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4)

合集下载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翻译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神话故事怒触不周山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发动进攻。

担当先锋的大将相柳、浮游,猛扑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宫,把光明宫四周长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

大地顿时一片漆黑。

火神祝融驾着遍身冒着烈焰的火龙出来迎战。

所到之处,云雾廓清,雨水齐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现光明。

水神共工恼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将三江五海的水汲上来,往祝融他们那里倾去。

刹时间长空中浊浪飞泻,黑涛翻腾,白云被淹没,神火又被浇熄了。

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烧了起来,加上祝融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

共工他们想留住大水来御火,可是水泻千里,哪里留得住。

火焰又长舌般地卷来,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

共工率领水军且战且退,逃回大海。

他满以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会知难而退。

因此立在水宫,得意起来。

不料祝融这次下了必胜的决心,他全速追击。

火龙所到之处,海水不由滚滚向两旁翻转,让开了一条大路。

祝融直逼水宫,水神共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

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

浮游活活气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无法再战,狼狈地向天边逃去。

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头一看,追兵已近。

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

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

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

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

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答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答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答案一、原文、译文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缺乏,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

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二、文学常识积累1、出处:《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夸父逐日》体裁是神话。

三、重点字词解释。

(1)夸父逐日(追赶太阳;)(2)与日逐走(竞跑、赛跑)(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4)欲得饮:想要(5)饮于河(于,到)(河,黄河)(6)河渭缺乏(黄河、渭水)(7)北饮大泽(向北、“去北方”;大湖)(8)未至(到达)(9)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10)道渴而死(道,“在半路上” 而,表修饰)(11)弃其杖(弃,遗弃;其,他的)(12)化为邓林(即桃林)四、成语1、“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宏大的力量和气魄。

五、课文理解中心思想(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怎样认识神话主题?):《夸父逐日》记叙了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夸父逐日的无比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斗志。

.六、内容填空题原文答复:1、夸父虽死,但仍为人类造福的句子是:弃其杖,化为邓林。

2、说明夸父逐日口渴后的做法的句子是:饮于河、渭;河、渭缺乏,北饮大泽3、说明夸父逐日的结果的句子是:未至,道渴而死。

4、本文以丰富的想象引入深思,表现最突出的句子是:弃其杖,化为邓林。

七、开放性1、夸父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你如何理解(怎样认识)这一人物形象?答: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

夸父有明确追求,他勇敢、执着;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

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2、“逐日”的意思是:追逐太阳怎样理解这一行为?这一行为表达了夸父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1)夸父与日逐走() (2)饮于河、渭()(3)怒而触不周之山() (4)地维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3、从这两篇短文可看出夸父和共工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答案1、(1) 跑 (2)到 (3)碰、撞 (4)断 (4分)2、(1) 他丢下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分) (2)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

(2分)3、他们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分)《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2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夸父与日逐走欲得饮2、翻译句子。

(4分)(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3分)答:5、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1、竞跑,赛跑想要2、(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阅读文言文《短文两篇》,完成小题。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1)夸父与日逐走()(2)饮于河、渭()(3)怒而触不周之山()(4)地维绝()【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小题3】从这两篇短文可看出夸父和共工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答案【小题1】(1) 跑(2)到(3)碰、撞(4)断(4分)【小题1】(1) 他丢下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分) (2)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

(2分)【小题1】他们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分)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1句翻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2句翻译时注意“故、焉”等字,同时注意到句子的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根据两个人物的具体描写详细的分析他们性格的共同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昔者,共工与颛顼①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②,天柱折。

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曰: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列子.汤问》)【注】①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②不周之山:山名,即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怒而触不周之山触:___________________(2)天柱折,地维绝绝:___________________(3)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为:___________________(4)故水潦尘埃归焉归: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工在颛顼为帝之后。

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请描述共工发怒的情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神话故事表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请写出两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碰,撞;(2)断;(3)做;(4)归向,这里指流向2、(1)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

(2)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3、示例:共工心想:同为帝之后裔,凭我的本事足以治理好天下,为什么一个奸诈的颛顼能夺取天下?他越想越气,脸气得煞白,青筋暴出,他巨嚎一声奋力一击,重重撞在不周山上。

4、答案:表现了共工勇敢、坚强,原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赏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赏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赏析还记得初中学过的《共工怒触不周山》这篇文言文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赏析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④昔者: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赏析实际上剥开神话的外衣,我们发现共工和祝融都说是两个部落,共工氏部落负责水文地理和治理水利,而祝融氏负责火事管理。

由于炎皇神农时期地球处于冰河时期,那时水灾不明显。

到了颛顼大禹期间,冰河期已经过去,气候变热,冰川消融,大地开始不断发大水,而有经常暴雨不断。

作为负责水事管理的共工氏,首领颛顼认为是共工氏的责任,因此把滔天不断的洪水怪于共工氏,便下令诛杀共工氏,这边有战争的可能。

然而杀了共工,水患依然不断,到了尧帝继位,水患依然不断,大雨依旧经常下个不停,于是乎尧帝也下令继续追杀共工氏族之人,而祝融氏正是追杀共工氏的执行者。

杀戮再继续,暴雨和洪水依旧不停止。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
以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的原文、翻译及注释,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
西汉·《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
1.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2.触:碰、撞。

3.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
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4.昔者:从前。

5.颛顼(zhuān 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6.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7.维:绳子。

8.绝:断。

9.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10.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11.潦:积水。

12.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13.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公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

公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

公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

阅读理解:为什么江河都向西南流淌:“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感受到了震天动地的力量和气概。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文赏析及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文赏析及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文赏析及翻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④昔者:从前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⑩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阅读理解(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

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

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

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尾声:借助神话解释了人类的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困惑,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赋予浪漫主义色彩。

初中语文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原文】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

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原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出处:《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注释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触:碰、撞。

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从前。

而:表顺承。

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为:做。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倾:倾斜。

西北: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北。

移:移动。

焉:兼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文中译为“这,这里”。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故:所以。

归:汇集。

绝:断。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共工怒触不周山传说故事介绍共工,炎帝裔。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相传共工为水神。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

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

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原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出处:《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注释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触:碰、撞。

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从前。

而:表顺承。

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为:做。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倾:倾斜。

西北: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北。

移:移动。

焉:兼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文中译为“这,这里”。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故:所以。

归:汇集。

绝:断。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共工怒触不周山传说故事介绍共工,炎帝裔。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相传共工为水神。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

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初中语文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原文】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注释:
(1)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2)触:碰、撞。

(3)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4)昔者:从前。

(5)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6)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7)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8)水潦: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9)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10)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译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译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译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译文引导语: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

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

在中国上古奇书《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④昔者:从前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⑩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阅读理解(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

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

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初中语文 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初中语文 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与译文
【原文】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1。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

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原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出处:《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注释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触:碰、撞。

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从前。

而:表顺承。

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为:做。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倾:倾斜。

西北: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北。

移:移动。

焉:兼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文中译为“这,这里”。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故:所以。

归:汇集。

绝:断。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翻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着大地的绳索断了。

(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共工怒触不周山传说故事介绍共工,炎帝裔。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相传共工为水神。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

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反思(四篇)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反思(四篇)

《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反思其实,我们每次准备课都希望它完美。

可是事实就是,没有一节原生课会是完美的!正如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也不可能讲出完全相同的两节课。

因为学生是灵活多变的,正是这个“变”,才有了我们形形色色的课堂,才有了我们多样化的展现。

也才会有很多不经意间的细节缺失,甚至是课堂本身角度的把握。

感谢卢臻老师,你说,痛了,下次就不会痛了。

我想说,我没有感觉痛,我只是看到了一个人,虽然孤独,但是依然无怨无悔的前进的背影。

我们学校每次评课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不要说优点了,说不足吧,一人一句的不足加起来,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呢!一个人看到的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备课组看到的一篇课文,也可能是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众多的同课头的老师聚集在一起,就距离全面把握课文文本越来越近啦!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无关名利无关荣誉无关其他,只是为了我们的学生,会有一个每天都进步一点的老师!废话说的多,回来说说我的课。

这是一节短小精悍的文言文。

我们学校本身对文言文就有了流程:一读,二译,三诵,四赏,五品。

就是一通读感知,二自主翻译,三熟读成诵,四赏析人物,五品析语言。

所以,我备课的同时也在注意着这样的流程。

同时加入自己的讲课风格。

站在讲台上的并不一定就是权威的是百分百正确的,要勇于接受学生的挑战,要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的整体课堂经常都是小组讨论的集体智慧闪光。

每当我有口误或者手误的时候,学生都敢站起来直接说出我的错误。

感谢这次七年级的一个学生,下课后过来对我说:“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

碰撞应该是‘石’字旁,你写成‘足’字旁了。

”心里暖暖的,学生愿意跟我沟通,共同进步!《共工怒触不周山》文言文反思(二)下面说反思,我也只说不足,不提优点。

这节课朗读是亮点。

但是,在提出朗读要求时,字音、节奏都没有问题,第三个感情要求学生读出讲故事的味道,确实有点早。

应该在学生领悟文章后,再读,效果更好。

我决定,朗读要求仍然全面提出。

在学生初读或者第二次读的时候,都要明确他们前两者做的很好,第三个要求,我们感知完文章,甚至翻译完文章之后,再读,效果会更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