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圣贤王阳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圣贤王阳明

——听《通俗明史》有感

李义周

5100719074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涌现了一批卓越的思想家。之后到南北朝,中国又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被鲁迅先生成为中华文明的“自觉”时期。这时理学已经开始建立。历来有两种对于理学的观点,一派认为理学是哲学的最高境界,将儒释道三家合一,登峰造极;另一派认为理学是儒家挂羊头卖狗肉,把佛学和道家的思想拿来说是儒家的思想,反过来还要骂佛道两家。也许与元朝的文化衰退有关,也许与明朝科举的八股限制有关,明朝时期出现的大学者文学家比起唐宋要逊色很多。朱元璋设立八股,参加科举必“代圣贤立言”,四书五经必选朱熹版本的校注。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大家,影响力非同凡响,覆盖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加上开国皇帝朱元璋本人的推崇,朱熹学说在明朝的很长时间都是占统治地位的学说。直到王守仁悟道后,才改变的朱学统治学术界的局面。

第一次在书本中遇到王阳明是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美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的核心当然是讲学习和研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了,这是针对中国学生的。交大物理系大厅就挂着“格物致知”四个大字,设有格物致知班,中科大有个格物致知社,总之中国物理界这个词很流行。文中提到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交大物理系大厅就挂着“格物致知”四个大字,总之中国物理界这个词很流行。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当时我记住了大理论家王阳明,但王阳明究竟何许人还是没有概念。不过觉得这个人能对着珠子做七天定力毅力实在了不起值得佩服。后来到高中开始读一些书了,在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中一篇文章里,读到了王阳明。余秋雨在写自己的家乡余姚,提到小时候知道家里附近有座“养命山”,城里有座医院叫“养命医院”,长大后才知道是阳明山,阳明医院,是纪念王阳明的。刚进交大了解到系里一个同学时余姚人,很有兴致地问他阳明山和阳明医院的事情。真正有定性了解是高中历史课堂,可惜老师只是用主观唯心思想定性,并未讲点实质的内容。所以我一直以为王阳明是位大学者,但是定位并不是很高,可能觉得比黄宗羲还差点。

在明史课上,老师讲到王阳明剿匪,特别是平定宁王叛乱的传奇功绩,我才知道王阳明是位了不起的军事家。而王阳明在整个平叛过程中准确的战略判断真可谓神机妙算,不得不令人佩服。因为王阳明的介入,原本有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得到了避免,更有无数百姓不必遭受战乱之苦。圣贤立言很容易,但是立事功就难了。一则圣贤常“处江湖之远”没有官位,如孔子,孟子,庄子;再者圣贤必然是淡泊名利看轻功名的。而孔孟老庄都是求仁悟道之人,对兵法未必在行。王阳明能够建此奇功,让我耳目一新,立马想了解这位圣贤。我花了点时间读了《大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的文学渲染让王阳明的传奇色彩倍增,当然我知道也需要降降温。另外我知道了王阳明的名字不是王阳明,是王守仁。猜想是王守仁因为其功德过高,大家多以阳明先生的称呼以示尊敬。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王阳明主讲人也持相同观点。

据说王阳明祖上和王羲之有关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充分说明了两晋时期王谢两大家族非比寻常的地位及影响力,过上一千多年王家在浙江一带后人自然会很多。中国人安土重迁,浙江一带又是富庶地区,绍兴余姚一带王姓与历史上的强盛的王家有关系不足为奇。钱德洪《脸谱》,湛若水的《阳明先生墓志铭》,黄绾《阳明先生行状》,都将王阳明祖上追溯到晋朝咕噜答复琅琊人王览,系王羲之的曾祖。但是山阴县志及余姚县志都无法证实。王阳明家世可靠的记载始于六世祖王纲。王纲文武全才,洪武四年得刘伯温推荐,征至京师,拜兵部郎中,后擢广东参议,在增城死于国难。嘉靖七年,王阳明平定广西思田之乱后回山阴时绕道增城拜祠奉祀,在好友甘泉故居壁上题诗:“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适来奉初蒸。”

王阳明五世祖王彦达,一生隐居,御史郭纯上疏表彰后朝廷征召,但王彦达深痛父亲以忠殉难,不愿做官。王彦达一生粗衣淡食,躬耕养母,并对儿子王与准说:“记住勿废弃先人事业,我并不期望你将来做官!”

王与准以儒学为业,终生不为仕途。朝廷欲以起用,王与准逃入四明山,坠崖伤足,自号遁石翁,以此报石德。王阳明曾祖王杰淡泊名利,热于学文,著有《易春秋说》、《周礼考证》、《槐里杂稿》等。

王阳明祖父王伦,性爱竹,居处中满竹子,常在竹轩中啸咏,性淡泊,著有《竹轩稿》和《江湖杂稿》等书。竹轩夫人岑氏,信佛教,有贤德。传说岑氏生王华时,祖母孟氏梦其姑抱一红衣与童子授予其并有赐荣华富贵之语。王华聪慧过人,过目不忘,过耳成诵。王华成化十七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弘治元年充经筵官,后为孝宗的日讲官。有资料记载“讲经筵音吐明畅,词多切直,每以勤圣学,戒逸豫,亲仁贤,远邪佞。”王华为人仁恕坦直,平生无矫言伪行,对人无尊卑贵贱,相待如一,谈笑言议,皆由衷而发。王华的为人处事对王阳明的教育和影响很大。

《明史》载,“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医学上是否可能还没有说法。梦神人的事情自古多为杜撰。只有名字的事情有些商榷的地方。所谓异人有说是高僧,有说是道士,也难辨真假。王华有四子,长子守仁,次子守俭,三子守文,四子守章。王阳明同祖兄弟五人,伯父子守义、守智;叔父子守礼、守信、守恭。所用之字取遍仁义礼智信之五德,文章恭俭,充分说明了王家是儒学世宗。

王阳明的少年,11岁前在余姚对过,11岁到17岁随父亲在京师度过的。这个时期的王阳明并不如有些传记资料中那样的立志圣贤。《年谱》11岁条记录王阳明问私塾先生什么是第一等事?先生答曰:“惟读书登第耳!”但是王阳明怀疑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能有这样的气概,和王家祖上一

向淡泊名利不进仕途有关,并且王阳明与祖父竹轩感情甚好,从小耳濡目染。

《明史》: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

王阳明自由豪迈不羁,尤其是习武和辞章。湛若水《阳明先生墓志铭》说他“出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王龙溪《滁阳会语》说他“英毅淩迈,超侠不羁”,黄绾《阳明先生行状》说他“性豪迈不羁,喜任侠”。而冯梦龙的《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详细记载了王阳明12岁在京师私塾就读,不肯专心诵读,常常潜出于群儿戏,制大小旗居中调度,左旋右旋,略如战阵之势。其父龙山公出见之,怒言:“我家世代以读书显贵,用得着这么吗?”对曰:“读书有什么用处?”龙山公说:“读书则可以做大官,如你父亲中状元,就是读书之力。”阳明对言:“父亲中状元,子孙世代还是状元否?”龙山公说“父亲中状元只止父亲,你如果要中状元还得去勤读。”《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有小说家习气,非史料,所述之事未必真实。王阳明少年不单单研习书中经史子集,习武任侠,研习兵法,为其后来的建功打下了基础。王阳明48岁平定宁王之乱,张忠、许泰嫉妒功臣,以射箭来挑衅,欲以难堪,不料王阳明镇定自若,三发三中。王阳明“每遇宾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为戏。”中进士后被钦差督造威宁伯王越坟时,他就尝试以军事的方法管理工程建造,从而高质量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