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完整无误版(附程序)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区域电网设计4-7学生姓名:何泰楠,黄界姿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所在学院:电力学院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班报告提交日期:2012年1月1日目录目录 (1)前言 (4)一、设计原始资料 (5)1.1、设计的系统与厂、站资料 (5)1.2、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7)二、校验电力系统功率平衡和确定发电厂的运行方式 (8)2.1负荷合理性校验 (8)2.2功率平衡校验 (8)2.3电力电量平衡校验 (10)三、确定电力系统的接线图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拟定主接线方案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选择接线方案1,2进行设计工作 (19)3.3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5)3.3.1 方案1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5)3.3.2方案2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7)3.4 N-1潮流校核 (29)3.5 三相短路容量测算校核 (35)四、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力系统暂态的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暂态的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暂态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暂态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相互影响。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电力系统暂态现象,如短路、故障、暂态稳定性问题等,并分析其原因及危害。

3. 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暂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够利用仿真软件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进行模拟,验证所学理论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暂态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暂态问题时,能够积极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在分析问题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实际工况,注重实际应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暂态过程,掌握相关分析方法和解决策略。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基本概念:包括暂态过程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概述- 内容列举:暂态过程的产生原因、暂态过程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 常见电力系统暂态现象及分析:如短路、故障、暂态稳定性问题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见电力系统暂态现象- 内容列举:短路故障的分类及影响、暂态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及其防治措施。

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介绍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内容列举: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时域仿真法、直接法等分析方法。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可以帮助我们防范好多不用要的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睁开,电力已经和人们的生活亲近相关,而成立结构合理的大型电力系统不但便于电能生产与花销的集中管理、一致调换和分配,减少总装机容量,节约动力设施投资,且有利于地区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更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公民经济日益增加的用电需要。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睁开水平的标志之一。

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是严重的,而又是发生几率最多的故障,当发生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可达数万安致使十几万安,它们所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将使电气设施受到严重破环。

为使非故障局部从不正常运行情况下解脱出来,这要求电气设施必定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热牢固度,开关电气设施必定具备足够的开断能力。

因此,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解析,设计计算的重要环节,好多电业设计单位和个人倾注极大精力从事这一工作的研究。

由于电力系统结构复杂,随着生产睁开,技术进步系统日益扩大和复杂化,短路电流计算工作量也随之增大,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势在并行。

我们此次课程设计使用 PSCAD 软件对电力系统进行线路建模,从而计算出不同样短路种类时的短路电流及其波形。

要点字:短路计算; pscad 软件使用;电力系统建模。

目录大纲1 归纳⋯⋯⋯⋯⋯⋯⋯⋯⋯⋯⋯⋯⋯⋯⋯⋯⋯⋯⋯⋯⋯⋯⋯⋯⋯⋯⋯⋯⋯⋯1要求⋯⋯⋯⋯⋯⋯⋯⋯⋯⋯⋯⋯⋯⋯⋯⋯⋯⋯⋯⋯⋯⋯⋯⋯⋯⋯⋯1内容⋯⋯⋯⋯⋯⋯⋯⋯⋯⋯⋯⋯⋯⋯⋯⋯⋯⋯⋯⋯⋯⋯⋯⋯⋯⋯⋯5目的⋯⋯⋯⋯⋯⋯⋯⋯⋯⋯⋯⋯⋯⋯⋯⋯⋯⋯⋯⋯⋯⋯⋯⋯⋯⋯⋯6 2 短路故障解析⋯⋯⋯⋯⋯⋯⋯⋯⋯⋯⋯⋯⋯⋯⋯⋯⋯⋯⋯⋯⋯⋯⋯⋯⋯⋯6不称故障的解析⋯⋯⋯⋯⋯⋯⋯⋯⋯⋯⋯⋯⋯⋯⋯⋯⋯⋯⋯⋯⋯⋯6三相短路故障解析⋯⋯⋯⋯⋯⋯⋯⋯⋯⋯⋯⋯⋯⋯⋯⋯⋯⋯⋯⋯⋯7短路流算步⋯⋯⋯⋯⋯⋯⋯⋯⋯⋯⋯⋯⋯⋯⋯⋯⋯⋯⋯⋯⋯⋯9 3 方案⋯⋯⋯⋯⋯⋯⋯⋯⋯⋯⋯⋯⋯⋯⋯⋯⋯⋯⋯⋯⋯⋯⋯⋯⋯⋯⋯⋯10方案归纳⋯⋯⋯⋯⋯⋯⋯⋯⋯⋯⋯⋯⋯⋯⋯⋯⋯⋯⋯⋯⋯⋯⋯⋯⋯⋯⋯10⋯⋯⋯⋯⋯⋯⋯⋯⋯⋯⋯⋯⋯⋯⋯⋯⋯⋯⋯⋯⋯⋯⋯⋯⋯10步⋯⋯⋯⋯⋯⋯⋯⋯⋯⋯⋯⋯⋯⋯⋯⋯⋯⋯⋯⋯⋯⋯⋯⋯⋯11 4 两相短路的仿真解析⋯⋯⋯⋯⋯⋯⋯⋯⋯⋯⋯⋯⋯⋯⋯⋯⋯⋯⋯⋯⋯12PSCAD 介⋯⋯⋯⋯⋯⋯⋯⋯⋯⋯⋯⋯⋯⋯⋯⋯⋯⋯⋯⋯⋯⋯⋯⋯⋯12两相短路故障的仿真⋯⋯⋯⋯⋯⋯⋯⋯⋯⋯⋯⋯⋯⋯⋯⋯⋯⋯⋯⋯⋯⋯13 5⋯⋯⋯⋯⋯⋯⋯⋯⋯⋯⋯⋯⋯⋯⋯⋯⋯⋯⋯⋯⋯⋯⋯⋯⋯⋯⋯⋯⋯⋯15参照文件⋯⋯⋯⋯⋯⋯⋯⋯⋯⋯⋯⋯⋯⋯⋯⋯⋯⋯⋯⋯⋯⋯⋯⋯⋯⋯⋯⋯⋯161课题归纳1.1 课题要求〔1〕经过课程设计是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计算的根根源理和方法;〔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PSCAD/MATLAB仿真软件;〔3〕成立系统三相接线图的仿真过程;〔5〕编写短路计算流程图;〔4〕得出仿真结果。

电力系统暂态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暂态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暂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理解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了解电力系统暂态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进行正确分析;2. 能够运用暂态稳定性分析的方法,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3. 能够根据实际案例,提出改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关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本质,掌握相关分析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基本概念:暂态过程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原理: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教材章节:第二章。

3.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电力系统暂态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如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4. 暂态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案例:介绍暂态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教材章节:第四章。

5. 改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措施:探讨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如励磁系统、PSS、直流输电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6.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实验与仿真:组织学生进行暂态过程实验,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教材章节:第六章。

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和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进度根据教材章节进行制定,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深入理解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及其稳定性问题。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0.0000 - 0.6338i
-0.5489+ 0.3169i
5
0.6091
0
0
0.5977+ 0.3451i
0.0000 - 0.6901i
-0.5977+ 0.3451i
c.各支路三序电流、三相电流:
支路
I1
I2
I0
Ia
Ib
Ic
1-2
0 + 0.8451i
0
0
0 + 0.8451i
0.7319- 0.4225i
3.《电力系统故障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大学 米麟书等
4.《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大学 宋文南等
5.《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清华大学 周荣光
6.《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方法》 电力工业 交通大学等
7.《精通Matlab6.5》航空航天大学,志涌
附录(设计流程图、计算结果、思考题答案)
1、对称短路计算流程图及计算结果
-0.7319- 0.4225i
1-3
0 - 4.5070i
0
0
0 - 4.5070i
-3.9032+ 2.2535i
3.9032+ 2.2535i
2-3
0 - 5.3521i
0
0
0 - 5.3521i
-4.6351+ 2.6761i
4.6351+ 2.6761i
1-4
0 + 3.6620i
0
0
0+3.6620i
另外,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Matlab知识,对简单的选择语句、循环语句、数组的使用等有了一些了解,为今后学习、工作中再次学习使用此软件打下了基础,获益匪浅。

华电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程序..doc

华电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程序..doc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刘宝柱设计周数:成绩:日期:2012年1月5日课程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1.手算2.计算机计算3.思考题3.1潮流计算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潮流计算的方法主要有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和P-Q分解法。

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下:(1)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分为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和以以节点阻抗矩阵为基础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原理比较简单,要求的数字计算机的内存量也比较小,但收敛性差,当系统规模变大时,迭代次数急剧上升,往往出现迭代不收敛的情况;而阻抗法改善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导纳法德收敛性问题,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阻抗法的主要缺点是占用计算机的内存很大,每次迭代的计算量很大。

当系统不断扩大时,这些缺点就更加突出。

(2)牛顿-拉夫逊法是数学中求解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

只要在迭代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方程式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就可以大大提高牛顿潮流计算程序的计算效率,牛顿法在收敛性、内存要求、计算速度方面都超过了阻抗法,成为知道目前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3)P-Q分解法潮流计算派生于以极坐标表示时的牛顿-拉夫逊法,它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对纯数学的牛顿法进行了改造。

与牛顿法相比,P-Q分解法的修正方程的系数矩阵B’和B”分别是(n-1)和(m-1)的方阵,替代了原有的(n+m-2)阶系数矩阵J;B’、B”在迭代过程中可以保持不变且为对称的系数矩阵,提高了计算速度,降低了对存储容量的要求。

P-Q分解法在计算速度方面有显著地提高,迅速得到了推广。

3.2如果交给你一个任务,请你用已有的潮流计算软件计算北京城市电网的潮流,你应该做哪些工作?(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整理,计算结果如何分析)答:(1)在进行北京城市电网的潮流计算之前需要了解北京城市电网中所有的节点支路的相关数据,并对节点和支路分类。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名称:电力系统暂态上机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气0803班日期:2011年7月6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巩固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1.电磁暂态过程计算1.1 三相短路计算1.1.1 计算机计算三相短路流程图(程序见附录)附:式3-17 I f = U f|0| / ( Z ff + z f )≈1/( Z ff + z f ) ≈1/Z ff式3-19 U1= U1|0| +△U1 = U1|0| – Z1f I f ≈1 – Z1f I fU f = U f|0| +△U f = Z f I fU n= U n|0|+△U n = U n|0| – Z nf I f ≈1 – Z nf I f式3-20 I ij = (U i – U j) / z ij≈(△U i –△U j ) / z ij = (△U i –△U j) y ij1.1.2 计算教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P68例(3-2)例3-2:下图所示一环形网络,已知各元件参数为:发电机:G1~G3 100MW,10.5KV,cosφN=0.86,xd”=0.183。

变压器:T1~T3 120MVA,115/10.5KV,Us(%)=10.5。

线路:三条线路完全相同,长50km,电抗0.44欧姆/㎞试计算母线③三相短路后时刻的各节点电压、各支路电流以及发电机端电压。

电路图和等值电路图如下:故障分量网络:1.1.3节点发生三相短路接地计算结果得:(下面各数值均为标幺值)各节点的三相电压各支路电流发电机的端电压1.2.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1.2.1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附:式(5-39)U i(1)=U i|0|-Z if(1)I f(1)U i(2)=-Z if(2)I f(2)U i(0)=-Z if(0)I f(0)式(5-40)I ij(1) = ( U i(1) - U j(1) ) / z ij(1)I ij(2) = ( U i(2) - U j(2) ) / z ij(2)I ij(0) = ( U i(0) - U j(0) ) / z ij(0)式(5-58)U i(1)=U i|0|-(Z iq(1)-Z ik(1))I(1)U i(2)=-(Z iq(2)-Z ik(2))I(2)U i(0)=-(Zi q(0)-Z ik(0))I(0)1.2.2计算教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P127例(5-1)例5-1:在例3-2的系统中又已知三台发电机中性点均不接地;三台变压器均为YNd11接线(发电机侧为三角形);经试验得三条输电线路的零序电抗均为0.20(以60MVA为基准值)。

华电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程序最终无误版)

华电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程序最终无误版)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108学号: 1111550112学生:龙日尚指导教师:宝柱设计周数:两周成绩:日期:2014年1月10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二、设计正文(详细容见附录)1.手算2.计算机计算3.思考题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详细容见附录)四、参考文献1.《电力系统计算: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交通大学等合编。

北京:水利电力;2.《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王锡凡主编,科学;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珩,中国电力,1995年,第三版;附录(设计流程图、程序、表格、数据等)4.机算潮流程序及结果// dierti.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stdafx.h"struct Line //线路结构体{int Num,NumI,NumJ; //线路号左节点名右节点名float R,X,B,K; //电阻电抗电纳变比(K等于1为普通支路,不等于1为变压器支路的变比) };struct Bus //节点结构体{int Num ;float Volt,Phase,GenP,GenQ,LoadP,LoadQ;int Type;};#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include"math.h"#include"stdlib.h"#define NBUS 4#define NLINE 4/* Global variables */int nL,nB,nVA,nSH;float X[NBUS];int L;double def[2*NBUS];double mn[50];void Gauss(double a[50][50],double b[50], int n) /*定义高斯法 */{int JS[50];int i,j,k;float d,t,x[50];FILE *fp;int L=1;for(i=0;i<50;i++) JS[i]=0;for(k=0;k<n;k++){d=0.0;for(j=k;j<n;j++)if(fabs(a[k][j])>d){ /*在一行中找到一个最大值赋值d,并用JS[K]记住这个最大值所在的列号*/ d=fabs(a[k][j]);JS[k]=j;}if(fabs(d)<0.000001) /*如果d的数值太小,做为被除数将带来很大的误差 */L=0;else {if(JS[k]!=k)for(i=0;i<n;i++){t=a[i][k];a[i][k]=a[i][JS[k]]; /*进行列交换,让最大值始终在对角元上*/a[i][JS[k]]=t;}}if(L==0)break;for(j=k+1;j<n;j++)a[k][j]=a[k][j]/a[k][k]; /*对角元上的元素消为1*/b[k]=b[k]/a[k][k];for(i=k+1;i<n;i++){for(j=k+1;j<n;j++)a[i][j]=a[i][j]-a[i][k]*a[k][j]; /*使下三角阵的元素为0*/b[i]=b[i]-a[i][k]*b[k];}}if(fabs(a[n-1][n-1])>0.00001){ /*用追赶法,解方程组,求未知数x*/ x[n-1]=b[n-1];for(i=n-2;i>=0;i--){t=0.0;for(j=i+1;j<n;j++)t=t+a[i][j]*x[j];x[i]=(b[i]-t);}}if((fp=fopen("gauss.txt","w"))==NULL) /*将结果写到TXT文件中*/{printf("err");exit(0);}for(i=0;i<n;i++){fprintf(fp,"%lf",x[i]);mn[i]=x[i];fprintf(fp,"\n");}fclose(fp);if(fp!=NULL) fclose(fp);}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FILE *fp;FILE *fpout;int i,j,k,l,h,n,v;int i1,i2,i3,kp,kq;float d1,d2,d3,d4,d5,d6,r,x,g,b,tt,LL,e,ps,qs,shsh,m;struct Line sL[NLINE];struct Bus sB[NBUS];float YG[NBUS+1][NBUS+1],YB[NBUS+1][NBUS+1];double u[50][2];i1=i2=i3=0;d1=d2=d3=d4=d5=d6=ps=qs=0.0;for(i=0;i<NBUS;i++)if((fp=fopen("in.txt","r"))==NULL){ printf("Can not open the file named 'in.txt' \n");exit(0);}fscanf(fp,"%d,%d,%d",&nB,&nL,&nSH);for(i=0;i<nB;i++){sB[i].Num=sB[i].Type=0;sB[i].Volt=1.0;sB[i].Phase=sB[i].GenP=sB[i].GenQ=sB[i].LoadP=sB[i].LoadQ=0.0;fscanf(fp,"%d,%f,%f,%f,%f,%f,%f,%d",&i1,&d1,&d2,&d3,&d4,&d5,&d6,&i2);sB[i].Num=i1;sB[i].Volt=d1;sB[i].Phase=d2;sB[i].GenP=d3;sB[i].GenQ=d4;sB[i].LoadP=d5,sB[i].LoadQ=d6;sB[i].T ype=i2;};for(i=0;i<nL;i++){sL[i].Num=sL[i].NumI=sL[i].NumJ=0;sL[i].R=sL[i].X=sL[i].B=0.0;sL[i].K=1.0;fscanf(fp,"%2d %3d %3d %f %f %f %f",&i1,&i2,&i3,&d1,&d2,&d3,&d4);sL[i].Num=i1;sL[i].NumI=i2;sL[i].NumJ=i3;sL[i].R=d1;sL[i].X=d2;sL[i].B=d3;sL[i].K=d4;}if(fp!=NULL) fclose(fp);/*Make Y Matrix*/for(i=1;i<nB+1;i++)for(j=1;j<nB+1;j++){YG[i][j]=0.0;YB[i][j]=0.0;};for(l=0; l<nL; l++){i=sL[l].NumI;j=sL[l].NumJ;r=sL[l].R;x=sL[l].X;d1=r*r+x*x;g=r/d1;b=-x/d1;m=sL[l].K;if(fabs(sL[l].K-1.0)<0.000001) //普通支路 {YG[i][i]=YG[i][i]+g;YG[j][j]=YG[j][j]+g;YB[i][i]=YB[i][i]+b+sL[l].B;YB[j][j]=YB[j][j]+b+sL[l].B;YG[i][j]=YG[i][j]-g;YG[j][i]=YG[j][i]-g;YB[i][j]=YB[i][j]-b;YB[j][i]=YB[j][i]-b;}else //变压器支路{YG[i][i]=YG[i][i]+g/m+g*(m-1)/m;YG[j][j]=YG[j][j]+g/m+g*(1-m)/m/m;YB[i][i]=YB[i][i]+b/m+b*(m-1)/m;YB[j][j]=YB[j][j]+b/m+b*(1-m)/m/m;YG[i][j]=YG[i][j]-g/m;YG[j][i]=YG[j][i]-g/m;YB[i][j]=YB[i][j]-b/m;YB[j][i]=YB[j][i]-b/m; }}/* Check the Y matrix */if((fp=fopen("GGBB.txt","w"))==NULL){printf("Can not open the file named 'GGBB.txt' \n");exit(0);}fprintf(fp,"---Y Matrix---\n");for(i=1;i<nB+1;i++)for(j=1;j<nB+1;j++)if(fabs(YB[i][j]-0.0)>0.000001) fprintf(fp,"Y(%3d,%-3d)=(%10.5f,%10.5f)\n",i,j,YG[i][j],YB[i][j]);if(fp!=NULL) fclose(fp);/* 节点电压附初值 */for(i=1;i<nB+1;i++){if(sB[i-1].Type==0){u[i][0]=0.0;u[i][1]=1.0;}else if(sB[i-1].Type==1){u[i][1]=sB[i-1].Volt;u[i][0]=0.0;}else if(sB[i-1].Type==2){u[i][1]=sB[i-1].Volt;u[i][0]= sB[i-1].Phase;}for(v=1;;v++)/* 迭代次数可以无限大 */{/* 节点电压附初值 */printf("迭代第%d次赋予的电压初值为e+jf:\n",v); for(i=1;i<nB+1;i++)printf("%lf,%lf\n",u[i][1],u[i][0]);printf("\n");printf("\n");/* 求偏移量 */double P_P[10];double P_Q[10];double P_UU[10];for(i=1;i<nB+1;i++){if(sB[i-1].Type==2){P_P[i]=0.0;P_Q[i]=0.0;P_UU[i]=1.05;}if(sB[i-1].Type==0){double tempP=0.0;double tempQ=0.0;for(j=1;j<nB+1;j++){tempP+=YG[i][j]*u[j][1]-YB[i][j]*u[j][0]; tempQ+=YG[i][j]*u[j][0]+YB[i][j]*u[j][1];P_P[i]=(sB[i-1].GenP-sB[i-1].LoadP)-tempP*u[i][1]-tempQ*u[i][0]; P_Q[i]=(sB[i-1].GenQ-sB[i-1].LoadQ)-tempP*u[i][0]+tempQ*u[i][1]; P_UU[i]=0.0;}if(sB[i-1].Type==1){double tempP=0.0;double tempQ=0.0;for(j=1;j<nB+1;j++){tempP+=YG[i][j]*u[j][1]-YB[i][j]*u[j][0];tempQ+=YG[i][j]*u[j][0]+YB[i][j]*u[j][1];P_P[i]=(sB[i-1].GenP-sB[i-1].LoadP)-tempP*u[i][1]-tempQ*u[i][0]; }P_UU[i]=sB[i-1].Volt*sB[i-1].Volt-u[i][1]*u[i][1]-u[i][0]*u[i][0]; P_Q[i]=0.0;}}/* 偏移量阵 */double P_PQ[6];int a=0;for(i=1;i<3;i++){P_PQ[a]=P_P[i];a=a+2;}a=1;for(i=1;i<3;i++){P_PQ[a]=P_Q[i];a=a+2;}P_PQ[4]=P_P[3];P_PQ[5]=P_UU[3];printf("迭代第%d次的偏移量为:\n",v);for(i=0;i<6;i++){printf("%f",P_PQ[i]);printf("\n");}printf("\n");printf("\n");/* 雅可比矩阵 */double H[6][6],N[6][6],J[6][6],L[6][6],R[6][6],S[6][6],aa[6],bb[6]; for(i=1;i<5;i++){ if(fabs(sB[i-1].Type-2.0)<0.000001)continue;else{for(j=1;j<5;j++)if(i!=j){H[i][j]=-YB[i][j]*u[i][1]+YG[i][j]*u[i][0];N[i][j]=YG[i][j]*u[i][1]+YB[i][j]*u[i][0];J[i][j]=-N[i][j];L[i][j]=H[i][j];R[i][j]=0;S[i][j]=0;}else{aa[i]=bb[i]=0.0;for(n=1;n<5;n++)aa[i]+=YG[i][n]*u[n][1]-YB[i][n]*u[n][0];bb[i]+=YG[i][n]*u[n][0]+YB[i][n]*u[n][1];}H[i][i]=-YB[i][i]*u[i][1]+YG[i][i]*u[i][0]+bb[i]; N[i][i]=YG[i][i]*u[i][1]+YB[i][i]*u[i][0]+aa[i]; J[i][i]=-YG[i][i]*u[i][1]-YB[i][i]*u[i][0]+aa[i]; L[i][i]=YG[i][i]*u[i][0]-YB[i][i]*u[i][1]-bb[i]; R[i][i]=2*u[i][0];S[i][i]=2*u[i][1];}}}double ss[50][50];for(i=0;i<6;i++)for(j=0;j<6;j++)ss[i][j]=0.0;for(i=1;i<3;i++)for(j=1;j<4;j++){ss[2*i-2][2*j-2]=H[i][j];ss[2*i-2][2*j-1]=N[i][j];ss[2*i-1][2*j-2]=J[i][j];ss[2*i-1][2*j-1]=L[i][j];}i=3;for(j=1;j<4;j++){ss[2*i-2][2*j-2]=H[i][j];ss[2*i-2][2*j-1]=N[i][j];ss[2*i-1][2*j-2]=R[i][j];ss[2*i-1][2*j-1]=S[i][j];}printf("迭代第%d次的雅可比矩阵为:\n",v);for(i=0;i<6;i++){for(j=0;j<6;j++)printf("%10f",ss[i][j]);printf("\n");}printf("\n");printf("\n");Gauss(ss,P_PQ,6);for(i=1;i<nB;i++){u[i][0]=u[i][0]+mn[2*(i-1)];u[i][1]=u[i][1]+mn[2*i-1];}double max;max=fabs(P_PQ[0]);for(i=0;i<=5;i++)if (max<fabs(P_PQ[i]))max=fabs(P_PQ[i]);if(fabs(max)<0.0001){printf("满足精度要求,迭代终止,迭代次数为%d\n",v); printf("\n");printf("\n");}/* 叠代循环的括号 */printf("最终求得的节点电压值为e+jf:\n");for(i=1;i<nB+1;i++)printf("%lf,%lf\n",u[i][1],u[i][0]);printf("\n");printf("\n");double uu[5],Phase[5];for(i=1;i<nB+1;i++){uu[i]=sqrt(u[i][1]*u[i][1]+u[i][0]*u[i][0]); Phase[i]=atan(u[i][0]/u[i][1]);}for(i=1;i<nB+1;i++)printf("%lf,%lf\n",uu[i],Phase[i]);*计算线路功率和平衡节点 PV节点功率*/double P[5],Q[5];double tempP=0.0;double tempQ=0.0;for(i=1;i<nB+1;i++){for(j=1;j<nB+1;j++){tempP+=YG[i][j]*u[j][1]-YB[i][j]*u[j][0]; tempQ+=YG[i][j]*u[j][0]+YB[i][j]*u[j][1];}P[i]=tempP*u[i][1]+tempQ*u[i][0];Q[i]=tempP*u[i][0]-tempQ*u[i][1];tempP=0.0;for(i=1;i<nB+1;i++)printf("节点%d注入功率为%lf,%lf\n",i,P[i],Q[i]);/* 支路功率 */double V[4][2];for(i=1;i<5;i++)for(j=0;j<3;j++)V[i][j]=u[i][j];double sP[5][5],sQ[5][5];double dsq,dsp,dp,sumgen;for(i=1;i<NBUS+1;i++){for(j=1;j<NBUS+1;j++){sP[i][j]=0.0;sQ[i][j]=0.0;}}for(l=0; l<nL; l++){i=sL[l].NumI;j=sL[l].NumJ;r=sL[l].R;x=sL[l].X;d1=r*r+x*x;g=r/d1;if(fabs(sL[l].K-1.0)<0.000001){/*Normal lines or transformers*/sP[i][j]=V[i][1]*V[i][1]*g-V[i][1]*V[j][1]*(g*cos(V[i][0]-V[j][0])+b*sin(V[i][0]-V[j][0]));sQ[i][j]=-(V[i][1]*V[i][1]*sL[l].B+V[i][1]*V[i][1]*b+V[i][1]*V[j][1]*(g*sin(V[i][0]-V[j][0])-b*cos(V[i ][0]-V[j][0])));sP[j][i]=V[j][1]*V[j][1]*g-V[i][1]*V[j][1]*(g*cos(V[j][0]-V[i][0])+b*sin(V[j][0]-V[i][0]));sQ[j][i]=-(V[j][1]*V[j][1]*sL[l].B+V[j][1]*V[j][1]*b+V[i][1]*V[j][1]*(g*sin(V[j][0]-V[i][0])-b*cos(V[j ][0]-V[i][0])));}else{/*abnormal transformer ratio*/sP[i][j]=V[i][1]*V[i][1]*g/sL[l].B/sL[l].B-V[i][1]*V[j][1]*(g*cos(V[i][0]-V[j][0])/sL[l].B+b*sin(V[i][ 0]-V[j][0])/sL[l].B);sQ[i][j]=-(V[i][1]*V[i][1]*b/sL[l].B/sL[l].B+V[i][1]*V[j][1]*(g*sin(V[i][0]-V[j][0])/sL[l].B-b*cos(V[i ][0]-V[j][0])/sL[l].B));sP[j][i]=V[j][1]*V[j][1]*g-V[i][1]*V[j][1]*(g*cos(V[j][0]-V[i][0])/sL[l].B+b*sin(V[j][0]-V[i][0])/sL[l ].B);sQ[j][i]=-(V[i][1]*V[i][1]*b+V[i][1]*V[j][1]*(g*sin(V[j][0]-V[i][0])/sL[l].B-b*cos(V[j][0]-V[i][0])/sL [l].B));}}/* 输电效率 */dsp=P[4];dsq=Q[4];for(i=0;i<NBUS;i++){dsp+=sB[i].GenP-sB[i].LoadP;dsq+=sB[i].GenQ-sB[i].LoadQ;sumgen+=sB[i].GenP;}dp=dsp/sumgen*100;/* 输出功率情况 */if((fp=fopen("功率情况.txt","w"))==NULL){printf("Can not open the file named '功率情况.txt' \n");exit(0);}fprintf(fp,"---功率情况---\n");fprintf(fp,"平衡节点功率S=%10.5f+ j%10.5f\n",P[4],Q[4]);for(i=1;i<NBUS+1;i++)for(j=1;j<NBUS+1;j++)if(fabs(sP[i][j]-0.0)>0.000001)fprintf(fp,"S(%3d,%-3d)=(%10.5f,j%10.5f)\n",i,j,sP[i][j],sQ[i][j]); fprintf(fp,"网损为%10.5f+j%10.3f,输电效率为%10.3f\n",dsp,dsq,100-dp);if(fp!=NULL) fclose(fp);return 0;}1.导纳阵Y( 1,1 )=( 1.01534, -8.19201) Y( 1,2 )=( -0.56148, 2.30208) Y( 1,3 )=( 0.00000, 3.66667) Y( 1,4 )=( -0.45386, 1.89107) Y( 2,1 )=( -0.56148, 2.30208) Y( 2,2 )=( 1.04225, -4.67651) Y( 2,4 )=( -0.48077, 2.40385) Y( 3,1 )=( 0.00000, 3.66667) Y( 3,3 )=( 0.00000, -3.33333) Y( 4,1 )=( -0.45386, 1.89107) Y( 4,2 )=( -0.48077, 2.40385) Y( 4,4 )=( 0.93463, -4.26159)2.设定电压初值01.1;01;01)0(3)0(3)0(2)0(2)0(1)0(1j jf e j jf e j jf e +=++=++=+ 3.计算功率和电压偏移;27731.0])()([41)0(11)0(1)0(141)0(11)0(1)0(11)0(11)0(1-=++--=-=∆∑∑==jj j j jj jj s s e B f G ff B e G e P P P P0.05097])()([41)0(11)0(1)0(141)0(11)0(1)0(11)0(11)0(1-=----=-=∆∑∑==j j j j j j jj s s e B f G ef B eG f Q Q Q Q同理可算出52596.0)0(22)0(2-=-=∆P P P s ,0196.0)0(22)0(2=-=∆Q Q Q s5.0)0(33)0(3=-=∆P P P s ,0.02)0(3232)0(3=-=∆U U U s4.根据求的第一次迭代时雅可比矩阵各元素的公式计算雅可比矩阵各个元素的具体值:⎥⎥⎥⎥⎥⎥⎥⎥⎦⎤-----------⎢⎢⎢⎢⎢⎢⎢⎢⎣⎡20000.200000066667.300003334.40052691.406629.130208.256148.00001821.182612.456148.030208.266667.3030208.256148.006298.803803.1066667.356148.030208.299265.032104.8 5.求高斯计算后的修正量:⎥⎥⎥⎥⎥⎥⎥⎦⎤⎢⎢⎢⎢⎢⎢⎢⎣⎡=⎥⎥⎥⎥⎥⎥⎥⎥⎥⎦⎤⎢⎢⎢⎢⎢⎢⎢⎢⎢⎣⎡∆∆∆∆∆∆=⎥⎥⎥⎥⎥⎥⎥⎥⎦⎤⎢⎢⎢⎢⎢⎢⎢⎢⎣⎡∆∆∆∆∆∆-0.0000000.1276520.023566-0.108546-0.006511-0.007919-2)0(3)0(3)0(2)0(2)0(1)0(11)0()0(3)0(3)0(2)0(2)0(1)0(1U P Q P Q P e f e f e f J 6.计算各节点电压的一次近似值:12765.010855.000792.010000.197643.099349.0)0(3)0(3)1(3)0(2)0(2)1(2)0(1)0(1)1(1)0(3)0(3)1(3)0(2)0(2)1(2)0(1)0(1)1(1=∆+=-=∆+=-=∆+==∆+==∆+==∆+=f f f f f f fffe e e e e e e e e返回第三步重新迭代,并校验收敛与否,令410-=ε。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报告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报告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报告系别:班级:姓名:FREEMAN学号:2011年1月三、给定题目的程序计算结果:1.电磁暂态输入文件:input.txt2 100,10.5,0.18 120,0.11,1 200,10.5,0.14 200,0.10,231,2,110,0.41,3,60,0.42,3,60,0.42,3,40100115 输出文件:output.txt------------------------------------原始数据-----------------------------------发电机G1: SGN1= 100 MV A, UGN1=10.50 KV , xd1=0.180变压器T1: STN1= 120 MV A, 变比为10.50 / 115.00 KV , Uk1%=11.00000 ,所连节点号为1电源支路数发电机的SN 、发电机的UN 、发电机的次暂态电抗 发电机相连的变压器的SN 、变压器的电抗百分数、发电机支路所接节点 节点总数 支路所接的两个节点号,线路长度,支路单位电抗 故障所在支路的两节点号,距第一个点的距离百分数 功率基准值 线路电压的基准值发电机G2: SGN2= 200 MV A, UGN2=10.50 KV, xd2=0.140变压器T2: STN2= 200 MV A, 变比为10.50 / 115.00 KV, Uk2%=10.00000 ,所连节点号为2输电线路1-2: 长110 KM, 单位电抗0.400 Ω/km输电线路1-3: 长60 KM, 单位电抗0.400 Ω/km输电线路2-3: 长60 KM, 单位电抗0.400 Ω/km故障情况:在线路2-3上距2节点40%处发生三相短路---------------------------------------------------------------------------------------------------------------本程序计算结果为:--------------------------------计算后线路电抗为:线路1-2 :0.332703, 线路1-3 :0.181474, 线路2-4 :0.072590, 线路3-4 :0.108885,节点导纳矩阵为:j(-12.197080) j( 3.005682) j( 5.510417) j( 0.000000)j( 3.005682) j(-25.115057) j( 0.000000) j(13.776042)j( 5.510417) j( 0.000000) j(-14.694444) j( 9.184028) j( 0.000000) j(13.776042) j( 9.184028) j(-22.960069)求得的R和D因子为:j(0.081987) j(-0.246426) j(-0.451782) j(0.000000) 0.00000 j(0.041027) j(-0.055711) j(-0.565185) 0.00000 0.00000 j(0.082445) j(-0.820452) 0.00000 0.00000 0.00000 j(0.142667)所求得电压、电流结果为:短路电流:相量值为if =j( -7.009324)有名值为If = 3.518987 KA各节点电压为:相量值为u1 = 0.478795, 有名值为U1 = 55.061387 KV相量值为u2 = 0.389107, 有名值为U2 = 44.747275 KV相量值为u3 = 0.179548, 有名值为U3 = 20.648020 KV各线路故障电流为:相量值i1-2 = j(-0.269573) , 有名值I1-2 = 0.135338 KA相量值i1-3 = j(-1.648974) , 有名值I1-3 = 0.827857 KA相量值i2-f = j(-5.360351) , 有名值I2-f = 2.691130 KA相量值i3-f = j(-1.648974) , 有名值I3-f = 0.827857 KA相量值△iG1 = j(-1.918547) , 有名值△IG1 = 10.549274 KA, 相量值△iG2 = j(-5.090777) , 有名值△IG2 = 27.992015 KA, -----------------------------------END----------------------------------------2.机电暂态a.输入文件:input.txt200,115240,10.5,0.80,1.1,0.9,0.3,0.44,1.54300,242,10.5,12.0280,220,121,14.0230,0.4,0.4,1.2250,0.98,1152,0.65,0容量基准值,电压基准值发电机容量,电压,功率因数,直轴电抗,交轴电抗,暂态电抗,负序电抗,惯性时间变压器T1容量,高压侧电压,低压侧电压,Uk%变压器T2容量,高压侧电压,低压侧电压,Uk%输电线路长度,单位长度正序、负序、零序电抗正常情况下向无穷大系统输出的功率、功率因数、无穷大系统电压故障类型,故障点距线路始端百分数,接地电抗b.输出文件:output.txt******************* 原始数据****************容量基准值:200.000000 电压基准值:115.000000----------------------------------------------------------------------------------- 发电机参数:额定有功功率:240.000000 额定电压:10.500000 功率因数:0.800000 直轴电抗:1.100000 交轴电抗:0.900000 直轴暂态电抗:0.300000 负序电抗:0.440000 Tj:1.540000 ----------------------------------------------------------------------------------- 变压器参数:变压器1容量:300.000000 高压侧额定电压:242.000000 低压侧额定电压电压:10.500000 电压百分数:12.000000变压器2容量:280.000000 高压侧额定电压:220.000000 低压侧额定电压电压:121.000000 电压百分数:14.000000----------------------------------------------------------------------------------- 输电线路参数:线路长度:230.000000 单位正序电抗:0.400000 单位负序电抗:0.400000 单位零序电抗=1.200000----------------------------------------------------------------------------------- 无穷大系统参数:故障前吸收有功:250.000000 功率因数:0.980000 恒定电压:115.000000----------------------------------------------------------------------------------- 故障地点:距线路始端0.650000, 故障类型:两相短路,故障点接地电抗为:j0.000000*************** 原始数据标么值归算************** 容量基准值:200.000000 电压基准值:115.000000 220KV电压等级电压基准值:209.090912----------------------------------------------------------------------------------- 发电机参数:额定有功功率:1.200000 额定电压:1.157391 功率因数:0.800000 直轴电抗:0.982340 交轴电抗:0.803733直轴暂态电抗:0.267911 负序电抗:0.392936 Tj:2.310000----------------------------------------------------------------------------------- 变压器参数:变压器T1容量:1.500000 高压侧额定电压:242.000000 低压侧额定电压电压:10.500000 电抗:0.107164 变压器T2容量:1.400000 高压侧额定电压:220.000000 低压侧额定电压电压:121.000000 电抗:0.110707----------------------------------------------------------------------------------- 输电线路参数:线路长度:230.000000 单位正序电抗:0.420870 单位负序电抗:0.420870 单位零序电抗=1.262609-----------------------------------------------------------------------------------无穷大系统参数:故障前吸收有功:1.250000 功率因数:0.980000恒定电压:1.000000-----------------------------------------------------------------------------------故障点接地电抗:0.000000****************** 正常运行时参数***************直轴暂态电抗和=0.696217交轴电抗和=1.232039虚构电动势E'=1.463569正常运行时候的功角=36.485753度。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创新的同时,对运行维护以及装置保护原则等相关内容也有了新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维护与检修传统的保护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复杂,而且而保护性能不强,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使用需求,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降低故障概率。

相比之下,继电保护系统不仅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有效的保护,还能增加电力系统技术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对整个电力系统有着高效的防护和监视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安装简便,在安装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较少,安装工作的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投入,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零部件通常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继电保护装置采用绝缘材料可以有效的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避免设备遭到腐蚀。

从当前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趋势来看,采用新型的保护材料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不仅可以保证装置的有效运行,还可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确保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

有效维护电力系统数据信息安全;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电力行业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其信息安全值得重视。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电力系统设备,不仅能够降低系统痴线故障的几率,保证继电保护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还能对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保护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减少电网运行投资成本;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构造简单,运用现代新型材料制成的回路系统成本相对更加低廉,其体型较小,质量不大,方便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施工,也利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人力物力投入相对较少,减少了资金投入。

继电保护装置性能优越;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以提高装置的抗腐蚀能力,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发生腐蚀问题,另外,其特殊的材质还可以防止电磁效应对继电保护装置产生影响,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

新版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完整无误版

新版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完整无误版

课程设计报告(2014 —2015年度第二学期)名称: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211学号:1121210205学生姓名:_________ 郝阳_________指导教师:陈艳波设计周数:_________ 两周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2015年7月4日、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巩固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用A4纸,页数不限)1.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2.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3.静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4.暂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5.思考题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本次电力系统暂态上机主要讨论了计算各种类型短路故障下系统网络中的电压电流分布以及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暂态稳定问题。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本人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时,大部分电磁量将随时间变化,描述其特性的是微分方程,这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困难。

在分析过程中通常尽量避免对微分方程直接求解,而是采用一定的工具和假设使问题得以简化,即把“微分方程代数化,暂态分析稳态化”。

在分析不对称故障时,各相之间电磁量的耦合使问题的分析更为复杂,此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采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问题转化为对称问题来求解。

同时我对用来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试探法,用来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改进欧拉法有了一些使用心得。

这与手算系统短路电流时使用的网络化简方法大大不同。

在学习中,参照潮流程序,我加深了对节点导纳矩阵建立方法的理解与学习,巩固了不同类型短路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序电压、序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基于matlab 软件的计算。

利用小干扰分析法判别静态稳定可以使用劳斯判据,也可以使用特征根判别的方法。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潮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潮流计算的相关知识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总体步骤如下:读入相关数据 -> 构造节点导纳阵Y -> 计算ΔP,ΔQ,构造Δf -> 构造雅克比矩阵 -> 计算潮流分布(包括迭代修正数据) -> 输出结果3 2 1母线数据1 3 1.0 0 0 0 0 02 1 1.0 0 0.8 0.6 0 03 2 1.1 0 0 0 0.4 0支路数据1 1 3 1 0.0497 0.2000 0 02 1 2 1 0.0100 0.0400 0 0接地支路1 3 0 0.33迭代数量:iteration = 3计算结果:电压相角(弧度)相角1 0 00.96653 -0.0269036 -1.541461.1 0.05205522.98255母线上的P和Q注入:编号 P Q1 0.425894 0.2458942 -0.8 -0.63 0.4 0.0587502线路潮流分布:编号 I J Sij Sji1 1 3 -0.38481+j-0.396925 -0.139061+j0.5920072 1 2 0.810705+j0.642819 0.423529+j-0.905883功率损耗:Ploss = 0.0258945 Qloss = -0.2953569 9 0母线数据1 3 1.04 0. 0. 0. 71.641 27.045922 2 1.025 0. 0. 0. 163. 6.653663 2 1.025 0. 0. 0. 85. -10.85974 1 1. 0. 0. 0. 0. 0.5 1 1. 0. 125. 50. 0. 0.6 1 1. 0. 90. 30. 0. 0.7 1 1. 0. 0. 0. 0. 0.8 1 1. 0. 100. 35. 0. 0.9 1 1. 0. 0. 0. 0. 0. 支路数据1 4 12 0. 0.0576 0. 1.2 7 2 2 0. 0.0625 0. 1.3 9 3 2 0. 0.0586 0. 1.4 7 8 1 0.0085 0.072 0.149 05 9 8 1 0.0119 0.1008 0.209 06 7 5 1 0.032 0.161 0.306 07 9 6 1 0.039 0.17 0.358 08 5 4 1 0.01 0.085 0.176 09 6 4 1 0.017 0.092 0.158 0迭代数量:iteration = 4计算结果:电压相角(弧度)相角1.04 0 01.025 0.165578 9.486941.025 0.0833249 4.774171.0105 -0.039445 -2.260050.9727 -0.070866 -4.060350.9890 -0.064734 -3.709031.0113 0.067145 3.847140.9972 0.013673 0.783421.0180 0.0355712.03811母线上的P和Q注入:编号 P Q1 0.71641 0.5468462 1.63 0.3040183 0.85 0.1424344 0 05 -1.25 -0.56 -0.9 -0.37 0 08 -1 -0.359 0 0线路潮流分布:编号 I J Sij Sji1 4 1 -0.719499+j-0.503352 -0.719499+j0.5468462 7 2 -1.63+j-0.140465 -1.63+j0.3040183 9 3 -0.85+j-0.101004 -0.85+j0.1424344 7 8 0.763816+j0.0521904 0.717905+j-0.3345885 9 8 0.242231+j0.0755265 0.193826+j-0.3301066 7 5 0.866184+j-0.0280722 0.775227+j-0.4739837 9 6 0.607769+j-0.121426 0.533117+j-0.436418 5 4 -0.407805+j-0.461515 -0.305617+j0.4004949 6 4 -0.306286+j-0.248276 -0.222811+j0.200074功率损耗:Ploss = 0.0494989 Qloss = -0.156702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本次课程实验有如下的收获:1.学会使用基本的c++语法进行程序编写,掌握了指针与数组的关系与其应用。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课程学分 1起始日期 2020.1.2—2020.1.6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力体统分析课程的了解,学会查寻资料、以及分析计算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要求(1)培养学生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标准和规范及使用技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思考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使其巩固和深化,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懂得电力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和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课题和内容各元件参数标幺值如下(各元件及电源的各序阻抗均相同):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接T1:电阻0,电抗0.2,k=1.1,标准变比侧YN线;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T2:电阻0,电抗0.15,k=1.05,标准变比侧YN接线;L24: 电阻0.03,电抗0.08,对地容纳0.04;L23: 电阻0.023,电抗0.068,对地容纳0.03;L34: 电阻0.02,电抗0.06,对地容纳0.032;G1和 G2:电阻0,电抗0.15,电压1.1;负荷功率:S1=0.5+j0.2;任务要求:当节点2发生B、C两相金属性接地短路时,1 计算短路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2 计算其它各个节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3 计算各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三、设计工作要求1、理解设计任务书,原始设计资料。

3、掌握以下设计内容及方法:电力系统组成、标幺制的原理、短路类型、短路原因、短路危害与短路计算的目的;同步发电机暂态过程、系统元件各序(正、负和零)参数计算、对称分量法原理、电力系统各序网络、不对称故障边界条件确定以及正序等效定理。

最后撰写设计报告,绘图工程图,考核。

推荐-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精品001

推荐-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精品001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二学期)名称:电力系统暂态上机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绩:日期:20XX年7月1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巩固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用A4纸,页数不限)1.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2.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3.静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4.暂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5、思考题6、实验程序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本次电力系统暂态上机主要讨论了计算各种类型短路故障下系统网络中的电压电流分布以及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暂态稳定问题。

在短路电流的计算过程中,先通过计算系统各个节点的导纳矩阵,再通过判断系统的故障节点号和故障类型代入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将故障后的电气量分成故障分量和正常分量,通过故障类型判断故障分量和正常分量的值,相加后通过对称分量法的矩阵转换即可得出所求的电气量的数值。

在静态稳定性的计算中,计算出发电机中的各个参数值和放大倍数,根据相应的对应关系通过特征值判据判断稳定性,进而计算Pe的值,从而判断其最大功率。

在暂态稳定性的计算中,设置了相应的切除时间和分段时间,每一个分段时间进行一次计算,在切除故障前和后分别进行计算,进而得出相应曲线,并通过多次尝试的除最大切除时间大约为2s。

通过此次学习,了解到电力系统的故障时,大部分电磁量将随时间变化,描述其特性的是微分方程,这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困难。

在分析过程中通常尽量避免对微分方程直接求解,而是采用一定的工具和假设使问题得以简化,即把“微分方程代数化,暂态分析稳态化”。

在分析不对称故障时,各相之间电磁量的耦合使问题的分析更为复杂,此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采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问题转化为对称问题来求解。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
Use MATLAB software programming, saving memory to a large extent, reduce the amount of computation. By this calculation we understand that a number of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and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MATLAB is an interactive,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nd academia, mainly for matrix calculation. Using iteration, the amendmen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rix iterative equation to turn,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a true value to calculate the voltage electricity grid, power distribution.
二、设计资料及参数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待设计电气设备பைடு நூலகம்统图
2、电力系统网络各元件参数
3、电力系统电气元件的使用规
4、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二)设计参考资料
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珩,中国电力,2007,第三版
2、《电力系统分析》,韩祯祥,大学,2005,第三版
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际设计与综合实验》,祝书萍,中国电力,2007,第一版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即根据给定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参数,在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参数的边界条件情况下,确定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态的最基本的方法。它的任务是在给定的接线方式和运行条件下,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和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及功率损耗等,是电力系统的稳态计算。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况的分析和计算,即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即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方法很多:高斯—塞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直流潮流法,以及由高斯—塞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演变的各种潮流计算方法。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巩固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短路故障)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二、主要内容1.电磁暂态过程计算1.1三相短路计算:计算教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P68例(3-2)。

要求程序根据支路阻抗自动形成节点导纳阵(导纳阵的形成参照潮流程序),用节点导纳阵求逆得到节点阻抗矩阵。

计算三相短路后故障点三序电流、三相电流、三序电压、三相电压、短路电流;各节点三序电压、三相电压;各支路三序电流、三相电流。

1.2不对称短路计算:计算教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P127例(5-1)。

要求程序根据各序网络的支路阻抗自动形成各序网络的节点导纳阵,用节点导纳阵求逆得到节点阻抗矩阵。

计算下列四种故障情况下三序电流、三相电流、三序电压、三相电压、短路电流;各节点三序电压、三相电压;各支路三序电流、三相电流。

(1) 节点3发生A相短路接地故障(2) 节点3发生A相经10Ω电阻接地故障(3) 节点3发生b、c两相短路故障(4) 节点3发生b、c两相短路接地故障2.静态稳定计算静态稳定计算:计算教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P191例(7-2)中,采用试探法选择放大倍数。

3.暂态稳定计算暂态稳定计算:用改进欧拉法编程,计算教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P214例(8-3),分析切除时间为0.15s和0.25s两种情况下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4.思考题3.1计算短路电流,书中给出的手算方法与计算机编程方法有何区别?3.2用计算机方法,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短路电流计算,有哪些区别?3.3如果交给你一个任务,请你用已有的短路电流计算软件计算某地区电网某点发生短路后的短路电流,你应该做哪些工作?(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整理,计算结果如何分析)3.4静态稳定的概念,暂态稳定的概念?3.5提高静态稳定、暂态稳定的措施?三、进度计划四、设计成果要求1.对称短路计算的源代码;2.不对称短路计算的源代码;3.静态稳定计算的源代码;4.暂态稳定计算的源代码;5.所有程序要有注释;6.回答思考题。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报告

11. 手算过程已知:节点1:PQ 节点, s(1)= -0.5000-j0.3500 节点2:PV 节点, p(2)=0.4000 v(2)=1.0500 节点3:平衡节点,U(3)=1.0000∠0.0000 网络的连接图:0.0500+j0.2000 1 0.0500+j0.2000231)计算节点导纳矩阵由2000.00500.012j Z 71.418.112j y ;2000.00500.013j Z71.418.113j y ;导纳矩阵中的各元素:42.936.271.418.171.418.1131211j j j y y Y ;71.418.11212j y Y ; 71.418.11313j y Y; 21Y 71.418.11212j y Y ; 71.418.12122j y Y;002323j y Y;31Y 71.418.11313j y Y; 32Y 002323j y Y;71.418.13133j y Y;形成导纳矩阵BY :71.418.10071.418.10071.418.171.418.171.418.171.418.142.936.2j j j j j j j j j Y B2)计算各PQ、PV 节点功率的不平衡量,及PV 节点电压的不平衡量:取:000.0000.1)0(1)0(1)0(1j jf e U000.0000.1)0(2)0(2)0(2j jf e U节点3是平衡节点,保持000.0000.1333j jf e U为定值。

nj j jij jij ijij jij i ieB fG f fB eG e P1)0()0()0()0()0()0()0(;2nj j jij jij ijij jij i ie B fG e f B eG f Q 1)0()0()0()0()0()0()0(;);(2)0(2)0(2)0(iiif e U)0.142.90.036.2(0.0)0.042.90.136.2(0.1)0(1P)0.171.40.018.1(0.0)0.071.40.118.1(0.1 )0.171.40.018.1(0.0)0.071.40.118.1(0.1 0.0 ;)0.142.90.036.2(0.1)0.042.90.136.2(0.0)0(1Q)0.171.40.018.1(0.1)0.071.40.118.1(0.0 )0.171.40.018.1(0.1)0.071.40.118.1(0.0 0.0 ;)0.171.40.018.1(0.0)0.071.40.118.1(0.1)0(2P)0.171.40.018.1(0.0)0.071.40.118.1(0.1 )0.00.00.00.0(0.0)0.10.00.10.0(0.1 0.0 ;101)(222)0(22)0(22)0(2f e U;于是:;)0()0(iiiP P P ;)0()0(iiiQQ Q);(2)0(2)0(22)0(iiiif e UU5.00.05.0)0(11)0(1P P P ;35.00.035.0)0(11)0(1QQ Q;4.00.04.0)0(22)0(2P P P ;1025.0)01(05.1)(2222)0(22)0(2222)0(2f e UU3)计算雅可比矩阵中各元素雅可比矩阵的各个元素分别为:3ji ij ji ij j i ij j i ij ji ij j i ij e U S f U R e Q L f Q J e P N f P H 22;;; 又: nj j jij jij i jij jij i ieB fG f fB eG e P1)0()0()0()0()0()0()0(; nj j jij jij ijij jij iieB fG e fB eG f Q 1)0()0()0()0()0()0()0(;);(2)0(2)0(2)0(iiif e U)0(1P )0(111)0(111)0(1)0(111)0(111)0(1e Bf G f f B e G e)0(212)0(212)0(1)0(212)0(212)0(1e B fG f f B e G e313313)0(1313313)0(1e Bf G f f B e G e ;)()()0(111)0(111)0(1)0(111)0(111)0(1)0(1e Bf Ge f B e G f Q)()()0(212)0(212)0(1)0(212)0(212)0(1e Bf G e f B e G f)()(313313)0(1313313)0(1e Bf G e f B e G f;)0(2P )0(121)0(121)0(2)0(121)0(121)0(2e Bf G f f B e G e)0(222)0(222)0(2)0(222)0(222)0(2eB fG f fBeG e323323)0(2323323)0(2e Bf G f f B e G e ;)(2)0(22)0(22)0(2f e U42.90.171.40.171.4313)0(212)0(1)0(1)0(11e B e Bf P H ; 36.20.118.10.118.10.136.222313)0(212)0(111)0(1)0(1)0(11 e G e G e G e P N 36.20.118.10.118.1313)0(212)0(1)0(1)0(11 e G e G f Q J442.90.171.40.171.40.142.922313)0(212)0(111)0(1)0(1)0(11 e B e B e B e Q L 71.40.171.4)0(112)0(2)0(1)0(12 e B f P H ; 18.10.118.1)0(112)0(2)0(1)0(12 e G e P N ; 18.10.118.1)0(112)0(2)0(1)0(12 e G f Q J ;71.40.171.4)0(112)0(2)0(1)0(12 e B e Q L ; 71.40.171.4)0(221)0(1)0(2)0(21 e B f P H ; 11.40.111.4)0(221)0(1)0(2)0(21 e G e P N ; 0)0(12)0(2)0(21 f U R ; 0)0(12)0(2)0(21 e U S ; 71.40.10.00.171.4323)0(121)0(2)0(2)0(22 e B e B f P H ; 18.10.10.00.118.10.118.122323)0(121)0(222)0(2)0(2)0(22 e G e G e G e P N ;02)0(2)0(22)0(2)0(22 f f U R ; 0.20.122)0(2)0(22)0(2)0(22 e e U S ; 得到K=0时的雅可比矩阵:0.200018.171.418.171.471.418.142.936.218.171.436.242.9)0(J4)建立修正方程组:5)0(2)0(2)0(1)0(10.200011.4959.1011.4959.10959.1011.4918.2122.811.4959.1022.8918.210975.04.035.08.0e f e f 解得:04875.001828.00504.00176.0)0(2)0(2)0(1)0(1e f e f 因为 )0()0()1(iiie e e ; )0()0()1(iiif f f ;所以 9782.00218.00.1)0(1)0(1)1(1e e e ; 0158.00158.00)0(1)0(1)1(1f f f ;05125.105125.00.1)0(2)0(2)1(2e e e ;05085.005085.00)0(2)0(2)1(2f f f ;5)运用各节点电压的新值进行下一次迭代:即取: 0158.09782.0)1(1)1(1)1(1j jf e U05085.005125.1)1(2)1(2)1(2j jf e U节点3时平衡节点,保持000.0000.1333j jf e U为定值。

新版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完整无误版附程序

新版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完整无误版附程序

课程设计报告(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名称: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211学号:1121210205学生姓名:郝阳指导教师:陈艳波设计周数:两周成绩:日期:2015年7月4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巩固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正文(详细内容见附录,用A4纸,页数不限)1.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2.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3.静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4.暂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5.思考题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本次电力系统暂态上机主要讨论了计算各种类型短路故障下系统网络中的电压电流分布以及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暂态稳定问题。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本人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时,大部分电磁量将随时间变化,描述其特性的是微分方程,这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困难。

在分析过程中通常尽量避免对微分方程直接求解,而是采用一定的工具和假设使问题得以简化,即把“微分方程代数化,暂态分析稳态化”。

在分析不对称故障时,各相之间电磁量的耦合使问题的分析更为复杂,此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采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问题转化为对称问题来求解。

同时我对用来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试探法,用来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改进欧拉法有了一些使用心得。

这与手算系统短路电流时使用的网络化简方法大大不同。

在学习中,参照潮流程序,我加深了对节点导纳矩阵建立方法的理解与学习,巩固了不同类型短路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序电压、序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基于matlab软件的计算。

利用小干扰分析法判别静态稳定可以使用劳斯判据,也可以使用特征根判别的方法。

二者都能够判断,在书中的例题中使用的是劳斯判据,但是,特征根判别放法更适合在matlab软件的环境下使用,因为该软件提供了计算矩阵特征根的函数,使用起来简便易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名称: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计算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211学号:1121210205学生:郝阳指导教师:艳波设计周数:两周成绩:日期:2015年7月4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巩固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正文(详细容见附录,用A4纸,页数不限)1.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2.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3.静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4.暂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5.思考题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本次电力系统暂态上机主要讨论了计算各种类型短路故障下系统网络中的电压电流分布以及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暂态稳定问题。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本人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时,大部分电磁量将随时间变化,描述其特性的是微分方程,这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困难。

在分析过程常尽量避免对微分方程直接求解,而是采用一定的工具和假设使问题得以简化,即把“微分方程代数化,暂态分析稳态化”。

在分析不对称故障时,各相之间电磁量的耦合使问题的分析更为复杂,此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采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问题转化为对称问题来求解。

同时我对用来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试探法,用来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改进欧拉法有了一些使用心得。

这与手算系统短路电流时使用的网络化简方法大大不同。

在学习中,参照潮流程序,我加深了对节点导纳矩阵建立方法的理解与学习,巩固了不同类型短路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序电压、序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基于matlab软件的计算。

利用小干扰分析法判别静态稳定可以使用劳斯判据,也可以使用特征根判别的方法。

二者都能够判断,在书中的例题中使用的是劳斯判据,但是,特征根判别放法更适合在matlab软件的环境下使用,因为该软件提供了计算矩阵特征根的函数,使用起来简便易懂。

利用改进欧拉法计算最大切除角或切除时间虽然比较方便,但是由于计算机有效位数的限制而引起的舍入误差随步长的减小以及运算次数的增多而增大。

在上机编程中体会比较深的是自己犯的几个错误,比如说在算短路电流时,发电机之路的电流和电压是否要经过相位的变换,在静态稳定计算中的角度是弧度制,在计算中使用的都是标幺值等等,这些看似细微的地方,往往考验的就是自己对电力系统分析中的知识的基础,虽然小但是也非常的重要,往往就是这些错误会令程序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值得我注意和反思。

总的来说,结合我们上学期潮流上机编程的经验,虽然这次用的是matlab,但是明显感觉到对计算机处理电力系统问题的简便,程序的编写也显得更加的轻松和得心应手,体会到matlab软件的强大。

经过两个星期的回顾与学习,我巩固了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理论知识,在编程的过程中很深刻的感受到要想得出正确的结果,就必须认真地理解课本上对应的例题,知道这些原理,不能仅仅照着书抄公式;同时我也初步掌握了采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编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电力系统。

四、参考文献1.《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常鲜戎、书强编,机械工业,2010年1月,第一版;2.《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庚银,机械工业,2011年,第一版;附录(设计流程图、计算结果、思考题答案)1.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流程图:计算结果:(1) 导纳矩阵:正序阻抗:10.0000 -40.0000i 0.0000 +10.0000i 0.0000 +10.0000i 0.0000 +2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10.0000i 0.0000 -60.0000i 0.0000 +1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40.0000i 0.0000 +10.0000i0.0000 +10.0000i 0.000Y =0 -2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2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3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0.0000 +4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60.0000i ⎡⎤⎢⎥⎢⎥⎢⎥⎢⎥⎢⎥⎢⎥⎣⎦负序阻抗:20.0000 -40.0000i0.0000 +10.0000i 0.0000 +10.0000i 0.0000 +2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10.0000i 0.0000 -60.0000i 0.0000 +1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40.0000i 0.0000 +10.0000i0.0000 +10.0000i 0.000Y =0 -2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2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3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0.0000 +4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60.0000i ⎡⎤⎢⎥⎢⎥⎢⎥⎢⎥⎢⎥⎢⎥⎣⎦零序阻抗:00.0000 -30.0000i 0.0000 + 5.0000i 0.0000 + 5.0000i 0.0000 + 5.0000i 0.0000 -50.0000i 0.0000 + 5.0000i 0.0000 + 5.0000i 0.0000 + 5.0000i 0.0000 -10.0000i Y ⎡⎤⎢⎥=⎢⎥⎢⎥⎣⎦(2) 节点3发生三相短路故障a. 故障点三序电流、三相电流有效值:I1 = 0.0000 - 9.8592iIa = 9.8592I2 = 0 Ib = 9.8592 I0 = 0Ic = 9.8592b. 各节点三序电压、三相电压有效值:c. 各支路三序电流、三相电流有效值:2.不对称短路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1)节点3发生A相短路接地故障:a.故障点三序电流、三相电流有效值:I1 = 0.0000 - 3.1167i Ia = 9.3500I2 = 0.0000 - 3.1167i Ib = 0.0000I0 = 0.0000 - 3.1167i Ic = 0.0000b.各节点三序电压、三相电压有效值:(2)节点3发生A相经10Ω电阻接地故障a.故障点三序电流、三相电流有效值:I1 = 0.9793 - 2.7705i Ia = 8.8154I2 = 0.9793 - 2.7705i Ib = 0.0000I0 = 0.9793 - 2.7705i Ic = 0.0000b.各节点三序电压、三相电压有效值:c.各支路三序电流、三相电流有效值:(3)节点3发生b、c两相相间短路故障a.故障点三序电流、三相电流有效值:I1 = 0.0000 - 4.9296i Ia = 0I2 = 0.0000 + 4.9296i Ib = 8.5383I0 = 0 Ic = 8.5383b.各节点三序电压、三相电压有效值:c.各支路三序电流、三相电流有效值:(4) 节点3发生b 、c 两相接地短路故障a. 故障点三序电流、三相电流有效值:I1 = 0.0000 - 6.4114i Ia = 0.0000 I2 = 0.0000 + 3.4478i Ib = 9.6262 I0 = 0.0000 + 2.9636iIc = 9.6262b. 各节点三序电压、三相电压有效值:c.各支路三序电流、三相电流有效值:3.静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流程图:计算结果:Ke=0.100000, delta=92, P=1.345052 Ke=0.200000, delta=93, P=1.363051Ke=0.300000, delta=94, P=1.380840 Ke=0.400000, delta=96, P=1.398218 Ke=0.500000, delta=97, P=1.415607 Ke=0.600000, delta=98, P=1.432731 Ke=0.700000, delta=99, P=1.449575 Ke=0.800000, delta=100, P=1.466124 Ke=0.900000, delta=101, P=1.482360 Ke=1.000000, delta=102, P=1.498265Ke=1.100000, delta=102, P=1.514127 Ke=1.200000, delta=103, P=1.529419Ke=1.300000, delta=104, P=1.544342 Ke=1.400000, delta=104, P=1.559111Ke=1.500000, delta=105, P=1.573400 Ke=1.600000, delta=106, P=1.587273Ke=1.700000, delta=106, P=1.601053 Ke=1.800000, delta=106, P=1.614344Ke=1.900000, delta=103, P=1.623638 Ke=2.000000, delta=100, P=1.626568Ke=2.100000, delta=98, P=1.62837 Ke=2.200000, delta=95, P=1.620900 Ke=2.300000, delta=93, P=1.615423 Ke=2.400000, delta=90, P=1.598429 Ke=2.500000, delta=88, P=1.586369 Ke=2.600000, delta=86, P=1.571759 Ke=2.700000, delta=84, P=1.554738 Ke=2.800000, delta=82, P=1.535446 Ke=2.900000, delta=81, P=1.527090 Ke=3.000000, delta=79, P=1.504406 Ke=3.100000, delta=77, P=1.479812 Ke=3.200000, delta=76, P=1.468345 Ke=3.300000, delta=74, P=1.440938 Ke=3.400000, delta=73, P=1.427839 Ke=3.500000, delta=71, P=1.397958 Ke=3.600000, delta=70, P=1.383436 Ke=3.700000, delta=69, P=1.368427 Ke=3.800000, delta=67, P=1.335646 Ke=3.900000, delta=66, P=1.319478 Ke=4.000000, delta=65, P=1.302918 Ke=4.100000, delta=64, P=1.285990 Ke=4.200000, delta=63, P=1.268718 Ke=4.300000, delta=62, P=1.251124 Ke=4.400000, delta=61, P=1.233229 Ke=4.500000, delta=60, P=1.215054 Ke=4.600000, delta=59, P=1.196618 Ke=4.700000, delta=58, P=1.177939 Ke=4.800000, delta=57, P=1.159036 Ke=4.900000, delta=56, P=1.139925 Ke=5.000000, delta=55, P=1.120623 Ke=5.100000, delta=54, P=1.101144 Ke=5.200000, delta=53, P=1.081504 Ke=5.300000, delta=52, P=1.061715 Ke=5.400000, delta=52, P=1.061829 Ke=5.500000, delta=51, P=1.041864 Ke=5.600000, delta=50, P=1.021780 Ke=5.700000, delta=49, P=1.001590分析结果:最终选择放大倍数Ke=2.1特性曲线:4.暂态稳定性计算过程流程图和计算结果流程图:摇摆曲线:(1)0.15s时切除故障:(2)0.25s时切除故障:分析结果:根据摇摆曲线判断:0.15s时切除故障系统暂态稳定,0.25s时切除故障系统失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