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社会当前的平等状况

合集下载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摘要: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们和谐相处和安居乐业的社会。

缩小社会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

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关键字: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引言:社会差距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客观现实,合理的地区差距既是现代政治发展的结果,反之也促进着现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2]。

但是社会差距是把双刃剑,它的过度扩展也会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如果无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下将通过对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和原因的分析,为我国现阶段的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1. 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从2O世纪8O年代初开始,我国实施了向“东部倾斜,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跻身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贫富差距悬殊问题也日趋突出:1.1 地区经济尤其是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突出我国1995年人均生产总值,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2.41倍,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O倍多;同年,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4.1倍,1998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地区广东省与较低地区甘肃省相差2.2倍多,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区间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更为悬殊,1995年,东部乡镇企业总产值是西部的6.23倍,其中最高的山东省是最低的甘肃省的560.2倍;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最高地区上海与较低地区云南相差近4倍。

浅谈中国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及前景展望

浅谈中国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及前景展望

浅谈中国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及前景展望论文摘要在引领中国改革方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赫然在列,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中国的社会转型及经济腾飞意义非凡。

本文从政府治理的现实困境入手,分析政府、市场、社会的盘根错节的关系,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鑒。

论文关键词治理理论治理能力治理体系一、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政府与市场相互博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当市场失灵出现时,需要政府充当消防员的角色,对市场不能起作用的领域进行补位。

但政府干预并不能代替市场,政府也会出现效率低下、决策失误甚至寻租行为。

所以,只有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并相互配合补位,社会的大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而当今中国的实际是,政府职能边界不清,对经济生活干预过多,严重干预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另一个方面,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不完善,缺少法制的规整。

特别是在地方层面,政府与市场相互博弈,导致在各自领域都有错位、缺位。

社会分化不足,公民社会尚待发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阶层出现了新鲜的血液,民营企业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开始崛起;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中产阶级不足,民众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关注尚未觉醒,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有待进一步分化。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些年,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民间组织由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功能初步显现。

但这些民间组织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甚至日常经费都是由政府拨付,其部门负责人也是政府任命,发挥作用的空间缺乏独立性。

权威体制与多元治理在当代中国,中央政府通过掌握行政管辖权,特别是人事安排和资源分配的权力,建立起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权威体制,这种权威体制的运行主要通过科层制和一统的观念来进行维系。

权威体制的治理方式也颇具特点,中央政策的一统性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灵活性相结合,通过政治动员的运动性治理方式,在当今社会某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历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目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进步的同时,各领域的矛盾日趋尖锐,区域、城乡、行业发展的巨大差距给社会公平正义带来了巨大挑战。

促进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

”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人类的理想社会正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社会,这种以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公平正义思想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远大目标。

这为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国情,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始终贯穿着不断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使命。

在改革开放历史大发展时期,邓小平把公平正义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内容权利公平。

权利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内容。

权利公平是指全体公民不分性别、年龄、身份、区域、职业、财产、种族等方面的差别,在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它是整个社会公平的逻辑起点,也是社会公平的核心。

人们只有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公平,才能拥有最起码的尊严与自由。

这样,社会才能够维持稳定,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机会公平。

机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点。

机会公平即“机会均等原则”,是指生存与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它强调人们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的平等权利。

机会公平使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使进入市场的主体不因家庭背景、自然禀赋、特权等因素而少得到或多得到某种竞争机会。

浅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浅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浅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面对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状况,不少教师对教材中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把社会的主要矛盾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过时。

理由是:中国目前具备相当齐全的民生用品制造体系,全世界许多民生用品都是“MADE IN CHINA”,已不能说中国存在着“落后的社会生产”。

曾有作者撰文,希望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呢?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真的已经变化了吗?就此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国社会所处的阶段没变1.现阶段主要矛盾概念的提出及含义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和社会的基本矛盾二者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对此,党的“八大”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根据这一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定,“八大”确定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政治路线。

事实证明,中共“八大”这种对主要矛盾的论述及据此而确立的政治路线,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的。

“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关于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规定,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含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并指出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是“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社会调查论文-浅谈我国现阶段代际关系的现状

社会调查论文-浅谈我国现阶段代际关系的现状

浅谈我国现阶段代际关系的现状及发展新走向摘要:代际问题是关乎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生发展的重要话题,处理好人类的代际关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由于其更多地体现出社会问题属性,所以一直以来主要为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关注并研究。

本文就我国现阶段代际关系现状、问题及发展新走向做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代际关系现状新走向“代”是一种生物学的事实,因世代继替,人类作为生物学的存在才能代代相传;但同时“代”又是一种社会事实,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必然受制于“代”这种外在的同时又是强制性的普遍力量,必然会与父母之间形成“代际关系”,而且,自近代以来,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代是时代的产儿”,或者说某一特定“代”的出现常常与人们的社会或历史经历有关。

总之,代是一种生物学事实,也是一种社会事实。

近些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的改变使代际关系产生磨擦和养老关系日趋淡化,如何化解社会不断变化中的代际矛盾冲突,关系到家庭安定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问题。

研究社会转型期我国现阶段代际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前瞻意义。

1 代际关系的内容“代”是指世系的辈分,他是在时间刻度上对于不同时期人的一种划分。

代际关系从不同的理解角度入手,可以包括不同的范围和层次。

代际关系是涉及多方面有价值资源的双向支持和交换的复杂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代际关系涵盖的内容是有所区别的。

从微观家庭角度出发,代际关系的内容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日常服务的互惠以及亲情、情感的沟通和慰籍;从代际关系涉及的主体出发,则包括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以及祖孙关系等直系血缘关系和非直系血缘关系;从代际关系发生联系的中介出发,包括金钱、物质、时间和情感等。

从社会宏观角度出发,包括同期的老年——中青年——少年代际间的生活资源分配关系,社会成员间的代际互惠关系,代际经济利益关系,价值观念的代际精神利益关系。

代际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随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代际关系日趋复杂,代际关系由家庭内化转为社会外化,超出了家庭问题范围而成为社会问题,从家庭范围扩展到社会,代际矛盾外化,代际关系社会化。

浅谈新时代主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六大根本性问题

浅谈新时代主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六大根本性问题

浅谈新时代主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六大根本性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

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将就新时代主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六大根本性问题进行探讨。

一、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在新时代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质量问题。

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仍然是世界前列,但是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资源浪费以及社会不平等等问题也在逐渐凸显。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质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所在。

在新时代下,我国虽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创新能力还存在不足。

这不仅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也影响到了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如何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本性问题。

三、环境保护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愈发突显。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

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我国社会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四、社会公平问题社会公平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下,我国的社会公平问题也随之而来。

城乡差距、教育不公、医疗资源不均等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本性问题。

五、养老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了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尊严,如何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内容提要:本文从社会分层概述谈起,介绍了两种基本的社会分层理论,然后分析了中国社会分层存在的必然性,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分层的转变过程,分别以不同的学者标准和国际通用的各项指标分析了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得出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正在经历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分层转变金字塔型橄榄型社会分层概述社会分层是将社会中的人们按一定标准,划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有社会存在,就有社会阶层存在。

一般来说,社会分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每一层次内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同的地位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

(2)分层要求各层次之间应具有高低有序的关系,体现出社会的纵向结构关系。

1社会分层的实质,使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既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人占有那些在社会中有价值的事物,例如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等,在社会分层理论中,一般认为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从两个市郊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即人们熟悉的阶级理论和多元分层理论,前者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为依据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例如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我国各阶层的划分就是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标准的,并使这个划分标准一直影响我国该方面的研究。

后者的多元分层理论则强调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由收入、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一种以多元因素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这个理论模式在西方有广大的影响,并在近年内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很多社会学家所接受。

当然,国际上也常常会用诸如不平等指数2、吉尼系数3、五等分法4、恩格1景跃军张景荣《社会分层研究和中国社会分层现状》人口学刊,1999年第5期(总第117期)2不平等指数所谓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即用两者的尔系数5等一系列指标作为划分的依据。

浅谈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

浅谈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

浅谈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2019-09-04摘要:中国梦是中国⼈的梦,也是我们未来奋⽃的⽬标。

⽽公平正义正是实现这⼀梦想的基础和前提。

本⽂着重从这⼀⾓度出发,结合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公平正义是制度⾰新的⾸要价值,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三个⽅⾯来阐述我国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平正义;中国梦;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D616⽂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6-3315(2014)03-166-001公平正义本⾝是⼈类社会活动的⼀个基本原则,当我们⾝处社会这个⼤环境中的时候,这个规则通常是不以个⼈意志为转移的,它可能来⾃多⽅⾯。

对⼀个现代社会⽽⾔,公平正义俨然已经成了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对其成员具有凝聚⼒、向⼼⼒和感召⼒的重要源泉。

中国梦,是⼈民的梦,所以只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有个⼈梦想的成真,⽽只有个⼈梦想的实现,才有伟⼤中国梦的实现。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需要有⼀个公平发展的空间,⼀个⼈⼈愿意为梦想⽽努⼒、⼈⼈有机会成就梦想的舞台,公平正义理当成为撑起中国梦的重要基⽯。

⼀、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70多年前,在《可爱的中国》⾥,同志曾预⾔:“中国⼀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那时的中国,处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处处都是⽇新⽉异的变⾰,明媚的花园,将取代凄凉的荒地!”70多年后,“活跃的创造”早已超越先烈勾勒的愿景,“⽇新⽉异的改变”更让全世界惊叹。

“中国梦”的茁壮,充实着每个⼈的梦想。

回⾸最近⼗年的发展历程,公平正义的理念⽇渐深⼊⼈⼼,特别是在实践基础上达成的理念共识,⽇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坚固基⽯。

“平均”与“总量”的尴尬反差,“个富”与“共富”的局部失衡,“民富”与“国强”的共同企盼,昭⽰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物质的丰沛,还要有圆梦的舞台。

这个舞台,正是⼗⼋⼤强调的,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只有如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固有内涵。

浅谈平等——精选推荐

浅谈平等——精选推荐

浅谈平等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浅谈平等”。

近些日子,总是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几个字,在去往兼职的公交车上,看到窗外马路上的宣传栏里是它,马哲课上讲的也是它,学校的电子屏上也常常有它的出现,就连前不久的第二课堂的形势与政治课上讲的也是它,所以近些天我的脑海里常出现的也是它。

那么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一词的看法吧!虽然我们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是各种不平等现象,但是我们常常追求的也是平等,那么什么是平等呢?下面就是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平等。

(一)社会平等我们今天强调要构建一个平等的社会,而这样的追求,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开始了:中国的儒家,目睹了道义失衡的礼崩乐坏,于是提出“天下大同”的设想,期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大道为公、不生是非的大同社会;中国的道家,感受着欲望无度的邦国纷争,于是提出“小国寡民”的想法,盼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朴素安宁、不受干扰的清静社会;中国的法家,忧虑着权贵横行的法外特权,于是提出“刑无等级”的制度,呼吁人们能生活在一个刑罚统一、法度严明的秩序社会;中国的墨家,不满于弱肉强食的争霸交战,于是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渴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爱无等差、战无不义的和平社会。

中国文化里各家的思想者,他们以不同的表达,传达着对于实现社会平等、社会和谐、社会美好的同样期待。

虽然从每个人个体的客观条件上来讲,人注定是生而不平等的,但他们希望社会能给予民众以相对平等的生存空间,可以让所有人不论是贫是富都安居乐业、让所有人无论是强是弱都不受欺凌。

正因为人们生而不平等,所以才格外要求社会的平等,来弥合先天的差异、来均衡各方的不对等。

平等,首先意味着人心的平和:法无特权,人们的生活中杜绝了欺男霸女、投诉无门之事,才能安然度日,所以社会总在呼吁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平等;机会均等,人们的努力能够进阶有序、公共的资源不再权贵垄断,社会才能健康运转、正常流动,机会平等的秩序消除着怨声载道的仇视。

浅谈当今中国形势

浅谈当今中国形势

当今中国形势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和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全面提升生活水平到实施全国性改革政策,中国这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及其财富开始变得复杂。

在当今中国,国民在金融,商贸,制造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此外,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中,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当今中国的政治状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最近的全国两会上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正在以更高的步伐实施改革,鼓励市民参与民主政治,提升国家形象。

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化大国,在国际舞台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另一方面,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不平等的影响,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其次,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对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构成了威胁。

国家推出诸如清洁能源技术等政府政策,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中国,政府正在努力为其人民创造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目前,中国正秉持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正义原则,引导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发展,并在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强人民的社会保障。

总之,当今中国正在以动态的发展速度继续发展,在社会文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保护方面,中国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努力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摘要:本文对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措施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30年来实现了年平均8%左右的持续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问题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扩大,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

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2005年我国能源和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 万吨、水泥10.60亿吨。

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进口原油12682万吨、铁矿石27523万吨、锰矿石458万吨、铬铁矿302万吨、铜矿石406万吨、钾肥917万吨。

“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13.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4.4%。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5%,用水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5.4%,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分别高达70%、60%和90%,而国际上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否则将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

浅析中国社会男女不平等现象

浅析中国社会男女不平等现象

浅析中国社会男女不平等现象浅析当代中国社会男女不平等现象姓名:XXX 学号:XXX 班级:XXX班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得到了明显提高,男女之间在各个方面的不平等的差距正在缩小。

但是,正像男女不平等的形成经历了几千年悠长的历史一样, 它的消除也不可能瞬间完成,其进程是十分缓慢的。

这就使得即使是处于高度文明的当代社会,妇女至与男子在从政治到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不平等现象都依然存在,甚至还相当严重。

主要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从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而分析其实质以及带来的影响,还将浅谈改善这一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原因;实质;影响一.男女不平等现象存在方面男女不平等现象存在于各种场合,但可大致归结于以下几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产、婚姻家庭。

下面将逐一简单介绍。

政治地位不平等,这是自古以来就早已形成的不平等现象。

古有“女子不得参政”之说,证明当时的女子在政治上毫无立足之地,更无立场可言。

当代的社会虽然在极力改善,但仍感觉力不从心,从国家领导人到各级政府官员,男子在人数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于是妇女的发言机会小,所发表的意见被采纳的更少,权利维护也更加不完善。

经济能力不平等,这一现象在当代也是非常普遍。

虽然商界确有不少“女强人”之例,但在人均收入的总体水平上仍然是男子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所以“男子赚钱养家糊口”的现象仍是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现状。

文化教育不平等,这一现象虽然在城市地区没有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古话在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从中国的各大高校男女比例也可以看出在文化教育方面男女还是存在较大的不平等。

有一则笑话说人分为三类,一类是男人、一类是女人,还有一类是女博士,这虽然是暗指女博士的能力非同寻常,但也同样揭示了人们的常规思维:男子理应比女子获得更好更高的教育,而女子的超高学历则代表其是“异类”。

社会生产的不平等现象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据调查显示:在中国各行各业的生产当中男性的人数比例虽然并不比女性人数比例高出多少,但在就业应聘时,普遍的现象是男性更受青睐,虽然可能已经有条件更好的女性应聘者。

浅谈中国的问

浅谈中国的问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建议
深化改革开放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促进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 主化进程。
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环 境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 化的融合与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2
教育机会不平等
0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部 分学生无法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 会。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 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学生接受到 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
医疗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紧张,难以满足群 众基本医疗需求。
医保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 度,但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需进一步 提高。

生物多样性减少
02
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03
生态修复工程投入不足,治理效果有待提高。需要采取综合性
的生态修复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05
中国政治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政府干预过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主要承担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 职能,但在实际运行中,政府往往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活动 ,导致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
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我们希 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探讨 解决之道。
汇报范围
涵盖的方面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 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 。
不涵盖的方面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论文摘要:文章指出:在当代,我们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认清社会主义的特征,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比人类历史上以往一切社会形态都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列宁曾经说过:“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长出来的。

”因此,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优越,主要表现在它的特征上。

这些特征有:1.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

因此,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根据各国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此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劳动者世世代代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

所以,《共产党宣言》概括说,共产党人的一切理论,归结成一句话,即“消灭私有制。

”2.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当然,社会主义同样也承认社会主义成员在某种程度范围内的收入差别,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其他正当手段先富起来,从而带动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曾说,社会主义老是贫穷就站不住脚。

3.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这是由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但是,在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中,由于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状况不同,因此,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有步骤地用按劳分配代替一切体现剥削关系的分配制度。

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因为它是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的,按劳分配也产生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但这不是阶级与剥削的差别。

从胡森的教育平等论浅谈我国教育平等的现状

从胡森的教育平等论浅谈我国教育平等的现状

从胡森的教育平等论浅谈我国教育平等的现状摘要:瑞典教育家T·胡森提出著名的教育平等理论,即效率优先之起点平等论、公平优先之过程平等论和突出个性发展之实质平等论。

结合胡森的教育平等理论,可分析出我国虽采取了如义务教育制度、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制度等措施来促进教育平等,但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依旧严重的结论。

平等本身便是几乎不可能得到实质性实现的概念,但并不能否定追求平等的心。

因此,我国会在追求教育平等的路上越走越远,任务依旧艰巨。

关键词:胡森教育平等理论教育平等的实现瑞典教育家T·胡森认为,教育平等有“起点平等论”、“过程平等论”和“结果平等论”三种理论形态。

而“平等”有三种含义:首先是指个体起点的平等,即每个人都有不受任何歧视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

其次是指在中介性阶段的平等,即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以平等为基础对待不同人种、民族和社会出身的人。

第三是指最后目标的平等,即促使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机会平等。

胡森将这三种涵义的平等与三种主要的社会价值,即效率、公正和自我实现相对应,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平等理论:效率优先之起点平等论、公平优先之过程平等论和突出个性发展之实质平等论。

[1]而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突显,教育平等问题也愈发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因此,笔者结合胡森的教育平等理论,浅谈我国教育平等的现状。

一、我国教育的起点平等胡森的教育平等理论中首先追求效率优先的起点平等。

起点平等就是指孩子从一出生就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从遗传学上来说,这一点是很难达到的,毕竟人的基因会有所差别,因此刚出生的婴儿总归或多或少的在天赋上有所差别。

而且,在中国的国情下,社会分层情况十分严重。

不同阶层的婴孩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本身便有所差别,难免影响到孩子的受教育情况。

试想,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社会底层的拾荒者,他们同为父亲,但平时在饭桌上与孩子谈论的事情、教导的事情会一样吗?因此,孩子受教育从起点上来说便是不平等的。

浅谈当今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浅谈当今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浅谈当今中国教育公平问题——从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说起一,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2011年,清华大学迎来她的一百年华诞,迎来一个新的百年纪元。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校调整思路,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改革。

其中,2011年10月18日,我校公布2012年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计划”,这一自主招生新政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清华大学未来百年的育人思路;同时,由于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所处的特殊的地位,该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我国整体教育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新百年计划”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三部分:“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拔尖计划”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领军计划”面向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学生。

根据该计划,从2012年开始,我校将对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实行有针对性地选拔,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中国当代教育公平问题概况解读“新百年计划”,我们可以有很多种说法和观点。

然而,我最为感兴趣的是“新百年计划”中体现出来的我国当代的教育公平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教育水平和环境影响等关系,一般情况,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远远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所以“新百年计划”中的“领军计划”和“拔尖计划”面对的对象几乎都来自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程度都较高的生源地,仅有“自强计划”在文件中明确的指出了“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的高中毕业生”,这也就是说,清华在未来百年通过自主招生招到的学生中,至少有2/3的学生来自教育水平和生活条件都较好的家庭和地区;而事实上,这一比例在通过高考统招进校学习的清华本科新生中则更大。

所以,这一政策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当今精英教育模式下越来越严重的教育公平问题。

浅谈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及其对策崔淑芳摘要: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

通过对一些思想家代表性观点的叙述,进一步探究正义问题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在实现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并试图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措施,以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稳定;贫富差距;幸福中图分类号:D669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1.公平正义的重要性第一,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普世理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是可以普遍化的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公平的对待,为了得到这样的待遇,每个人也必须用公平、正义去对待别人。

也就是说,公平正义是所有人的普遍需要。

但普遍性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毫无疑问,不同民族、国家、地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对公平与正义的标准和实践也有分歧,甚至还会由此引发冲突。

但作为普世伦理的公平与正义是着眼于未来的,是对我们整个人类和社会有益的,是我们永恒的价值和理想,也是政府制度建设的目标。

第二,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接受的教育都是去恶向善的,所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就有趋向公平正义的倾向。

但是,现代社会同时又是很现实的,每个人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这个时候,社会就需要一个准则,大家共同遵守,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这种利益。

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维持稳定。

所以,公平正义是我们这个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关于“社会公平”的问题时就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说:“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第三,公平正义对当前的我国尤其重要。

三十多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可分配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作出相应调整,以确保社会财富得以公平公正地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社会当前的平等状况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世界强国,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民的安定。

孟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社会平等问题则对人民安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今中国社会的平等状况是否达到了人们的要求呢?或许,生活在中高级阶层的人认为是公平的,因为他们有很多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我们又经常听到一些关于不平等的声音,比如一些关于社会上发生动乱的报道,最终结论也往往都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给发动者造成的种种个人问题所致。

下面,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去讨论中国社会的平等状况,分析背后产生的原因,得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的各种二代的问题,近些年来这些负面新闻持续不断,产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有官二代发出“我爸是李刚”的无理狂妄,有星二代吸毒嫖娼等的缺乏教养,也有富二代、房二代、拆二代们的坐享其成。

通过各路二代们的种种丑闻,我们可以看出普通人和他们的生活的确相差悬殊。

这也就是引起社会上一些人不满的原因,一些人开始抱怨生活对他们的不公正,同样的年纪的他们为什么却过着天差地别的生活。

其实,这种二代的产生和中国自古以来的重视人际关系的传统分不开,二代们因为有一个好的家庭,有一个优秀的祖辈,导致他们一出生便赢在了起跑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他们的父辈们通过关系仍然可以给予他们莫大的帮助。

比如,王思聪创业可以有足够的资本去尝试,他创建自己的游戏战队俱乐部等,通过足够的钱雇来高端玩家,仅凭这一点就已经战胜了很多对手,甚至通过他的家庭背景能够吸引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而对出生于一般家庭的子女,若是想创业,则要么是白手起家从小做起,要么则是失败一次便在创业之路上无路可走,至于家庭上也更是无力帮助。

让这两种人去相比,最后谁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答案显而易见。

正是由于我们的社会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传统,使这种不平等现象在中国始终存在。

而在国外,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相反的情况。

由于国外的一些人更加追求个人独立精神,所以他们并不希望自己因为是谁的子女而被特殊对待。

在很多人心目中,外国总统子女们的职业一定十分显赫、风光,要么在国家的重要权力部门担任要职,要么在收入丰厚的“国企”任法人代表。

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们的职业大都非常平凡,有的还长期失业。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次子尼基·布莱尔,
选择了一条和父亲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默默无闻地在英国中部一所学校开始了教书生涯,每年拿着2万多英镑的薪水,过着极其普通甚至有点贫穷的生活。

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的儿子优西萨是海军突击队队员,他曾被派往前线作战。

对任何家庭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作出的决定,在斯里兰卡,内战的残酷让许多年轻人都不愿当兵。

这些外国元首的子女,并没有把元首父亲当成自己获取特权、名利和地位的筹码,他们很多时候似乎因此而更加自律、谦逊,更有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

所以,在国外这些人同样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同于常人的家庭背景,但是他们却不会因此而坐享其成。

仔细想来,和国内那些坐吃空饷的二代们比较,普通的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抱怨不平等,因为二代们虽然天生具有条件优势,但是却在个人道德上遗失殆尽,因而他们才会产生各种丑闻,他们的发展道路也许将和他们的父辈相去甚远。

所以,普通人和他们相比,普通人在道德层面上已经优秀于二代们了。

而那些真正追求独立精神的二代,又是不会依托家庭给他们带来的任何优势的,所以普通人和他们相比也是平等的。

我们国家和社会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又提供了足够的机会,比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失业人员补助金,下岗人员培训等,这些措施让那些普通的追求独立精神的人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去达到目标。

在中国社会,家庭背景带来的不平等通过社会复杂的管理机制已经得到改善,对于大多数人他们都是享有着机会平等的,这种机会平等就是一种良好的平等状态。

然而在中国,还有一种不平等也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自然造成的中国的偏远地区人民所受到的机会的不平等,比如,住在大山里的人们可能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小村庄,没有出过大山,那里的儿童也没有条件接受教育,这种因为大自然而造成的机会不平等,人类当前是很难改变的。

而且,这种人类难题也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比如非洲因为缺乏经济条件,造成整体人民的贫困。

中国对于这种自然不平等问题,也做出了西部开发、乡村支教等政策措施,然而并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问题,只是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难以解决的问题。

与自然造成的不平等问题相类似,另外一种存在于全人类的不平等问题就是天赋的不平等,智商、身体、美丑等等都是生来不平等的,生物学家早在19世纪发现并证明基因选择表现的不确定性和突变性,所以人类也不可能如同工厂生产的产品般一模一样,这也是一个人类难以解决的不平等的问题。

而且,
对于种族间是否有整体智商等的区别,现在也是没有科学研究可以证明的。

虽说天赋平等问题人类无法解决,但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人生之路上并没有达到去拼天赋的程度,所以,对于人的禀赋平等问题,我们应该是能够欣然接受禀赋不平等。

除了机会平等以外,还有一种平等是结果平等,其实,这种平等是非常不实际的,因为假如对所有人不加区分给予相同的结果,那么整个社会就丧失了激励机制,这必然会导致社会的退步。

像自然条件,人类禀赋这些等都是不可能平能的,就像动物们也是不可能平等,每一个小蚂蚁都生来不同,有的生来就是工蚁,注定要永远干活,而人这种高智商动物,在对平等问题的表现上则被放到了最大,人类社会中制造的法则也无法完全将这种不平等改变为平等,真正的平等如果存在的话,那也仅仅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平等,就像每个人都会生,而每个人又终将会死,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平等的。

而对于整个宇宙的发展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美丑、胖瘦、贫富差异等又是何等的渺小呢,所以相比之下这些人也只不过都是一样的一粒粟米而已。

平等本身是很难定义的,通常平等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存在,如核心价值观的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司企业里按劳分配通常被视作平等。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人口大国,中国社会里的人也形形色色,生活中我们对坐享其成的人心生抱怨、感到不公,当看到街上艰辛劳动的低层人又不禁怜悯、感到不公,但是我们也应该思考到这两种人产生的差别的原因,或许是他们的上一代或更多代人的努力或不努力造成的,只不过在他们这一代表现出了如此大的差异,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社会核心的平等问题——起点平等。

起点的平等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仅仅限于此,则是远远不够的。

机会的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则是社会更应当关注的,机会的实现过程对于最终能否实现机会平等的原则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国家在这个层面上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清除某些人发展的阻碍,比如简政放权,让权力最简化,不让权利被部分人所完全掌握;二是取消个人的特权,比如通过法律限制人们的越界行为;三是改进人们生活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比如对有钱人多征税,将这些税收作为补贴发放给穷人。

也许富人和穷人因为某个机会的把握,他们的下一代会缩小差异,或颠覆角色,也或者更加扩大差异,关键就在于每一个人自己的观念和追求了。

因此,“努力一定
会有收获”这句至理名言,即使是在这个未能完全实现平等的中国社会,仍是一句具有指导意义的真理,也许未来要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需要的正是这些真正懂得努力的人,而不是整天只会埋怨不平等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