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知识总结(人民版)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1.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早期文明-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发展出农业和定居生活。
-古代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黄河流域、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的兴起。
-宗教文化:多神教、一神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出现。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夏、商、周的建立与灭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在夏朝灭亡后建立,周朝在商朝灭亡后建立。
-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奴隶制、封建制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建立。
-儒家文化的兴起: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
3.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战国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出现,包括儒家、墨家和道家等。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包括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
-秦朝的思想压制:焚书坑儒事件是秦朝对异议者进行打压的重要事件。
-兵马俑的发现:出土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品的珍贵遗址。
4.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古代的贸易网络,通过陆地和海上连接东西方。
-西域文化的传播:佛教和印度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科技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世界。
-大航海时代:欧洲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与亚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败,导致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开放政策: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和开放政策,迅速发展经济。
这些历史知识点只是必修2历史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思考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以促进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罗斯福新政课件 人民版必修2
栏 目 链 接
保护劳工权 利
颁布《全国劳工关 系法》、《公平劳
缓和___劳__资___矛盾
动标准法》
建立社会保 障体系
通过《社会保险法》
有助于稳定社会, 早日摆脱__危__机____
基础 预览
3.新政特点:_国__家_____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作用:对战后_美__国___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栏 目
链
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
基础 预览
应用思考
1.从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措施中可以看出其新
政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栏
目
链
接
答案 ①政府干预经济。②多以立法形式解决问题。
基础 预览
2.如何认识罗斯福新政中改善民生措施的影响。
答案 (1)积极: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一些改善
栏
工人生活、关注民生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照顾了
2.成功原因:
栏
(1)这是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即解决在生产过程中
目 链
的无政府(自由资本主义)状态。
接
(2)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3)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 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德、日法西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 一即他们是军国主义国家,有本质的扩张性)。
课堂
栏 目
链
接
第二阶段:1935—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
经取得的成果。
基础 预览
2.新政的主要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颁布《紧急银 使银行与_金__融___秩序
整顿银行业,克服
栏
金融危机
行法》、改革 恢复正常,人们恢复
目 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1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8)
练出高分
1
2
3
4
5
解析 “政教是西洋立国之本,与商贾、制器等相辅相成 ,中国单纯学习西洋造船、制器就想富强恐很难实现”以 上是材料的大意,体现了作者主张同时学习西方“政教 ”“技艺”强国的主张,比较备选项,可知只有B项与此立 意相符。 答案 B
练出高分
1
2
3
4
5
4.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 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 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 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内因: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受外商企业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
原因 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
(1)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上海 、天津和广东等沿
分布
海地区。 (2)从行业上看,主要分布在缫丝、面粉、制造等轻 工业部门。
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厂。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瓦解了自然 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 (2)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影响 并得到发展。 (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4)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 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
退 出
练出高分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必修二的历史课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要想要记牢历史知识,首先知道有哪些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与必修一的历史课本相比,必修二的历史内容明显复杂得多了,部分学生也因此感到头疼。
其实只要用心学,做好复习,必修二的历史就会变得简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历史知识一、鸦片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2)表现: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③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④洋行大量增加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名字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1861 安庆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1865 上海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马尾左宗棠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崇厚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创办人备注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 1878湖北织布局 1890 张之洞汉阳铁厂 1890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3、军事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封建性企业特点(官办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但企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4、民用工业性质、特点性质带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特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
4.特点: (1)分布地域:主要分布在_沿__海__地__区__。 (2)工业结构:其发展主要是在_轻__工__业__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下去。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①提出开展“_国__民__经__济__建__设__运__动__”,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②1935年实行“_币__制__改__革__”,用法币代替银币,对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 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 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_工__商__业__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3.偏:首先地区分布不平衡,大都集中在通商口岸和东南沿海一带,广大内 地较少;其次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 工业发展缓慢。
4.弱: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力量仍十分薄弱,自然经济占据绝 对优势。而且,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2.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3.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促进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的潮流及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 (2)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提供了阶级基 础。 4.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5.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图解识记】
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情境思考】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 这一境地的原因。(唯物史观) 提示: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 约》,便利了美国经济侵略;四大家族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国民政府实行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精华版)
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古代农业文明1、农耕经济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2、神农氏创制原始农具耒耜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Ps: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ps:北魏到唐均田制(国家授予无主荒地)▲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四、赋税制度★五、水利工程★1、春秋战国: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郑国渠③西门豹在河北修西门豹渠2、秦:灵渠(湘江——珠江)3、两汉:①关中农民创造“井渠”,今:新疆,吐鲁番-坎儿井②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黄河水患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水利工程,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灌溉工具①春秋战国:戽斗翻车②隋唐五代:北:立井水车南:高转筒车③宋:水转翻车④明清:风力水车▲人力→水力→风力六、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5(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①国家土地所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土地私有制附二:土地兼并问题 P6(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
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主要经营方式: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P10②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③官营手工业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制作工艺水平高,但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 P11④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
关于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学习历史需要记忆许多内容,尤其历史课本里涉及到的各个朝代的内容很容易记混乱,只有对知识进行梳理,才便于记忆,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诗经》与《楚辞》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1、先秦散文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
后者是汉赋的主流。
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三、唐诗宋词1、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
①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前者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后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内外朝制度、中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4.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制、东厂、锦衣卫- 清朝:军机处二、古代中国经济·农业经济1.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 精耕细作2. 土地制度- 井田制- 均田制- 土地兼并3. 农业主要耕作方法与农作物- 耕作方法:铁犁牛耕、代田法、区田法- 农作物:水稻、小麦、粟、棉三、古代中国经济·手工业的发展1. 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纺织业- 陶瓷业- 冶金业-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 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传承-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四、古代中国经济·商业的发展1. 商业发展的历程- 市的发展- 货币的发展- 商业组织与商人团体2. 古代商业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盐铁官营- 闭关锁国政策五、秦汉至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天文历法- 数学2. 文学艺术-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六、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贸易、对华战争- 结果: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七、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历史1. 新文化运动- 原因:思想解放、文化革新- 主要内容:民主、科学、新文学2. 中国成立- 成立背景:中国社会的矛盾- 成立过程:中共一大3.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的胜利4.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梳理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梳理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梳理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必修2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就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是中国近代最后的两个王朝,其政治制度也有一些共同点和差异点。
1. 明清时期的皇帝制度明清时期的皇帝制度与封建王朝有很大的不同,明朝采取了皇帝“三省六部制”,较好地限制了皇权;清朝则采取了“内阁制”,相当于官僚和皇帝的衔接,实现了政治机制的现代化。
2. 特定阶层的政治地位明清时期的官僚制度和士族地位体现了中世纪封建主义社会的性质,如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清朝时期的忠良祠制度等。
此外,商人等富裕阶层的地位逐渐提高。
3. 地方行政、土地制度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主要采取了省、县两级行政管理制度,同时也有设置总督、巡抚等官员的制度。
土地制度方面,明朝采取的是均田制、六经注我制等,清朝初期则实行了“三七制”。
二、明清时期的文化明清时期的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唐宋时期有很大不同。
1. 文学艺术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以小说、戏曲和诗歌为代表。
《红楼梦》、《西厢记》、《金瓶梅》和《长生殿》等小说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戏曲中的京剧、昆曲等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此外,明清诗人各有所杰出,如文征明、辛弃疾、李清照、黄庭坚等。
2. 建筑艺术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如紫禁城、天坛、圆明园、崇仁堂等,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3. 科技发展明清时期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如“四大发明”中的磁罗盘、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还有纺织业的发展以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三、明清时期的经济明清时期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也有一定的商业和海外贸易。
1. 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是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基础,如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的提高、绿色革命的重要性。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已排好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中国早期的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P4)1、早期农业中心: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早期农业格局:南稻北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1)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2)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3、早期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4、早期农业生产工具:石、木、骨制农具:耒耜、石锄、石犁、石镰。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
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以后)(P5)(一)耕作方式及工具的演进1、早期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早期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生产中少量使用;3、春秋战国以后耕作方式: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形成。
(2)汉代:铁犁牛耕普及,成为主要耕作方式;铁农具数量增多。
①西汉工具: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开沟、播种)—--近代条播机的雏形,出现耦犁(二牛抬杠,赵过推广)。
②东汉: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变,出现一牛挽犁.(3)唐代:铁犁牛耕完善;曲辕犁———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中国犁耕技术成熟的标志)。
4、总结: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垄作法.2、西汉时期:代田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三)耕作制度1、两汉时期:一年一熟2、宋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3、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1)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2篇)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____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下面是CCTV《鉴宝》节目展示的两件古代瓷器:图 一为“青釉四系瓷罐”,图二为“粉彩开光花瓶”。
图一
图二
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件瓷器的制造时间最 早分别可能是在哪一朝代?并说明理由。
广汉三星堆
在四川成都广汉地区发现远 古文化遗址。谁也不知道是 怎么一回事。挖下去一看, 吓了人一跳。啊呀!想不到 这里埋着许多青铜器、玉器 和陶器,一锄头挖出了一个 有三四千年历史的古代青铜 文明遗址。
探究: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总结我国冶金业的变化
遗汉 址代 冶 铁
2005年1月发现于山东济南,遗址 发现有大量铁矿渣、煤渣及红烧土 等冶铁遗迹。
探究: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总结我国冶金业的变化
人力鼓风
水排
冶铁技术进步和发展:
a.由块炼铁到生铁的进步 b.淬火工艺的出现 c.煤的使用 d.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从经营方式上看,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四、从经营形态上看,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并存。 五、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2、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企业 3、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其闻名天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
三星堆遗址真神秘啊,至今 为止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解 之谜。
网站推荐
中国文物鉴赏与学习网
/wujs/
古玩瓷器收藏坊
/china.html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大全合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大全合集高中历史必修二归纳大全合集(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XXX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XXX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XXX。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XXX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XXX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XXX: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现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主要成绩:手工业代替官营业(1)原料利用先后按次: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期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共同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磁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代:粉彩磁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三)现代中国的贸易发展(1)秦朝办理“市”有明白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会合贸易的“市”,有特地的办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5(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①国家土地所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土地私有制附二:土地兼并问题 P6(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
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1)主要经营方式: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P10②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③官营手工业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制作工艺水平高,但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 P11④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导言高中历史必修二课程涵盖了从古至今,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本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学生从宏观上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进程的主要线索,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
在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推动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历史的脉络,更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现实社会,为未来的人生规划和社会发展提供思考和启示。
对于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和解析各个主要的历史阶段和特点。
1. 阐述历史必修二的重要性及其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
历史必修二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阻力,认识到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责任和使命。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历史必修二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必修二,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高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必修二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作为高中历史的核心课程之一,历史必修二的学习是其他历史课程的基础。
它也与语文、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知识支撑。
历史必修二的学习在高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 本文的主旨和目的。
本文的主旨和目的在于对高中历史必修二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本文还将结合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和阐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和学习任务。
通过本文的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可以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学科的内涵和外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P30
☆(1)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内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变动表现:
①农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一定的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②手工业: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破坏,城市手工业遭沉重打击
③商业: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总之: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3)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化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经济开始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
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附: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近代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使用机器生产、雇工经营的工业企业。
广义上的民族工业即包括近代官办工业也包括近代民营工业;狭义上的民族工业仅指近代民营工业企业(即近代私人资本主义或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起
(2)途径:①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其中军事企业为官办;民用企业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多种形式,以官督商办为多)
②部分官僚地主商人等投资于近代工业企业
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③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
如:方举赞等创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
3.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逐渐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环境中,面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压制。
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相比自身缺乏产生的充足原始资本积累、成熟的技术条件和人才储备、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推动等。
上述背景相当程度决定了其产生后长期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部门和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缓慢、始终不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等不足和局限。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封建社会中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4.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P32
(1)时间: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期
☆(2)近代民族工业实现初步发展的原因:
①甲午战后,列强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热潮的兴起
(3)代表企业: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
☆(4)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
①经济: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②政治: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③思想:有利于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34
(1)民国初期(约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原因:①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促进
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⑤实业家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的发展等
局限:①地域分布和部门发展仍不平衡(主要沿海和轻工业),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与外国资本和传统经济相比仍占据对劣势
③发展时间短暂,一战后由于列强卷土重来而萧条
政治影响:促使无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为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奠定了阶级基础。
(2)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年)的短暂发展:
原因:①国民党形式完成全国统一;
②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改定新约运动)等政策措
施的推动
③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表现:1936年达历史最高水平等
局限: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作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年):陷入困境
原因:①日本侵略战争的破坏:a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b战火摧毁
②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取得特权,大量输出商品
和资本,独占中国市场
④国民党内战的破坏,通货膨胀政策和苛捐杂税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
影响:①抗战期间,民族工业内迁(至西北西南地区),推动了内地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改变了工业布局
②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反对美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创立新中国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行业分布:绝代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则很少
②主要工业部门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③近代民族工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④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列强经济侵略的客观作用。
(2)政府的政策鼓励。
(3)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4)实业家自强不息爱国精神。
不利因素:
(1)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2)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
①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②加速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
③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近代城市的发展
④促进了近代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善、革新和变迁
(2)政治:
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为中国民主革命(包括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3)思想:
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发展趋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8.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P39
(1)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阻力)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表现:)
A限制中国及其进口
B利用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
(如抗战胜利后美货大量涌入,几乎独占中国市场)
C侵华战争直接摧残
②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
A甲午战前未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
B地方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
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压制:
A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
B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吞并
(2)在斗争中求发展:
斗争表现:略
斗争特点: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即两面性
①革命性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斗争目的: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②妥协性原因:因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资和本封存在一定依赖
关系
特点影响:注定不能领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兴起①
甲午战后至一战爆发(1895-1912)----------初步发展②
民国初年(1912-1919)----------短暂春天③
一战结束后(20世纪20年代初)----------很快萧条④
抗战前夕(1927-1936)----------发展较快⑤
抗战时期(1937-1945)----------沉重打击⑥
抗战胜利后(1946-1949)----------日益萎缩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