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用于指令执行的高级控制器,它通过微指令序列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本文将介绍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包括微程序的设计原理、控制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微指令的编码和执行过程等。

二、微程序设计原理微程序设计是一种将指令的操作码映射为一系列微指令的方法。

每个微指令对应着计算机的一条基本操作,例如存储器读取、算术运算等。

微指令序列通过微程序计数器来控制,实现指令的顺序执行。

三、控制存储器的组织结构控制存储器是存储微指令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采用的是RAM (Random Access Memory)的结构,以实现对微指令的随机读取。

控制存储器的地址由微程序计数器提供,通过地址译码器来选择对应的微指令。

四、微指令的编码微指令的编码是将指令的操作码映射为一系列控制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两种。

水平编码将每个控制信号独立编码,占用较多的位数;垂直编码则将多个控制信号合并编码,占用较少的位数。

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编码方式。

五、微指令的执行过程微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指令的获取、解码和执行三个阶段。

指令的获取是通过微程序计数器提供的地址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取相应的微指令;指令的解码是将微指令中的控制信号解码为具体的操作;指令的执行是根据解码后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读取存储器、进行算术运算等。

六、实现微程序控制器的步骤实现微程序控制器的步骤包括微指令的设计、控制存储器的编程、控制信号的生成等。

首先,根据指令集的要求设计微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然后,根据微指令的格式编程控制存储器,将微指令序列存储其中;最后,根据微指令的编码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七、实例分析以一个简单的加法指令为例,介绍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过程。

首先,设计微指令的格式,包括操作码、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等字段;然后,编程控制存储器,将微指令序列存储其中;最后,根据微指令的编码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例如读取源操作数、读取目的操作数、进行加法运算等。

第5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5.1--5.2)

第5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5.1--5.2)

表5.5 非常简单CPU的微程序控制器优化后的水平型微指令
表5.6 非常简单CPU的控制信号值
结论:
对比表5.6和逻辑图4.18所示的电路可知,水 平型微指令能减少产生控制信号所需的逻辑,对 于DRLOAD和MEMBUS信号来说这种减少尤其 明显。水平型微指令直接在此产生(见表5.6), 硬布线分别用 DRLOAD=FETCH2+ADD1+AND1和 MEMBUS= FETCH2+ADD1+AND1两个逻辑电 路生成(见图4.18),这就增加了硬件的开销。
信号使CPU执行期望的微操作,从而实现正确的 顺序取指、译码和执行处理器ISA的指令。
5.1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基础
要学会用微程序的方法设计CPU的控 制器,首先要知道微程序控制器组成的逻 辑框图,然后理解这个逻辑框图的物理意 义。这样较容易地掌握用微程序的方法设 计CPU控制器的全过程。
5.1.1 典型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
3.控制信号的直接生成
从控存中直接输出非常简单CPU所需要的全 部控制信号(共12个)。然后利用这些控制信号 直接控制有关的部件。例如,状态FETCH1的 RTL代码如下:
FETCH1:AR←PC
根据非常简单CPU图4.14所示,要完成 AR←PC,就需要有PCBUS和ARLOAD两控制信 号才能实现这一功能。从表5.9可知,在FETCH1 状态中只有PCBUS和ARLOAD为逻辑值“1” (真或发生)。其余控制信号的逻辑值均为“0” (假、无发生)。同理可分析其余的状态。
请注意:对于“控制信号值直接存贮”的设 计方法,只有ARLOAD、ACLOAD、DRBUS这 三个信号是需要由组合逻辑电路产生的(见表 5.6)。
2. 用垂直型微指令生成微操作

微程序控制器组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组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组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微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3.学习使用微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微程序编写;4.验证微程序的功能和正确性。

实验仪器:1.微程序控制器组;2.计算机。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设计微指令集: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微指令的功能,并确定每个微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

2.设计微程序地址译码器:根据微指令的编码方式,设计地址译码器,将微指令的编码转化为实际的地址。

3.设计微程序存储器:根据微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设计存储器,存储微指令。

可以选择使用只读存储器或者随机存储器。

4.设计微指令执行器:根据微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设计执行器,执行微指令的功能操作。

可以使用组合逻辑电路或者微控制器实现。

5.进行微程序编写:使用微程序设计语言,根据微指令集的功能要求,编写微程序,并存储到微程序存储器中。

6.连接实验仪器:将微程序控制器组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7.运行实验程序:根据实验要求,执行微程序,并通过计算机输出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功控制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操作和数据流。

微程序设计也能够正确的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并输出了预期的结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微程序控制器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程序设计是一种灵活、可扩展的指令级程序设计方法,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出各种功能强大的微程序。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微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微程序编写,并验证了微程序的功能和正确性。

微程序控制器组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机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各种控制系统中。

本次实验让我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在计算机控制领域的专业技能。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微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器材和仪器-计算机-开发板-逻辑门集成电路3.实验过程a.程序设计首先,需要设计微程序控制器所使用的指令集。

本实验选取了一个简单的指令集,包括加载寄存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操作等指令。

b.微指令设计根据指令集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微指令。

每个微指令包含了控制信号的信息,用于控制计算机的不同部件。

c.微程序设计根据微指令的设计,设计相应的微程序。

微程序是一系列的微指令的有序序列,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指令执行。

d.实验搭建根据设计好的微程序,搭建微程序控制器的电路,并将电路与开发板连接。

e.实验验证将编写好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中,并通过控制信号监测计算机的运行情况。

验证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是否正确。

4.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验证,微程序控制器能够正常工作,并且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微程序执行指令集中的各项操作。

通过观察控制信号的变化,可以得出微程序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的结论。

5.实验结论本实验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微程序控制器为目标,通过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并搭建相应的电路,成功实现了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

通过本实验,我对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设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实验总结微程序控制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信号的变化,实现了对指令执行的控制。

本实验通过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搭建相应的电路,成功实现了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

通过本实验,我不仅对微程序控制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提高了我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

“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前言“计算机原理”是大学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单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硬件分析、应用、开发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以后的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该课程主要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其中控制器的设计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让学生能融会贯通各知识点,掌握微程序设计技术,增强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课程设计十分必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设计系统的指令系统来进一步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并掌握EDA技术并实现控制。

课程设计题目: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一、目的:1、巩固并深刻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EDA 扩展板功能,掌握EDA技术,加深对计算机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以便实现控制。

2、熟悉微程序控制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水平型微指令格式及控制字段中每一个微操作的含义,利用系统具备完全开放的特性,重新设计指令系统,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内容:首先利用实验系统COP2000具有完全开放的特性,由学生自行设计控制器微指令格式及定义,重新设计指令系统,要求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其次了解EDA扩展板功能,自学并掌握相关EDA技术,以实现EDA 控制。

三、具体要求:1、熟悉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复习“计算机原理”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

2、掌握虚拟软件的使用,学生自行设计指令系统,微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

3、自学并掌握相关EDA技术,了解EDA扩展板功能。

四、设计环境: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微机,EDA扩展板,虚拟软件目录第一章系统简介/基本原理/系统概况---------------------------- -----4 §1.1 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1.2 虚拟软件写出调试过程§1.3 EDA编程/技术§1.4 环境:第二章微程序控制器设计-------------------------------------------------6 §2.1 微程序控制器原理§2.2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第三章指令系统设计-----------------------------------------------------10 §3.1 指令系统设计思想1、指令系统流程图及微操作序列2、水平型微指令格式设计3、24个微命令意义§3.2 微程序设计第四章EDA编程/技术------------------------------------------------------17 §4.1EDA编程技术§4.2应用程序举例第五章心得体会----------------------------------------------------------18 参考文献------------------------------------------------------------------19第一章系统简介/基本原理/系统概况§1.1 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COP2000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由实验平台、开关电源、软件三大部分组成。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指令的操作码来进行控制的。

在计算机系统中,每个指令都有一个唯一的操作码,微程序控制器根据这个操作码来判断下一步应该执行的动作。

因此,微程序控制器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指令操作码和对应控制动作的映射关系。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微程序的编写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

在微程序编写阶段,需要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指令集架构和系统的需求来编写每一条指令的微程序。

在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阶段,先将每条指令的微程序编码成微指令,然后将这些微指令存储在微程序存储器中。

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微程序控制器会根据指令的操作码在微程序存储器中找到对应的微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

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ROM(只读存储器)作为微程序存储器。

ROM的每个地址存储一个微指令,可以根据操作码的位数确定ROM的大小。

此外,还可以使用RAM(随机存储器)作为微程序存储器,以便在微程序运行中修改微指令。

为了提高微程序控制器的执行效率,还可以采用流水线技术,将微程序的执行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并在流水线中同时执行多条指令的微程序。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微程序控制器可以将指令执行过程分解成多个微指令,使得每个微指令只包含一个简单的控制动作,从而提高了指令执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微程序控制器对指令执行的控制粒度更细,可以实现更灵活的指令调度和并行处理,提高了指令级并行性。

此外,微程序控制器还可以根据指令的类型、频率和资源需求等特点,进行自适应的指令调度和资源分配,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评价微程序控制器的效果时,需要考虑其控制精确性、执行效率、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指标。

控制精确性是指微程序控制器是否能够准确执行指令的操作,以及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异常情况和中断请求。

执行效率是指微程序控制器每秒钟能够执行多少条指令,衡量了微程序控制器的性能优劣。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EDA第六次实验日志微程序控制器实验实验预习:1.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什么?2.微程序、微指令、微命令之间有什么关系?3.微指令、微程序如何设计与调试?预习解答:1.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什么?微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微程序控制器主要由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微指令寄存器分为微地址寄存器和微命令寄存器两部分。

(1)控制寄存器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实现全部指令系统的所有微程序,它是一种只读型存储器。

一旦微程序固化,机器运行时则只读不写。

其工作过程是:读出一条微指令并执行;重复上面动作知道微程序结束。

读出一条微指令并执行微指令的时间总和称为一个微指令周期。

通常在串行方式的微程序控制器中,微指令周期就是只读寄存器是的工作周期。

控制存储器的字长就是微指令字的长度,其存储容量视机器指令系统而定,即取决于微程序的数量。

对控制寄存器的要求是读出周期要短,因此通常采用双极型半导体只读寄存器。

(2)微指令寄存器微指令寄存器用来存放由控制器读出的一条微指令信息。

其中微指令寄存器决定将要访问的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而微命令寄存器则保存一条微指令的操作控制字段和判别测试字段的信息。

(3)地址转移逻辑在一般情况下,微指令由控制存储器读出后直接给出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通常简称为微地址,这个微地址信息就存放在微地址寄存器中。

如果微程序不出现分支,那么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就直接由微地址寄存器给出,当程序出现分支时,意味着微程序出现条件转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判别测试字段P和执行内部的“状态条件”反馈信息,去修改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并按照改好的内容去读下一条微指令。

地址转移逻辑就承担自动完成修改微地址的任务。

其工作原理分为:一、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二、启动运行后,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什么事;三、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到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四、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基于微程序的控制器,它通过微指令序列来控制计算机的执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微程序控制器是计算机中重要的控制单元之一,它负责将指令转换为微指令序列,并控制计算机的执行流程。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原理1.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通过微指令序列来控制计算机的执行流程的控制器。

它将指令的操作码作为输入,通过查找微程序存储器中的微指令序列,生成控制信号,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2. 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指令的操作码作为输入,通过查找微程序存储器中的微指令序列,生成控制信号,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微程序存储器中存储了一系列微指令,每个微指令对应一个操作,通过顺序执行这些微指令,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

三、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1.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流程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指令集和操作码:根据计算机的需求确定指令集和操作码。

(2)设计微指令格式:根据指令集和操作码设计微指令的格式,包括操作类型、操作数等。

(3)设计微指令序列:根据指令集和操作码设计微指令序列,确定每个微指令对应的操作。

(4)设计微程序存储器:根据微指令序列设计微程序存储器,将微指令序列存储在微程序存储器中。

(5)生成控制信号:根据微指令序列和输入的操作码,通过查找微程序存储器,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6)验证和调试:对设计的微程序控制器进行验证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水平微程序控制器和垂直微程序控制器两种。

(1)水平微程序控制器:水平微程序控制器将微指令序列分为多个水平层次,每个水平层次对应一个微指令。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用于控制微程序的硬件设备,它通常由控制存储器、控制
逻辑和时序电路组成。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微指令的格式:微指令是微程序的最小执行单位,包含了一系列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在设计微程序控制器之前,需要确定微指令的格式,包括控制信号的位数和编码方式。

2. 设计控制存储器:控制存储器用于存储微程序,每一个微指令对应一个存储
单元。

在设计控制存储器时,需要确定存储单元的数量和位数,以及存储单元的编址方式。

3. 设计控制逻辑:控制逻辑用于根据当前微指令和计算机的状态生成控制信号。

在设计控制逻辑时,需要根据微指令的格式和计算机的功能要求,确定各个控制信号的生成方式和逻辑关系。

4. 设计时序电路:时序电路用于控制微程序的执行顺序和时序要求。

在设计时
序电路时,需要考虑微指令的执行时间和时序要求,确保微程序的执行顺序和时序满足计算机的功能要求。

5. 实现微程序控制器:根据上述设计结果,可以开始实现微程序控制器。

实现
过程包括选择适当的集成电路、设计电路图、布线和焊接等步骤。

6. 调试和测试: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功
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调试和测试过程包括功能验证、时序分析和性能评估等步骤。

总之,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进行微指令格式的确定、控制存储器的
设计、控制逻辑的设计、时序电路的设计、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以及调试和测试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根据计算机的功能要求和设计约束进行综合考虑和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综合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综合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微程序控制器综合设计系部名称:国际合作教育中心专业班级:计算机11-5班学生姓名:班欣茹学号: 20113298指导教师:日期:2013.6.17-2013.6.28一、实验目的:1、掌握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工作过程及调试方法;2、明确微程序的概念,学会微指令及微程序的设计;3、通过单步方式执行若干条微指令深入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线路器件和所需实验设备:1、实验线路的主要器件:数据输入开关SW(DIP);二片74LS374(R4,R5);二片74LS273(DR1,DR2);二片74LS245;二片74LS181(ALU);一片6116静态存贮器(RAM);二片74LS161(PC);一片74LS273(AR);4片2764(CM);5片74LS273(UIR,IR);三片74LS08;一片74LS10;一片74LS244。

2、实验设备:(1)SACT3C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

(2 )双踪示波器一台。

(3)万用表一块。

三、实验原理线路:1、数据通路部分原理线路图(图1);图12、微程序控制器原理线路框图,如图2所示。

D7-D0P(1)T4图2四、实验原理(一)数据通路的基本概念数字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形成的数据传送路径称为数据通路。

数据通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控制器的设计,同时也影响到数字系统的速度指标和成本。

一般来说,处理速度快的数字系统,它的独立传送信息的通路较多。

但是独立数据传送通路一旦增加,控制器的设计也就复杂了。

因此,在满足速度指标的前提下,为使数字系统结构尽量简单,一般小型系统中多采用单一总线结构。

在较大系统中可采用双总线或三总线结构。

(二)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控制器在计算机中的分工是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再取下一条指令,循环往复以完成程序设定的功能。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是将每一条微指令用一段程序来描述,微程序由若干条微指令组成,而每一条微指令又由若干微命令及一条微指令地址组成,每一条微命令对应于逻辑电路的一个控制操作。

微程序实验报告

微程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3. 提高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工具:Keil uVision53. 实验平台:STM32F103C8T6三、实验内容1.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2. 微程序指令集的设计3. 微程序的编译与仿真四、实验步骤1.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1)确定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包括控制单元、指令寄存器、地址计数器、微指令寄存器等。

(2)设计控制单元,实现微指令译码和操作控制功能。

(3)编写微指令序列,实现所需的功能。

2. 微程序指令集的设计(1)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微程序指令集,包括指令格式、操作码和操作数。

(2)编写微指令编码表,实现指令集的编码。

3. 微程序的编译与仿真(1)编写微程序代码,实现微程序的功能。

(2)将微程序代码编译成机器代码。

(3)在仿真软件中加载编译后的机器代码,进行仿真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结果根据实验需求,设计了一个具有8级微程序的控制器。

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指令寄存器、地址计数器、微指令寄存器等模块。

控制单元根据微指令译码和操作控制信号,实现对微程序的操作。

2. 微程序指令集设计结果根据实验需求,设计了以下微程序指令集:- 立即数加载指令:将立即数加载到指定寄存器。

- 寄存器加载指令:将寄存器内容加载到指定寄存器。

- 立即数存储指令:将立即数存储到指定内存地址。

- 寄存器存储指令:将寄存器内容存储到指定内存地址。

- 立即数加法指令:将立即数与寄存器内容相加,结果存储到寄存器。

- 寄存器加法指令:将寄存器内容与另一个寄存器内容相加,结果存储到寄存器。

- 立即数减法指令:将立即数与寄存器内容相减,结果存储到寄存器。

- 寄存器减法指令:将寄存器内容与另一个寄存器内容相减,结果存储到寄存器。

3. 微程序编译与仿真结果在仿真软件中加载编译后的机器代码,进行仿真实验。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一、引言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用于实现计算机指令执行的控制单元,它通过微指令的方式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包括设计原理、实现步骤和性能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微指令的编码和解码、微指令存储器的设计、微指令的执行等方面。

1. 微指令的编码和解码微指令是对计算机指令进行细化和抽象的表示形式,它由一系列控制信号组成。

在微程序控制器中,需要将每个微指令编码为一个唯一的二进制码,并通过解码器将二进制码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

2. 微指令存储器的设计微指令存储器是存储微指令的关键组件,它通常由一组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个微指令。

微指令存储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存储容量、读写速度和可靠性等因素。

3. 微指令的执行微指令的执行是微程序控制器的核心功能,它通过控制信号的传递和处理来实现计算机指令的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从微指令存储器中读取相应的微指令,并按照微指令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

三、实现步骤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指令集和指令格式根据计算机的需求和应用场景,确定需要支持的指令集和指令格式。

指令集和指令格式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2. 编码和解码微指令根据指令集和指令格式,设计并实现微指令的编码和解码逻辑。

编码和解码逻辑需要将指令转换为相应的微指令,并将微指令转换为控制信号。

3. 设计微指令存储器根据微指令的数量和存储要求,设计并实现微指令存储器。

微指令存储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存储容量、读写速度和可靠性等因素。

4. 实现微指令的执行逻辑根据微指令的要求,设计并实现微指令的执行逻辑。

执行逻辑需要根据当前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从微指令存储器中读取相应的微指令,并按照微指令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

5. 验证和调试微程序控制器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对微程序控制器进行验证和调试。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用于控制计算机指令执行的重要组件,它通过微指令序列来实现对计算机硬件的控制。

本文将探讨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一、微程序控制器的概念和作用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基于微指令的控制方式,它将复杂的指令执行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微操作,并通过微指令序列来控制计算机硬件的工作。

微程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指令的解码和执行,并且具有高度的灵便性和可扩展性。

二、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主要包括微指令的编码和微指令存储器的设计。

微指令的编码可以采用二进制编码或者是一种更高级的编码方式,如微指令格式。

微指令存储器可以采用ROM或者RAM的形式,其中ROM存储的是固定的微指令序列,而RAM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修改。

三、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方法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可以采用硬连线方式或者微指令存储器方式。

硬连线方式是将微指令的编码直接与控制信号相连,实现对硬件的控制。

而微指令存储器方式则是将微指令存储在微指令存储器中,通过读取存储器中的微指令来实现对硬件的控制。

四、微程序控制器的优点和局限性微程序控制器相对于硬连线方式的控制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微程序控制器可以实现指令的动态修改,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灵便性和可扩展性;其次,微程序控制器可以将复杂的指令执行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微操作,使得指令的执行更加高效。

然而,微程序控制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微指令存储器的容量限制和微指令的执行速度较慢等。

五、微程序控制器的应用领域微程序控制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单元中,如CPU、GPU等。

它可以实现对指令执行的精确控制,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灵便的定制。

六、微程序控制器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程序控制器也在不断演化。

未来的微程序控制器可能会采用更高级的编码方式和更快的存储器技术,以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和系统的性能。

总结: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控制方式,它通过微指令序列来实现对计算机硬件的控制。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1.指令译码:首先,需要对指令进行译码,将机器指令转化为对应的微指令。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逻辑门电路进行实现,其中每个指令对应一个逻辑门电路。

2.微指令设计:设计微指令的具体内容,包括指令的操作码以及对应的控制信号。

3.状态机设计:微程序控制器中使用状态机来控制指令的执行。

状态机设计需要明确每个状态的过渡条件和对应的执行操作。

状态机通常使用状态转换表或状态转换图进行表示。

4.控制存储器设计:控制存储器存储微指令,每个微指令对应一个控制存储器单元。

控制存储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容量和访问速度等因素。

5.控制信号发生器设计:控制信号发生器根据微指令产生对应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计算机硬件的操作。

设计微程序控制器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指令集:根据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需求,确定设计所需要支持的指令集。

2.指令译码:对所支持指令进行译码,将机器指令转化为对应的微指令。

3.微指令设计:设计每个微指令的操作码和对应的控制信号。

每个微指令应当包含所有需要执行的操作,如读取数据、运算、存储结果等。

4.状态机设计:设计状态机的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过渡条件。

每个状态应当对应一个微指令。

5.控制存储器设计:设计控制存储器的结构和容量。

每个控制存储器单元存储一个微指令。

6.控制信号发生器设计:根据当前微指令产生对应的控制信号。

这可以通过逻辑门电路来实现。

7.仿真和验证: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微程序控制器进行仿真和验证,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8.硬件实现:将设计好的微程序控制器转化为实际的硬件电路。

这一步需要进行电路设计和布线等工作。

总结起来,微程序控制器设计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指令集。

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指令译码、微指令设计、状态机设计、控制存储器设计和控制信号发生器设计等关键因素。

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仿真和验证,并最终实现为实际的硬件电路。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可以实现高效的微程序控制器,提升计算机整体性能。

课程设计任务书5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5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高芹工作部门:计算机学院
一、课程设计题目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利用QUARTUS软件设计一个微程序控制器。

微指令格式如下:
该控制器可识别的机器指令有13条,如下:
微程序控制器
......总体框图参考下图:
执行单元
....总体框图如下:(不必设计)
2. 画出所有机器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

3. 写出所有微指令代码,并写入控存ROM中,ROM由“参数可设置模块”LPM_ROM 实现。

4. 每输入一条机器指令代码打入IR中,由微程序控制器读出24位微指令代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每一位的值。

三、进度安排
1.2013年12月23日,课题讲解,布置任务
2.2013年12月24日到12月29日,分析、讨论、进行各子模块的设计设计
3.2013年12月30日,完成各模块联调,进行测试
4.2013年12月31日,成果验收,进行答辩
四、基本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中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硬件描述语言VHDL及原理图设计方法;
3.熟练掌握Quartus II软件平台;
4.各小组按模块分工,每人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模块;
5.合作完成最终的硬件下载及调试;
6.独立撰写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报告。

简述单总线结构cpu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简述单总线结构cpu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简述单总线结构cpu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单总线结构CPU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概述单总线结构CPU微程序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它采用微程序控制器来管理指令的执行。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所有的指令都通过同一个总线传输,因此需要一个高效的控制器来管理指令的执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总线结构CPU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设计步骤1. 确定指令集在设计单总线结构CPU微程序控制器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所支持的指令集。

不同的指令集对应着不同的操作码和操作数,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所支持的指令集。

一般来说,常见的指令集包括MIPS、ARM和x86等。

2. 制定微程序在确定了所支持的指令集之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微程序。

微程序是一种特殊的代码,用于管理CPU执行各种操作。

在编写微程序时,需要考虑到各种情况下CPU要执行哪些操作以及如何进行转移等问题。

3. 设计控制器当微程序编写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控制器了。

在设计控制器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指令译码:控制器需要对指令进行译码,将操作码和操作数解析出来。

(2)时序控制:控制器需要根据微程序的要求来控制CPU的时序,确保各个部件能够按照正确的时序进行工作。

(3)数据通路控制:控制器需要对数据通路进行控制,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

4. 实现设计当控制器设计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实现设计了。

在实现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实现: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来选择相应的硬件器件,并将其连接起来。

(2)软件实现:需要编写相应的程序来支持微程序的执行,并将其烧录到ROM中。

5. 调试测试当实现设计完成后,就可以进行调试测试了。

在调试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测试:需要对CPU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并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2)性能测试:需要对CPU的性能进行测试,并评估其性能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稳定性测试:需要对CPU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并评估其是否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微程序控制器模型计算机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模型计算机设计

基于微程序控制器的模型计算机设计目录1.课程设计的目的 (1)2.课程设计要求 (1)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1)、系统主要功能 (1)2)、总体设计 (2)3)、微程序控制器 (3)4.汇编语言测试程序 (6)5.机器语言测试程序 (6)6、详细设计原理图 (7)7、机器指令运行波形 (7)9.设计总结及体会 (8)参考文献 (8)1.课程设计的目的:1)、融会贯通教材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2)、学习设计和调试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的实践和经验。

2.课程设计要求:根据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一台微程序控制的8 位模型计算机,并运行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机器语言程序进行验证。

课程设计完成的内容1) 系统的总体设计,画出模型机数据通路框图;2)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包括设计所有机器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设计微指令格式(建议采用全水平型微指令),设计微程序代码表(根据微程序流程图和微指令格式来设计);3) 根据设计的指令格式,将汇编语言源程序手工转换成机器语言源程序4) 画出模型机的原理图;5) 画出模型计算机指令执行波形图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系统主要功能A、数据格式数据字规定采用定点整数补码表示法,字长8 位,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符号位尾数B、指令格式本设计CPU 指令系统中使用5 条机器指令,其格式与功能说明如下:表1 模型机指令系统及指令编码形式助记符机器指令码Addr地址码功能说明IN 20H “INPUT”中的数据→R0 ADD addr 40H XXH R0+[addr]→R0STA addr 60H XXH R0→[addr]OUT addr 80H XXH [addr]→BUSJMP addr A0H XXH add r→PCIN 指令为单字长(字长为8bits)指令,其功能是将数据开关的8 位数据输入到R0 寄存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一、设计思路按照要求设计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从而可以想到如下指令: (1)24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 XRD XRD :: 外部设备读信号,当给出了外设的地址后,输出此信号,从指定外设读数据。

定外设读数据。

EMWR EMWR:: 程序存储器EM 写信号。

写信号。

EMRD EMRD:: 程序存储器EM 读信号。

读信号。

PCOE PCOE:: 将程序计数器PC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EMEN EMEN:: 将程序存储器EM 与数据总线DBUS 接通,由EMWR 和EMRD 决定是将DBUS 数据写到EM 中,还是从EM 读出数据送到DBUS DBUS。

IREN IREN:: 将程序存储器EM 读出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IR 和微指令计数器uPC uPC。

EINT EINT::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ELP ELP:: PC 打入允许,与指令寄存器的IR3IR3、、IR2位结合,控制程序跳转。

转。

MAREN MAR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MAR。

MAROE MAROE:将地址寄存器:将地址寄存器MAR 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 上。

上。

OUTEN OUTEN:将数据总线: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送到输出端口寄存器OUT 里。

里。

STEN STEN:: 将数据总线DBUS 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 中。

中。

RRD RRD:: 读寄存器组读寄存器组R0-R3R0-R3,寄存器,寄存器R?R?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实验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档/双击可除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实验报告篇⼀: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设计⽬的1、巩固和深刻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所讲解的原理,加深对计算机各模块协同⼯作的认识。

2、掌握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具体流程、操作⽅法。

3、培养学⽣独⽴⼯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取得设计与调试的实践经验。

4、尝试利⽤编程实现微程序指令的识别和解释的⼯作流程。

⼆、设计内容按照要求设计⼀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加、减运算和⽆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式。

三、设计具体要求1、仔细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并根、据掌握的理论写出要设计的指令系统的微程序流程。

指令系统⾄少要包括六条指令,具有上述功能和寻址⽅式。

2、根据微操作流程及给定的微指令格式写出相应的微程序3、将所设计的微程序在虚拟环境中运⾏调试程序,并给出测试思路和具体程序段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设计环境1、伟福cop2000型组成原理实验仪,cop2000虚拟软件。

2、Vc开发环境或者Java开发环境。

五、设计⽅案(1)设计思想编写⼀个指令系统,根据所编写的指令的功能来设计相应的微程序。

⾸先利⽤moV传送指令来给寄存器和累加器传送⽴即数,实现⽴即数寻址;利⽤寄存器寻址⽅式,⽤ADDc指令对两者进⾏相加运算;利⽤寄存器间接寻址⽅式,⽤sub指令实现减运算;利⽤累加器寻址⽅式,⽤cpL指令实现对累加器寻址;利⽤存储器寻址⽅式,⽤Jmp指令实现程序的⽆条件跳转。

这样,所要设计的指令系统的功能就全部实现了。

(2)微指令格式采⽤⽔平微指令格式的设计,⼀次能定义并执⾏多个并⾏操作微命令的微指令,叫做⽔平型微指令。

其⼀般格式如下:按照控制字段的编码⽅法不同,⽔平型微指令⼜分为三种:全⽔平型(不译法)微指令,字段译码法⽔平型微指令,以及直接和译码相混合的⽔平型微指令。

第三章第三讲微程序控制器的微程序设计

第三章第三讲微程序控制器的微程序设计

图6-3 16位微程序控制器线路逻辑图
/Reset
PC 0 AR PC PCPC+1
A组
寄存器之间 运算与传送
B组
IR(AR) /MAP
B、C、D组
AR地址
C组
读、写内存 或 I/O 接口
D组
读、写内存 AR地址
读、写内存 PC地址
(2) 16 位机的基本指令、扩展指令执行流程图
各部件包括 运算器部件
也包括 控制器部件
主存储器部件
总线及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设备)
设计中的难点,在于解决对运算器、控制器的控制

每条指令的执行步骤
—读取指令
是一次读 内存操作 指令地址送入主存地址寄存器 公共操作 读主存,读出内容送入指定的寄存器
—分析指令 —按指令规定内容执行指令
R_R类型指令 读写内存类型指令 输入输出类型指令 其他类型指令 不同指令的操作步骤数, 和具体操作内容差异很大, 可能执行 一次或多次 是每一条指令的特定操作 公共操作
开关门
数据开关
中断向量
下地址 8个灯 CI3~0
CI SCC 8个灯 SCC3~0
当前地址 8个灯
微程序控制器部件
1 13 GAL20V8
C Z /INT IRH4~IRH0 2~5 21 20 23 18~16 14 6~10 S /Reset
19 17 4 2 40 38 36 34 8 9 1112 14 19 16 15 12 9 6 5 2 19 16 15 12 9 6 5 2 19 16 15 12 9 6 5 2 D7 ~ D0 31 /CC I3~I0 Q7~Q0 Q7~Q0 Q7~Q0 11 11 11 CLK CLK CLK CP AM2910 374 273 377 1 /PL 6 /OE /CLR 1 /MAP D7~D0 D7~D0 Y7 ~ Y0 D7~D0 20 18 3 1 39 37 35 33 7 13 8 7 4 1 3 8 17 18 17 14 13 8 7 4 3 18 17 14 14 13 87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前言“计算机原理”是大学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单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硬件分析、应用、开发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以后的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该课程主要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其中控制器的设计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让学生能融会贯通各知识点,掌握微程序设计技术,增强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课程设计十分必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设计系统的指令系统来进一步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并掌握EDA技术并实现控制。

课程设计题目: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一、目的:1、巩固并深刻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EDA 扩展板功能,掌握EDA技术,加深对计算机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以便实现控制。

2、熟悉微程序控制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水平型微指令格式及控制字段中每一个微操作的含义,利用系统具备完全开放的特性,重新设计指令系统,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内容:首先利用实验系统COP2000具有完全开放的特性,由学生自行设计控制器微指令格式及定义,重新设计指令系统,要求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其次了解EDA扩展板功能,自学并掌握相关EDA技术,以实现EDA 控制。

三、具体要求:1、熟悉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复习“计算机原理”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

2、掌握虚拟软件的使用,学生自行设计指令系统,微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

3、自学并掌握相关EDA技术,了解EDA扩展板功能。

四、设计环境: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微机,EDA扩展板,虚拟软件目录第一章系统简介/基本原理/系统概况---------------------------- -----4 §1.1 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1.2 虚拟软件写出调试过程§1.3 EDA编程/技术§1.4 环境:第二章微程序控制器设计-------------------------------------------------6 §2.1 微程序控制器原理§2.2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第三章指令系统设计-----------------------------------------------------10 §3.1 指令系统设计思想1、指令系统流程图及微操作序列2、水平型微指令格式设计3、24个微命令意义§3.2 微程序设计第四章EDA编程/技术------------------------------------------------------17 §4.1EDA编程技术§4.2应用程序举例第五章心得体会----------------------------------------------------------18 参考文献------------------------------------------------------------------19第一章系统简介/基本原理/系统概况§1.1 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COP2000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由实验平台、开关电源、软件三大部分组成。

实验平台上有寄存器组R0-R3、运算单元、累加器A、暂存器W、直通/左移/右移单元、地址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堆栈、中断源、输入/输出单元、存储器单元、微地址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微程序控制器、组合逻辑控制器、扩展座、总线插孔区、微动开关/指示灯、逻辑笔、脉冲源、20个按键、字符式LCD、RS232口。

§1.2 虚拟软件写出调试过程设计好指令系统后,将其以INS为后缀保存下来。

同时把根据指令功能所编的程序在源程序窗口输入,并将其另存为以ASM为后缀的文件。

做好了这些,对程序进行汇编,进入调试过程。

按快捷图标的F7,执行“单微指令运行”功能,观察执行每条指令时,数据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流动,寄存器的输入/输出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各控制信号的状态,PC及uPC如何工作是否正确。

这样,通过以上步骤对所设计的程序进行调试和修改,就能将所设计的程序一步步完善和正确起来。

§1.3 EDA编程/技术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中文意思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技术,就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表达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软件及实验开发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的电子系统到硬件系统的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及优化、逻辑布局布线、逻辑仿真,直至完成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编程下载等工作,最终形成集成电子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的一门新技术。

利用 EDA 技术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硬件;②用软件方式设计的系统到硬件系统的转换是由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的;③设计过程中可用有关软件进行各种仿真;④系统可现场编程,在线升级;⑤整个系统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

因此,EDA 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1.4 环境: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微机,虚拟软件。

COP2000模型机包括了一个标准CPU所具备所有部件,这些部件包括:运算器ALU、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左移门L、直通门D、右移门R、寄存器组R0-R3、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中断向量寄存器IA、输入端口IN、输出端口寄存器OUT、程序存储器EM、指令寄存器IR、微程序计数器uPC、微程序存储器uM,以及中断控制电路、跳转控制电路。

其中运算器和中断控制电路以及跳转控制电路用CPLD来实现,其它电路都是用离散的数字电路组成。

微程序控制部分也可以用组合逻辑控制来代替。

第二章微程序控制器设计§2.1 微程序控制器原理〈1〉微程序控制的优点微程序控制技术可代替直接由硬件连线的控制技术。

由于微程序控制方法规整性好,灵活方便,通用性强,因此在大型复杂的数字系统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控制器的主流设计方法。

〈2〉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思想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思想,就是仿照通常的解题程序的方法,把所有的控制命令信号汇集在一起编码成所谓的微指令,再由微指令组成微程序,存放在一个EPROM里。

系统运行时,一条又一条地读出这些微指令,产生执行部件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从而驱动执行部件进行所规定的操作。

〈3〉微指令的结构控制器通过一条条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我们把这些控制命令叫做微命令。

而执行部件接受微命令所执行的操作叫做微操作。

在系统的一个基本状态周期(又称机器周期)中,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构成一条微指令。

强调两点:第一,一条微指令的有效持续时间是系统的一个基本周期,它表示从ROM中读出微指令与执行这条微指令的时间总和。

当从ROM中读出下一条微指令后,当前的这条微指令即失效。

第二,一条微指令中包含若干个微命令,它们分头并行地控制执行部件进行相应的微操作。

微指令除给出微命令信息外,还应给出测试判别信息。

一旦出现此信息,执行这条微指令时要对系统的有关标志进行测试,从而实现控制算法流程图中出现的条件分支。

微指令中还包含一个下一地址字段,该字段将指明ROM中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上图示出了微指令的典型结构。

长条框内的符号×表示一个二进制位(bit)。

其中微命令字段给出执行部件的控制信号:×编码为1,表示有微命令,×编码为0表示无微命令。

测试判别字段和下一地址字段一起实现顺序控制:当测试判别字段无效时(×编码为0),下址字段信息即是下条微指令的地址;当判别测试字段有效时(其中一个X编码为1),根据执行部件反馈线上的标志信息对下址字段信息进行修改,修改好的地址即为下条微指令的地址。

〈4〉微程序微程序是由若干条微指令组成的序列。

在计算机中,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微程序来解释和执行。

在一般数字系统中,微程序相当于前述的ASM流程图,也就是将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变成了微程序流程图,并用EPROM来实现。

微程序概念的引入,使大型复杂数字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因为微程序技术可代替硬件布线的控制技术,即由门电路和触发器等组成的硬件网络可被存有控制代码的EPROM存储器所取代。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与微指令的格式密切相关。

下图是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它由控制存储器、微地址寄存器、微命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几部分组成。

微地址寄存器和微命令寄存器两者的总长度即为一条微指令的长度,二者合在一起称为微指令寄存器。

●控制存储器(ROM)ROM中存放微程序,也就是全部的微指令。

ROM的容量取决于微指令的总数。

假如控制器需要128条微指令,则微地址寄存器长度为7位。

ROM 的字长取决于微指令长度。

如果微指令为32位,则ROM的字长就是32位。

实际应用中ROM可采用EPROM或E2PROM、EAROM,用户写入和修改微程序比较方便。

●微命令寄存器微命令寄存器暂存由控制存储器中读出的当前微指令中控制字段与测试判别字段信息,可由8D寄存器组成。

●微地址寄存器微地址寄存器暂存由控制存储器读出的当前微指令的下址字段信息。

它可由带RD、SD强置端的D触发器组成。

其中时钟端和D端配合用做ROM 的读出打入,用SD进行下址修改。

●地址转移逻辑微指令由ROM读出后直接给出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这个地址就放在微地址寄存器中。

当微程序出现分支时通过地址转移逻辑去修改微地址寄存器内容,并按修改好的微地址读出下条微指令。

地址转移逻辑是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其输入是当前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Pi、执行部件反馈的“状态条件”及时间因素T4。

●控制时序信号上图中标明了一个基本机器周期中的控制时序信号。

例如用上一周期的T4时间按微地址寄存器内容从ROM中读一条微指令,经过一段时间后被读出,用当前周期的T1时间打入到微指令寄存器。

T2、T3时间用来控制执行部件进行操作。

T4时间修改微地址寄存器内容并读出下一条微指令。

§2.2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1)设计微程序设计微程序,就是确定微程序流程图,也就是控制算法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