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合集下载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教师常见的⼼理问题(通⽤7篇)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教师的⼼理问题⼤多可以归结为情绪问题、⾏为问题两类,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

这些⼼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我评价,造成⼈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后果。

下⾯我们来看看教师常见的⼼理问题,仅供⼤家参考!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篇1 焦虑 焦虑是⼀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对即将⾯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交织⽽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其基本内⼼体验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害怕,体验到不快和痛苦,严重的有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这种情绪指向未来,意识中感到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

幼⼉园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以及对幼⼉安全、健康等异常关注,在⼯作中出现紧张、逃避、不耐烦、不愉快、恐惧、注意⼒不集中、健忘等症状。

适度的焦虑对于提⾼⼯作效率、保证⼯作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教师⼯作质量下降,甚⾄产⽣⼼⾝疾病。

因此,处理焦虑的核⼼是降低过度焦虑的⽔平,使其保持在中等程度。

保持乐观的⽣活态度和良好的⽣活习惯对降低由压⼒导致的焦虑是很有帮助的。

如,对⾃⼰有客观的认识,能⾃我接纳,⾃我肯定;适当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冷静分析压⼒,了解压⼒所带来的最佳和最坏影响,做好相应的准备,等等。

抑郁 抑郁也是常见的⼼理问题,是⼀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

抑郁的主要特征是丧失,如丧失信⼼、丧失兴趣等。

在抑郁影响下,⼀般⾃我评价⽐较低,⾃责愧疚,对未来⽐较悲观;在情绪上表现为沮丧、悲伤、闷闷不乐、绝望;在⾏为反应上表现为萎靡不振、寡⾔少语、兴趣减弱、⾏动迟缓等。

美国学者卡托尔对消除抑郁提出了⼗五点建议: ⼀、遵守⽣活秩序,与⼈约会要准时到达,饮⾷休闲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活中领会⽣活的情趣; ⼆、留意⾃⼰的外观,保持⾃⼰⾝体清洁卫⽣,不穿邋遢的⾐服,保持房间院落⼲净; 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放弃⾃⼰的学习和⼯作; 四、不强压怒⽓,对⼈对事宽宏⼤度; 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学到⽼”; 六、树⽴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盾,并相信⾃⼰能成功; 七、即使是⼩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动; ⼋、即使⼼情烦,仍要特别注意⾃⼰的⾔⾏,让⾃⼰合乎⽣活情理; 九、对待他⼈的态度要因⼈⽽异; ⼗、拓宽⾃⼰的情趣范围; ⼗⼀、不要将⾃⼰的⽣活与他⼈的⽣活⽐较; ⼗⼆、最好将⽇常⽣活中美好的事记录下来; ⼗三、不要掩饰⾃⼰的失败; ⼗四、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积极地开辟新的⽣活园地,使⽣活更充实; ⼗五、与精⼒旺盛⼜充满希望的⼈交往。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1 自我 效 能 感 不 强 .
惫 、 倦 , 4%的教师 心理 健康状 厌 有 0 况 不 佳 。 庆 市 的调 查 发 现 ,4 重 4 %的 中 小 学 教 师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心 理 问 题 或 心 理 障 碍 , 中 , 度 占 3 .8 , 其 轻 3 % 中 8 度占8 6 , 度占1 6 。 .% 重 3 . % 主要 表现 7 为强 迫症 、 体化 、 际敏感 、 郁 、 躯 人 忧 焦 虑 、 对 、 执 等 。笔 者 在 湖南 省 部 敌 偏 分 乡 镇 中小 学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显 示 , 农 村 中 小 学 教 师 心 理 问 题 检 出 率 达
五 是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 , 正 确 地 处 理 能 好 与 学 生 、 长 、 事 和 领 导 的关 系 ; 家 同 六 是 能 适 应 和 改 变 教 育 环 境 , 于 接 善 受 新 生 事 物 、 的 理 念 , 断 适 应 改 新 不 革 与发 展 的教 育 环 境 。 中小 学 教 师 的 心 理 健 康 的 状 态 如 何 呢 ? 中国 人 民大 学 “ 国 教 师 职 中 业 压力心理健康调查 ”的结果显示 , 超 过 8%的教 师感 到 压 力 过 大 , O 近 3 %的 教 师 存 在 严 重 的 职 业 倦 怠 感 。 O
点 去 进 行 工 作 , 以 自己觉 得 工 作 很 所 努力 . 可教 育 教 学 实 效 不 大 。 教 师 在 工 作 中 也 无 法 满 足 自尊 和 被 别 人 尊 重的需 要 , 自我 效 能 感 不 强 。 常 产 常 生 自卑 、 助 、 丧 、 安 全感 。 无 沮 不
4 % 。 于 城 市 中 小 学教 师 . 远 远 高 6 高 也
笔 者 调 查 发 现 , 少农 村 中小 学 不 教 师 的教 育教 学 工 作 被 动 , 处 于 应 常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概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接着,本文将详细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本文将总结全文,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在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课程设置与实施不平衡:目前,许多中小学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设置与实施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

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课程时间不足,甚至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合并,导致课程内容不系统、不深入。

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业师资队伍的缺乏是一个普遍问题。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并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育内容与方法单一: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侧重于心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篇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

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又有自身职业的原因,我在网上搜寻,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七大主要因素。

即: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因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全社会都关注着教师,教师的工作处于全社会的焦点。

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有人提出:“课改成是老师,败也是老师。

”这给我们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压力。

同时社会与家长对老师要求逐渐提高,也给老师增加心理负担。

第二个因素是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出国热潮,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导致部分教师拜金主义的滋长。

教师工作的清苦、生活的清贫与其他行业高收入群体形成鲜明反差时,就不可避免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极度的不平衡心理。

第三个因素是教育政策因素。

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如全面采取教师聘任制、教师未位淘汰制、职称方面的竞聘上岗等。

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地方。

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也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

第四个因素是学校管理因素。

由于学校管理的条条框框过多。

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等均要有教案。

项项老师都要问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上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

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会接踵而来。

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能疲惫不堪?大部分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个小时。

第五个因素是学生因素。

当前,学生素质普遍偏高,学习渠道多样化,知识面较广,教师难教,甚至有的学生敢跟老师说“不”。

另外,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强、不合群、家长过多的呵护和娇惯,给教师教育与管理造成困难,教师经常受到冤枉与委屈。

第六个因素是媒体因素。

近年来,有些媒体盯住教师一些失误,过于炒作,惟恐学校不乱。

不去理解教师所做工作以及教师的心理伤害,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偏向学生的一方,造成“老师怕学生、不敢管和不敢教”的现象,给教师带来严重心灵伤害。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通过对我校26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其中22人完成了问卷,22份为有效问卷。

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调查结果表明有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3%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班主任压力大于非班主任教师,考试期间压力大于平时。

22名有效问卷调查问卷中,出现职业倦怠的16人,占73%。

近一半受访教师认为工作很劳累,出现明显疲劳、记忆力下降、头疼、身体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其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影响个人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排在第一位的是来自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其次,来自学校管理的压力等。

而这种种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身体亚健康的状态。

调查显示,上班时间越早,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

下班时间越晚,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

而且,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明显大于科任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这类老师课余时间相对轻松,其他科任老师都比较忙,这说明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教师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3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73%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7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虽然我们对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实际上某些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6%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

4、虽然有6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度也越来越高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篇一:《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探讨了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方法与途径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

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却偏离了这一思想,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完全一致的。

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文化知识、道德品质与操作技能等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

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生活技能的训练,唱歌、跳舞、画画活动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

个体的自我观念、求知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体在工作、事业中的成功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

同时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教师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社会责任重大,民众对于教师的期望过高信息时代、经济时代的来临,学生家长日益迫切感觉到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

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便空前关注起来。

作为孩子的主要学校教育者,家长对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过分倚重。

特别是教毕业班的教师,他们感觉到来自学生父母的压力更大。

自己孩子由于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其他某些客观原因导致了学习成绩不好,学科教师便要受到很大的质询。

甚至学生与社会不良人员混杂,进而干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经常逃学等等,家长只把目光投向教师。

若认真分析,很多学校与家庭应联合教育学生的事情现在只投在教师的身上。

也就是说,教师承担着一些本由多方联合承担的责任。

社会给予教师的责任实在太多,给予的厚望太大,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

2、教师的审核评价和教师的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

这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有些制度注重看的是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成绩,但是忽略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不良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外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个体。

教师教育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断定。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未成熟的个体得到发展,融入社会。

但是劳动对象是人,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

此外,学生发展表现需要长时间观察,也是多个教育力量的合力所为。

总之,有效准确衡量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考评的依据目前仍是十分困难的。

因而,不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仍有着一定的影响。

3、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同行之间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竞争,像评定职称,晋级等之事。

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是很大的。

符合条件的人很多,但是名额却是很有限的。

一些教师为了凸显科研成果,采用一些不适当的手段,这无疑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教师的竞争上岗,以及频繁的考试等也是重要因素,加重教师的负担。

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6篇)

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6篇)

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6篇)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1)这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很有必要,也很在时。

如今的中小学校里出现了诸多的教师心理和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下面谈谈我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乃至家庭负担、同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

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使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改变师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我以为改变自己是当今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唯一选择,因为学生的改变是教师的自我改变换来的。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他们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童化了心灵、纯化了心灵、美化了心灵,纯洁高尚、幸福乐观。

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向我们提示了教师工作“自利利人”的本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措施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措施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措施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长时间被人们忽视。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为强迫症、躯体化、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等。

其中,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城区教师严重,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严重,男教师比女教师严重。

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人格有偏移,个性有缺陷都会毫无保留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无数事实证明,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往往喜怒无常。

所以,我们在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1、工作压力过小目前,我们的许多教师依然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教学质量的激烈竞争,班级人数逐年增加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教师超负荷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极易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致使不少教师身心状况每况愈下,甚至积劳成疾。

2、经济总收入较低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横向比较,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很多教师与当年同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其他部门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其经济收人相差甚远,于是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

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这种因囊中羞涩而造成的尴尬场面,尽量减少与同学、朋友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

长此以往,造成一些教师性格孤僻,难以与人沟通,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经济收人的限制,无钱买房子,无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负罪感。

因而产生了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此外,教师自身重新认识发生偏差,身体状况不佳,年复一年的单调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特定的年龄阶段等因素.也就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关键原因。

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1.加强师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1. 情绪不稳定。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 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

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

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这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使心理不堪重负。

一般教师都是早上6点出家门,晚上6点进家门,往往是管了别人的孩子,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疲惫不堪,往往还要继续做与教育有关的事情。

与家人沟通缺少时间与耐心,造成家人的不理解,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

第三是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

2. 教师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职业特点是独立性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

如果角色位置不摆正,容易造成人际沟通不畅。

从工作性质来说,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平时与未成年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了许多挑战。

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意义;解决策略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心理素质、言谈举止都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及生长环境,这就要求着小学教师必须要具有工作责任心,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将工作和生活分开,不能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入到教学事业当中来,并且学校也需要找到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进行解决和治疗。

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工作责任感、情绪控制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教师如果对于心理健康的了解局限于道德品质方面,教师的思想局是错误的,教师的初心应该是对学生尽心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1]。

因此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具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觉悟和责任感,杜绝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等情况的出现。

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来讲较为普遍,教师心理产生问题也能理解和接受,但是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就必须要进行控制和治疗,防止将生活情绪带入到课堂中去,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可以发现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适应不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考试、竞赛以及考核测评等等,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面临着所有同学的作业批改,还需要制定教学大纲,为学生准备教学方案,在日常休息生活中也需要进行有关教育的相关工作,如此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很容易对教师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教师会慢慢感觉到适应不良,进而会不由控制的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到学生身上。

教师还有时需要面对学生家长所带来的压力,部分家长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归咎于老师没有认真教学,导致教师内心不舒服,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情绪[2]。

(2)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教师产生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我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因此家长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为关注,进而大部分的家长以及社会就将目光从学生身上转移到了教师身上,教师被过分的完美化,这种理念无形之中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在“以生为本”的教育体系中,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学生身上,却往往容易忽略了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的岗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给予重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成败。

教育是“以心育心”,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怎么能教出一群心理健康的学生,故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当今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在长期过度压力体验下造成的心力交瘁,表现为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

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冷漠。

还表现在备课不认真仔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及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上课的时候不能全心地将注意力投入到教学中,讲课枯燥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去上课,课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作回答,而是草草了事,并对学生产生厌倦的感觉,甚至出现的打骂体罚学生,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二、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1. 外部归因1.1 社会、家长对教师的高要求。

从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被誉为“园丁”“、红烛”、“春蚕”“、人梯”等,这既是对教师的称赞,更是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要求和期望。

这些都给教师造成较大的职业压力。

教师教育学生如履薄冰,害怕学生在校出状况,担心学习成绩不如人,教育学生不能说重话,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之中,易产生心理疲劳。

1.2 教师的评价机制单一。

中小学中“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学校”的现象相当普遍。

升学率把教师们压得透不过气来,身体疲劳还在其次,最累的是心。

应试教育的高要求,再加上势在必行的聘任制度的扩展,优胜劣汰的竞争趋势,使不少处于弱势的教师不适应,出现了心理危机感。

1.3 教师地位的微妙变化。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惟一的信息来源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大大下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再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影响着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自身有好处,而且也直接影响师德水平,但事实上,教师是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

任何一名教师,作为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领路人,具备高尚的师德尤为重要。

教师的师德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新时期师德建设应树立新的理念: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应从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入手。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师的教学要求高。

当前教师教学要求的职业压力性突出表现在教师被社会、家长和学生卷进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中,素质教育的实施迄今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面对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学生及其家长日益觉醒的权利诉求,教师教学的强度和难度持续增大,由此带给教师种种有形、无形的沉重压力,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大压力事件。

2、日常工作负荷重。

教师的工作相当繁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不但工作量多、学科繁杂、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而且工作时间长,很多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老师,经常需要早出晚归,工作超负荷,这使得他们的精神负担加重,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持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易发生身心障碍或身心疾病。

3、心理安全感不足。

当前教师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促动价值不相适合的事实,导致教师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这种劳动价值与劳动所获相背离的现状构成困扰教师的最现实的压力源。

北师大董奇教授指出:“在你善待孩子之前,首先要善待你的家人,在善待你的家人之前,首先要善待你自己。

”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教师很少为自己留出娱乐和放松时间。

再加上教师责任心很强,事事不甘人后,他们习惯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工作中,常易忽略了自己生活的其它方面。

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常常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卫生问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卫生问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一、引言心理卫生问题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出现异常,无法正常适应环境,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障碍和问题。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中小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学生之间的比拼也越来越激烈,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

其次,信息爆炸给学生带来困扰。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些信息不健康甚至是有害的,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另外,学业负担过重也是一个心理卫生问题。

过多的作业和考试压力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最后,人际关系的不良也是一个心理卫生问题。

学生在班级和同伴中遭受欺负、排斥等负面体验,使他们感到沮丧和孤独,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原因分析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学环境不良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学校的教室条件差,噪音大,空气不流通,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僵化也是一个原因。

有些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疏导。

四、解决策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

首先,改善教学环境是关键。

学校应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干净的教室环境,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照和空气流通。

同时,加强课堂管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减少噪音干扰和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教学、评价、管理、交往等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工作压力:教师工作中常常面临严格的教学要求、学生管理难题、家长沟通困难等问题,工作压力大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2.教育:教育环境的改变和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会对教师产生影响。

教育要求教育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3.职业认同感不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一些教师常常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回报,造成了职业认同感的缺失,进而影响了心理健康。

4.学生行为问题: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比如学生冷漠、抵触、暴力等,这些问题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5.职业与家庭平衡:教师往往需要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家庭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无法很好地处理好这种平衡,教师可能会感到疲惫、压力重重,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6.职业前途不明朗: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质,教师的晋升渠道相对较窄,职业前途不明朗也是一种心理压力。

教师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限,导致心理状态不佳。

7.缺乏支持和帮助:部分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缺乏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这也会增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8.个人因素:教师的个人性格、价值观、情绪管理等因素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个人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个体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减轻心理压力,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2.改善工作环境:学校可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工作设施和资源,减轻工作的负担和压力。

3.加强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定期开展合作教研,提供教师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4.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一、社会(职业特征)因素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造成教师心理矛盾的加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

就学历而言,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

可是,现在小学教师中有相当比例的是中专学历和部分专科学历,中学教师专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

此外,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还对教师提出新的考核要求,如:计算机考试、普遍话测试等,教师要想提高学历层次、要“过关”,就必须在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一方面要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搞好业务进修,心理压力自然会增加。

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被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教师地位、待遇稳步的提高。

但是在横向比较中,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地位远不如其它相关行业,这难免造成教师的失落感、自卑感,同时由于教师长期在固定的环境中工作、在职务上升迁难、外出考察学习机会少等职业特点,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态的平衡性。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使得部分教师难以承受。

如住房改革、医疗制度改革。

这两项改革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但是就中老年教师而言,年轻时工资普遍不高,很少积蓄,现在子女已经长大,需要房子,自己年老多病需要治疗,仅靠微薄的积蓄显然是不够的,这样极易产生焦虑、压抑等心理反应。

社会风气不正,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时刻以人的楷模去影响学生。

可是,面对社会现实他们看到的却是,公事私办、公款吃喝、化公为私、贪污腐败。

教师的道德、责任与社会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造成教师心理极大的不平衡。

错误的教师观——社会对教师形象“神化”不把教师当“人”看,政府、社会往往认可宣传的都是教师模范的一方面,从而人们总是要求教师是榜样,他们无法接受教师的一些“凡人”的表现,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角色冲突。

二、家庭因素
子女的学习、就业。

由于教师工作繁忙且工作的时间不固定,每天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最多,而用在自己子女身上的时间相对减少了,以至于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使得有的教师在孩子的问题上产生负疚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此外,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要求极高,甚至把这种要求转嫁到教师子女的身上,总是要求教师子女是最优秀的,不允许教师子女有任何错误。

这都使得教师在教育子女上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由于教师工作是三尺讲台,所以他们的社交面狭窄,在子女工作安排问题上是找人无人,送礼无门,愁闷痛苦可想而知。

家务负担沉重。

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居多,他们既要把学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又要把家务搞得井井有条,这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劳动强度,也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即使是男教师,也觉得家庭负担沉重。

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

在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的配偶不是教师。

他们有的对教师工作十分理解,对配偶的工作特别支持,自己承担家务,减轻配偶负担,使他们能用充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但还有一部分人不理解教师工作,对配偶早出晚归有意见,不支持配偶工作。

个别的家庭因此而产生矛盾,夫妻不和,有的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教师的恋爱、婚姻。

有的教师因为自己的工作稳定,收入有保证、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所以在选择伴侣上条件较高,造成迟迟不能结婚。

有的婚后对配偶不满意,百般挑剔,矛盾重重,特别是配偶下岗,更易导致婚姻破裂。

另外由于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及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婚外恋无疑也会增加有些教师的心理负担。

三、个体原因
性格因素。

性格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的或易感的性格因素,如过敏、脆弱等内向的性格,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之下,易出现心理障碍;而稳定坚强与外向的性格,在同样有害致病因素冲击之下,能表现比较高的耐受能力,可以不出现精神障碍。

躯体素质。

躯体素质包括体形大小、体力强弱、营养状况、健康水平、疾病抵抗力,损伤恢复和代偿能力,对体力、精力的消耗的耐受性等,它与机体的代谢类型、内分泌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等及遗传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生活经历有关。

以往生活中的外界的有害因素,包括感染、中毒、外伤等以及困难处境,根据具体条件可以削弱(或增强)某一方面的躯体素质,形成特殊的易感性(或耐受性),也可全面削弱(或增强)躯体素质。

机体的功能状态。

机体的功能状态指疾病发生时机体所处的生理与心理状态。

它本身不是发病的原因,但是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发疾病。

例如,饥饿、过度疲劳、体力衰竭、睡眠缺乏、精神持续紧张,或酗酒、药物依赖所削弱的功能状态,均极易诱发心理异常。

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心理生理功能明显改变的生理状态,更年期性功能减退,植物性神经功能明显削弱的功能状态,都成为某些潜在的心理异常开始显现的时机,成为心理异常的诱发因素。

自身修养方面。

指的是否缺乏应有的心理卫生知识;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是否缺乏调节心理障碍的技术与方法;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及工作、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等。

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尽快转变,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尽快提高。

可是由于许多教师毕业后疲于教学工作,没有重视进修学习,所以在新的要求、新的形势下就显得能力不足,力不从心。

如果继续学习,在时间、精力方面觉得十分紧张,这样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就不足为怪了。

四、学校因素
有的学校把教学列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对教师具体生活困难重视不够。

现在的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领导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对教师的具体生活困难普遍不重视,教师有困难只好自己默默承受。

学校个别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处理有失公平。

在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个别领导不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评价和处理,而是看关系、分远近,有时公事私办、小事大办或大事小办。

致使教师对职称评聘、晋升工资、学习进修、评选先进等方面意见纷纷。

有的学校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有的学校领导在工作中,为了赢得上级管理部门的表扬,有时不顾教师的反对,大搞形式主义。

这样既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浪费了教师与学生的宝贵时间与体力精力。

教师对形势主义深恶痛绝,但又无能为力。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个别教师(或领导)因搞形式主义或做表面文章而受到表扬、提拔或重用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哪些真抓实干的教师积极性。

班级竞争。

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新的“指挥棒”又开始困扰教师,如,安全责任、保姆式管理、班级综全评比等,加上家长推波助澜,经常呈现一片“喊杀声”,教师为了分数、班级名次,各班之间争个你死我活,教师的沉重压力可想而知。

学校环境与设备。

由于受近年来地方经济萧条的影响及农村税收的减少等原因。

教育的基础设施经常捉襟见肘,无法提高教学的空间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又能有多高的士气?
领导的风格。

由于旧的哪种论资排辈观念还影响着学校,许多学校领导观念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在管理上更多的是采用“人治”的方法;在思想上总把学校工作视为自己意愿,所以在工作中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总不融洽,一般教师参与学校工作的热情不高,在许多问题上教师有意见却不敢言语,只好以消极的工作态度来回应,以致校园内的气氛沉闷。

学校风气。

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学校内部也易形成的利益小团体,彼此为自己的福利相持不下,告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明争暗斗,严重损毁教师清高的形象。

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受到重视。

主要表现有三点:第一,有些学校领导缺乏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作用的认识。

第二,学校缺乏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措施。

第三,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来抓。

五、学生与家长方面的原因
由于在校生独生子女占绝对多数,所以独生子女的特点表现明显:自我中心、任性而为,“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

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已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

素质教育与“减负”要求教师的教学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但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这一对矛盾教师很难解决。

有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班级人数众多,水平参差不齐,要进行正规化教学,要开展新课程改革确实有实际困难,教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过一天算一天。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迫切,可是由于教育子女的知识欠缺,可能使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有的还养成许多不良习惯。

于是家长们把孩子发展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教师身上,表现为对学校工作的过于关心,有的把孩子的学习好坏、品德的优劣归咎于班主任教师,这样势必对班主任造成心理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