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告别时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能够演唱《告别时刻》,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告别时刻》,能够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响设备、乐谱。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告别时刻》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教学新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新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旋律。

3. 练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唱,纠正发音和姿势,提高演唱效果。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告别时刻》,争取达到熟练程度。

2. 家长协助孩子,关注孩子的音乐学习,鼓励孩子参与音乐活动。

3.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歌曲,培养音乐创造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可以选取其他版本的《告别时刻》,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感受不同演唱风格的魅力。

2. 音乐欣赏:教师可以推荐与《告别时刻》相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告别时刻》的心得体会。

2. 音乐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鼓励优秀的学生。

2.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

九、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

十、教学延伸:1. 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音乐比赛或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心。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学设计1、毕业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主动融入集体生活中,能用歌唱、朗诵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对同学的祝愿。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策划,能够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或为活动出主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九年级下学期是初中生活的末期,能够表达对初中时光的留恋,对同窗的祝愿,依依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毕业歌》难点:通过歌唱表达同窗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欣赏、讨论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欣赏《毕业歌》1、歌曲简介此歌作于1934 年,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曲。

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影片讲了一对新毕业的青年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理想不能实现,逐渐落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毕业歌》昂扬奋发的调子极好得渲染了影片开端的情绪,使人颇涉遐思,年轻的激情,爱国的深情,以及二十来岁的人所特有的那种目空一切、踌躇满志的感觉。

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

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毕业歌》属于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歌词是自由体的新诗,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将全央分为四段。

通过须乎语势的旋律进行,使词曲结合紧密无间,情绪发展环环相扣,达到了整体的统一与平衡。

第一段,音乐具有号召性,象警钟声声。

第二段,音乐是宣誓性的,展现了有为青年的志向和抱负。

第三段,音乐以高昂的音调,开阔的节奏,突出了民族自救的气势。

第四段:音乐也是具有号召性。

但较第一段,音乐更为急切,更为热情的呼吁。

使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气氛中结束。

2、作者简介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

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理解能力。

2. 学会用恰当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离别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告别时刻》2. 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3. 讨论离别的情景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告别时刻》,理解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旋律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设备2. 乐谱3. 投影仪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活跃课堂气氛。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告别时刻》这首歌曲,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3. 歌曲学习(10分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高音部分和旋律变化。

4. 讨论离别情绪(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经历过的离别,分享离别时的情绪和感受。

5. 歌唱练习(10分钟)教师个别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纠正发音和姿势,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歌唱技巧。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告别时刻》,思考离别时的情绪和感受,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离别场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教师以自身的离别经历为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离别情绪。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活动1. 听歌活动:播放《告别时刻》,学生闭眼感受歌曲带来的情绪。

2. 讨论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的离别故事,让学生体会离别的心情。

3. 歌唱活动: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团队协作和歌唱能力。

八、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歌唱表现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辞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辞别时刻教学目标:1.让学生听歌曲,熟悉歌词的内容,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2.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把握主旨内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珍惜友谊,不因离别而哀愁,而要满怀激情各奔前程。

教学重难点:1.了解歌词写作的相关背景,整体感知歌词内容。

2.把握歌词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珍惜友谊。

课时安排:5课时第—课时29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毕业歌〕教学目标:1.掌握“弦歌、逍遥、劳燕分飞、直上青云〞等词语的含义。

2.3.让学生听歌曲,熟悉歌词的内容,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4.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把握主旨内容。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珍惜友谊,不因离别而哀愁,而要满怀激情各奔前程。

教学重难点:1.了解歌词写作的相关背景,整体感知歌词内容。

2.把握歌词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珍惜友谊。

教学过程: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音频素材〕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国歌是由谁作词、作曲的?对,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歌曲表达了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田汉先生创作的歌词〔毕业歌〕田汉〔1898~1968〕,原名叫寿昌,生于长沙县,杰出的戏剧家,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我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X、“四人帮〞迫害,屈死狱中,终年七十岁。

二、〔毕业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当抗日成为时代主旋律时,革命斗争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歌曲。

〔毕三、整体感知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扫瞄歌词,并划分层次结构。

〔毕业歌〕先让学生分析、商量,教师提示、明确。

全曲分为四段:第—段是号召性的,像声声X;第二段是宣誓性的,展现了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第三段以高昂的音调、开阔的节奏,突出了“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气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告别时第五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告别时第五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告别时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毕业晚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

(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

(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

(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

(9)舞蹈《小旋风》。

(10)大合唱:《同一首歌》。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活动毕业音乐会》教案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活动毕业音乐会》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毕业歌曲的欣赏与演绎,以及组织毕业音乐会。以下是具体的重点内容:
-掌握本单元所学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及情感表达。
-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音乐表演的整体编排和协调。
-能够理解并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将其融入表演中。
-培养学生对音乐会的组织和表演礼仪的认识。
2.增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通过组织音乐会,锻炼学生自主合作、编排表演的能力,提高音乐创作和表演水平。
3.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让学生了解毕业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毕业音乐会这一活动,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感恩母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运用呼吸和共鸣来提升演唱效果。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毕业歌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演唱时更好地传达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歌曲编排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和声和动作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实践活动是今天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们在编排歌曲和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组织和管理音乐会现场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组织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高效地组织一场音乐会。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活动毕业音乐会》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活动毕业音乐会》教案,本节课主要依据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教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告别时刻一、教学目标:1. 感受和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离别,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告别时刻》,能用恰当的声音演唱,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难度音的演唱,音乐符号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音乐教材。

2. 教学材料:歌曲乐谱、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告别主题的歌曲,如《再见了,我的朋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离别情感。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告别时刻》,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歌曲及内容。

3.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告别时刻》,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2)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及歌唱姿势。

(3)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优秀歌唱家演唱的《告别时刻》视频,学生欣赏并学习演唱技巧。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告别时刻》。

(2)学生互相分享练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歌曲《告别时刻》的演唱练习。

2. 观看有关告别的电影或纪录片,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

3. 写一篇关于告别的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

4. 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活动。

六、教学评价:2.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展示对离别主题的深入思考和个人感受。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能够和谐的进行合唱。

七、教学反馈:1. 课堂演唱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歌唱表现,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针对性指导。

2. 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他们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仪式》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仪式》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仪
式》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研究《告别仪式》,使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表达情感的
方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含《告别仪式》的音频和视频。

2. 乐器:如鼓、小号等,用于进行课堂表演。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
1. 呈现《告别仪式》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在屏幕上。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告别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在什么情况
下我们需要进行告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步:了解歌曲
1. 播放《告别仪式》的音频,让学生聆听歌曲。

2. 组织学生共同回答问题:“你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歌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倾听并进行感受。

第三步:研究歌曲
1. 分发歌词,并逐句解读歌词的意思。

2. 带领学生进行跟唱练,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熟悉度和音乐感知能力。

第四步:情感表达
1. 与学生分享一些告别的场景和故事,鼓励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2. 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舞蹈和乐器演奏来表达告别的情感。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
1. 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

2. 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进行欣赏评价。

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了解了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培养
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通过表演和分享,加深了对告别情感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教案编辑专员: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告别时刻章节一:概述告别时刻的意义理解告别时刻的重要性探索告别时刻在不同场合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告别时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告别时刻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告别时刻的概念,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告别时刻的理解和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告别时刻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如毕业典礼、离别派对等。

3. 让学生讨论告别时刻的表达方式,如说话、写信、送礼物等。

章节二:探索告别的情感体验理解告别时的情感体验探索调节告别情感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告别时的情感体验。

2. 培养学生调节告别情感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告别时的情感体验,如难过、悲伤、感激等。

2. 让学生探讨如何处理告别时的情感,如与他人交流、保持积极心态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告别时表达对他人的感激和祝福。

章节三:学习告别时刻的表达方式学习告别时的表达方式练习告别时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告别时的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练习告别时的表达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学习告别时的常用表达方式,如说话、写信、送礼物等。

2. 让学生练习告别时的表达技巧,如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用适当的措辞等。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告别场景,练习表达技巧。

章节四:探索告别时刻的仪式与传统了解告别时刻的仪式与传统思考告别时刻仪式与传统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告别时刻的仪式与传统。

2. 培养学生思考告别时刻仪式与传统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告别时刻仪式与传统,如毕业典礼、葬礼等。

2. 让学生思考告别时刻仪式与传统的重要性,如给予人们安慰和力量的作用。

3.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创造有意义的告别时刻仪式。

章节五:创造有意义的告别时刻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告别时刻实践创造有意义的告别时刻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告别时刻。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教案编辑专员: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学目标:1. 感受并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提高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告别时刻》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理解告别时刻的意义。

3. 练习合唱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告别时刻》的演唱。

2. 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合唱技巧的运用。

2. 情感的融入。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3. 合唱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感到告别时刻的到来?二、新歌教学(10分钟)1. 教师播放《告别时刻》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呼吸和音准。

3. 分句教唱,重点讲解合唱部分的技巧。

三、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讨论告别时刻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告别经历,感受告别时刻的情感。

四、合唱练习(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告别时刻的理解。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告别时刻的主题活动,如告别仪式、告别演讲等。

2.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创作告别歌曲、编排告别舞蹈等。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变化,适时给予指导和关爱,确保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成长。

六、课堂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告别时刻”的主题活动,如告别仪式、告别演讲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告别经历,感受告别时刻的情感。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伯雪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伯雪

第六单元第三课时《告别时刻》教学设计——靛厂小学伯雪【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告别时刻》【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

了解、认识著名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著名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

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

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

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

然而,在这场1996年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

当他登台谢幕,《Time To Say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

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

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1981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告别时刻》的旋律美和歌词意境。

2. 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这首歌曲。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告别时刻》难点:理解歌曲的意境,并用感情去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

2. 乐谱和歌词。

3. 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告别时刻》的课件或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歌词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学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感情表达。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学生代表上台演唱,其余学生伴奏,共同完成歌曲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演唱《告别时刻》。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意境,并用感情去演唱。

教后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以及下次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告别时刻》,如童声、合唱等版本,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效果。

2.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告别时刻》的旋律创作自己的歌词,表达自己对告别时刻的感受。

七、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告别时刻》的歌曲特点和演唱要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感受音乐的美。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告别时刻》,要求音准、节奏准确,感情表达到位。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后续课程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十、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告别时刻》,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能力。

2. 通过学习《告别时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发展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告别时刻》的歌词和旋律,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的准确性,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教学视频等。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告别时刻》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学习旋律:教师教唱旋律,引导学生跟唱,解决音乐中的难点。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声部的协调和音量的平衡。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告别时刻,体会其中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合唱《告别时刻》,加强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家长协助孩子录制合唱视频,至班级群,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 家长引导孩子分享歌曲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培养孩子的音乐情感体验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告别时刻》的歌词、旋律、节奏的掌握程度,以及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合唱视频分享等。

3. 评价标准:能熟练唱出歌曲,音准、节奏准确,合唱部分声部协调,情感表达自然。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观看与告别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如电影插曲、音乐会片段等。

2.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以告别为主题,创作一首简短的歌曲或乐曲。

3. 举办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告别时刻》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

2. 学会《告别时刻》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告别时刻》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告别时刻》的曲谱、歌词和图片等。

2. 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告别时刻》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3. 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4.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唱腔上的问题。

5.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轮流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告别时刻》歌曲,加强音准、节奏和换气方面的训练。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的练习情况。

3. 学生可以尝试为自己喜欢的歌曲编配伴奏,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演唱、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取得进步。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告别时刻》歌曲的背景故事,增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六年级音乐全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全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全册教案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六单元告别时刻》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告别时刻》【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了解、认识著名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过程】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著名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个部分(2)分析歌曲的结构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然而在这场1996年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当他登台谢幕《TieTSaGdb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欣赏《猫》中片段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1981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最佳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著名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aDes大奖提名为最佳女演员奠定了其世界级著名音乐家的地位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著名男高音的合作(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96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欣赏《永远的朋友》(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担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最佳古典新艺人的提名欣赏《安魂曲》(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告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告别时刻》欣赏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同一首歌》【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歌曲《同一首歌》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3、完整演唱歌曲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5、分组准备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活动:毕业晚会【教学目标】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教学过程】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2、毕业典礼(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3)学生代表讲话(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5)家长代表讲话(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7)老师的临别寄语(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9)舞蹈《小旋风》(10)大合唱:《同一首歌》。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1. 感受并理解歌曲《告别时刻》的情感,学会用适当的情感演唱。

2. 学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告别时刻》伴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告别时刻》的歌词和旋律,用适当的情感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乐素材。

2. 钢琴。

3. 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新课教授:介绍歌曲《告别时刻》,分析歌曲的情感和节奏。

3. 学唱歌曲:分句教唱歌曲,指导学生音准和节奏。

4. 歌曲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演唱中表达歌曲的情感。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告别时刻》伴奏。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练习歌曲《告别时刻》,加强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尝试为自己喜欢的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1.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学习《告别时刻》的成果。

2.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鼓励创意和个性表达。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告别时刻》时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创作评价:对学生的音乐创作进行评价,关注其创意和技巧的运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适当等。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满意度和需求。

3.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告别主题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欣赏。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会,增强他们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十、单元总结:1. 本单元通过学习歌曲《告别时刻》,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表达情感的力量。

最新六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最新六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  告别时刻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毕业歌》教学目标1、了解歌词的作者及写作的相关背景。

2、让学生听歌曲,熟悉歌词的内容,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珍惜友谊,不因离别而哀愁,而要满怀激情各奔前程。

教学重难点1、了解歌词写作的相关背景,整体感知歌词内容。

2、把握歌词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珍惜友谊。

教学用具投影仪、作者的图片及生平资料、《义勇军进行曲》(歌曲及伴奏)(见音频素材)教学过程: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音频素材)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国歌是由谁作词、作曲的?对,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歌曲表达了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田汉先生创作的歌词《毕业歌》(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田汉(1898~1968),原名叫寿昌,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杰出的戏剧家,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我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屈死狱中,终年七十岁。

二、《毕业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当抗日成为时代主旋律时,革命斗争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歌曲。

《毕业歌》、《渔光曲》、《大路歌》、《新女性》、《四季歌》、《天涯歌女》、《十字街头》、《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等进步歌曲都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的。

以聂耳为代表的左翼歌曲创作者们将歌曲这种宣传手段应用到电影当中,一方面为歌曲在电影中的使用做了成功的尝试,另一方面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电影歌曲也因此成为早期中国电影音乐的主流。

三、学唱歌曲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歌词,并划分层次结构。

1、老师范唱,学生跟着学唱四段歌曲第一段是号召性的,像声声警钟;第二段是宣誓性的,展现了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第三段以高昂的音调、开阔的节奏,突出了“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气势。

最后一段也是号召性的,但变成更为急切、更为热情的呼吁。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告别时刻》教学设计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告别时刻》教学设计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告别时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教学目标】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3、学唱歌曲(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

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教学目标】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师:乐曲的速度、节拍?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

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告别时刻教学设计【推荐下载】

告别时刻教学设计【推荐下载】

告别时刻教学设计《告别时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告别时刻》,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从而激发珍视朋友间情意和与朋友相处时的那种真挚情感。

2.了解、认识着名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2.区分歌曲的段落,记忆哼唱主题部分的旋律。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又名《永相随》,是莎拉布莱曼与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合唱的。

略带伤感却又突然激昂的旋律和歌词非常优美,描述了朋友或恋人即将远航时刻的眷恋与憧憬:“当你在远方的时候,我梦想那地平线,没有言辞能够诉说。

但是当你和我在一起、在一起,我的月亮、我的太阳,你在这里和我在一起,告别的时刻到了。

那幺多我未曾去过的地方,如今我将随你前往。

我将与你同航,跨越远洋,那已不再是大海的大海。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教师播放音频《祝你一路顺风》。

师:同学们都想到了什幺?学生回答:想到了和朋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景。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现朋友即将远航,相互依依惜别的歌曲《告别时刻》。

二、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告别时刻》。

提问:歌曲的情绪?歌曲分为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学生回答:优美、抒情、柔和等等;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师:这首歌曲优美、抒情,抒发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2.复听歌曲《告别时刻》。

从结构上分析: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

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3.随音乐哼唱歌曲主题。

(出示《告别时刻》歌曲谱例)(1)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歌曲主题。

(2)分小组演唱。

4.再次聆听歌曲《告别时刻》。

要求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主题。

5.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简介。

6.欣赏“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成名作品,音乐剧《猫》中好听的音乐《回忆》。

师: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告别时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

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师:乐曲的速度、节拍?
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

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4、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
再听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谱例,随音乐哼唱主题的第一旋律。

提问:主题的第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第二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怎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谱例,了解音乐要素(音型、音区)对音乐的影响。

(3)第三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第三部分与哪一部分相同?
(5)总结曲式结构
三段体:ABA
4、补充欣赏
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或者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录像,8000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背景音乐由1200名军乐团队员吹奏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提问: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振奋人心)
欣赏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

学生讨论观看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录像,解放军海陆空仪仗队、各兵种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军乐团吹奏的《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总结:这些乐曲都具有进行曲的特点,适合队伍在行进间演奏。

还有一类进行曲适合在音乐会上欣赏,除了具有进行曲雄壮的特点外,还具有活泼、轻快、舞蹈性的特征。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等。

5、小组合作,为乐曲创编图形谱。

可根据学生情况为某一段落创编图形谱。

可以哼唱主题与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乐段伴奏;可以运用吹奏乐器演奏主题的第一旋律或哼唱主题,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等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

了解、认识著名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著名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

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
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

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

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

然而,在这场1996年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

当他登台谢幕,《Time To Say 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
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

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

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
1981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

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最佳古典新艺人"提名。

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著名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最佳女演员,奠定了其世界级著名音乐家的地位。

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

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著名男高音的合作
(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96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欣赏《永远的朋友》。

(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担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

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
得葛来美奖"最佳古典新艺人"的提名。

欣赏《安魂曲》。

(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告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告别时刻》。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

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同一首歌》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哪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

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
5、分组准备
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毕业晚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

(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

(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

(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

(9)舞蹈《小旋风》。

(10)大合唱:《同一首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