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50 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分)
1、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 , 把点燃的火柴放进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 , 并观察瓶中的变化。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 实验法
B. 练习法
C. 演示法
D.
探究法
2、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 解。
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
A 预设性
B 生成性
C 启发性
D 随意性
3、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 上课时间,以大约 20分钟为一个课时。
这种出现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 文纳特卡制
B. 活动课时制
C. 道尔顿制
D.
特朗普制
4、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 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这种现象是 ( )。
D.殷商
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7、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予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 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 识。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制度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8、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
A 、杜威
B 、卢梭
C 、康德
D 、洛克
9、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 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 )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课程标准
D. 课程计划
10、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 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
反思过程
11、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
)。
A. 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B. 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C. 综合活动
D. 社会实践活动
12、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 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
这一教学理论称为( )。
A. 教学环境最优化
B. 教学内容最优化
C. 教学过程最优化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5、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号
证考准
名
姓
)
县区(市
B.春秋战国
C.夏朝
D. 教学方法最优化
13、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为依据组织内容。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 垂直组织
B. 横向组织
C. 纵向组织
D.
螺旋式组织 14、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属于(
)。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践锻炼法
D. 陶冶教育法 的目标而努力,这主要体现了学校文化的( )。
A 、激励功能
B 、凝聚功能
C 、约束功能
D 、教化功能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 分)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
A 、练习法
B 、演示法
C 、实验 16、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7、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15、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中“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哪些领域?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 式的理解。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8、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19、在科学分类中 , 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
A. 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0、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师生员工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自觉为实现学校
四、材料分析 ( 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 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1) 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
段
2、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
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
问题:
(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
(2)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 分)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B
3、D
4、【答案】C。
专家解析: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C
6、B
7、D
8、B
9、C
10、C
11、A
12、C
13、【解析】B。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
14、【答案】C。
专家解析:实践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15、C
16、D
17、B
18、A
19、B
20、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2)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2、答案如下:
(一) 小学生发展知识
(1) 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 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 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4) 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5) 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6) 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
应对方法。
( 二) 学科知识
(1) 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 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3) 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三) 教育教学知识
(1) 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 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 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 四) 通识性知识
(1) 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 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3)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四、材料分析(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
1、答案如下:
(1) 该教师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和反思阶段,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
(2)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观发生转变。
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会学生知识”,“重结论轻过程”,而探究式教学强调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习内容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加强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探究式教学改变传统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编造故事和问题创设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
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激起学生的求
知欲,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独特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
材料中,孙老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这样新奇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第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向学生提供充分参加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所谓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指知识的难度,也就是教师挖掘教材的程度。
教学的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 分)
1、答案如下: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联系和区别: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折线统计图:用几条线段连接的折线来表示数据的图形。
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特点:用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描述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将实际数据录入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一、导入新课,
活动 1 出示情境图-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以及表格。
提问: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能否将表格填写完整?
追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统计食物摄入量和平衡膳食宝塔图,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
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探求新知
追问:说说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的意思?如果你选择,你会用什么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要求学生观察表格和条形统计图,独立思考,尝试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展示扇形统计图进行讲解。
提问:图表中,整个圆代表什么?每个扇形代表什么?用这个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其中圆形表示总数,扇形代表各部分数量,扇形的大小取决于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各种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各种食物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总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应用新知将老师提供的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并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对它产生了哪些了解?
作业:做小调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