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趋同”不可取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文档)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档)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轻重的作⽤,农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我国农业结构现状进⾏分析,探讨我国农业结构现状、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对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平稳发展意义重⼤。
⼀、我国农业结构现状:1、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减缓,但基础作⽤依然很重要。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资料,2009年我国国内⽣产总值(GDP)实现340506.9亿元,第⼀、第⼆、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国内⽣产总值的10.3%,46.3%,43.4%。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没有动摇;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
我国农业产值结构数据显⽰,200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60361.0亿元,其中农业(种植业)30611.1亿元,占总产值的50.71%,林业为2359.4亿元,占总产值的3.90%,牧业产值为19468.4亿元,占总产值的32.25%,渔业产值为5626.4亿元,占总产值的9.32%。
3、农产品结构单⼀,农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有限。
农作物南⽅以⽔稻种植业为主,北⽅主要种植⼩麦,经济作物南⽅主要是油菜、烟草、⽢蔗,北⽅主要为⼤⾖、甜菜。
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
4、各地区农业结构普遍趋同,专业化⽣产程度较低。
这种现象在我国农业结构中长期普遍存在,⽽且农业经营⽅式粗放,⼟地束缚了⼤量劳动⼒。
其产⽣与我国传统农耕⽂明和⾃然条件有⼀定的关系。
5、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定成效,但农业结构调整难度不可低估。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经进⾏了将近3年,其成效有⽬共睹:农业结构进⼀步优化,农产品品质提⾼,经济作物、园艺产品⾯积增加,畜牧⽔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布局、产业分⼯的格局已见雏形。
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不断提⾼。
尽管结构调整成绩喜⼈,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地⽅结构调整还存在盲⽬性,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深加⼯能⼒低,城市化进程滞后,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困难,农民增收仍然步履艰难。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对策探讨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却不是一个高科技水平武装的农业大国。
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因此,我们只有客观地面对现实和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发展措施,认真研究对策,我国的农业才能走向世界,农产品才能产生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策中图分类号:F712一、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传统的农业结构,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但由于历史、区域、经济、科技运用等各方面的原因,农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仍然较缓。
传统的农业结构在目前仍然占主流。
这主要表现在:①种植业,特别是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如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仍占着整个农业的主导地位,畜牧水产业、名优特产品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如食糖、食用植物油等)相对处于从属地位;②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小、分散粗放等特点,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够。
因此,在市场上,如大米、小麦、玉米等供大于求,造成积压严重和销售价格下跌,而名、优、特产品、品牌产品、深加工产品却相对不足,只有通过大量进口来填补市场的需求。
2.“大众化”的产品品质,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真正打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很少。
据专家预测,加入WTO后的我国,50%的农产品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压力,如小麦、大米、棉花、植物油及羊毛等。
究其原因,则在于产品的品质。
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的状况,经中国医学院测量,蛋白质的含量:春小麦13%-15%;冬小麦13%-14%;粳稻8%-9%;杂交粳稻7%-8%;玉米8%-9%;这个指标和国外相比只居中上等。
但其中一些最主要的营养指标——赖氨酸等却含量偏低。
在小麦方面比较仅蛋白质,赖氨酸含量比国外品种低1个百分点,且都是弱面筋,制成面包体积小、掉渣。
种植业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种植业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种植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领域,其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受到多种风险点的影晌。
以下是对种植业风险点的分析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一、自然风险1.气候变化:种植业对气候条件高度敏感。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极端高温等,都会对作物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防范措施:多元化种植,避免单一作物对特定气候条件的过度依赖。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应对气候变化。
2.病虫害:病虫害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受损。
防范措施: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此外,定期检查作物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病虫害。
3.土地质量:土地质量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土壤贫瘠、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防范措施:采取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如轮作、有机肥料施用、水土保持等,提高土地质量。
二、市场风险1.价格波动:种植业产品价格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防范措施:多元化种植,避免单一作物价格波动对整体收益的影响。
同时,建立灵活的销售渠道和策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2.市场竞争:种植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和品质竞争经常发生。
防范措施: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可考虑通过品牌建设、差异化营销等手段提升产品竞争力。
3.政策变化:政策调整可能会对种植业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农业补贴政策、土地政策等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农民的生产决策和收益。
防范措施: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同时,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政策走向并争取支持。
三、技术风险1.技术更新: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传统种植方式产生挑战。
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可能会替代传统方法,导致农民失去竞争优势。
防范措施:关注农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品种。
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适应能力。
2.技术失误: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失误可能导致产量下降或品质受损。
探讨现代种植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讨现代种植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现代种植业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种植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现代种植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壤质量下降、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为了更好地推动现代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1. 土壤质量下降随着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
化肥农药的使用过量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有机质等成分大量流失,从而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产能,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 化肥农药使用过量由于农民为了获取更高的产量,常常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还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3. 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存在着生产环节中的问题,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这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改进措施1. 推行绿色种植应该推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通过合理的轮作休耕、有机肥料的施用等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能,并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2.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研发更加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
发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肥料农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肥料农药,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把控,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4. 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能。
引导农民们正确使用化肥农药,合理利用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5. 强化农业生态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农业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倡导绿色种植理念,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传统的耕种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如耕地过度利用、农药、化肥滥用、水资源浪费以及土地污染等。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生态耕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由于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管理,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对农作物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污染了土壤和水资源。
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污染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探讨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转变耕种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耕种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问题现状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国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压力巨大,导致许多地区的耕地长期以来被过度开垦和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农药、化肥的滥用问题也是我国生态耕种面临的重要挑战。
农民出于追求高产量和利润,往往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产品残留的化学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我国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浪费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导致许多地区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土地污染成为威胁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生态耕种面临严峻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3 研究意义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引言生态耕种是当今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耕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农资,这就使得我国的生态耕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单一农作物种植对农村生态环境危害评估
单一农作物种植对农村生态环境危害评估单一农作物种植,即在相同的地块上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因其高效性和经济利益在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一作物种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多重影响逐渐显现,尤其是对土壤、植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影响。
具体评估这些影响,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单一作物种植通常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愈发明显。
长时间种植同一种作物使得土壤中的特定养分迅速被消耗,特别是氮、磷和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这些养分的持续缺失不仅对作物的生长造成限制,还可能降低土壤的生物活性,造成微生物群落的减少和变化。
不少研究显示,单一作物种植的田地往往在土壤结构、通透性及水分保持能力等方面表现不佳。
这种疲惫的土壤不但难以支持健康的植物生长,还更容易受到侵蚀、盐碱化等问题的影响。
植物多样性的减少是单一作物种植中的另一个主要危害。
自然生态系统中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可以有效抵御病虫害和环境变化,而单一作物种植往往使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例如,对于依赖单一作物的农业体系,某一特定害虫或病原体的扩散可能导致整个农作物的失败。
由此,农户不得不依赖化学农药与肥料,以期挽救即将遭受损失的作物。
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带来次生环境污染问题,在大范围内对周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水资源的管理也因单一作物种植而受到威胁。
很多单一作物,例如稻米和小麦,对水资源的需求较高。
持续大规模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尤其在干旱地区,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可能形成水资源短缺,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与其他农业活动。
同时,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还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进一步恶化水质,危害水生生态系统。
土壤侵蚀现象也是单一农作物种植的重要后果之一。
在耕作过程中,经常施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和化肥,使得土壤变得更加疏松。
当雨水冲刷时,这些疏松土壤就更容易被侵蚀。
经济林木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主要问题
经济林木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主要问题森林资源占据我国重要的位置,其中经济林木的栽培和种植也给农户们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经济林木实际栽培种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尤为重要,经济林木种植户要不断发现问题,正确面对问题并解决,同时要充分了解目前经济林产业的现状,才能使经济林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我国目前经济林产业现状通过对我国目前经济林产业的现状分析,才能使种植户清楚的认识到经济林木种植的情况,更好的开展经济林木种植工作。
那么就我国目前经济林产业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首先,在短期内可以收到较高的效益,这就充分保证了农户的利益,尤其在一些丘陵山区内,经济林木种植更是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给我国丘陵山区地域的农户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其次,经济林木栽培种植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简单来说,对于我国一些区域并不适合种植经济作物,然而进行经济林木的栽培种植是不二选择,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另外,经济林产业不但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改善,之前一些不法分子对我国森林资源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经济林木的种植,丰富了森林资源,保证我国生态工程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需求。
二、经济林木栽培种植中的主要问题1、经济林木品种的质量较差良种一直是制约经济林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且良种生产一直滞后于生产的发展。
我国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但因大量果园单产低,投入市场的果品质量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且出口价大大低于其他国家,当前良种在推广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经济林产业的生产规模薄弱我国经济林生产经营分散,分散型经营不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更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从而也难形成规模化的产品集散市场,导致销售成本提高和原料产品因销售不畅而耗损比例大。
论文: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业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会促进农业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分享利益,同时,国外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进入的门槛也明显放低,进口的数量将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会使已经显露买方市场特征的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伴随着这种农产品贸易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关键字: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对策调整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
由于我国按劳动力平均的农业资源极少,农户家庭经营规模过于细小,经营分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多数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缺乏竞争能力。
2.农产品价格高。
我国大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小麦、玉米和棉花、大豆、食糖等农产品的成本价格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一般高出进口产品到岸价20%以上,有的甚至高出60%以上,产品价格竞争处于劣势。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业的生产组织不适应国际化大生产的要求,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虽然符合农业发展的要求,但受到经营规模小的严重制约,劳动生产率低,组织化程度低,不具备与国外大农场开展平等竞争的能力。
4.在非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低,许多农产品不符合出口的质量标准,在非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粮食等种植业产品和养殖业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运和包装过程中遭受的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化肥残留量较大,农产品的安全性低,造成国际市场的不信任,也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5.农产品加工水平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比例普遍较低,农产品加工以速冻、保鲜类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低,而且缺少知名品牌,企业实力弱。
6.农村工业化滞后,农民面临严重的外部就业压力。
据有关专家测算,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之后,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会影响一部分农民的就业机会,而农村工业化发展缓慢,相应地提供就业机会较少,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的状况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农业产业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 2.1.1 农作物种植面积过大,经济林果比重偏低。 常规的农作物品种如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的种植仍然 主导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色经济林果如核桃、优 质梨、樱桃、冬桃、杨梅、板栗和小枣等发展不足。这种不 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了整体农业发展效益不突出,农村 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增长幅度小。 2.1.2 粮经比例失调,农作物种植的内部结构不合 理。低质量、低产量、低产值的粮食作物多,高产、优质、 高效的粮食作物少,往往是种多收少;蔬菜、油菜、花卉、 草莓和蓝莓等经济作物的增加幅度小。 2.1.3 林果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在果品方面,种植 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其生产量还严重不足,不能充 分满足市场所需,也不能起到明显的致富增收的作用。 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2.2.1 盲目跟风,市场压力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础上,结合云南省楚雄市鹿城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分析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05-19-2
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针对市场需求特点,建立起 能适应市场的体制和机制,合理规划区域内农业产业发 展的总体布局,制定有效的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组织农户 积极主动按照市场需求有选择性地发展产业,使农业产 业结构逐步向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优势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合理利用农业资 源,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促进特色 农产品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促进传统种植业向特色、优 势产业转变。
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09)02-00摘要:本文分析了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缩小差距,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有所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
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合理的和不可避免的,但过大的差距不加以控制就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阻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正确的处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是我国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1、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
由于市场经济下,价格受控于市场波动,农药、化肥价格在升高,农户投入增长的比率远高于产出增长的比率;农业基础薄弱,不利于农户收入的持续提高;种植业结构趋同,品种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增产不增收,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不畅,农业产业体系发育不完全,特色不明显,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
而贵州省是一个高原地形,机械化种植是很困难的,所以,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产品产量少,品质差等。
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2、农产品的价格和品质缺乏竞争力因为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品质和价格缺乏竞争力。
贵州省农业无论是从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还是管理方法上都因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获益,总体来讲,农民也从贸易自由化中获益。
但从收入分配上来讲,贸易自由化加剧了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
因为贵州省农业利用外资项目规模偏小,利用外资总量不足。
从产品出口来看,贵州省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缺乏品牌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贵州省农民素质低,农业人口多,农作物的生产仍然是手工操作,仍然固守原有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中苦苦挣扎,往往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目标,过分追求高产量而导致化肥、农药使用剂量价格居增,农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在市场又无价格优势,造成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增长进一步受到限制。
西藏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以白朗县为例
其次,无法获得应有收益的风险。市场环境是错
作者简介:李 园(1984—),男,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三农”问题、党校教学。
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2019 年白朗县实 现果蔬年产量 500 万 kg,年产值 3 000 万元,净产值 900 万元。 1.2.2 万亩枸杞园
枸杞为喜光、耐旱、耐盐碱的灌木经济植物。白朗 县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投资 10.36 亿元,建立了占地 1 000 hm2 的枸杞田园基地。项目启动以来,到 2019 年 实现年产值约为 2 400 万元。1 000 hm2 基地建设完成 后,预计丰产期每年仅通过枸杞干果、枸杞芽茶可实 现 3.4 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
以增强农业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切实提高农业经济效 益、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发展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合理调整。首先,要确保农业产业稳定、可持续发 展。其次,不断提高农牧产业的绿色生态功能,提高功 能性效益。再次,促进农业产业向高效、优质的方向发 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商品生产力。 3.2 具体对策 3.2.1 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2 白朗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趋同阻碍了农业长期发展 白朗县高原特色农业主要涉及蔬菜大棚、果园种
植、农村旅游等。目前这些项目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就西藏农牧业发展本身来说,受自然环境、人口数 量、市场规模限制的问题依然突出。类似产业发展到 一定阶段后,产业雷同、销售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亟 需解决特色农业与农牧业基础生产结合的问题。 2.2 缺乏科学经营及综合治理
种植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材料
种植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材料种植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然而,种植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从政府和农民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资源浪费、化肥农药滥用、农田水土流失、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等。
首先是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土地面积有限,加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田被非农化,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其次是化肥农药滥用问题。
在追求高产量的同时,农民普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给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
农田水土流失是另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缺乏防治措施,我国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大量土壤被冲刷,农田贫瘠化严重,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问题。
农民对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的了解程度不足,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收入低落。
市场垄断是最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农产品市场存在垄断现象,限制了农民的议价权和收益。
以上问题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产生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政府土地政策不合理、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不彻底等因素有关。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非农化的大量需求,政府土地政策的不合理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其次,化肥农药滥用问题主要源于农民的盲目追求高产量以及对知识的匮乏,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标准和方法了解不足。
农田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退耕还林政策的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政府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市场垄断问题主要是由于一些大型种植企业通过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等手段垄断市场,限制了农民的议价权和市场自由竞争。
针对种植业存在的问题,政府和农民都应当共同努力。
从政府方面说,首先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8.09.01•【字号】鲁政发[1998]55号•【施行日期】1998.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政发[1998]55号)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八年九月一日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八五”以来,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种植业所占比重下降,牧渔业份额大幅度上升;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林业由偏重社会效益向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畜牧业逐步由耗粮型、高成本的猪饲养为主向节粮型、低成本、高效益、综合饲养的方向发展;水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渔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格局,海洋捕捞业由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业拓展,实现了以养为主的转变。
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虽然显著改善,但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农林牧渔结构不尽合理。
畜牧业、渔业在四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优势不突出。
二是各地结构调整大而全,小而全,趋同现象严重。
农户信息不灵,盲目发展问题比较突出。
各地没有形成较大的、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带、经济区,缺乏竞争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三是品种结构中优质品种率低,产品质量不高;果品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苹果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亟待改善,传统品种改良开发力度不够;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产品档次不高,大宗常规品种产量高效益较低,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珍、稀品种改良、开发力度不够。
四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滞后。
在全国领先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数尚少,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
1.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表层因素(1)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困难。
这里的农业结构不仅包括农业的生产结构,也包括农业市场结构。
具体表现在:①种植业结构趋同,品质不高;②农业产业体系发育不完全,特色不明显;③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不畅;④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增产不增收。
但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这种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因此,要通过农业产业收入增加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还很困难。
(2)农村中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非农产业是指农村中乡镇企业和农户的非农产业经营。
虽然部分农民收入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经营收入为主逐步转为依靠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主,但是,近几年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却表明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①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增长放慢。
这是农民现阶段获取非农收入的两条主要渠道,也是农民纯收入的两个重要来源。
根据统计资料,1997年农民这两项收入之和是414元,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为448元和491元,三年年均增长10.9%,增长速度比1990~199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下降10.6个百分点。
②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下降。
由于乡镇企业机械化作业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下降,1998年在当地转移的劳动力中,只有10.8%在乡镇企业就业,比1995年下降了19.2个百分点。
仅1997年和1998年两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就比1996年减少900多万人,1999和2000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继续减少。
由于吸纳就业能力的下降,靠乡镇企业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此外,在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市场秩序日益规范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已经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加上国家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力度,使一些污染大、对生态损害严重、资源浪费大的乡镇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乡镇企业破产倒闭,导致大量的农村工人失业,使得农村居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下降。
传统农村农业发展的弊端
传统农村农业发展的弊端答案:1、生产者规模小,产品不标准,管理措施不统一。
2、劳动力短缺,传统农业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3、对病虫害防治不了解,农药施用的时机、施用的量没有科学依据。
4、对气温、光照、土壤含水量等指标没有科学监测和分析,不能准确把握作物灌溉的时机和灌溉量。
5、不能及时掌握气候变化信息,灾害抵御能力差,损失难以承受。
6、缺少农业科研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缺乏完善有效的种植技术。
扩展: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农业种植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弊端,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就传统农业种植的主要弊端进行深入探讨。
1. 效率低下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以人力劳动为主,缺乏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这种模式下,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低。
由于缺乏科技的支持,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产量不稳定。
2. 缺乏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传统农业种植中,农民往往只关注眼前的生产效益,而忽视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传统农业种植也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对水资源缺乏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3. 经济收益不稳定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下,农民的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农民的经济收益也因此变得不稳定。
传统农业种植的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回笼较慢,这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4. 缺乏技术创新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缺乏技术创新,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尽管有些地区已经推广了一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但由于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这些技术的应用并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
5. 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下,农民的生产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也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与存在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尤其是商品化、市场化、国际化及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种历史性的必然要求。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大体经历了4轮:1985年开始的“压粮扩经”,导致经济作物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95~1998年代开始的“高产、优质、高效”,使优质品种类型得到发展,但粮食生产被进一步压缩;2004年开始的“恢复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导致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但成本收益问题越来越突出,库存量、进口量也均创新高;目前正在开始的“粮经饲协调、生产生态协调、用地养地结合”是第4次大的结构调整。
尽管每次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背景都不一样,但共同的表观特征是粮食产量的波动,每次大的种植结构调整的指挥棒都是粮食产量。
这样周期性地交替出现“过剩”和“卖难”,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种植业结构调整。
这种状况值得我们反思:首先是过于关注数量问题,几次调整都没有很好解决效益和质量问题。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旗下,国家实行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责任制,导致我国的财政投入、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聚焦在提高产量上,我国粮食总产已经连续3年6亿吨以上,蔬菜产量连续4年7亿吨以上。
但生产成本持续快速上升、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差的问题不断积累,导致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差。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近10年年均增长10%,同期美国年均增长不到3%;2006年生产成本比美国低20~40%,目前已经高20~40%。
国内大米、玉米、大豆、小麦价格高出国际市场20~90%,导致进口量、库存量大幅度提升。
“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种植业调整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关注程度不够。
在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外企数量与规模较大背景下,闭关自守式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肯定有问题,尤其近年来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及持续下降,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影响巨大。
农业行业中的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农业行业中的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一、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农业行业中,传统种植模式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虽然这种模式在过去曾经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种植模式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种植模式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许多农民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
然而,这些化学物质会积累在土壤中,并渗入地下水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传统种植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通过大规模耕作和单一种植方式,长期以来耗尽了土壤营养,并导致了丰富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在这种模式下,作物对天敌缺乏抵抗力,并且容易受到疫病和恶劣气候的影响。
这对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威胁。
最后,传统种植模式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导致了农民数量逐渐减少。
而且,在传统种植模式下,农业劳动力需求较高,劳动强度大,因此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工作。
二、改进方案为了解决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
1. 推广有机种植有机种植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健康食品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推广有机种植可以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并通过自然手段控制害虫和病害。
此外,有机土壤具有更好的保水能力和营养含量,能够提高作物抵抗力和产量稳定性。
2. 引入智能农业技术智能农业技术包括无人机、远程监测系统和精确喷灌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土壤湿度、气温和作物生长状态,并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调整。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节省劳力和资源,还能提高作物产量。
3. 强化土壤保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保护好土壤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措施如轮作、绿肥种植和有机肥料施用等,可以降低土壤侵蚀和营养耗竭的风险,并逐渐恢复土壤的健康状况。
4. 加强科技创新与培训为了推动农业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培训工作。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及关键词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振兴农村经济,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根本途径。
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积极引导粮、棉高风险区的乡镇农户种植香菇、甘蔗、油茶、两用油菜等作物和发展畜、禽产业,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跨越。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中、新型产业增加值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确保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加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从当前形势分析,我们仍面对着买方市场发育不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巨大压力,以往修修补补式的结构调整已很不适应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此,笔者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
发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农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1目录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4 1、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4 2、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4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4 4、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4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5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5)1、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5)2、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5)3、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 (5)4、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5 5、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6、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 (6)7、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 (6)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6)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 (6)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6 1、工作思路.......................................................................................... 6 2、工作原则 (6)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6 1、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 (6)22、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关系………………………………………………73、结构调整与参与市场竞争的关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 (7)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解决的6个问题 (7)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观 (7)2、改善投融资环境,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7)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 (7)4、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75、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训步伐…………………………………………………8 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8)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建议……………………………………8 1、建议农业信贷支持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 (8)2、建议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偿无偿资金,扶贫开发项目中的财政资金及其他扶持资金等,重点投入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8)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员:×××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浅谈永丰县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
二 、 丰县 特色 经济作 物 发展 中 永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受农业 宏 观政 策 、 营水 平 、 场供 经 市
场 潜力 有 限的项 目作 为特 色 产业 来培 育 和开 发 , 常 事与 愿违 , 常 不仅 没有创 出特
色 , 而丢 掉 了传 统 的市场 。 反 三是 产业 结
求、 工能力、 加 品牌 等 诸 多 因 素 的 影 响 , 我县特 色经 济作 物 发展 也 出现 了一 系列
鹿 冈 、 江 等 乡镇 。 八
和 途经 。 二是 忽视 基础 条件 , 片面强调 特 色。特 色产 业 的培 育和 形成 需要 特殊 的 资源条 件 、 产传 统 。 目前 , 些地 方在 生 一
调 整种植 结 构 中存在 片 面强 调特 色 的误 区 , 一 些基 础 并 不 好 、 势 不 明显 、 把 优 市
问题 , 体 表 现 为 : 是 盲 目跟踪 市 场 , 具 一
偏 重短 期 利 益。 由于 农业市 场 化程 度较
是提 高土地 单位 面 积效 益和 农 民收 入 的 重要途 径 。在 粮食 生产 安全 日益 受到重
视 的新形势 下 ,各 级党 委政 府 要在 不 断 强化 粮食生 产 基础 地位 的 同时 ,立 足 实
小 区 、 代 农 业 等 项 目 , 优 先 安排 采 现 要 好 一 批 示 范 点 、 范 片。 二 是要 重 点 扶 示
建设新 农村 相结 合 ,与 发挥 我省 农 业主
养 殖 场 区域 布局 不合理 , 成 肥 源浪 费。 造
进 园、 水上 山 , 用好 我省 广 阔 的丘 陵 退 利 山地和 规模 种植 的果 、 等经 济作 物 , 茶 实
手段 , 多数地 方和 农 户只 注重 眼前 利 益 , 盲 目追 求 “ 么赚 钱 种 什 么 ”对 未来 市 什 , 场 走 向和 产业 的持 续 发 展 考 虑较 少 , 缺
探讨现代种植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讨现代种植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种植业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虽然现代种植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是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下面是探讨现代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的文章。
1、农产品过剩现代种植技术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得以大幅提高。
然而,这也带来了问题——农产品过剩。
由于农民为了追求高产,不断增加种植面积,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最终导致农民的利润减少。
2、生产成本高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以及高昂的农药、肥料等生产成本,加上农民的劳动力成本,使种植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这导致农民收入上升的空间相对较小。
3、生态环境破坏种植业是一个高消耗的行业,高强度的生产经营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过度开垦土地等行为,都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环境的恶化。
4、市场决策不灵农产品的销售不能完全按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而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
政府在使用农业补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1、科技进步尽早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劳动力,实现高品质、高产量的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
2、规模化生产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已经成为克服农业生产成本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农业集体经营、大规模化种植等方式,充分利用生产资源和先进技术,减小种植成本,增加国民经济效益。
3、市场化经营稳定和完善农业市场,让农产品价格充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农民收入的提高。
政府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减免税收、给予财政奖励等方式,引导农业企业发展。
同时,鼓励农民组织起来,通过电子商务、直接销售等途径,打破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4、绿色生产推行有机农业,实行生态种植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了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污染,维护环境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业“趋同”不可取
种植业结构不合理,曾一度成为农产品难卖、农民难增收的制约因素之一。
这里面不乏教训。
近两年,有的地区都把蔬菜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抓,致力于建设周边大城市的菜园子,蔬菜产业过度膨胀,结果菜贱伤农。
人参果是一种高档果品,曾卖到几十元一斤,种植过量后,市场消费趋于饱和,这种金贵的东西也变成了“贱货”。
面对农业生产的严峻形式,各地都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这是非常可喜的。
但是许多地方在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又出现了“趋同”现象,在有些地方的调整规划中,普遍压缩粮食生产面积,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把蔬菜、果品、花卉等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植,你种大棚我也种大棚,你栽果树我也栽果树,你养花我也养花,你有我有全都有,都挤独木桥,一哄而上,面对有限的市场空间,谁都毫无优势和特色可言。
这样表面看起来,种植业结构是调整了,但是折腾来折腾去,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从一定程度上讲,市场经济就是特色经济、优势经济和品牌经济。
辩证地看,特色即等于优势和品牌,坚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产品,也就等于扩大了竞争优势、增强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科学合理的调整种植业结构,关键就在于找出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的总量平衡点,找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种植业结构雷同带来的不良后果。
金丝小枣是山东省乐陵市的地方特产。
近两年,这个市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咬”定小枣不放松,坚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产品,大力实施枣粮间作,从提高品质、加工增值和开拓市场等方面不断拉长增粗产业链条,使等色优势越来越明显。
小枣年产量达到1 . 5 亿斤,原枣及加工制品产值逾1 0 亿元,金丝小枣实实在在成为当地富民强市的产业。
由此可见,要避免产业和产品结构雷同,就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本地优势产业
和产品,才能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