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1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含解析)
第53练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论核心闪记
(1)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为实践服务才有实际意义,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坚持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项制度并列,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作出的重要发展和深化。
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真理可能不止一个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
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
这折射出()
①认识来源于实践
②生态文明观是认识发展的产物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生态文明观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传统观念认为,勤洗手、减少与细菌接触,就能减少疾病。
近期,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发。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练: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2018年8月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经表决通过。
由于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涉及面广、规模大,而且发展日新月异;该法律经过了3次公开征求意见和4次审议,前后共5年的时间才最终出台。
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认识对象的不断发展决定了我们很难取得真理性认识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③只有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超越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对“人工智能”多次表达了担忧,而一些科学家却认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要与人类互补,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
由此可见( )①相对于确定的对象会有多个真理②真理性认识会得到多数人认同③认识会受立场方法等因素的影响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边漫画表明( )A.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B.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D.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辛过程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
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
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根据爱因斯坦的重力理论,黑洞的边界是存在的,只是它与宇宙其他部分的区别并不明显。
但霍金在2014 年1月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边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只存在“灰洞”。
这告诉我们( )①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过程②认识经历多次正误反复过程后更接近真理③应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英国学者借助超级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把哈勃以及其他望远镜的观测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结合新的数学分析方法,推算现有望远镜观测不到的遥远暗淡星系的数量,更准确地估算出了我们的宇宙里存在着至少2万亿个星系,是以前认为的星系数量的10倍左右。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http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 2008年01月17日10:23 高联教育
二、考点:(一)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客观上,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主观上,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过程。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它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即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
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4.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2016·上海高考)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2.(2015·浙江高考)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
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
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
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2014·北京高考)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40多年前,美、俄等国家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13年前,由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升入太空。
作为后来者,中国在这一领域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的道路漫长而艰辛。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1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含解析)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年1月3日,国家教育部发函至各省教育厅:要求将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所有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途径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
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
由此可见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④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1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二十一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标要求: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的实践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精神:运用典型事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公共参与:要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勇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2.实践(1)实践的概念[提醒]①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③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
改造世界分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实践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是认识活动。
(2)实践的特点[提醒]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提醒]图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考向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典例1(2021·山东高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璨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心源”是说“心”为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美的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
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word完整版
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 (word版>2018-01-15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qOgGPfbL2XA. 注重量的积累B.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 坚持适度原则D. 全面考率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A. 社会形态B. 地理环境C. 人口因素D. 生产方式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qOgGPfbL2X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 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qOgGPfbL2XA.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 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 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则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qOgGPfbL2XA.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皆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C.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D. 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2周联系的多样性含解析
C.联系具有多样性,分析事物的各种条件
D.矛盾具有特殊性,敢于承认和正视矛盾
3.去产能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2016年,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的不断推进,进口焦煤价格从85美元左右持续上涨到260美元,国内焦煤价格也涨了l.5倍以上,许多钢铁企业因此效益下滑,甚至亏损,一些停产的小煤矿,则趁机复产。对此现象的正确认识是
联系的多样性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生活中我们总会开玩笑说“白痴是会传染的”,没想到“一语成谶”了。美国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绿藻病毒,它被证实能通过进入大脑影响可塑性、学习、记忆的形成神经回路关联,使得大脑功能下降,让人类“变笨”。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获得一切正确认识的来源
3.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不同,因此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关注事物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①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去产能,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②要把握去产能政策的双重影响,因为联系是多样的
③去产能和稳煤价不能同时兼得,因为联系是具体的
④要防控去产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因为联系是人为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参考答案】
1.C【解析】材料中的“交叉补贴”反映了商家通过不同的产品把不同的用户与商家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人为的具体联系,且以企业、用户、商家的固有联系为基础,①④符合题意。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事物内部联系是确定的,②观点错误。用户与商家之间的联系具有某种确定性,③说法错误。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人教版
认识的频频性、无穷性、上涨性1.2018 年 8 月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经表决经过。
因为电子商务是新惹祸物,波及面广、规模大,并且发展日异月新;该法律经过了 3 次公然征采建议和 4 次审议,前后共 5 年的时间才最后出台。
这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①认识对象的不停发展决定了我们很难获得真谛性认识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要经过多次频频才能达成认识③只有那些经过实践频频查验的真谛才不会被超越④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感人们的认识不停向前发展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有名物理学家霍金曾对“人工智能”多次表达了担忧,而一些科学家却以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是要与人类互补,要让人工智能防止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重点在于人类自己。
由此可见 ()①相关于确立的对象会有多个真谛②真谛性认识会获取多半人认可③认识会受立场方法等要素的影响④追求真谛是一个过程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3.下面漫画表示()A.真谛掌握在少量人的手中B.真谛和错误常常相伴而行C.人的认识受主观要素影响D.追求真谛是一个艰辛过程4.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桑和梓本来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亲密的关系。
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种桑梓,尔后代对父亲母亲前辈所栽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胸敬意。
长此以往,“桑梓”便成为先人崇敬的符号和故土的代称。
由此可见()①文化发展是经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人的认识是不停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D.③④5.依据爱因斯坦的重力理论,黑洞的界限是存在的,不过它与宇宙其余部分的差别其实不显然。
但霍金在 2014 年 1 月发布的论文中指出,因为找不到黑洞的界限,所以“黑洞是不存在的”,只存在“灰洞”。
这告诉我们()①对复琐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定论的过程②认识经历多次正误频频过程后更靠近真谛③应在实践中获取认识并查验认识的真谛性④人类追求真谛的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6.英国学者借助超级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把哈勃以及其余望远镜的观察图像变换成三维图像,联合新的数学剖析方法,计算现有望远镜观察不到的遥远黯淡星系的数目,更正确地估量出了我们的宇宙里存在着起码 2 万亿个星系,是从前以为的星系数目的10 倍左右。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1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含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全国卷2文综)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
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
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错误认识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而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1.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落成启用。
FAST将被应用于寻找和研究宇宙中的脉冲星等方面,将大大提升我国空间探测能力。
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的这一重大原创突出说明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②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须通过科技成果来检验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水平各不相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日趋完善以及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我国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和法制等观念日益增强,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
第21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
无限性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 上升性
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考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的特点
特点
理解
侧重点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
客观物 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质性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
律制约的
主观能 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社会历 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联系
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 特别提醒 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范畴, 与物质相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 果,属于认识论范畴,与实践相对应。意识与认识都有正确、错误之分。 (2)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真理是一 种认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理是正确的认识。 (3)把真理性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体系,就形成了科学理论。 所以科学理论一定是真理,但真理不一定是科学理论。
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 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
2018江西省九江市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如何区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018江西省九江市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如何区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点很多,且内容方面也很多,其中政治类常识是常考内容。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常识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考察中,认识论是绕不开的,而认识论中除了“实践”这个高频考点之外,“认识”的含义和特征也经常会出现在考试题当中。
在平时做题当中,同学们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理解很模糊,经常容易选错答案。
其实认识的这两个性质区别是很大的。
认识的反复性强调的是“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要经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与之相对应的是认识的无限性。
所谓认识的无限性指的是“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随之不断发展”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的认识是无限的,永无止境,世界在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在发展。
所以在做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题意,然后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例如下面这道题:手机最初只是作为电话使用,仅仅具有通话的功能。
后来,人们感到随处携带照相机并不是很方便,便又在手机上开发出照相功能。
再后来,人们又在手机上开发出MP3,这样每一个人就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自己喜爱的歌曲了。
这说明A.认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B.认识具有直观性和能动性C.认识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道题很简单,题干当中的意思很明显,人们对于手机功能的认识由最初的通话功能,后来加入了照相功能,再后来又引入了播放歌曲的功能,说明我们对手机功能的认识随着手机变革的发展而发展,很明显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所以答案选择D选项。
我们再对比一下这道题: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2500位天文学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后决定,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
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
原因:世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 变化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 的,且物质的不灭定律又确定了 物质的永恒变化,故人类对事物 的探讨认识又被拖入到对事物的 无限认识中,即认识是跟随事物 的永恒变化运动而不断的深入认 识的,且是无限的。 由于客观 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 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表现 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的无限循环,它在形式上是 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 升。 人类认识的无限性说的是其 可认识的范围的无限,而不是在 时间上的无限。可以这么说,只 要人类的认识存在,它能认识的 就是无限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 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具体情 形是这样的:社会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即提出新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 会成为一种巨大力量,把认识推向前进。社会实践不仅提出新的课题和需要,而 且给解决课题、满足需要积累了经验和提供手段。凭借实践提供的经验和手段, 使新的问题获得解决,认识和知识便得到了发展,即把认识引向了深入和产生了 新的知识。实践还推动着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是说,实践的发展和深 化,推动着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认识的无限性和永恒性
制作人:刘俊科 董林胜 材料收集人:王宁 赵健
马昊宇 演讲人:顾杨永
人的认识的有限性
在一定时期内!人的认识总时有 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 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因 此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的!
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 一。——可以从宏观上(人类的 认识运动)和微观上(人的个体 的认识运动)两个方面分析。
从人的个体看,认识过程同样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 统一。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加练套餐 第六辑 第82练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2.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
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
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
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美国地质学家在亚利桑那州东部发现了一组蜂巢化石,经碳十四测定距今有2.2亿年,这比人们发现的最早花朵植物化石还早1亿年。
此前,主流科学界均认为地球先有开花植物,后有蜜蜂,两者的间隔有上亿年。
上述发现表明( )A.人类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B.正确认识对人的实践具有促进作用C.客观条件的变化会使真理变成谬误D.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受人的活动影响5.“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下列选项与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吻合的是( )A.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C.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理,或者说,它是真理,因为它是有用的D.在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在球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年高考政治试题按考点分类大全
2018年高考政治试题按考点分类大全•哲学常
识
34题。
29.(08天津卷)3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B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8东卷)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B)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08广东卷)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D)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08上海科综合政治)5、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变”。
由此可见 A
①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养②看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③知识是前人经验的传承④能力的提高仅仅自于书本知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5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
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回答28~29题。
(08四川卷)28.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B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
(全国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含解析)
第82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我国科学家经过十几年的科学实验研究发现,疟原虫在某种程度上能“以毒攻毒”杀死癌细胞,我国科学家表示将这一方法应用于10例肿瘤患者治疗后有部分患者显效,但之后仍然要积累大量的临床样本进行疗效判断。
这表明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科学实验是获取正确认识最主要的实践形式②对认识真理性的判断离不开实践的检验③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有一个过程的④不断改变已有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前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睡眠的意义是什么?由于人脑过于复杂,加上科研条件的限制,科学家们对此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睡眠是节省能量的一种方式,也有人认为,睡眠带来了清除大脑废物的机会。
这表明( )A.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有多个不同的真理B.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C.认识具有无限性,永远无法获得真理D.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3.科学界普遍认为,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最中心的“奇点”处,其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在一定范围之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但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模样。
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历经数年合作,于2019年4月10日拍摄到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完成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表明( )①人们的科学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主体生命的世代延续为认识的无限发展提供了可能③新的认识工具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④真理总是在人们的科学实验活动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由于受空气污染和氧化等因素影响,使用近130年的“1千克”这一质量单位已难以适应现代精密测量要求。
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以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常数为基准替代“国际千克原器”定义,于2019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起正式生效。
“千克”被重新定义( )①说明科学的定义是人们正确计量的起点②说明原定义是未经实践检验的谬论③意味着人们对计量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④表明计量单位的定义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时代是思想之母。
高中政治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知识讲解_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2.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知识经纬【知识清单】1.真理是标志____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
真理与__________的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都会变成谬误。
4.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_______的统一。
5.认识具有_________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6.认识具有_________性。
认识的对象是_________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_______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7.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________ 或_________ 。
8.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_______ 和永恒的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观同客观客观事物及其规律2.客观性谬误3.条件范围4.特定的过程具体的历史5.反复6.无限无限变化着社会实践7.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8.追求使命【要点精析】要点一:真理【高清课堂: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03:42—08:25)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1)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高考政治易错点15 认识论(解析版)
易错点15 认识论易错题【01】实践1.历史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矫正]实践是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易错题【02】认识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矫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追求真理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圆圈式循环运动。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01(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答案】B【详解】B: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B符合题意。
A: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发展,无涉及建造过程经历的曲折历程,故A不符合题意。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作文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作文《认识是个曲折的过程》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要做好多遍同一件事,才能真正搞明白它呢?这呀,就叫认识具有反复性。
就说我学骑自行车吧。
一开始,我觉得骑自行车多简单呀,不就是坐在车上,脚一蹬就走了嘛。
可是当我真的骑上去,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刚一上车,就摔了个大跟头,疼得我眼泪都出来了。
但是我没放弃,我又站起来继续骑。
这一次,我能骑出去几步了,可没一会儿又摔倒了。
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
不知道摔了多少次,我终于能稳稳地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啦!通过学骑自行车这件事,我明白了,认识一件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才能真正明白。
《从失败中认识》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认识的有趣事儿。
你们知道吗?有时候我们要认识一个新东西或者学会一个新本领,可没那么容易,会反反复复好多回呢。
就像我学画画的时候,我想画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我第一次画,哎呀,那兔子看起来像个大怪物,一点都不可爱。
我可难过啦,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
可是我又想,不能就这样放弃呀。
于是我又画了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都有新的问题,不是耳朵画得太大,就是尾巴画得太短。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每次画得都比上一次好一点。
终于,在不知道画了多少次之后,我画出了一只超级可爱的小兔子!《永远都有新发现》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个世界特别神奇?不管我们知道了多少东西,总是还有更多更多等着我们去发现。
比如说星星吧,我以前只知道晚上能在天上看到一闪一闪的星星,觉得它们很漂亮。
后来我在书上看到,星星有好多好多的种类,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
再后来,我又知道了星星离我们特别特别远,远得我们坐最快的飞机也到不了。
而且星星还会组成各种星座,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故事。
你看,关于星星,我一开始知道得很少,后来知道得越来越多。
但我相信,还有更多关于星星的秘密等着我们去了解呢。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①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所谓新增点)
一个正确的思想要经历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理由有三条:
⑴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某一理论、思想、方案经过反复实践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对这一具体过程
的认识就算完成了。
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认识运动还是没有完成。
其理由是:
⑴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是无限的,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但是,这种无限发展的过程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
③认识辩证运动全过程的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它的具体运用。
党的群众路线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一致性,他表现为:
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实践是群众的实践,又是检验
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⑵“从群众中来”,实际上就是把群众的感性认识能动地升华成理性认识
(表现为领导者的智慧),是第一次飞跃;“到群众中去”,实际上就是让理性认识被群众所掌握,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是第二次飞跃。
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而“从感性认识到
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也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年1月3日,国家教育部发函至各省教育厅:要求将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所有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途径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
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
由此可见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④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利弊,现在科学家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使得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
争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
②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有用与无用因人而异,没有判断的客观标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