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要点
成人VA-ECMO循环辅助专家共识意见
成人VA-ECMO循环辅助专家共识意见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一种可为患者提供短期血流动力学支持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近十年ECMO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迅速增长。
Figure 1:根据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的数据,成人心脏VA-ECMO 辅助的例数从2007年前的每年不到200例增长到了目前的每年大于2000例认识ECMO最基本的一点是了解其“桥梁属性”,即ECMO是架在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等与功能恢复、心脏移植或长期心室辅助装置、下一步治疗或决定之间的一座桥梁。
Central Illustration:VA-ECMO是一座架在适应症和下一步治疗或结局之间的桥梁。
除ECMO外,常用的短期机械循环辅助装置还有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或心室辅助装置(VAD)等,其主要特点及优缺点比较见下表。
Table 1:几种常用的短期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对比ECMO概述VA-ECMO环路通过引流管从右房或静脉系统引出非氧合血,泵入氧合器中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灌注管将血液送回体循环动脉(股动脉或锁骨下动脉)。
Figure 2:VA-ECMO环路系统心源性休克和VA-ECMO的血流动力学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左室收缩功能(Emax2)严重下降,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舒张末容积均显著增加,每搏输出量显著降低。
Figure 3:正常状态、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情况下的压力容积曲线:Emax代表左室收缩力,主动脉有效弹性(Ea)反映左室后负荷。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左室收缩力(Emax2)、左室收缩末压、每搏输出量和每搏功均轻度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加。
VA-ECMO时左室后负荷增加,Ea增加,LVEDP增加,继而可能引起左房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导致左室过度充盈和肺水肿。
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压的方法包括:通过正性肌力药、IABP或Impella增加前向血流;通过IABP减轻左室后负荷;通过房间隔造瘘或Impella或外科左室引流进行左室减压;通过利尿剂、超滤或透析增加体内水分排出;减低ECMO的转速和流量(可能不耐受)。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共44页
2019 旧
取消程序中在开放 气道后“看、听和 感觉呼吸”一评估 环节”
“看、听和感觉呼 吸”用在开放气道 后评估呼吸
更改的理由
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 会在成人患者无反应且不呼吸或无正常呼吸 时实施心肺复苏,从按压开始:C-A-B 程序
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快速检查呼吸; 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气道开放,施救者 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并开始按压。
简化成人BLS流程
施 救 施救者应同时获得两点 者 信息:患者有无反应以 应 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 同 正常 时 获 如果医务人员在10秒钟内 得 没有触摸到颈动脉搏动, 两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点 AED 信 息
医务人员BLS 法则
虚线步骤由医务人员 完成 初级救治者不需完成
更改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9新
吹起毕,松开 口鼻
口对鼻人工呼 吸与口对口人 工呼吸类似, 一般用于婴幼 儿和口腔外伤 者。
除颤
2019新
提示:儿童使用 AED(包括婴儿)
2019旧
•对于婴儿(1岁以下), 建议使用手动除颤器。 •如果没有手动除颤器, 需要儿科型剂量衰减AED。
1-8岁儿童除颤应使用 儿科型剂量衰减AED 1岁以下婴儿不建议 使用AED
2019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 新心肺复苏(CPR)指南。 201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专家组制定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
心脏骤停(SCA)
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 (心音消失,动脉搏动消失)
患者对刺激无反应 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 如不能及时有效救治,则SCD
时间就是生命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更改的理由
中国成人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连续2次吸光度指数(GM I)值>0.8或单次GM I值>1.5具有诊断意义
编辑课件
辅助检查:病原学诊断
核酸检测等分子诊断是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 感染快速诊断的首选方法。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 能快速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一般能在4~6小时内获得结果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 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PPT模板
编辑课件
1
目录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重症肺炎疾病严重程度评价 重症肺炎的辅助检查 重症肺炎的治疗 重症肺炎治疗后评估及预后
01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HCAP
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
• 近年来病原学的流行病学研究,2015年国内CAP指南指出需要 收住监护病房的SCAP患者:肺炎链球菌仍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2023版)解读PPT课件
CPR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对于心跳骤停患者来说,及时的CPR可以挽救生 命,减少脑部损伤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CPR也是急救体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与发展
历史
CP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 吸等方法进行急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CPR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完善和提 高。
标准化流程与培训
建立标准化的心肺复苏流程和培训机制,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 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
05 实施新共识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医护人员技能不足
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心肺复 苏技能和经验,难以有效实施新
共识。
设备和资源不足
一些地区或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设 备和资源,如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高级气道管理等,影响新 共识的实施。
发展
近年来,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CPR的指南和操作流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也不断应用于CPR的实践中,如 机械胸外按压装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现状与挑战
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推广和普及CPR技能,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相关培训并掌握了这 项技能。同时,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也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人员,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急
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自救 互救能力,对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素
胸外按压质量与频率
01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要求按压深度足够
、频率适中、减少中断。
人工呼吸与通气
02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人工呼吸和通气对于维持患者氧合和排出
AHA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讲义
2、这些更新的推荐,不妨碍2015年的推荐: 对于目击的可除颤的院外心跳骤停,急救医 疗服务提供者釆用多种处理,在复苏初始应 尽可能少中断胸外按压(如延迟通气)(弱 推荐;C级证据-有限资料)。
四、心跳骤停的CPR
2017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国际共识 总结和系统评价认为在医院环境中 放置高级气道后使用连续性和间断 性胸外按压。
AHA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和心肺复苏质量
前言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 “2015 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 新”,包括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和心肺 复苏(CPR)质量的推荐。本次更新是基于 “2015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和治疗推荐的国 际共识。
此外,编写小组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关于临 床实践指南的最新报告,确定了推荐和证据的 等级,更方便我们理解更新内容的推荐力度。
这项研究分析了23711名心脏骤停成人患者, 研究的主要结果是出院存活率。总的来说,在结 果上差异无显著性, 干预组和对照组有,出院存 活率分别为9%到9.7%(调整后的差异,−0.7; 95% CI,−1.5到0.1;P = 0.07)。同样地, 存活伴良好的神经预后率无明显差异(7% vs 7.7%;调整后的差异,−0.6;95% CI,−1.4 到0.1;P = 0.09)。
目录
一、调度员指导心肺复苏(CPR) 二、旁观者心肺复苏 三、急救医疗服务提供的CPR 四、心跳骤停的CPR 五、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
一、调度员指导心肺复苏(CPR)
2017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国际共识总结和系 统评价认为调度员指导胸部按压的指令只用 于院外心跳骤停CPR。
2017推荐更新
当需要调度员的指令时,调度员应提供胸 部按压仅CPR指令给对于成人可疑院外心 跳骤停的呼叫者(强推荐; C级证据-有限 资料)。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ECP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医学界开始研究使用机器替代心脏功能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ECPR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ECPR已成为心脏骤停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2 ECPR的适应症和禁忌症ECPR适用于心脏骤停患者中那些无法通过传统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心律的个案。
这些患者可能有严重的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病因,需要快速实施ECPR来提供循环和氧合支持。
然而,并非所有心脏骤停患者都适合接受ECPR。
禁忌症包括不可逆的病因、晚期终末期癌症、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在决定是否实施ECPR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心肺功能等因素。
3 ECPR的实施过程ECPR的实施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急诊医生、心脏外科医生、心脏麻醉师等。
首先,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并在手术室内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
接下来,通过引流管和回流管,将患者的血液引流至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中进行氧合处理,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4 ECPR的效果评估和后续管理ECPR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ROSC的恢复情况、出院生存率以及患者的神经功能转归。
对于ROSC恢复的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护和治疗,以保证其心脏和脑部功能的恢复。
此外,患者的家属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应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问题。
总之,ECPR作为一种新兴的心脏骤停治疗手段,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我们有望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率。
1966年,学者们意识到对于心跳骤停(CA)患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以恢复心脏血流,尤其对于心肺复苏时间延长而未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
随后,婴幼儿和成人CA患者开始应用ECPR技术。
1983年,Philips等研究发现,在5例成功实施ECPR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存活。
1989年,美国成立了体外生命支持组织,对全球范围内使用ECMO的病例进行登记。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文档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目的:通过学习了解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相关知识,掌握成人院内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
内容:1、相关概念2、预警与识别3、高质量复苏4、复苏后管理5、个人教育与团队培养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掌握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相关内容教学进程教学准备 3分钟1、清点人数2、检查教学器材3、宣布教学提要教学实施 30分钟一、相关概念1、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
2、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中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次为心室静止及无脉电活动。
3、心脏骤停发生后,全身重要器官将发生缺血缺氧,特别是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在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6分钟时脑循环持续缺氧开始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超过10分钟时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
所以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为“4~6分”。
二、预警与识别1、心脏骤停的高危因素—即心脏骤停的预警(1)严重低氧血症。
(2)低血容量性休克。
(3)心包填塞。
(4)张力性气胸。
(5)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6)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多源性室速等)。
2、识别(1)若无心电监护且突发意识丧失:判断时间应<10S。
(2)若有心电监护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前提是心电监护线连接良好、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
三、高质量复苏1、高质量心外按压(1)动作要点:部位:掌根部位于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部中下部。
姿势:双手交叠,肘关节垂直,双上肢与患者水平面垂直。
深度:5-6cm。
频率:100-120次/min回弹:避免依靠患者胸部,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2)按压质量控制:高质量胸外按压是患者存活的必要条件!(3)胸外按压比例(CCF)=胸部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100%。
(3)减少按压中断:低胸外按压比例值与预后不良直接相关。
最新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
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一、前言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SCD 的发生54.4万例[1]。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冠心病发生率的增加,我国SCD的发生率将有增加的趋势。
但即使在美国SCD抢救成活率仍小于5%。
高质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于SCA的救治至关重要。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专家组在系统性回顾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经认真讨论并参考《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和《欧洲复苏委员会心肺复苏指南》制定了本共识,以规范我国CPR技术,提高CPR的成功率。
二、CPR概述CPR是一系列提高SCA后生存机会的救命措施,主要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成人、儿童和婴儿基础生命支持关键步骤总结见表1。
由于施救者、患者和可利用资源的差异,最佳CPR 方法可能不同,但CPR的关键是如何尽早和有效地实施。
成功的CPR需要一整套协调的措施,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即组成5环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如图1示。
生存链每个环节的成功依赖于前面环节的效果。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指南强调先进行胸外按压(C),再行保持气道通畅(A)和人工呼吸(B)的操作,即CPR的程序是C-A-B[2]。
但如果明确是由于窒息而造成SCA,应进行传统CPR程序即A-B-C。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9页PPT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来自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要点
心肺复苏(CPR)使心脏骤停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肺复苏的质量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
1 预警与识别
1.1 预警建议建立心脏骤停的预警机制,预防相关事件的发生。
心脏骤停发生前应有效识别相关高危因素,如严重低氧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心脏骤停的发生。
1.2 识别
对于无心电监护且突发意识丧失的患者,应即刻启动心脏骤停的识别流程。
对于已有多参数监护的患者,在多参数监护连接良好的情况下,当提示患者心脏骤停,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2 高质量复苏
2.1高质量胸外按压动作要点:
◆部位:掌根部位于患者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交点或胸骨下半部
◆姿势:双手交叠,肘关节伸直,双上肢与患者水平面垂直
◆深度:5~6cm(将患者置于硬质平面上)
◆频率:100~120次/min
◆回弹:避免倚靠患者胸廓,保证充分回弹
2.1.2 按压质量控制高质量胸外按压时患者存活的必要条件,包括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足够的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
采用胸外按压比例(CCF)来评估按压的连续性。
CCF=胸部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100%。
2.1.3 减少按压中断目前指南推荐CCF理想目标值为80%,至少达到60%。
2.1.
3.1 人员更换
2.1.
3.2 建立高级人工气道
2.1.
3.3 电除颤前后
2.1.
3.4 自主循环恢复(ROSC)识别
2.1.4 物理指标监测按压深度与频率
复苏团队其他成员可对施救者的按压频率及深度进行监督,对按压频率的控制,还可通过节拍器辅助引导,或者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监测进行实时反馈。
2.1.5 生理指标监测
生理指标有压力性指标、ET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
主要压力性生理指标包括冠脉灌注压(CPP)、动脉舒张压。
建议争取CPP>15~20mmHg,动脉舒张压>25mmHg,ETCO2>20mmHg或更好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
如ETCO2突然持续增加(通常≥40mmHg)常提示ROSC。
2.2人工通气
人工通气要点
◆采用纯氧进行通气
◆胸外按压与通气频率保持30∶2
◆对于已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通气频率为10次/min
◆单次通气量以最小胸廓起伏为标准
◆避免过度通气
2.3 除颤
除颤要点
◆选择心底部和心尖部为电极板放置部位,使用导电胶使电极板与皮肤充分接触或使用粘贴式电极板
◆采用双向波120~200J(或设备制造商推荐能量)或360J单向波进行除颤
◆除颤完成后立即恢复胸外按压
2.3.1 动作达标要点
2.3.2 除颤质量控制
2.4 原发病处理在不影响按压连续性的前提下,床旁即时超声探查可迅速明确心包填塞、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病因;严重的高钾血症可以在复苏的同时进行积极的降钾治疗;急性冠脉闭塞患者应积极开通冠脉血管等。
2.5 机械复苏装置
2.5.1 胸外按压机由于使用该装置没有改善患者结局,并且安装和调试按压机可能会影响CCF,故是否使用按压机进行胸外按压仍存有争议。
2.5.2 体外心肺复苏(ECPR)对符合如下指征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体外心肺复苏:①年龄18~75周岁;②心脏骤停发生到开始高质量心肺复苏间隔不超过15min;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可逆;④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器官捐献的供体或受体。
2.6 复苏药物应用
肾上腺素时心肺复苏首选药物。
给药方法为1mg肾上腺素静脉推注,每3~5min重复1次。
推注后可再推注20ml生理盐水以促进药物进入中心循环。
但在复苏期间应注意给药间隔及剂量的控制。
不推荐在复苏过程中常规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在明确酸中毒、高钾血症、三环类抗抑郁要过量等情况下可酌情使用。
3 复苏后管理
3.1 复苏后目标体温管理(TTM)对于昏迷的成年患者应采用TTM,目标温度选定32~36℃,并至少维持24h。
复温避免主动加温方式进行,即通过减少降温措施力度逐渐恢复体温。
3.2 血流动力学目标保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或者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以上,建议有条件的机构开展脑灌注压监测,已实时指导合适的血压目标值。
3.3 神经功能评估建议对ROSC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脑电图监测。
神经功能评估需在亚低温后72h进行。
没有进行TTM的患者,需在心脏骤停发生的72h后进行。
3.4 复苏后通气管理患者ROSC后继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动脉氧合血红蛋白(SaO2)>94%为目标,逐步滴定至最低吸氧浓度。
4 个人教育与团队培养
4.1 个人教育对于不经常参与心肺复苏的人员,其所学习的心肺复苏技能将在6~12个月内退化。
建议定期进行个人培训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4.2 团队培养团队复苏训练时建议设立领导角色、明确成员任务、学习优化沟通方式、练习互相行为监督,以提升团队心肺复苏质量。
建议建立院内相关快速反应团队,以提高医院整体复苏质量。
4.3 个体化因素个体差异时影响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和实施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