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培养基
第三章 工业培养基

所以选择合适的无机氮源有两层意义:
满足菌体生长
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中的pH
2、有机氮源
来源: 一些廉价的原料: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 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蚕 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
成分复杂:除提供氮源外,有些有机氮源还 提供大量的无机盐及生长因子,少量糖类、 脂肪。 例 玉米浆: ①可溶性蛋白、生长因子(生物素)、苯乙酸 ②较多的乳酸 ③硫、磷、微量元素等
例:地衣牙孢杆菌生产α-淀粉酶 碳源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碳源 葡萄糖 蔗糖 糊精 淀粉 细胞浓度(OD值) 4.2 4.02 3.06 3.09 α-淀粉酶 0 0 38.2 40.2
二、氮源
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氨基 酸,蛋白质、核酸等)和含氮代谢物。 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 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第二节 工业培养基的成分及来源
一、碳源 1、作用 a.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 的碳成分
b.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必须的碳成分
2、来源
糖类 油脂 有机酸 其他碳氢化合物
3、工业上常用的糖类
a. 葡萄糖 b. 糊精、淀粉及其水解物 c.糖蜜(蔗糖、乳糖、麦芽糖)
3、工业上常用的糖类 a. 葡萄糖 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 工业上常用的葡萄糖由淀粉水解制备
1、无机氮源 种类:氨盐、硝酸盐和氨水
特点: 吸收快 引起pH的变化 如: (NH4)2SO4 → 2NH3 + 2H2SO4 NaNO3 + 4H2 → NH3 + 2H2O + NaOH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 液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 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 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胺 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 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正 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酵 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三章第四章植物器官的培养

营养器官的培养——茎尖的培养 营养器官的培养——茎尖的培养
1、 取材 、
取1-2㎝顶梢 ①直接取材:在生长旺盛、枝 直接取材:在生长旺盛、 条健壮、 条健壮、无病的母株上选生 长不久、杂菌污染少的顶梢 长不久、 (1-2cm)(取前可喷杀菌 cm)(取前可喷杀菌 )( 药,可顶芽或侧芽)。 可顶芽或侧芽)。 ②从试管苗获取。 从试管苗获取。
第一节 一、离体根的培养 意义: (一) 意义: ①生理代谢研究的优良实验体系 ②研究器官分化形态建成的良好体系 ③建立快速生长的根无性系 ④进行诱变育种 营养器官的培养
营养器官的培养——根的培养 营养器官的培养——根的培养
(二) 培养方法 1. 培养基选择 White培养基;2/3或1/2 MS 和 B5培养基 培养基; 或 培养基 培养基 注:离体根生长要求 提供全部必需元素,蔗糖、硝态氮效果好, 提供全部必需元素,蔗糖、硝态氮效果好,加入 B1、B6最重要 生长素对离体根影响不一致。 最重要, B1、B6最重要,生长素对离体根影响不一致。培养 温度25 27℃,暗光培养。 25- 温度25-27℃,暗光培养。
离 体 根
脱分化培养基
愈 伤 组 织
再分化培养基
分 化 芽
再 生 植 株
植物器官的培养
二、茎尖的培养
•1.茎尖培养概念及类型 1.茎尖培养概念及类型 1. •2.茎尖培养方法及步骤 2.茎尖培养方法及步骤 2.
营养器官的培养——茎尖的培养 营养器官的培养——茎尖的培养
(一)茎尖培养概念及类型
茎尖培养: 茎尖培养:切取茎的先端部分或茎尖分生组织部分,进行 无菌培养。 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可分为: 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可分为: 微茎尖培养: 微茎尖培养 带有1-2个叶原基的生长锥, 其长度不超过0.5mm 普通茎尖培养: 普通茎尖培养:较大的茎尖(如几mm到几十mm)、芽尖及侧芽 这里主要讲普通茎尖培养。这种培养技术简单,操作方便, 茎尖容易成活,成苗所需时间短
03细胞培养 第三章 培养用液

PBS(Phosphate-Buffered Sallines)
KCl KH2PO4 NaCl 0.20g 0.20g 8.00g
Na2HPO4·7H2O
2.16g
DPBS(Dulbecco’s Phosphate-Buffered Sallines)标准型
CaCl2(anhyd.)(无水氯化钙) KCl KH2PO4 MgCl2· 2O 6H NaCl Na2HPO4· 2O 7H 0.10g 0.20g 0.20g 0.10g 8.00g 2.16g
血清中的沉淀物
絮状物:血清中的脂蛋白变性及解冻后血 清中纤维蛋白造成,这些絮状物不会影响 血清本身的质量。可用离心3000rpm, 5 分钟去除,也可不用处理 显微镜下“小黑点”:经过热处理过的血 清,沉淀物的形成会显著增多。有些沉淀 物在显微镜下观察象“小黑点”,常误认 为血清受污染。一般情况下,此小黑点不 会影响细胞生长,但如果怀疑血清质量, 则应立即停止使用,更换另一批号的血清
D-Hanks’ 平衡盐溶液(D-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s, D-HBSS)
KCl KH2PO4 NaCl NaCO3 Na2HPO4
0.40g 0.06g 8.00g 0.35g 0.048g
D-Glucose
Phenol Red
1.00g
0.01g
第二节
培养基
:
精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 (均为L型)。
2.碳水化合物:葡萄糖 3.维生素:叶酸、肌醇、烟酰胺、吡哆醛、核黄素、
硫胺素等。
4.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
第3章 植物胚培养

附加成分
3、培养条件
通常会下降 12小时光照和25C,热带兰花杂交种胚30C
第一节 植物胚胎培养
五、幼胚培养方法
• (一)材料的选择与灭菌
• (二)幼胚的分离及培养
第一节 植物胚胎培养
• (一)材料的选择与灭菌 • 取材时期:大多数幼胚成功的实例证明,适宜于幼 胚发育时期多为心形胚至鱼雷形胚。(在解剖镜下 观察,摸索植物的授粉天数与胚胎发育的对应关 系)。 • 操作:取回大田或温室里授粉受精后的植物子房, 用70%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再用0.1%氯化汞灭菌 10-30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即可用于胚的分离 和培养。 • 次氯酸钠:5%的次氯酸钠处理10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即可用于胚的分离和培养。
第一节 植物胚胎培养 幼胚培养的关键技术:
取材时期 幼胚剥离 培养基设计 培养条件的控制(是否需要特殊处理)
第一节 植物胚胎培养 六、幼胚培养条件
培养基 环境条件
植物材料:胚柄
第一节 植物胚胎培养
• 基本培养基:MS N6 White等 • 糖的作用:蔗糖是最好的碳源之一,主要调解渗 透压的作用 • 无机氮以硝酸盐、铵盐的形式存在可以提高钾和 钙的浓度 • 氨基酸:谷氨酰胺刺激胚的生长;水解蛋白 • 维生素:促进幼胚的早期发育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天然有机物:胚乳看护培养
造成染色体倍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培养基中的外源激素。猕猴桃的确胚乳培养中,当培 养基中含有3.0mg/L Zt +0.5-1.0mg/L 2,4-D时产生的 植株多是三倍体,而在3.0mg/L Zt +0.5-1.0mg/L NAA 时产生的植株多数不是三倍体。 继代的次数越多,倍性越不稳定。
第二节 植物胚乳培养 胚乳发育时期
第三章培养基及其配制

⑷2,4—D(2,4—二氯苯氧乙酸)起动能力比IAA高10倍, 特别在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上活力最高,但它强烈抑制芽 的形成,影响器官的发育。适宜的用量范围较狭窄,过量 常有毒效应。
5.2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多用于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和茎、苗的增殖,而 在生根培养时使用较少或用量较低。这类激素是腺嘌吟的 衍生物,包括6-BA(6-苄基氨基嘌呤)、Kt (kinetin 激动 素)、Zt (zeatin 玉米素)等,细胞分裂素0.05-10mg/L。 其中Zt活性最强,但非常昂贵,常用的是6—BA。
(三)母液配制的药品与器材
1、药品:配制MS培养基所需的药品、生长调节 物质、蒸馏水、0.1mol/L的NaOH,0.1mol/L的 HCL 2、器材:各类天平、烧杯、容量瓶、量筒、 母液瓶、标签、冰箱等。
(四)母液配制(以MS培养基为例)
无机大量 母液
有机物母液
激素母液
无机微量母液
铁盐母液
配制MS培养基时母液的计算Fra bibliotekGA (赤霉素): 有20多种,生理活性及作用的种类、部位、效应等各有不 同、培养基中添加的是GA3,主要用于促进幼苗茎的伸长 生长,促进不定胚发育成小植株;赤霉素和生长素协同作 用,对形成层的分化有影响,当生长素/赤霉素比值高时 有利于木质部分化,比值低时有利于韧皮部分化;此外, 赤霉素还用于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块茎、鳞茎等提前萌 发。一般在器官形成后,添加赤霉素可促进器官或胚状体 的生长。
在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分裂素有三个作用:
①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生长。 ②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 ③抑制根的分化。
5.3激素配比模式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它们的比例决定着发育的方向,是愈伤 组织、长根还是长芽。如为了促进芽器官的分化,应除去或降 低生长素的浓度,或者调整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 例。 高:有利于根的形成和愈伤组织的形成; 适中:有利于根芽的分化; 低:有利于芽的形成
生物工艺原理第3章2新

生物工艺原理
α-淀粉酶作用适宜pH范围是6.0-7.0,最适 pH为6.2-6.4。温度升高,酶作用的最适pH也提高。 在较低温度下(65℃以下)液化,保持pH6.0左 右。
淀粉浓度对酶活力稳定性有影响,浓度越高, 酶活力稳定性越强。双酶法淀粉浓度可达30-40%。
酶用量根据酶活力的高低而定,酶活力为 2000u/g,以5-8u/g淀粉的比例计算用量。
2020/9/22
生物工艺原理
糖化酶用量 糖化酶用量按80-100u/g淀粉计(淀粉浓度
30%时)。 糖化时间控制
糖化初期,糖化进行速度快,葡萄糖值迅速达 到95%,速度减慢,一定时间后DE值不再上升开 始下降,此时应当停止酶反应(加热至100℃,灭 酶5min)。
糖化时间一般在24h左右。还原糖含量可达 30%左右,DE值96%以上。加大酶的用量或中途 追加酶,可以缩短至6h。
2020/9/22
生物工艺原理
淀粉的液化 液化是在α-淀粉酶作用下完成的。 α-淀粉酶水解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生
成糊精及低聚糖。随着糖苷键的断裂,水解物的相对 分子量越来越小,淀粉乳黏度不断下降,流动性增强, 称为液化。
α-淀粉酶液化能力与温度、pH、淀粉乳浓度有关 系。
耐高温细菌α-淀粉酶在93-97℃作用于淀粉, Ca2+ 和Na+对酶的稳定性有提高作用,一般调节其浓度为 0.01mol/L。
2020/9/22
(三)曲法糖化
生物工艺原理
用曲作为糖化剂或作为糖化剂兼发酵剂 酿酒是我国所独创。传统的制曲技术包含 着许多的科学道理,例如培养曲种的传代, 实际上就是相对纯化微生物并保藏曲种的 一种方法。
(一)淀粉酸法糖化 1. 酸水解反应原理
第三章 培养基的灭菌

ln (
K2 K `2 ) ln > ( ) K1 K `1
ln (
K `2 ) ∆E ` K `1
即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 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要大于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 微生物的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 率的增加倍数。也就是说, 结论1:当灭菌温度上升时, 结论 :当灭菌温度上升时,微生物死亡速率的提高要超过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率 的增加。 的增加。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在热灭菌过程中,同时会发生微生物死亡和培养基破坏这 两种过程,且这两种过程的进行速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但微生物的死亡速率 随温度的升高更为显著。据测定,每升高10℃时一般化学反应的反应
5、过滤除菌法 、
利用过滤方法阻留微生物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制备无菌空气
6、火焰灭菌法 、
火焰 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 适用范围:接种针、玻璃棒、三角瓶口 酒精灯
二、湿热灭菌原理
湿热灭菌原理
由于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在冷凝时 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潜热),很容易使蛋白质 凝固而杀死各种微生物。
速率的增加倍数是1.5-2.0,而杀死芽孢为5-10,杀死微生物细 胞为35左右。 。
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分) 400 36 15 4 0.5 0.08 0.01
营养成分破坏量% 99.3 67.0 50.0 27.0 8.0 2.0 1.0
再看表3-21灭菌温度、 时间与营养成分破坏量的 关系(N/No=0.001) 同样的灭菌效果
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 容器、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 外的病源微生物。 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 芽孢。例如,用于消牛奶、 芽孢。例如,用于消牛奶、啤酒和酿酒原汗等的巴氏消毒 是将物料加热至60℃维持30min,以杀死不耐高温的 法,是将物料加热至 ℃维持 , 物料中的微生物营养细胞。 物料中的微生物营养细胞。 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要求, 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要求,而灭菌则可达到消毒的 目的。 目的。
第三章培养基

生长调节物质主要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生长素类
种类:IAA;NAA;IBA;2,4-D 作用:诱导愈伤组织和根分化,促进 细胞分裂和伸长。 浓度:0.05-5mg/L
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盐酸吡哆醇
烟酸 肌醇
规定量 (mg)
扩大倍数
称取量(mg)
母液体积 (ml)
配1L培养 基吸取量
1900
10
1650
10
370
10
170
10
440
10
22.3
100
8.6
100
6.2
100
0.83
100
0.25
100
0.025
100
0.025
100
37.3
100
27.8
100
2.0
3.1 母液的配制和保存
经常需在配制培养基时,为减少工作量,减少称量的误差,一般配 成比所需浓度高10~100倍的母液,用时可按比例稀释。
配好的母液需要贮存于2-4℃的冰箱中,定期检查有无沉淀和微生物 污染,如果出现沉淀或微生物污染,则不能使用。
母液制备流程图
确定培养基
计算
分装
定容
贴标签
保存
称量 溶解
遇热较稳定,大多在培养困难时使用,有时有效。
2.3.3 氨基酸(amino acid)
主要有甘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谷氨酰胺、水解酪蛋白(CH)、水解 乳蛋白(LH)等,是重要的有机氮源。
甘氨酸:能促进离体根的生长,对组织培养的生长也有良好的促进作 用,通常用量为2-3mg/L;
第3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的设计

明确试验目的与要求 试验方案设计:
选定试验指标
选因素、定水平 因素、水平确定 选择合适正交表 表头设计 列试验方案 试验结果分析
进行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绘 制 因 素 指 标 趋 势 图
计 算 K 值
计 算 k 值
计 算 极 差 R
计算各列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列方差分析表, 进行F 检验 分析检验结果, 写出结论
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中主要含蔗糖。
糖蜜中干物质的浓度很大,含5%~12%的胶体物质以 及10%~12%的灰分,如果不进行预处理,则微生物无法生 长和发酵。 1. 糖蜜的预处理
预处理步骤包括稀释、澄清、脱钙调pH、调节金属离 子浓度等。
2. 谷氨酸发酵的糖蜜预处理 一般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以含生物素1μg·L-1 ~ 5μg·L -1为宜。 糖蜜中的生物素含量为0.04μg·L-1 ~10μg·L-1,如配 成含糖10%的培养基,每升培养基的生物素含量将达 8μg~2000μg。 解决的主要方法包括:糖蜜预处理法、添加化学药剂 法、追加糖蜜法及营养缺陷型变异株法等四种方法。
二、培养基的分类
①合成培养基
按组成分
②天然培养基
③半合成培养基 ①固体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分
②液体培养基 ③半固体培养基
①孢子培养基
按用途分 ②种子培养基 ③发酵培养基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及糖蜜原料的处理
一、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化, 制得的水解糖液叫淀粉水解糖。 根据原料淀粉的性质及采用的水解催化剂的不同,水 解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有三种方法。
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细胞 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也有人认为表面活 性剂对酶的表面失活有保护作用;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鳌合有害的金属离子。
微生物工程--第3章-发酵工业的培养基及原料处理可编辑全文

加热
维持
加压灭菌法
连续加压灭菌法优点
①因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故既可杀灭微生物,又可最大 限度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从而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比“实罐灭菌”(120℃,30分钟)提高产量5~10%;
②由于总的灭菌时间较分批灭菌明显减少,所以缩短了 发酵罐的占用周期,从而提高了它的利用率;
③由于蒸汽负荷均匀,故提高了锅炉的利用率; ④适宜于自动化操作; ⑤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①营养不能太丰富,否则不易产孢。
②无机盐浓度要适当,不然会影响孢子 量和孢子的颜色(质量)。
③注意pH和湿度。
常用的孢子培养基有:麸皮培养基、小 米培养基、大米培养基、玉米碎屑培养基等。
它们含氮量低,疏松、表面积有摇瓶种子和种子罐用的种子培养基等。对种 子培养要求做到纯种、健壮、活力旺盛,并有足 够的数量,以满足下一级菌种生长繁殖需要。
葡萄糖值(DE)98以上
含非发酵性糖、NaCl等杂质, 糖化液纯度高,易于精制 精制较难
糖化液具苦味,色深 高温、高压 淀粉浆浓度低 收率较低,成本较高
糖化液不具苦味,色浅 常温、常压 淀粉浆浓度高 收率比酸法提高10%,成本 降低10%
长时间多次结晶,才能制得 可一次结晶制得纯葡萄糖 纯葡萄糖
废液利用率低 酸用量少,糖化时间短
对这种培养基的要求是能够使菌体长得快 而健壮,而且不易引起菌种变异。
一般斜面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含量不 宜过多,特别是碳源,多了会引起pH波动, 无机盐浓度也要控制适当,以免影响菌种 特性。
2、孢子培养基:
供菌种繁殖孢子的一种固体培养基,要 求使菌体生长迅速,产生数量较多的优质孢 子,并且不引起菌种的变异,因此在配置上 要求:
(二)消毒(disinfection)
第三章 工业发酵培养基

第三章工业发酵培养基一、填空题1.工业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 培养中速效碳是指,速效氮是指。
3.工业发酵培养基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以及,,。
4. 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 __和_ 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 _、___ _、__ _、__ _、__ __等。
5. 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 _、_ _、_ __、_ __、__ _等。
6. 生长因子主要包括、和。
7. 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 _、_ _、_ _、_ _和_ _。
二、名词解释1.前体2.促进剂3.碳氮比4.孢子培养基5.玉米浆6.发酵培养基三、判断题1.培养基灭菌前加豆油,主要是预防泡沫的产生和提供氮源。
2.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苯乙酸目的是促进产量的增加。
3. 前体是构成细胞结构的小分子物质。
4. 营养成分碳源是细胞组成成分和各种产物的构成元素,不能作为生物能量代谢的必需元素。
5. 柠檬酸可调节培养基的pH,但不能作为碳源被菌利用。
6. 在味精生产时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是为了抑制杂菌。
7. 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8. 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其作用是调节渗透压。
四、选择题⒈大肠杆菌液体培养时,它首先利用的碳源是()。
A 淀粉B 乳糖C 葡萄糖D 玉米粉⒉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一般为()A 5:1B 25:1C 40:1D 80:1⒊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⒋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生物素⒌食品工业微生物发酵一般要求培养基原料( )A.价格高质量好B.营养好价格高C. 价廉易得D.纯度高6 无机氮是速效氮,因为其()A.微生物对其吸收快B.是无机物C. 纯度高D.价廉易得7 下列哪些是生理碱性物质()A.硝酸钠B.氯化钠C.氢氧化钠D.氯化铵8 平板划线分离法需要下面所有的物品,除了( )之外。
第三章(2)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

2种激素5种浓度的试验组合Ⅱ
NAA(mg/L)
6-BA(mg/L)
低
中
高
低
低低
低中
低高
中
中低
中中
中高
高
高低
高中
高高
三、逐步增减法
筛选最佳有机营养添 加量和最佳激素配比 时常用此法。
增加 增加 减少
减少
无机盐
LMH
无L 机M 盐H
有机物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L M H L MH L MH
81个试验处理
正交试验
最佳组培 方案筛选
参观咨询
文献检索
◆植物的学名、品种名、商品名 ◆此种植物组培的相关报道 ◆重点收集分析的技术信息
收集、分析的技术信息
◆外植体取样时间与外植体类型 ◆诱导、继代、生根培养基配方 ◆培养条件(温度、湿度、pH值等) ◆移栽驯化条件及基质配比
预备试验
针对某些关键因素 简单拟定试验方案, 粗略判断某因素是 否有影响及影响程 度、剂量的大致范 围。
◆最佳培养基配方长期使用后,应 视培养物的表现适当调整或校正。
今天我们都 学习什么了?
复习思考题:
• 母液配制目的是什么? • 图示母液和培养基配制
流程。
? ? ?
• 如何筛选出最佳培养方 案?应注意哪些问题?
观察。。。
正 交
L4(23)正交表
试
验
正 交
L8(27)正交表
试
验
正 交
L9(34)正交表
试
验
正 交
L16(45)正交表
试
验
正
正交表的代号
交
试验因子数(列号数)
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表3-1
成分 MnSO4· H2 O ZnSO4· 7H2O Na2MoO4· 2H2O MoO3 CuSO4· 5H2O CoCl2· 6H2O Fe2(SO4)3 FeSO4· 7H2O Na2· EDTA· 2H2O NaFe· (EDTA)2 White — 3 — 0.001 0.01 — 2.5 — — —
培养基是否适合所培养的植物,可以通过实验进行 筛选。必要时应该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调整,以此 来获取良好的培养效果。
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浓度问题:
培养基中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的浓度一般
都是以质量表示的(mg/L,其含义和ppm 相同,但现在只有前者是通用的)。不过, 国际植物生理协会则建议使用摩尔浓度。按 照国际植物生理协会的建议,应当用mmol /L表示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的浓度, 而用µmol/L来表示微量元素、激素、维生 素和其他有机组分的浓度。
仍然把它们加入培养基中,如碘(I)和钴(Co) 等。
为了使用方便,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
素都常常是先配制成母液(即比实际培养基 中的使用浓度高的贮存液),贮存在4℃冰箱 内或在室温下短期存放。
Fe由于性质特殊,即很不稳定、易沉淀,需
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比较稳定,故在培养基 配制时常常把Fe盐单独配制,且常以螯合物 的形式以防止沉淀和帮助被植物吸收。
2.8.2 硝酸银
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AgN03,能起到促进
愈伤组织器官发生或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作用, 并能使某些原来再生困难的物种分化出再生 植株;对克服试管苗玻璃化、早衰、落叶等 也有明显效果(教p33~34) 。原因是抑制 乙烯的生物合成。 AgNO3并非总能阻止乙烯的积累。 使用中注意问题:p34
延缓组织的衰老、增强蛋白质的合成、抑制 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及显著改变其他 的激素作用。
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的目的,主要是
为促进细胞分裂和由愈伤组织或器官上分化 不定芽,也可用于枝条的增殖。
常用的细胞分裂素类有:激动素(kinetin,简
称KT,规范的化学名称是糠基腺嘌呤)、6- 苄基腺嘌呤(6-BA)、玉米素(ZT)、2-异戊烯 腺嘌呤(2-iP)、吡效隆(4PU,CPPU)和噻重 氮苯基脲(TDZ)。它们作用的强弱顺序为:
第3章 培养基
1.
培养基的种类及特点
常见培养基有MS培养基(Murashige和Skoog, 1962)、改良White培养基( White,1963)、 Miller培养基(1963)、Heller培养基(1953)、 LS培养基(Linsmaier和Skoog,1965)、 ER培 养基(Eriksson,1965)、 B5培养基(Gamborg 等,1968) SH培养基(Schenk和Hidebrandt, 19720 、Nitsch培养基(Nitsch,1969)、N6培养 基(朱至清等,1974)等(表3-1)。
表3-1
成分 White
常用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单位:mg/L) 改良White MS B5 N6
NH4NO3
KNO3 CaCl2· 2H2O
—
80 —
—
80 —
1650
1900 440
—
2500 150
—
2830 166
MgSO4· 7H2O
KH2PO4 (NH4)2SO4 Ca(NO3)2· 4H2O Na2SO4 NaH2PO4· H 2O KCl
N6培养基是1974年由我国的朱至清等为水稻
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其KN03和 (NH4)2S04含量高且不含钼。目前在国内已广 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粉和花 药培养和组织培养。 B5相似,不用(NH4)2S04而改用NH4H2P04, 在不少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上使用,效果很 好。
质量的自来水代替蒸馏水。
2.2 无机营养物(无机盐)
无机营养物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协会的建议,植物所需元
素的浓度大于0.5mmol/L的称大量元素,包 括碳 (C)、氢(H)、氧(O)、氮(N)、磷(P)、钾 (K)、硫(S)、钙(Ca)、和镁(Mg)。氮(N)、磷 (P)、钾(K)、硫(S)、钙(Ca)、镁(Mg)为无机 营养物,靠加入适宜的无机盐类来提供。
2.8.4 防止酚类物质污染的添加剂
SH(Schenk和Hidebrandt,1972)培养基与
马铃薯简化培养基是为适应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农 科站和中学而设计的,既经济又适用,容易取材, 有利于组培技术推广和普及。配制方法:称取定量 的马铃薯(200g/L),洗净、切块、加一定量的蒸 馏水煮沸半小时,用两层纱布过滤,滤渣用相同方 法再煮一次,过滤,两次滤液不超过总体积的 45%, 然后加入其它附加成分,食用淀粉做凝固剂,绵白 糖代替蔗糖。
TDZ,4PU
> ZT > 2-iP > 6-BA > KT
在组织培养中通常使用人工合成的、性能稳
定又价格适中的KT和6-BA 。
此外,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多效唑
(PP333)、矮壮素(CCC)、B9等生长调节物 质也见用于组织培养中。
2.7 琼脂及其它固化剂
琼脂:有琼脂粉、琼脂条,是从海藻中提取
2.8.3 抗生素
加入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是防止由外植体内
生菌造成的污染,减少培养物中材料的损失, 尤其是快速繁殖中,常因污染而丢弃成百上 千瓶的培养物,采用适当的抗生素可节约人 力、物力和时间。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 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 霉素和庆大霉素金霉素、夹竹桃霉素等,用 量在5~20mg/L之间。 注意问题:教p34
续表3-1
成分
肌醇 烟酸 盐酸吡哆醇 盐酸硫胺素 甘氨酸 蔗糖 White — 0.05 0.01 0.01 3 2%
常用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单位:mg/L) MS 100 0.5 0.5 0.1 2 3% B5 100 1 1 10 — 2% N6 — 0.5 0.5 1 2 5%
改良White 100 0.3 0.1 0.1 3 2%
与MS培养基相比,于1943年设计,1963年
作了改良的White培养基则是一个无机盐浓 度较低的培养基。它的使用也很广泛,同时 它还非常适合于生根培养和胚胎培养。
B5培养基是1968年由Gamborg等为大豆组
织培养设计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 铵盐,该营养成分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 有抑制作用。 B5培养基在豆科植物上用得较 多,也实用于木本植物。
的一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使 培养基在常温下凝固,但不参与代谢,故在 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直被作为首选固体培养基 质而广泛应用。用量一般在0.6%~1.0%。 当培养基pH值偏酸时,则琼脂用量要增加。 此外,加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均会影响其 凝固。 其它凝固剂:琼脂糖、卡拉胶
2.8 其他成分
低浓度的2,4-D往往有利于胚状体的分
化。
IBA和NAA广泛用于生根,并能与细胞
分裂素互作促进茎芽的增殖。
NAA有利于单子叶植物的分化,而IBA
诱导生根的效果最好。
生长素一般溶于95
%酒精或0.1mol/L 的NaOH中,以后者的溶解效果更好。
2.6.2 细胞分裂素类
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器官分化、
植物所需元素的浓度小于0.5mmol/L的称微
量元素。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铁 (Fe)、锰(Mn)、铜(Cu)、锌(Zn)、氯(Cl)、硼 (B)和钼(Mo)等。
为了某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殊需要有人还把
钠(Na)、镍(Ni)、钴(Co)、碘(I)等也加入微 量元素的行列。
有些成分的作用至今还不十分清楚,可人们
MS培养基是1962年Murashige和Skoog为
培养烟草材料而设计的。特点是无机盐的浓 度高,有加速愈伤组织生长的作用,能满足 植物组织对矿质营养的要求。铵盐和硝酸盐 含量高,比例也比较适合,也不需要添加更 多的有机附加物,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 种培养基。但它不适合生长缓慢、对无机盐 浓度要求较低的植物,尤其不适合铵盐过高 易发生毒害的植物。与MS培养基较为接近的 还有LS培养基(Linsmaier和Skoog,1965) ER培养基(Eriksson,1965)。
2.5 氨基酸及有机附加物
在一些培养基中可加入一些氨基酸,它们是培养基 中重要的有机氮源。最常用的是甘氨酸。 在某些植物或某些组织的培养中还加有水解乳蛋白 (LH)、水解酪蛋白(CH)、天然的有机物如椰 子汁(椰乳,10%或100~150 ml· L-1)、玉米胚 乳、麦芽浸出物、西红柿汁(5%~10%)、黄瓜 汁(5%~10%)、酵母浸出物(0.5%)、香蕉泥 (100~200 mg· L-1)等。
常用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单位:mg/L) 改良White MS B5 — — 10 3 — 0.0001 0.001 — 2.5 — — — 8.6 0.25 — 0.025 0.025 — 27.8 37.3 — 2 0.25 — 0.025 0.025 — — — 28 N6 — 1.5 — — — — — 27.8 37.3 —
2.8.1
活性炭
活性炭加入培养基中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吸附能力, 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但应注意活性炭对物质 的吸附无选择性,应慎重使用并注意浓度。
活性炭使培养基变黑,有利于某些植物生根。 活性炭对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有良好的效应。 在高压灭菌之前加入活性炭会降低培养基的pH值, 使琼脂不易凝固,该点在培养基配制时应予注意。
2.3 碳源和能源
主要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以蔗糖最
常用,效果也最好。然而,在体细胞组织培 养中,葡萄糖、麦芽糖、山梨醇糖也有影响; 在花药培养中,麦芽糖也有促进作用。