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 第八章 实验十(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作业:第八章 恒定电流 实验十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作业:第八章 恒定电流 实验十](https://img.taocdn.com/s3/m/b3885516360cba1aa911dab9.png)
实验十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实验器材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和刻度尺. 3.基本操作(1)电流表用0.6A 的量程,电压表用3V 的量程,按图1连接好电路.图1(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阻值最大的一端.(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 1,U 1).用同样的方法再测量几组I 、U 值,填入表格中. (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1.实验数据求E 、r 的处理方法(1)列方程求解:由U =E -Ir 得⎩⎪⎨⎪⎧U 1=E -I 1r U 2=E -I 2r ,解得E 、r .(2)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图2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E ; ②图线与横轴交点为I 短=Er ;③图线的斜率表示r =|ΔUΔI |.2.注意事项(1)为了使路端电压变化明显,可使用内阻较大的旧电池. (2)电流不要过大,应小于0.5A ,读数要快.(3)要测出不少于6组的(I ,U )数据,变化范围要大些.(4)若U -I 图线纵轴刻度不从零开始,则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内阻应根据r =|ΔUΔI|确定. (5)电流表要内接(因为r 很小). 3.误差来源(1)偶然误差:用图象法求E 和r 时作图不准确. (2)系统误差:电压表分流.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2016·四川理综·8Ⅱ)用如图3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待测电源(电动势约3V ,内阻约2Ω),保护电阻R 1(阻值10Ω)和R 2(阻值5Ω),滑动变阻器R ,电流表A ,电压表V ,开关S ,导线若干.图3实验主要步骤:(ⅰ)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ⅱ)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和相应电流表的示数I;(ⅲ)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作U-I图线(U、I都用国际单位);(ⅳ)求出U-I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和在横轴上的截距a.回答下列问题:(1)电压表最好选用________;电流表最好选用______.A.电压表(0~3V,内阻约15kΩ)B.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C.电流表(0~200mA,内阻约2Ω)D.电流表(0~30mA,内阻约2Ω)(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两导线与滑动变阻器接线柱连接情况是________.A.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B.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C.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左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接线柱D.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右端接线柱(3)选用k、a、R1和R2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表达式E=________,r=________,代入数值可得E和r的测量值.★答案★(1)A C(2)C(3)ka k-R2解析(1)电压表内阻越大,分流越小,误差也就越小,所以选内阻较大的电压表A;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最小时通过电流表电流最大,此时通过电流表电流大小约为I=ER1+R2+r ≈176mA,所以选量程为200mA的电流表C.(2)由电路分析可知,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右移电压表示数变大,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阻值增大,选项C 符合题意.(3)由E =U +I (r +R 2),得U =-I (r +R 2)+E ,对比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图象斜率的绝对值k =r +R 2,所以电源内阻r =k -R 2;令U =0,得I =E r +R 2=Ek ,由题意知与横轴截距为a ,所以a =I =Ek,则E =ka .1.利用图4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供选择的器材有:图4A .电流表A(0~0.6A)B .电压表V 1(0~3V)C .电压表V 2(0~15V)D .滑动变阻器R 1(0~20Ω)E .滑动变阻器R 2(0~200Ω)F .定值电阻R 0=1ΩG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2)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是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读数变化都非常小.同学们讨论后,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定值电阻R 0,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某位同学记录了6组数据,对应的点已经标在坐标纸上.在图5坐标纸上画出U -I 图线,并根据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V ,内电阻r =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5★答案★ (1)B D (2)见解析图 1.5 0.14(0.13~0.18)解析 (1)由于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 ,所以应选电压表B ,C 的量程太大,误差太大;选用小的滑动变阻器便于操作,故选D. (2)电路图如图甲所示,U -I 图线如图乙所示图象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故有E =1.5V ,所以内阻为r =1.5-1.00.44Ω-1Ω≈0.14Ω2.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6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6(2)现有电流表(0~0.6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 A .电压表(0~15V) B .电压表(0~3V) C .滑动变阻器(0~50Ω)D .滑动变阻器(0~500Ω)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3)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7,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U-I图线.序号12345 6电压U(V) 1.45 1.40 1.30 1.25 1.20 1.10电流I(A)0.0600.1200.2400.2600.3600.480图7(4)根据(3)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Ω.(5)实验中,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电压表的示数U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________.★答案★(1)甲(2)B C(3)如图所示(4)1.50(1.49~1.51)0.83(0.81~0.85)(5)C解析(1)干电池内阻相对一般电流表内阻而言较小,为减小电流表分压带来的系统误差,故应选甲.(2)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电压表选B可减小读数误差.滑动变阻器应选C,若选D,由于总阻值较大,则滑片滑动时移动范围小,不便调节.(3)图线应为直线,作图时使尽量多的点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去.(4)由U =E -Ir 可得图象上的纵轴截距E =1.50V ,斜率的绝对值r ≈0.83Ω. (5)输出功率P =UI =-1r (U -E 2)2+E 24r,应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C 正确.3.手机、电脑等电器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电器都要用到蓄电池.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3V. A .量程是0.6A ,内阻约为0.5Ω的电流表; B .量程是3V ,内阻是6kΩ的电压表; C .量程是15V ,内阻是30kΩ的电压表;D .阻值为0~1kΩ,额定电流为0.5A 的滑动变阻器;E .阻值为0~10Ω,额定电流为2A 的滑动变阻器;F .定值电阻4Ω,额定功率4W ;G .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填器材代号),图8中的导线应连接到________处(填“①”或“②”),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时候,为了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比较明显,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填器材代号).图8(2)用(1)问中的实验电路进行测量,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画出对应的U -I 图线如图9所示,由图线可得该蓄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V ,内阻r =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9★答案★ (1)B ① E (2)3.2 1.3解析 (1)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3V ,电压表C 的量程太大,选电压表B.导线接①处,与电池串联的定值电阻阻值已知,有利于准确测出电池的内阻.电流表量程为0.6A ,由R =EI 得回路中的总电阻不能小于5Ω,滑动变阻器D 总阻值太大,操作不方便,滑动变阻器选E.(2)由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可得蓄电池的电动势E =3.2V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 |≈5.3Ω,减去与电池串联的定值电阻的阻值4Ω,可得电池的内阻r =1.3Ω.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例2 图10甲是利用两个电流表A 1和A 2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 和内阻r 的电路原理图.图中S 为开关,R 为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 1和A 1内阻之和为10000Ω(比r 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都大得多),A 2为理想电流表.(1)按电路原理图在图乙虚线框内各实物图之间画出连线.图10(2)在闭合开关S 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 移动至________(填“a 端”“中央”或“b 端”). (3)闭合开关S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 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 1和A 2的示数I 1和I 2.多次改变滑动端c 的位置,得到的数据为:I 1(mA) 0.120 0.125 0.130 0.135 0.140 0.145 I 2(mA)48040032023214068在图11所示的坐标纸上以I 1为纵坐标、I 2为横坐标画出所对应的I 1-I 2图线.图11(4)利用所得图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均保留两位小数)(5)该电路中电源输出的短路电流I m=__________A.(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见解析图(2)b端(3)见解析图(4)1.49(1.48~1.50)0.60(0.55~0.65) (5)2.5(2.3~2.7)解析(1)连线如图所示.(2)实验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值应最大.(3)如图所示.(4)由图线上读出两组数值,代入E=I1(R1+R A1)+(I1+I2)r构成方程组联立求解E和r.(5)短路电流I m=E r.4.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A.待测干电池一节,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几欧姆B.直流电压表V,量程为3V,内阻非常大C.定值电阻R0=150ΩD.电阻箱RE.导线和开关根据如图12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图进行实验操作.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每次电阻箱的阻值R和电压表的示数U.在1U-R坐标系中描出的坐标点如图乙所示.图12(1)分别用E 和r 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1U 与R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图乙坐标纸上画出1U-R 关系图线.(3)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________V -1·Ω-1,截距b =________V -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 =________V ,内阻r =________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U =1ER 0R +R 0+r ER 0 (2)见解析图 (3)4.4×10-3(4.2×10-3~4.6×10-3)0.70(0.69~0.71) (4)1.52(1.45~1.55) 9.09(7.50~10.5)解析 (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E =U +U R 0(R +r ),整理可知1U =1ER 0R +R 0+r ER 0.(2)作图如图所示.(3)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1.50-0.70180V -1·Ω-1≈4.4×10-3V -1·Ω-1,截距b =0.70V -1. (4)由方程可知1ER 0=k =4.4×10-3V -1·Ω-1,R 0+r ER 0=b =0.70,解得E ≈1.52V ;r ≈9.09Ω. 5.某同学设想运用如图13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电流表A 的内阻和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始终符合实验要求.(1)为了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他在闭合开关之前应该将两个电阻箱的阻值调至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然后闭合开关K 1,将开关K 2拨至1位置,调节R 2使电流表A 有明显读数I 0;接着将开关K 2拨至2位置.保持R 2不变,调节R 1,当调节R 1=34.2Ω时,电流表A 读数仍为I 0,则该未知电阻的阻值R x =________Ω.(2)为了测量电流表A 的内阻R A 和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E ,他将R 1的阻值调到R 1=1.5Ω,R 2调到最大,将开关K 2拨至2位置,闭合开关K 1;然后多次调节R 2,并在表格中记录下了各次R 2的阻值和对应电流表A 的读数I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他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根据你所学知识和题中所给字母写出该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利用图象中的数据可求得,电流表A 的内阻R A =______Ω,电源(内阻忽略不计)的电动势E =________V .图13★答案★ (1)最大 34.2 (2)1I =R 2E +R 1+R A E0.5 4 解析 (1)为了保护电路,需要将电阻箱的阻值都调至最大,因为两种情况下电流表示数相同,R x 和R 1等效,所以R x =R 1=34.2Ω.(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I (R 1+R 2+R A ),解得1I =1E R 2+R 1+R A E ,故1I-R 2图象的斜率为1E ,则纵截距为R 1+R A E ,代入数据可得:1E =1-0.52,R 1+R A E=0.5,解得E =4V ,R A =0.5Ω.感谢您的下载!快乐分享,知识无限!由Ruize收集整理!。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磁场 第2讲 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磁场 第2讲 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https://img.taocdn.com/s3/m/c96442279e314332396893e3.png)
2.安培力的方向 左手定则:“如果 B 与 I 相互垂直,判安培力方向用左手定 则,将左手伸直,四指指电流方向,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 指所指方向为所受安培力方向”. 左手定则拓展:如果 B 与 I 不垂直,判安培力方向用拓展的 左手定则,将左手伸直,四指指电流方向,让磁感应强度 B 在垂 直电流方向的分量 B⊥,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所指方向为所受 安培力方向.
基础随堂训练 1.(2014·新课标全国Ⅰ)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
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
一半
解析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安培力方向与磁场和电流组成的 平面垂直,即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垂直,A 项错误,B 项正确; 磁场与电流不垂直时,安培力的大小为 F=BIlsinθ,则安培力 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有关,C 项错误;将直导线 从中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与导线放置有关,若垂直磁场放置,
A.该磁场是匀强磁场 B.该线圈的磁通量为 Bl2 C.a 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下 D.b 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BIl
解析 A 项,该磁场明显不是匀强磁场,匀强磁场应该是一 系列平行的磁感线,方向相同,故 A 项错误;B 项,线圈与磁感 线平行,故磁通量为零,故 B 项错误;C 项,a 导线电流向外, 磁场向右,根据左手定则,安培力向上,故 C 项错误;D 项,导 线 b 始终与磁感线垂直,故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一直为 BIl,故 D 项正确;故选 D 项.
答案 AB
4.如图所示,金属棒 MN 两端由等长的轻 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 中,棒中通以由 M 向 N 的电流.平衡时两悬 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 θ.如果仅改变下列某 一个条件,θ的相应变化情况是( )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恒定电流 第二节 电路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物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恒定电流 第二节 电路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物](https://img.taocdn.com/s3/m/4b3468f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a.png)
第二节 电路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特点比照串联并联电流 I =I 1=I 2=…=I n I =I 1+I 2+…+I n 电压 U =U 1+U 2+…+U n U =U 1=U 2=…=U n电阻 R =R 1+R 2+…+R n1R =1R 1+1R 2+…+1R n电压与电流分配 电压与各局部电路的电阻成正比电流与各支路的电阻成反比功率分配与各局部电路的电阻成正比与各支路的电阻成反比2.几个常用的推论(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局部电路的总电阻.(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总电阻,且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3)无论电阻怎样连接,每一段电路的总耗电功率P 总是等于各个电阻耗电功率之和. (4)无论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1.电阻R 1与R 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 1与R 2的电流之比为1∶2,如此当R 1与R 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 1与R 2两端电压之比U 1∶U 2为( )A .1∶2B .2∶1C .1∶4D .4∶1提示:选B.由并联特点可知:R 1R 2=I 2I 1=21,又由串联电路特点可得:U 1U 2=R 1R 2=21,故B 正确.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电动势(1)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 C 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2)表达式:E =W q.(3)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2.内阻: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有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它是电源的另一重要参数.2.判断正误(1)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电能增加.( ) (2)对于给定的电源,非静电力移动正电荷做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 (3)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送做功越多.( )(4)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送电荷量越多.( )(5)电动势的单位跟电压的单位一致,所以电动势就是两极间的电压.( ) (6)E =W q只是电动势的定义式而非决定式,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内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 )提示:(1)√ (2)× (3)√ (4)× (5)× (6)√ 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2.公式⎩⎪⎨⎪⎧I =E R +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E =U 外+U 内〔适用于任何电路〕3.路端电压U 与电流I 的关系 (1)关系式:U =E -Ir .(2)U -I 图象如下列图.①当电路断路即I =0时,纵坐标的截距为电源电动势. ②当外电路电压为U =0时,横坐标的截距为短路电流. ③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3.(多项选择)如下列图为某一电源的U -I 图线,由图可知( )A .电源电动势为2 VB .电源内电阻为13ΩC .电源短路时电流为6 AD .电路路端电压为1 V 时,电路中电流为5 A 提示:AD对电路的串、并联方式的考查【知识提炼】简化串、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1)等电势法:电流沿电势高→电势低的方向流动,假设两点之间等电势,如此没有电流.(2)电流流向法:电流分叉的地方如此为并联,否如此为串联.【典题例析】(2016·高考全国卷甲)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 与电池E (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下列图电路.开关S 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 所带的电荷量为Q 1;闭合开关S ,电流再次稳定后,C 所带的电荷量为Q 2.Q 1与Q 2的比值为( )A .25 B .12C .35D .23[解析] 电路中四个电阻阻值相等,开关S 断开时,外电路的连接等效为图1,由于不计电池的内阻,设每个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 1=12×23R 23R +R E =15E ;当开关S 闭合后,外电路的连接等效为图2,如此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 2=12R 12R +R E =13E ,由Q =CU 可知,Q 1Q 2=U 1U 2=35,C 项正确.[答案] C(1)当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电容器处可视为断路,与之串联的电阻中无电流,不起降压作用.(2)电容器电压等于与之并联的电阻的电压.(3)电容器(或串联一个电阻)接到某电源两端时,电容器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 (4)在计算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变化时,如果变化前后极板所带电荷的电性一样,那么通过所连导线的电荷量等于初末状态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之差;如果变化前后极板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反,那么通过所连导线的电荷量等于初末状态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之和.用图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R x 是待测电阻,R 0是定值电阻,G 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MN 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P 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G 的电流为零时,测得MP =l 1,PN =l 2,如此R x 的阻值为( )A .l 1l 2R 0B .l 1l 1+l 2R 0 C .l 2l 1R 0D .l 2l 1+l 2R 0 解析:电流表G 中的电流为零,表示电流表G 两端电势差为零(即电势相等),如此R 0与R l 1两端电压相等,R x 与R l 2两端电压相等,其等效电路图如下列图.I 1R 0=I 2R l 1① I 1R x =I 2R l 2②由公式R =ρl S 知R l 1=ρl 1S③R l 2=ρl 2S④由①②③④式得R 0R x =l 1l 2即R x =l 2l 1R 0.选项C 正确. 答案:C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知识提炼】在恒流电路中常会涉与两种U -I 图线,一种是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斜率为负值的直线),另一种是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过原点的直线).求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电源U -I 图象 电阻U -I 图象关系式U =E -Ir U =IR图形物理意义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关系 电阻两端电压与电阻中的电流的关系截距与纵轴交点表示电源电动势E ,与横轴交点表示电源短路电流过坐标轴原点,表示没有电压时电流为零坐标U 、I 的乘积 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 表示电阻消耗的功率 坐标U 、I 的比值 表示外电阻的大小表示该电阻的大小 斜率(绝对值)电源电阻r 的大小假设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图象斜率表示电阻的大小两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中的交点表示电阻的工作点,即将电阻接在该电源上时,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典题例析】图甲为某元件R 的U -I 特性曲线,把它连成图乙所示电路.电源电动势E =5 V ,内阻r =1.0 Ω,定值电阻R 0=4 Ω.闭合电键S 后,求:(1)该元件的电功率;(2)电源的输出功率.[审题指导] (1)根据欧姆定律写出R两端的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式.(2)画出U-I图象.(3)两图象交点表示什么?[解析] 设非线性元件的电压为U,电流为I,由欧姆定律得:U=E-I(R0+r),代入数据得U=5-5I画出U=E′-Ir′=5-5I图线.如下列图,两图线交点坐标为(0.4 A,3.0 V)(1)该元件的电功率P R=UI=3.0×0.4 W=1.2 W.(2)电源的输出功率P=P R0+P R=I2R0+P R=0.42×4 W+1.2 W=1.84 W.[答案](1)1.2 W(2)1.84 W(1)电源的伏安特性图象(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①关系式:U=E-Ir.②用图象表示如下列图.a .U -I 图象是一条斜向下的直线.B .纵轴的截距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 ;横轴的截距等于外电路短路时的电流I 0=Er. c .直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即r =E I 0=tan θ.θ越大,明确电源的内阻越大.(2)非线性元件有关问题的求解,关键在于确定其实际电压和电流,确定方法如下: ①先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实际电路写出元件的电压U 随电流I 的变化关系. ②在原U -I 图象中,画出U 、I 关系图象. ③两图象的交点坐标即为元件的实际电流和电压.④假设遇到两元件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如此要结合图形看电压之和或电流之和确定其实际电流或实际电压的大小.【跟进题组】考向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计算1.飞行器在太空飞行,主要靠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假设有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 mV ,短路电流为40 mA .假设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 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如此它的路端电压是( )A .0.10 VB .0.20 VC .0.30 VD .0.40 V解析:选D.电源没有接入外电路时,路端电压值等于电源电动势,所以电动势E =800 mV.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短路电流I 短=E r ,所以电源内阻r =E I 短=800×10-340×10-3Ω=20 Ω,该电源与20 Ω的电阻连成闭合电路时,电路中电流I =ER +r =80020+20mA =20 mA ,所以路端电压U =IR =400 mV =0.4 V ,D 正确.考向2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图象应用2.(多项选择)如下列图,直线Ⅰ、Ⅱ分别是电源1与电源2的路端电压随输出电流变化的特性图线,曲线Ⅲ是一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曲线Ⅲ与直线Ⅰ、Ⅱ相交点的坐标分别为P (5.2,3.5)、Q (6,5).如果把该小灯泡分别与电源1、电源2单独连接,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电源1与电源2的内阻之比是3∶2B .电源1与电源2的电动势之比是1∶1C .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之比是1∶2D .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是7∶10解析:选AB.根据题图可知,E 1=E 2=10 V ,r 1=54Ω,r 2=56Ω,所以r 1∶r 2=3∶2,E 1∶E 2=1∶1,选项A 、B 正确;曲线Ⅲ与其他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分别表示该小灯泡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的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根据坐标值可求出此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 1=18.2 W 和P 2=30 W ,小灯泡的电阻分别为R 1=3552Ω,R 2=56Ω,所以选项C 、D 错误.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 【知识提炼】1.电路动态分析的方法(1)程序法:根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即(2)极限法:因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3)串反并同法:“串反〞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或增大).“并同〞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或减小).2.电路故障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技巧 (1)故障特点①断路特点:表现为电路中的两点间电压不为零而电流为零,并且这两点与电源的连接局部没有断点.②短路特点:用电器或电阻发生短路,表现为有电流通过电路但其两端电压为零. (2)检查方法①电压表检测:如果电压表示数为零,如此说明可能在并联路段之外有断路,或并联路段短路.②欧姆表检测:当测量值很大时,表示该处是断路,当测量值很小或为零时,表示该处是短路.在运用欧姆表检测时,电路一定要切断电源.③电流表检测:当电路中接有电源时,可用电流表测量各局部电路上的电流,通过对电流值的分析,可以确定故障的位置.在运用电流表检测时,要注意电流表的极性和量程.④假设法:将整个电路划分为假设干局部,然后逐一假设某局部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局部电路的欧姆定律进展推理.【典题例析】(多项选择)(高考某某卷)如图,电路中定值电阻阻值R 大于电源内阻阻值r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V 1、V 2、V 3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U 1、ΔU 2、ΔU 3,理想电流表A 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I ,如此( )A .A 的示数增大B .V 2的示数增大C .ΔU 3与ΔI 的比值大于rD .ΔU 1大于ΔU 2[审题指导] 先分析电路的结构,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时,会引起V 1、V 2、V 3、A 表的变化,结合图形得出ΔUΔI的含义.[解析] 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 变减小,由I =ER +R 变+r,A 表示数增大,故A 正确;V 2表测量的是电源的输出电压,U 2=E -Ir 减小,故B 错误;由于R 是定值电阻,如此ΔU 1ΔI =R ,如图甲所示,又由U 2=E -Ir ,如此ΔU 2ΔI=r ,如图乙所示,所以,ΔU 1=ΔI ×R ,ΔU 2=ΔI ×r ,又因R >r ,得ΔU 1大于ΔU 2,故D 正确;同理,U 3=E -I (r +R ),ΔU 3ΔI=r +R ,故C 正确.[答案] ACD【跟进题组】考向1 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1.如下列图,电源内阻不能忽略,电流表、电压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在滑动变阻器R 的触头从a 端滑到b 端的过程中( )A .电压表V 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流表A 的示数增大B .电压表V 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流表A 的示数减小C .电压表V 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流表A 的示数增大D .电压表V 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流表A 的示数减小解析:选A .在滑动变阻器R 的触头从a 端滑到b 端的过程中,外电阻先增大后减小,路端电压先增大后减小,电压表V 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流表A 的示数一直增大,选项A 正确.考向2 含容电路的动态分析2.(2017·石家庄模拟)在如下列图的电路中,电源的负极接地,其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R 1、R 2为定值电阻,R 3为滑动变阻器,C 为电容器,A 、V 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在滑动变阻器滑动头P 自a 端向b 端滑动的过程中,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电压表示数变小B .电流表示数变小C .电容器C 所带电荷量增多D .a 点的电势降低解析:选D.在滑动变阻器滑动头P 自a 端向b 端滑动的过程中,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I 增大,电阻R 1两端电压增大,如此电压表示数变大.电阻R 2两端的电压U 2=E -I (R 1+r ),I 增大,如此U 2变小,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变小,其带电荷量减小.根据外电路中顺着电流方向,电势降低,可知a点的电势大于零.a点的电势等于R2两端的电压,U2变小,如此a点的电势降低,通过R2的电流I2减小,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 A=I-I2,I增大,I2减小,如此I A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A、B、C错误,D 正确.考向3 对电路的故障分析3.如下列图的电路,闭合开关,灯L1、L2正常发光.由于电路出现故障,突然发现L1变亮,L2变暗,电流表的读数变小,根据现象分析,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A.R1断路B.R2断路C.R3短路D.R4短路解析:选A.等效电路如下列图.假设R1断路,电路的外电阻变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变大,L1两端电压变大,L1变亮;ab局部电路结构没变,电流仍按原比例分配,总电流减小,通过L2、R4的电流都减小,故A项正确.假设R2断路,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减小,ac局部电路结构没变,电流仍按原比例分配,R1、L1中电流都减小,与题意相矛盾,故B项错误.假设R3短路或R4短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电流表A中电流变大,与题意相矛盾,故C、D项错误.1.“串反并同法〞的须知事项:“串反并同法〞的应用条件为单变量电路.对于多变量引起的电路变化,假设各变量对同一对象分别引起的效果一样,如此该方法适用;假设各变量对同一对象分别引起的效果不一样,如此“串反并同法〞不适用.2.电路中断路与短路的故障分析方法:首先要确定是哪个局部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是短路,如此直接当成一根导线处理;如果是断路,如此直接像开关一样断开该条线路,由于电路结构被破坏,需要重新绘画电路图,然后K运用动态电路分析方法去分析,但要注意电路被破坏后电表从支路转为干路还是从干路转为支路,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常用的依据有欧姆定律以与电阻的串、并联规律等.K电源功率的计算【知识提炼】电源总功率任意电路:P 总=EI =P 出+P 内纯电阻电路:P 总=I 2(R +r )=E 2R +r 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内=I 2r =P 总-P 出 电源的输出功率 任意电路:P 出=UI =P 总-P 内纯电阻电路:P 出=I 2R =E 2R 〔R +r 〕2 P 出与外电阻R 的关系电源的效率任意电路:η=P 出P 总×100%=U E ×100% 纯电阻电路:η=R R +r ×100%【典题例析】(2017·西安模拟)如下列图,E =8 V ,r =2 Ω,R 1=8 Ω,R 2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阻值,问:(1)要使变阻器获得的电功率最大,如此R 2的取值应是多大?这时R 2的功率是多大?(2)要使R 1得到的电功率最大,如此R 2的取值应是多大?R 1的最大功率是多大?这时电源的效率是多大?(3)调节R 2的阻值,能否使电源以最大的功率E 24r输出?为什么? [审题指导] (1)R 1为定值电阻,电功率最大的条件是什么?(2)R 2为可变电阻,其电功率最大的条件是什么?(3)电源输出最大功率为E 24r的条件是什么? [解析] (1)将R 1和电源(E ,r )等效为一新电源,如此新电源的电动势E ′=E =8 V内阻r ′=r +R 1=10 Ω,且为定值利用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结论知,当R 2=r ′=10 Ω时,R 2有最大功率,即P 2max =E ′24r ′=824×10W =1.6 W. (2)因R 1是定值电阻,所以流过R 1的电流越大,R 1的功率就越大.当R 2=0时,电路中有最大电流,即I max =E R 1+r=0.8 A R 1的最大功率P 1max =I 2max R 1=5.12 W这时电源的效率η=R 1R 1+r×100%=80%. (3)不能.因为即使R 2=0,外电阻R 1也大于r ,不可能有E 24r的最大输出功率.此题中,当R 2=0时,外电路得到的功率最大.[答案] (1)10 Ω 1.6 W (2)0 5.12 W 80%(3)不能 理由见解析电源输出功率的极值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于电源输出功率的极值问题,可以采用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来求解.但应当注意的是,当待求的最大功率对应的电阻值不能等于等效电源的内阻时,此时的条件是当电阻值最接近等效电源的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假设一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外电路有一可调电阻R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P 出=I 2R =E 2R 〔R +r 〕2=E 2〔R -r 〕2R +4r . 由以上表达式可知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路电阻R 的变化关系为:(1)当R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P m =E 24r; (2)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电源的输出功率越来越小;(3)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电源的输出功率越来越大;(4)当P 出<P m 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外电阻阻值R 1和R 2,且R 1R 2=r 2.(多项选择)(2017·某某高三模拟)如下列图为两电源的U -I 图象,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电源①的电动势和内阻均比电源②大B .当外接一样的电阻时,两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相等C .当外接一样的电阻时,两电源的效率可能相等D .不论外接多大的一样电阻,电源①的输出功率总比电源②的输出功率大解析:选AD.图线在U 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电源电动势,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因此A 对;作外接电阻R 的U -I 图线分别交电源①、②的伏安特性曲线于S 1、S 2两点,电源的工作点横、纵坐标的乘积IU 为电源的输出功率,由图可知,无论外接多大电阻,两工作点S 1、S 2横、纵坐标的乘积都不可能相等,且电源①的输出功率总比电源②的输出功率大,故B 错,D 对;电源的效率η=P 出P 总=I 2R I 2〔R +r 〕=R R +r,因为电源内阻不同如此电源效率不同,C 错.1.(2015·高考卷)如下列图,其中电流表A 的量程为 0.6 A ,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 A ;R 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12;R 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假设用电流表A 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 的电流值,如此如下分析正确的答案是( )A .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 AB .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 AC .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D .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 A解析:选C.设电流表A 的内阻为R A ,用电流表A 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时,假设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I 1-I A )R 1=I A R A ,解得I 1=3I A =0.06 A ,如此每一小格表示0.06 A ;假设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如此(I 2-I A )R 1=I A R A ,解得I 2=3I A =0.06 A ,如此每一小格表示0.06 A .选项C 正确.2.(多项选择)(2016·高考江苏卷)如下列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2 V ,内阻为2 Ω,四个电阻的阻值已在图中标出.闭合开关S ,如下说法正确的有( )A .路端电压为10 VB .电源的总功率为10 WC .a 、b 间电压的大小为5 VD .a 、b 间用导线连接后,电路的总电流为1 A 解析:选AC.开关S 闭合后,外电路的总电阻为R =10 Ω,路端电压U =E R +r R =1212×10 V =10 V ,A 项正确;电源的总功率P =E 2R +r =12 W ,B 项错误;由于两条支路的电流均为I ′=1020A =0.5 A ,因此a 、b 两点间的电压为U ab =0.5×(15-5) V =5 V ,C 项正确;a 、b 两点用导线连接后,外电阻R ′=2×5×155+15Ω=7.5 Ω,因此电路中的总电流I =E R ′+r=129.5 A ≈1.26 A ,D 项错误. 3.(多项选择)在如下列图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下滑动后,假设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1、V 2、V 3四个电表的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I 、ΔU 1、ΔU 2、ΔU 3,如此在滑片P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ΔU 1ΔI 变大B .ΔU 2ΔI不变 C .ΔU 3ΔI 不变 D .ΔU 3ΔI变大 解析:选BC.ΔU 1ΔI =r ,是电源内阻,保持不变,A 错误;ΔU 2ΔI=R 1,是定值,选项B 正确;ΔU 3ΔI=r +R 1,是定值,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4.(多项选择)在探究电路故障时,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列图的电路,当电键闭合后,电路中的各用电器正常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小灯泡A 的亮度变暗,小灯泡B 的亮度变亮.如此如下对电路故障的分析正确的答案是( )A .可能是定值电阻R 1短路B .可能是定值电阻R 2断路C .可能是定值电阻R 3断路D.可能是定值电阻R4短路解析:选BC.由于小灯泡A串联于干路中,且故障发生后小灯泡A变暗,可知电路中总电流变小,即电路总电阻变大,由此推知,故障应为某一电阻断路,排除选项A、D.假设R2断路,如此R1和小灯泡B所在支路的电压增大,而R2的断路又使小灯泡B分配的电压增大,故小灯泡B变亮,选项B对;假设R3断路,必引起与之并联的支路(即R1所在支路)中电流增大,小灯泡B分得的电流也变大,小灯泡B变亮,应当选项C对.5.(多项选择)(2017·山西四校联考)如下列图,电源电动势E=9 V,内电阻r=4.5 Ω,变阻器R1的最大电阻R m=5.0 Ω,R2=1.5 Ω,R3=R4=1 000 Ω,平行板电容器C的两金属板水平放置.在开关S与a接触且当电路稳定时,电源恰好有最大的输出功率,在平行板电容器中间引入一带电微粒恰能静止.那么( )A.在题设条件下,R1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3 Ω,电源的输出功率应为4.5 WB.引入的微粒带负电,当开关接向b(未接触b)的过程中,微粒将向下运动C.在题设条件下,当R1的阻值增大时,R2两端的电压增大D.在题设条件下,当开关接向b后,流过R3的电流流向为d→c解析:选AD.选项A中在开关S与a接触且当电路稳定时,电源恰好有最大的输出功率,可知R1+R2=r,R2=1.5 Ω,如此R1=3 Ω.电源的输出功率P m=E24r=4.5 W,应当选项A 正确;选项B中在开关S与a接触且当电路稳定时,在平行板电容器正中央引入一带电微粒,恰能静止,微粒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而上极板带正电,可知微粒带负电.当开关接向b(未接触b)的过程中,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未变,电场强度也不变,所以微粒不动,应当选项B错误;选项C中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相当于断路,在题设条件下,R1和R2与电源构成串联电路,R1的阻值增大时,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R2两端的电压减小,应当选项C错误;选项D中在题设条件下,开关接a时,上极板带正电,当开关接向b后,下极板带正电,流过R3的电流流向为d→c,应当选项D正确.一、单项选择题1.两个一样的电阻R ,当它们串联后接在电动势为E 的电源上,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为I ;假设将它们并联后仍接在该电源上,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仍为I ,如此电源的内阻为( )A .4RB .RC .R2 D .无法计算 解析:选B.当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时I =E 2R +r ,当两电阻并联接入电路中时I =E R2+r×12,由以上两式可得:r =R ,应当选项B 正确. 2.(2017·大连模拟)如下列图,电源电动势为3 V ,内阻为1 Ω,电阻R 1、R 2、R 3、R 4的阻值均为3 Ω,电表均视为理想电表,如此如下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 )A .闭合开关S ,电流表示数约为0.23 AB .闭合开关S ,电压表示数约为1.3 VC .如果撤去电压表所在的整个支路,闭合开关S ,电流表示数约为0.43 AD .如果撤去电流表所在的整个支路,闭合开关S ,电压表示数约为1.4 V解析:选A .闭合开关S ,电阻R 1、R 2被短路,电路中的电流I =E R 3+R 4+r≈0.43 A ;电压表测的是R 3两端的电压,U =IR 3≈1.3 V ;撤去电压表所在支路,闭合开关S ,电路中的电流不变,仍然为0.43 A ;撤去电流表所在支路,电路为R 1、R 2、R 3、R 4串联,电压表测量R 2、R 3的电压,整个回路的电流为I ′=E R 1+R 2+R 3+R 4+r =313A ,故电压表示数为U ′=I ′(R 2+R 3)≈1.4 V.3.将电学元件按照如下列图的方式连接,两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源有一定的内阻.现闭合电键,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下缓慢移动,如此( )A .两电表的读数均增大B .小灯泡b 的亮度变暗,电流表的读数变小C .小灯泡a 的亮度变亮,电压表的读数变小D .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增加解析:选C.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下缓慢移动时,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减小,导致总电阻减小,根据“串反并同〞规律可知:电压表读数减小、小灯泡b 变暗,电流表读数变大、小灯泡a 变亮,电容器C 两端的电压等于小灯泡b 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所以电容器C 所带电荷量减少,C 正确,A 、B 、D 错误.4.(2017·重庆江津中学月考)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定值电阻R 0、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个同学记录了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1的测量数据,另一同学记录的是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2的测量数据.根据数据描绘了如图乙所示的两条U -I 直线.如此图象中两直线的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滑到了最右端B .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C .定值电阻R 0上消耗的功率为1.0 WD .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解析:选B.由图乙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 =1.5 V ,r =1 Ω,交点位置:R +R 0=U 1I=2 Ω,R 0=U 2I=2 Ω,R =0,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滑到了最左端,A 项错误;当电路中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但此题R 0>r ,改变滑动变阻器时无法达到电路中内、外电阻相等,此时当外电阻越接近内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B 项正确;R 0消耗的功率P =IU 2=0.5 W ,C 项错误;电源的效率η=IE -I 2r IE,电流越小效率越大,可见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滑到最右端时效率最大,D 项错误.5.在如下列图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后,L 1、L 2两灯泡都正常发光,后来由于某种故障使L 2突然变亮,电压表读数减小,由此推断,该故障可能是( )A .L 1灯丝烧断B .电阻R 2断路C .电阻R 2短路。
物理(新课标)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一节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功率及焦耳定律
![物理(新课标)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一节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功率及焦耳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3c2436af121dd36a22d82b9.png)
第八章 恒定电流
要求 Ⅱ Ⅰ Ⅰ Ⅱ Ⅱ Ⅰ
真题统计
2016·卷甲·T17 2016·卷甲·T23 2016·卷乙·T23 2015·卷Ⅰ·T23 2015·卷Ⅱ·T23 2014·卷Ⅰ·T23 2014·卷Ⅱ·T22
解析:A 点电阻 RA=1.0×310-1 Ω=30 Ω,B 点电阻 RB=
6 1.5×10-1
Ω=40
Ω,故 A 错误、B 正确.ΔR=RB-RA=
10 Ω,故 C、D 错误.
考向 3 伏安特性曲线在电路中的实际应用 3.(多选)(2017·宿州高三质检)额定电压均为 220 V 的白炽灯 L1 和 L2 的 U-I 特性曲线如图甲所示,现将和 L2 完全相同 的 L3 与 L1 和 L2 一起按如图乙所示电路接入 220 V 电路中,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4I1=4 A.
三、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1.电功 (1)实质:电流做功的实质是__电__场__力____对电荷做正功,电势 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2)公式:W=qU=____U_I_t____,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 式.
2.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 (2)公式:P=Wt =___U__I_____,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 公式.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 Q=_____I_2R__t __, 这是计算电热普遍适用的公式. 4.热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 (2)表达式:P=Qt =____I2_R_____.
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B.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UI21 C.对应 P 点,小灯泡的电阻为 R=I2U-1I1 D.对应 P 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 PQOM 所围面积大 小
实验十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实验十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aed8e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9.png)
题 干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创新设计
(4)实验中,为使能观察到的放电过程持续更长的时间,电阻R应选择尽量大一 些,因为释放的电荷量是一定的,电流越小,放电过程持续时间越长。 (5) 放电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率为ΔΔIt=ΔnΔetSv=neSΔΔvt =neSa=neSmF 放电过程中,随着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的减少,电压减小,电场对自由电荷的 静电力减小,因此电流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答案 (1)电荷量 (2)3×10-3 (3)见解析图 (4)尽量大一些 (5)见解析
01 02 03 04
目录
提升素养能力
创新设计
4.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电容器电容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如图4甲 所示,E为电池组,C为待测电容器,G为检流计(可测微弱电流),R′为滑动变 阻器,R是定值电阻,V是电压表,S′、S为开关。实验步骤如下:
题 干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创新设计
例2 (2023·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模拟)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能 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照图2甲连接电路,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 电源向电容器充电,这个过程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 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电流随 时间变化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 (1)在图乙中画一个竖立的狭长矩形(在图乙的最左边),它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是________(填写面积所代表物理量的名称) (2) 根 据 I - t 图 像 估 算 电 容 器 在 全 部 放 电 过 程 中 释 放 的 电 荷 量 约 为 ________C(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ININNNOOVVAATTIVIVEE DDEESSIGIGNN
高中物理 第8章 第2节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 第8章 第2节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3](https://img.taocdn.com/s3/m/47d4229c9ec3d5bbfc0a7429.png)
如果手表的表盘玻璃是向内爆裂的,则外界的大气压强为 p0=8.4×104Pa+6×104Pa=1.44×105Pa,
大于山脚下的大气压强(即常温下的大气压强),这显然是 不可能的,所以可判断手表的表盘玻璃是向外爆裂的。
(2)当时外界的大气压强为 p0=p2-6.0×104Pa=2.4×104Pa。
答案:2381
解析:设房间体积为 V0,选晚上房间内的空气为研究对象, 在 37℃时体积变为 V1,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
VT11=VT20 273V+1 37=273V+0 7 V1=3218V0 故中午房间内空气质量 m 与晚上房间内空气质量 m0 之比: mm0=ρρVV01=2381。
图象的应用
计算过程。
解析:(1)由图甲可以看出,A 与 B 的连线的延长线过原点 O,所以从 A 到 B 是一个等压变化,即 pA=pB。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VA/TA=VB/TB, 所以 TA=VVATBB=0.4× 0.6300K=200K。
(2)由图甲可以看出,从 B 到 C 是一个等容变化,根据查 理定律得 pB/TB=pC/TC。
越小,如图 p2<p1
• 特别提醒:
• (1)在图象的原点附近要用虚线表示,因为此处实际 不存在,但还要表示出图线过原点。
• (2)如果坐标上有数字则坐标轴上一定要标上单位, 没有数字的坐标轴可以不标单位。
• 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A经B到状态C的V -T图象,由图象可知( )
• A.pA>pB B.pC<pB • C.VA<VB D.TA<TB
• (1)通过计算判断手表的表盘玻璃是向外爆裂还是向 内爆裂?
• (2)当时外界的大气压强为多少?
2013届高考一轮物理复习课件(人教版):第八章第2节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013届高考一轮物理复习课件(人教版):第八章第2节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8b9c42b307e87101f696b4.png)
【答案】
6.0×105 A
第八章 第2节
【答案】
C
第八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二、 安培力与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平衡和加速 (1)首先把立体图画成易于分析的平面图, 如侧视图、 剖视图或俯视图等. (2)确定导线所在处磁场方向,根据左手定则确定安 培力的方向. (3)结合通电导体的受力分析、运动情况等,根据题 目要求,列出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解.
第八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在 c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与 ac 边垂直且指向左下方;b 处导线中的电流在 c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与 bc 边垂直且指 向右下方.根据左手定则,a 电流对 c 的安培力 Fac 沿 ca 方向,而 b 电流对 c 的安培力 Fbc 沿 cb 方向,又 Fac 与 Fbc 大小相等,故二力的合力 F 安与 ab 垂直,指向左边, C 正确.
第八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①垂直 BILsinθ ⑫正比
②手心
③四指
④拇指
⑤BIL
⑥
⑦垂直 ⑬越大
⑧平行 ⑭正比
⑨径向 ⑮均匀
⑩相等 ⑪垂直 ⑯灵敏度
第八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一、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规律方法 1.磁场和电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安培力比库 仑力复杂得多,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和电场方向不 是相同就是相反,而电流元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 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 电流方向决定的平面垂直.
第八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新教材适用高中物理第8章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物理第8章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62c9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e.png)
③D 中应将“距离 O 点较近处”改为“距离 O 点较远处”。因为所 取的各计数点应尽量是重锤自由下落运动的真实记录,而打点计时器接 通电源开始工作后不一定很快就能达到稳定状态,同时开始的几个点比 较密集,会增加长度测量的误差。
④F 中应将“mghn 和12mv2n”改为“ghn 和12v2n”。因本实验中是通过 比较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 mghn 和动能增加量12mv2n的大小来达到验证 的目的,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重锤)来说,质量是一定的,故只需比较 ghn 和12v2n就能达到目的。
案例2 研究沿斜面下滑物体的机械能 1.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带有遮光条的滑块。 2.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把气垫导轨调成倾斜状态,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下滑 时,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测量两光电门之间高度差Δh和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1、 v2,代入表达式验证。
3.物理量的测量及数据处理 (1)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高度差 Δh; (2)根据滑块经过两光电门时遮光条的遮光时间 Δt1 和 Δt2,计算滑块 经过两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解 析 : (1) 由 胡 克 定 律 知
ΔF
=
kΔx
,
k1
=
ΔF Δx
=
50×9.8×10-3 8.62-7.63×10-2
N/m≈49.5 N/m
k2=ΔΔFx=7.5603×-96..86×6×101-03 -2 N/m≈50.5 N/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 k
=k1+2 k2=50 N/m。
课堂达标检测
1.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A、B组成 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物体B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物体A上拖着的纸 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
通电直导线和线圈周围的磁场方向
![通电直导线和线圈周围的磁场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865a1b3f5335a8103d2201a.png)
第八章 磁场 第12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物理
主干回顾固基础 典例突破知规律 特色培优增素养 高考模拟提能训
限时规范特训
(2)原理:交流电的周期和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_相__等___, 粒子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一次一次地经过D形盒缝隙,两盒间 的电场强度方向周期性地发生变化,粒子就会被一次一次地加 速.
mqBv,T=2vπr=2qπBm,故在质量、带电荷量、磁场的磁感应强
度都相同的情况下,速率越小,半径越小,所以粒子 a 的运
动速率最小,粒子 c 的运动速率最大,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
的运动时间只取决于运动所对应的圆心角,所以粒子 a 的运
动时间最长,粒子 c 的运动时间最短.
答案:B
第八章 磁场 第20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物理
主干回顾固基础 典例突破知规律 特色培优增素养 高考模拟提能训
二、规律方法题组
限时规范特训
4.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分析]如图所示,半径
为r的圆形空间内,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带
电粒子(不计重力)从A点以速度v0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磁场中, 并从B点射出,若∠AOB=120°,则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的时间为( )
第八章 磁场 第21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物理
主干回顾固基础 典例突破知规律 特色培优增素养 高考模拟提能训
限时规范特训
2πr A. 3v0
πr C. 3v0
2 3πr B. 3v0
3πr D. 3v0
第八章 磁场 第22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物理
第八章 磁场 第19页
高三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节静电场与静电力课件
![高三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节静电场与静电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a6afd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d.png)
学标指引 知识导学 技法指导 练习提能 课后作业 返回首页
1)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 ①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一种称为正电荷,另一种称 为负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或q表示,国际单 位是库仑,用符号 “C”表示。 元电荷: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 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 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e=1.60×10-19C。 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称为比荷或荷质 比。比荷也是反映带电微粒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为k),方向______.
2.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径迹如图中虚线所示, 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加速度逐渐增大 C.A点的场强小于B点场强 D.粒子的速度不断增大
学标指引 知识导学 技法指导 练习提能 课后作业 返回首页
3.如图所示,A、B两点分别固定着电量为+Q和+2Q的点电荷, 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CD=DB。一带正电的
试探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AB直线运动,则在试探电荷
从C点到D点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直加速运动 B.加速度一直不变 C.粒子先减速后加速 D.加速度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学标指引 知识导学 技法指导 练习提能 课后作业 返回首页
4.如图所示,将表面均匀带正电的半球壳沿轴线分成厚度相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数学表达式:
Q为场源电荷的电 荷量,r为某点据场源 电荷的距离。
E
r
Q
研究点电荷的电场是研究实际电场的基础
学标指引 知识导学 技法指导 练习提能 课后作业 返回首页
②电场强度的叠加
场源是多个点电荷的电场中,某 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个点电荷单独在 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电场 强度的叠加原理也是分析研究实际电 场的基础。
第八章 第2讲 电场能的性质-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第八章 第2讲 电场能的性质-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558e545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c.png)
第2讲电场能的性质[课标要求]1.知道静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理解电势能、电势的含义。
2.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3.掌握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4.会处理电场线、等势面与运动轨迹相结合问题。
考点一静电力做功、电势能与电势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静电力所做的功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2.电势能(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称为电势能。
(2)标矢性:电势能是标量,有正、负之分,其正负表示大小。
(3)相对性:电势能具有相对性,通常把无限远处或大地表面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3.电势(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之比。
(2)定义式:φ=E pq。
(3)标矢性:电势是标量,有正、负之分,其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高(低)。
(4)相对性:电势具有相对性,同一点的电势因选取零电势点的不同而不同。
4.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1)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 AB=E p A-E p B。
静电力对电荷做多少正功,电荷电势能就减少多少;电荷克服静电力做多少功,电荷电势能就增加多少。
(2)电势能的大小:由W AB=E p A-E p B可知,若令E p B=0,则E p A=W AB,即一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数值上等于将其从该点移到零电势能位置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功。
【基础知识判断】1.电场力做功一定改变电荷的电势能。
(√)2.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
(×)3.电势有正负之分,但电势是标量。
(√)4.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强度越来越小,电势逐渐降低。
(×)1.求静电力做功的四种方法2.电势高低的判断判断依据判断方法电场线方向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场源电荷的正负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正电荷周围电势为正值,负电荷周围电势为负值;靠近正电荷处电势高,靠近负电荷处电势低电场力做功根据U AB =W AB q ,将W AB 、q 的正负号代入,由U AB 的正负判断φA 、φB 的高低3.电势能大小的判断判断方法方法解读公式法将电荷量、电势连同正负号一起代入公式E p =qφ,正E p 的绝对值越大,电势能越大;负E p 的绝对值越大,电势能越小电势法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做功法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能量守恒法在电场中,若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荷的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反之,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学生用书第157页(多选)(2023·海南高考)如图所示,正三角形三个顶点固定三个等量电荷,其中A 、B 带正电,C 带负电,O 、M 、N 为AB 边的四等分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 、N 两点电场强度相同B .M 、N 两点电势相同C .负电荷在M 点电势能比在O 点时要小D .负电荷在N 点电势能比在O 点时要大、答案:BC解析:根据场强叠加以及对称性可知,M 、N 两点的场强大小相同,但是方向不同,选项A 错误;因在A 、B 处的正电荷在M 、N 两点的合电势相等,在C 点的负电荷在M 、N 两点的电势也相等,则M、N两点电势相同,选项B正确;因负电荷从M到O,A、B两电荷的合力对负电荷的库仑力从O指向M,则该力对负电荷做负功,C点的负电荷也对该负电荷做负功,可知三个电荷对该负电荷的合力对其做负功,则该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即负电荷在M 点的电势能比在O点小;同理可知负电荷在N点的电势能比在O点小,选项C正确,D错误。
第八章 实验九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第八章 实验九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2e36529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c.png)
实验九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一、实验目的1.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2.探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压、电量及能量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与器材1.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流表可以测量电容器的充电或放电电流大小,电压表可以测量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
(1)充电:开关S接1,电源给电容器充电,使电容器的两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如图甲所示。
学生用书第171页(2)放电:开关S接2,用导线将充好电的电容器的两极板相连,使两极板的异种电荷中和,如图乙所示。
(3)电容器充、放电时的能量转化:充电过程电容器储存了电能。
放电过程电容器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实验器材:直流电源、电阻、电容器、电流表(或电流传感器和计算机)、电压表、单刀双掷开关、导线。
3.实验拓展:用电流传感器(代替电流表)与计算机相连可以直接测出电容器的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按照上面的电路图,把直流电源、电阻、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单刀双掷开关组装成实验电路。
2.观察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把开关S接1,此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
在充电过程中,可以看到电压表示数迅速增大,随后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表示电容器两极板具有一定的电势差。
通过观察电流表可以知道,充电时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电容器的正极板;同时,电流从电容器的负极板流向电源的负极。
随着两极板之间电势差的增大,充电电流逐渐减小至0,此时电容器两极板带有一定的等量异种电荷。
即使断开电源,两极板上电荷由于相互吸引仍然被保存在电容器中。
3.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把开关S接2,电容器对电阻R放电。
观察电流表可以知道,放电电流由电容器的正极板经过电阻R流向电容器的负极板,正、负电荷中和。
此时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减小,电势差减小,放电电流也减小,最后两极板电势差以及放电电流都等于0。
4.实验拓展:把电流表、电压表换成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电路如图所示。
实验十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实验十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909269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b.png)
容器放电,观察电容器的放电现象。
答案:(1)1 2
目录
(2)根据图甲电路,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解析:(2)根据题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开始放电,同时开始计时,每隔5 s读一次电流i的值,记录数据如 表所示。
目录
目录
六、注意事项 1.要选择大容量的电容器。 2.实验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 七、误差分析 本实验中的误差来源主要取决于电流传感器的灵敏度与计算机数据收集处理软 件的准确性。
目录
着眼“四翼”·探考点
目录
【典例1】 小明同学想根据学习的知识,估测一个电容器的电容。他从实验室 找到8 V的稳压直流电源、单刀双掷开关、电流传感器(与电脑相连,能描绘出 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连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 验过程如下,完成相应的填空。
答案:(2)向右
目录
(3)为了能精确测量电容,将图甲中电流表换成电流传感器测量电流,并根据 电路图,连接图丁中的实物图。 解析:(3)根据电路图,连接的实物图如图1所示。 答案:(3)见解析图1
目录
(4)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戊所示,计算机可以得出
i-t图像所围的区域面积为0.869 mA·s,电阻R为500 Ω,直流电源电压恒为2
目录
(3)图丙为传感器中电容器放电时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图中每一
小方格面积相同。根据图像估算电容器在t0~2t0时间内,释放电荷量的表达式
为
(用I0、t0表示);
目录
(4)图丁中实线是实验得到的放电时的I-t图像,如果不改变电路的其他参
数,只减小电阻箱R的阻值,则得到的I-t图线是图丁中的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力学实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力学实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d2c563a216147916112858.png)
力学实验力学实验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当前实验试题命制“一大一小”的情况下,力学实验多以小题的形式出现,并且试题多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所给的物理情景和要求通常跟教材内容有明显区别,是以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或素材,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增加条件限制,加强对考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
具体特点如下:(1)力学实验中有多个实验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考查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并根据纸带进行正确的数据运算,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2)考查运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历年高考实验题的命题热点,力学实验、电学实验中都可能出现。
这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3)结合光电门和传感器考查。
由光电门计算速度,由力的传感器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速度传感器直接显示速度大小,所以力学实验中往往结合这两种器材来考查。
(4)考查力学创新设计性实验,如测动摩擦因数、弹簧弹性势能。
创新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这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都较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一直是高考实验命题的理念,考查实验的灵魂——原理是重中之重,预测2020年高考对力学实验的考查,是在《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基础上进行重组与创新,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是否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等。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掌握常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等为本,同时从常规实验中有意识地,积极地提取、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方法。
逐步过渡到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设x1、x2、x3、x4、…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假如Δx=x2-x1=x3-x2=x4-x3=…=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18·陕西省宝鸡市质检二)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段粗细均匀、电阻率较大的电阻丝,于是设计了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进行了实验探究,其中MN为电阻丝,R0是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电压表示数U,电流表示数I以及对应的PN长度x,绘制了U-I图线如图乙所示.图3(1)由图乙求得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阻r=________ Ω.(2)实验中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电动势测量值________其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根据实验数据可绘出图象如图丙所示.图象斜率为k,电阻丝横截面积为S,可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______,电表内阻对电阻率的测量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答案(1)1.490.45(2)小于(3)kS没有解析(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E-I(r+R0),则题图乙中的图象与纵轴交点的坐标表示电动势,故E =1.49 V ,图象斜率的绝对值大小表示r +R 0,则r +R 0=1.49-1.20.20 Ω=1.45Ω,解得:r =1.45 Ω-1.0 Ω=0.45 Ω.(3)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 =U I =ρx S ,则可知k =ρS ,解得:ρ=kS ,若考虑电表内阻,图象的斜率不变,所以电表内阻对电阻率的测量没有影响.变式1 (2018·福建省莆田市一中)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4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4(1)根据图甲实验电路,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2)实验开始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______(选填“a”或“b”)端.(3)合上开关S1,S2接图甲中的1位置,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示数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S2改接图甲中的2位置,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示数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描点作出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两直线与纵轴的截距分别为U A、U B,与横轴的截距分别为I A、I B.①S2接1位置时,作出的U-I图线是图丙中的________线(选填“A”或“B”);②S2接1位置时,测出的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存在系统误差,原因是________表(选填“电压”或“电流”)的示数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答案(1)如图所示(2)a(3)①B②电流小解析(1)实物图如图所示(2)为保护电表,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要最大,应将滑片滑至a端;(3)S2接1位置时,引起误差的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使得电流的测量值偏小,故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偏小,所以作出的图象是B.命题点二实验拓展创新例2 (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模拟)学习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后,物理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了一个西红柿电池组,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定电流表的内阻,并用多种方法测量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与内阻,请协助完成实验.图5(1)闭合开关S 1和S 2,调节电阻箱并记录电阻箱的示数R 、电流表(灵敏)的示数I 0和电压表的示数U 0,由此可知电流表的内阻R A 为_________(用上述测量量表示).(2)闭合开关调节R ,读出电流I 和电压U ,并测出多组数据,作出U -I 图线可得出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此种办法测量的电动势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3)断开S 1,闭合S 2,仅由多组电流表示数I 和电阻箱的示数R ,运用实验数据作出1I -R 图线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且该直线的斜率为k ,纵截距为b ,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_,内阻为________(用k 、b 、R A 表示).答案 (1)U 0I 0-R (2)偏小 偏小 (3)1k bk -R A解析 (1)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知R +R A =U 0I 0,故R A =U 0I 0-R .(2)误差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E =U +(I +U R V )r ,变形得到:U =R V R V +r E -R V rR V +rI ,可知斜率为R V r R V +r <r ,截距R VR V +r E <E ,故电动势与内阻的测量值都偏小.(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E =I (R +R A +r ) 变形得到:1I =1E R +R A +r E,由题意可知k =1E ,b =R A +r E ,故E =1k ,r =bk-R A .变式2(2018·湖南省株洲市上学期质检一)某实验小组需测量一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大约为3 V,r大约为1.0 Ω)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 Ω)电阻R1(阻值为5.0 Ω)电阻R2(阻值为990 Ω)电流计(量程为2.5 mA,内阻为R g=10.0 Ω)开关,导线若干.(1)请在图6虚线框中完成电路图,并将仪器的符号标在图中.图6(2)实验中得到了多组电阻箱的阻值R 和对应的电流计的读数I ,并作出如图7所示的1I -1R 关系图象,若已知图象斜率为k ,纵截距为b ,则电源电动势E =________, 内阻 r = ____________.(要求用测得的物理量和已知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电阻R 2的分流作用忽略不计)图7答案 (1)如图所示 (2)R 2+R g b k b-R 1解析(1)题中没有电压表,所以需选择电流计和一个定值电阻串联改装成电压表,当电流计和定值电阻R2串联时,U=I g(R2+R g)=2.5V ,和定值电阻R 1串联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太小,故选择R 2改装电压表,R 1串联接入电路起保护作用,故电路图如图所示.(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 (R 2+R g )=E R 1+r +R R ,则1I =(R 1+r )(R 2+R g )E ·1R +R 2+R gE ,故E=R 2+R g b ,r =kb-R 1. 例3(2018·辽宁省丹东市一模)小刚、小聪和小明所在的小组收集了手机的电池以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等电子器件.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进行研究,一是电阻R x(阻值约2 kΩ),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的标称值为3.4 V),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A.电压表V (量程4 V,内阻R V约10 kΩ)B.电流表A1(量程100 mA,内阻R A1约20 Ω)C.电流表A2(量程2 mA,内阻R A2约20 Ω)D.滑动变阻器(0~10 Ω,额定电流1 A)E.电阻箱R0(0~999.9 Ω)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图8(1)小刚采用伏安法测定R x 的阻值,他使用的电池是待测的锂电池.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图8甲是他连接的部分实验器材,请你用笔画线完成实物连接;他用电压表的读数除以电流表的读数作为R x 的测量值,则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聪和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①小聪的实验操作是: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为R 1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1;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为R 2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2.根据小聪测出的数据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其表达式为E =________;②小明认为用线性图象处理数据更便于分析.他在实验中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获取了多组数据,画出的1U -1R 图象为一条直线(如图丙).由图丙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 V 、内阻r =________ 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C(或A 2) 见解析图 大于 (2)①U 1U 2(R 1-R 2)U 2R 1-U 1R 2②3.3 0.25解析 (1)测量R x 的阻值时,滑动变阻器采取分压式接法,由于待测电阻的阻值较大,电流表采取内接法,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为I m =3.42 000A =1.7 mA ,故电流表选取C(或A 2);由于电流表采取内接法,用电压表的读数除以电流表的读数应该为待测电阻与电流表内阻的阻值之和,所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2)①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E =U 1+U 1R 1r ,E =U 2+U 2R 2r ,联立解得:E =U 1U 2(R 1-R 2)U 2R 1-U 1R 2;②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E =U +U R r ,整理得1U =r E ·1R +1E ,故纵截距1E =0.3,解得E =103 V ≈3.3 V ,斜率r E =0.6-0.34.0=340,解得r =0.25 Ω. 变式3(2018·江西省横峰中学、铅山一中等校联考)实验室中准备了下列器材: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1.5 V,内阻约1.0 Ω),电流表G(满偏电流1.5 mA,内阻10 Ω),电流表A(量程0~0.60 A,内阻约0.10 Ω),滑动变阻器R1(0~20 Ω,2 A)滑动变阻器R2(0~100 Ω,1 A),定值电阻R3=990 Ω,开关S和导线若干图9(1)某同学选用上述器材(滑动变阻器只选用了一个)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为了能较为准确地进行测量和操作方便,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是________.(填代号)(2)请在如图9甲所示虚线框中画出该同学的实验电路图.(3)如图乙为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该图线可得,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 V ,内阻r =________ Ω. 答案 (1)R 1 (2)如图所示(3)1.46 0.75解析 (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I 1(R 3+R G )=E -I 2r ,变形得:I 1=E R 3+R G -rR 3+R G I 2;由数学知识可得,-r R 3+R G =-0.75×10-3,E R 3+R G=1.47×10-3,解得E =1.47 V ,r =0.75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