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15~31)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15~31)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15~31)第十五式抱虎归山(一)右搂膝拗步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两腿渐渐屈膝下蹲,随着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渐渐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身体右转。
随转体,左掌自胸前下抽,向左弧形举至与左肩齐平,掌心朝上;右肘下沉自然带动右掌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
眼先关及左掌左举,即转向右平视。
(图57—58)动作二:右脚向右前(西北)斜方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掌继续向下经膝前搂至右胯旁,左掌自左而上经左耳旁随转体向前推出;眼稍关右掌搂膝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掌前推。
(图59—60)要点同前搂膝拗步。
(二)捋式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渐渐左转。
同时,左肘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上;右掌自右胯旁弧形向前经左臂里侧举于左掌前,掌心朝外下。
(图61)动作二:与前第三式“揽雀尾”(二)掘式动作二相同,惟方向不同,前揽雀尾的弓步、虚步是朝着正西方,此动作以及后面挤、按各动作是朝西北斜方进行的。
(图62)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二)捋式要点相同。
(三)挤式、按式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三式“揽雀尾”(三)挤式和(四)按式相同,惟方向不同。
(图63—67)第十六式肘底看捶动作一、二同第四式“单鞭”动作一、二(图18—20),惟方向正斜不同。
(图68—70)动作三: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体微左转,左脚提起向左后(正东)方摆出。
随转体,左掌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右掌也紧跟着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前;两肘稍沉、微屈,使两掌心遥对。
眼神关及左掌左移。
(图71)动作四:左脚向左(东)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左转;右脚提起,向前微移落下,重心即渐渐移于右腿;随转体,两掌弧形向左平移,左掌移至左侧时即弧形向左下移,两臂随移随着内旋使两掌心翻朝下;眼神先关及左掌左移,当右掌将移至胸前时即顾右掌。
杨式太极拳经典8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经典85式拳谱
01.预备式18.斜飞势35.翻身撇身捶52.玉女穿梭69.单鞭
2.起势19.提手上势36.进步搬拦捶5
3.揽雀尾70.云手
3.揽雀尾20.白鹤亮势37.右蹬脚5
4.单鞭71.单鞭
4.单鞭21.左搂膝拗步38.左打虎势5
5.云手72.高探马带穿掌
5.提手上势22.海底针39.右打虎势5
6.单鞭73.十字腿
6.白鹤亮势23.扇通背40.回身右蹬脚5
7.下势74.进步指裆捶
7.左搂膝拗步24.撇身捶41.双峰贯耳58.金鸡独立75.上步揽雀尾
8.手挥琵琶25.进步搬拦捶42.左蹬脚59.左右倒撵猴76.单鞭
9.左右搂膝拗步26.上步揽雀尾43.转身右蹬脚60.斜飞势77.下势
10.手挥琵琶27.单鞭44.进步搬拦捶61.提手上势78.上步七星
11.左搂膝拗步28.云手45.如封似闭62.白鹤亮势79.退步跨虎
12.进步搬拦捶29.单鞭46.十字手63.左搂膝拗步80.转身摆莲
13.如封似闭30.高探马47.抱虎归山64.海底针81.弯弓射虎
14.十字手31.左右分脚48.斜单鞭65.扇通背82.进步搬拦捶
15.抱虎归山32.转身蹬脚49.左右野马分鬃66.转身白蛇吐芯83.如封似闭
16.肘底看捶33.左右搂膝拗步50.揽雀尾67.进步搬拦捶84.十字手
17.左右倒撵猴34.进步栽捶51.单鞭68.上步揽雀尾85.收势。
杨氏85式太极拳(带方向)
杨氏85式太极拳一预备势(南)二起势(南)三揽雀尾(西)四单鞭(东)五提手上势(南)六白鹤亮翅(东)七左搂膝拗步(东)八手挥琵琶(东)九左右搂膝拗步 3个(东)十手挥琵琶(东)十一左搂膝拗步(东)十二进步搬拦捶(东)十三如封似闭(东)十四十字手(南)十五抱虎归山(西北)十六肘底看捶(东)十七左右倒撵猴5个(东)十八斜飞势(西南)十九提手上势(南)二十白鹤亮翅(东)二十一左搂膝拗步(东)二十二海底针(东)二十三扇通背(东)二十四撇身捶(西)二十五进步搬拦捶(西)二十六上步揽雀尾(西)二十七单鞭(东)二十八云手 5个(南)二十九单鞭(东)三十高探马(东)三十一右分脚(东南)左分脚(东北)三十二转身左蹬脚(西)三十三左右搂膝拗步(西)三十四进步栽捶(西)三十五翻身撇身捶(东)三十六进步搬拦捶(东)三十七右蹬脚(东)三十八左打虎势(西北)三十九右打虎势(东南)四十回身右蹬脚(东)四十一双峰贯耳(东南)四十二左蹬脚(东)四十三转身右蹬脚(东)四十四进步搬拦捶(东)四十五如封似闭(东)四十六十字手(南)四十七抱虎归山(西北)四十八斜单鞭(东南)四十九野马分鬃5个(西)五十揽雀尾(西)五十一单鞭(东)五十二玉女穿梭4个(西南、东南、东北、西北)五十三揽雀尾(西)五十四单鞭(东)五十五云手5个(南)五十六单鞭(东)五十七下势(东南)五十八金鸡独立(东)五十九左右倒撵猴5个(东)六十斜飞势(西南)六十一提手上势(南)六十二白鹤亮翅(东)六十三左搂膝拗步(东)六十四海底针(东)六十五扇通背(东)六十六转身白蛇吐信(西)六十七搬拦捶(西)六十八揽雀尾(西)六十九单鞭(东)七十云手5个(南)七十一单鞭(东)七十二高探马带穿掌(东)七十三十字腿(西)七十四进步指裆捶(西)七十五上步揽雀尾(西)七十六单鞭(东)七十七下势(东)七十八上步七星(东)七十九退步跨虎(东)八十转身摆莲(东南)八十一弯弓射虎(东北)八十二进步搬拦捶(东)八十三如封似闭(东)八十四十字手(南)八十五收势(南)。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拳谱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拳谱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拳谱第一段: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第二段: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辇猴 18.斜飞式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23.扇通臂 24.撇身捶25.进步搬揽捶 26.揽雀尾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30.高探马第三段:31.左右分脚 32.转身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37.右蹬脚 38.左打虎式39.右打虎式 40.回身右蹬脚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43.转身右蹬脚 44.上步搬揽捶45.如封似闭跨虎 46.十字手第四段: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 50.揽雀尾51.单鞭 52.左右玉女穿梭53.上步揽雀尾 54.单鞭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第五段: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辇猴60.斜飞式 61.提手上势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64.海底针 65.扇通臂66.转身白蛇吐信 67.上步搬揽捶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70.云手 71.单鞭72.高探马带穿掌第六段: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77.下势 78.上步七星79.退步 80.转身摆莲81.弯弓射虎 82.上步搬揽捶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85.收势。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要领
∙杨氏85式太极拳图解29式单鞭(03-20)
∙杨式太极拳云手详解第二十八式(03-19)
∙85式杨式太极图解第二十七式单鞭(03-19)
∙85式太极拳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03-19)
∙85式太极拳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03-1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03-08)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三式扇通背(03-08)
∙85式太极拳图解二十二式海底针(03-0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03-0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式白鹤亮翅(03-04)
∙85式太极拳第十九式提手上势(03-04)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八式斜飞势(03-04)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03-03)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六式肘底看捶(03-03)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五式抱虎归山(03-02)
∙85式太极拳第十四式十字手(03-01)
∙85式太极拳第十三式如封似闭(03-01)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02-2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02-29) ∙85式太极拳第十式手挥琵琶(02-2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02-28) ∙85式太极拳图解手挥琵琶(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左搂膝拗步(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六式白鹤亮翅(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五式提手上势(02-25)
∙陈式太极拳图解(五十六)收势(11-07)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四式单鞭(09-12)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三式揽雀尾(09-11)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势(09-11)。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53.揽雀尾
63.左搂膝拗步
78.上步七星
54.单鞭
64.海底针
79.退步跨虎
55.云手
65.扇通背
80.转身摆莲
56.单鞭
66.转身白蛇吐信
81.弯弓射虎
67.进步搬拦捶
82.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83.如封似闭
69.单鞭
84.十字手
70.云手
85.收势
71.单鞭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1.预备式
15.抱虎归山
30.高探马
2.起势
16.肘底看捶
31.左右分脚
3.揽雀尾
17.左右倒撵猴
32.转身蹬脚
4.单鞭
18.斜飞势
33.左右搂膝拗步
5.提手上势
19.提手上势
34.进步栽捶
6.白鹤亮翅
20.白鹤亮翅
35.翻身撇身捶
7.左搂膝拗步
21.左搂膝拗步
29.单鞭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47.抱虎归山
57.下势
72.高探马带穿掌
48.斜单鞭
58.金鸡独立
73.十字腿
49.左右野马分鬃
59.左右倒撵猴
74.进步指裆捶
50.揽雀尾
60.斜飞势
75.上步揽雀尾
51.单鞭
61.提手上势
76.单鞭
52.玉8.手挥琵琶
22.海底针
37.右蹬脚
9.左右搂膝拗步
23.扇通背
38.左打虎势
10.手挥琵琶
24.撇身捶
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1.预备式 18.斜飞势 35.翻身撇身捶 5
2.玉女穿梭 69.单鞭
2.起势 19.提手上势 36.进步搬拦捶 5
3.揽雀尾 70.云手
3.揽雀尾 20.白鹤亮势 37.右蹬脚 5
4.单鞭 71.单鞭
4.单鞭 21.左搂膝拗步 38.左打虎势 5
5.云手 72.高探马带穿掌
5.提手上势 22.海底针 39.右打虎势 5
6.单鞭 73.十字腿
6.白鹤亮势23.扇通背 40.回身右蹬脚 5
7.下势 74.进步指裆捶
7.左搂膝拗步24.撇身捶 41.双峰贯耳 58.金鸡独立 75.上步揽雀尾
8.手挥琵琶 25.进步搬拦捶 42.左蹬脚 59.左右倒撵猴 76.单鞭
9.左右搂膝拗步26.上步揽雀尾43.转身右蹬脚60.斜飞势 77.下势
10.手挥琵琶 27.单鞭 44.进步搬拦捶 61.提手上势 78.上步七星
11.左搂膝拗步 28.云手 45.如封似闭 62.白鹤亮势 79.退步跨虎
12.进步搬拦捶 29.单鞭 46.十字手 63.左搂膝拗步 80.转身摆莲
13.如封似闭 30.高探马 47.抱虎归山 64.海底针 81.弯弓射虎
14.十字手 31.左右分脚 48.斜单鞭 65.扇通背 82.进步搬拦捶
15.抱虎归山 32.转身蹬脚 49.左右野马分鬃 66.转身白蛇吐芯 83.如封似闭
16.肘底看捶33.左右搂膝拗步50.揽雀尾 67.进步搬拦捶 84.十字手
17.左右倒撵猴 34.进步栽捶 51.单鞭 68.上步揽雀尾 85.收势。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之欧阳科创编
62.白鹤亮势
77.下势
53.揽雀尾
63.左搂膝拗步
78.上步七星
54.单鞭
64.海底针
79.退步跨虎
55.云手
65.扇通背
80.转身摆莲
56.单鞭
66.转身白蛇吐信
81.弯弓射虎
67.进步搬拦捶
82.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83.如封似闭
69.单鞭
84.十字手
70.云手
85.收势
71.单鞭
7.左搂膝拗步
21.左搂膝拗步
36.进步搬拦捶
8.手挥琵琶
22.海底针
37.右蹬脚
9.左右搂膝拗步
23.扇通背
38.左打虎势
10.手挥琵琶
24.撇身捶
39.右打虎势
11.左搂膝拗步
25.进步搬拦捶
40.回身右蹬脚
12.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41.双峰贯耳
13.如封似闭
27.单鞭
42.左蹬脚
14.十字手
时间:2021.02.05
创作:欧阳科
28.云手
43.转身右蹬脚
29.单鞭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47.抱虎归山
57.下势
72.高探马带穿掌
48.斜单鞭
58.金鸡独立
73.十字腿
49.左右野马分鬃
59.左右倒撵猴
74.进步指裆捶
50.揽雀尾
60.斜飞势
75.上步揽雀尾
51.单鞭
61.提手上势
76.单鞭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
时间:2021.02.05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8.手挥琵琶
22.海底针
37.右蹬脚
9.左右搂膝拗步
23.扇通背
38.左打虎势
10.手挥琵琶
24.撇身捶
39.右打虎势
11.左搂膝拗步
25.进步搬拦捶
40.回身右蹬脚
12.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41.双峰贯耳
13.如封似闭
27.单鞭
42.左蹬脚
14.十.单鞭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47.抱虎归山
57.下势
72.高探马带穿掌
48.斜单鞭
58.金鸡独立
73.十字腿
49.左右野马分鬃
59.左右倒撵猴
74.进步指裆捶
50.揽雀尾
60.斜飞势
75.上步揽雀尾
51.单鞭
61.提手上势
76.单鞭
52.玉女穿梭
62.白鹤亮势
77.下势
53.揽雀尾
63.左搂膝拗步
78.上步七星
54.单鞭
64.海底针
79.退步跨虎
55.云手
65.扇通背
80.转身摆莲
56.单鞭
66.转身白蛇吐信
81.弯弓射虎
67.进步搬拦捶
82.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83.如封似闭
69.单鞭
84.十字手
70.云手
85.收势
71.单鞭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1.预备式
15.抱虎归山
30.高探马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解析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结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五十—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 下势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 转身摆莲 第八十一式 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 如封似闭 第八十四式 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 收势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 图解与动作要领第一式 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杨式[杨澄甫拳架]传统太极拳8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杨式[杨澄甫架]传统太极拳85式拳谱及分动名称东振王于 2014年2 月10日改编第一式预备势两脚平开自然直立第二式起势⑴两臂平举高与肩平 [2]沉肩坠肘掌按胯前第三式揽雀尾[1]摆脚右转提脚抱球 [2]左弓左棚右转棚采 [3]左转提脚旋掌抱球[4]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5]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6]继转继坐平弧继捋[7]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8]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9]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四式单鞭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式提手上势⑴扣脚转体松勾落手⑵提脚上步虚步合手第六式白鹤亮翅⑴收脚落手翻掌抱球 [2]上步转腰前挤肩靠 [3]左转提脚虚步提落第七式左搂膝拗步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八式手挥琵琶⑴跟步落手⑵提脚挫手 [3]虚步合手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4]摆脚左转两掌左移 [5]提脚转身左起右落 [6]上步屈收弓步搂推[7]摆脚右转两掌右移 [8]上步屈收右起左落 [9]上步慑收弓步搂推第十式手挥琵琶⑴跟步落手⑵提脚挫手 [3]虚步合手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1]右转摆掌右落左起 [2]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⑴摆脚左转握拳移掌⑵右脚前提绕拳提掌 [3]落脚搬拳提脚拦掌[4]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5]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⑴穿掌松拳后坐收掌⑵坐腿带掌分掌合手 [3]蹬右弓左翻掌前按第十四式十字手⑴扣脚右转弯肘举手⑵提脚分手开立合抱第十五式抱虎归山⑴扣脚右转右落左举⑵上步转体弓步搂推 [3]转腰举手坐腿左捋[4]转体搭手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弓步前按第十六式肘底看捶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转摆步两掌左移[4]落左跟右移掌翻下 [5]坐腿虚步握拳穿掌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⑴身体右转抽右伸左⑵提脚右转右折左翻⑶退步左转虚步推抽[4]提脚左转左折右翻 [5]退步右转虚步推抽 [6]提脚右转右折左翻[7]退步左转虚步推抽第十八式斜飞势⑴坐腿提脚交臂合抱⑵上步扣脚弓步挒采第十九式提手上势⑴跟步坐腿两手翻沉⑵迈脚虚步合手上提第二十式白鹤亮翅同第六式⑴收脚落手翻掌抱球 [2]上步转腰前挤肩靠 [3]左转提脚虚步提落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同第七式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二十二式海底针⑴跟步提脚右提左沉⑵收脚下蹲虚步插搂第二十三式闪通背⑴直身提脚提掌翻转⑵上步左弓左推右托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⑴扣脚转身握拳举掌⑵提脚右转提拳落掌 [3]上步右弓撇拳推掌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⑴坐腿转腰伸拳收掌⑵再坐左腿左转移手⑶继坐继转手随左移[4]落脚搬拳提脚拦掌 [5]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6]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⑴撇脚转身左棚右采 [2]左转提脚旋掌抱球 [3]右脚迈出右弓右棚[4]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5]继转继坐平弧继捋[6]右转右弓翻掌前挤[7]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8]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二十七式单鞭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二十八式云手[1]扣脚右转松勾划弧⑵<云一>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3]<云二>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4]<云三>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5]<云四>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6]<云五>左云收脚右云第二十九式单鞭⑴右转提脚勾手翻掌 [2]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三十式高探马⑴后坐翘脚松勾翻掌⑵直立收脚右探左收第三十一式右左分脚⑴后坐提脚两掌平抹⑵上步左弓抹转右探 [3]提脚左转合抱右棚[4]右脚斜摆右左分手 [5]落脚右转两掌平抹 [6]上步右弓抹转左探[7]提脚右转合抱右棚 [8]左脚斜摆左右分掌第三十二式转身左蹬脚⑴落脚转身交叉合抱⑵起立蹬脚两掌分开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⑴落脚下蹲插指屈臂⑵上步左弓左搂右推[3]摆脚左转两掌左移 [4]提脚转身左起右落 [5]上步屈收右弓搂推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⑴撇脚右转提脚抽拳⑵左弓折腰栽捶左搂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⑴扣脚转身举掌抽拳⑵提脚右转提拳落掌 [3]上步右弓撇拳推掌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⑴坐腿转腰伸拳收掌⑵再坐左腿左转移手⑶继坐继转手随左移[4]落脚搬拳提脚拦掌 [5]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6]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⑴摆脚左转提脚抱手⑵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西北>⑴收脚下蹲移掌翻转⑵右并左提掌继右移⑶迈步左弓右盖左击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东南>⑴扣脚右转松拳落掌⑵迈步右弓左盖右击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⑴磨跟左转松拳分掌⑵继转收脚交叉抱手⑶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⑴收脚提膝右转合掌⑵迈步右弓握拳勾击第四十二式左蹬脚〈正东〉⑴坐腿分手⑵收脚抱手⑶蹬脚分手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正东〉⑴辗脚后转提脚抱手⑵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⑴下蹲落脚绕拳提掌[2]落脚搬拳提脚拦掌[3]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4]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同第十三式⑴穿掌松拳后坐收掌⑵坐腿带掌分掌合手 [3]蹬右弓左翻掌前按第四十六式十字手同第十四式⑴扣脚右转弯肘举手⑵提脚分手开立合抱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同第十五式⑴扣脚右转右落左举⑵上步转体弓步搂推 [3]转腰举手坐腿左捋[4]转体搭手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弓步前按第四十八式斜单鞭同第四式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右分〉⑴扣脚左转收脚抱球⑵转身右弓上挒下采 <左分>[1]摆脚右转提脚抱球[2]转身左弓上挒下采 <右分>[1]摆脚左转提脚抱球 [2]转身右弓上挒下采<左分>[1]摆脚右转提脚抱球[2]转身左弓上挒下采 <右分>[1]摆脚左转提脚抱球[2]转身右弓上挒下采第五十式揽雀尾[1]右转提脚旋掌抱球 [2]左弓左棚侧弓右采 [3]左转提脚旋掌抱球[4]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5]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6]继转继坐平弧继捋[7]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8]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9]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五十一式单鞭同第四式[1]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左穿>[1]扣脚松勾两掌下移 [2]右转提脚右棚左下 [3]右转右迈提左合手[4]左迈左棚右掌穿抽 [5]左转左弓左架右推 <右穿>[1]扣脚右转移掌内翻 [2]右转提脚交叉抱臂[3]右迈右棚左掌穿抽[4]右转右弓右架左推<左穿>[1]右转提脚交叉抱臂 [2]左迈左棚右掌穿抽 [3]左转左弓左架右推<右穿>[1]扣脚右转移掌内翻 [2]右转提脚交叉抱臂 [3]右迈右棚左掌穿抽[4]右转右弓右架左推第五十三式揽雀尾[1]左脚右提落掌抱球 [2]左弓左棚侧弓右采 [3]左转提脚旋掌抱球[4]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5]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6]继转继坐平弧继捋[7]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8]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9]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五十四式单鞭同第四式[1]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十五式云手同第二十八式[1]扣脚右转松勾划弧⑵<云一>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3]<云二>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4]<云三>左云收脚右云开步[5]<云四>左云收脚右云开步[6]<云五>左云收脚右云第五十六式单鞭同第二十九式⑴右转提脚勾手翻掌 [2]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五十七式下势⑴摆脚移重左掌后抽⑵下蹲左仆弧形前穿第五十式八金鸡独立<左独立>[1]摆脚左转起身左弓[2]提膝独立右挑左搂 <右独立>[1]下蹲右转右脚落实 [2]提膝独立左挑右按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1]右蹲左落移掌翻转 [2]退步左转虚步推抽 [3]提脚左转左折右翻[4]退步右转虚步推抽 [5]提脚右转右折左翻 [6]退步左转虚步推抽第六十式斜飞式同第十八式⑴坐腿提脚交臂合抱⑵上步扣脚弓步挒采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同第十九式⑴跟步坐腿两手翻沉⑵迈脚虚步合手上提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同第十六式⑴收脚落手翻掌抱球 [2]上步转腰前挤肩靠 [3]左转提脚虚步提落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同第七式⑴右转摆掌右落左起⑵提脚转身右起左落 [3]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第六十四式海底针同第二十二式⑴跟步提脚右提左沉⑵收脚下蹲虚步插搂第六十五式闪通背同第二十三式⑴直身提脚提掌翻转⑵上步左弓左推右托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同第二十五式⑴扣脚转身握拳举掌⑵提脚右转提拳落掌 [3]上步右弓撇掌推掌第六十七式搬拦捶同第二十五式[1]坐腿转腰伸拳收掌 [2]再坐左腿左转移手 [3]继坐继转手随左移[4]落脚搬拳提脚拦掌 [5]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6]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同第二十六式[1]撇脚转身左棚右采 [2]左转提脚旋掌抱球 [3]右脚迈出右弓右棚[4]后坐左转翻掌左捋 [5]继转继坐平弧继捋[6]右转右弓翻掌前挤[7]翻掌分手后坐回引 [8]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六十九式单鞭同第二十七式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七十式云手同第二十八式[1]扣脚右转松勾划弧⑵<云一>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3]<云二>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4]<云三>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5]<云四>左云收脚右云开步 [6]<云五>左云收脚右云第七十一式单鞭同第二十九式⑴右转提脚勾手翻掌 [2]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1]后坐翘脚松勾翻掌 [2]直立收脚右探左收[3]右蹲左收右掌翻收 [4]迈步左弓左穿右翻第七十三式十字腿⑴扣脚右转提脚合抱 [2]摆脚左转提脚抱手 [3]直立右蹬两掌分开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1]下蹲右转旋拳沉掌 [2]摆转上步搬拳拦掌[3]上步右转抽拳搂掌 [4]左弓折腰搂膝前打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1]撇脚提腿左转抱球 [2]右脚迈出右弓右棚 [3]后坐左转翻掌左捋[4]继转继坐平弧继捋[5]右转右弓翻掌前挤 [6]翻掌分手后坐回引[7]弓右蹬左两掌前按第七十六式单鞭同第四式⑴扣脚左转划弧平抹⑵身微右转旋掌按出⑶左脚里提吊勾翻掌[4]左转上步弓步推掌第七十七式下势同第五十七式⑴摆脚移重左掌后抽⑵下蹲左仆弧形前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1]移重摆脚左弓右蹬 [2]迈步右虚双拳前棚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1]退步右转松拳交臂 [2]左收左虚右按左采第八十式转身摆莲[1]左提右抽左撩右推 [2]转身摆腿掌移后转[3]先弓后虚两掌右移 [4]直立左踢右摆拍击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⑴下蹲落脚两掌左摆⑵右转捋带右弓左打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1]坐腿左转捋掌落拳[2]后坐提脚绕拳举手[3]落脚搬拳提脚拦掌[4]上步右转收拳探掌 [5]弓步打捶左掌里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同第十三式⑴穿掌松拳后坐收掌⑵坐腿带掌分掌合手 [3]蹬右弓左翻掌前按第八十四式十字手同第十四式⑴扣脚右转弯肘举手⑵提脚分手开立合抱第八十五式收势⑴落实两脚两手分开⑵沉肘按掌松指下垂。
传统杨氏108(85式)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85式)式太极拳拳谱传统杨氏108(85式)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1预备式 2太极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第二段17抱虎归山 18斜揽雀尾 19肘底看锤 20右倒撵猴 21左倒撵猴22右倒撵猴 23斜飞式 24提手上势 25白鹤亮翅 26左白鹤亮翅27海底针 28闪通背 29转身撇身捶 30进步搬拦捶第三段31上步揽雀尾 32单鞭 33云手 34云手 35云手36单鞭 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 40转身左蹬脚41左搂膝拗步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载捶44翻身撇身捶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 47左打虎式 48右打虎式 49回身右蹬脚 50双峰贯耳51左蹬脚 52转身右蹬脚 53进步搬拦捶 54如封似闭 55十字手第四段56抱虎归山 57斜揽雀尾 58斜单鞭 59右野马分鬃 60左野马分鬃61右野马分鬃第五段62揽雀尾 63单鞭 64左玉女穿梭 65右玉女穿梭 66左玉女穿梭67右玉女穿梭第六段68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云手 72云手73单鞭 74下势 75左金鸡独立 76右金鸡独立 77右倒撵猴78左倒撵猴 79右倒撵猴 80斜飞式 81提手上势 82白鹤亮翅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85闪通背86转身白蛇吐信87搬拦捶第七段88上步揽雀尾 89单鞭 90云手 91云手 92云手93单鞭 94高探马 95左穿掌 96转身单摆莲 97进步指裆捶第八段98揽雀尾 99单鞭 100下势 101上步七星 102退步跨虎103转身双摆莲104弯弓射虎 105进步搬拦捶 106如封似闭 107十字手108收势合太极。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47~85)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47~85)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相同。
(接图57— 67)第四十八式斜单鞭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四式“单鞭”相同,惟方向正斜不同。
(接图68,再接图177—179)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一)右分鬃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微左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左腿坐实,右脚收回经左踝侧向前提起。
同时,左掌屈肘弧形移于左胸前;右吊手变掌自右而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皆呈弧形。
眼神关顾左掌。
(图180)动作二:右脚向右(西稍偏北)迈出,身体渐渐右转,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
同时,右掌随转体向右上方以大拇指一侧弧形例出,高与眉齐;左掌向左弧形下采于左胯旁。
眼神关顾右掌(扌列)出,稍先于右掌到达右方。
(图181)(二)左分鬃动作一:右脚尖外撇踏实,身微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坐实,左脚经右踝侧向前提起。
同时,右掌随转体屈肘移于右胸前,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左掌向右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与右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
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
(图182-183)动作二:左脚向左(西稍偏南)迈出,身体渐渐左转,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
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左上方以大拇指一侧弧形例出,高与眉齐;右掌向右弧形下采于右胯旁。
眼神关顾左掌(扌列)出,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
(图184)(三)右分鬃动作与前(二)左分鬃动作相同,惟左右相反。
(图185-187)要点1.野马分鬃的弓步比一般弓步稍微开一些,但不到45度斜角;脚尖要与膝盖方向一致。
2.两掌成抱球状时,注意不可抬肘。
3.右或左手例出时要随腰转动,并要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向外(扌列)出。
同时例出与转体、变弓步要协调一致。
杨式传统太极拳85式拳谱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式起势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三式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四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五式提手上势第二十九式单鞭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十八式斜飞式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五十—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五十四式单鞭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五十五式云手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五十六式单鞭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五十七式下势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八十五式收势第六十式斜飞式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太极拳谱图文详解资料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太极拳谱图文详解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 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谱的几点说明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
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43、49、 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 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 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 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
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2009-01-2717:47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第一式预备式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二式起势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三式揽雀尾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四式单鞭第十八式斜飞式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二十四式撇身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二十七式单鞭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六十式斜飞式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六十七式搬拦捶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六十八式揽雀尾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六十九式单鞭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七十式云手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七十一式单鞭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五十—式单鞭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五十四式单鞭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五十五式云手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八十五式收势?关于图谱的几点说明?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
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24、28、33、35、37、41、43、49、53、56、60、74、78、81、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112,115、118、121、124的侧面图,127、130、133、135、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179、181、184、187、189、195、199、202、206、207、209、212、214、217、218、220、223、227、228、230、232、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
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3.图中所有带有实线或虚线的箭头,均表示手或脚的动作趋向,所有图中的箭头,均表示由本图过渡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
凡动作较简单、用文字即可能说明的,即不再在图中表示其动作趋向和绘箭头,可参看文字和后一图就可明了。
4.带有实线的箭头表示右手或右脚的动作趋向,带有虚线的箭头表示左手或左脚的动作趋向。
5.为了表示动作趋向的空间,带有虚实线的箭头大致上按透视原理绘制:近读者的一面为粗、大,远读者的一面为细、小。
6.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了表明脚与地面的关系,在脚旁绘上阴影,以资区别。
(参阅下图,第一表示全脚着地,第二脚旁无阴影者表示全脚离地,第三表示脚跟着地,第四表示脚尖着地)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
(图2)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图3)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
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
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
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
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
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一)左右掤式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
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
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
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
(图4-5)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
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转。
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心斜朝右面上方;右掌向前而右弧形下采至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
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左右分开(图6)。
动作一、二为左掤,动作三、四为右掤。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
随转体时,左肘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随下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
眼神略顾左臂后撤,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子视。
(图7)动作四:右脚向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脚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转。
随着转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上掤,右掌高与肩平,肘稍低于掌;左掌随右臂向前推出。
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右小臂前棚。
(图8—9和图9的正面图)注:关于动作说明中的臂外旋或臂内旋的详细动作.在这里作一下说明,后文不再重述。
臂外旋,如以右手心朝里(图乙)为例,就是把拇指的一侧向掌背(或拳背)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外,亦即使小臂的桡骨离开尺骨而向“外旋”转(如由图乙向外旋转而成图甲);臂内旋,就是把拇指一侧向掌心(或拳心)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里,亦即使桡骨围绕尺骨“内旋”而交叉在尺骨的上面(如由图甲向内旋转而成图乙)。
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后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
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
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
例如该式右脚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
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
凡弓步,以弓腿为实。
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
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
6.右臂前掤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掤出时肩关节不可前探;不可过于前棚,要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
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后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要保持“立身中正”。
(二)捋式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同时左臂外旋,右臂内旋,使右掌心翻朝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捋。
(图10)动作二:身体继续微左转;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虚步;两臂稍沉肘随转体继续左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始左捋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捋,将要捋至尽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渐渐转向前(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