不同程度的倾斜,也利于磨牙向远中移动.
(3)限制前突的上牙弓向前生长:内弓应与前牙接触,内弓就位后,在自然 状态下,其前牙区应位于牙冠的中⅓与龈⅓的交界处.在向后牵引力的作 用下,内弓前段内侧对上前牙唇面均匀施加压力,从而抑制其前突倾向.
(4)扩展牙弓宽度:对于上牙弓宽度不足的情况,使口内弓略宽于牙弓的 宽度,通常当一侧内弓就位后,另一侧位于颊面管的口外弓管的颊侧约 5mm;则当这一侧内弓就位后,可起到扩展牙弓宽度的作用.
腭部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联合矫治器:在腭中缝且前后向近 上颌第一磨牙处植入微螺钉,连接双侧第一磨牙的横腭杆位 于该螺钉的前方,两者之间通过弹性牵引可推磨牙向远中移 动.
邻面去釉
牙齿邻面釉质的厚度为0.75~1.25mm,同时邻面釉质存在正 常的生理磨耗,这是邻面去釉的解剖生理基础.但邻面去釉 受牙齿邻面釉质厚度及牙冠颈缘近远中宽度等解剖条件的 限制.在上前牙区,一般每颗前牙可去除邻面釉质的厚度为 0.25mm,总共可获得4mm的额外间隙.在下前牙区,由于切 牙近远中径小,邻面去釉的程度较小,所能提供的额外间隙 亦较小.另外,对上颌或下颌后牙的邻面去釉也可得到约 4mm的牙弓间隙.
推磨牙向远中
推磨牙向后:临床上常用该方法增加牙弓长度,即通过各种矫治装置向 远中直立或整体移动恒磨牙以获得解除牙列拥挤的间隙,同时矫治磨牙
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临床分析
![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d5d9d55a8102d277a22f9c.png)
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临床分析目的:研究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应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8例(男11例,女7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年龄9~14.6岁,用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矫治,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以SPSS 20.0进行t检验。
结果:经过2.5~6个月的治疗,每侧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86mm。
结论:改良摆形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推磨牙向远中。
标签:改良摆形矫治器;上唇挡;磨牙远中移动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上颌磨牙前移,也可能是下颌后缩,或者是二者兼有。
对于上颌磨牙前移为主的类型,早期可以采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方法来矫治。
目前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矫治器较多,但是大多数属于患者依赖型矫治器,如口外牵引[1]、唇弓、磁力矫治器[2]等。
很大程度需要患者的绝对配合才能完成,疗程较长,且效果不稳定。
1992 年,美国正畸医生Hilgers[3]发明了摆形矫治器用以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不需患者配合,治疗效果好。
2001年,周彦恒等[4]对其进行了改良、完善,后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接受。
2008年,严振梅[5]将前方牵引和摆式矫治器联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使前移的磨牙更好更快的向远中移动,尽早矫治畸形。
笔者通过改良摆形矫治器并增加上唇挡联合应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汉中市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正畸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9~14.6岁,平均13.4岁。
病例选择标准:①患者均为替牙晚期或恒牙初期;②磨牙关系为远中尖对尖;③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或者萌出未建牙合;④SNA偏小,前牙浅覆盖、对刃或反牙合,侧貌外形为凹面型;⑤腕骨X线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⑥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的临床应用
![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953a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0.png)
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刘超峰;许艳华;刘彦;易春艳【摘要】Objective To make a double malordistalization pendulum appliance, and apply it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ngelClassⅡmalocclusion accompanied by odontogenic crowded anterior teeth. Methods Fifteen subjects (6 males, 9 females) with AngelClassⅡmalocclusion accompanied by odontogenic crowded anterior teeth were selected and asked to wear a double thrust molar pendulum appliance for half a year.Then later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 and model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Measuring project mainly included: distance of malordistalization, degree of molar intrusion, buccal lingual offset of molar, near far slope of molar, U1-SN value and the cover of front teeth. The measured data were processed by t test statistical method and SPSS17.0 software statistical processing. Results Clinic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double malordistalization pendulum appliance had great effects o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ngel Class Ⅱ malocclusion accompa nied by odontogenic crowded anterior teeth. Statistic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stance of malordistalization, degree of molar intrusion, buccal lingual offset of molar, near far slope of molarmea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while that between U1-SN value and the cover of front teeth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of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before andafter the treatment was also of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is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Conclusion When this double malordistalization pendulum appliance is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ngel ClassⅡmalocclusion accompanied by odontogenic crowded anterior teeth, the distance of molardistalization changes significantly and face height is under better control. Moreover, it protects the front teeth anchorage and prevents the rotation and buccal lingual inclination of the molar. The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and has nothing todo with gender.%目的制作一种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并应用于安氏Ⅱ类错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15例(男6例,女9例)安氏Ⅱ类错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患者配戴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半年,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项目主要包括磨牙远移的距离、磨牙压低的量、磨牙颊舌侧的偏移量、磨牙的近远中倾斜度、U1-SN值以及前牙覆盖量.测量的数据用t检验统计方法,并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临床观察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患者疗效显著.统计数据显示:磨牙远移的距离、磨牙压低的量、磨牙颊舌侧的偏移量以及磨牙的近远中倾斜度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SN值以及前牙覆盖量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观察基本一致.结论该双侧推磨牙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患者,磨牙远移量改变明显,对面高的控制较好,保护了前牙支抗,防止了磨牙的旋转及颊舌侧倾斜,疗效显著且与性别无关.【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9(039)002【总页数】6页(P138-143)【关键词】磨牙远移;摆式矫治器;安氏Ⅱ类错;疗效【作者】刘超峰;许艳华;刘彦;易春艳【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 云南昆明 (650100);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云南昆明 (650100);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 云南昆明 (650100);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口腔科, 云南昆明 (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在临床正畸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病例中,多以开辟牙间隙并同时纠正上下牙列间的Ⅱ类牙合关系为目的,以期获得较好的面型改变。
改良Jones装置与口外弓法推磨牙向远中临床比较
![改良Jones装置与口外弓法推磨牙向远中临床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f70b91159eef8c75fbfb324.png)
d e v i c e a n d f a c e b o w, r e s pe c t i v e l y .X—my c e p ha l o me t r i c a n d mo d e l me a s u r e me n t wa s pe fo r r me d i n p a t i e n t s i n t wo
s e l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a n d w e r e t r e a t e d b y mo l a r d i s t li a z a t i o n wi t h mo d i i f e d J o n e s
t e e t h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a nd t h e y c o u l d b e t r e a t e d b y t o o t h e x t r a c t i o n o r n o n -e x t r a c t i o n c o r r e c t i o n . T h e
昆明 医科 大 学 学 报
2 0 1 4 , 3 5 ( 2 ) : 9 7 — 9 9
口腔正畸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口腔正畸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ff4b567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3.png)
口腔正畸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下列关于错畸形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不伴有颌骨异常2.错畸形的危害性包括()参考答案:影响颜面美观;影响口腔健康;影响牙颌面发育;影响口腔功能;对全身都可造成危害3.错畸形的矫治方法包括()参考答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一般性矫治;阻断性矫治;预防性矫治4.功能矫治器绝大部分属于固定矫治器。
()参考答案:错5.功能矫治器的主要特点是其矫治力主要来源于矫治弓丝。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下颌骨主要是()参考答案:向后、向上生长2.下颌骨长度增长最多的是()参考答案:磨牙区3.下列关于上颌骨生长发育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上颌骨生长方式主要是移位;上颌窦发育可增加上颌骨高度;前颌骨和上颌骨本体两者的连接骨缝约在1岁融合;上颌骨为膜内成骨;上颌骨主要是向下、向前及向外的生长4.下列关于上颌骨长度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上颌骨唇侧吸收陈骨,舌侧增生新骨;腭骨后缘有新骨增生,以维持后鼻棘位置,使长度增加;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大幅增加上颌骨长度;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等大致相互平行的4条骨缝处沉积骨质可增加上颌骨长度5.下列关于替牙期的暂时性错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是由于尖牙萌出时压迫侧切牙牙根而造成;上颌左右中切牙之间在萌出早期时出现的间隙,是由于侧切牙牙胚萌出时挤压中切牙牙根所致;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现象,可能是因为恒牙较乳牙大;上下第一恒磨牙建初期可能为尖对尖关系6.对正畸学来讲,在大部分接受治疗的儿童,其面部向各方向生长发育大体上已完成了总体的85%~90%。
()参考答案:对7.平均生长发育对每个个体都适合。
()参考答案:错8.腭宽度生长主要是在腭正中缝处增生新骨,主要表现为腭前部宽度生长。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下列关于额外牙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额外牙均需及时拔除2.下列关于先天性缺失牙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对颜面美观影响不大3.下列关于偏侧咀嚼习惯导致错畸形发生的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咀嚼侧的咬合关系趋于近中关系,而废用侧的咬合关系趋于远中关系4.可导致错畸形的功能因素有()参考答案:异常吞咽;吮吸功能异常;咀嚼功能异常;颌面肌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5.上颌第一恒磨牙的异位萌出较为多见。
摆式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颌畸形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摆式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颌畸形中的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2518f03f12d2af90242e6b8.png)
摆式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颌畸形中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李雪莹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05期[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摆式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颌畸形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该组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该院2009年12月—2012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AngleⅡ类错颌畸形患者120例,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的处理,使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由60例Angle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所运用的矫治方法为口外弓头帽牵引的方式,而观察组患者所运用的矫治方法为摆式矫治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推磨牙远中移动的具体治疗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摆式矫治器;AngleⅡ类错颌畸形;临床疗效;观察分析[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b)-0045-02非拔牙矫治Angle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远端对患者的上颌磨牙进行移动,从而使患者能够建立正常的AngleⅡ类关系[1]。
为了进一步分析摆式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颌畸形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摆式矫治器相较于传统的口外弓头帽牵引矫治方式的临床优势和不足,该院特开展了该项研究。
该组研究中将2009年12月—2012年7月间收治120例患者分组,并对观察组的患者运用了摆式矫治器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的临床资料主要为该院期间所收治的AngleⅡ类错颌畸形患者,共为12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患者为58例。
该组研究的病例纳入标准如下:①患者需要具备AngleⅡ类错颌畸形的临床症状,且无正畸治疗史、无牙周以及牙体等严重疾患的患者;②患者属于替牙期或者恒牙早期的病例,且上颌的第2磨牙尚未萌出或者上颌的第2磨牙已经萌出,然而,其萌出的部位为患者的第1磨牙外形高点以下的患者;③患者的颌骨发育无异常现象,且上颌的牙列出现了轻中度的拥挤,下颌的牙列则属于正常或者表现为轻度拥挤,可以根据患者的牙列拥挤程度以及面型为其进行非拔牙矫治的患者。
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研究进展
![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ab66c72cc58bd63186bdc1.png)
4 种植支抗远中移动磨牙
4.1 腭部种植体支抗系统 腭部种植体支抗系统通过横腭杆将种植体和
第一前磨牙相连,使牙- 种植体成为一个整体来 抵抗磨牙远中移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用螺旋弹 簧或片段弓置于第二前磨牙和需远中移动的磨牙 之间产生推磨牙远中移动的力量[13]。为了不使前 磨牙近中扭转支抗部分丧失,可将上颌推磨牙远 中的装置(如钟摆式矫治器等)与腭部种植体连成 一体,支抗单位没有牙的参与,远推磨牙的反作 用力全部释放于种植体,不发生支抗丧失。腭部 种植体系统只能用于上颌骨特定部位,施力方向 受到限制,而骨结合支抗种植体愈合期较长,为
磨牙向远中[5]。此种装置在国外已有成品生产。 2.3 磁体排斥力
1989 年 Gianelly等[6]提出利用磁体排斥力远移 磨牙,以 Nance 舌弓为支抗基础,双侧第一磨牙 放置带环,第一磨牙舌侧用 1.14 mm 不锈钢丝焊 接舌弓和腭弓,并以聚丙烯塑料完全覆盖,再以 1.14 mm 不锈钢圆丝弯制蛇形曲,曲的近中焊接 于第一前磨牙带环唇侧,远中抵住磨牙带环颊管 的近中,磁体被分别结扎固定于磨牙带环牵引钩 的近中和蛇形曲上,结扎后磁体相互接触,近中 磁体可以在蛇形曲上随磨牙远移而向远中滑动。 Bondemark等[7]研究显示,应用 2.21 N 起始磁力, 6 个月后可以推磨牙远中移动 2.2 mm。 2.4 腭托加双轨道
推磨牙向远中技术概括
![推磨牙向远中技术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9cc82e87941ea76e58fa04b5.png)
临床推上颌磨牙向远中
临床推上颌磨牙向远中
磨牙后间隙的分析
磨牙后间隙的分析是指第一磨牙远中的牙槽骨量是否能够容纳第二恒磨牙和第三恒磨牙。 从临床看,由于下牙弓对形态改变的适应能力更小,且下牙弓在矢状向的移动前方受覆盖的限制, 向后收到下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的拥挤阻生常有发生,故对下牙弓的间隙分析尤为重要。
➢ 第三磨牙低位时,可不予拔除,超过第二磨牙的根尖时,则应拔出后再进行推磨牙向后。
➢ 在成人,锥形第三磨牙应予以拔除,先推第二磨牙,过矫正并用腭杆保持,防止复发,再推
第一磨牙。设计矫治时,应尽量使磨牙整体后移。
常用磨牙远移测量分析方法
石膏模型以下颌牙弓做参照点
临床推上颌磨牙向远中
常用磨牙远移测量分析方法 模型照相测量分析
骨骼效应
通过头影测量与模型分析,结合组织学、细胞乃至分子水平进行分析。
谢谢观看!
上颌骨是疏松的多孔结构,并 有丰富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磨牙的 移动和骨的改建。尤其是生产发育 期的儿童与青少年,上颌结节的骨 吸收与沉积更为活跃。
另有学者指出,磨牙及前磨牙 的牙冠近中倾斜,有利于磨牙的远 中移动。
临床使用适应症
第二磨牙尚未萌出。 安氏II类错合。 轻中度拥挤,主要来源于磨牙的前移,下
临床推上颌磨牙向远中
常用磨牙远移测量分析方法
常用头影测量分析法
临床推上颌磨牙向远中
临床推上颌磨牙向远中
推磨牙远移考虑因素
牙移动的速度
特指第一磨牙。一般认为,平均每月移动1mm左右的速度较为合适。如果移动速度 过快就可能引起组织学上的负面效应,还可能引起支抗的的丢失。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唇挡远移磨牙的临床效果及远移效率分析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唇挡远移磨牙的临床效果及远移效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770dc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4c.png)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唇挡远移磨牙的临床效果及远移效率分析作者:黄家亮钱玉芬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02期[关键词]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磨牙远移;唇挡大多数正畸患者存在牙齿拥挤或前突,拓展间隙或减少牙量,使牙量骨量趋于协调一致,是正畸治疗中解除拥挤、调整咬合、改善面型的常用手段。
研究表明,约55%的正畸患者不需要拔牙矫治[1],且正畸医生逐渐倾向于减少拔牙,如运用扩弓、前牙唇倾、磨牙远移、邻面去釉等方法获得间隙,其中磨牙远移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磨牙远移技术,如:口外弓、摆式矫治器等,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有一定优势,其远移达成率较高,达88%[2-3],垂直向控制较好[4-5],前牙支抗控制较优秀[6],但完成磨牙整体远移较为耗时,往往需要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本研究中设计的新型矫治器,将唇挡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用于隐形、固定矫正的推磨牙远移治疗,将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一起远移,以提高效率。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5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5.6岁。
1.2 纳入标准:①成年人,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②牙齿形态良好,牙冠高度充足,无不良修复体,无牙列缺损;③后牙段无拥挤或轻度拥挤;④方案为非拔牙矫正,需要上颌或下颌双侧磨牙远移,且第三磨牙不存在或已拔除。
1.3 方法1.3.1 矫治方法:对上述患者均应用塑料压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磨牙远移,并在每副隐形牙套上添加唇挡,唇挡根据患者口扫数据,个性化设计,3D打印而成。
远移分步设计方案:第二磨牙先远移0.2mm,然后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一起远移,每步治疗10d,约远移0.2mm,且每步有两副牙套,一副有唇挡用于晚上佩戴,一副无唇挡用于白天佩戴(见图1)。
1.3.2 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匹配及测量:分别在磨牙远移前和第二磨牙、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远移结束时用硅橡胶取模,经扫描生成三维数字化模型(STL文件),分别定义为治疗前模型及磨牙远移结束时的实际位移模型,其相对应的同期设计模型为磨牙远移结束时的预期位移模型。
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的临床应用
![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24bd4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4.png)
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卢红飞;麦志辉;陈奇;艾虹【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颌伴有上颌第二前磨牙拥挤青少年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的16例患者分别进行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和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分析,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平均3.8个月可增加磨牙近中距离5 mm,SNA角、A点凸度等明显增加(P<0.05).[结论]新型可摘式钟摆矫治器在有效地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同时,能改善患者面中部凹陷的侧貌,而且不影响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与进食,在安氏Ⅲ类错颌伴有上颌第二前磨牙拥挤的青少年患者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0(031)002【总页数】4页(P278-281)【关键词】钟摆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拥挤;安氏Ⅲ类错颌【作者】卢红飞;麦志辉;陈奇;艾虹【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5104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5104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5104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5104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类型,其中不少患者伴有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拥挤,并呈现面中部凹陷的典型面容,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颜面美观和咀嚼功能。
针对面中部凹陷的青少年病例,临床多应用前牵引的方法改善侧貌,而针对上颌前磨牙区拥挤的不拔牙矫治方法,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钟摆矫治器。
作者将前牵引的口内装置和钟摆矫治器的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可摘式钟摆矫治器,专门应用于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伴有上颌第二前磨牙拥挤的青少年病例,在有效地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同时,能改善患者面中部凹陷的侧貌,而且更有利于患者口腔卫生的维护,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安氏Ⅲ类轻度骨性错牙合伴有上颌第二前磨牙拥挤的青少年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 11.5岁,面中部凹陷,-3°<∠ANB <0°,上颌第二磨牙未萌,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
钟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III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钟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III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894318e518964bcf847cc5.png)
钟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III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作者:李三军李永明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06期[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钟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III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拥挤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
方法:10例安氏III类或安氏III类亚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拥挤畸形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11岁,平均13岁。
均采用了钟摆式矫治器结合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
结果:10名患者经14~18个月矫治后牙列整齐,覆牙合、覆盖正常,咬合关系良好、面型改善明显。
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合理而有效地利用钟摆式矫治器矫治III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拥挤畸形,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安氏III类错牙合;牙列拥挤;钟摆式矫治器[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8)06-0888-03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ndulum appliance in treatment of Class Ⅲ malocclusionLI San-jun1,LI Yong-ming2(1.Oral Department, Woma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Shangluo 726000 ,Shaanxi,China;2.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College of Stomatology,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Shaanx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endulum appliance in treatment of Class Ⅲ malocclusion. MethodsTen Class III cases were chosen(male 4,female 6,aged 13~15years).They were treated by Edgewires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Pendulum appliance. ResultsTreatment lasted for 14~18 months. Theresults of10 cases of correction using the pendulum appliance is perfect.All cases were treated from Class III malocclusion to the desired normal occlusion. Crowding was eliminated in the upper arch and the teeth were well aligned .The patient's profile after treatment was improved. ConclusionUnder strict selection of patient with Class III malocclusion, the ideal treatment result can be achieved in a short time by reasonable using pendulum appliance.Key words:Class Ⅲ malocclusion; denture crowding; pendulum appliance目前对于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矫治器的研究是正畸临床的一个热点。
单侧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亚类错
![单侧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亚类错](https://img.taocdn.com/s3/m/3029232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2.png)
单侧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亚类错效果分析吴锋;李俊芳;林和平;王瑧【摘要】目的分析单侧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亚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23例安氏Ⅱ类亚类错患者,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患侧单侧戴用Forsus矫治器。
同时选择27例未治疗的安氏Ⅱ类亚类错患者作为对照组。
在治疗前、治疗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和分析牙齿、骨骼和软组织的各项指标。
结果Forsus矫治器可矫正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在矢状方向上后移单侧上颌磨牙并前移单侧下牙列,在水平方向上纠正中线不齐,牙齿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侧Forsus矫治器可产生显著的牙齿和软组织改变,能有效治疗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
【期刊名称】《口腔疾病防治》【年(卷),期】2017(025)009【总页数】6页(P590-595)【关键词】Forsus矫治器;安氏Ⅱ类亚类错;头影测量分析;错畸形【作者】吴锋;李俊芳;林和平;王瑧【作者单位】[1]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惠州口腔医院·惠州口腔医院正畸科,广东惠州5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安氏Ⅱ类错是正畸治疗常见的矢状向错畸形,在正畸人群中约占1/3的比例[1]。
McNamara[2]研究认为:在安氏Ⅱ类错患者中,下颌后缩畸形明显多于上颌前突。
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正畸治疗最常用的办法是功能矫形治疗[3]。
在功能矫治器中,固定功能矫治器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对患者配合度要求低,矫治效能高,可以同时结合使用方/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最终可实现单疗程矫治。
Forsus矫治器是一种常用的固定功能矫治器,可在方/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的基础上安装,临床操作简便,多用于Ⅱ类牙性和骨性错的治疗,一般双侧联合使用,单侧使用和相关研究的报道少见。
本研究选取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患者,单侧使用Forsus矫治器联合全口固定矫治器治疗,以评估单侧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亚类错的效果。
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技术
![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d6ab171a26925c52cc5bfe7.png)
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技术【摘要】由于乳磨牙的过早缺失,患者家长没有足够的重视,未及时制作间隙保持器,尤其是患者第二乳磨牙早失导致第一恒磨牙向前移动,牙弓长度缩短所致。
当上颌第一磨牙向前移动而导致上颌前部牙弓缩短,上颌牙弓前部牙列产生拥挤,同时伴有磨牙远中关系。
另外,患者在混合牙列期由于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而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所导致的上颌磨牙向前移动,也可以表现为上颌牙列拥挤、磨牙呈远中关系。
安氏Ⅱ错牙合是口腔正畸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通常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上颌前部牙齿前倾或内倾,重度深OB,前部牙列拥挤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颌磨牙向前移位,而下颌牙列和下颌骨发育基本正常的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则是最有效的矫治方法之一。
各种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矫正技术发展也很迅速,尤其近年来种植体支抗的发明及其在正畸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非拔牙矫治;推磨牙向远中;安氏Ⅱ类错牙合Distal movement of the maxillary molars Technology Abstract:Because of the premature loss of deciduous molars, parents of patients without enough attention, not to make space maintainer,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early loss of deciduous molars in second first molars moved forward, arch length shortening induced. When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 to move forward and lead to anterior maxillary dental arch is shortened, maxillary arch anterior dentition cause congestion, accompanied by the molar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patients in the mixed dentition period due to treatment of maxillary deficiency and the use of maxillary protraction in maxillary molars moved forward, also can be represented as a maxillary crowding, molar distal relationship. Class II malocclusion is common in orthodontic clinic of malocclusion, usually shows the relation between molar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forward or introverted, severe deep OB, anterior crowding. Due to various causes of maxillary molars moved forward, and the mandibular dentition and mandible development basically normal maxillary denti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congestion, in growth peak, distal movement of the maxillary molars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 Development of correction technology push and maxillary molar distal movement is also very rapidly, especiallyin recent years, implant anchorag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orthodontics.Key words: non-extraction; Molar distalization; Class Ⅱ malocclusion1 引言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颌骨的发育正处于相对缩小的趋势,尤其是下颌骨的发育欠佳在口腔正畸临床较为常见。
口外弓加镍钛螺旋弹簧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II1错牙合
![口外弓加镍钛螺旋弹簧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II1错牙合](https://img.taocdn.com/s3/m/a9a90738a2161479171128c4.png)
口外弓加镍钛螺旋弹簧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II1错牙合作者:祝玉梅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13期[摘要] 目的探讨口外弓在安氏Ⅱ1轻中度拥挤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II1患者5例,采用口外弓配合内弓辅助镍钛螺簧及II类颌间牵引,昼夜交替使用,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动。
结果 5个病例总计10个上第一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5.6mm,最少3.2mm,平均4.5mm;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0.9mm /月,排齐了牙列,同时改善了上牙弓的前突和后牙的(牙合)关系。
结论应用口外唇弓辅以内弓镍钛螺簧及II类牵引,达到了推磨牙向远中移动,加强支抗,开拓间隙,配方丝弓矫治器是不拔牙治疗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安氏Ⅱ1 错(牙合);口外弓;镍钛推簧;远移磨牙;非拔牙矫治[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58-02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多伴有牙列拥挤。
在正畸临床治疗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合并前牙拥挤的病例中,多以开拓间隙,并同时纠正牙弓间的Ⅱ类(牙合)关系为目的[1]。
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就是采取不拔牙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笔者采用口外弓加镍钛螺簧及II类颌间牵引推磨牙向远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2007年间5例不同程度的安氏Ⅱ类拥挤患者,其中中度拥挤4例,轻度拥挤1例。
所有拥挤患者为Ⅱ类,且下颌牙列基本正常。
从病因学方面分析上述拥挤均由于上颌磨牙前移所致。
5例患者中第二磨牙均未萌出。
其中男性 1 例,女性 4例;年龄范围10~12岁,平均11.2 岁。
总计推10个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
1.2 病例选入标准替牙(牙合)晚期恒牙(牙合)早期;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或远中尖对尖关系,磨牙牙体、牙周情况良好,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根形成不到1/2;可伴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下颌牙列基本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在II度以内;前下面高正常或偏低,下颌平面角为低角型或均角型;临床依从性较好,能自觉戴用口外弓牵引装置。
安氏Ⅱ类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方法新进展
![安氏Ⅱ类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方法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bbcd52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d.png)
第39卷第1期2021年1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9 No. 1Jan. 2021文章编号:1008-0171(2021 )01-0039-06安氏II 类推上颌磨牙远移矫治方法新进展陆茵,孔卫东*收稿日期:2019-12-21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6A020220015);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5A020214015)作者简介:陆 茵(1995-),女,广东佛山人,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孔卫东(1965-),男,广西平南人,暨南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目的推磨牙远移是临床解决拥挤问题使用较多的方法,在安氏II 类及安氏III 类轻中度拥挤病例上较为 常用。
方法针对安氏II 类病例上颌推磨牙远移的时机、上颌磨牙的远移距离、推上颌磨牙远移较为常用的几种 矫治方法及其优缺点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几种推磨牙远移矫治技术如口外弓、摆式矫治 器、Frog 矫治器、GMD 磨牙远移器、微种植支抗、隐形矫治器均在安氏II 类轻中度拥挤病例矫治方面拥有良好 效果,其中微种植支抗联合摆式矫治器的磨牙远移距离较为显著。
结论隐形矫治器磨牙远移拥有特有的优势和 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其生物力学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上颌磨牙远移;安氏II 类错合;矫治方法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志码:A随着矫治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病例可以通过非拔牙矫治解决。
对于轻中度拥挤病例,推磨牙向远 中创造间隙用于排齐牙齿,从而避免拔牙,符合当前流行的健康矫治理念。
目前,对于安氏II 类轻中度 拥挤病例、安氏III 类轻度拥挤病例均有文献报道[1-2],可以通过推磨牙向远中的方式矫治。
推磨牙向远 中移动作为错合畸形研究的热点内容,学者们针对错合畸形的特点采取了多种方法,如头帽J 钩配合 口内固定矫治器、口外弓联合滑动杆、钟摆式矫治器、Frog 矫治器、双轨道滑动装置、微种植支抗配合口 内固定矫治器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改良摆式矫治器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16例,采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进行治疗前后x 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分析。
结果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使磨牙每月平均远移2mm,直到磨牙为中性或偏近中关系。
结论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远中的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伴有前牙拥挤病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拔除第一双尖牙或推磨牙向后。
通过推磨牙向远中,纠正磨牙关系,开展牙间隙,易被患者所接受,同时能够保持牙弓的连续性以及面部的协调美观。
本研究通过对16例牙性安氏ⅱ类错牙合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远移磨牙的临床分析,评估其临床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先在口内制作6 6带环,带环颊侧点焊颊面管,以备插入口外弓;舌侧鞘,以备摆形曲弹簧游离端插入。
带环制作完成口内试戴就位后,取模,从口内取下带环放在印模的相应位置,灌模,制取工作模1副。
在工作模制作改良摆式矫治器:前部为nance腭托,后部两侧各为摆形弹簧曲,用力0.7mm钢丝弯制,中部在4 4近中及5 5远中放置0.8mm的钢丝弯制牙合支托。
(2)口内粘结摆式矫治器,调磨至无牙合干扰。
1.3 临床应用
将摆形曲弹簧末端插入6 6舌侧鞘,初始力值为200~250g,每4周在摆式加力臂的眼圈处加力1次,复诊时注意磨牙移动情况以调整加力大小。
口外弓采用颈牵引,一侧口外弓入口外弓管后,另一侧应在口外弓管外4~6mm,以免牙弓缩小,每天戴用时间12~14h,每侧加力300~500g。
待磨牙远中移动至中性偏近中关系时去除摆式矫治器及口外弓,即刻换用nance腭托与6 6相连保持疗效。
然后进入第二期矫治。
2 结果
16例牙性安氏ⅱ类患者经过2~4个月(平均2.8个月)矫治后,磨牙均达到中性或偏近中关系。
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4.5~6.5mm,平均5.6mm,磨牙间宽度增加1.8~3.0mm,平均2.5mm,覆盖增加0.3~0.7mm,平均0.5mm,覆牙合减少0.8~1.8mm,平均1.2mm。
x 线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略)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12岁,平均生长型,均角,面型正常,磨牙远中关系(尖对尖),3唇向低位,7 7未萌,上牙列拥挤度为5.5mm,覆盖4mm,覆牙合4.5mm。
设计方案为非减数治疗:戴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
4周后复诊,左右第一磨牙近中各出现2.0mm间隙,11周后复诊,右上第一磨牙近中间隙5.0mm,左上面第一磨牙近中间隙5.5mm(图1)。
去除矫治器,即刻做nance弓保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