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78815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f.png)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
![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4a26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5.png)
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地方文献是指在某个特定地域内产生、保存、流传的各种文献资料,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深入探究和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地方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方志、家谱、档案、史料、地方文化、方言等方面。
其中,地方志是地方文献的主要代表之一。
地方志是以某个特定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整理该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编撰成册的一部综合性书籍,既是地方文化的重要宝库,也是各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依据。
地方志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地方文献学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料,也能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素材。
与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还有家谱。
家谱是以某个家族或一系列家族为对象,记录了这些家族的家族史、家族文化、家族族谱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对家谱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家族的社会地位、文化传承、亲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为民族研究和社会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材料。
除了地方志和家谱,档案、史料以及地方文化、方言等方面也是地方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
档案和史料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某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和变迁。
同时,地方文化和方言是代表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文化和方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从而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实际的研究中,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地方文献整理和保护、地方文献学研究和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
地方文献整理和保护是研究地方文献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和素材。
地方文献学研究则是对地方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历史、人文、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小号理论文献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小号理论文献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8eac30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e.png)
近年来我国小号理论文献研究综述口陶纪泉-I、号在西洋管弦乐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重奏和独的。
在口型的建立中提出了正确的口型建立有赖于多方面因,J辏中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被称为铜管组中素协调与统一的观点,并从上下齿的布局、号嘴在嘴唇上的的女高音。
从指键小号的发明到现在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位置以及号嘴与嘴唇的角度这三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得出史,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练习体系。
解放后,我科学的口型建立的方法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正确口型的国相继建立起一批专业性音乐院校,为小号的发展提供了良发展中指出具体的发展和巩固正确口型的练习方法。
傅义洁好的环境土壤,并为我国培养出~大批小号演奏与教学人在<关于小号演奏的口形问题>②一文中也谈到了小号演奏才。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国外音乐交流的日益的口型问题,并指出“吹奏小号最理想的口型应是自然和放频繁,小号的演奏与理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作为一种松的状态,形成良好口型结构的首要条件应是既能发出良好实践性极强的乐器,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小号的演奏,而忽视的声音,又能保持唇部肌肉的协调与松弛”。
了小号理论方面的研究。
作为一名小号教师,笔者深感理论关于小号发音与长音练习方面的文章也有数篇,如谢岳研究对小号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对过去十年来发表在国内主的<小号发音技巧训练新探>逐L文,对小号发音技巧训练的要音乐刊物上的有关小号音乐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科学合理性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与探索,通过对小号发音时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对近十余年来有关小号的理论研所采用的各种音节(如Tu、Du、Te、Ta、T1、Da)进行分析与优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并对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有所劣比较,认为“T a”音节为小号起音的优选音节,并对“Ta”裨益。
音节的具体运用给予了详细的阐述与说明。
长音的练习对于小号的学习者也是至关重要的,陈锐的<小号的长音练习与一、关才小号演奏中技能技巧理论的研究小号演奏的关系>虬文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对小号长音练习的方法及其重要意义给予了具体的阐述。
近10年我国西部地区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近10年我国西部地区地方文献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190e912fc4ffe473268ab0d.png)
所 提供 的重 要 信 息 。近 年 来 , 西部 地 区 各 文献 收 藏 机 构逐 渐加 强 地 方 文 献 收 集 工作 , 形 成 独有 的馆 藏 特 色 。笔 者 以 近 1 0年 我 国西 部 地 区地 方 文 献 的研 究论 文 为对象 , 通过 中国知 网全 文 数据 库 进 行检 索 。 以“ 地方 文献 ” 及“ 西部” 为“ 主题” 对2 0 0 2年 ~2 0 1 1 年相 关文 献 精 确 检 索 , 共 得文章 4 1篇 。通 过 对 4 1
2 0 0 2年 2 0 0 3焦 2 0 0 4年 2 0 0 5年 2 0 0 6往 2 0 0 7年 2 0 0 8正 2 0 0 9正 2 0 1 0正 2 0 1 1正
数量 ( 篇)
7
5
3
5
3
6
3
2
4
3
表1 论 文 发 表 时 间与 数 量 分 布 表
序 号 论 文 名称
论 文 的引用 情 况 是 表 明论 文 质 量 的较 客 观 的指 标 。 笔者将 2 0 0 2年 一 2 0 1 1 年 1 0年 内论 文被 引 率不 少 于 5次 的论 文列 出 , 如表 3所 示 。
1 2 3
李任 斯 茹 : 近l 0年我 国西部地 区地 方文 献研 究综述 1 . 3 论文 被 引率统计 引 文率 即论 文 被 引 频 次 , 主 要 是 对 论 文 学 术 价 值 的反 映 , 一 篇论 文被 引用 的频 率 越 高 , 表示 论 文 的 影 响力 越大 , 其研 究成 果越 受 到 同行 的肯定 。因此 ,
1 4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61ca808a5e9856a56126056.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
综述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领域156篇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和概括,总结并评述了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的重点以及理论研究和业务工作研究的内容,同时对未来地方文献研究进行了展望。
地方文献是一种比较全面地反映地方自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情况的文献资源。
地方文献研究包括地方文献理论研究和地方文献业务工作研究两部分。
从1949年到1989年,有关地方文献研究的论文总量为105篇[1];笔者查阅从1990年到1995年间国。
近年来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f7ad1852d380eb62946dad.png)
改革开放以来, 地方保护主义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生
活的一大 “ 痼疾 ”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采取 了多种措施予
以遏制,但地方保护主义仍 呈蔓延升级之势。学术界对此一
定势 ,但它将 “ 造福 ”绝对化 ,无法体现 为增进 社会福利所 需要的意识和行 为, 在对 待地方保护主义这 一问题 时出现片 面、模糊和错误认识 ,主要表 现为 :() I贯彻 执行治 理措施 中存在 的等待 、 观望心理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 的确 能给地方
Jn 2 0 a.06 Vl. . 0 31 1 No 1
近 年来我 国地方保护 主义研 究综述
李世源 ,叶育新 2
(. 1 国防科技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00 t2 10 7 . 湖南文理学院 政治理论课部,湖南 常德 450) 100
摘 要: 方保 护主义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学界 同仁就地方保护主义进行 了广 泛调 查和深入探讨 , 地 在
的需要和满足 ,包括工 资水 平的高低 、就业机会 的多少 、福
个行政区就是一个政治、 经济实体, 形成了封建割据条件
下长期的 “ 诸候经济 ” ,中国社会 又索 以重 身份 和血 缘亲情
而著称 , 个重 要的表现便是血缘相近的人犯罪可 以相互庇 一 护 ,而 且从 “ 父子相 隐” 亲亲相 隐”到 “ 、“ 同居相隐”( 已 超 出纯 血缘的范畴) ,庇 护的范 围日渐扩 大。这是滋生地方 保护主义的历史根源【。我国又是一个儒学长期 占统治地位 l 】 的 国家 ,封建的 “ 民”观 ,使 “ 牧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成
年封建历 史的国家, 从秦始皇 “ 分封 、立郡县 ”开 始。每 废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3ea65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e.png)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针对我国营商环境进行了文献综述。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的现状,概述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
讨论了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分析了目前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接着,探讨了我国营商环境政策研究和改善措施研究,总结了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对我国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营商环境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结论部分指出了我国营商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系统地概括了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政策、改善措施、影响因素、问题、展望1. 引言1.1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本文旨在对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系统性地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政策、改善措施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我国营商环境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环境和国家经济发展。
各界对我国营商环境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营商环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还需进一步探讨改善措施的有效性等。
对我国营商环境研究进行综述和反思,对于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为深入研究我国营商环境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为未来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启示。
2. 正文2.1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营商环境也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这一领域,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证分析,逐渐揭示了我国营商环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研究的主要趋势是从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ecdb62f58fb770bf78a558b.png)
目前,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著汗牛充栋, 但在实践操作层面, 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份开展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推行、开展和实施, 尚需进一步着紧用力。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 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因此, 在我国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尚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学生; 生命; 教育
生命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 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手段, 人通过自身与文化的矛盾统一而获得发展。教育既是传承文化的手段, 也是创造文化的手段, 从这种意义上说, 教育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使生命得以尊重与提升。生命在学理层面
(二) 高智低德, 学生道德上呈现双重人格
研究者通过大量鲜活的材料证明, 中学生乃至大学生道德参与能力低已经到了让我们震惊的程度。[ 11 ]冯建军认为, 人文教育的失落、教育与生活的割裂、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和压抑自由生命的规训是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生命教育的实施, 实为教育发展之应然。[ 12 ]
(二) 有学者努力构建立体的生命教育体系
生命教育是面对生命、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全面提升生命质量和品味的教育, 构建生命化教育必须以生命的本体构成和生命的特性为依据。我们应确立全人的教育内容。人的生命有三个维度, 即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 生命教育应该包括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要通过自由的教育活动, 个性化的教育形式而开展实施。[ 12 ]
共同参与。有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生命教育操作方法, 在此不一一细数。
五、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学者对生命教育已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从学理层面和实践角度都进行了较充分的梳理和论证。但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 尚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文献资源研究综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文献资源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6fe8682cc22bcd126ff0c24.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文献资源研究综述作者:唐吉深来源:《图书馆界》2013年第06期[摘要] 以CNKI收录建国以来的有关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地方文献研究的历史演化规律、核心代表人物、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并对地方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 地方文献;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综述[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献编号]地方文献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的综合反映。
[1]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史孕育了丰富的别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开展地方文献研究工作,对了解地方历史,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推动地方经济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有关计量分析的综述文章存在重分析结论轻计算过程的现象,尤其容易忽视数据预处理的环节,测算过程的不严谨势必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据此进行的各种分析得出的分析结论难免有些牵强。
鉴于此,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建国以来有关地方文献的5379篇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数据挖掘方法流程,对海量的文献信息进行清洗、集成、转换和消减等预处理工作。
在保证数据分析源规范、有效、无歧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并运用社会网络可视化软件绘制地方文献研究的知识图谱,以期勾勒出建国以来地方文献研究的发展脉络,为推动我国地方文献事业向前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 进程演化分析图1 建国以来地方文献研究发文趋势图图1为新中国成立至今(1949.10-2013.05)有关地方文献研究的发文趋势图,考虑发文规律和时代特征,将建国以来地方文献研究进程划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分析。
(1)萌芽阶段(1949.10-1965.12)。
此阶段地方文献研究的发文量较少,总共21篇,多属对地方文献概念,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分类等业务工作的初识性探索文章。
(2)停滞阶段(1966.01-1978.12)。
我国地方文献专题研究综述
![我国地方文献专题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bdaef8284868762caaed5ab.png)
我 国地 方 文 献 的论 文 撰 写 发 刊 并 不 始 于 14 99年 的 建 国 初 , 如
地 方 文 献 学 的 奠 基 人 杜 定 友 先 生 ,在 2 0世 纪 中 叶 已 发 表 《 东 文 广
化 与 广 东 文 献 》 一文 。 之前 还 有 简 叉 文 《 东 文化 之 研 究 》 等 , 文 广 巾也 含有 地 方 文 献 的 内 容 。但 由于 数 量 较 少 ,为统 计方 便 起 见 , 故
报 、中 同 地 。 、 占籍 整 理 研 究 学 刊以 及 中 国图 书 馆 学 会 学 术 年 会 志 等 所 式 发 表 的论 文 。 上述 刊物 .是 刊 载 地 方 文 献 的 主 要来 源 。
1 3 检 索 工 具 .
表 1 14 9 9年 1 0月 一2 0 0 4年 我 国地 方 文献 专 题 论 文 发 表 数量 时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从 14 99年 至 20 0 4年 ,有 关 地 方 文 献 专 题 发 表 的 论文 共 87篇 ,下面 将 初 步 收 集 的 数 据 用 表格 形 式 展 示 : l
该 索 引 主 要 来 自我 国各 种 图书 馆 学 、情 报 学 、档 案 学 、大 学 学
l4 1 9 9. 0— 1 6 95
“ 方 文 献 工 作”、“ 方 文 献 搜 ( ) 集 、整 理 与 典 藏 ” “ 方 文 地 地 征 、 地
次 总 的 统 汁 和 分析 ,为 更 好 地 开 展 地 方 文 献 工 作 ,发 挥 地 方 文 献
的 社 会 作 用 +促 进 地 方 文 献 学 学 科 建 没 ,都 将 具 有 现 实 和深 远 的 意
此 研 究 综 述 的 统 计 上 限 为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围 建 国 初 ,即 14 99年 1 O月 始 ,下 限为 20 04年 底 。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8fa9d6ba45177232f60a2d1.png)
文献综述1国内外研究现状现代健美操实际上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萌芽的,最初是源于美国太空总署医生库帕博士为太空人设计的体能训练阿洛别克项目,为太空人设计了一些动作并加上音乐的配合和服装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体系的运动——阿洛别克,这些运动出现以后就受到人们的青睐,他对心血管功能和改善体形有较强的作用,很快就风靡世界,得到全球人的认可,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健美操运动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迅猛发展起来。
1.1国内研究现状健美操在我国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导引图上,就彩绘着44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栩栩如生、做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姿势的人物,有站、立、蹲、坐等基本姿势,臂屈伸、方步、转体、跳跃等各种动作,几乎和当今的健美操动作相仿。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洲体操传入中国,1905年大通师范学堂开设了“体操专修课”。
1908年上海创办了我国最有影响的第一所体操院校,教学内荣主要有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兵式体操、音乐体操和舞蹈等。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次推出第一套广播体操到现在的最新的广播韵律体操《放飞理想》,都是把肢体活动与音乐融合为一体的健身体操。
现代健美操在我国兴起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1981年1月4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人体美的追求》从此健美操一词迅速被广大体育工作者采用,在各种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下,世界性的健美操热在中国迅速拉开了序幕。
1982年底上海电视台录制了形体健美操、持环健美操等专题节目,从1984年起,中央电视台相继播放了孙玉昆创编的女子健美操、美国健身术等,为健美操在我国的宣传与普及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我国健美操的发展主要受简.方达健美操的影响较大,并随着时间的持续形成了各种流派,但是和国际健身操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在练习的内容上普遍存在着重视操化练习,轻视力量的练习,没有沿着有氧运动的基础理论来发展,单纯的以过多的跳跃动作来增加运动负荷等问题。
图书馆人近十年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图书馆人近十年地方文献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d475036c85ec3a87c2c5f1.png)
图书馆人近十年地方文献研究综述摘要:以图书馆界业内人士在近十年对地方文献的研究论文为对象,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对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间发表的地方文献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地方文献综述图书情报词典对地方文献的解释:它是记述地方情况或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献。
包括方志、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与地方出版物。
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及地方人物的重要资料。
近十年来,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地方文献工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笔者一直在图书馆从事地方文献工作,本文以图书馆界业p1 发表论文年度与数量分布情况某一学科领域的期刊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状况。
笔者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检索统计,总结出近十年论文时间分布情况。
为了能更有力地说明近十年来地方文献研究的发展,又对建国后五十年间发表的地方文献论文作了统计,进行比对。
出地方文献所经历的发展过程,勾勒出地方文献初创、发展、兴旺发达不同阶段的发展景象,近十年较之于建国后的五十年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年间,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围绕我国地方文献的研究也十分活跃,地方文献的论文发表篇数逐年递增。
2002年至2011年发表的论文数达1713篇,平均每年171篇。
这十年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2年至2005年,年均发表111篇,第二阶段是从2006年至2007年,年均发表165篇,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2011年,年均发表235篇,每一阶段呈明显的飞跃。
说明地方文献工作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性日趋显现,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所重视。
2 论文发表的期刊分布从论文所发表的刊物种类来看,基本上还是可以反映出近十年间我国图书情报界在这一研究领域里的基本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现状,凸现了该领域的问题。
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我们以后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论文所在期刊的分布反映各刊物的办刊特点。
我国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
![我国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0c01d1c5a8102d276a22fd3.png)
我国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我国的地方文献研究,至今仍可说是一个“荒区”。
50年代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使用》一书,迄今为止仍是我国唯一全面记述地方文献的著作。
80年代末年以来,研究地方文献的文章才渐渐多起来,发表在图书馆学领域的杂志上。
但这些文章的研究内容仍停留在初始阶段,未能形成理论体系,且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地方文献是与经济建设具有直接联系的一种资源,地方文献工作直接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动力。
很多人将地方志研究与地方文献的研究混为一谈,将地方志研究上的一些成就加在地方文献领域,使很多人误以为在地方文献方面已经没有多少作为,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正是基于上述两种原因,笔者希望就前面提到过的地方文献领域的一些发表文章来探讨一下我国近几年来地方文献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以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对于经济建设的作用,也使更多人来关注地方文献事业。
一、研究概况根据笔者的统计,从1988年到1994年,在图书馆学各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地方文献研究的文章共有44篇。
其中以整体地方文献为对象进行理论研究的,有25篇;结合某一地区或某一具体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进行实践研究的,有19篇。
下面就以这25篇较有理论价值的文章为主,就其作者、发表及内容情况等分析一下地方文献的研究现状。
(一)论文发表年代表1年份发表论文数(篇)1988119892199011199151992519941这里可见,地方文献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90年代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高峰时期。
地方文献研究自兴起之时起,论文发表数量逐年稳定增长,说明这是一门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且必将不断深入下去。
(二)核心作者与核心期刊表2发表论文数(篇)作者人数(人)3222116我们不难发现,地方文献领域的核心作者很少,大多数都只是初入这一领域,拿出一二篇文章发表各自的见解及观点;作者较为分散,文章各执一词。
这些都说明地方文献研究只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研究远未成熟,还只是在探讨中。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热门9篇)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热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2adec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e.png)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第1篇综述型论文的初稿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
对综述的修改与完善重点在于查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囊括了选题领域的主要观点,是否包括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等内容;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不衔接、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文献综述的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含糊、笼统和非学术化等言语问题。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p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p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p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p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p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p(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p(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6f53a74783e0912a2162ae9.png)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思考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出简单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献综述社区是社会结构中较为基本的社会单元,而社区治理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改革已取得较大成绩,逐步形成了多元合作治理的新格局。
但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仍存在政府与社区互动不足、治理结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本文综合梳理国内外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文献,思考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简单建议。
一、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研究的重要观点(一)社区支持系统(CSS:Community Support System)社区支持系统在美国的社区医疗保障制度构建方面贡献突出。
目前,较为明确的社区支持系统概念是由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提出的:社区支持系统是一个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帮助,满足其生存发展需求的服务网络,它可以使弱势人群免于在社区内遭遇歧视或排挤。
美国学者Judith Clark Turner、William J. TenHoor(1978)指出了社区支持系统需要包含的几大要素:对目标人群需求状况进行严格评估;协助目标人群获取受助资格;社区支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可以持续满足人们生存、工作的需要,直到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系统内的各个部分严格保护目标人群的权利,包括社区内及社区外,例如社区成员在社区外医院、企业的权利也要得到该支持系统的保护。
(二)社区能力建设(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国外对于社区能力建设的定义较多,角度也各不相同。
社区能力建设的代表性观点主要由Labonte R.、Laverack G.等学者提出。
Labonte R.及Laverack G.(2011)认为社区能力建设是社区领导组织为了向社区成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在完善社区议事流程、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近10年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近10年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26326cd58f5f61fb7366691.png)
看 出 .2 0 0 0年 - 2 0 0 9年地 方 文献 研 究论 文 9 9篇 , 1 论 文 的 著 者 分 布 0 3
年均发文 9 l篇 :2 0 0 0年  ̄ 2 0 - 0 4年 , 年 均 发 文 5 . 28 对著 者 进 行 分 析 ,可 以 了解 该 领 域 的 主 要 著 者 和 篇 ,2 0 0 5年  ̄2 0 0 9年 ,年 均 发 文 19篇 ,过 去 的 1 核 心著者 群 .有利 于 了解他 们 的研 究情 况 ( 3 。 2 0 表 )
过 《 中日期 刊全 文数 据库 》进行检 索 ,在 “ 名 ”和 读者 提供 指导 ,还可 以反 映各 刊物 的办 刊特点 ,指导 题 “ 键词 ”检索项 输入 “ 方 文献 ” 关 地 .检 索 年 代 为 刊物发 展 表 2列 出 2 0 0 0年  ̄2 0 0 9年 各期 刊 发表 的 9种 , 20 0 0年  ̄2 0 0 9年 ,统计 结果 共 9 9篇 。对 其 发 表 时 地 方 文 献 的载 文 量 ,载 文 7篇 以上 的 期 刊 有 l 0 间分布 、期刊分 布 、作 者分 布进行计 量分 析 。
XI Chu . n A n ho g ( irr, h n a gMe ia iest, h n a g1 0 1 , ia Lb ay S e y n dc l Unv ri S e y n 1 0 Chn ) y 6
Ab t c : p li g n t r a b s s t i p p r a d t t t n l sso u iso ie el c l o u n sd r g sr t By a p yn ewo k d t a e ,h s a e sma esaii a a y i f td e n Ch n s a c me t u n a a h sc s o d i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文献资源研究综述——基于数据挖掘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文献资源研究综述——基于数据挖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25c41510a6f524ccbf85d8.png)
2 2
图书馆界( L i b r a r y Wo r l d )
2 0 1 3年第 6期 ( N o . 6 , 2 0 1 3 )
属 热点 主题 网络 的外 围 , 尚未得 到 足够 重 视 。4) 有
关 地方 文献 知识管 理 问题 , 法 律保 护 问题 , 服务 地方
等方面 所具备 的优 势 , 多 元 合作 共 同推 进 才能 确 保 地方特 色文 献保 障系统 的有效 运行 。
4 . 3加 强地 方特 色数据 库建设 的精 细化 管理研 究
政治 、 经济 、 旅 游 问题 以及 珍稀 地方 文献保 藏 问题 已
掘方法 流程 , 对海 量 的 文献 信 息 进行 清 洗 、 集成 、 转
换 和消 减等 预处 理 工 作 。在 保证 数 据 分 析源 规 范 、
有效 、 无歧 义 的基 础上 进行深 入挖 掘分 析 , 并 运用社
会 网络 可视 化软 件绘 制 地 方 文献 研 究 的 知识 图谱 ,
成立 以来整 个研究 历史 进程 总量 的 6 2 0 / 0 , 是1 9 7 9 —
文规 律 和时代特 征 , 将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地 方 文 献研
究进 程划 分 以下五个 阶段 进行分 析 。
( 1 ) 萌 芽 阶段 ( 1 9 4 9 . 1 0 —1 9 6 5 . 1 2 ) 。此 阶段地
( 4 ) 发展 阶段 ( 2 0 0 0 . 0 1 —2 0 1 0 . 1 2 ) 。2 1 世 纪是
1 进 程演 化分 析
年 5月 ) 有 关 地 方 文 献 研 究 的发 文 趋 势 图 , 考 虑 发
科技 变革 的时代 , 科 技 发展 促 使 地方 文 献 的研 究 进 入全 面 发 展 的 高 速 轨 道 。据 统 计 , 2 0 0 0 -2 0 1 0年 , 有关 地方 文献 的研究 论 文 高 达 3 3 5 1篇 , 占新 中 国
文献综述范文研究现状(优选13篇)
![文献综述范文研究现状(优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a21b2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3.png)
文献综述范文研究现状(优选13篇)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其中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文献”性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文献综述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而不是以现实中的数据和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为素材。
它所归纳和分析的是文本中的观点和理论这样的事实,而不是外部客观世界的事实。
所以这要求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这一范围的选择决不是不重要的。
有些同学把文献综述的题目就定为“文献综述”,这就如同把论文的题目定为“论文”一样荒谬!),大量地搜集文献,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载体,以及各种历史时期的,经典以及非经典的文献。
(二)“综”合性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
它重视的是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的不是其中一具体的法学观点,而是这一观点在学术谱系上的位置,即在学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逻辑地位。
当然,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哪怕没有多大价值的观点。
文献首先贵“精”而不贵“多”,这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文献中的观点的取舍上。
(三)阐“述”性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
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根本不予搜集和归纳,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角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去搜集和概括文献资料,尽管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是因为具有自己的创新的观点,而是具有自己的创新的系统化的,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和步骤首先,开篇引言,明确所欲探讨的文献的范围或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很多领域,不可能一一详细阐述,只能选取其中一方面来进行探讨。
近年来我国对奥巴马政府基础教育改革文献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对奥巴马政府基础教育改革文献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ce2700779563c1ec5da7162.png)
关键 词 : 奥 巴马 政 府 ; 基础教育 ; 改 革
The Re s e a r c h Re v i e w o f t h e Ob a ma G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v e r nm e n t ’ S Re f o r m o f Ba s i c Ed uc a t i o n i n
5 0 基 础 教 育 研 究
近 年来 我 国对 奥 巴马 政 府 基 础 教 育 改革 文 献 研 究 综 述
单 增 淳
( 西华师 范大 学四 川省教 育发 展研 究 中 学 , 四 川 南充 6 3 7 0 0 9 )
摘
要: 随 着我 国 基础 教 育 改 革 的进 行 , 奥 巴马 政 府 的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成 为 学 者 们 关 注 的 焦 点 , 并 进 行 了积 极 的 研 究 总 结 。 研
Abs t r ac t : Wi t h t h e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 r e f o r m i n o u r c o u n t r y,t he Ob a ma g o v e r n me n t ’ S r e f o r m o f 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 b e c o me t h e f o c u s o f t h e s c h o l a r s ,a n d c a r r i e s o n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s umma r y .T he r e s e a r c h s h o ws t ha t t h e Ob a ma g o v e n me r n t ’ S r e f o r m o f 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 ma i nl y i nc l u d e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 e d u c a t i o n;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8bc94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6.png)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营商环境是指国家或地区中开展经济活动和进行商业交易的的条件和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吸引投资、促进创新和提高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致力于提升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对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综述与分析,以期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为未来改善我国营商环境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1. 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通过降低政府审批的次数、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服务方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力求使我国的营商环境更加公平、透明、高效。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在营商环境指标中取得了较大的改善,逐步提升至世界前列。
我国的营商环境在一些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等问题依然存在,审批流程繁琐、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依然是企业和投资者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门槛等也是制约我国营商环境的瓶颈。
2. 我国营商环境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目前,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分析对营商环境的定义、内涵、影响因素等进行理论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王军敏在他的《营商环境的内涵与提升路径研究》中,对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营商环境的路径和对策。
(2)政策评估对我国营商环境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在《营商环境改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刘伟对政府推动营商环境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3)比较研究将我国营商环境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差距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对我国营商环境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指出了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4)经验分享一些企业或地方政府的营商环境改善经验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领域156篇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和概括,总结并评述了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的重点以及理论研究和业务工作研究的内容,同时对未来地方文献研究进行了展望。
地方文献是一种比较全面地反映地方自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情况的文献资源。
地方文献研究包括地方文献理论研究和地方文献业务工作研究两部分。
从1949年到1989年,有关地方文献研究的论文总量为105篇[1];笔者查阅从1990年到1995年间国内四十余种期刊,统计出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论文总量为156篇[2],超过了前四十年总和,这些文章对地方文献工作近年来的新情况,新经验作了总结,也提出了我们今后工作中必须在理论和业务上重视和加强的新问题,为我们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作了很好的指引。
1 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概述1. 1地方文献研究重点地方文献研究重点从重视实际工作和重视文献收集、整理转为理论研究和开发利用研究占主要,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和“藏用兼重”的观点。
近年来(1990一1995年)地方文献理论研究文章共有20篇,开发、利用方面的文章为23篇,相比于前四十年的8篇和9篇[3]都有很大增加。
这是地方文献理论研究的加强和实际业务工作不断深入的结果。
在地方文献的研究中,以地方志文献研究最为突出,近年来地方志研究论文共28篇。
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志文献总量为各类文献之首。
以1949.10-1992.12时间段为例,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和内部印发的地方志及专业志共9,500余种[4](其中不包括台湾省的数字),这极大丰富了地方文献的收藏内容;而新方志随“盛世修志”的热潮不断涌现,我国历代所修志又保存较多,从数量优势上保证了新、旧志的研究。
同时,地方志研究随专业刊物《中国地方志》的创办和方志学的产生和发展更为火热。
这一时期,地方志研究涉及领域宽泛,包括地方志收藏、检索、利用、地方志工作现代技术应用,地方志编纂以及地方志事业等,既有专论性文章,又有总论性文章。
比较突出的有中科院图书馆集体撰写的《稀见中国地方志的文献价值》,黄晓芹、邓小川的《中国地方志工具书及方志文献检索》,张振中《也谈地方志》,周迅《服务当代有益后世——新中国的地方志事业》等。
除对地方志研究外,其它各类地方文献的研究也得到了加强。
尤小明的《发挥音像制品优势充实广西地方文献》一文对音像制品类地方文献提出了重视。
杨锐明《试论家谱的特征与搜集利用》,朱积孝的《说谱录》,李凤棠的《地图的基本特征及其著录问题》等涉及了谱录、地图等文献类型。
随着实际工作中利用的需要和开发的深入,各类地方文献研究得到重视和加强是必然的。
近年来还出现了对我国地方文献研究和工作各阶段各时期进行总结的总论性文章。
如刘子明、赵善桂《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刘子明《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桔佩瑜《浅谈地方文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思考之一》,张武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等。
[!--empirenews.page--]1.2地方文献理论研究首先,在地方文献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产生了争鸣。
在地方文献的概念及特点方面存在争议。
黄友铎定义地方文献为“反映人类群体在某一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意识形态的活动方式的记录以及在内容上反映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精神产品”,[5]强调了地域性、资料性和广泛性的特点;陶晖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中则比较趋同于地域性和资料性这两点;骆伟在《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一文中提出了“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广泛性、翔实性”五大特点;柯平随后在《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划分》一文中提出了“本质特征是地域性和资料性”这一观点。
在地区性资料性这两点上是广泛认同的,而其它特点仍有争议。
在地方文献的范围划分上,陶晖在其论文中提出的“内容上的地域性”[6]作为划分标准,理论上是科学的,然而实际中仍需详细界定。
易雪梅、吴喜峰在《地方文献刍议》中进一步对地域性作了阐述,含有“行政与自然划分”的区域范围标准。
更多的文章则结合业务工作特别强调对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和艺术作品的重视。
此外,地方文献中地方人物著述,地方出版物等也被要求反映地方内容才收。
地方文献的类型划分方面。
柯平提出了“内容划分不应作为地方文献划分的主要标准”[7]这一观点,以形式划分为主要标准,以内容划分为次要标准。
陶晖也提出了“以知识性内容,内容载体,以及两者结合的记录手段构成的要素决定地方文献划分的不同标准”[8].在类型划分上更深入了。
其次,对地方文献事业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柯平在《试论我国地方文献事业的几个问题》中对地方文献事业形成的依据,即“社会化、目标化、系统化”进行分析,对地方文献事业构造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我国地方文献的建设道路提出了很有特色的看法。
第三,地方文献理论研究专门人才出现。
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现为信息管理系)招收了“地方文献研究”方向的硕士生。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相近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撰写了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如张晓华《近现代安徽地方文献研究》,黄鹤凌《当代湖北地方文献研究》等。
1.3地方文献业务研究近年来,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仍是重头,1990~1995年,这方面的文章共有51篇。
其中大多数是论文作者对自己多年从事实际工作、采访、收集、整理、保存等经验的总结,或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包括对收藏整理的特点、原则进行的初步探讨,如张勤《简论市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等文章,还有对地方文献的采访收集方式,途径以及收藏的范围、价值进行的。
总结、重点是对地方文献收集方法的讨论,如朱积孝《谈谈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保管》,盂银贤《地方文献收藏初探》,单国玲《浅谈我国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裴文翰《浅说图书馆地方文献发掘整理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等;再者是对现代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的重视,杨锐明在《浅谈现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中提出要重视“现代地方人物著述和现代地方出版物的搜集和整理”,针对现代地方文献分散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兼顾类型多、品种杂,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强的措施。
[!--empirenews.page--]另外,1990 ~1995年间对地方文献的利用、开发进行讨论的文章共23篇,[1][2][3]下一页文献的功用日渐受到重视。
大部分文章介绍了作者实际工作情况,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光窑《黔西南州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之我见》,王才《提高县馆文献利用率的途径》,李诚《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包和平《也谈地方文献情报资源的开发》,王晋卿《地方文献整序研究)等。
2 未来地方文献研究之展望2. 1地方文献研究之不足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一方面有长足进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文献研究队伍分散,学术上缺乏必要的交流和研讨。
地方文献研究自发性强,出于教学需要或具体工作的临时要求,研究队伍稳定性差,进行合作研究的条件不理想。
研究者的实际工作地点,研究领域分散,全国范围内又缺乏地方文献的协调组织机构,学术交流研讨不易进行。
六年中合著文献仅8篇,研讨会论文和地方性协调工作的论文仅3篇。
另外,地方文献研究吸收各种研究成果方面做得不够,论文自引率和他引率都很低;论文引文的论著为多,期刊论文较少,外文文献则更少,导致研究缺乏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争鸣。
研究内容的结构失衡明显。
虽然论文数是较前四十年有较大增加,但是研究广度和深度的论文所占比例大小。
从宏观而言,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方面的论文极为缺乏,这类指导性文献的缺乏导致了地方文献研究论文内容单一的不合理循环;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很冷,缺乏对地方文献整体和宏观的把握,对各类文献的总体工作和地方文献事业研究缺乏。
就微观而言,各类型地方文献研究失衡,非书资料中视听文献,光盘文献等新类型文献研究少;对现当代地方文献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仍然没有很重视。
地方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地方文献工作中关于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少,在将电子计算机、通讯、缩微技术和光盘贮存、检索以及利用网络相结合这一工作途径上我们的研究非常缺乏,理论的研究跟不上实际需要。
缺乏对地方文献用户的信息需求研究和开发利用效果的反馈研究,加重了地方文献工作和实际需求的脱节。
主要是对用户需求了解不够,导致开发的盲目性和工作低效率,投资效益不好;缺少对用户跟踪调查和利用反馈研究,无法准确细致评估工作成效,改进工作,导致地方文献业务工作停滞。
第三是地方文献的检索和报道体系研究少。
我国地方文献书目以手工编制为主,各种类型文献宣传、报道,检索体系不健全,研究论文少。
除了对地方文献知识单元揭示的现代化检索工具缺乏外。
各单位、各部门的开发研究分散,成果推广不力也是一大缺陷。
1990年湖北省馆研究的“湖北省地方志全文计算机检索系统”虽已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但其应用、推广仍有后期工作。
[!--empirenews.page--]2. 2地方文献研究世纪末之方向通过阅读近年来有关地方文献论文,笔者认为地方文献研究在世纪末会有以下发展:重视地方文献学学科建设。
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加强地方文献基础理论研究,确定地方文献领域中一系列学科概念范畴和基本术语,以及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讨论学科性质、评估学科地位;进一步完善地方文献研究体系,拓宽研究的宽度和加深深度;广泛吸收国外地方文献研究成果,综合评价国内研究水平,认清本学科发展态势。
加强学术交流机构建设。
在目前条件下,尽可能建立起地方文献研究的全国性协调组织,可归属中国图书馆学会管理。
其主要任务是将国内现有各省、市地方性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协调组织,形成地方文献工作网络,制订地方文献发展规划,协调地方文献研究;在发展中根据长远利益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地方文献研究和业务工作;组织地方文献研究和业务交流活动,促进理论和实务共同发展等。
同时,还可借鉴国外建设经验来建立某些专类地方文献研究机构,扶持并指导其工作。
地方文献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应有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地方文献研究从工作经验型向理论指导型转化。
加强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功能,要求理论研究者多深入实际,务实求真,业务工作者多思考,互相交流。
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体系研究。
引导地方文献业务研究和业务工作走向深化和完善。
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研究。
加大力度对知识单元型地方文献的开发,不断拓展对地方文献多层次、全方位地报道,揭示,走联合开发,网络化开发之路。
加强对现当代地方文献各领域的系列研究,形成开发产品,发挥其现实功效,注重开发成果形式的多样化和适应性。
重点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
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各环节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实践中对现代化工作问题进行探讨,而非纸上谈兵或退避畏难,以此来提高地方文献工作的质量、速度和效率、收益,使地方文献工作和信息化进程更快地与社会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