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的几种版本

合集下载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翁方纲先生在其所著《论笔画》一书中,对褚遂良的《兰亭序》进行了一番考证,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许多版本问题。

本文将就翁方纲所提到的版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褚遂良的《兰亭序》最早流传记载于南朝梁代王羲之的《兰亭序》手迹背面。

据传,此前褚遂良所写的《兰亭序》已经失传了。

有关于《兰亭序》的褚遂良版本,流传至今比较完整可信的主要有三种:一是南宋宗楚客藏本,一是清代顾祖禹辑校本,二是清代高拱石版本。

从三本版本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字选择、词句排列、符号使用等方面。

首先,宗楚客藏本和顾祖禹辑校本在文字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例如,宗楚客藏本中“据《史》云,祖逖父子互相谬画,幕府之上,累以废去,自非人君之始也。

”的‘祖’字是‘足’字的错误写法,而顾祖禹辑校本中则是正确的‘祖’字。

此外,宗楚客藏本中“灵均、漆雕。

轴幅所载,无不精巧,是可谓闻一、知十于此矣。

”的‘十’字可能是误植,应为‘十’字旁的‘声’字,而顾祖禹所校的本子中则是正确的‘声’字。

其次,在词句排列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他年我若为青帝时,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一句中,宗楚客藏本和顾祖禹辑校本都将“报与桃花一处开”置于句尾,而高拱石版本则将其置于句首,这显然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语调和表达效果。

再例如,“谁能书阁下之素英,白首之叹者哉!”这一句中,宗楚客藏本中加了一个‘客’字,是显然错误的,而高拱石版本则是最准确的版本。

最后,在符号使用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例如,“高会,并州,领军屯田,以足粮费。

”这里宗楚客藏本中使用了‘,’符号,而高拱石版本则是使用了‘、’符号。

同时,在‘领军’一词中,宗楚客藏本和顾祖禹所校的版本中没有加黑,而高拱石版本则是将其加黑了。

通过以上对三个版本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个版本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和瑕疵。

在这些差异之中,高拱石版本的文字选择、词句排列和符号使用都是最为准确和规范的版本,是我们更应该借鉴学习的对象。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
翁方纲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尤其擅长研究兰亭序。

在他的题跋中,提到了褚遂良所书写的《兰亭序》的相关版本,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兰亭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书法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是记述他在东阳兰亭观书法会的情景,表达了书法家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理念。

《兰亭序》自问世以来,备受推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褚遂良是明代的一位书法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对《兰亭序》的书写可以说是最为著名的。

他写过多个版本的《兰亭序》,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他在明朝万历年间所写的一幅《兰亭序》长条,这幅作品在历史上被誉为“褚兰亭”。

《褚兰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字体和布局。

褚遂良所书写的字体,潇洒大方、遒劲有力,展示出了一种自由、豪放的书法风格。

而他在布局上的巧妙安排,则使得整篇气氛自然流畅,让人感到舒适自然。

整个作品的布局以自然为主题,画面中的树木与书法互相交融,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让人感到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此外,褚遂良还在他的《兰亭序》中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些想法和情感通过笔墨的跃动,让整篇文章充满了生命力。

例如,在“绕弯”的地方,他特别运用了较多的墨浓和交叉,以表现出流水的曲折和清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曲折流水的向往。

总的来说,褚遂良所书写的《兰亭序》是一篇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它将书法和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佳作。

通过研究褚遂良的《兰亭序》,我们更能深入了解到这篇经典作品的内在意义和精神追求,也更能欣赏到这位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成果。

兰亭序草书作品精选

兰亭序草书作品精选

兰亭序草书作品精选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草书作品在书法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

在兰亭序草书作品中,王羲之以行草书的形式展现了其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

以下是一些兰亭序草书作品的精选描述:
1. 《兰亭序行草》,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草书作品中的代表之一。

在这幅作品中,王羲之以行草书的书写形式,展现了其潇洒流畅的书法风格,充分展现了行草书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 《兰亭序行草卷》,这幅作品是王羲之兰亭序草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在卷轴上,王羲之以行草书的技法,将兰亭序的文字书写得极具艺术美感,展现了其对书法艺术的高超造诣和独特魅力。

3. 《兰亭序行草碑》,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草书作品中的重要之作。

在这块石碑上,王羲之以行草书的书写形式,将兰亭序的文字镌刻其中,展现了其对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

总的来说,王羲之的兰亭序草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书
法技巧,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学习素材。

字帖欧阳询《摹兰亭序》高清字库版

字帖欧阳询《摹兰亭序》高清字库版

欧阳询《摹兰亭序》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于北宋宣和年间勾勒上石,因于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

定武原石久佚仅有拓本传世,此本为原石拓本,是定武兰亭刻本中最珍贵的版本。

【始】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2】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5】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
【6】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7】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嘉靖壬子春三月上已日;涵峰王守观于宝章堂。

【终】
书法字帖·书法字典。

唐代到明代中期以前《兰亭序》的接受——以版本为中心

唐代到明代中期以前《兰亭序》的接受——以版本为中心

126唐代到明代中期以前《兰亭序》的接受——以版本为中心◆ 车晴晴( 华东师范大学 )摘要:《兰亭序》的摹本及后世的临本、摹本、翻刻本等甚众。

这些版本,或为内府所藏,或为民间流传。

学者书家聚讼纷纭,品评、鉴赏《兰亭序》,并彼此交流版本的信息和学习心得,成为书法史上别具一格的风气。

本文梳理唐代至明代中期《兰亭序》的鉴藏、传播、版本等,或于《兰亭序》的传播研究裨益学林。

关键词:兰亭 王羲之 接受王羲之(约303-361),东晋琅琊人,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书圣”的尊称,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人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东晋五大家族的琅琊王氏望族,为重要的门阀士族。

他自幼从卫夫人习书,师承钟法一脉,后又博览古迹,一变钟法一脉旧体,开启了新体书风。

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雅集,与会者皆赋诗,编成一集,众人请王羲之作序一篇——《兰亭序》,记述众人曲水流觞雅集一事,并由此抒发内心的感慨和人生的感悟。

李世民十分珍爱《兰亭序》,让人摹写数本并分赐皇太子及诸王、近臣,故拓书人的摹本及后世的临本、摹本、翻刻本等甚众。

这些版本,或为内府所藏,或为民间流传。

学者书家聚讼纷纭,品评、鉴赏《兰亭序》,并彼此交流版本的信息和学习心得,成为书法史上别具一格的风气。

一、唐代的纵向接受《兰亭序》的文献最早出现在南朝宋王义庆撰的《世说新语》中,直到唐代才有房玄龄等撰的《晋书》正史正式记载《兰亭序》,以兰亭雅集为契机,唐代众多的文献记载了其胜友如云之况,或“录其所述”,记载了这篇序言的整文,如《晋书》《初学记》《艺文类聚》《法书要录》等。

孙过庭以王羲之为众人所宗仰的巨匠,其《兰亭序》可为书家之杰作,世代奉为楷模,他从创作的状态论及《兰亭序》,《书谱》云: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

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

书法|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原帖单字高清放大版赏析(一)

书法|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原帖单字高清放大版赏析(一)

书法|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原帖单字⾼清放⼤版赏析(⼀)《兰亭集序》⼜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位军政⾼官,在⼭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死⽆常的感慨。

王羲之真迹《兰亭集序》始终珍藏在王⽒家族之中,⼀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

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辩才。

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宝。

并命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等书家临写。

以冯承素为⾸的弘⽂馆拓书⼈,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近⾂。

唐太宗死后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此失传。

后⼈皆以冯承素双钩填廓摹版本与真迹最为相似,故此古今学习书法之⼈都愿临摹此版的《兰亭集序》。

冯承素双钩填廓摹版《兰亭集序》下⾯我就将冯承素双钩填廓摹版《兰亭集序》单字截取放⼤,以便⼤家更清晰⽅便地欣赏与学习。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

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兰亭集序》完整版本

《兰亭集序》完整版本

.
.
“流觞亭”内部陈设,展出一些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
右军祠
.
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 为王右军,祠内以方型回廊围绕的“墨华池”上有“墨 华亭”。
.
“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八角攅尖顶,重檐翘 角。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 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 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 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 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 》、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 帖》等。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
‖兰亭介绍
.
被称为中国书法 圣地的“兰亭”,位 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 南部,春秋时越王勾 践植兰于此,汉代时 建有驿亭,因而得名, 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 虽然不大,却为中外 游人所瞩目。
.
“兰亭”两字系清 康熙手迹,文革期间碑 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 生,遂成残字。
.
“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
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 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
生 性 爱 鹅
王王羲羲之之轶轶事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 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
《 兰 亭 集 序 》 ( 局 部 )
.










(
唐 临 本

.
姨 母 帖
.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王羲之最著名的三幅书法

王羲之最著名的三幅书法

王羲之最著名的三幅书法王羲之,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有三幅最为著名的作品,分别是《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十七帖》。

下面将分步骤介绍这三幅书法作品。

一、《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经典。

该作品始创于东晋时期,坐落于浙江省绍兴市南浦山下的兰亭,是一篇颂扬清雅之美、咏史之作。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三种版本,分别是东晋时期的《兰亭序》、唐代的《兰亭集序》和北宋的《从《兰亭序》》。

其中,唐代的《兰亭集序》传世最广,被公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墨迹苍劲有力、气息遒劲,一笔一画有神韵,给人以深刻印象。

二、《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王羲之为表达对其侄子去世的思念之情,而所作的一篇文章。

其内容感人肺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爱和怀念之情。

王羲之的《祭侄文稿》选用了小楷,用笔细腻而不失平衡。

其笔墨处理精细到位,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该作品的经典性和感人性,让它成为了王羲之书法作品的一大代表。

三、《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最后创作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件珍品。

该作品共分为十七行,每行都有一字之间的间隔,使整个作品显得有章可循,层次分明。

在《十七帖》中,王羲之运用了草书,表现出了一种遒劲有力、刚柔并济的书风。

他的笔法和用墨都异常娴熟,将草书的雄浑和楷书的清丽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书法风格。

该作品凝聚了王羲之多年书法创作的结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经典。

综上所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和《十七帖》是他最著名的三幅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书风和内涵,呈现出王羲之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文化精神。

它们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标志。

神龙本《兰亭序》与《定武兰亭真本》之异

神龙本《兰亭序》与《定武兰亭真本》之异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兰亭序》是其书法代表作,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全文笔法、结构、内容精妙,被历代书家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一、神龙本《兰亭序》与《定武兰亭真本》冯承素等人摹本《兰亭序》为墨迹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版本为白麻纸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

高24.5厘米,长69.9厘米。

28行,324字。

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近。

此卷前隔水有“唐摹兰亭”四字标题,引首乾隆题“晋唐心印”四字,后纸有宋至明20家题跋、观款、钤鉴藏印180余方。

又因前后隔水的绫上有“神龙”半印两方,故又称神龙本《兰亭序》。

此外,唐太宗也命书法功力出众的大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人临摹真迹,他们的《兰亭序》摹本有很多流传至今。

当时,欧阳询临摹最为逼真,被摹刻上石,制成石碑。

五代梁时移置汴都,后因战乱遗失,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定州,定州在当时属定武军,故称之为“定武兰亭”或“定武石刻”。

在后世流传的众多版本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柯九思藏本为定武系统中较好的版本,称《定武兰亭真本》。

因此,笔者比较它与神龙本《兰亭序》的不同。

二、神龙本《兰亭序》与《定武兰亭真本》的不同之处从形式上看,神龙本《兰亭序》和《定武兰亭真本》最大的区别是神龙本《兰亭序》为唐人临摹墨迹本,《定武兰亭真本》为欧阳询临摹墨迹摹勒刻石拓本。

碑文是由书家书丹后由工匠镌刻在碑石上的,所以碑帖范本是间接本,只有墨迹本是直接本。

书家用墨或朱砂书写在碑石上或纸上,这种用毛笔写出来的字,笔画比较自然、圆润,有笔触的特点,但经过工匠用刀镌刻以后,这些细微的笔触和具有圆润感的“笔味”都没有了,代之以方整和有棱角的“刀味”。

不论“刀味”还是“笔味”,都有其艺术效果,因此也各有优劣之处。

绝世《兰亭》从春禊雅集到八柱刻石

绝世《兰亭》从春禊雅集到八柱刻石

修文偃武:《兰亭》诞生的时代自东晋以降,“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备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追捧,可谓从者如云。

梁武帝萧衍在《评书》中形容“书圣”操翰,“字势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唐太宗李世民亦在《晋书·王羲之传》中盛赞其字“烟霏露结”“凤翥龙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在王羲之的诸多作品中,《上虞帖》《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皆为人熟知,但若论“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首推《兰亭序》。

此篇乃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率众于兰亭修禊所作,笔力凝厚而不失秀逸,结字圆转多变且富于灵性,给人以洒脱飘逸、浑然天成之感。

北宋米芾尊崇其为“天下法书第一”(米芾《褚遂良摹兰亭序跋赞》),后世皆以《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实滥觞于此。

王羲之,表字逸少,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东晋穆帝升平五年(361)卒于会稽金庭,后世以“右军”“书圣”称之。

王羲之生平跨越两晋,可谓纷繁乱世的集中缩影。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频仍,司马睿、司马宗等5位王爷避乱南渡,王羲之所在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亦南迁,其堂伯王敦、王导二人辅佐司马睿登基称帝,一时权倾朝野。

作为王氏子侄辈中的佼佼者,才华横溢的王羲之与王敦嗣子王承、王导嫡子王悦合称“王氏三少”,受到各方瞩目:不仅被太尉郗鉴择为“东床快婿”,更被外戚、权臣征西将军庾亮延揽至武昌任参军,累迁晋升为长史。

彼时的东晋政局由琅琊王氏、高平郗氏与颍川庾氏三家共治,其势虽不及“鲁之三桓”,亦不远矣。

为了不牵涉上层的权斗政争,王羲之数次婉拒去京城担任侍中、吏部尚书的邀约,推迁不拜。

一方面,他自言“素自无廊庙志”,醉心书法;另一方面,亦有远离中枢繁杂,建功勋于边地的考量。

在殷浩的劝慰下,王羲之方才出任三品护军将军;又在48岁之际,补缺出任会稽内史,军号右将军,故时用“右军”为款。

东晋朝廷在永和三年(347)、永和八年(352)发动的两次北伐均铩羽而归,心灰意冷的世家大族开始重新审视再造一统的可能性。

王羲之的故事: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故事: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故事:兰亭集序书法史上流传着一段关于《兰亭序》的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

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被邀人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

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

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

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

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

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

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

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

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

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

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

……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

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

王羲之兰亭帖考

王羲之兰亭帖考

王羲之兰亭帖考书圣王羲之史书曾记载过一个“东床坦腹”的故事:约在东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太尉郗鉴想在当时的王氏贵族中为女儿挑选未来的丈夫。

于是便派门生到王家找王导商议,王导让门生到东厢房王家子弟中任意挑选。

门生观察了众多王家子弟后回禀郗鉴说,王家的众多子弟都不错,但听说来挑选女婿,都穿得整整齐齐,表现文质彬彬,很讲究礼节,只有一个人躺在床上,袒露着肚子,不慌不忙地吃东西,如同未听说此事一样。

郗鉴一听,立刻答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并前往观看此人,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位“东床坦腹”者,就是后来成为书圣的王羲之。

郗鉴选择女婿的方式虽然颇有喜剧色彩,但他的眼力是不错的,挑选了一个最具有魏晋风度的名士。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县北)人出生于一个著名的贵族家庭,祖父王正,官尚书郎,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从父王敦,官太尉,从父王导,官司徒。

童年时期的王羲之,口讷而不善言辞,到了青年时期,显出才华,受到了家族长辈的注意,他们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番作为。

王羲之初人仕途,作秘书郎,与笔墨打交道,在笔情墨意中“游目骋怀”。

到了而立之年,征西将军质亮请他作参军,累迁长史,很受信任。

庚亮临死前,还上疏朝廷,称羲之“清贫有贵裁”,建议重用。

于是,王羲之便升迁宁远将军,并任江州刺史。

王羲之以才名世,为政清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诗中、吏部尚书”。

可他是一个内心很矛盾的人,既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又对政界的尔虞我诈非常厌恶,所以一次次推辞不就。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王羲之是个既有儒家传统、又有道家思想的人,所以入仕而不沉迷仕途,最后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曾数次写信给扬州刺史殷浩,说“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内外和国家就安定,国家安定人民才安居乐业。

他还关心人民疾苦,“开仓赈贷”,“除其烦苛,省其赋役”,在政治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才干。

但他并不热衷于官场,而是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以及与若干志投意合者一起畅叙表现了明显的兴趣。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

翁方纲题跋中的褚遂良《兰亭序》相关版本研究
翁方纲先生在他的题跋中提到了褚遂良所书写的《兰亭序》,并对其不同版本进行了研究。

褚遂良所书写的《兰亭序》是一篇著名的书法作品,其内容表达了对于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将对翁方纲先生在题跋中提到的《兰亭序》相关版本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最早的《兰亭序》版本是褚遂良所书写的原本,此版本成为后世各种版本的基础。

而翁方纲先生所研究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
1.唐太宗赐《兰亭序》原本
唐太宗赐《兰亭序》原本是一份明代的抄本,在编排上有一些删节变化,但总体上颇为接近褚遂良所书写的原本。

该版本在书法题跋中也有登载,其序中的“遂飨所思,三年之际,乃完成此稿”一句是其他版本中所没有的。

2.岭南金碧堂《兰亭序》
岭南金碧堂《兰亭序》是清代的一份手抄本,书写精美,题跋由吴昌硕所撰,并附有自己的款识。

该版本在原本的基础上增补了吴昌硕本人的题跋,其文字俊朗而流畅,更富有书法之美。

4.德清金山张氏藏本《兰亭序》
德清金山张氏藏本《兰亭序》是清代的一份手抄本,汇集了各明清书画名家的题跋,内容丰富而精彩。

该版本的题跋多是由明清书画大家所撰,如陈淳父子、王铎、倪瓒、陈洪绶、何绍基等,同时也包括了一些民间文化的杂记。

总体而言,以上不同版本的《兰亭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版本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于《兰亭序》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和书法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同时,它们也成为了后世书法和艺术爱好者借鉴和学习的重要资源和资料。

智永草书《兰亭序》

智永草书《兰亭序》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这件作品经过了历代后人的秘藏,被他的七世孙智永禅师所得,传说智永禅师20年不下楼研究书法,一方面是学习和临摹此作,已经王羲之的其它真迹,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贴身保护这件“天下第一法书”《兰亭序》。

只可惜此作后来被唐太宗以“萧翼赚兰亭”的方式骗走了,并且传阅诸臣,让其临摹和复制,从而产生了“定武本”、“虞临本”、“褚临本”、“神龙本”等等的临本。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而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一部草书版本的《兰亭序》,据传说,这件作品乃是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之后所写,《兰亭序》本是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这么优秀的文章,王羲之必定抄写了多次,而其中也有传世的草书版本。

此作传世被唐太宗秘藏,也有说法是殉葬与武则天。

此草书版本也同样被智永所藏,在“云门寺”隐居的20年期间,智永潜心于书法,除了写出了500本著名的《真草千字文》流传于世之外,还临摹了王羲之的行书版和草书版的《兰亭序》,传到唐太宗手中的《兰亭序》也有许多人推测乃是智永所书,因为其笔法与智永是超乎寻常的一致。

点击看完整视频哦 ..点击上图看完整视频而如今藏于北京故宫的草书版本的《兰亭序》也同样是智永的临作。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件草书版本的《兰亭序》每一个字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字样,用笔和结字也与王羲之《十七帖》有着超乎寻常的一致。

可见智永禅师是真正得到“二王”遗法的一个人。

张怀瓘在《书断》当中说:“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

气调下于欧、虞,精熟于羊、薄”。

由此可见,智永禅师的书法造诣,更在唐人诸家之上,尤其是他的草书,可谓是王羲之之后一人而已。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明代的大才子解缙这样评价智永:“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

”从这段话当中更能看出智永对于书法领悟的精透。

对于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这件智永的草书《兰亭序》乃是书法界极其罕见之作,因为秘藏于北京故宫当中,也从未出版所以世人知者不多,但从这件作品的书法气质和技法层次来看,丝毫不逊色于王羲之的《十七帖》。

《兰亭集序》(精品)最新版本

《兰亭集序》(精品)最新版本

精选课件 30
碑的反面刻着清乾隆帝
精选课件
所书《兰亭即事》诗,
祖孙皇帝手迹同处一碑,
世所罕见。
“御碑亭”的精雕石狮
31
兰亭书法博物馆的 “古砚展”。
精选课件
荷叶青蛙跳池砚
32
精选课件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 书法节”,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 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
33
19
精选课件 20
‖文体知识
精选课件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 同“跋”(bá)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 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 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 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 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 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 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无根据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68
精选课件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
一个个
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情趣
纵使
……的原因
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于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69
精选课件
“生死”是有根本差别的,“彭殇”也 不能等量齐观。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友好 相聚,感受到人生乐趣,但“盛事不常” ,生命有限,不胜感慨!由此想到古人的 话,“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精选课件
17
精选课件
(3)以书换鹅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 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 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后 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就 把鹅送给你。”

冯宝麟——2019年新作:篆书《兰亭序》

冯宝麟——2019年新作:篆书《兰亭序》

冯宝麟——2019年新作:篆书《兰亭序》
公元353年4⽉22⽇(晋永和九年三⽉初三⽇,距今已1666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谢安、孙绰等四⼗⼀⼈在会稽⼭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集,并作序⼀篇,记述流觞曲⽔⼀事,并抒写由此⽽引发的内⼼感慨。

这篇序⽂就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名《兰亭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

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有地名兰渚,渚中有亭名兰亭。

《兰亭序》不仅⽂采斐然,王羲之的⼿稿也被誉为“天下第⼀⾏书”,王羲之更因其杰出的书法造诣,被奉为“书圣”。

⼰亥仲秋时节,冯宝麟先⽣以篆书抄录《兰亭序》,对这⼀千古经典进⾏重塑。

今以微信形式推出,以飨读者。

冯宝麟
字逸天,别署鉴斋、慧观书屋主⼈。

⼀九六四年出⽣于河北省黄骅市。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理论部主任、研究员,国家⼀级美术师,硕⼠研究⽣导师。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

兰亭序
朱兴华先⽣所作《兰亭雅集图》。

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最好版本

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最好版本

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最好版本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是一份非常著名的国宝级文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内容寓意深远,书法工艺精湛,因此备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在众多版本中,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最好的版本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份版本究竟为何如此特别。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其间,此书经历了多次的抄写和传承,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不同版本。

而在清代,一些书法家开始将不同版的草书兰亭序汇聚起来,删减核对并制作成卷,这份版本被人们称为“清雅阁本兰亭集序”。

而这份版本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数清雅阁智永草书。

智永,字首阳,是北宋末期一位著名书法家。

其与父亲智谦均是清华大学清华附中创办人。

智永在书法上潜心研究、不断创新,草书尤为精湛,这也为其赢得了“智永之草”、“草圣”等美誉,成为草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非常考验书法家的笔力、墨力、气势和结构等方面的技巧。

智永在抄写草书兰亭序时,充分运用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技能,用笔之处境界深透,极具特色。

他通过虚实结合、笔画纵横、神韵脱俗等手法,创造了一种独具匠心的书法风格,成为人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因此,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和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除了其本身的文化价值,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最好版本还因为涉及一些争论而显得格外特别。

一方面,其作为千古名家所书的草书兰亭序中的一版,很难避免存在修整和改动的情况。

因此,有一些人认为,清雅阁本是经过改动的版本之一,其书法风格与智永的正书风格更加相近,而非真正的智永草书作品。

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则认为,这份版本是真正的智永草书兰亭序,因其精湛的技法和卓越的墨姿,具有博大精深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无论如何,清雅阁智永草书兰亭序最好版本无疑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

无论是作为国宝、瑰宝还是艺术精品,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丰坊刻版王羲之《兰亭序》比冯承素摹本笔迹纯青,极致完美

丰坊刻版王羲之《兰亭序》比冯承素摹本笔迹纯青,极致完美
名家认为:,丰刻本《兰亭序》上有唐代各帝王年号以及玉玺,还有古代名家题跋与鉴评,冯承素摹本兰亭序则没有。可见,丰坊刻本更忠于原作的。
学习书法从学习宗少林实用钢笔字开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丰坊刻石版本的兰亭序在技法上比冯承素摹本效果会更好两个版本疑似出自一人之手冯承素摹本时间更早丰坊刻石版本在功上应该是晚年之作
丰坊刻版王羲之《兰亭序》比冯承素摹本笔迹纯青,极致完美
丰坊刻石版本的《兰亭序》在技法上比冯承素摹本效果会更好,两个版本疑似出自一人之手,冯承素摹本时间更早,丰坊刻石版本在功上应该是晚年之作。

兰亭序又名

兰亭序又名

兰亭序又名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

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褚本
褚遂良临另一个兰亭序的摹本——黄绢本,因第四行“领”上加“山”,故又称“领字从山本兰亭”。
冯本——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
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因使用“双钩”摹法,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真迹者。
欧本——最能体现兰亭风骨的摹本
兰亭序摹本
虞本——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虞本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
褚本——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褚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因卷后有米芾题诗,故亦称“米芾诗题本”。此册临本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骨洒落,深得兰亭神韵。
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于北宋宣和年间勾勒上石,因于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久佚,仅有拓本传世。
赵孟頫(五种临本)
董其昌
文征明
王铎
刘墉
沈尹默
启功
薛绍彭
吴玉如
沙孟海
八大山人
郑板桥
钱君匋
康熙
陆抑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