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10《绿》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0《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0《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按从总到分的顺序,先写了雨后笋子的勃勃生机,绿意逼人眼;再写了映日荷花别样红,娇美无比;写了斜阳下的杨柳,绿得柔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画面美。

教学难点:理解“逼”和“映”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绿色吗?(生:略)(2)课件出示绿色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绿色。

(3)出示课题:绿(齐读)2.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说画面)3.精讲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雨后春笋图。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③学习“数不清”与“才”a.理解“数不清”b.理解“才”④理解“齐刷刷”“探出头来”“互相拥挤”a.理解“互相拥挤”b.出示课件,理解“齐刷刷”“探出头来”⑤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自然段①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图。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③学习“冒”“亭亭玉立”“别样红”a.理解“冒”b.理解“亭亭玉立”c.理解“别样红”④理解“碧绿”“嫩黄”a.理解“碧绿”b.理解“嫩黄”⑤指导朗读(3)学习第三自然段①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杨柳图。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③学习“舞动”“绿色”“柔嫩”a.理解“舞动”b.理解“绿色”c.理解“柔嫩”④理解“静止”“活跃”a.理解“静止”b.理解“活跃”⑤指导朗读4.品读课文(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先写雨后春笋,再写荷花,写杨柳?(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学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围绕“寻找蓝绿色的宝贝”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绿色,增加对环境和生活的敏感性。

二、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口头表达故事情节;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4.能借助图片理解课文,感知生活中的蓝绿色,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朗读和理解生字;2.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生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展示一些蓝绿色的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谈论这些蓝绿色的事物。

2. 学习课文(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重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讲解生字(10分钟)教师通过课文中的生字,逐个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用笔抄写生字。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他们对文中蓝绿色宝物的理解和想法。

5.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蓝绿色事物进行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应牢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10绿》一课的课后练习,包括课文默写、生字抄写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好,但在生字的书写上还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加强生字的训练。

下节课要着重练习课文生字部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书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绿》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绿色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绿》中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课本、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绿》。

2.导入话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师生共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绿》。

2.师生共学:解释词语,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1.欣赏诗歌:播放《绿》的音频,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情感抒发(10分钟)1.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绿》的感受,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2.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心情和感受。

第五步:诗歌表演(10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诗歌的朗诵表演,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表演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第六步:家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体会诗歌《绿》带给他们的感受,写一篇对自然的感悟或者写一首以“绿”为主题的小诗。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课堂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展望下节课: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

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0《绿》教案-语文四年级下册

10《绿》教案-语文四年级下册

10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本课的会认字,在读音方面,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叉”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一声。

“叉、挤”的意思可以结合具体语境,通过做动作、看图片等方式来理解。

本课的会写字,“挤”和“挥”都是提手旁,可以通过做动作归类识记。

“瓶”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叉”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找到其中心点的位置。

朗读指导相较前一课,这首诗的朗读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以采用配乐范读的形式,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将学生代入诗歌营造的奇特景象之中,然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

如,第2节可以结合表示“绿”的词语及省略号,读出绿的不同与丰富;第3节可以结合三个“是绿的”和一个“也是绿的”,读出相同句式的语调变化;第4节和第5节,可以结合“挤”“重叠”“静静地交叉”“突然”等关键词,读出景象的变化。

阅读理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默读整首诗,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奇特的诗句,想想奇特在哪里。

然后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重点加以指导。

如,第1节,结合“墨水瓶倒翻”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奇特想象;第3节,引导学生想一想“风、雨等都是没有颜色的,为什么在诗人眼里都是绿的”体会诗人的独特感受;第5节,引导学生谈一谈“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绿”所蕴含的生机、活力,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

最后,通过“阅读链接”进行比较阅读,感受诗歌与散文的不同。

积累运用1.积累含有“绿”字的词语,并能够仿照诗歌运用这些词语。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二、教材分析:《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

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用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体会文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思考:文章的文眼是什么?2.投影出示字词jù bó liǔ léng qióng shū zǐ xié踞薄阴绺棱角穹倏尘滓皱缬shíchàmóu lài yì jū什刹明眸善睐挹掬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生字词以及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掌握生字词和重要的词语、句式。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感受诗歌的意象和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绿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描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模拟创作过程,或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诗歌的主题和美感。

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自己对绿色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6. 总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等。

2. 教学手段:PPT课件、视频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

2.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展示等。

语文四年级教案《绿》(优秀13篇)

语文四年级教案《绿》(优秀13篇)

语文四年级教案《绿》(优秀13篇)语文《绿》教案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绿》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中的第一课。

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

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而后两者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构思和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本文题目?作者为什么不入笔就写绿,在描写绿的过程中又变换了人称,这是本文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弄懂。

二、学情分析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绿》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词语解析,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分析,课文背诵与默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绿色的描绘和赞美。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词语、成语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抄写本、字典、绿色植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引出课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绿色的描绘,理解课文大意。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分析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绿色为主题进行创作。

7. 课文背诵与默写: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默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绿2. 重点词语、成语、修辞手法3. 课文结构及作者表达的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仿写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绿色为主题进行创作。

2. 答案:a. 绿色在作者心中象征着生命、希望和活力。

b. 示例:绿色是大地的外套,是春天的使者,是生命的源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本到位,但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绿色,用自己的话描述绿色带给自己的感受,并进行创作。

组织绿色主题的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词语、成语的掌握。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够朗读诗歌,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2.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精心准备的课件3.黑板、粉笔4.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让学生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的美好之处。

2.学习诗歌《绿》–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大意。

–展示诗歌内容的课件,让学生跟读。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整合各组的意见,共同赏析诗歌的内涵。

4.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可以通过写作或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绿》的内容3.继续阅读有关自然的故事或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想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诗歌《绿》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赏析部分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需要更灵活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自然和环境保护展开。

通过本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并激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作用,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感悟绿色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绿色植物的作用。

2.难点:理解课文隐含的环保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图书、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4.活动设计和教学反馈表格。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引发学生对绿色植物的思考。

2.导入课文: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讲解生词和理解内容。

4.课文分析:对课文中的环保意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情景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环保行动方案。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绎课文内容中的情景。

3.作文练习: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绿色植物和环保的作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课后反馈:与学生分享环保经验,强化环保意识。

六、教学反馈1.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绿》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熟练朗读和理解诗词《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绿》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句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抽象意境,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绿》,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幽静的课堂环境,音响设备。

3.教学辅助:图片资料,相关诗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学习诗词《绿》:–讲解诗词《绿》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重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让学生聆听多个版本的《绿》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4.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体验其中的美好和宁静。

5.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选择绿色来表达情感,展开讨论。

6.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诗歌《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体味诗歌《绿》,并撰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绿》。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我眼中的绿色”绘画或写作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生字词:绿叶、草地、清新、空气、明媚、阳光、生机、勃勃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本课生字词,并用它们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绿色”的作文。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3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1.3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2.2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片绿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绿的特点。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

2.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3.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4.修辞手法讲解与运用4.1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4.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话。

5.小组合作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界的绿色进行观察和描述。

5.2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绿的感受。

6.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绿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反思1.在修辞手法讲解环节,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绿色在生活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绿色,拍摄绿色美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1在朗读理解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课文中的绿色给你什么感觉?”“作者通过哪些词语来描绘绿色?”1.2生字词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新学的词语,如:“如果你在公园看到一片绿草地,你会怎么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描述它?”1.3在修辞手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句子,如:“你能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绿色吗?”2.教学难点补充:2.1针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展示绿色的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 (教案)教学内容《绿》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一篇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绿的多样性。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意境,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识别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讨论、观察体验、创意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词语理解:一些词汇如“碧波荡漾”、“翠色欲流”等,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传达的自然之美,尤其是对“绿”的多维度描绘。

3. 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与“绿”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和视频。

- 诗歌文本:每位学生一份,以便于跟随教学进度。

- 画纸和彩笔:用于学生创作与“绿”相关的画作。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场景中的绿色,如森林、草原、田野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绿色的感受。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内容解析: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读诗歌的意境。

4. 创意表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诗歌中的一个场景或意象,用彩笔在画纸上进行描绘。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情感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之美和环保意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诗歌的结构、关键词汇和核心思想进行。

通过图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展示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学会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4.课文理解与分析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5.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6.分享感受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7.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感受环节,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业布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对话:“同学们,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绿’字出现了几次吗?它每次出现都带给我们什么画面感?”2.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比喻句吗?比如,作者说‘绿草像绒毛’,这里的‘像绒毛’就是一个比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
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
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
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见过春天里什
么样的景象?
2. 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 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
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
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 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
(1) 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
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

b.用叉子扎取:~鱼。

c.交错:~着手站着。

d.形状为“×”的符号,表示错误或不同意等:反对的打~。

[ch À][ 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臀部着地。

是体操或武术动作。

[ch Ǎ分]开,张开:~腿。

[ch Á] 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车把路口~住了。

③齐读生字。

④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⑤汇报交流:
“挥”“挤”:提手旁,与人的动作有关。

“瓶”:形声字。

一种口小,颈细而肚大的容器。

瓶子、酒瓶、花瓶。

(2) 春雨妹妹也来了,想要听听你们能不能把词语读正确。

课件分组出示词
语:
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①指名认读。

②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 老师从课文中选了一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也能正确、流利地读一读吗?出示句段: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互相正音。

③齐读。

设计意图:从儿童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字词,扫除学文障碍。

三、整体感知,初步概括
1.自由读诗歌,想一想每小节描写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采用句意合并的方法来尝试概括。

2. 学生尝试概括。

第一节: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绿色在风中飘动。

3. 你认为怎样读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设计意图:整体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为分析诗歌内容做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瓶”“叉”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
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3. 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4.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
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为下节课品读诗歌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1. 出示词语:
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2. 学生认读。

3.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字词的掌握,回顾诗歌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二、品读诗歌,感悟体会
1.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表示什么?
(4)指导朗读,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春姑娘来了,带来了绿,她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
(1)学生轻声读第二节。

(2)汇报: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3)认读这些词语。

(4) 是不是只有这些绿?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体会绿的多样,绿得奇。

(5) 你还知道哪些绿?
(6) 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出奇”是什么意思?
(7) 怎样读出这种美,这种奇呢?
3.绿得出奇,表现在哪儿?(1)
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2) 说说奇在哪儿?
(3) 欣赏课件。

(4) 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事物呈现出的绿,体会绿得奇。

刮的( )是绿的,下的( )是绿的,流的( )是绿的,( ) 也是绿的。

(5) 读出绿得美、绿得奇。

4.这么多绿聚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画面呢?
(1)学生朗读第四、五节。

(2) 欣赏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挤”“重叠”“交叉”。

(3) 一阵风吹过,一切都动了起来,仿佛舞蹈教练在指挥,他在指挥什么,
展开想象,说一说。

(4) 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的直观感受,唤起对绿的记忆与想象,描绘美丽春景图,诵读中品味绿,感悟绿得美、绿得奇。

三、把握整体,加深感悟
1.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让我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
绿,绿是希望,是快乐,是生命。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诵读诗歌,仔细
品味诗歌的意境。

2.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3. 组织对学生的诵读做简单的评价。

设计意图:由悟到读到评,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表达的过程,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创意写作
1. 用最美的情感诵读诗歌。

2. 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说一说,写一写:春天到了,校园里, ( )。

田野里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绿
铺满
到处 丰富
深浅浓淡 充满
整个空间 聚集
重叠交叉 飘动 指挥舞动
诗歌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 世界充满了绿色,细细读来,让我们感受
到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让我们感受到希望与快乐。

教学中关注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感受诗歌描写大自然中的 “绿” 。

诵读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诗歌需要反复吟读,才能领会其深意。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或 默读,或齐读,或轻声读等。

在朗读的过程中快速进入情景,再配以音乐,走进 诗歌,走进作者的内心。

图文结合也很重要。

图片具有直观性,能变诗歌文字为 可触可感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情境, 图片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画面, 体验作者的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绿色。

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事物
变绿了?
设计意图: 依托文本, 拓展训练, 学习运用语言, 巩固所学所得。

模仿文本, 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