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及分级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综述袁晓聪李杨于爽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综述袁晓聪李杨于爽发布时间:2021-08-04T16:14:55.52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作者:袁晓聪李杨于爽[导读] 总结了目前应用于古建木结构检测的几种无损检测方法,归纳了几种方法在检测应用中的局限性与不足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防灾专硕河北张家口市 075000摘要:总结了目前应用于古建木结构检测的几种无损检测方法,归纳了几种方法在检测应用中的局限性与不足,相较于现代建筑,古建筑木结构拥有其独特性,在检测鉴定过程中,要求在不破坏木结构的同时,对古建筑进行检测评估。
提出将声发射技术应用于木结构无损检测中。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声发射1 引言古建筑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民族瑰宝,古建筑大体可以分为木结构和砖石结构两类。
其中木结构由于易取材,质地轻,抗震性能好,在古代,被大量用于建筑上。
经过长时间风雨侵蚀,木材出现腐朽,开裂,虫蛀等一些病害,使得木材力学性能大大下降,如果不及时采用一些检测方法进行鉴定,古建筑会有坍塌等风险,给我国文化遗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本文基于古建筑木结构,总结了几种应用于古建木结构的无损检测方法,分析无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为古建木结构无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2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无损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简称 NDT),故利用材料本身的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不破坏材料本身的前提下,通过间接测量其相关性质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学者对于无损检测技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Lee[1]最先将应力波技术应用于木材中。
在1964年,在英国,通过利用应力波对一座屋顶为木结构的大厦进行无损检测,从而对大厦的损伤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安源等[2]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内部腐朽情况进行性检测。
通过建立木柱三维仿真模型,然后利用利用阻抗仪技术对仿真模型验证,对木柱内部的腐朽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木构件的各项性能和结构进行全面而准确地检测,以评估古建筑木构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为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已成为古建筑保护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本文将就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的类别目前,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热成像检测、X射线检测、红外线扫描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古建筑木构件的检测。
声波检测主要利用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特性来检测木构件内部的缺陷和裂缝;超声波检测则是通过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频率来检测木构件的内部结构和可见缺陷;热成像检测则是通过测量木构件表面的温度分布来评估木构件的内部结构和性能状况;X射线检测则是通过X射线在材料中的透射和散射情况来检测木构件内部的缺陷和异物;红外线扫描检测则是通过测量木构件表面的红外辐射来评估木构件的内部结构和性能情况。
二、国外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在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古建筑木构件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应用。
他们主要采用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热成像检测等技术手段,结合数字化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古建筑木构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与评估,为古建筑木构件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巴斯浴场等著名古建筑,都曾应用了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木构件的评估和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国内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在国内,古建筑木构件的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对古建筑木构件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他们主要采用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热成像检测、X射线检测等技术手段,结合国内古建筑木构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木构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和检测,为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及分级

古建筑木构件腐朽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来源: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人:侯建筠日期:2011-3-17ICS 79.B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XXXXX—200X古建筑木构件腐朽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Method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wood element decay of ancient architecture(征求意见稿)200X–XX–XX 发布200X–XX–XX实施国家林业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荣凤、吕建雄、赵有科、周永东、吴玉章。
古建筑木构件腐朽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状况非破坏性检测评价方法和腐朽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状况检测及木材残余物理力学性能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应用是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019 木材防腐术语GB 50005 木结构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4019和GB 50005界定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古建筑检测鉴定方案

古建筑检测鉴定方案古建筑检测鉴定方案是对古建筑进行科学、全面的检测和鉴定,以评估其保护状况、文物价值和历史背景,为后续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古建筑的检测鉴定包括建筑结构、材料、装饰、遗存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下面是一份古建筑检测鉴定方案,共计1000字。
一、背景介绍古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许多古建筑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和破坏。
为了保护古建筑,必须对其进行检测和鉴定,了解其保护现状,并结合文物价值和历史背景,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
二、检测目标本次古建筑检测鉴定的目标是对X古建筑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建筑结构、材料、装饰、遗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检测鉴定,评估古建筑的保护状况、文物价值和历史背景,为后续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三、检测内容1. 建筑结构检测: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承重墙体、梁柱体系等方面的检测分析。
通过结构力学计算和非破坏性检测等手段,了解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承载能力。
2. 材料检测:包括建筑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检测和分析,如砖石、木材、泥土等。
通过采集材料样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等,了解材料的组成、特性和老化程度。
3. 装饰检测:包括建筑装饰部分的检测和分析,如壁画、雕塑、石刻等。
通过采集样本,进行测色、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等手段,了解装饰材料的组成和状况,并评估保护修复的需求。
4. 遗存检测:包括建筑遗存的检测和分析,如基址、遗存墙体等。
通过考古发掘和现场勘察,了解建筑的历史演变和后续修复工作中需要保留的遗存。
四、检测方法1. 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雷达探测等,对建筑结构进行力学性能测定。
2. 采集材料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3. 采用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装饰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估。
4. 结合现场勘察和历史文献资料,对建筑的遗存进行系统考古和分析。
木质古建筑检测方案规范

木质古建筑检测方案规范木质古建筑检测方案规范一、目的和背景木质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确保木质古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工作。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规范的木质古建筑检测方法和流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范围和内容木质古建筑的检测范围包括结构体、木料品质和保护状况等方面。
具体的检测内容如下:1. 结构体检测:包括对木结构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连接方式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主要方法包括视觉和触摸检测、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检测)等。
2. 木料品质检测:包括对木材的品种、纹理、含水率和力学性能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主要方法包括外观检测、切片检测和实验室测试等。
3. 保护状况检测:包括对木质古建筑的防水、防腐和防虫等保护措施的检测和评估。
主要方法包括外观检测、水质测试和化学分析等。
三、检测方法和工具木质古建筑的检测方法应综合运用直接观察、非接触式检测和实验室测试等多种方法。
常用的检测工具包括以下几类:1. 视觉和触摸工具:包括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手电筒等。
2. 无损检测工具:包括超声波检测仪、红外热像仪、雷达测厚仪等。
3. 实验室测试工具:包括湿度计、浸泡试验盒、力学测试机等。
四、检测流程和要求木质古建筑的检测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前期准备:对检测对象进行调研和了解,并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和方案。
2. 实地检测:根据计划和方案,进行实地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应进行充分记录和拍照,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
3. 检测数据分析和评估:根据实地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
并制定相应的修复和保护方案。
4. 报告撰写和提交:根据评估结果,撰写检测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机构。
五、检测结果和建议木质古建筑的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结果总结:对木质古建筑的整体状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 缺陷和问题:列举木质古建筑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问题。
古建筑木构件鉴定

古建筑木构件鉴定
古建筑木构件的鉴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外观检查:通过观察木构件的外观,可以初步判断其损坏程度和原因。
例如,观察木材的变色、腐朽、开裂等现象,以及连接部位的松动情况等。
2. 仪器检测: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古建筑木构件进行无损检测,如红外线扫描仪、超声波检测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准确测量木材的含水量、密度等参数,判断其质量和性能。
3. 化学分析:通过对古建筑木构件进行化学分析,可以了解木材的成分、年代等信息。
例如,通过测定木材中的碳-14含量,可以推断其年代。
4. 力学性能测试:通过测试古建筑木构件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可以评估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5. 历史研究:除了对木构件本身进行检测和分析,还需要对其历史背景进行研究。
了解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木构件在古建筑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其价值和意义。
6. 保护与修复:在鉴定过程中,如果发现木构件存在损坏或老化现象,需要及时进行保护和修复。
根据木构件的具体情况和鉴定结果,可以采取适当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如加固、防腐、填充等。
总的来说,古建筑木构件鉴定是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过程,需要从外观到内在、从物理到化学、从结构到历史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
只有通过这样的鉴定,才能确保古建筑木构件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让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
古建筑检测方案

古建筑检测方案古建筑检测是指对古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在古建筑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古建筑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修复和保护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古建筑检测方案。
一、古建筑结构检测1.外观检查:对建筑的墙体、梁柱、拱脚等进行观察和测量,检查是否存在倾斜、开裂、脱落等问题。
2.建筑材料检测:对建筑中使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检测,包括砖、石、木材等,以确定其使用寿命和质量。
3.结构稳定性检测:通过使用现代检测仪器,如激光扫描仪等,对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模和有限元分析,评估其结构稳定性。
4.地基检测:对古建筑的地基进行检测,包括地基土壤的力学性质、承载能力等,以确定建筑的安全性。
二、古建筑装饰检测1.壁画检测:对古建筑中的壁画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颜料组成、附着力等,以确定其保存状况和修复需求。
2.彩色琉璃检测:对彩色琉璃的质量和保存状况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3.木雕检测:对古建筑中的木雕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木材的湿度、虫蛀程度等,以确定其修复和保护需求。
4.石雕检测:对古建筑中的石雕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石材的强度、风化程度等,以确定修复和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三、古建筑环境检测1.温湿度检测:对古建筑内外空气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和测量,以确定环境对古建筑的影响和相应的调控措施。
2.光照检测:对古建筑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进行监测和测量,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遮光措施。
3.空气质量检测:对古建筑内部空气的质量进行检测,包括污染物浓度、通风状况等,以保证建筑内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古建筑检测方案包括对古建筑结构、装饰和环境的全面检测和评估。
通过科学和准确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古建筑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为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古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古建筑木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古建筑木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一、检测范围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对木构件的材质、尺寸、变形、损伤等情况的检测。
二、检测方法
1. 外观检测: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外观进行观察,包括木构件的形状、尺寸、表面处理等情况。
2. 仪器检测:使用测量仪器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尺寸、角度、变形等进行测量。
3. 材质检测:通过对木构件进行取样、切片、研磨等处理,观察其纹理、颜色、质地等特征,判断其材质类型和品质。
4. 负荷测试: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负荷测试,以评估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检测标准
1. 木构件的材质应符合相关历史文献和科学分析得出的结论。
2. 木构件的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和实际测量结果。
3. 木构件的变形不应超过允许范围,不得出现明显的扭曲、变形或裂缝等现象。
4. 木构件的损伤情况应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修复方案。
四、检测报告
1.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目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结论及建议等。
2. 检测报告应清晰明了,数据准确可靠,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3. 检测报告应附有必要的图表、数据和照片等,以辅助说明检测结果和分析。
五、检测实施
1. 检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古建筑木结构的特性和检测技术标准。
2. 检测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文物安全。
3. 检测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对古建筑木结构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破坏。
4. 检测后应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和建议,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木结构古建筑安全性评定技术规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3.3.1木结构古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应划分为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三个层次。需要时,可对构件或子单元单独鉴定安全性等级。如需对鉴定单元进行整体鉴定,应按下列层次进行:
1构件安全性等级鉴定。应根据构件各检查项目鉴定结果,确定单个构件安全性等级。
2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鉴定。在构件安全性等级鉴定的基础上,综合鉴定地基和台基、上部承重木结构和围护结构三个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根据结构的检查项目及各构件的鉴定结果,确定上部结构的安全性等级;
1.0.3木结构古建筑的安全性鉴定,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2.1术语
2.1.1木结构古建筑timber structure of ancient building
以木构件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的古建筑。
2.1.2重点部位dominant position
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安全性能的关键部位和易导致局部倒塌的构件、部件,包括承重木构架、楼盖和屋盖等结构部位。
3.3.3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按下列标准鉴定:
A级:符合本规范的安全性要求,无残损构件,或残损构件已正确处理,不影响子单元整体承载,不必采取措施;
B级:略低于本规范的安全性要求,有轻微损伤,个别一般构件残损或处理不当,或个别构件缺失,尚不明显影响结构整体承载,可不采取措施;
C级:不符合本规范的安全性要求,已发生中等程度损坏,梁、枋、柱等重要受力构件残损或缺失,或部分残损构件比较集中,明显影响子单元承载,应采取措施;
构架间的纵向纵向连接牢固纵向连接较牢固纵向连接出现松弛变形或滑移纵向连接出现松弛变形滑移沿剪面断开或其它破坏特梁柱间的联系包括抬梁式结构榫头拔出卯口的长度不超过穿斗式结构榫头拔出卯口的长度不超过抬梁式结构榫头拔出卯口的长度不超过榫头长度的13或者虽超出但是有可靠铁件连穿斗式结构榫头拔出卯口的长度不超过榫头长度的25或者虽超出但有可靠铁件连抬梁式结构榫头拔出卯口的长度超过榫头长度的13且未采取可靠加固措施或加固措施已失效
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无损筛查方法研究

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无损筛查方法研究摘要:随着工业社会化和经济发展,古建筑被广泛地保存,木构件在古建筑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由于大量古建筑木构件的内部缺陷,古建筑的安全性很容易受到影响,木构件的内部缺陷无损筛查技术已成为古建筑维护的关键技术。
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的无损筛查方法。
本文采用X射线、热成像技术、超声波技术等现代技术进行研究,并结合影响木构件内部缺陷检测的外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无损检测方案,提出了古建筑木构件文物内部缺陷无损检测的检测技术,以及文物保护和维护中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无损检测1言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古建筑被广泛地保存,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古老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其中,木构件在古建筑物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建筑木构件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长期暴露在不利环境中,古建筑木构件的安全性很容易受到影响。
为了确保古建筑木构件的安全性,古建筑维护专家必须精确地检测木构件内部缺陷。
因此,木构件的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已成为古建筑的关键技术,由此引发了木构件内部缺陷检测技术研究的热潮。
本文试图探讨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以期为古建筑维护提供参考和支持。
2究方法2.1 X射线技术X射线技术是检测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的常用技术之一。
X射线能够穿透物质,对木构件内部缺陷形成图像,从而检测存在的木构件内部缺陷。
另外,X射线可以分辨出木构件中的洞,松动的连接件和其他缺陷。
2.2成像技术热成像技术是利用热释放特性进行检测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木构件内部缺陷的有效性和定位精确性非常高。
热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古建筑木构件的结构缺陷、腐朽缺陷、组合缺陷和锈蚀等问题。
2.3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木构件内部缺陷的有效技术。
利用超声波技术,可以检测木构件内部缺陷,包括内部裂痕、空洞、局部区域损伤、松动件和水分含量等。
古建质量检验与评定

古建质量检验与评定古建筑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古建筑的建设历时漫长、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是历史遗留的瑰宝。
在保存与维护古建筑时,我们需要重视古建筑的质量检验与评定,避免对历史建筑的破坏和损坏。
本篇文档主要介绍古建筑的质量检验与评定方法。
古建质量检验古建筑的质量检验是指对古建筑材料、构造、工艺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以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从而保证古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古建筑材料检验古建筑材料是指古建筑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如石材、木材、砖、瓦、石灰等。
对古建筑材料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石材:要检查石材的质地、颜色、裂纹、云纹、气孔等。
对于有裂纹或气孔的石材要注意排斥,以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木材:要检查木材的表面情况,如有无裂纹、白绒虫、蛀虫、霉菌等。
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大多经过了百年以上的风吹日晒,木材的质量和耐久性是保存古建筑的重要保障之一。
•砖、瓦:要检查砖、瓦的大小、形状、颜色、密度和表面质量。
在使用时需注意与原有砖、瓦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相匹配,否则影响古建筑的原有风貌。
2. 古建构造检验古建筑的构造是指建筑结构中的梁、柱、墙、基础等。
对古建筑的构造进行检验的目的是保证其承重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础:要检查古建筑的基础是否均匀、稳定,是否有裂纹、移位等情况。
•梁、柱、墙:要检查梁、柱、墙体的纵横向水平与垂直是否准确,有无断裂、变形的情况。
3. 古建工艺检验古建工艺是指古建筑中各种特殊工艺的数量和品质。
古建工艺的检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砖、壁画等:要考查其保存状态,分析剥落、污渍、霉斑等情况•彩绘或置雕:注意挖尘及表面老化等情况。
古建质量评定要对古建筑进行有效的质量评定,需要有科学严谨的评定标准。
古建筑的质量评定主要取决于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活用价值等。
古建筑的文化价值是指该古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如果古建筑所体现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检测方案

古建筑检测方案古建筑检测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建筑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然而,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和保护其历史价值,检测古建筑的状态和结构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古建筑检测方案。
一、目的本检测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古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健康状况,为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具体目标如下:1.评估古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和缺陷。
2.评估古建筑的材料状况,了解材料的老化和腐蚀情况。
3.评估古建筑的内部环境和水分状况,了解潜在的湿度问题。
4.评估古建筑的地基和基础状况,发现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问题。
5.提供修复和保护建议,确保古建筑的长期稳定和保护。
二、检测方法本检测方案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古建筑的检测,包括以下几种:1.目视检查:通过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的目视检查,观察墙面、结构、梁柱、地基等部分的变形、裂缝、脱落等问题。
2.结构探测: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和红外线检测,评估古建筑的结构问题,如腐蚀、断裂等。
3.材料取样:在必要时,对古建筑的材料进行取样检测,包括墙体材料、砖石和木料等,以了解其老化和腐蚀情况。
4.湿度测量:通过湿度测量仪器,对古建筑进行湿度测量,以评估内部湿度和水分问题。
5.地基探测:通过地基探测技术,如地电阻率法和超声波探测,评估古建筑的地基和基础状况,发现地基沉降等问题。
三、检测报告在完成古建筑的检测后,将生成一份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古建筑的整体状况评估,包括结构安全性、材料状况、内部环境和水分状况、地基和基础状况等。
2.发现的问题和缺陷的描述和分类,如结构裂缝、材料老化、湿度问题等。
3.问题和缺陷的严重性评估和评价,并提出修复和保护建议,包括修复方法、材料选择和施工建议等。
4.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以确保修复工作遵循保护原则和准则。
五、实施计划在制定检测方案后,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以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木质古建筑检测方案

木质古建筑检测方案木质古建筑检测方案一、引言木质古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受自然环境和时间侵蚀的影响,木质古建筑经常出现腐朽、虫蛀、断裂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和保存价值。
因此,针对木质古建筑的检测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木质古建筑的检测方案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指导木质古建筑的安全维护和修复。
二、木质古建筑检测的目的和意义木质古建筑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了解木材的腐朽、虫蛀程度,为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木质古建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通过检测可以了解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助于开展木质古建筑保护研究,推动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木质古建筑检测的内容和方法1. 核心内容(1)结构检测:包括检查木质古建筑的梁、柱、墙等结构构件是否存在断裂、开裂、变形等问题,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木材检测:通过对木材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含水率)、化学性质(如木纤维组织、木材强度)进行分析,了解木质材料的健康状况及其受环境影响的程度。
(3)虫蛀检测:通过观察木质古建筑内部和外部是否存在虫眼、粪迹等痕迹,评估虫蛀程度及影响范围,进一步采取防蛀措施。
(4)防水检测:检测建筑物的防水层是否完好,避免雨水渗透引起木材腐朽和变形。
2. 检测方法(1)目视检测:通过直接观察木质古建筑的外部和内部,寻找显著的毁损痕迹,如开裂、脱落等,以初步判断木质古建筑的健康状况。
(2)非破坏性检测: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红外线热成像、电阻率测试等,对木质古建筑进行材料性能、构件损伤、虫蛀程度等方面的检测,实现隐蔽部位的检测。
(3)取样分析:对有疑似问题的木材进行取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得出准确的木材性质和健康状况等信息。
四、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1. 结果分析通过对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木质古建筑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以及修复的范围、重点等建议。
木结构房屋安全鉴定之木结构构件检测

木结构房屋安全鉴定之木结构构件检测一场大火烧到了巴黎圣母院,其结果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这是人类珍稀的文化和建筑瑰宝之一。
那么对于这类木质结构建筑群,我们该如何去做检测呢?腐朽和虫蛀的检查和检测应重点检查埋入墙内或长期接触潮湿和遭受雨水淋泡的柱根、木柁、木屋架的端头、檩头、椽头等部位。
对某些重要、隐蔽的木结构构件,必要时应根据其腐朽的可能性,较大范围地拆开隐蔽构造,作彻底的暴露检查。
腐朽和虫蛀检查和检测的主要方法如下:1、经验判断法:对于隐蔽构件,可根据结构类型、使用年限、周边环境等情况,综合判定木构件腐朽或虫蛀程度。
虫蛀的检查和检测,还可根据构件附近是否有木屑等进行初步判定。
2、表面剔除检查法:观察木结构构件表面状况,若出现腐朽,先用测量尺量测腐朽的范围,再用剔凿工具除去腐朽层,测量腐朽深度。
3、敲击刺探法:用铁锤轻敲被检查的构件,通过发出的声音初步判断木材内部是否存在腐朽或蛀蚀,然后再结合其它的检查和检测方法确定。
对柱根、柁、檩、椽头等部位的腐朽程度可采用钢钎刺探的方法进行检测,根据刺入深度判断木材的腐朽程度。
4、钻孔检查法:用木(电)钻钻入木材的可疑部位,用内窥镜或探针进行测定。
但此法容易造成构件断面减弱,影响构件承载能力,应慎用。
5、仪器检测法:用应力波和阻抗仪技术检测木材的内部状况,判断木材内部腐朽、虫蛀、白蚁危害程度。
木材缺陷的检查和检测应遵守下列规定:1、木材缺陷的检查和检测,对于原木和方木构件可分为木节、斜纹、扭纹、裂缝和髓心等检查项目;对胶木结构,有翘曲、顺弯、扭曲和脱胶等检查和检测项目;对于轻型木结构尚有扭曲、横弯和顺弯等检测项目。
2、对主要承重木结构构件的缺陷应逐根进行检查和检测。
3、木材木节的尺寸,可用精度为1mm的卷尺量测,对于不同木材木节尺寸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方木、板材、规格材的木节尺寸,按垂直于构件长度方向量测。
木节表现为条状时,可量测较长方向的尺寸,直径小于10mm的活节可不量测。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内容与研究进展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内容与研究进展
张厚江;李玉风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6)4
【摘要】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
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缺陷无损检测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无损检测两个方面。
木结构、木构件隐藏缺陷的检测以及评估是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首先介绍古建筑木结构的组成,总结其无损检测内容和目前常见无损检测方法;然后归纳总结古建筑木构件隐藏缺陷无损检测、古建筑木构件分等、腐朽对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影响等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归纳说明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无损检测和自然老化对古建筑木材性质影响的研究状况。
以期对从事木结构文物保护技术应用和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总页数】13页(P1-13)
【作者】张厚江;李玉风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66.2;TN29;K928.71
【相关文献】
1.古建筑木结构的无损检测新技术
2.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
3.古建筑木结构的无损检测新技术
4.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5.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建筑木构件基于累积损伤的剩余寿命评估

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
累积损伤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结构损伤演化的模型,它假定结构的损伤是时 间的函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剩余寿命评估则是预测结构在达到其使用 寿命之前的剩余寿命。这个过程需要对结构进行全面的健康监测和性能评估,以 了解其损伤状况和发展趋势。
分析因素
分析因素
影响古建筑木构件剩余寿命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力学、化学、物理 等方面。
参考内容
古建筑木构件剩余寿命评估:基 于累积损伤模型的方法
引言
引言
古建筑木构件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木构件常常遭受不同形式的损伤, 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次 演示基于累积损伤模型,对古建筑木构件的剩余寿命进行评估。
古建筑木构件基于累积损伤的 剩余寿命评估
目录
01 引言
03 剩余寿命评估基础
02
古建筑木构件损伤模 式
04 评估因素分析
05 评估流程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与建议
古建筑木构件剩余寿命评估:基 于累积损伤的视角
引言
引言
古建筑木构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 经济价值。然而,由于长期遭受环境侵蚀、使用磨损等因素影响,古建筑木构件 的寿命逐渐缩短。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评估古建筑木构件的剩 余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古建筑木构件的损伤模式、剩余寿命评估 基础、评估因素分析及评估流程展开讨论。
结果分析
同时,我们也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和可靠性评估。发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 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我们也指出模型存在的局限性, 如数据不足、某些因素未被考虑等,这可能对模型的预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t∕cecs 714-2020 古建筑木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t∕cecs 714-2020 古建筑木结构检测技术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T/CECS XXX-2021)和中国古建筑现场无损检测技术(t∕cecs714-2020)分别为古建筑和钢结构现场的检测提供了详细的方法和规范。
在古建筑木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中,针对木结构的特点,制定了材料性能检测、结构稳定性检测、虫害与腐朽检测、裂缝与变形检测、涂料与彩画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T/CECS XXX-2021)则分为11章和5个附录,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钢材力学性能检测与化学成分分析、焊缝连接质量检测、紧固件连接质量检测、尺寸与变形检测、外观质量与损伤检测、涂装质量检测、轻钢围护结构质量检测、结构构件性能检验等。
在古建筑木结构检测技术标准(t∕cecs714-2020)中,材料性能检测是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木材物理性能检测(如含水率、密度等)和木材力学性能检测(如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等)。
这些检测有助于了解木材的现状,为后续维修和保护提供依据。
结构稳定性检测是古建筑木结构检测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构件、连接件、支撑系统等进行检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检测虫害与腐朽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防止病虫害的蔓延与发展。
裂缝与变形检测旨在了解古建筑木结构在自然环境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和变形情况,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涂料与彩画检测则针对古建筑木结构表面的涂装层和彩画进行评估,为其维修和保护提供参考。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T/CECS XXX-2021)同样注重检测方法的实际操作。
在现场检测过程中,要对钢材力学性能、焊缝连接质量、紧固件连接质量等进行详细检查,以确保钢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尺寸与变形检测、外观质量与损伤检测、涂装质量检测等也是关键环节,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维护。
总之,古建筑木结构检测技术标准(t∕cecs714-2020)和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T/CECS XXX-2021)为现场检测提供了详细的方法和规范,确保了古建筑和钢结构结构的安全与稳定,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物保护中的非破坏性检测技术

文物保护中的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非破坏性检测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在不破坏文物本身的前提下,对文物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和评估,从而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并探讨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一、红外线成像技术红外线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图像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在文物保护中,红外线成像技术被广泛用于检测绘画、书籍等文物的状况。
通过红外线成像,我们可以观察到文物表面隐蔽的绘画或文字,甚至可以发现修复和伪造的痕迹。
这对于文物鉴定和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X射线技术X射线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和散射的特性来进行检测和成像的方法。
在文物保护中,X射线技术主要用于检测金属文物的内部构造和修复状况。
通过X射线成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属文物内部的材料、连接方式以及损伤情况。
这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了对文物进行破坏性拆解的需要。
三、激光扫描技术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对文物表面进行扫描和测量的方法。
通过激光扫描,我们可以获取文物表面的三维形貌信息,并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分析。
这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例如,在文物修复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激光扫描技术对文物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模拟,帮助修复人员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原貌和损伤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修复方案。
四、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表面温度分布差异来进行检测和成像的方法。
在文物保护中,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古代壁画、陶瓷器等文物的表面状况。
通过红外热成像,我们可以发现文物表面的细微变化,如裂纹、脱落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五、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三维扫描、摄影测量等手段,我们可以将文物的形态特征、细节信息转化成数字数据进行保存和分析。
这些数字化数据可以作为文物保护、研究和展示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来源: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人:侯建筠日期:2011-3-17ICS 79.B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XXXXX—200X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Method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wood element decay of ancient architecture(征求意见稿)200X–XX–XX 发布200X–XX–XX实施国家林业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荣凤、吕建雄、赵有科、周永东、吴玉章。
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状况非破坏性检测评价方法和腐朽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古建筑木构件的腐朽状况检测及木材残余物理力学性能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019 木材防腐术语GB 50005 木结构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4019和GB 50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木结构 timber structure单纯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载的结构。
3.2木构件 wood element木结构建筑中可划分为最基本单位的木质件。
3.3非破坏性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在不破坏木材的情况下,正确检测出木材内部的腐朽、缺陷及性能。
3.4皮罗钉检测 Pilodyn testing在固定力作用下,将微型探针打入木材内部,根据进针深度的变化判断木材腐朽程度的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3.5阻力仪检测 Resistograph testing是将直径小于等于1.5mm的微型钻头钻入木材内部,根据钻头前进时所遇到的阻力,判断木材的密度及内部腐朽、开裂、节疤等缺陷的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4 检测方法概述在进行古建筑木构件非破坏性检测时,木构件内部不同深度的腐朽很难用同一种方法检测。
表面腐朽可以通过目测和皮尺测量判断腐朽的程度和范围,但内部腐朽必须借助皮罗钉和阻力仪等仪器进行检测。
皮罗钉适用于木材表层0-40mm 范围内的木材腐朽状况检测,阻力仪适用于木材内部部腐朽状况检测,检测深度可以达到1000mm。
对腐朽严重的木构件,可采用生长锥检测,对腐朽状况进行实物确认。
通过上述检测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对不同腐朽程度木构件的检测。
5 仪器和设备(1)锥子(2)皮罗钉检测仪(3)阻力仪(4)生长锥(5)卷尺(6)记号笔或粉笔6 检测程序6.1表层腐朽6.1.1 目测和锥扎首先目测判断木构件的外部是否有腐朽发生,对有腐朽迹象的部位用锥子初步检测腐朽的范围,确定腐朽部位,记录在附录A中,并对腐朽部位拍照,记录照相时间。
6.1.2皮罗钉检测同一木构件在腐朽和未腐朽部位分别进行皮罗钉检测,且检测方向必须相同,即同为径向或弦向,同一部位设置不少于3个检测点,将检测结果记录在附录A 中。
6.2 深层腐朽通过表层腐朽检测,皮罗钉的打入深度达到30mm以上时,应进一步用阻力仪检测木材内部的腐朽状况。
6.2.1阻力仪检测检测部位的确定:(1)对接触地面的木构件,必须进行内部腐朽检测。
检测应从距地面高20cm 开始,检测部位的纵向间隔应小于50cm,每个部位至少从2个方向检测,直至检测到无腐朽为止。
(2)对非接触地面的木构件,在目视判断有腐朽的情况下,应从有腐朽的部位开始,向长度方向的两侧每隔50cm设置一个检测部位,每个部位至少从2个方向检测,直至检测到无腐朽为止。
对于有明显腐朽的区域,可在该区域适当增加检测点的个数。
检测方法:阻力仪钻头钻入木材时应该垂直于木材年轮,仪器设定为自动记录检测结果并打印检测结果图谱。
6.2.2 生长锥检测经阻力仪检测后发现内部有严重腐朽的木构件,需要用生长锥钻取木芯,取样进一步确认木材内部的腐朽状况。
7 记录内容(1)记录检测地点、构件名称、检测时间。
(2)记录检测部位,可以用图示表示。
(3)记录目测结果(4)记录皮罗钉检测打入深度(5)导出阻力仪检测结果。
8 计算皮罗钉和阻力仪的检测结果均采用相对值表示,即用腐朽木材的检测值相对于未腐朽木材检测值变化的百分比表示。
皮罗钉打入深度增加率:根据未腐朽部位的皮罗钉打入深度和腐朽部位的皮罗钉打入深度计算打入深度增加率,按式(1)计算,精确至0.1%。
(1)式中:P-----皮罗钉打入增加变化率,用百分比表示;L-----未腐朽部位的皮罗钉打入深度,mm;L1-----腐朽部位的皮罗钉打入深度,mm。
阻力值降低率:根据未腐朽部位的阻力值和腐朽部位阻力值计算阻力值的减低率,按式(2)计算,精确至0.1%。
(2)式中:R -----阻力值的降低率,用百分比表示;r-----未腐朽部位的阻力值;r1-----腐朽部位阻力值。
9 木材腐朽分级对目测、皮罗钉检测和阻力仪检测等三种检测结果,取同一部位测试点的平均值进行腐朽等级判定。
各个等级的腐朽状况描述见表1。
三种方法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分别为:(1)目测适用于木材表面腐朽状况检测,包括肉眼观察和锥扎检测;(2)皮罗钉检测适用于表层40mm以下的木材腐朽状况检测;(3)阻力仪检测适用于深层腐朽,即距表面40mm以上的木材内部腐朽状况检测。
表1 木材腐朽程度分级标准腐朽分级目测状态皮罗钉打入深度增加率P(%)阻力值降低率R(%)0 材质完好,肉眼观察无腐朽症状0 01 表面有可见的轻微腐朽0<P≤250<R≤152 表面有较明显的腐朽25<P≤6015<R≤253 表面有严重的腐朽60<P≤9025<R≤354 木材腐朽至损毁程度P>90 R>35附录A(规范性附录)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状况检测记录表1、古建筑名称:2、地点:3、检测时间:4、检测人:5、记录人:木构件木构件直径检测部位(距腐朽范围皮罗钉打入深度阻力值照相时备注名称编号(cm)地面或端头)长度宽度(mm)记录编号间(cm)(cm)(cm) 1 2 3——————————————————林业行业标准《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情况《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林业行业标准(项目编号:2009-LY-069)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申报,2009年6月获得国家林业局和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立项,2009年8月国家林业局和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转拨其标准起草经费到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标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负责起草。
标准起草人员由长期从事木材物理、木材无损检测和古建筑保护的科研、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
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是由我们承担的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古建筑木结构防护和无损检测评价新技术研究”(编号:2004DIB5J187)取得的研究成果转化而来。
标准起草小组参加了对故宫、恭王府、天坛和应县木塔等重点古建筑木结构的勘查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木构件非破坏性检测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测试和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际验证应用。
同时,标准起草人员就标准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了大量调研,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基础材料。
标准起草小组经过多次讨论、修改,于2010年6月完成了初稿,经过项目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的审阅,又对初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于2011年1月形成了目前的《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古建筑木构件腐朽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分级》的重要意义木材作为生物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风化及昆虫和微生物等生物侵害,会发生腐朽和虫蛀,导致木材的力学性能降低。
因此,以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古建筑,必须定期进行木结构材质状况勘查,检查木结构所使用木材的风化、腐朽及虫蛀情况,并进行相应的防护处理,以保证木结构古建筑的安全性。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如故宫、天坛、布达拉宫、塔尔寺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国家重点保护。
目前在这些木结构古建筑维修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在不破坏原有木构件的前提下,如何科学地检测木构件内部是否存在腐朽或虫蛀,且比较准确地确定木构件的腐朽程度和残余力学强度。
但这又是木结构古建筑勘查设计和制定维修设计方案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采用定性的目视检测与简单敲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古建筑木结构材质状况勘测,还不能对材质状况做出定量评价。
虽然应力波及超声波检测技术的研究已经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但这些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因此在现阶段,利用现有的比较成熟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和方法,科学地划分木材腐朽等级,确定各个腐朽等级木材的残余力学强度,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能够为木结构古建筑维修方案的制定和设计,以及施工中确定是否维修或更换木构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世界各国对木材腐朽状况评价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
我国目前木结构材质状况勘查参考的是《木材天然耐久性试验方法》国家标准,2008年我国制定了《古建筑木构件木材内部腐朽与残余弹性模量应力波无损检测测试规程》,但没有制定木材腐朽状况评价的相关标准。
民用建筑中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日本对木材腐朽状况评价有相应的等级标准,但还没有形成标准。
木材工业研究所2005年开始开展“古建筑木结构材腐朽等级划分及其力学强度衰减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对故宫古建筑使用的落叶松、软木松、云杉等旧木材的腐朽状况进行了勘查,并对替换下来的部分腐朽的旧木材进行了目视腐朽等级划分,并加工出各个腐朽等级的密度、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试件,实测了各个腐朽等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同时采用皮螺钉、阻力仪和FFT等3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做了相应的测试和分析,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
其中部分数据经过整理已经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林业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或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