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教育

合集下载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知识渗透,严密的逻辑推理,师生情感的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地理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充分展示出来。

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教学过程,达到德育的内化。

一、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地理科学是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既有大量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即经常说的“地”又有这些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即“理”作为地理教学来讲,不仅要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还有必要弄清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并通过归纳、分析、对比等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自觉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其德育水平。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在课堂教学中从乡土材料导入,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目前,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编写的,这种方法将地理课的综合分析和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是,教材往往是具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具有世界性的,有的内容学生没有接触到,有的甚至闻也未闻,对教材内容、知识点十分的陌生。

地理知识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难以理解,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难点。

而有些问题虽然就知识本身并不难,但教师感到难教,不知从何说起,不知怎样才能讲明白,这些地方往往也成为教学的难点,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心机,学生还是一片茫然。

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问题化难为易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能从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理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恰当地选择家乡的地理案例,加以引导,从而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的距离,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那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比如在学习世界语言时,课本中的“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有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和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首先请同学们用本地的、不同的方言说出一句话,并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这样就有好多的同学是不能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能写大多是用汉语来写的。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4篇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4篇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4篇地理德育工作总结1地理教科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广泛而丰富。

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和科学态度观。

还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合作意识、灾难意识、创新意识、责任义务意识和人生态度。

这些内容有的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则隐藏在各个章节中,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处理,以达到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的完美结合。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一、理论联系实际,传播德育思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从中感悟德育。

例如,在学习“风与城市规划”中,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用经济观和环境观,合理科学地解释如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才能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让学生从课堂中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或所看到的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树立起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创设情景教学,优化德育效果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录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歌曲等来创设教学情景,既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渗透其中。

例如,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中,通过播放抗洪、抗震救灾的录像,或展示有关图片或讲述其间的英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也能从中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勇于奉献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更深层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探究教学,提升德育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有引导性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综合比较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探究中悟出德育内容。

如在“滚滚长江”一课中,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调查、搜集材料,课上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所调查的结果,介绍在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更应该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地理学科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重要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其次,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的发展和不平等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世界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此外,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总的来说,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
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地理学科的渗透德育工作,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优秀学生,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加强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成功实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渗透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不断探索德育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渗透、重要性、作用、实质意义、知识传授、综合素质、提高、加强、成功实践、探索、深度融合1. 引言1.1 探讨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综合能力。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通过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尊重他人,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介绍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德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德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俗,培养尊重他人,守规矩的意识。

德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与实施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如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并实施起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渗透路径和实施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渗透路径在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教育在课程目标中的体现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可以通过设置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热爱祖国土地等目标来体现德育工作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利于使地理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2.案例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地理教学中,往往会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展示一些重大的地理事件和环保问题,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通过讲解一些案例如全球变暖和中国的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如何影响环境,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课外活动与德育工作的结合课外的实践活动对于德育工作的渗透非常重要。

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包括科考、地理实验、户外探险等,这些活动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团队协作的重视。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学习内容,培养团队协作和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德育工作渗透的效果。

4.考试环节的德育工作渗透地理教学中,不能忽视考试对于德育工作渗透的作用。

试卷上可以设置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题目,如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并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引导学生对德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修养。

二、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法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德育工作的实施首先要求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一、德育教育渗透“守”字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始终把“守”字放在心上。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的培养,如做人要称职,对他人要友善,诚实守信、恪守法纪等。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地理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天地间的宏伟、生命间的联系,并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尊重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遵守社会主义法律,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公民。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观念培养。

地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事物,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地球观、生态观、人类发展观等观念。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材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人口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加强其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人口素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文化素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要渗透“用”字,即把地理知识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身边环境的保护,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全方位、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可利用教学课程或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例如参加校园环境维护、水资源保护、气候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有益活动。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发扬实干精神和勤俭节约,努力为自己贡献力量。

教师可以利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家乡和国家的发展状况,促使学生形成为祖国发展、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和决心,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奋斗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要渗透“传”字,即注重地理知识和德育教育传承。

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教育的传承需要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领悟到自身价值和时代使命,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概述
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途径。

德育渗透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方式。

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以下重要性:
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渗透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紧密联系着现实社会,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责任感和积极行动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地理教学中往往包含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活动,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1. 借助案例分析:通过引入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伦理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社区环境整治、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融入价值观教育:将地理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等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国家观念。

4.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协作技巧。

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地理这门学科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学生各门课程中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在向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研究和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教学的基本观点,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彩(插)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中学生地理教材编排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运用彩图、插图、示意图、给人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引导学生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心灵受到陶冶,思想引起共鸣,产生强烈的思想教育效果。

学生通过《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彩图,了解祖国疆域广阔,神州处处生机无限。

如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宝岛台湾还未收复,祖国统一大业要靠我们去完成。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设可爱的祖国。

二、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件中举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比较幼稚、单纯、富有好奇心,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许多地理事物,现象的认识具有片面性,缺乏全面性。

因而,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可塑性,举例尽量考虑学生的知识程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地理知识浩瀚无边,包罗万象;对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激烈时代的中学生来说,仅仅掌握一点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需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

因为在实践中,不仅能检验和补充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地理观点。

在学习《水资源》时,要求学生到附近自来水公司,调查目前城乡居民用水情况,观察身边水资源浪费现象。

在社会实践,通过调查中,学生耳闻目睹,深深感受到如果不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的危机就会殃及我们每个人。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以地理课程为载体,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通过以下具体工作计划来达到目标:
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地理环境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2. 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分享,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地理环境的问题,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校生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

5. 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教育。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实施,我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外,更着重于德育的渗透。

地理学科不仅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更蕴含了丰富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等德育元素。

因此,教学任务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现代公民。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德育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3)能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表达地理信息,具备一定的地理数据解读能力。

(4)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法,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3)通过地理学习,认识到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全球观念和国际化视野。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质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首先探讨了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指出其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随后从体现方式、实际效果、策略和促进德育提升等方面剖析了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践和方法。

结论部分强调了地理教学对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渗透对学生长远影响的深远意义。

最后总结指出,地理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将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培养出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渗透、意义、体现、方式、效果、策略、促进、提升、重要性、长远影响、载体、学生、教育1. 引言1.1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具体的地理事例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包容心态。

地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其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和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学会通过合作与他人共同面对挑战,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精神也是德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理教学中对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和思考的,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格,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素养和道德情操,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德育渗透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德育渗透,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理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示范德育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渗透

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渗透现行教学大纲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地理教师亦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我们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根据我教学实践总结,谈谈中学地理德育的主要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谈谈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渗透途径。

一、中学地理德育的主要特点1.地理德育因素的广泛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

它兼有文科和理科的属性;中学地理课是学生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必须的基础课,它具有众多的、广泛的德育因素。

《新课程地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政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

2.地理德育内容的时代性。

中学地理教材提供了国内外大量的现实材料:人地关系,国情国策,祖国建设成就,开放、改革、搞活、资源、能源、粮食、人口与城市问题、环境保护、生产布局和生产力发展,等等。

教师还可以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最新情况充实到教学中去。

这些内容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不仅体现地理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而且也反映地理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和时代精神。

3.地理德育作用的独特性。

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把具体的、生动的爱国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能使学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消除一度出现的“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等错误思想,会起积极的作用;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新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唯物的、发展变化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改革,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育学生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所有这些作用,是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

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引言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理念与地理学学科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总结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方法,以提供有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参考。

重要性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具有以下重要性:1.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共享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学生可以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问题,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和世界的意识,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

方法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教材选择:选择具有社会价值观的地理学教材,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课堂讨论:在地理学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3. 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并从中体验社会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地理问题的背后的道德和伦理考量,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教材、进行课堂讨论、实施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实施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学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以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一、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地理学科是一门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域文化、历史、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美和伟大。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美丽和独特,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节、环保宣传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行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精品文档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精品文档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精品文档1地理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具备高尚的、积极的思想品德教师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只教书,不教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时刻不忘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其智力,而且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职责。

地理教师高尚的地理道德情操,是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

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切实掌握爱国主义教育和地理国情教育的基本观点,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使之成为学生正确的、恒久的信念。

学习《南极洲》,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方面的成就,增强爱国情感;了解南极洲恶劣的自然环境,深切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理解在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南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南极的条约和协议,明确南极洲开发的前景。

学习《长江》,1998年长江所发生的特大洪水,经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改造自然,破坏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结果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俱下,湖泊蓄水能力锐减,防洪能力骤减,了解人们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灾害机制发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灾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性;进而向学生介绍如何防灾,遇到洪水如何自救,灾后如何预防各种传染病的流行。

通过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教育,使学生体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美德,适时施以爱心教育。

3教师应关注前沿,关注生活地理现代地理学每年都有激动人心的新成就、新事物出现,因此教师应关注前沿,注重吸收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

通过对地理学发展历程和方向来了解地理学的现代和未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心。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价值及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价值及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价值及策略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的科学,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地理教学也可以通过渗透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将从德育渗透的价值以及具体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德育渗透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地理教学可以通过讲解污染问题、环境保护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地球的一部分,应该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教学可以通过讲解生态系统、自然灾害等内容,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让学生明白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保行动。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地理教学可以通过讲解国情地理、国际关系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国际友谊。

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国家的一员,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尽自己的责任。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地理教学可以通过讲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区域差异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关怀意识。

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传递人文关怀。

二、德育渗透的策略1.在知识学习中加入德育元素。

在讲解地理概念和事实的同时,增加相关的德育背景知识。

比如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介绍环境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在讲解地质地形时,可以介绍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地质灾害。

2.设计德育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渗透德育元素。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工程,让他们亲身感受环保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让他们体验环境的改变和责任的担当。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其个人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关键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地理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资源有限、环境脆弱的现状,培养学生关注和热爱地球的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组织清理环境、节约资源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2. 培养学生的地方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社会,培养他们对地方社区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和社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参观讲座等形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和发展需求,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贡献社会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和相互联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多媒体资源等,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文化和社会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交流、留学交换等方式,与外国学生展开交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研究。

4.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地理研究课题,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和模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地理是一门既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经济等方方面面,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教育是指以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达到发展学生的全面人格的教育目的。

在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下面就浅谈一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教学设计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也可以融入一些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讲解环境问题时,可以设计相关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渗透德育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教材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讨论题目或者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合理利用资源。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责任感。

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环境问题,并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参观环保科技展览等,也能够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教育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新课程改革提出一三维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就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

古人有言:“文以载道”。

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不只是政治学科和班主任的事情。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涵,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做了一定的探索、尝试,也收到了一定实效。

一、地理教学中渗入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地理”是中学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事物的不断认识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和世界的进步,一个杰出地理学家的出现,是一个民族的骄傲。

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博览了很多地理图书,徒步对我国很多地区的山河、地质、植被进行了考察,著有《徐霞客游记》一书,对所到之处的地理事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中国人了解自己国家以及外国人了解中国都是很好的资料。

李四光教授,对中国地质结构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考察,终于在大庆打出了石油,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在当时震惊了世界,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同学们知道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人口12.95亿,居世界第一位,占了世界上人口总数的21%,我国人口密度为第平方千米135人,并且分布不均,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东西差距很大,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一定难度,并且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太快,每年净增1200—1300万人口,相当于西欧上些小国的人口,所以,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工农业产品数量增长很快,如:粮食、棉花、原油、钢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但因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所以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当然,我也向学生指出,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由于贫穷落后,受到了外国侵略的入侵,曾经使一个完整的中国四分五裂,由于国内政局动荡,我国许多领域出现了空白,从这一历史教训可以看出,任何时候,落后是要挨打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对我国的评价由过去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东方腾飞的巨龙”,我国日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差距,需要我们继续去努力,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起学好地理的勇气和决心,更好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入实践教育
地理来源于自然,并且为社会实践服务。

教师的地理教学应注意其实践性,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无反顾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之中离不开地理”,体会到地理的积极性。

在讲比例尺的时候,首先通过对比例尺概念的学习,量算出某一地点到另一地点的实际距离,在进行这项教学活动时,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指导学生如何量算两地间的距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与实践的变通过程,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

三、地理教学中渗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大纲》对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人类的关系,地理学科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作了明确的阐述。

1、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2、地理学与人类和生产,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3、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于一体,对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将起重要的作用。

从这些可以看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对统一,运动变化的规律,掌握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性,形成正直诚实,尊重真理,不盲从的道德品质。

讲“地形是为断变化的”一框时,向同学们说明在地质历史时期,地形是变化的,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形成今天雄伟高俊的山脉,一直到现在喜马拉雅山平年每年抬升10毫米。

地理是门空间科学,但脱离了时间的空间不是科学的,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衡量这种变化的首要尺度就是时间,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揭示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及相互统一的关系,指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掌握这些知识。

中学地理课本从概念到实际操作无不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揭示并帮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四、在地理教学中渗入美育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理美,为学生设置思维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美感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领悟地理环境的美,思想方法的美,文字与图形结合的美,地理语言与地理图形简捷的美。

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同时启发人们进行想象思维和联想。

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衣着要整洁,语言要严谨规范,举止端庄,板书工整顿秩序,安排合理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及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

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项工作不反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治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要经常地在学生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总之,地理教学实践表明,德育教育是地理教学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德育教育的几个方面既不能孤立地看待,也不能混为一谈,德育教育要通过地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来完成,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地理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地理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利的,效果也肯定是相当明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