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4安徽省高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安徽省高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安徽省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6 分,共120 分)1、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

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

地球的质量为M 。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A .B. C.D.2、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的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

则A .v 1=v 2,t 1>t 2B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3、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1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A .0.5mB .1.5mC .2.5mD .3.5m4、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

取该直线为x轴,起始点O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P与位移x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5、“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

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不变。

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正比于A. B. C. D.6、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2.5m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高考物理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安徽卷.DOC

高考物理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安徽卷.DOC

2014·安徽卷(物理课标)14.[2014·安徽卷]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 )A .T =2πrGM l B .T =2πr l GMC .T =2πr GM lD .T =2πl r GM 14.B [解析] 本题考查单摆周期公式、万有引力定律与类比的方法,考查推理能力.在地球表面有G Mm r 2=mg ,解得g =G Mm r 2.单摆的周期T =2π·l g =2πr l GM,选项B 正确. 15.[2014·安徽卷] 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 是通过椭圆中心O 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 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则( )A .v 1=v 2,t 1>t 2B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15.A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类比法与v ­t 图像方法解题,考查“化曲为直”的思维能力.首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v 1=v 2=v 0,小球沿着MPN 轨道运动时,先减速后加速,小球沿着MQN 轨道运动时,先加速后减速,总路程相等,将小球的曲线运动类比为直线运动,画出v ­t 图像如图,可得t 1 >t 2.选项A 正确.16.[2014·安徽卷] 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1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 )图1图2A .0.5 mB .1.5 mC .2.5 mD .3.5 m16.C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综合知识及图像分析能力.根据振动图像可知某质点在t =0 s 的位移为负,与此符合的是B 、C 选项,此时该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根据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分析B 、C 选项中每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此时横坐标x =1.5 m 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上,而横坐标x =2.5 m 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选项B 错误,C 正确.17.[2014·安徽卷]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 轴,起始点O 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图像中合理的是( )电场强度与位移关系 粒子动能与位移关系A B粒子速度与位移关系 粒子加速度与位移关系C D 17.D [解析] 本题是关于图像的“信息题”:以图像为载体考查电场的力的性质与电场的能的性质,考查理解题目的新信息并且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电势能的定义E p =q φ,推理电场强度E =ΔφΔx =1q ·ΔE p Δx,由题中电势能随着空间变化的图像可知其斜率减小,因此电场强度减小,选项A 错误;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动能与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开始时电势能减小得快,则动能增加得快,速度增加得快,选项B 、C 错误;由于加速度a =qE m,电场强度减小,加速度减小.选项D 正确.18.[2014·安徽卷] “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 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不变.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 正比于( ) A.T B .T C.T 3 D .T 218.A [解析] 本题是“信息题”:考查对题目新信息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 v B =m v 2r 解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m v qB.由动能的定义式E k =12m v 2,可得r =2mE k qB,结合题目信息可得B ∝T ,选项A 正确。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2.(6分)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3.(6分)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A.2B .C.1D .4.(6分)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到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降低B.一定升高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5.(6分)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 .6.(6分)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家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为: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轨道半径(AU) 1.0 1.5 5.29.51930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7.(6分)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B.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C.ω=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当ω=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8.(6分)如图,在正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A.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φP>φM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共129分)9.(6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 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10.(9分)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量程为200mA,内阻为R A=6.0Ω),开关S.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③以为纵坐标,R 为横坐标,作出﹣R图线(用直线拟合);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E和r 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和R 的关系式为;(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②.R/Ω 1.0 2.0 3.0 4.0 5.0 6.07.0I/A0.1430.125①0.1000.0910.0840.077/A﹣1 6.998.00②10.011.011.913.0(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A﹣1Ω﹣1,截距b=A﹣1;(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11.(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014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及分析

2014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及分析

2014-2015学年度???学校12月月考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

已知单摆摆长为l,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则单摆振动周期T与距离r的关系式为()【答案】B【解析】B正确。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单摆周期公式2.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出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

则()A.v1=v2,t1>t2B. v1<v2,t1>t2C. v1=v2,t1<t2D. v1<v2,t1<t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两次到达N点的速度大小相同,且均等于初速度,即v1=v2=v0;两小球的运动过程分别为先加速后减速和先减速后加速,定性做出小球运动的速率—时间图象如下图:则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小球的运动路程,小球两次的路程相等,故两次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相同,由图可知,t 1>t 2,A 正确。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的图象3.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1示t=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 )A.0.5mB. 1.5mC. 2.5mD. 3.5m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2可知,该质点在t=0时刻竖直方向的坐标为-0.1m >y >-0.2m ,并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由题可知波向x 轴正方向运动,综上可知,该质点的坐标值可能为2.67m >x >2m 之间,故选C 。

201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物理试题一、单选题(每题6 分,共42 分)14、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

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

地球的质量为M 。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A.2T π=2T π= C.T =2T π=15、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的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 2。

则A .v 1=v 2,t 1>t 2B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16、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1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A .0.5mB .1.5mC .2.5mD .3.5m17、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

取该直线为x 轴,起始点O 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P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18、 “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

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 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不变。

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 正比于A .B .C .D .19、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2.5m 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201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14.(6分)(2014•安徽)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法国物理学家库伦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已知单摆摆长为l,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则单摆振动周期T与距离r的关系式为()A.T=2πr B.T=2πr C.T=D.T=2πl考点:单摆周期公式;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单摆问题.分析:先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式求解重力加速度,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列式,最后联立得到单摆振动周期T与距离r的关系式.解答:解:在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mg=G解得:g=①单摆的周期为:T=2π②联立①②解得:T=2πr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记住两个公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公式和单摆的周期公式,基础题目.15.(6分)(2014•安徽)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 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则()A.v1=v2,t1>t2B.v1<v2,t1>t2C.v1=v2,t1<t2D.v1<v2,t1<t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小球到达N点时速率关系,结合小球的运动情况,分析平均速率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到达N点时速率相等,即有v1=v2.小球沿管道MPN运动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率小于初速率v0,而小球沿管道MQN运动,小球的速率大于初速率v0,所以小球沿管道MPN 运动的平均速率小于沿管道MQN运动的平均速率,而两个过程的路程相等,所以有t1>t2.故A正确.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关键要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用来分析小球速率的大小,知道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16.(6分)(2014•安徽)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图1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坐标值合理的是()A.0.5m B.1.5m C.2.5m D.3.5m考点: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分析:从图2得到t=0时刻质点的位移和速度方向,然后再到图1中寻找该点.解答:解:从图2得到t=0时刻质点的位移为负且向负y方向运动;在图1中位移为负y方向,大小与图2相等,且速度为﹣y方向的是2.5位置的质点;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区别,振动图象反映了某个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移情况,波动图象反映的是不同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情况,不难.17.(6分)(2014•安徽)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轴,起始点O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A.电场强度与位移关系B.粒子动能与位移关系C.粒子速度与位移关系D.粒子加速度与位移关系考点:电势能;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功能关系得到Ep﹣x图象的斜率的含义,得出电场力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加速度的含义判断加速度随着位移的变化情况.解答:解: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小量,故:F=||,即Ep﹣x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A、Ep﹣x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故电场力逐渐减小,根据E=,故电场强度也逐渐减小;故A错误;B、根据动能定理,有:F•△x=△Ek,故Ek﹣x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由于电场力逐渐减小,与B图矛盾,故B错误;C、题图v﹣x图象是直线,相同位移速度增加量相等,又是加速运动,故增加相等的速度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增加;而电场力减小导致加速度减小;故矛盾,故C错误;D、粒子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切入点在于根据Ep﹣x图象得到电场力的变化规律,突破口在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然后结合动能定理分析;不难.18.(6分)(2014•安徽)“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不变.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正比于()A.B.T C.D.T2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磁感应强度,然后根据题意解题.解答: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解得:E K=mv2=,得:B=,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成正比,则磁感应强度B正比于;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磁感应强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正确解题.19.(6分)(2014•安徽)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2.5m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g取10m/s2,则ω的最大值是()A.rad/s B.rad/s C.1.0rad/s D.0.5rad/s考点:向心力;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当物体转到圆盘的最低点,由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时,角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最大角速度.解答:解:当物体转到圆盘的最低点,所受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达到最大时,角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cos30°﹣mgsin30°=mω2r则ω==rad/s=1rad/s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要分析向心力的来源,明确角速度在什么位置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题.20.(6分)(2014•安徽)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感生电场.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绝缘体圆环水平放置,环内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环上套一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已知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增加,其变化率为k,若小球在环上运动一周,则感生电场对小球的作用力所做功的大小是()C.2πr2qk D.πr2qkA.0B.r2qk考点: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感应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然后根据W=qU求解电功.解答:解: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增加,其变化率为k,故感应电动势为:U=S=πr2k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小球带正电,小球在环上运动一周,则感生电场对小球的作用力所做功的大小是:W=qU=πr2qk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求解方法和方向的判断方法,会求解电功,基础问题.二、非选择题21.(9分)(2014•安徽)图1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是ac.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y﹣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c.(3)图3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cm,y2为45.0cm,A、B两点水平间距△x为40.0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 2.0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 C为 4.0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2).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专题:实验题.分析:(1)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因为要画同一运动的轨迹,必须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静止释放,以保证获得相同的初速度,实验要求小球滚下时不能碰到木板平面,避免因摩擦而使运动轨迹改变,最后轨迹应连成平滑的曲线.(2)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联立求得两个方向间的位移关系可得出正确的图象.(3)根据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求解.解答:解:(1)A、通过调节使斜槽末端保持水平,是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故A正确;BC、因为要画同一运动的轨迹,必须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静止释放,以保证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故B错误,C正确;D、用描点法描绘运动轨迹时,应将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不能练成折线或者直线,故D错误.故选:AC.(2)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y=gt2;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x=vt;联立可得:y=,因初速度相同,故为常数,故y﹣x2应为正比例关系,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根据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y1=g…①y2=…②水平方向的速度,即平抛小球的初速度为v0=…③联立①②③代入数据解得:v0=2.0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对应速度v C:据公式可得:=2gh,所以v下=2=3.5m/s所以C点的速度为:v c==4.0m/s故答案为:2.0;4.0点评:解决平抛实验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实验的注意事项,在平抛运动的规律探究活动中不一定局限于课本实验的原理,要注重学生对探究原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用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2.(9分)(2014•安徽)某同学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的内阻,进行了如下实验:(1)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了正确的测量,测量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得出电压表的内阻为3.00×103Ω,此时电压表的指针也偏转了.已知多用表欧姆档表盘中央刻度值为“15”,表内电池电动势为1.5V,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1.0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为了更准确地测量该电压表的内阻R V,该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电路图,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开关S,按图2连接好电路;B.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b端;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D.闭合开关S;E.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3V位置;F.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指到1.5V位置,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此值即为电压表内阻R V的测量值;G.断开开关S.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a.待测电压表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00Ω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d.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9Ω,阻值最小该变量为0.1Ωe.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该变量为0.1Ωf.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可忽略g.开关,导线若干按照这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①要使测量更精确,除了选用电池组、导线、开关和待测电压表外,还应从提供的滑动变阻器中选用c(填“b”或“c”),电阻箱中选用d(填“d”或“e”).②电压表内阻R V的测量值R测和真实值R真相比,R测>R真(填“>”或“<”);若R V 越大,则越小(填“大”或“小”).考点:伏安法测电阻.专题:实验题.分析:(1)欧姆表的内电阻等于中值电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式求解即可;(2)①采用电压表半偏法测量电压表内电阻,要保证电压表与电阻箱的总电压保持不变,需要使电压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电阻箱最大电阻不能小于电压表电阻;②实验中要保证电压表与电阻箱的总电压不变,但实际上该电压是变化的,当电阻箱电阻增加时,电压表与电阻箱的总电压略微增加,故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指到1.5V位置,此时电阻箱的电压大于1.5V;解答:解:(1)欧姆表的内电阻等于中值电阻,为:R=15×100=1500Ω;电压表的内电阻为:R V=3000Ω;故电压表读数为:U=IR V===1.0V(2)①采用电压表半偏法测量电压表内电阻,要保证电压表与电阻箱的总电压保持不变,需要使电压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故滑动变阻器选择小电阻,即选择c;电阻箱最大电阻不能小于电压表电阻,电压表内电阻约为3000欧姆,故电阻箱选择d;②实验中要保证电压表与电阻箱的总电压不变,但实际上该电压是变化的;当电阻箱电阻增加时,电压表与电阻箱的总电压略微增加;实验中认为电阻箱和电压表电阻相等,故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指到1.5V位置,此时电阻箱的电压大于1.5V,故电阻箱的电阻大于电压表的电阻,即测量值偏大;当R v越大,电压表与电阻箱的总电压偏差越小,系统误差越小,故当R v越大,则越小;故答案为:(1)1.0;(2)①c、d;②>,小.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半偏法测量电压表电阻,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从实验原理角度选择器材、分析误差来源,不难.23.(14分)(2014•安徽)如图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极板间距离为d,上极板正中有一小孔,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2)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处的时间.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1)小球到达小孔前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2)对从释放到到达下极板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电场强度,然后根据Q=CU 求解电容器的带电量;(3)对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分别运用动量定理列式求解时间,然后求和即可.解答:解:(1)小球到达小孔前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2=2gh解得:v=…①(2)对从释放到到达下极板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有:mg(h+d)﹣qEd=0解得:E=…②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Ed=,电容器的带电量为:Q=CU=.(3)加速过程:mgt1=mv…③减速过程,有:(mg﹣qE)t2=0﹣mv…④t=t1+t2…⑤联立①②③④⑤解得:t=.答:(1)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为;(2)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处的时间为.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小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然后结合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列式分析,不难.24.(16分)(2014•安徽)如图1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为0.5T,其方向垂直于倾角θ为30°的斜面向上.绝缘斜面上固定有“A”形状的光滑金属导轨MPN(电阻忽略不计),MP和NP长度均为2.5m,MN连线水平,长为3m,以MN的中点O为原点,OP为x轴建立一维坐标系Ox,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杆CD,长度d为3m,质量m为1kg,电阻R为0.3Ω,在拉力F的作用下,从MN处以恒定速度v=1m/s在导轨上沿x轴正向运动(金属杆与导轨接触良好),g取10m/s2.(1)求金属杆CD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及运动到x=0.8m处电势差U CD;(2)推导金属杆CD从MN处运动到P点过程中拉力F与位置坐标x的关系式,并在图2中画出F﹣x关系图象;(3)求金属杆CD从MN处运动到P点的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1)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由几何关系求得x=0.8m处的电动势,由欧姆定律即可求得CD之间的电势差;(2)根据上述发现,感应电流大小与导体长度无关,则电流恒定,因而由电量表达式结合时间即可求解;(3)当导体棒匀速运动,由有效长度可列出安培力大小关于向下运动位移的表达式,根据安培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可利用安培力平均值来求出产生焦耳热.解答:解:(1)导体棒开始运动时,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dv=0.5×3×1=1.5V;由几何关系得:m,,接入导轨之间的有效长度:L=2•(2.0﹣vt)•tan∠MPO=1.5×(2.0﹣vt),金属杆CD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有效感应电动势E:E=BLv=0.5×1.5×(2.0﹣x)×1=0.75(2.0﹣x),运动到x=0.8m处时的有效电动势:E1=0.75(2.0﹣x)=0.75×(2.0﹣0.8)V=0.9V.这一段相当于相当于电源,而且轨道没有电阻,所以电源是被短接的,那么接入回路中的这一部分电势处处相等,所以CD两端电势差就由剩余两端的导体棒产生,又由右手定则判断D比C电势高;所以:U DC=E﹣E1=1.5V﹣0.9V=0.6V,U CD=﹣0.6V;(2)接入电路的导体棒的电阻:感应电流: A安培力F安=BIL=0.5×10×0.75(2.0﹣x)=3.75(2.0﹣x)由平衡条件得:mgsinθ+F安=F得拉力F与位置坐标x的关系式:F=5+3.75(2.0﹣x)x=0时,F=12.5;x=2.0时,F=5N画出F﹣x关系图象如图:(3)设导体棒经t时间沿导轨匀速向上运动的位移为x,则t时刻导体棒切割的有效长度L x=L﹣2x导体棒在导轨上运动时所受的安培力:F安=3.75(2.0﹣x)因安培力的大小F安与位移x成线性关系,故通过导轨过程中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平均值:N产生的焦耳热:J答:(1)金属杆CD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5V,运动到x=0.8m处CD之间的电势差是﹣0.6V;(2)金属杆CD从MN处运动到P点过程中拉力F与位置坐标x的关系式是F=5+3.75(2.0﹣x),并在图2中画出F﹣x关系图象如图;(3)金属杆CD从MN处运动到P点的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是7.5J.点评: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安培力表达式.本题突破口:产生感应电流与导体棒有效长度无关,同时巧用安培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由安培力平均值来求焦耳热.第三小问另一种解法:设导体棒经t时间沿导轨匀速向下运动的位移为x,则t时刻导体棒切割的有效长度L x=L﹣2x,求出导体棒在导轨上运动时所受的安培力,作出安培力大小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导体棒克服安培力作功,也为产生的焦耳热.25.(20分)(2014•安徽)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所示,L为1.0m,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0=5m/s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取10m/s2,求:(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考点:动量守恒定律.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分析:(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即可求解;(2)整个过程,对整体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即可求解;(3)设凹槽与物块碰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列式可知,每碰撞一次凹槽与物块发生一次速度交换,在同一坐标系上两者的速度图线,根据碰撞次数可分为13段,凹槽、物块的v﹣t图象在两条连续的匀变速运动图线间转换,故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时间,凹槽的v﹣t 图象所包围的阴影面积即为凹槽的位移大小.解答:解:(1)设两者间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解得:v=(2)物块与凹槽间的滑动摩擦力f=μN=μmg设两者间相对静止前,相对运动的路程为s1,由动能定理得:解得:s1=12.5m已知L=1m,可推知物块与右侧槽壁共发生6次碰撞.(3)设凹槽与物块碰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有mv1+mv2=mv1′+mv2′,得v1′=v2,v2′=v1即每碰撞一次凹槽与物块发生一次速度交换,在同一坐标系上两者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根据碰撞次数可分为13段,凹槽、物块的v﹣t图象在两条连续的匀变速运动图线间转换,故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时间.则v=v0+at,a=﹣μg解得:t=5s凹槽的v﹣t图象所包围的阴影面积即为凹槽的位移大小s2.(等腰三角形面积共分13份,第一份面积为0.5L.其余每份面积均为L.)答:(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为2.5m/s;(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6次;(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为5s,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为12.75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定律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能根据题意画出速度﹣时间图象,难度适中.。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六校共同体最后一卷)+物理试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六校共同体最后一卷)+物理试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六校共同体”最后一卷)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Na—23 S—32 K—39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由红色和紫色两种色光组成的一束复合色光,斜射到平行板玻璃砖上,经玻璃砖折射分成a、b两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光束为红色光B.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C.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看到的a光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宽D.增大复合色光的入射角,可以使红光发生全反射15.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侧放置有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

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P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16.物体带电后,周围存在着电场,物体由于有质量,周围也存在着引力场,万有引力与库仑力有类似的规律,我们可以用定义静电场强度的方法来定义引力场场强。

2014年高考理综安徽卷

2014年高考理综安徽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综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S:32 Cl:35.5Ca:40 Fe:56 Cu:63.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2.下列关于溶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蝌蚪的尾巴最终消失,其中起作用的是溶酶体B.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多种物质,是细胞的“消化车间”C. 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病菌,有一定的防御作用D. 刚宰杀的禽、畜放置一段时间再煮口味会更好,其原因为溶酶体和线粒体的共同作用释放出更丰富的营养物质的缘故3.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 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C. 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递质D. 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4.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明显缩短育种年限5.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

该设计目的不包括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D.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形成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6.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A. 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生产优质有机产品B.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C.多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建立人造小平原D. 开发优质新品种,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7. 设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L 0.1 mol ·L-1的CH3COONa 溶液中CH3COO- 的总数是0.1NA B .常温常压下,1.6g O2 和O3 混合气体中质子总数为0.8 NAC. 一定条件下,2mol SO2 和 1mol O2 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一定是2NAD. 1L 0.1mol ·L-1的葡萄糖溶液中分子总数为0.1 NA8.据报道,纳米Fe3 O4 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疾病的治疗。

【高考真题】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

【高考真题】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6分)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6分)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6.(6分)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A.2 B.C.1 D.17.(6分)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到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降低B.一定升高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8.(6分)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19.(6分)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家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为: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 .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 .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 .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20.(6分)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B.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 C .ω=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 .当ω=时,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21.(6分)如图,在正电荷Q 的电场中有M 、N 、P 、F 四点,M 、N 、P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 为MN 的中点,∠M=30°,M 、N 、P 、F 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 、φN 、φP 、φF 表示,已知φM =φN 、φP =φF ,点电荷Q 在M 、N 、P 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A .点电荷Q 一定在MP 的连线上B .连接PF 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φP>φM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23.(9分)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量程为200mA,内阻为R A=6.0Ω),开关S.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③以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出﹣R图线(用直线拟合);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和R的关系式为;(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②./A﹣1(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A﹣1Ω﹣1,截距b=A﹣1;(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014高考物理各省真题

2014高考物理各省真题

2014年物理全国各省真题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1.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合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2.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3.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

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过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4.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014年全国高考 物理 试题及参考答案全集

2014年全国高考 物理 试题及参考答案全集

报考指导:高校专业选择七大建议从事招生工作多年,每次听说考生因不喜欢、不适合高校所学专业,回来复读重新参加高考时,就有些心痛与自责。

心痛的是考生痛失了青春大好时光,自责的是也许在辅导志愿时专业选报强调不到位。

今年高考本科志愿填报在即,在此就“高校专业选择问题”给家长和考生提“7”点建议:专业与院校同等重要专业选报分三大类专业选择抓准内涵同一专业不同院校差异大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选报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选报实事求是选报适合自己的专业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全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 (2)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 (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24)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3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39)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47)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暂无答案) (56)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6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67)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74)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8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9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0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08)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海南卷) (118)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物理部分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目: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2.(6分)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3.(6分)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A.2B.C.1D.4.(6分)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到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降低B.一定升高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5.(6分)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6.(6分)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家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为: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轨道半径(AU) 1.0 1.5 5.29.51930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7.(6分)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B.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C.ω=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当ω=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8.(6分)如图,在正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A.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φP>φM三、非选择题目: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共129分)9.(6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10.(9分)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量程为200mA,内阻为R A=6.0Ω),开关S.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③以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出﹣R图线(用直线拟合);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和R的关系式为;(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②.R/Ω 1.0 2.0 3.0 4.0 5.0 6.07.0 I/A0.1430.125①0.1000.0910.0840.0776.998.00②10.011.011.913.0 /A﹣1(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A﹣1Ω﹣1,截距b=A﹣1;(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11.(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安徽卷物理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安徽卷物理

2014·安徽卷(物理课标)14.[2014·安徽卷]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 )A .T =2πrGM l B .T =2πr l GM C .T =2πr GM l D .T =2πl r GM14.B [解析] 本题考查单摆周期公式、万有引力定律与类比的方法,考查推理能力.在地球表面有G Mm r 2=mg ,解得g =G Mm r2.单摆的周期T =2π·l g =2πr l GM ,选项B 正确. 15.[2014·安徽卷] 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 是通过椭圆中心O 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 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则( )A .v 1=v 2,t 1>t 2B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15.A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类比法与v ­t 图像方法解题,考查“化曲为直”的思维能力.首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v 1=v 2=v 0,小球沿着MPN 轨道运动时,先减速后加速,小球沿着MQN 轨道运动时,先加速后减速,总路程相等,将小球的曲线运动类比为直线运动,画出v ­t 图像如图,可得t 1 >t 2.选项A 正确.16.[2014·安徽卷] 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1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 )图1图2A .0.5 mB .1.5 mC .2.5 mD .3.5 m16.C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综合知识及图像分析能力.根据振动图像可知某质点在t =0 s 的位移为负,与此符合的是B 、C 选项,此时该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根据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分析B 、C 选项中每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此时横坐标x =1.5 m 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上,而横坐标x =2.5 m 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选项B 错误,C 正确.17.[2014·安徽卷]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 轴,起始点O 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 p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图像中合理的是( )A B粒子速度与位移关系 粒子加速度与位移关系C D17.D [解析] 本题是关于图像的“信息题”:以图像为载体考查电场的力的性质与电场的能的性质,考查理解题目的新信息并且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电势能的定义E p =q φ,推理电场强度E =ΔφΔx =1q 〃ΔE p Δx,由题中电势能随着空间变化的图像可知其斜率减小,因此电场强度减小,选项A 错误;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动能与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开始时电势能减小得快,则动能增加得快,速度增加得快,选项B 、C 错误;由于加速度a =qE m,电场强度减小,加速度减小.选项D 正确. 18.[2014·安徽卷] “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 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不变.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 正比于( ) A.T B .T C.T 3 D .T 218.A [解析] 本题是“信息题”:考查对题目新信息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 v B =m v 2r 解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m v qB.由动能的定义式E k =12m v 2,可得r =2mE k qB,结合题目信息可得B ∝T ,选项A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物理试题一、单选题(每题6 分,共42 分)14、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

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

地球的质量为M 。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A.2T π=B.2T π=C.T =D.2T π= 15、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的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 2。

则A .v 1=v 2,t 1>t 2B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16、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1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A .0.5mB .1.5mC .2.5mD .3.5m17、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

取该直线为x 轴,起始点O 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P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18、 “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

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 成正比,为约束更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不变。

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 正比于A .B .C .D .19、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2.5m 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0,g 取10m/s 2。

则ω的最大值是 A . B .C .D .20、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感生电场。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绝缘细圆环水平放置,环内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 ,环上套一带电量为+q 的小球。

已知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均匀增加,其变化率为k ,若小球在环上运动一周,则感生电场对小球的作用力所做功的大小是A.0B.212r qk C.22r qk π D.2r qk π二、实验,探究题21、(每空2分,共18分)I、图1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y-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

(3)图3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cm、y2为45.0cm,A、B两点水平间距Δx 为40.0cm。

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 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 C为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2)。

II、某同学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的内阻,进行了如下实验:(1)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了正确的测量,测量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得出电压表内阻为3.00×103Ω,此时电压表的指针也偏转了。

已知多用表欧姆档表盘中央刻度值为“15”,表内电池电动势为1.5V,则电压表的示数应为 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为了更准确地测量该电压表的内阻R V,该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电路图,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开关S,按图2连接好电路;B.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b端;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D.闭合开关S;E.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3V位置;F.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1.5V位置,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此值即为电压表内阻R V的测量值;G.断开开关S。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a.待测电压表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00Ω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d.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9Ω,阻值最小该变量为0.1Ωe.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该变量为0.1Ωf.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可忽略g.开关,导线若干按照这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①要使测量更精确,除了选用电池组、导线、开关和待测电压表外,还应从提供的滑动变阻器中选用(填“b”或“c”),电阻箱中选用(填“d”或“e”)。

②电压表的内阻R V的测量值R测和真实值R真相比,R测R真(填“>”或“<”);若R V越大,则越(填“大”或“小”)。

三、综合题22、(14分)如图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极板间距离为d,上极板正中有一小孔。

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2)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的时间。

23、(16分)如图1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为0.5T,其方向垂直于倾角θ为300的斜面向上。

绝缘斜面上固定有“Λ”形状的光滑金属导轨MPN(电阻忽略不计),MP和NP长度均为2.5m。

MN连线水平。

长为3m。

以MN的中点O为原点、OP为x轴建立一坐标系Ox。

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杆CD,长度d为3m,质量m为1kg,电阻R为0.3Ω,在拉力F的作用下,从MN处以恒定的速度v=1m/s在导轨上沿x轴正向运动(金属杆与导轨接触良好)。

g取10m/s2。

(1)求金属杆CD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及运动到x=0.8m电势差U CD;(2)推导金属杆CD从MN处运动到P点过程中拉力F与位置坐标x的关系式,并在图2中画出F-x关系图象;(3)求金属杆CD从MN处运动到P点的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

24、(20分)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

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所示,L为1.0m。

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

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

g取10m/s2。

求:(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由于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而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为,联立得:。

B正确。

2、A【解析】由于是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MON 在同一水平线上,故v1=v2=v0;而沿管道MPN运动,先减速后加速,沿管道MQN运动,先加速后减速,前者平均速率小,后者平均速率大,运动的路程相同,故t1>t2。

A 正确。

3、C【解析】由图2结合图1可知该质点x坐标值可能是1.5m和2.5m,而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由图1可得向下振动的质点为x坐标值2.5m的质点,故C正确。

4、D【解析】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可知E P-x图线的斜率表示静电力F的大小,可见静电力F逐渐减小,而F=qE,故不是匀强电场,A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粒子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C错误,D正确;根据能量守恒,比较图线B 错误。

正确选项D。

5、A【解析】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成正比,即。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洛仑磁力提供向心力:得。

而故可得:又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不变,所以。

A正确。

6、C【解析】由于小物体随匀质圆盘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小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提供,在最下端时指向圆心的合力最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解得,要使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ω的最大值是。

C正确。

7、D【解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生电动势:,而电场力做功,小球在环上运动一周U=E,故。

D正确。

二、实验,探究题8、【答案】(1)ac(2)c(3)2.0 4.0【解析】(1)“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斜槽轨道末端保持水平为了保证水平初速度。

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为了保证每次使用水平初速度相同。

a、c正确。

(2)平抛物体运动规律:得:,y-x2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c正确。

(3)由于,则t1=0.1s、t2=0.3s,所以平抛小球的初速度。

而,故C点的速度。

9、【答案】(1)1.0 (2)①c d② > 小【解析】(1)多用电表的中值电阻即为其内阻,内阻为1.50×103Ω,与内阻为3.00×103Ω电压表串联,电源电动势为1.5V,可得电压表的读数即为R V两端电压为1.0V。

(2)①由于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影响产生误差,故选择阻值小的c能减小误差;又由于使用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电阻箱最大阻值应大于3.00×103Ω,故选择d。

②R0=0时,电压表的指针指到3.0V位置,电压表中的电流();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1.5V位置时,电阻箱的电阻为R0,电压表中的电流,而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影响,故即R测 <R真;R V越大,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影响越小,R测越接近R真,故越小。

三、综合题10、【答案】(1)(2)(3)【解析】(1)由(2)在极板间带电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有得得(3)由综合可得11、【答案】(1)1.5V -0.6V (2)如图(3)7.5J 【解析】(1)金属杆CD在匀速运动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D点电势高)当x=0.8m时,金属杆在导轨间的电势差为零。

设此时杆在导轨外的长度为,则由楞次定律判断D点电势高,故CD两端电势差(2)杆在导轨间的长度l与位置x关系是对应的电阻R l为电流杆受安培力F安为根据平衡条件得画出的F-x图象如图所示。

(3)外力F所做的功W F等于F-x图线下所围成的面积,即而杆的重力势能增加量故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12、【答案】(1)2.5m/s (2)6 (3)【解析】(1)设两者间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物块与凹槽间的滑动摩擦力设两者间相对静止时的路程为s1,由动能定理得已知L=1m,可推知物块与右侧槽壁共发生6次碰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