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体转变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b. 珠光体形成时,铁素体与渗碳体界面能的增 珠光体形成时, 要由奥氏体与珠光体的自由能之差来提供。 加,要由奥氏体与珠光体的自由能之差来提供。 过冷度愈大则所能提供的自由能差愈大, 过冷度愈大则所能提供的自由能差愈大,即可提 供更多的能量以增加F与Fe3C形成时所增加的界 供更多的能量以增加 与 形成时所增加的界 面能,因此过冷度越大则形成的界面越多, 面能,因此过冷度越大则形成的界面越多,片间 距愈小。 距愈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与其S 的关系为: P片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与其S0的关系为:
σs (MPa) = 139 + 46.4 S0-1(µm-1) σf (MPa) = 436.5 + 98.1 S0-1(µm-1)
式中:σs—屈服强度,σf—断裂强度,S0—珠光体片间距 屈服强度, 断裂强度, 式中: 屈服强度 断裂强度 珠光体片间距
屈服强度与珠光体团尺寸的关系符合HallP片屈服强度与珠光体团尺寸的关系符合 Petch公式: 公式: 公式 σS=σi+Kd-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原因: 原因:P194
珠光体团直径减小使塑性提高的原因: 珠光体团 珠光体团直径减小使塑性提高的原因 : 直径减小, 则单位体积内片层排列方向增多, 直径减小 , 则单位体积内片层排列方向增多 , 使 局部产生大量塑性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的可能性减 因而既提高了强度,也改善了塑性。 小,因而既提高了强度,也改善了塑性。
由于珠光体转变的温度较高, 由于珠光体转变的温度较高 , Fe 原子都能扩散较大的距离, 和 C原子都能扩散较大的距离 , 原子都能扩散较大的距离 珠光体又是在位错等微观缺陷较 多的晶界形核, 多的晶界形核 , 相变需要的自由 能较小, 能较小 , 所以在较小的过冷度下 就可以发生相变。 就可以发生相变。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粒状珠光体 2.粒状珠光体
在硬度相同的条件下, △ 在硬度相同的条件下 , P 粒 比 P 片 具有更好的 拉伸性能。 拉伸性能。 还具有较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P粒还具有较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对工模具钢 而言)、冷成型性能及淬火工艺性能。 而言) 冷成型性能及淬火工艺性能。 所以一般工模具钢在锻造后机加工前的预备热 处理为等温球化退火, 以获得粒状珠光体, 处理为等温球化退火 , 以获得粒状珠光体 , 目的 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以及为最终热处 理作好组织准备。 理作好组织准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晶核就在那些高 能量、 能量、接近渗碳体 ( 或 F) 含碳量和 ) 类 似 渗 碳 体 ( 或 F) 晶格点阵的区域产 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二、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2)珠光体的长大 珠光体长大有两种机制 一是成片形成机制 两种机制: 成片形成机制; 珠光体长大有两种机制:一是成片形成机制; 二是分枝形成机制。 二是分枝形成机制。 分枝形成机制 早期:Mehl和Hull提出成片形成机制。 早期:Mehl和Hull提出成片形成机制。 提出成片形成机制 1962年 Hillert开始提出分枝形成机制。 1962年:Hillert开始提出分枝形成机制。 开始提出分枝形成机制 1973年 Dippenaar和 Honeycombe根据透射电 1973 年 : Dippenaar 和 Honeycombe 根据透射电 镜观察结果, 镜观察结果 , 证实成片形成机制和分枝形成机制 是同时存在的。 是同时存在的。
1.4 珠光体转变
1.4 珠光体转变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机械混合 物。 按渗碳体的形态,珠光体分为片状珠光 按渗碳体的形态,珠光体分为片状珠光 粒状珠光体两种 两种。 体和粒状珠光体两种。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研究珠光体转变的意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3)片状珠光体按S0大小分类 片状珠光体按S
类型 形成温度 S0 形态 珠光体(P) A1~650℃ 450~150nm 粗片 光学显微镜明显分辩 珠光体 ℃ 0 片状珠光体 索氏体(S) 650 600℃ 150 索氏体(S) 650~600℃ 150~80nm 屈氏体(T) 600~550℃ 80~30nm 屈氏体 0 ℃ ~ 光学显微镜 (800~1500X)才能分辩 0 ) 更细片 电子显微镜下分辩 细片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2)珠光体的片间距S0 珠光体的片间距S ①定义:P192 定义: ②影响S0的因素:0 = 8.02 ×103 nm 影响S 的因素: S
∆T
TA1-T转变
原因: 形成温度降低, ③原因:a.当形成温度降低,碳的扩散速度减 碳原子难以作较长距离的迁移, 慢,碳原子难以作较长距离的迁移,只能形成片 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 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
讨论问题方便,一般以渗碳体为领先相。 讨论问题方便,一般以渗碳体为领先相。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ⅱ)珠光体形核位置 领先相大多在奥氏体晶界或相界面 ( 领先相大多 在奥氏体晶界或相界面( 奥氏体与 在奥氏体晶界或相界面 先共析相界面) 上形核。 先共析相界面 ) 上形核 。 因为这些区域缺陷较多 能量较高, 原子容易扩散, , 能量较高 , 原子容易扩散 , 容易满足形核所需 要的成分起伏、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的条件。 要的成分起伏、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的条件。
P (α + Fe3C )…扩散型相变 扩散型相变
0.0218%C
面心立方
6.69%C …化学成分变化 …化学成分变化 通过C原子扩散完成) (通过C原子扩散完成) …晶体结构变化 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 晶体结构变化 通过铁原子自扩散、 原子扩散完成) (通过铁原子自扩散、C原子扩散完成)
珠光体的形成包括: 碳原子重新分布, 珠光体的形成包括 : 1. 碳原子重新分布 , 由碳含量为 77%奥氏体转变为高碳的渗碳体和低碳的铁素体; 0.77% 奥氏体转变为高碳的渗碳体和低碳的铁素体 ; 2. 点 阵重构(晶格重组) 阵重构(晶格重组),由面心立方的奥氏体转变为体心立 方的铁素体和复杂斜方的渗碳体。 方的铁素体和复杂斜方的渗碳体。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二、珠光体的形成过程(珠光体的转变机理)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珠光体的转变机理) 1、片状珠光体的形成 两个基本过程:形核和长大。 两个基本过程:形核和长大。 (1)珠光体的形核 (ⅰ)珠光体转变的领先相
{
亚共析钢:铁素体F 亚共析钢:铁素体F 过共析钢:渗碳体Fe 过共析钢:渗碳体Fe3C 共析钢:F或Fe3C,为了
形成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为体心立方,硬度低而塑性高; 渗碳体为正交晶系,质硬而脆,两者合 理的匹配,可得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作为最终热处理,获得一定形态的珠光 体,使结构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发生珠光体转变的热处理可作 为机加工的中间热处理,消除 因前一道工序造成的加工硬化, 改善机加工性能,便于下道工 序的切削加工。--预备热处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用得更为广泛的则是作为淬火的 预备热处理,为淬火作好组织上的 准备 对于要求高硬度、高强度的构件, 则希望获得马氏体,为避免因工艺 不当使组织中出现珠光体,则必须 研究珠光体的形成动力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珠光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Fra Baidu bibliotek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共析钢奥氏体化后缓冷或在略低于 温度下等温, 共析钢奥氏体化后缓冷或在略低于A1温度下等温, 奥氏体化后缓冷或在略低于 奥氏体将转变为珠光体,可表示为: 奥氏体将转变为珠光体,可表示为:
A
0.77%C

A1~ ℃(高温转变) 55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4)片状珠光体的机械性能 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片间距 片间距S P 片 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 片间距 S0 和 珠光体 团的直径,片间距和珠光体团的直径越小, 团的直径 , 片间距和珠光体团的直径越小 , 钢 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也越大( 150nm 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也越大(当S0<150nm 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1、片状珠光体 、 (1)组织形态 ) 其F、Fe3C呈层状分布 重量比: 重量比:F: Fe3C = 8:1 珠光体领域 或称珠光体团 或称珠光体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4 珠光体转变
珠光体领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粒状珠光体 2.粒状珠光体 (2)粒状珠光体的机械性能 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渗碳体颗粒的大小、 P粒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渗碳体颗粒的大小、 形态与分布。 形态与分布。 △钢的成分一定时,渗碳体颗粒越细,则钢的 钢的成分一定时,渗碳体颗粒越细, 硬度和强度越高。 渗碳体越接近等轴状、 硬度和强度越高 。 渗碳体越接近等轴状 、 分布越 均匀,则钢的韧性越好。 均匀,则钢的韧性越好。 在成分相同时, △在成分相同时,粒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 硬度稍低,但塑性更好。 硬度稍低,但塑性更好。
二、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二、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在一个珠光体领域形成的同时, c 、 在一个珠光体领域形成的同时 , 有可能在 奥氏体晶界的其它领域, 奥氏体晶界的其它领域,或在已形成的珠光体领 域的边缘上形成新的、其它取向的渗碳体晶核, 域的边缘上形成新的、其它取向的渗碳体晶核, 并由此形成另一个不同取向的珠光体领域。直到 并由此形成另一个不同取向的珠光体领域。 各个珠光体领域相遇,奥氏体全部分解完了, 各个珠光体领域相遇,奥氏体全部分解完了,珠 光体转变即告结束。 光体转变即告结束。最后得到了片状的珠光体组 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等温冷却形成的片状珠光体与连续冷却形成 的片状珠光体其组织与性能有什么差别? 的片状珠光体其组织与性能有什么差别?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一、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机械性能 2、粒状珠光体 、 (1)组织形态 在铁素体基本上分布 着粒状渗碳体的两相机械 混合物称为粒状珠光体。 混合物称为粒状珠光体 。 粒状珠光体一般经球化退 粒状珠光体一般经 球化退 而得到, 也可以通过淬 火 而得到 , 也可以通过 淬 火加回火处理得到。 火加回火处理得到。 处理得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二、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ⅰ)成片形成机制:由两个过程组成:横向形 成片形成机制:由两个过程组成: 核长大和纵向长大。 核长大和纵向长大。 a、横向形核长大 横向长大是层片数增 加。-P195 b、纵向长大 纵向长大是向奥氏体 晶粒推进。 晶粒推进。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二、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ⅱ)分枝形成机制
(3)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时,晶格的重构 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时, 是由铁原子自扩散和碳原子的扩散完成的。 是由铁原子自扩散和碳原子的扩散完成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二、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2、粒状珠光体的形成 粒状珠光体可通过平衡组织球化退火和 粒状珠光体可通过平衡组织球化退火和马氏体 球化退火 组织回火得到。 组织回火得到。 得到 球化退火包括: 球化退火包括: 1.普通球化退火 1.普通球化退火 2.等温球化退火 2.等温球化退火 3.周期球化退火等 3.周期球化退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